小孩吃石灰变蛋好吗到石灰十二小时呕吐是不是吃到石灰的问题啊?有事吗

《写作的乐趣议论文》_优秀作文 300字|500字|600字|800字|1000字_作文赏析
作文一:《议论文的写作》4000字议论文的写作
一、训练目的:
1、掌握议论文写作基本知识。
2、能够从提供的材料中提炼出正确鲜明的论点。
3、学习写一事一议的文章,作文力求做到论点正确、鲜明,论据确凿、充分,论证严密、有力。
二、基本知识:
1、定义:“一事一议”的议论文,又称之为小议论文,就是对生活中的某件事情、某种现象进进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并阐述理由的文章。就事论事,就事析理是这类文体的突出特点。
2、文章结构:一事一议”的文章一般由叙事和说理两部分组成。先叙述一件事,再就这件事进行议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说明一个道理。
(1)、叙事例、明对象
“事”,即“事例”,“事”在前,“议”在后,“事”是基础,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目睹许多事情,这是发表议论的对象,也是产生看法的基础。我们可以选择那些发生在自己身边、且较有普遍意义或应引起大家重视、而自己感受也最深的事情来写;也可以就近期发生的引发你思考的社会新闻进行议论。只要感受深的、让你有话可说的事情就可以。    对事情的叙述,既要清楚,又要简约,要根据说理的需要对有关材料作适当的取舍。与所说之理相关的部分要叙述得具体一些,突出一些;反之,则可以少叙或不叙。叙事要为所说之理奠定坚实的基础,然后再以“理”为核心展开议论也就顺理成章了。
(2)、谈看法、说见解
“议”是核心,“议”是从“事”中来的。所以,对自己所选择的事例必须经过认真的思考,仔细的分析,对其实质有了正确的理解,从而确立出中心论点。 “议”事情的哪些方面呢?——可以批判好坏优劣;分析发生原因,或者引发相关的思考,或者是给你给他人的教训、启发等。你可以从你最有感觉的一点、或者多点来写。
(3)、“事”与“议”的关系:“事例”是议论的基础,不论它多么重要,都只能服从议论的需要,为议论服务,一定要简要概括;而“议论”是文章的中心,一定要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分析条理清晰,并且一定要详细写,篇幅要超过“事例”。否则,就会有喧宾夺主之感。
三、例文导读:
新闻事实:
北京一岁女童吃路边炸鸡中毒身亡 摊主已被刑拘
[本报讯(记者于杰)几天前,一岁女童吃了父亲从丰台区汾庄村路边摊购买的炸鸡后中毒身亡。据医院诊断,女童死于亚硝酸盐中毒。昨天记者获悉,炸鸡摊主已被警方刑事拘留。
4月21日下午3点,徐先生在丰台区汾庄村路边炸鸡摊,花7元钱买了炸鸡,喂给家里一岁多的女儿。半小时后,孩子嘴唇发紫,徐先生的家人以为孩子冻着了,给孩子加了一件衣服。但是裹上衣服后,孩子嘴唇愈发青紫,且身体发抖,哭闹得厉害。
当时孩子的姑姑徐女士在家看护,发现异常后,她立即给外出的徐先生打电话。下午6点,徐先生赶回家,把孩子送往医院。在去医院的路上,孩子口吐白沫,到达医院抢救一个小时后,孩子死亡。医生告诉徐先生,孩子因食用过量亚硝酸盐中毒身亡。
徐女士说,当天下午,她和家里的其他人也吃了炸鸡,都有呕吐症状。徐先生怀疑路边摊的炸鸡是女儿中毒的罪魁祸首,便报案。
据炸鸡摊附近商户称,炸鸡摊主在汾庄村摆摊不到两个月,事发后,炸鸡摊主被警方带走调查。记者昨天了解到,炸鸡摊主已被警方刑拘。
评论摘要:
一个一岁多的女孩因为吃了从街边买回来的炸鸡而中毒身亡。这一个令人心痛的事件再次引发了我们对食品安全的担忧。究竟是什么造成了这一悲剧的发生呢?我认为:无良商家的黑心,加之基层监管的严重缺失,正是当前食品安全问题频出的原因。由于基层监管的缺位,黑心商家生产有毒有害食品很难受到有效查处,在利益驱动之下,他们就会放心大胆地“图财害命”。要止住商家的黑手,我们需要基层监管的到位。由此,加强基层监管和执法的力度,就是确保食品安全的有力法宝。
最近,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继双汇“瘦肉精”事件后,“染色馒头”、“牛肉膏”、过期面包回炉再造、毒豆芽、染色薯粉条、毒腊肉等相继曝光,今天又加上一件硝酸盐鸡翅至幼儿死亡一事。这些频频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让我突然认识到——吃什么都不安全。这对于一个从小爱吃烧烤食物的我,突然感到震惊和后怕,或许我以后会不吃或者尽量少吃这些东西了。但我也不得问一句——究竟什么东西能让我们放心吃呢?只能希望国家能够在食品安全方面完善法律制度,政府部门加强监管,早日让百姓吃得放心!
近日,一个一岁多的女孩因为吃了从街边买回来的炸鸡而中毒身亡。又一出悲剧让我们扼腕,又一个食品安全问题让我们痛心、愤恨,又无奈。而我认为,扭转食品安全倾斜的天平,最有效、最得力的方式莫过于“重典治乱”。“重典治乱”就是要以坚决的态度、过硬的举措、更大的力度,持续深入整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打击违法企业绝不手软,重处违法行为绝不留情。
点评:以上这几则都是“一事一议”的典型,事件简要概括,议论观点的角度集中,作者的观点明确。但这些都是从一个方面(或者原因、或者启发、或者解决的办法)来谈,如果要将“一事一议”写成一篇600字的文章,我们只要对一个方面进行更深入的分析,或者可以对多个方面进行议论,如:先引事例,再分析原因,再联系自己的情况,最后提出希望或者解决办法,这样就构成了一篇较详细的文章。
即所谓的“一事一议”的写作模式:引——议——联——结。
四、当堂练笔:
材料:暑假是溺水事故高发期 ,而据福建省南平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的统计:南平市从6月1日至7月16日,一个多月时间发生的溺水事件就有10起,共导致了8名在校学生的死亡。 请就这件事情谈谈你的感想,写一个一事一议的文段。
议论文写作指导
一、 写作训练目标:
(一)明确议论文的写作三要素;
(二)了解论点出现的方式;
(三)熟悉议论文常见模式的写法;
(四)进行考场作文升格训练。
二、 指导过程:
(一)导入
议论文须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而有理有据需建立在言之有序的基础上。这“序”就是结构。
(二)让学生说说议论文开头的几种形式,教师归纳如下:
1、直入式。即开门见山地亮出文章的观点。
2、引言式。一种是直接引用名言警句开头,并把它当作中心论点提出来。
3、引述式。从生活中的某人某事或某现象渐渐地引出论点。
4、对比式。即将生活中两种截然相反的现象联系在一起,在对比中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5、比喻式。即用比喻句巧妙地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6、设问式。即通过自问自答,引入议论或引出中心论点。
说说看:巩固复习《点拨》中的议论文,并说说每篇文章各用了那种形式引出论点:  各小组讨论,后代表发言。
(三)本论部分常见结构模式:启感式、并列式、递进式、对照式。
议论文的重点主要集中在论证上,论证材料的丰富性、充实性是议论严密性与典型性的可靠保证。为将事理说清楚,我们力求从多方位收罗相关材料,即论据。这里除了要区分论据的种类(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外,论据之间的互为关联也是应该注意的问题。论据之间可以形成并列、递进、对照等关系。
1、并列式。
例①:以“说‘思’”为题作文,可以作如下构思:
论点:要养成多思的习惯。
论证:多思有助于激起作家的创作灵感。(并列分论点一)
多思有助于引导科学家向真理靠拢。(并列分论点二)
多思有助于决策者减少失误。(并列分论点三)
2、递进式
例:还以“说‘思’”为题作文,可以作如下构思:
论点:要养成多思的习惯。
论证:“思”就是提倡动脑筋。(是什么?)
?? “勤思”的重要性。(为什么?)
??如何培养“勤思”习惯。(怎么样?)
3、对照式
例:仍以“说‘思’”为题作文,可以作如下构思:
论点: 要养成多思的习惯。
论证:生活中的两种人:勤于动脑的人;懒于动脑的人。(态度对比)
??不同态度的不同结果。(结果对比)
??不同态度的不同思想根源。(思想根源对比)
?   应学习第一种态度,做勤于思考的人。(结论)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理论之学使人庄重,修辞与逻辑使人善辩。”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开卷有益。
刘向说过:“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这句话说明读书可以使人睿智。我们学的课文《窃读记》的作者林海音,在小的时候家庭条件很困难,没有钱买书,可她没有放弃她的读书梦想,每天坚持到书店里窃读。美国的第十六任总统林肯先生生自一个贫困的家庭,他家没钱买书,于是他经常去邻居的叔叔家里借书看。有一次他不小心把书弄湿了,为了表达歉意,他在叔叔家里整整干了三天活,叔叔看他很诚恳,就把书送给了他。高尔基刚开始只是店里的小伙计,假如他不坚持读书,就不会有渊博的知识、高超的写作水平。我以前不爱自己看书,都是妈妈给我读,自从建立了校信通博客,赵老师也一再强调读书的重要性,现在我越来越爱读书了。有了书,我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读书使词汇量丰富了,说起话来井井有条,读书也让我明白了人世间的是与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的知识就像水库,大量的阅读使我们的水库能够保持储存大量的知识,而我们在补充知识的同时,知识也在不停的往外泄露。这时,如果我们停止读书,或者读得书少了,水库很快就会枯竭。只有不停的、丰富的课外阅读,才能使自己的知识日渐丰富,而不会大量流失。同时,大量的知识可以给作文提供足够的素材。读书多了,我的作文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我们班有很多的小书虫,所以我们的思想都很活跃,性格都很开朗。从最近的博客中我发现同学们读的书都很多,写的文章也都非常棒!这都是坚持读书的结果,如果在读书之前,就先定下了书的种类、读书的目的,读起来虽有用,恐怕再多,也会营养不良,所以我们一直在提倡“全营养阅读”。我喜欢看绘本、儿童文学,也喜欢看科幻小说、动物小说,还喜欢看漫画和《冒险王》《小福尔摩斯》《小诺贝尔》等杂志,这些书给我带来很多的快乐。
俗话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我们不断地阅读各种书,才能获得渊博的知识。读书会使人思想升华,心灵净化,提高素质。每读一本书就像交一个好朋友,我以后还要多读书,读好书,而且要反复读,这样才能读出书中的道理,成为一个有涵养的人。
作文二:《议论文的写作》15900字《议论文的写作》
(作文训练)
写作目标:
1、把握文的文体特征。
2、掌握议论文写作的一般方法。
3、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设想:
1、 结合所学课文,介绍相关知识,进行作文指导。
2、 训练学生“构思——列提纲——作文”的良好写作习惯。
3、 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理解议论文的文体知识
(一)议论文的三要素
1、论点: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一般可以有分论点。论点应该正确、鲜明、概括,是一个完整的判断句。绝不可模棱两可。
论点的位置一般有四个:①文题 ②开头 ③文章中间 ④结尾
2、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
选用事实论据 要注意: ①必须具有典型性。古今中外的都可以。是大多数人所知道的,最起码是登过报纸上过电视的 。 ②最好具有新颖性。 ③论据的表述要准确、叙述要概括,能证明论点即可。
选用的道理论据要注意:①可以是名言、警句、俗话、谚语、定理、公式等。 ②要精 确,不能 篡改、歪曲。 ③和论点有必然联系,能证明论点的。
3、论证:论证时使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 。
①论证的基本类型:立论、驳论。立论从正面论述,驳论从反面论述。我们写议论文一般以立论为主。
②论证的基本结构层次:三段论式的结构。 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 么)→解决问题(怎么办) 也即: 引论 本论 结论 常见的论证结构: a、总分总式结构 b、对照式结构 c、层进式结构 d、并列式结构
③常用的论证方法:a、例证法(也叫举例论证):用典型事例作论据来证明论点,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 b、引证法(也叫道理论证)除引用上述介绍的理论论据以外,还可以引用一些古典诗词中的名句,它一方面能加强论证的力量,另一方面,它还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议论文的文学性。 c、对比论证(也叫正反论证):这种方法可以增强论证的鲜明性,使读者清楚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 d、喻证法(也叫比喻论证),增强了作品论证的形象性、文学性、说服力。
(二)议论文逻辑性的具体体现。 议论文的语言必须准确、鲜明、严密、有针对性。 段落与段落之间 要有非常清楚的逻辑关系 ,如总分、对照、层进、并列等。借助起过渡性作用的语句来突出这种关系。如:“有”、“还有”“虽然、但是”“固然”“诚然”是等。
(三)议论文写作更需要哲理的思考。 尤其是议论文,是奖善惩恶的,是对 人们进行规劝疏导的,是对人们引导作用的,因此必须有说服力,并要有正确 的价值取向。 认真上
政治课,经常的看看说理性的文章、名言警句等,将提高我们的思想素质,提高我们认识能力,对我们写作,尤其是议论文的写作大有好处。它会起到丰富文章内容,深化文章思想,提高说服力的作用。书店有卖《论点论据大全》的,你可以买来,选一个专题,写前想清楚,模仿着上面的结构,列好提纲再动笔写。开始写短文,选一个事例,一条名言,连缀成文。 你就用上面的方法试着写吧,一定会成功的。
三、如何做到到开门见山提论点
不少议论文往往因“事”生“议”。在表现形式上,文章开头总是援引事例,而后展开议论。开门见山提出论点,在中学生的作文中是十分罕见的。开门见山提出论点,旗帜鲜明,立论醒目。下面文字就具有这样的特色:
学习要打好基础。“根深才能叶茂”,就是说的打基础的重要性。司马迁如果不在年轻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能写出流传千古的《史记》吗?达o芬奇小时候如果不在
我们说,议论文的开端起笔,要为全文辅展文路。把自己的真知灼见提炼成论点,高屋建瓴般地在文首亮出,开宗明义,起领全文,就能造成一种气势;也利于畅通文思,围绕论点展开议论。
那么,如何做到开门见山提论点呢?
首先,必须根据题意要求和对议论事物的感受,有自己精辟的卓见,并形成判断,已提炼出了文章的论点。也就是说,下笔前已经成竹在胸,心中有底。如第一段文字,作者对论述的中心已经十分明确,并且从司马迁、达o芬奇、爱因斯但的材料中提炼出了
其次,要改变自己的行文习惯,开头第一句话不用叙述语言,而用议论语言。即是用表示明确的肯定或否定意思的判断句,一下子打开“议论”的口子。有些同学写惯了记叙丈,在议论文中也往往出现大段记叙文字,尤其不善于文章起笔就申述论点,摆出议论的架势;有些同学下笔前胸无成竹,不管写什么议论文,总是以记事开头,甚至大段记叙完毕之后,才托腮凝神思考应提出什么论点;上述行文习惯对写好议论文妨碍极大,如不改变是无法做到开门见山、立论鲜明的。
自然,用事例开头的“一事一议”的写法,“事”在前,“议”在后,也是议论义的一种布局,但这类布局较为常见,掌握起来相对容易一些,而开门见山提出论点,对我们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如上面提到的两段起笔文字,如果作者事先在头脑里还没有形成明确的判断,或者沿袭自己习惯的行文方式,就往往会变成这样的开端:
我国大史学家司马迁,年轻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终于写出了流传千古的《史记》;意大利名画家达o芬奇,小时候在“画蛋”上狠下功夫,终于成为绘画的一代宗师;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但,幼年时缺少聪明才智,但他发扬了“人一知之,我十知之,人十知之,我百知之”的精神苦练基本功,终于攀登上科学的高峰,,,,
一篇议论文,除中心论点外,还要有对中心论点起证明、补充和发挥作用的分论点。分论点是由中心论点统率并为中心论点服务的。我们所说的“开门见山提出论点”,除了首段起笔外,还要求在展开论证后,将每一个分论点分别放在自然段的开头提出。例如证明中心论点有三个分论点,那么,这三个分论点就按其逻辑顺序依次在三个自然段的开头提出来,
这样就使文章在论证过程中,分论点的位置十分鲜明,也就为整篇文章立论的醒目增光添色了。
要做到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就需要我们在下笔前构思好论点提纲,应注意三点:一是注意论点本身的表述是否明确周密;二是注意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间是否统率和被统率的关系;三是分论点之间是否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构思成熟后,就可以铺纸展笔了。  当然,文章的布局方式多种多样,提出论点的方法也远不止一种。但学会了文章起笔提出中心论点和下面自然段的首句提出分论点的写作方法,就掌握了议论文如何发挥论点的威力的一种技巧。而根据题意和议论实际的需要,灵活熟练地运用这种开门见山提出论点的方法,对我们写好议论文来说,是有着很大的实用价值的。
四、议论文的平行结构
议论文结构中较为常见的是平行结构。平行结构是指在论证某个观点或论题时,将其分解成具有一定联系的几个方面来加以论述,而这几个方面都是从属于中心论题或观点的,它们之间地位平等,呈平行关系,故称平行结构。依据平行结构与论点(或论题)的关系,我们可以将其大致分成如下几类。
(一)分解类。论证中平行结构的几个方面是对中心论点的展开与说明,是中心论点的具体化,恰似文章结构中的总分关系。如初语教材中《理想的阶梯》一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奋斗是理想的阶梯”,并列的几个部分可以说是对“奋斗”一语的分解与具体化:
1、刻苦勤奋,是理想的阶梯;
2、珍惜时间,是理想的阶梯;
3、迎难而上,是理想的阶梯。
一些抽象的文题,如《知识就是力量》、《时间就是一切》等常用此类结构布局谋篇来进行论证。
(二)阐述类。论证中平行的几个方面是对中心论点的属性和思想意义的揭示与阐发,是作者对某一论题思索认识的结果。比如某年华东六省中学生作文大赛中的一篇夺魁作文——《这山望着那山高新解》,作者在辩证地引出学习、工作应有这种精神后,便用了一组平行结构来阐述它的含义:
1、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永不满足的精神;
2、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
3、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进取开拓的精神;
4、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力争上游的精神。
此类形式最能显示出作者思维的深刻程度。阐释类的议论文,如《谈理想》、《说自信》等,很适宜采用此类结构。
(三)利弊类。议论文常要论述某种主张、做法,而要证明应不应这样做,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谈作用说危害了。比如宋代罗大经的《鹤林玉露》中有一篇精短议论文《勤有三益》,作者为了说明“为人当勤劳”这一观点,就采用了如下的平行结构:
1、勤劳,可以有所获免饥寒也;(创财)
2、勤劳,可以有所劳延寿考也;(健体)
3、勤劳,可以有所事远淫邪也。(修身)
论述主张、做法类的议论文常用此形式,如《学生要不要参加家务劳动》、《课外阅读小议》。
一般来讲,在应试议论文的写作中,适时恰当地采用平行结构,有如下一些好处: 首先,能使文章思路清晰,条理分明。议论文重在阐明道理,而要说明某个问题,如能分成几个方面来进行论述,往往可以使议论显得有条不紊,多而不乱。
其次,从议论的力度和效果来看,采用平行结构往 往能使议论气韵酣畅,有如重浪排
闼,给读者造成强烈印象,从而增强了议论的说服力。
再次,议论时恰当合理地采用平行结构,能显示出作者在特定的思维范围内的不同指向的深度开掘,体现出作者思维的深刻程度。
我们可以说,平行结构是应试作文写作中快速成文的有效方法之一。
五、议论中的常见问题
(一)不善于提炼中心论点。
1、病例:阅读下面三则材料,然后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①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曾三次考举人,三次失败。后来他立志学医,经过勤奋攻读,终于写成了流传千古的巨著《本草纲目》。
②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四次应试都落选,他立志学习,不畏艰难,终于写出了闻名世界的巨著《聊斋志异》。
③世界语大师苏阿芒连续三年报考某大学外语系都名落孙山,后立志,利用一切条件发愤自学外语,终于学有所成,成为世界公认的“世界语大师”。
中心论点:读罢以上三则材料,我认为,失败是成功之母,只有不怕失败的人,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2、诊断:仔细分析上面的材料以及根据它们提炼出的论点,就知道所提炼的论点是不准确、不全面的。其原因是只从表象中找到了相同点,而每个人对待失败的方法又不尽相同。李时珍失败后是“立志”、“勤奋”;蒲松龄失败后是立志学习,“不畏艰难”;世界语大师苏阿芒失败后是“立志”,并“利用一切条件发愤自学”。由此可以看出他们的共同点是失败后不气馁,“立志”学习。但立志后的具体做法又不一样:李时珍靠“勤奋”,蒲松龄靠“不畏艰难”,苏阿芒靠“利用一切条件”。这些都可以作为分论点进一步展开论证。
上面这则材料的中心论点可以这样提炼:读罢以上三则材料,我认为,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后丧失信心。只要在失败后能立大志,不畏艰难,同时又能利用一切条件去学习,就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3、处方:善于从材料中提炼出中心论点,这是写好议论文的重要环节。提炼中心论点要注意以下问题:
(1)要有时代气息
这就得十分密切地注意时代的潮流,社会的动向。要抓住与时代有关的事件或问题,从中提炼出与社会潮流合拍、顺应时代发展的论点。
时代经常给一些东西注入新的内容,新的特色。同学们学习作文,提炼议论文的论点,应该打破过时了的传统观念,具有时代的灵敏感。
(2)要善于捕捉问题
事物本身就是对立的统一体,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事物就向前迈进一步。矛盾无时无刻不存在,问题是要留心,要善于捕捉。有时候,矛盾就在你面前,然而一下子就滑过去了,如果把它抓住,解剖一下,讨论一下,也许就能提高人们的认识,推动事物向前迈进。当然,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不是一下子就能逮住的。有时候,那些问题只会给你一些隐隐约约的感觉,如果不对它作进一步的探讨与深思,就会稍纵即逝。比如最佳售票员姜玉琴,碰到一个因逃票未成而恶作剧的青年,“掏出一张五角纸币,特地吐上一口痰,然后揉成一团,递给小姜。这时,小姜冷静地掏出一块手帕,揩掉了纸币上的痰,还微笑地把车票和找头交给恶作剧的青年”。读者很敬佩那位颇有耐心,很讲文明的售票员,心里也不免有点为姜玉琴抱屈,当然也痛恨那恶作剧的青工。可是《过犹不及》这篇作文,抓住了这件事展开讨论,义正词严地提出他的看法:“我们全社会都有责任支持那些跟不文明行为作斗争的先进人物,不应该让那些歪门邪道的人感到文明姑娘是软弱可欺,可以随意施加侮辱的。”这里,作者就非常敏锐地抓住了这件事的本质:文明不是软弱可欺的,必须与不文明的行为
作坚决的斗争。
对于论题(或论点)只要经常留心,经常思索,捕捉的本领就会不断提高。
(3)要求“新”
如果你写的都是些老生常谈,四平八稳的文章,那将毫无意义,因此,你的论点必须“新”,只有“新”才能吸引人,给人以启迪。所谓“新”,就是发别人所未发。
(二)论点与材料不统一。
1、病例:学习要刻苦
荀子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确如此,我国古代的射箭手纪昌,为了打好学射的基础,,,,就先练基本功。第一步练眼睛长久地睁着不动,直练到连针尖刺到眼边都不眨,才练第二步。随后,每天都找一个细小目标,眼睁睁地盯着,要求把小东西看成大东西,这才去练习射箭。经过苦练,他终于成为名射手。还有晋朝书法家王羲之,从小潜心学书,从点、横、撇、捺学起,不知经过多少寒冬酷暑,他练完就到池边洗笔,天长日久,竟把池水染黑了。试想,如果他们没有那种锲而不舍的精神,能够成为名家吗?
2、诊断:病文开头所引苟子的话是作为中心论点的。纪昌学射与羲之学书则是论据,最后一句是小结。但总起的中心论点是“学贵积累”,纪昌学射这个论据,着眼点却在苦练基本功,羲之学书。兼有苦练基本功和持久、刻苦的意思,与论点不能全部切合。结语反问句来肯定“锲而不舍”,而文题所揭示的却是“学习要刻苦”。“积累”、“基本功”、“刻苦”“持久性”都互有联系,但各属不同的概念。它们在文中杂出,论点和论据不统一,缺乏一个贯穿全文的中心。
2、处方:如果要修改这段病文,可以根据原有的材料,把论点统一在“要长期刻苦练好基本功”上,并增强理论论述,文章就有论证的力量了。
任何事例一般都有个主旨,用它作为论据证明论点时,其主旨与论点一定要完全吻合,水乳交融,切不能形同皮毛或貌合神离。对主旨与论点不完全吻合或相距甚大的材料,在运用时,一定要重新改造,使其主旨与论点完全合拍。例如有位同学论述“天才出于勤奋”这个论点,选用了“牛顿请客”的轶事作为论据。“牛顿请客”反映的是牛顿在科研上专注入迷的精神,如果不加改造,全盘照搬,是不能证明“天才出于勤奋’’这一论点的,所以,对它应作大幅度的剪裁加工,使其主旨变成“牛顿之所以成就卓著,是由于勤奋工作”,这样才能作为证明“天才出于勤奋”这一论点的有用论据。
在议论文中叙述事例时,一字一句都要紧扣论点,突出论点,否则,事例再好,也不能发挥其充分论证论点的作用。如论述“事业成功在于勤奋”这一论点时,有位同学引用了陶 宗仪的材料,他是这样叙述的:许多人也许不知道《辍耕录》是怎样写成的吧?据说元末有个叫陶宗仪的人,他在松江时,一面从事耕作,一面著作,有所得辄录在树叶上。后来经过整理,写成了《辍耕录》这部书。这个故事启示我们,事业的成功在于勤奋,如果陶宗仪不是坚持不懈地勤勤恳恳地搞业余创作,又哪里有《辍耕录》的问世呢?
陶宗仪的《辍耕录》之所以能够问世,确实靠的是“勤奋”,这则材料是证明“事业成功在于勤奋”的很好的论据,但读完这段文字,却并不感到很有说服力,其原因在于作者叙述时没有重视材料中词句与观点的联系,未能字字句句扣紧论点,论据和论点之间也就缺乏强有力的逻辑联系了。如果做下面这样的修改,效果就好多了。  许多人也许不知道《辍耕录》是怎样写成的吧?据说元末陶宗仪在松江教书之暇,一面从事耕作,一面还紧张地著作。他凡有所得,辄录在树叶上,七年如一日,辛勤积存的树叶有整整的十余瓮。后来又经过整理、成书。共三十卷,题为《辍耕录》,,,,
上述文字在修改时添了一些细节,增加了一些词语,而这些“细节”和词语使材料中陶宗仪“勤奋”治学的精神,得到了鲜明而突出的体现。所以用来作为论据,就充分有力多了。
(三)文章论据。只例不论。
1、病例:贫困也是一笔财富(片断)
“自古英才出寒家”。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年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吃到;明代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荷兰画家梵高也曾两袖清风,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着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去打工,,,,可见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诊断:这是很多写议论文的同学常犯的一个毛病,他们以为有了好的事例、材料,就能写好议论文,常常在引出论点之后列举几个例子,便以为大功告成,却常忽视了一个重要的环节——就引用的材料进行必要的分析议论。议论文要摆事实,讲道理。摆事实是手段,讲道理才是目的。缺少分析议论,即使论据选择不错,也难以达到论证的目的,因为缺少分析议论,论据与论点就不能很好地结合。这段例文正是犯了这个毛病,对所举事例缺少具体分析,使论点仍然是论点,材料仍然是材料,油水分离,未能融在一起,缺乏说服力。
2、处方:我们先看一看上一段文字的修改稿,看作者是怎样分析议论的:
贫困也是一笔财富(片断)
古人云:“自古才子出寒门。”古今中外成才者,大多出自寒家。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读书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吃到;司马光出身贫寒;明代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荷兰画家梵高也曾两袖清风,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着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去打工,还供姐姐读书,,,,。这都是幼时曾贫困而后成为才子的非常之人。寒门是他们植根的土壤,也就是这块贫瘠的土壤使他们不断地发育不断地成熟,塑造自我,完善自我,最终成为参天大树,开出灿烂之花,由此看来,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摆脱贫穷的信心和斗志。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要奋发图强。越是贫困越激励人奋发上进。这何尝又不是一笔财富呢?
作者在列举事例后,由于紧扣论点对论据作了具体的分析议论,使论据很好地为论点服务,所以很具说服力。
可见,对论据分析与不分析,事关议论文是否有说服力的一个很重要的一环。那么怎样作具体分析呢?一般而言,可对论据作“为什么”分析。在分析“为什么”时。可先从正面说,接着再从反面说,只要扣住论点,就算是不错的分析了。也可以对论据的内容作评价,引申归纳等等。具体而言,初学者宜从学习下列几种方法人手,掌握分析议论的方法。
(1)探因分析法(因果分析)
这种分析法就是从因果关系上把论点与论据联系起来。具体说,就是对事例中的行为,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探求其根源,发现其本质,使内容逐步深化。
(2)归纳分析法
在列举多个典型论据之后,对这些论据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出它们的共同点,扣在要证明的论点上,这种分析方法称之为“归纳法”。
(3)阐释分析法
这种分析,就是对引用的理论(名言)作解释,通过正反分析,证明论点的确凿。
运用这种分析方法,一般从阐释概念人手,也可用在叙述事例之后,对事物进行评析。如《吕览·察今》作者在叙述了“刻舟求剑”的事例后,评析道:“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就是这种情况。
(4)假设分析法
这种分析法是假设材料中能达到的某种结果的条件不存在,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还可以同时与原条件下的结果进行比较。通过这种比较来论证论点的成立。这种假设分析法对学生来说容易掌握,只要运用恰当,不失为常用的一种材料分析法。
(5)辩证分析法
这种分析方法就是用发展的、联系的观点分析材料,既要分析事物本身内在联系,又要分析该事物与其他事物间的联系,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看到其反面;既要照顾到事物内部的矛盾,也要注意到非主要矛盾。同时,还必须注意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的变化和转换。
(6)条件分析法
这种分析法,就是分析论据存在的条件,从而揭示论据与论点的逻辑关系。
材料分析的方法有许多。需要说明的是,同一论据,可以采用多种分析法,到底用哪一种,要视具体情况而定。而且,有时常综合运用几种方法。但无论运用哪种方法,都必须记住,分析的目的是为使论据更好地证明论点,使论点更加突出,更具说明力,因此,分析必须紧紧地围绕论点。
最后,需要提一提叙和议(即论据与分析)的三种形式:边叙边议(夹叙夹议)、先议后叙、 先叙后议。
(四)选择论据。顾此失彼。
1、病例:这几天老天不作美,整天大雪,搞得周天寒彻,我的父亲患阑尾炎,经医生诊断需及时开刀。我特地去医院服侍父亲。在路上,我专拣有人走过的“雪道”走,心想,那么多人走过的路,一定不很滑。然而没走几步,便摔倒在地上,满身是雪,连口袋里的钢笔都摔坏了,蓝墨水把淡蓝色的外套染蓝了。于是横下一条心,闯自己的路,勇敢地在那些没有人走过的雪地上走,另辟蹊径。踏在雪地上,发出吱吱的声音,身下留下一个个深深的脚印。谁知道,旧辙要循,新路也不可不拓。
2、诊断:病例一的作者是想通过“雪道”来证明“要另辟蹊径”的观点,但在叙述材料的过程中将“父亲的病情,冬天的雪景,摔倒的情状”写得过详,以致于顾此而失彼。
3、处方:如果说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那么,论据就是议论文的血肉,论据运用得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整篇文章的优劣。议论文论据的运用,关键是要把握好选择论据、表述论据、组织论据这三大环节。
(1)选择论据——尖端
作家秦牧曾经说过:“选材要抓住事物的尖端部分,好比一棵菜,要摘最嫩的菜芽来炒肉丝,才上味。一般材料只能炒出一般的菜,‘尖端’材料才能炒出佳肴。”此话用于论据的选择是再恰当不过的了,一个论点确定以后,可以证明它的论据很多,我们是不是“有闻必录”、“拣到篮里就是菜”呢?当然不行,这就需要对占有的材料作一番筛选和挑剔,留下那能“挑大梁”的“尖端”论据。
何谓“尖端”论据呢?第一,它应该准确,能够有效地证明论点,具有强大的“向心力”,是正中靶心的“十环”材料,而不是与论点无关的“脱靶”材料或与论点关系不大的“擦边”材料。第二,它应该真实,不是捕风捉影、道听途说的,更不是无中生有、胡编乱造的。第三,它应该典型。“认知度”高,能够以少胜多,以一当十,而不是“摘拾小事无关系处”。第四,它应该新鲜,言人所未言之事,举人所未举之例,是“独家新闻”,是“刚出水的活蹦乱跳的鲜鱼”,而不是陈腐的“劳什子”。总之,尖端的论据应该有力度,是从众多材料中挑选出来的最能证明论点的“黄金”材料。
(2)表述论据——浓缩
有了好的布料,还需要有好的裁缝,才能做出漂亮的衣裳,同样,选择了“尖端”的论据,还需要进行得体的表述,才能收到良好的论证效果。议论文论据的表述应该简洁凝炼,有人说,议论文的论据应该像“高度浓缩的压缩饼干”,此话颇有道理,因为议论文运用论据的主要目的是说理议论,阐明道理,所以,它和记叙文中的写人叙事不同。那么,如何表述论据呢?第一,要注意思想性,不求形象性。所举的论据只要能揭示问题的实质,把道理说清楚即可,不需要“浓墨重彩,,‘工笔细描”。第二,要注重侧面性,不求完整性。一个
材料,隐含着的意义是多重性的,它可以证明这个论点,也可以证明那个论点,因此,我们在叙述论据时不需要面面俱到,而是紧扣论点,侧重写出某一方面的事实,使论据与论点紧密结合,总之,我们叙写论据要删枝去叶,高度浓缩和概括。
(3)组织论据——有序
议论文论据的安排要有次序。议论文的脉络是作者思路的反映,这思路主要体现在论据材料的组织上,先用哪个论据,后用哪个论据,我们应该心中有数,不能杂乱无章,信笔驰骋,想到哪里写到哪里。组织论据的次序很多,或由古到今,由中到外;或由因到果,由表及里;或由小到大,由近及远。但不管哪种次序都得有序论证论点。
(五)论证手段单一、缺乏力度;论述单薄、平淡无味。
:在议论文中,为了增强论证的力度,常常需要对论点进行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加以论证,因此,必须熟练地掌握多种论证方法,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例证法、假设论证法、诠释法和反证法、归谬法等。
(六)思路不开阔.就事论事。把握不住材料的主旨。
议论文的写作必须就事论理,亦即针对材料中提出事件,去评论是非曲直。去分析包含的道理,去论述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否则就事论事,是写不出好文章的。
议论型材料作文是检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好形式。对此。考生理应从分析材料人手,去提炼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中心论点进行论证。可是,从学生答卷中,我们发现不少学生只会复述材料,评论材料,就事论事,不会就材料论理。
为什么有学生不会就材料说理呢?主要原因是思路狭窄,对材料不会分析概括,不懂得把握材料主旨并以此作为议论的出发点。这是考试作文的一大误区,也是影响考试作文成绩的重要因素。
为了迅速帮助学生跳出“就事论事”的怪圈,我们在复习指导中必须重点抓好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教会学生如何去探求各类材料的内蕴。
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多数本身只是现象而已,或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而它的精髓则多隐寓在这些现象所反映的实质上。因此,教会学生探求各类材料中隐寓的实质的方法,就可以力避就事论事的简单思维,而迅速把握提供的材料的主旨。
文学性材料(包括寓言故事、诗词歌曲、散文小说等),其蕴涵的哲理一般总是通过比喻、象征等艺术手法体现出来,我们就可以告诉学生从揣摩材料的比喻义或象征义等人手,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悟出材料的真谛。例如,“树木”与“树人”,二者相似,所以常见以树喻人。因此,我们从中就可以看到“树人难、毁人易”的类比关系,并以此立意谈论“人才的培养与爱护”。
事例性材料(包括历史典故,名人逸事,现实事例等),其包含的道理多数渗透在人物的经历之中,因此,我们可以指导学生从情节的归纳和人事的描述人手,总结其成败的经验教训,以资借鉴。例如,达·芬奇学画蛋,目的是藉此练功力、练毅力和打基础,终成大器。由此可总结出诸如“过硬的本领来自勤学苦练”、“伟大的成就源于不懈的努力”等话题,切准材料,生发说理。
图画材料,其深刻含义是寄托于对静态画面的动态想象与联想的拓展之中的,可在把握人与物、人与人关系的基础上,以人物神情的捕捉为突破口,揣摩其内心世界,进而悟出面中意。《挖井》通过“挖井者”这儿掘几下,那儿掘几下,浅尝辄止的举止神情,不难看出个中之因:既缺信心,又缺毅力,同时也无科学态度。由此我们就可悟出命题者的意图,是以反面教材告诫人们:想取得成功,信心、毅力和科学态度三者缺一不可。这样立意,既准确又完整,避免一味强调持之以恒的片面性。
总之,掌握了不同材料隐含精髓的规律,对我们排除干扰,通过透视现象而探求“材
料”的实质是大有好处的。
其次。教会学生因事说理的方法。
因事说理在文中的表现形式有好几种,主要的是述事评理和借事论理。
(1)述事评理。写这种评述性的文章一定要明确“述事”是手段,“评理”是目的。有些同学不明白这一点,作文中“述”与“评”平分秋色,甚至“述”重于“评”。这样的文章就不是评述,而是介绍性文字了。“福建省有一位老干部,工资很高却十分节俭。离休时将一万多元存款连同利息一起送给国家,请求组织将这些钱用于教育事业。他说,交了这些钱,总算了却了一桩心愿。”这个故事的主旨无需多说,因为比较明显,可是少数同学写评论时却照搬了材料中的绝大部分内容,最后用了不到200字粗粗作一评论。这种“述”重“评”轻,根底不深的文章,怎么能将道理说透呢?
(2)借事论理。即从某一事物出发,抓住一点,生发开去,引出议论,得出结论。《×××启示》之类的文题,就是属于这种性质的议论文。要写好这种议论文,深刻领会被引申事物的意思显得极为重要。生活是复杂的,也是相互联系的。我们将生活中的甲事物与乙事物进行联系时,一定要注意二者之间的相似点或相反点。有一个同学为了评少数青年人盲目崇拜外国的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借蒲松龄笔下的“罗刹海市人”颠倒美丑、以丑为美的事例进行议论,就很有针对性,引申也十分成功。因为它突出了甲乙事物的相似之处,告诉人们如何对待外国的东西,教育人们要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很有现实意义。
(七)不明白记叙在议论文中的作用。
1、病例: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解放前已被美国聘为终身教授,他已把家眷接到美国定居下来。在那里,有优厚的待遇,有优裕的生活,也有搞研究的优越条件。但他一直眷恋祖国,每当他登台作学术报告或发表论文后受到同行的赞扬时,他越加触发百感交集的心理:“呵,我站在这里,我代表的是中国人!”
当祖国解放的消息传到大洋彼岸,他按捺不住那喜悦得要跳出胸口的心:祖国啊,贫穷的影子遮不住你永恒的魅力,再好的物质条件也难代替神圣的精神渴求,学术研究虽然崇高,献给祖国才有意义。所以他领着全家,突然巧妙地登上一艘邮轮,义无反顾,直扑祖国怀抱。    回国后,他的许多著作相继出版了,毛主席和周总理亲自接见了他,叮嘱他:“你也是穷苦人家出来的,你要为我们的国家多培养出一些学生来。”几十年来,华罗庚发扬“人梯”精神,培养了大批人才,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2、诊断:在议论文中,常常需要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论据不外乎包括摆事实、讲道理两个方面,而摆事实就需要记叙这一表达方式。不过议论文中的记叙与一般记叙文中的记叙是有区别的,在记叙文中,讲究记叙要素的清楚的交代,讲究事件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完整的叙写,讲究人物形象塑造的丰满,讲究典型环境,典型形象的描写,讲究细节的真实。而议论文中运用记叙时,记叙事实必须概括,尽可能做到简明扼要,因为它只是辅助手段,是用来支撑议论的。忽视了这一点,就会使议论行文拖沓,结构松散,论证乏力。上段例文是用来作为“不贪图享乐”的例证的,但却没有抓住叙述的侧重点,以至于不能很好地为中心论点服务。
3、处方:在写议论文时,必须抓住议论文中的记叙的特点:
(1)根据论点的需要,对记叙的事例作定向限制,着重记叙符合论证需要的内容,突出某个侧面,而不是完整地、面面俱到地叙述事实。
(2)根据论证的需要,对涉及到的事实,叙写时要高度概括。舍弃不必要的细节描写,只保留与论证观点有着密切关系的部分。
议论中的记叙应做到:
(1)叙述的事例要与论点一致
议论文中的记叙,要受观点的制约。记叙的事例要与论点一致,为论点服务。例如《想
和做》一文,为了论证“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这一观点,文章就叙述了学游泳的事例:“人怎样学会游泳的呢?光靠观察各种物体在水中浮沉的现象,光靠观察鱼类和水禽的动作,那是不够的;一定要自己跳下水去试验,一次,两次,十次,几十次地试验,才学会了游泳。如果只站在水边,先是一阵子呆看,再发一阵子空想,即使能够想出一大堆‘道理’来,自己还是不会游泳,,,,”这样的记叙,用来说明“想”和“做”一定要联结起来的道理,是十分一致的。
(2)对记叙的事例耍辨别真伪
议论文中所记叙的事例,要辨别真伪。所谓“真”,就是指符合论点的事例;所谓“伪”,就是指不符合论点的事例。有一位同学写的议论文《骄者必败》,引用了很多事例,来证明论点。诸如赵括败于秦军,曹操败于赤壁之战,项羽自刎于乌江。巴黎公社失败,希特勒为苏联红军所败等等。我们把这些事例仔细思考一下,鉴别一下,就会发现这些事例并不是都能说明“骄者必败”的论点的。历史上的项羽、曹操,他们都是由于骄傲,在某种场合下失败了,所以这些事例是符合论点的,是“真”的。但另外几则事例放在这里是不够妥当的。希特勒的失败,是由于他发动的战争是侵略战争,它是违背全世界人民利益的非正义战争,他的必然失败,并非由于骄傲。巴黎公社失败,是由于缺乏经验和外部敌人的过于强大,也并非由于骄傲。而赵括这个“纸上谈兵”的人物,理论脱离实际,所以败给秦国,主要的也不是由于骄傲。这些事例都不能用来证明“骄者必败”的论点,所以这些材料是“伪”的。“真”的事例,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不是有句话叫做“事实胜于雄辩”吗?而“伪”的事例,则不但无助于突出论点,而且会出现自相矛盾、歪曲原意的不良作用。
(3)根据论点的需要来确定记叙的角度
一个事例,往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不同的论点。论点不同,材料叙述的侧重点也要有所不同。像《黄生借书说》中,作者扣紧了黄生家贫时借书不得的心情和“通籍”后购书而不读的情形,通过对比,用很短的篇幅,就有力地证明了自己的论点。
(4)从实际情况出发来确定记叙的详略
议论文中的记叙,总体来说,都是简略的。但相对而言。哪些可以省略,哪些必须交代清楚,这要看阅读对象,要从环境、时代等实际情况出发。如果这个材料读者比较熟悉,就可从略;读者不熟悉的内容,就要交代清楚。例如《什么是知识一文,叙述马克思参加革命实践创造革命理论的情况,是大家不甚熟悉的,作者用了165个字比较清楚地交代了这些事迹。而在《论各尽所能》一文中写到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因为事情就发生在眼前,所以只用一句话,一笔带过。
做到以上几点,议论文中的叙述就可以既简要,又清楚,而且有用。
(八)写读后感。不联系实际谈感受。
1、病例:以己之短,学人之长
《鸟的评说》讲的是鸟儿们说他人之短的事,各种鸟儿不顾自己的缺陷,一味地说着他人的缺点。现实生活中人不也是如此吗?为了显示自己比别人强,总是拿自己的长处嘲笑别人的短处,却不知道自己有很多地方不如别人,我看,应该多看看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做到以己之短学人之长。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都有可被借鉴和需要借鉴别人的地方,如果我们能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改正自己,我们就能成为强者。我国大名鼎鼎的数学家华罗庚在研究微积分时,虚心接受当时还毫无名气的陈景润的指正,重新深入研究,终于获得了成功。华罗庚虚心学习别人的例子告诉我们,人要看到自己的短处而去学别人的长处,不可以因为自己的长处而骄傲。
与华罗庚相反,牛顿在研究光的本性时却未能接受惠更斯的波动说,结果丧失了提出光的波粒二象性的机会,把人类的物理史推迟了近百年。我们应该好好分析这个大科学家的
失策,失在何处?以伟绩自骄,不承认别人研究的强处,一味地认为自己行,结果失去良机。牛顿惨痛的教训再一次告诉我们以己之短学人之长的道理的重要。
社会上,那些指责你指责他人的人,其本质是什么呢?其实就是看不到自己的短处,而总以己之长说人之短,互相攻击,一个不服一个,结果谁也没有改变得好一点。如果能以己之短而学人之长,就能成为当今社会的强者。
2、诊断:这篇读后感,中心明确,内容也比较集中,首尾呼应,结构也较完整。但未能结合人们思想观念或思想方法上的一些实际问题作分析、解剖,因此给人以肤浅的感觉。另外,题目用词不当,易引起误解。
3、处方:写读后感,一定要针对自身实际,有感而发。
要针对自身实际,有感而发,即选取“感点”时,一定要从现实生活的实际出发,从自身实际出发,才能真正做到有感而发,发出真情实感——真实而感人。如学过《曹刿论战》之后,写读后感,一个同学从军事学的角度来谈,命题《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读有感》;另一个同学则从学习的角度来谈,命题为《我们要学会观察——读有感》。很显然,前一个同学肯定写不好,因为中学生所了解的军事知识有限,不符合其生活实际;而后一篇则是从中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可以说深有体会,肯定能写好。
这里有两个误区:一是有些同学将“自己”置身事外,如写书评一样,面面俱到,又“蜻蜓点水”般的肤浅;二是本无真情实感,却惯用言过其实之词,什么“热泪盈眶”、“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体会特深”、“好好感动”等等,堆砌词藻,华而不实,实为左道旁门,必须摒除。以上两点可以说是确立“感点”的指导原则,下面谈谈具体方法。
(1)从整体上把握原文的内涵。确立“感点”。
如同给材料作文通过分析材料来确立观点一样,读后感的“感点”的确立是源于原文,即“感点”是读原文后产生的个人见解,绝不可偏离原文的内涵,去随意地曲解或作片面地 理解,必须从整体上来把握原文,仔细阅读、全面理解,准确概括,从中确立“感点”。
如阅读寓言,写读后感:
刺枝向玫瑰花说:“花呀,看你开得多美,有了你,人们把我都一起赞美了。”玫瑰花回答说:“刺枝呀,看你长得多么锋利威武,如果没有你,我们早被偷花人全摘光了。”分析寓言中“刺枝”与“玫瑰花”的语言,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很谦虚,赞美对方。因此,我们可以确立“感点”为:“谦虚待人,多看别人的优点”或“谦虚是美德”。
(2)抓住关键词语。确立“感点”。
有些文章中有关键性词语,暗示了文章的中心,我们可以借助这些关键性词语,确立“感点”。例如:昔者,鲁人不能为酒,惟中山之人善酿“于日之酒。”鲁人求其方弗得。在仕于中山者,宿酒家,取其糟归。以鲁酒清之。谓人日:“中山之酒也。”鲁人饮之,皆以为中山之酒也。一日酒家者来。闻有酒索而饮之。吐而笑日:“是予之糟液。”
这个故事中的鲁人求方不得而窃糟,自以为得“方”。那么,“糟”为何物?即酿酒之废料,糟粕也。我们主张“拿来主义”,但要坚持“挑选”的原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鲁人做得恰恰相反,取其糟粕。显然,“窃糟”一词暗示着故事的主旨,抓住“窃糟”一词,也就抓住了确立“感点”的关键。
(3)感悟原文的深层内涵。
在诗歌、寓言等形象生动的语言中,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深刻的哲理,阅读时,一定要做到透过现象深入分析,把握其深层内涵,确立“感点”。
(4)体现时代气息,力求“感点”新颖。
与一般给材料议论相同,阅读材料往往也是可以多角度来选取“感点”的。这时,我们就应站在时代的高度,感应时代的脉膊,从材料中挖掘出富有时代气息的崭新观点,使读
者体味到时代前进的步伐,也增加文章的社会效益。如寓言《滥竽充数》,至少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确立“感点”:
①从南郭先生的角度,可以确立为:不懂装懂,冒充内行的行为要不得。
②从齐宣王的角度,可确立为: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做法,不了解实际,必受蒙蔽。 ③从齐缗王的角度,可确立为:做领导工作必须深入实际,开创新局面,知人善任。 以上三个角度只要我们稍加比较,就会发现,只有角度③最富于现实意义,其中的“开创新局面,,是承前打破齐宣王喜欢听合奏的“铁饭碗”而来的,与当今社会的改革十分“合拍”。
六、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日本一位家境贫寒、自幼丧父的青年,靠母亲做佣人、送报纸读完了大学。大学毕业后,他到一家大公司去应聘,总经理第一句话就问他:“你替母亲洗过脚吗?”“没有。”青年如实回答。总经理说:“明天请你再来一次,不过有个条件,今天回去一定要给你的母亲洗一次脚,能做到吗?”青年一口答应了。第二天青年如约来公司。他对总经理说:“现在我才知道母亲为我受了多少苦。谢谢您让我明白了在学校里没有学过的道理。”总经理点了点头,微笑着说:“明天你来上班吧!”
1、 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2、 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3、 先构思列提纲,然后作文。
4、 不少于700字。
提示:议论文的写作必须就事论理,亦即针对材料中提出事件,去评论是非曲直。去分析包含的道理,去论述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否则就事论事,是写不出好文章的。如在这则材料中,只要我们稍加分析,就会发现母亲只是一个背景人物,不能从母亲这个角度选取切入点,只能从总经理和青年入手,而例一所选论点是“艰苦奋斗”,偏离了材料中心。例二虽然抓住了原材料的这样一句话“谢谢您让我明白了在学校里没有学过的道理”,并由此入手选取“社会教育”这个角度进行论述,但这仍不是材料的主旨,行文中事例分析不透辟,有的事例如周总理的事显得牵强,不典型。有位同学从青年入手提出了勿忘母亲的观点,行文中由日本到中国,由具体的母亲想到抽象的祖国母亲,思路开阔,立意深远,写的非常好。
当 堂 作 文
教学反思:
作文三:《议论文的写作》1700字议论文的写作------思路的展开[一]
教学目标:1. 认识议论文纵式、横式两种结构。
2.依据话题运用适当的方式结构文章,充分论证。
3.培养思维能力的深广度,养成开阔思路的习惯。 教学过程:
A :新     授
思路是作者构思的路径。文章的结构是思路的具体表现。
二、展开思路
展开思路是指多角度、多层次的构思。具体表现为全面、深入、细致地论证或叙述。
三、展开思路的意义
展开思路,可使文章内容丰富,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可使论述全面、深入、有力;可使记叙生动、细致、深刻。没有开阔的思路,就没有丰富的内容。没有丰富内容的文章,也就失去了生命。所以,养成展开思路的习惯,对于写作很有意义。
四、怎样展开思路
1、多阅读,在阅读中积累丰富的素材。
2、细致观察、感知生活,在生活中体验感动。养成思考生活现象的习惯。
3、写作时,认真审题,抓住中心词立论或立意。多角度、多层次的破题,全面论证或叙述。养成在写作前编写提纲的习惯。
五、结构议论文的两种主要思路
1、横式思路
§即多角度破题,分类全面论证。不同角度命意要用中心句在段首提出,并力求相同句式。
如: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论点]
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
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
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
2、纵式思路
§立论→破题→论证(道理、事实、比喻)→补充论证→结论(联系现实)
(1) 立论。即提出论点。论点要简洁、准确、醒目。语言上
要平实,有时(如有能力)也要注意生动。
(2) 破题。即对话题进行必要的解释。为下文论证张本。
(3) 论证。即用相关的道理、事实进行论证,也可用生动的
比喻论证。
(4) 补充论证。即深入论证,对所论述话题做必要的补充,
可使论证全面深刻,可避免读者误解,使论证无懈可击。
如谦虚十分意味着保守虚伪;自信是否意味着自负、目
空一切、独断专行;宽容是否意味着可以无原则的忍让;
志无需探求方法、规律;……
(5) 结论。联系现实生活,讲清话题的现实意义。
B :练     习
话题一 :以“想象”为话题习作。
[一]立论:
想象是创造的必要因素,。       想象,是飞向成功之巅的翅膀。
[二]破题:
想象,是在已有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想象是发明创造不可或缺的能力之一。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爱因斯坦] “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牛顿]
[三]横向展开
文艺创作需要想象。
科学发现需要想象。
社会变革需要想象。
[四]补充论证
想象,并不是毫无根据、漫无目的的痴心妄想。想象需要坚实的生活基础和科学依据;想象,还需伴之以长期的艰苦的尝试,才能变为现实;否则只能是空想、幻想,异想天开的故事应为妄想者戒;寒号鸟的故事应为空想者戒。
[五]联系现实结论
就中学生该如何培养想象力及其意义收束全文。
※※※※※※※※※※※※※※※※※※※※※※※※※※※※※※※※※※※※※※※
相关事实示例: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令人称奇,离不开李白的大胆想象;“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另人称誉,离不开李清照的惊人想象;金陵十二钗美伦美奂,离不开曹雪芹的艺术想象;《英雄》《命运》《田园》《合唱》,动人心魄,离不开贝多芬的超凡想象;《摩西》《奴隶》另人惊异,离不开米开朗琪罗的完美想象。……
一根尺状的草叶,另鲁班想象出锯于是伐木者事半功倍;一幅地图,让魏各纳想象出漂移,于是人类第一次认清了这个美丽的家园的奥秘;一束光线,使爱因斯坦想象出时空的相对性,于是人类的思维直达宇宙的奇点、飞向宇宙的边际……
“桃花源”中怡然自乐的生活,是陶渊明的美好想象;“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是洪仁玕的奇妙构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是孙中山的理想蓝图;举凡《权力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科学共产主义”,都是对人类美好明天大勾画,都好曾激起人们的追求,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
C:作业:完成习作
事实仅供参考,希望能举出更多的、独特的事实论据,以免雷同;尝试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D:板书:
1、横式结构:多角度破题,分类全面论证。
2、纵式结构:立论、破题、论证、补充、结论。
作文四:《议论文的写作》1900字议论文的写作
议论文也叫说理文 , 是作者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 评论, 表明自己 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简单来说,议论文即是作者通过 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确 切说,议论文很像打官司。官司打得好不好,全看证据充不充分。
我们知道记叙文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事件经过、事件结果等六 要素。同样,议论文也有三要素,分别是论点、论据和论证。用一个比喻形容议 论文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就像建房子, 论点即是地基, 论据就是建房的各种材料, 论证就是建房的工夫和设计方案。 也就是说, 只有将论点、 论据和论证有机地完 美结合,才能让文章熠熠生辉,让人如沐春风同时,拍案叫绝。
既然论点、 论据和论证都是议论文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我们怎样 才能将它们组织成章呢?下面我将向大家一一介绍论点、论据和论证的写作方 法:
首先是论点。作为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议论文的论点基本要求是鲜明、 准确、概括,绝不可模棱两可,让人捉摸不定。一般来说,论点的提出有开门见 山、设问作答、引用入题、解题溯源等几种方法。开门见山,也就是说文章一开 始就提出论点,简单明了;设问作答,即是先提出一个问题,让人思索,不等找 到答案,论点自然道出,耐人寻味,发人深思;引用入题,也就是说引用有关材 料,并合乎情理地导出论点的方法,在材料作文中用得较多;至于解题溯源,如 “荀子在《劝学》篇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意思 是说,如果刻一阵子就丢开,虽是朽木也不能折断;如果刻个不停,即使金石, 也能雕刻成功。 这一十分形象而贴切的比喻, 告诉我们, 在学习上要取得一定的
成绩,应抱坚持不懈、精诚专一的态度。 ”这篇开笔先提出题目的来源,并解释 题意,然后提出论点。同时,议论文论点的位置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一般有四个 位置:①文题,如《反对自由主义》论点是“反对自由主义” 。 ②开篇,如《谈 骨气》论点是“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 ③中间,如《拿来主义》论点是“我 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 ④结尾,如《过秦论》论点是“仁义不
这就是我所介绍的议论文的论点, 下面我来介绍一下议论文的论据。 论据是 为说明论点服务的,既要可靠又要充分。事实胜于雄辩,是最好的论据。论据也 可以是人们公认的真理, 经过实践考验的哲理。 写论据, 我们要切忌一下几个误 区:
,有人大量例举:雷锋、 焦裕禄、 孔繁森等等英雄人物的事迹。 结果文章只看到事实的展览, 看不到事实 和事实之间的联系, 通篇是材料的堆砌, 没有议论分析的空间, 论点就淹没在大 量的事实叙述中。还有人在运用事实论据时,喜欢详细叙述, (可能怕字数写不 到) 用很多文字叙述雷锋助人为乐的事迹, 不知道去掉那些和心地无私天地宽无 关的事实,结果是废话一大堆。
其二, 论据不能只有事实论据的举证, 没有理论分析。 初学者可以学学李斯 的《谏逐客书》是这么写的。李斯开篇提出论点以后,就是举 一连串的例据。 假如后面没有分析,那么这是一堆无用的材料,但是李斯用二句话:“此四君者 皆以客之功。 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 就把它们的内在关系点明了, 然后再用 假设推理来分析:“向使四君却客而不纳,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 秦无强大之名也。 ”什么是理论分析,并不是非要长篇大论说上一番,而是需要
对论据做一点评论, 话不在于多, 而在于分析评论是不是到位, 能不能揭示中心。 再如李大钊的《今》 ,简洁地举了屈原、林肯的例子。如果不分析,他的论证就 是模糊的。他分析说:“一时代的变动,绝不消失,仍留于次一时代,这样传演, 至于无穷,在世界中有一贯相连的永远性。 ”揭示出两个论据之间的内在联系。 其三, 论据不要重复使用同一类型的事例。 论据要有力应该多样化。 有的人 写《天才来自勤奋》 ,举了他周围好多人勤奋成材的事实。但是,无论怎么多, 只能证明你周围有这样的可能,很难说明有普遍意义,因为它们是同一类型的。 如果能在不同的阶层、 不同的地域、 不同的时代或不同的年龄段中举出例子, 那 么就有概括力了,有比较充分的说服力了。学学李大钊的《今》 ,论据相当多样 化,有理论的、有事实的、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历史的、有现实的、有生活 中的经验、哲人的名言、有概括的、有具体的,多种多样紧紧围绕论点,突出中 心。
最后我们来谈谈论证问题。
论证的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方法有:1. 归纳法。从分析典型,即分析个 别事物入手,找出事物的共同特点,然后得出结论。 2. 推理法。从一般原理出 发,对个别事物进行说明、分析,而后得出结论。
面进行对照,然后加以分析,得出结论。 4. 驳论法。先列出错误的观点,然后加 以逐条批驳,最后阐明自己的观点。
作文五:《议论文的写作》10100字写 作 资 料 (一)
一、对写作的基本要求
1.准确、全面地理解题意。
2.思想健康,内容充实。
3.中心突出,结构完整,条理清楚。
4.语言规范、连贯、得体。
5.字体端正,文面整洁。
二、议论文的写作
(一)议论文的立意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缗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日本某生报考某大公司,因落榜愤而自杀。不料自杀未遂,正当此生神昏意迷之际,忽然传来他已被录用的喜讯。原来此生名列榜首,只是统计时出了差错。但接着又有消息传来:他被公司解聘了。公司老板评价道:连如此小小的人生打击都承受不起,又怎么可以建功立业呢?
[作文材料]
1.阅读下面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议论文。
去年,北京市一些单位在天坛公园设立应届大学生求职咨询招待会。会推销自己的大学生倍受青睐,不会推销自己的大学生则“夕贬潮州路八千”。一公司经理颇为自负地说道:“人的气质一眼就能看出来。”又一个公司的人事部长更是出语惊人:“一个大学生,连自己都不会推销,还能干什么大事呢?”
2.有人问镜子:“为什么你能以一片而收摄一切?以有限而容纳无限?”镜子回答:“朋友,因为我空明,摄进而不拥有,纳入而不私藏。”
请自拟题目,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议论文,谈谈你读了上面这段文字后的感想。
3.阅读下列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不得少于700字。
①丹麦前教育大臣访问巴黎,到达时己是深夜,秘书为他订了一个费用超过国内财务标准的房间,这事很快被揭发出来了。这位大臣被迫中断在国外的访问,急如星火地赶回去接受议会的质询,虽多次做检查但无济于事,最终被迫辞职。
②孔繁森殉职后,仅留下两件令人心碎的遗物:一是他全部的钱款一一8.6元;一是他的“绝笔”——去世前四天写的关于发展阿里经济的12条建议。
4.阅读下面文字,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
种子在土壤中萌发了,把生命传给了嫩芽;嫩芽在雨露中长大了,把生命交给了枝叶;枝叶在阳光下茂盛了,把生命输给了鲜花;鲜花在风雨中凋谢了,把生命注人了果实;当果实终于成熟的时候,它又把生命献给了人类。※
5.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
有一位木匠,善制桌子。他不仅把桌子的面板刨得十分平整光滑,而且连抽屉的背板、底板都刨得十分平整光滑。有人劝他:“抽屉背板与底板别人又看不见,何必刨得那么光滑?”他说:“别人看不见,我却看得见。”
6.阅读下列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议论文。
古时候,有一个人捕鸟,他一面让人赶鸟入网,一面拉开网拦住鸟的去路,结果只有一个网眼上挂住了一只鸟。于是,他越发觉得用这么多网眼纯属多余,就用只有一个网眼制成的套子来捕鸟,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有捉到过鸟。
7.阅读下面这则材料,以“从‘三个皮匠’和‘三个和尚’说起”为副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 “一个巧皮匠,没有好鞋样;两个笨皮匠,彼此有商量;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这是妇孺皆知的老俗话。“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也是人们的口头禅。
8.请你从时代的责任感的角度来考虑以下两则材料,有针对性的发表你自己的意见,自拟题目,写一篇不 1
少于700字的议论文。
志愿军英雄马玉祥说:“我不是什么英雄,当年在朝鲜战场上我是个兵,后来转业到地方,我也是个‘兵’,
现在离休了,我还愿当个老‘兵’。这辈子,我掂量自己,只要能够个兵的分量也就心满意足了。”
拿破仑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9.兰考人民赞誉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同志说:“他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
台湾作家三毛说:“假如你把一切都给了别人,那么你一生中就虐待了一个生灵——那就是你自己。”
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请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谈谈你的看法。题目自拟。
10.当今社会,“时间即是财富”;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中外“快餐”应运而生。与之相伴相生的还有各
种“文化快餐”:欣赏电视剧《红楼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代替了原著的阅读;大部头的中外名著,缩写本就在身边;二十四史可以直接看现成的译文;学习古诗词,熟读“名句”,说,可以显文雅,写,可以彰文采;了解明清史实,只需看看影视剧的戏说、演绎,,,,
你是怎样看待这一“文化快餐”现象的?可就其中一种或几种现象议论、说理,也可以选取某一生活片断,形象含蓄的表达你对这一问题的理解。自拟一个有特色的题目,不少于800字。※
11.茉莉、米兰、香气袭人,但不够艳丽;君子兰、牡丹,雍容华贵,却少了些馨香;玫瑰虽是色香俱佳,
可又浑身是刺,,,,※
人们对这种现象常有不同的联想,有不同的认识和感想。请你结合自己或周边生活的实际,选择一种最适合
你表达的形式,或述说由此而引发的联想,或谈谈你的认识和感想。(不少于700字)
12.科学家们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小实验,他们将一条鱼的前脑切除。没有前脑的鱼看起来与其他鱼一样正常,
但随鱼群游动的时候,这条没有前脑的鱼会突然离开鱼群,游向另外方向,一直朝着自己认定的方向往前游。这条鱼的举动,令鱼群震撼,所有的鱼一齐停下,接着改变了方向,也去追赶这条没有前脑的鱼去了。
13.美国太空总署征求一种供太空人使用的超现代化书写工具,必须能在真空环境使用,必要时能用笔尖向
上书写,还要求几乎永远不需补充墨水或油墨,设计费多少在所不计。
全世界天才都在大动脑筋。后来,太空总署收到一份电报,是一个小孩子从德国发来的,上面只有几个字“试
过铅笔没有?”
14.阅读下列作文材料,以“请留下一点空白”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700字。
算盘与主人的对话(寓言)
算盘对主人说:“我有13根档,每根档上还有3个空缺,上边缺一个算珠,下边缺两个算珠,共缺39个算
珠。”主人感到吃惊,但也没阻挡它,就给它增添了39个算珠。结果,算盘不能用了。
15.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立论型的议论文,题目自拟,字数不得少于700个。
朋友经常出差,却经常买不到对号入坐的火车票。可是无论长途短途,无论车上人多挤,他总能找到座位。
他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就是耐心地一节车厢一节车厢找过去。每次,他都做好了从第一节车厢走到最后一节车厢的准备,可是每次他都用不着走到最后就会发现空位。经常是在他落座的车厢里尚余若干座位,而在其他车厢的过道和车厢接头处,居然人满为患。
他说,“大多数乘客轻易就被一两节车厢拥挤的表面现象迷惑了,不大细想在数十次停靠之中,从火车十几
个车门上上下下的流动中蕴藏着不少提供座位的机遇;即使想到了,他们也没有那一份寻找的耐心。眼前一方小小立足之地很容易让大多数人满足,为了一两个座位背负着行囊挤来挤去有些人也觉得不值。他们还担心万一找不到座位,回头连个好好站着的地方也没有了。这些不愿主动找座位的乘客大多只能在上车时最初的落脚之处一直站到下车。
16.世界球王贝利喜得贵子,有记者贺道:“看他长得多壮,今后会成为像你一样的体育明星。”贝利不假
思索地说:“他有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但绝不会有我这样的成就,因为他现在就很富有,缺乏先天竞争意识,而我小的时候却是非常贫穷的。”
请评论贝利的观点,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评论文,题目自拟。
17.“木桶理论”是现代管理科学中的一个概念,意思是:一只木桶的容水量,不取决于木桶的那块最长的
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要使木桶能装更多的水,就要设法改变这块短木板的现状,抓住短板,消灭弱项。
请对上述理论作出评论,写一篇评论文,不少于700字。
18.根据下面所提供的一则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评论文。
在重庆长江大桥南桥头有道“奇观”:一个面积相当于3个足球场、号称“世界最大”的广告牌,立起3年
来成为长江边一块极其刺眼的巨大“白板”,而且面临着被拆除的窘境。
由重庆“三业”广告公司耗资l000余万元建起的这个广告牌,名曰“中国龙”,拥有上海大世界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书。但“中国龙”一出世就遭到客户的冷落,每年数百万元的费用,厂商不愿承受。更要命的是,“中国龙”的最佳视点在1公里外的长江对岸,而重庆冬春多雾,雾中几乎连广告牌都看不到,更不用说看清上面的广告了。(《新华每日电讯》
2001.8.22任卫东等文)
19.针对下面这段话,写一篇评论文。标题自拟,不得少于700字。
有位名人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往往是鞋里的一粒沙子。在人生的道路上,我
们很有必要学会倒出鞋里的那颗小沙粒。※
20.美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曾经提出一个“快乐方程式”:
快乐=物质消费÷欲望
即物质消费越大,欲望越小,快乐就越大。正应了中国的一句古话“知足长乐”。反之,如果一个人的物质
消费有限,而欲望无穷大,将会怎样呢?路瓦栽夫人有那么多“梦想”,又有那么多“陶醉”,她怎能不痛苦,不伤心呢?
请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评论文章,对萨缪尔森的“快乐方程式”作出评论。
21.人的素质可以视作由三维构成。
一维:追求。现统称为“价值取向”。取名?取利?取义?取事业?最终你要“取”什么?理想归作为这一维。
一维:力度。可视为人的刚度。没有刚度,便不能支撑任何重量。魄力归纳为这一维。
一维:涵养。可视为人的柔度或韧度。挫折能不能承受?弯了能不能直起来?跌倒了能不能站起来?能不能
与别人形成合力?作风归结为这一维。
正确的追求,决定其有用。足够的力度,决一定其有多大用。高度的涵养,定其持续有用,越来越有用。
上述观点你同意吗?请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加以评论。
(二)几种常用的论证方法:
①事实论证法 (例证法)              ②道理论证法 (引证法)
③对比论证法                       ④类比论证法
⑤比喻论证法                       ⑥因果论证法
⑦层进论证法                       ⑧引伸论证法 (归谬法)
几种常用的论证方法:
①假言因果法   ②披文释义法   ③对比论证法   ④论据引申法
甲、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1─5题
生命的价值
生命是宝贵的,它对于人来说只有一次。 可是人究竟怎样活着才有价值呢(对整个人类社会而言)?是庸庸碌碌,无所作为地混日子吗?是整天沉湎于吃喝玩乐之中,过那公子哥儿的生活吗?还是日夜打着小算盘,不顾他人,只想让自己的小日子过得更好一点呢?都不是!我们说: 能够为人类的幸福而奋斗不息的生命才是最有价值的。
“活着就是为了别人生活得更加美好”。这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同志的名言。是啊!活着是为自己还是为别人,是生命有无价值的分水岭。在我国历史上就有许多优秀人物,如夏禹为了治水,在外九年,三过家门而不入。李时珍,为了解除人民疾病的痛苦,情愿餐风饮露,出没于深山老林中,花了四十年的工夫,写成了《本草纲目》这部巨著。他们都名垂千古,博得人民的称赞。在现代,更是有无数革命志士把个人的生命和壮丽的共 3
产主义事业紧紧联结在一起,把自己的全部和宝贵的生命都贡献给人类解放事业,为我们创造了今天这种美好的生活。可以说,他们生命的价值,达到了正数的极限值。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是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的名言。确实,在死亡的威胁面前,是临危不苟,舍生取义,还是奴颜婢膝,畏死偷生,这是检验生命有无价值的又一重要标尺。文天祥以自己的行动实践了他的名言。殊死抗元,九死不悔,最后被捕,囚禁三年,拒绝大元宰相的诱惑,慷慨就义,连敌人也叹服不止。这样的生命,真可说永垂不朽呢!近代无产阶级革命史上,更是英雄辈出,远远胜过古人,刘胡兰、邱少云、董存瑞、黄继光、罗盛教、蔡永祥、欧阳海 …… 真是举不胜举。他们的精神和事迹,将永远光照史册,砥砺后人,生命的价值,是无法用数字来计算的。
“人生最美好的,就是在他停止生命以后,还能以他创造的一切为人民服务。”这是苏联英雄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的确,死后还能以他创造的一切继续为人民服务,这等于生命在延续,价值是无可估量的。事实上,如果一个人是为着人类的幸福去奋斗的,其生命的价值一定不仅表现在生前,而且表现在死后。奥斯特洛夫斯基就是在双目失明、周身瘫痪的极端困难条件下,以无比顽强的意志写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直到现在,这本书还鼓舞激励着苏联和全世界的进步青年,蓬勃向上。他贡献给人类的精神财富,是何等巨大呀!我国古代的李冰父子为了解决当地成都平原的水利问题,不知克服了多少困难,终于修成了泽被后世的都江堰;毕升为了提高印刷效率,经过多次试验,冲破重重阻挠,终于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多少年后,中外尚受其惠。他们贡献给人类的物质财富,同样使后人讴歌不已。可以说,这些人的生命,一直“活”到今天,乃至今后。在当代,更不乏其例,用不着一一列举。
反之,有些人只是贪图享受,浑浑噩噩地度过一生,与草木同腐朽。这个世界上有他不多,无他不少。这种人的生命价值可以说等于零。还有一些人,为了满足个人的私欲,不惜损害他人的利益,把个人的幸福建筑在多数人痛苦的基础上,甚至丧心病狂地卖国求荣, 腆颜事敌,或者鱼肉人民,谗害正直。这些人的存在,对于人类只是一种灾难,他们的死却使人们拍手称快。这种人生命价值,该如何说呢?只能说是达到负数的极限值。
当然,不同的阶级立场,不同的世界观对生命的价值的理解是不同的。资产阶级极端利己主义者的世界观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跟他们谈“生命的价值在于为人类的幸福而奋斗不息”,那无异于对牛弹琴。我们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一定要树立起革命的人生观,以雷锋为榜样,“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让青春闪耀着灿烂的火花,让生命有着真正的价值。
1.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哪一句话?
2.这篇文章的分论点是
3.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三种论证方法
答:①                    ②                      ③
4.这篇文章全篇的论证结构是什么样的
A.纵式结构      B.横式结构      C.层进式结构      D.对照式结构
答:(        )
5.下面所列各项,哪些符合本文语言的特点
A.平实如话       B.形象性强         C.褒贬鲜明          D.巧用口语
E.句式整齐       F.反复中有变化     G.白话中夹杂文言
答:(           )
乙、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1─6题
灵感似乎是一种很神秘的东西,人们对它既关心,又盼望它早日降临。那么灵感到底是什么呢?
灵感是思维活动的一个飞跃, 是集中思索某一问题的突然领悟。它是长期思考的结果,是不会从天而降的。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在谈到灵感时这样说: “我没有什么灵感, 我只是将别人用来社交的时间来干自己的工作。”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有二千多项发明,但他曾说他的发明没有一项是偶然发现的,而都是经过他努力探索得到的。世界上没有一个名人说他是没有经过流汗,而灵感忽至,于是出了名。可见要想凭空获得灵感是不现实的。   我曾看到这样一个小品,一个想成为作家的人偶然从报上看到:一个文学家外出,边走边考虑自己的新作, 结果被石头绊倒,这时灵感突降, 一篇佳作诞生了。于是这个人也出门效仿,看见前面一块石头,就趴了上去, 心想:灵感啊, 快点来吧! 可是趴了半天,灵感并未降临。他一无所获, 只好悻悻地回家了。这当然是一个笑话, 没有人会这样做, 但并不是没有人这样想。不想花费劳动,只想获得灵感,进而做出什么伟大的成就, 真是异想天开。   那么,那个文学家摔跤后之所以能获得灵感,是因为他已经有了长期思考的基础,即使他不摔跤, 灵感也会或早或迟地降临。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 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而那个没有经过思考和流汗的人, 就是摔上一百以至于更多的跤, 也是敲不开灵感的大门的。
灵感是伴随着你辛勤的劳动而产生的, 它是对人们工作的奖赏。而凭空想获得灵感的人只能是虚度年华。要想获得灵感吗? 那么只有艰苦地奋斗。
1.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哪一句话?
2.中心论点是如何提出来的?
A.通过比喻        B.通过反问        C.通过设问        D.先下定义
答:(      )
3.摘出文中引用的两句名言
①               说:
②               说:
4.文中列举发明家爱迪生的事例是想说明什么道理?
5.文中对比论证方法的运用主要表现在
A.以文学家摔交前和摔交后作对比       B.以爱迪生和想成为作家的人作对比
C.以文学家和想成为作家的人作对比     D.以罗丹的话和爱因斯坦的话作对比
答:(      )
6.整篇文章的论证结构是什么样的?
A.总分总式结构       B.对照式结构       C.纵式结构       D.横式结构
答:(      )
(三)结构
场中作文,有倒骗主司入彀(gòu4,圈套)之法。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
此一法也。终篇之际,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卷流连,若难遂别,此一法也。         ——李渔《闲情偶寄》
1.开头和结尾
开篇十法:
开门见山一语破的      自问自答引人入胜
正反对衬烘云托月      类比联想由远及近
事实引路盘马弯弓      援引史料古为今用
引用寓言说理生动      释义破题名正言顺
名言发端理直气壮      高悬箭靶有的放矢
收尾十法:
卒章显志画龙点睛      总结全文加深印象
言近旨远其义无穷      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希望号召谆谆告语      力申表态直抒肺腑
开掘深意更上层楼      嘎然而止不多一字
指出方向解决问题      补写一笔阐明意图
2.过渡和照应
过渡三法:关联词过渡、句过渡和段落过渡
照应三法:开头和结尾照应、行文和标题照应、行文中的反复,包括“前呼(伏笔)后应(照应)”。
3.提纲示例
东汉时有一少年名叫陈蕃,独居一室而庭院龌龊不堪。他父亲的朋友薛勤见状批评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他回答说:“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针锋相对反问:“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根据上面的材料,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字数在 800 字左右。
[提纲示例一]      题目“扫一屋”与“扫天下”
点明中心论点,“扫一屋” 与“扫天下” 的关系,是做小事与创大业的关系,二者密不可分,要想创大业,必须从做小事开始。(中心立意)
提出分论点①做平凡的小事,为将来创大业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引鲁迅的话:“巨大的建筑,总是一木一石迭起来的,我们何妨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
提出分论点②做艰苦的小事,为将来创大业磨练了坚韧的意志品质。举李白“铁杵磨成绣花针”的例子或祖逖“闻鸡起舞”的例子。
提出分论点③做繁琐的小事,为将来创大业培养了严谨的作风和良好的习惯。举列宁小时写作文的例子。还可举反例与之对比。
批评当前青年中好高鹜远的倾向。
总结收束全文,青年人要为创立共产主义大事业,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起。
[提纲示例二]   题目“扫天下”不必先“扫一屋”
第一段: 点明中心论点, 如果将“扫一屋”理解为做小事, 将“扫天下”理解为做大事, 那么二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扫天下”不必先“扫一屋”。( 反中心立意)
第二段: 提出分论点① “扫天下”与“扫一屋”是两类不同性质的问题,它们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大事情并不等于小事情之和。可运用哲学上不同性质的矛盾的观点,从事物的性质来入手分析。(道理论证)
第三段: 提出分论点② 人的生命和精力是有限的,“扫天下”的人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扫一屋”。可举爱因斯坦和陈景润沉醉于科学研究而忽略生活细节的例子, 从人的主观客观条件来入手分析。(事实论证)
第四段: 提出分论点③思想拘泥于小事情,常常会限制了人看问题的眼界,扼杀了创造性的思维。可举反例(待选), 从人的思想方面来入手分析。(事实论证)
第五段: 联系当前社会上,有些人思想狭隘,患得患失, 把精力都集中在一些生活琐事上, “阴盛阳衰”, 形而上学严重, 束缚了活泼的思维。
第六段: 总结收束全文,得出结论, 作为跨世纪的青年人, 站得要高一些,看得要远一些,思想要解放一些。在大事情上要清楚一些,在小事情上要糊涂一些。
(四)议论文的语言
1.避免出现病句
常见六种病句类型:
(1)语序不当
* 故宫博物院展出了两千九百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2)搭配不当
* 我军打沉了敌人的军舰和飞机。
(3)成分残缺或赘余
* 在我报考大学的时候,就已经下了攻读博士学位的决心。
* 《史记》所写的人和事,都是真人真事。
(4)结构混乱
①主动句与被动句杂糅
* 对于滥用方言的做法应当受到严肃的批评。
②“把”字句与被动句杂糅
* 他那满脸的皱纹特别深,把本来挺大的一双眼睛也被挤小了。
③陈述句与疑问句杂糅
* 你不认真调查研究就动手写,那怎么能写出好文章是可想而知的。
④“把”字句与“使”字句杂糅
* 我们要争取在本世纪末把我国的教育事业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5)表意不明
* 这个观点最近有些文章提出批评,我认为这是对的。
(6)不合逻辑
* 汽车忽然渐渐地停了下来。(自相矛盾)
* 辽阔的海洋蕴藏着丰富的矿物,抚育着各种生物和鱼类。(分类不清)
* 脑子是早晨最清醒的时候。(判断失当)
* 这个意见很好,我想没有谁不会不同意的。(否定混乱)
* 文字通顺是衡量作品好坏的重要标准。(顾此失彼)
* 我多次看见这个热心人从这个工厂出来, 我才知道他是这个厂的工人。(结论不可靠)
* 温度计的水银柱逐渐上升,所以天气一天天暖和起来。(强拉因果)
2.注意修辞
(1)积极修辞
可运用:①比喻  ②借代  ③对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孩吃了石灰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