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是频繁尿床是孩子突然尿床怎么回事事

育儿快速导航
宝宝总是尿床怎么办?
核心提示:医学上把儿童3岁以后不能自主控制的排尿称为“遗尿症”,可分为夜间遗尿和白天遗尿,所以一般如果3岁以上的宝宝还在尿床,次数达到一周三次以上,就不正常了。
专家提醒:
孩子吃得多、吃得好,就一定长得高吗?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权威告诉你,答案是否定的。孩子如果吃了过多这三种食物,不但不长个,还会伤身!孩子长高一定要避免的三种食物是什么,关注微信公众号 39健康网 ,发送 长高 查询结果。
  指导专家:&儿童保健科&柯海劲副主任医师   豆豆今年三岁半了,人长得很是聪明可爱,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小便,一分钟前提醒她小便,她还回答说没有,可一转眼又说要小便了,而且总是等不及帮她脱裤子,就有一半尿在身上了,平时小便也总是会滴几滴在身上。吃饭的时候,总是要尿裤子,饭前提醒她也没用,而且晚上睡觉的时候老会,早上起来床上总是湿漉漉的,为此,爸爸妈妈耐心地给她讲道理,甚至打骂都没有用,不知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妈妈感到甚是烦恼:豆豆这是不是患了了啊?  尿床,是宝宝在成长过程中令很多爸爸妈妈感到非常烦恼的一件事。对于孩子尿床,有些家长觉得这是孩子的“特权”,不需要怎么去理会,等孩子再长大点后自然就不会了,还有些家长对此却非常紧张,觉得宝宝都这么大了还尿床,是一件很丢脸的事。  虽然尿床是孩子的“特权”,但这项权利却是有“有效期”的。正常排尿机制在婴儿期由脊髓反射完成,&以后建立脑干-大脑皮层控制,至3岁时已能控制排尿。医学上把儿童3岁以后不能自主控制的排尿称为“遗尿症”,可分为夜间遗尿和白天遗尿,所以一般如果3岁以上的宝宝还在尿床,次数达到一周三次以上,就不正常了。  造成孩子尿床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发育迟缓、睡眠不正常、遗传因素、心理因素以及疾病等的影响。所以,宝宝在超过三岁后仍是老尿床的话,就应该带孩子到医院请专业的医生诊断,以排除是否因疾病或发育的原因所造成的,以便及时治疗。如果各项检查都是正常的,那就说明宝宝的尿床只是功能性的、暂时性的,家长可以不必太过于忧心忡忡。  那么,在排除了发育或疾病的因素外,爸爸妈妈该如何让宝宝在尿床的“有效期”&内逐步学会自己上厕所,顺利度过这个“特权期”呢?  1.婴幼儿时期:这个时候孩子的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健全,对尿意的反应能力和控制能力有限,所以很容易发生尿床,但随着各器官发育的逐渐完善,尿床问题一般都会慢慢消失,所以家长不必太过于担心。  2.1岁半以前:孩子的身心开始慢慢发育,但发育还是比较有限的,一岁半以前的婴幼儿,尿道外括约肌尚未发育成熟,控尿功能还相对较差,所以尿床和尿裤子还是无法避免的。有些家长可能会在这个时期就开始着急训练孩子上厕所了,其实,一岁半前的孩子脑部发育还不够成熟,以此为基础的认知能力与语言发育还不完善,还不能承受复杂的自控训练,在此阶段过于强求,可能会造成宝宝的心理负担,使亲子间关系变紧张。不过,在宝宝还没有学会理解排便前,爸爸妈妈也可以开始在这个时期,当看到他们尿湿裤子时,就有意识地告诉他说“宝宝尿尿了”,让他更好地理解尿尿的含义。  3.待孩子长大到1岁半之后,神经已经有了一定的发育,能够听懂大人的指示,也能了解去厕所的含义了,那么,这个时期爸爸妈妈就要开始有意识地训练宝宝上厕所了。训练的方法可以参考以下几种:  1)平时爸爸妈妈应细心地观察孩子,如果看到孩子在玩耍的时候突然不动了,或是摸着自己的腹部,或是哭闹起来,这可能就是宝宝发出尿意的信号了。那么,这个时候,爸爸妈妈可以把孩子牵到厕所,指着便盆问她:“宝宝,你是不是要尿尿了呀?”&如果孩子点头,爸爸妈妈便可以教她怎么脱下裤子自己尿尿,如果宝宝顺利地完成了排尿,要记得给她鼓励和称赞;如果宝宝一时没控制住,尿湿了裤子,爸爸妈妈也不应该大声责骂,以免让宝宝幼小的心灵有了挫败感,而是应该告诉她如果下次想尿尿时,一定要及时告诉爸爸妈妈;如果宝宝有了尿意,但到了厕所又一时排不出来时,爸爸妈妈也可以口出“嘘嘘”的声音,来刺激孩子的尿意。
  2)训练膀胱功能:宝宝的膀胱,一般可容纳300毫升左右的尿液,白天的时候,可以训练孩子尽量延长两次排尿间隔时间,&使膀胱容量逐渐增大,促使储备增加。  3)建立条件反射:首先,父母应该观察孩子每天会发生遗尿的时间,掌握规律后在宝宝发生遗尿前半小时左右,把孩子唤醒去排尿,但这里需要注意的几点是:第一,晚上把孩子叫醒去排尿时,一定要保证孩子是处于清醒状态的,因为如果孩子晚上被叫醒起来排尿时还是迷迷糊糊的话,往往小便还是会尿得不够干净,半夜就容易尿床。其次,孩子被叫醒后,一定要让他到洗手间去小便,决不能让孩子尿在床旁的痰盂里,因为上厕所小便,一方面可以让孩子在从床边走到厕所的时候更清醒一点,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孩子建立起到厕所小便的良好习惯。最后,叫的时间上要把握好,叫得次数太多,孩子膀胱得不到扩张,产生不了明显尿意,叫得太早,孩子也还没尿意,叫得太迟,孩子已经尿床了。  4)孩子尿床后,父母最好“一笑而过”,淡然处之,切不可斥责、挖苦或打骂,也尽量不声张,以消除孩子怕羞、紧张的情绪及维护孩子的自尊心。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扫一扫”分享
育儿观点PK台
婴儿洗衣液评测
育儿频道精彩热文
育儿 相关话题
人气38256/2人气7402/7人气64554/2人气19921/5人气41243/11人气39234/2
向在线育儿专家提问
宝宝喂养、发育儿科
新生儿、儿童常见病儿科
儿童营养、心理行为儿科
请详细描述您的疑问,有助医生快速帮您解答!
只要填资料就能免费领取巧虎早教课程...
宝宝需额外补DHA?专家说吃这些就够了....
如何预防春季咳嗽
39育儿频道
扫描关注智慧妈妈微信
一位2岁的宝宝在睡觉时使用了电热毯,没想到半夜一泡尿竟要了他的命。冬季天气寒冷,为了给宝宝取暖会动用各种取暖设备。但有的取暖设备对宝宝来说非常危险,家长们一定要慎用。当前位置: >
孩子已经7岁老尿床是怎么回事
来源:北京第三医院
发布者:董田林
孩子已经7岁老尿床是怎么回事
经常听到一些家长抱怨,孩子已经大了但是孩子经常尿床,半夜叫也叫不醒,用尽了各种办法还是没有缓解,搞得自己心力交瘁,白天上班都没有心情了。那么,孩子已经7岁老尿床是怎么回事呢?
专家表示,一般孩子偶尔尿床是正常现象,但是如果超过三岁经常性尿性就要警惕是&遗尿症&在作怪了,遗尿症的最明显的表现就是频繁尿床。那么,什么原因导致孩子遗尿症呢?
孩子老是尿床的原因:
1.大脑皮层发育延迟:不能抑制脊髓排尿中枢,在睡眠后逼尿肌出现无抑制性收缩,将尿液排出,造成尿床。
2.遗传:30%遗尿儿童的父亲和20%遗尿儿童的母亲,在小时候也曾犯遗尿病。反过来,父母有遗尿史,他们的儿子有40%会遗尿,女儿有25%会遗尿。
3.睡眠过深:未能在入睡后膀胱膨胀时立即醒来。
4.膀胱容量较小:一般来说,遗尿儿童的膀胱容量比正常儿童小。膀胱内还没容多少尿,它就收缩排尿了。
5.心理因素:如患儿心理上认为得不到父母的喜爱,失去照顾,患儿脾气常较古怪、怕羞、孤独、胆小、不合群。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不喜欢这些
百万名医生在线为您免费解答
请您详细描述您感到不适的症状、部位及发病时间
[泌尿外科][小儿综合][泌尿外科][小儿内科][小儿综合][泌尿外科]
在寻医问药您还可以
百万医生在线解答问题,100%回复
手机客户端,让您随时随地问医生
免费咨询、预约三甲医院专家
与患友和专家一起,交流分享治疗经验
查看药品信息,帮您合理选择药品
帮您了解疾病知识,一本疾病百科全书
大家都在搜:
擅长:在哮喘、慢性咳嗽等方面有独到之处孩子总尿床 也许是患了儿童遗尿症_网易亲子
孩子总尿床 也许是患了儿童遗尿症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医学的发展、家长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孩子尿床到底是怎么回事儿。这说明:有关儿童遗尿症的医学常识仍不够普及。这是一种极为常见的临床病症,许多孩子正在经历着尿床的痛苦;而家长们心中仍有疑虑:孩子尿床真是病吗?什么原因导致的孩子遗尿症?哪些病因可以引起?1、遗传因素对孩子尿床有一定影响,若父母一方曾患遗尿,孩子尿床的可能性为44%。2、孩子半夜膀胱胀满了,将要排尿而不能自己醒来,也难以唤醒(称为中枢觉醒障碍),是尿床发生的基本原因。3、大部分患儿存在着夜间抗利尿激素(P)分泌不足,导致夜尿增多,特别是晚上多喝了点汤水或饮料,多吃了点西瓜等水果,则尿床得更厉害。4、一半以上的患儿还有膀胱功能障碍,即功能性膀胱容量减小(俗称小膀胱)或膀胱不稳定。儿童遗尿症怎么办?调整饮食:每天下午4点后,让宝宝少饮水,晚饭最好少吃流质,宜偏咸偏干些,临睡前不要喝水(夏天除外),也不宜吃西瓜、桔子、生梨等水果及牛奶,以减少夜里膀胱的贮尿量。建立合理生活制度:使宝宝的生活、饮食起居建立起规律,避免过度疲劳及精神紧张,最好能坚持睡午觉,以免夜间睡得太熟,不易被妈咪唤醒。临睡前不宜过分兴奋:养成按时睡眠,睡前不可逗宝宝,不可让宝宝兴奋,不可进行剧烈活动,也不可看惊险的影视片,以免使宝宝过度兴奋。临前把小便排干净:养成每天睡前排干净尿的习惯,使膀胱里的尿液排空。有条件的家庭,尽可能在临睡之前给孩子洗个澡,使其能入睡,减少尿床的产生。更换尿湿的被褥和衣裤:睡觉的被褥要干净、暖和,尿湿之后及时更换,不要让宝宝睡在潮湿的被褥里,潮湿被褥会使孩子更易尿床。不要伤宝宝自尊心:遗尿可使宝宝害羞、焦虑、恐惧及畏缩,妈咪不可不顾及他们的自尊心,采用打骂、威胁等惩罚的手段。这样,只会使宝宝感到更加委屈和忧郁,更加重心理负担。遗尿症状不会减轻,反会加重。遗尿症者只能在安慰、鼓励情况下进行治疗,这一点甚为重要,是治疗成败的先决条件。
行为治疗:设置日程表,从治疗第一天起设置日程表,每天进行记录(可使用日历)。当宝宝尿床时,努力寻找可能导致尿床的因素,并记录在日程表上,如未按时睡眠,睡前过于兴奋,白天过于激动及晚餐中液体摄入量太多等。当宝宝没有尿床时,把一颗星星画在日程表上,并予口头表扬或物质奖励。每周与医师会晤一次。如何预防孩子尿床?1、1岁以后开始训练孩子在白天养成定时定点的排尿习惯。2、2岁以后尽量不用纸尿布。3、晚上入睡前要排干净小便。4、如需夜间叫醒孩子排尿,一定要设法使孩子清醒,以便形成条件反射,而不是简单的“抱尿”。5、保持尿道口干净,每日清洗外阴部。6、晚饭不要又稀又咸,少喝凉汤。晚餐后尽量少喝饮料,少吃甜食、水果。7、如发现包茎,尽量早期手术。
本文来源:网易亲子综合
责任编辑:马丽_NQ3052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热门搜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五岁多的孩子还经常尿床是怎么回事
时间:&&&来源:
&&&浏览: 人关注
  尿床是所有小宝宝都会发生的事情,但是如果孩子已经四五岁了却还是三不五时的尿床,那就要小心了。专家表示,若孩子5周岁之后,每周尿床超过两次,那就可能是患了一种病&&遗尿症。
  遗尿症在儿童期很常见
  父母往往觉得尿床不是病,一拖再拖。事实上,遗尿症在儿童期较常见,临床统计数据显示,遗尿症在5岁儿童中发病率约15%,7岁儿童中发病率约10%。有些遗尿症症状会随着患儿年龄增长而消失,但也有部分患儿,症状会持续到成年,不但严重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造成个矮、偏瘦或虚胖,还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形成胆小、孤僻、自卑等异常心理。此外,国外有研究认为,尿床还可能影响孩子的智力发展,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能力差,智商比正常儿童低。
五岁还尿床正常吗?
  小孩为何夜间遗尿?
  儿童遗尿症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导致,主要包括:第一是抗利尿激素分泌障碍,即在每天凌晨十二点到四点,抗利尿激素分泌高峰时,孩子的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够。第二是觉醒障碍和神经系统发育延迟,尿感信号无法及时准确地传递到大脑。第三是膀胱功能障碍,包括膀胱容积小和膀胱肌肉收缩失控的情况。第四则是遗传,父母双方都有遗尿症的,孩子有70%的遗传可能。
  过度依赖纸尿裤增加遗尿风险
  都市家庭对纸尿裤的依赖越来越重,有的孩子一穿就穿到3、4岁,这样有增加患遗尿症的风险,但不意味着一直戴纸尿裤的孩子5岁后一定会遗尿。一般孩子到两三岁后,就开始有了控制排尿的意识,有了尿意后会提示大人。如果孩子到了三四岁还一直戴着纸尿裤,想尿时就随时尿,就可能会减少以上功能训练的机会,可能增大患遗尿症的风险。
  孩子患遗尿症,家长怎么做?
  发现孩子尿床,家长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夜遗尿并不是孩子的过错,家长不应因此对其进行责罚。其次,家长要帮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制度和卫生习惯,避免过劳。白天不要让孩子玩得太兴奋,睡觉前尽量少给孩子喝水,让他养成睡前排尿的习惯。潮湿的被褥会使孩子更易尿床,所以要保持被褥干净、暖和,尿湿后及时更换。同时,要帮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排便习惯,多吃纤维素丰富的食物,每日定时排便,有利于遗尿改善。最后,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对孩子的点滴进步一定要及时表扬或鼓励。
  增加膀胱容量有助改善尿床
  儿童尿床可先通过训练增加孩子的膀胱容量。白天让孩子多饮水,有尿意时忍住,每次忍尿不超过10分钟,每天训练1~2次,使膀胱扩张,增加容量,从而减少夜间排尿次数。还可进行排尿中断训练,鼓励孩子在每次排尿中间中断排尿,从1数到10,然后再把尿排尽,训练并提高膀胱括约肌控制排尿的能力。如训练未能改善孩子遗尿症状,可根据病情选择药物,但需医生根据具体病情确定,不可擅自服用。
  如何训练孩子定期排尿
  在把尿时也要注意时机和顺应孩子的尿意,通常喝完水一小时后,喝完粥或牛奶2~3个小时后可以给孩子把尿一次。蒋小云表示,这些训练也要循序渐进,家长千万不要强迫孩子。2~3岁的孩子若还常常遗尿,家长就要加紧注意,及时采取训练措施,预防儿童遗尿症。
&被“大姨妈”欺骗的8个谎言
&男性睾丸炎的四大主要危害
&AV中的男优为什么持久不衰
&7种方法改善男人性能力
&女人胸部大小与性趣有关吗?
&十个黑色“爱爱时间”易猝死
&女人的哪些部分最“诱”男人爱宝宝夜间总尿床 五大原因要明察 - 大小便/宝宝/训练/疾病 - 育儿网
当前位置:
宝宝夜间总尿床 五大原因要明察
更多关于/// 的文章
的其他文章
最新宝宝图片
推荐博客文章
“何老师,我家儿子不肯阅读,回家就是玩玩具,怎么办啊?家长们无比的郁闷与焦虑。
育儿论坛每日精选
育儿网 版权所有
苏公网安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孩子尿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