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锻炼宝宝行走能力和奥拉星跨越十个障碍障碍时身体的平衡能力

191被浏览17570分享邀请回答572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4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信息加载中...
我们一起成长
1、运用大运动训练可以帮助改善注意力,运动过程本身就需要注意如:拍球、抛接球、路易球、滑滑梯、走平衡木等等,特别是走平衡木对训练注意力集中很有帮助,另外,孩子对活动的物体感兴趣,有兴趣引起注意,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便会发现孩子注意有了一定提高。2、促进平衡及空间知觉能力的发展,平衡能力是儿章发展中必需具备的基本能力,空间知觉能力对思维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平衡能力提高使儿童对各种感观信息的接受和传导及统合都有明显作用。大多数发育迟缓儿童平衡感差,那么,做翻跟头、滚动、滑板、攀登、走平衡木、旋转及左右手和左右脚的协调活动(踢球、跑步、上下楼梯等)都能有效提高身体平衡能力和空间感知能力。3、动作是一切知识的源泉。一、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意义(1)粗大动作发展是婴幼儿大脑成熟的一项重要指标。(2)婴幼儿时期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期,粗大动作训练可以促进大脑发育的协调性,使人脑各有关部位的神经联系更加丰富,更加精确。(3)婴幼儿粗大动作的发展有利于平衡感的建立,对宝宝自信心的培养和独立性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4)促进注意力的发展。二、粗大动作发展的特点、设定游戏的目的和方法(1)0~6个月:原始反射支配时期,移动运动为主。&&&&发展特点:仰卧、侧卧、俯卧、翻身、蠕行、抱坐、扶坐等。&&&&目的:增强颈部、背部、腰部的力量,促进身体全面发育。&&&&游戏方法:抬(头)、翻(身)、坐为主的组合训练。(2)7~12个月:步行前时期,移动运动为主。&&&&发展特点:独坐、爬行、扶站、姿势转换、花样爬(障碍爬)、扶走等。&&&&目的:增强背部、腰部、腿部的力量。&&&&游戏方法:爬、跪、站、坐为主的组合训练。(3)13~18个月:步行时期,行走平衡感发展为主。&&&&发展特点:站立、独立走(向不同方向走、直线走、曲线走、侧身走、倒退走)、攀登、掌握平衡等。&&&&目的:增强腰部、腿部、综合协调能力的发展。&&&&游戏方法:爬、立、走、跳、跑为主的组合训练。(4)19~36个月:基本运动技能时期,技能运动为主。&&&&发展特点:跑(追逐跑、障碍跑)跳(原地向上跳、向前跳)、投掷(投远、投向目标)、单脚站立、翻滚、走平衡木、抛物接物、玩运动器械(坐滑梯、荡秋千、蹬童车)等。&&&&目的:增强背部、腰部、四肢的力量,身体全方面综合协调发展。&&&&&&三、粗大动作发展的规律(1)最初的动作是全身性的、笼统的、散漫的,以后逐步分化为局部的、益友的,专门化的。(2)从身体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婴儿最早的动作发生在头部,其次在躯干,最后是下肢。其顺序是沿着抬头、翻身、坐、爬、站、行走的方向发展。(3)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四、粗大动作训练的原则及注意事项原则:(1)循序渐进原则&&(2)适宜性原则&&(3)趣味性原则注意事项:(1)训练动作技能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2)选择的训练项目要适合婴幼儿的年龄特点。(3)粗大动作训练时要注意上下肢同时进行刺激。(4)粗大动作训练应做到时间短、次数多。(5)粗大动作训练时要关注婴幼儿的情绪和表情,大人随时用表情和语言跟婴幼儿沟通。四、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顺序及游戏设计(1)抬头:增强颈部和后肌力量,为翻身独坐作准备。学会抬头,扩大宝宝视野,促进智力发展。1个月&&&俯卧下颌短暂离床30度2个月&&&拉腕坐起并没有部可竖直片刻2-5秒,俯卧下颌短暂离床45度3个月&&&俯卧时下颌短暂离床90度4个月&&&俯卧时面部和胸部能离床90度5个月&&&拉腕坐起,头不低垂,晃动躯体,头不再摇摆不定。游戏设计:0~3个月,每天4到5次1、俯卧转转头:0~2个月,抚触时,俯卧,转头。2、亲子头碰头:0~3个月,3、竖抱抬头:0~3个月,喂奶后,拍嗝4、俯腹抬头:1~3个月,空腹放在母亲胸前,俯卧在母亲腹部,逗引抬头5、横托抱练抬头:0~3个月,6、俯卧抬头:两次喂奶之前,宝宝俯卧,抚摩宝宝背部,逗引抬头,并左右转动。7、照镜子抬头:1~3个月,锻炼颈部的肌肉,训练能用上臂支持身体的能力(2)翻身:增加背肌和腹肌的力量,掌握翻转的技巧3个月&&&仰卧时握拉一侧一小向上拉起或侧卧位4个月&&&作翻身训练5个月&&&仰卧时家长握住一侧小手向另一侧轻拉能引起婴儿的翻身动作6个月&&&俯卧时能靠手臂支撑,使胸腹部离开床面,从俯卧位翻成仰卧位7个月&&&自己从仰卧位翻成俯卧位。游戏设计:3~6个月,每天4到5次,喝完奶半小时后,每次1~2分钟。1、被动翻身:&手握宝宝手拉起变侧卧位——宝宝左腿放右腿上——轻轻刺激宝宝背部2、逗引翻身:宝宝侧卧——用玩具在宝宝一侧引逗——宝宝半自主翻身3、背单翻身:训练体验翻身,宝宝仰卧,同时拉高一边背单。4、卷卷翻身:把宝宝用毛巾包春卷,再从一侧拉起,让宝宝滚动,翻身5、翻身过物:5~6个月,摆放障碍——练习越物——翻软灵活——反复训练6、翻身打滚:5~6个月,训练宝宝翻身的灵活性,及视听觉与头、颈、躯体、四肢肌肉活动的协调,引导:从仰卧——侧卧——俯卧(3)坐:锻炼宝宝脚腿的伸屈能力及腰部的力量,促进宝宝身体整体的协调。动作指标1-2个月&&&腰肌无力,坐时背脊成半圆形3-4个月&&&拉坐头不再后垂,在坐位时腰弯曲(切记不要拉小手)5-6个月&& 5个月依椅而坐,头不再摇摆,6个月两手支撑可独坐片刻7-8个月&&&独坐9-10个月&&坐稳往前方很斜时能保持平衡不倒11-12个月&能坐稳并改变姿势可由坐位改成俯卧位,在坐位能左右旋转取物而不跌倒游戏设计:1、扭扭操:2~5个月,宝宝平躺拉双脚——将左脚抬起,交叠于右脚上——再反过来(重复10次)2、逗逗飞(抱坐):3、拉大锯(拉坐):4、小小不倒翁(坐稳不倒):6—10个月,培养宝宝站的能力,训练平衡能力和节奏感。&游戏指导:这个游戏应在宝宝马上要开,步走路之前进行,最好每天练习上几次,直到宝宝能够走路。宝宝会走路时,也可利用这个游戏进一步训练他的平衡感,他会配合着做。5、靠坐:6、独坐:&(4)爬爬行是幼儿生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家长们千万不要忽视爬行的作用,不要因为宝宝四处爬而限制他们爬&行的自由,因为宝宝在爬行中,能够获得各方面的好处。1、提高活动能力&&&爬行是一种综合性的强体健身活动,有助于视听觉、空间位置感觉、平衡感觉的发育,促进身体的协调;还可使血液循环流畅,并且促进肌肉、骨骼的生长发育。&2、增强体质&&&&爬行是宝宝第一次全身协调运动,可以锻炼胸肌、背肌、腹肌以及四肢肌肉的力量;并且爬行中消耗能量较大,有助于宝宝吃得多、睡得好、体重、身高长得快。&3、增进亲子交流爬行能增进母子间的交流。在宝宝会爬后,在父母的引导下获得的成功体验不断增多,并且能够在爬行中获得兴奋、成功、失败等多种体验。这些体验能够丰富宝宝的情感,研究表明,经常爬行的宝宝见到父母时的兴奋状态明显高于不会爬行的宝宝。4、促进社会性发展婴儿会爬后,做父母不允许他做的事情增加了,这在客观上增加了亲子情绪互动的机会;同时,婴儿会爬行又使父母要以一定的规范来要求自己的孩子,对婴儿不合规范的行为表示不快。这些变化又进一步促使婴儿的社会性情绪发展。5、促进大脑发育爬行需要大、小脑之间的密切配合,多爬能够丰富大、小脑之间的神经联系,促进脑的生长。爬行需要经历多次的学习、实践;每一次爬行都是对大脑积极性的调动与激发。因此,学习爬行其实就是对脑神经系统功能的一次强化训练。6、促进语言发展宝宝语言交流的频率,取决于肢体语言的频率,会爬的宝宝不断地用自己的身体探索周围的世界、有许多举动带有结果的未知性,所以家长语言的发出频率明显多于不会爬的宝宝。在父母不断的语言提示、肢体语言、行为互动等使宝宝对语言理解的准确性,合理性比不会爬行的婴儿发展要快得多。7、良好的性格发展&&&爬行给宝宝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乐趣,而“摸爬滚打”也锻炼了宝宝的意志和胆量,有利于宝宝的个性培养。有些宝宝在爬行的过程中胆子非常小,不敢离开父母是视线范围内,而有些宝宝胆子就非常的大,不管身边有没有家长,他都可以任由自己的兴趣爬行到一个自己想要去探索的地方。8、探索欲望&&&宝宝的运动、神经等系统在爬行中能够得到非常充分的锻炼。这不但有助于宝宝骨骼、肌肉、神经、大脑的发育,而且可以为他们更早、更好地认识世界打下良好的生理基础、心理基础。宝宝的这些学习经验将化为好奇心,让宝宝勇于探险,而且能够培养未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自信心。动作指标:5-6个月&&&抵足爬行,孩子开始四肢乱动,有蹬的动作,若用手掌顶住其脚心,能随着蹬的动作使身体向前移动。6-7个月&&&&匍匐爬行,用围巾托起宝宝小腿,宝宝会提起身体向前爬行。8-10个月&&&手膝爬行,婴幼儿能够用手和膝盖支撑身体爬行。10-12个月&&手足爬行,用两手和两脚掌支撑身体向前爬行。游戏设计:1、反射性匍匐动作(蹬爬):新生儿期,俯卧位时会可做反射性匍匐动作,洗澡后抵足2、上下肢练习:(爬行前准备)单臂支撑训练、踢腿跪膝练习、两腿交叉练习、四肢协调爬行练习3、上下坡爬行:爬行过程可使前庭平衡系统得到充分的训练4、手足爬行:用毛巾提起宝宝腹部5、花样爬行:用玩具逗引向前,向后,向左,向右爬行。6、双侧交互爬行:向四肢动物样爬行7、爬跪站坐训练:在爬行时,让婴儿停下来改做其他动作,然后再继续爬行,如把跪立、攀物站起、坐下、俯卧等动作与爬行相互组合在一起,&使婴儿能够在爬行过程中不断变换动作,刺激大脑细胞的活动,培养平衡能力。(5)站,动作指标:6个月&&&&&&站立时,他的腿&能支撑体重片刻7个月&&&&&&扶站立时,会跳8-9个月&&&&扶着小床站立10-11个月&&扶着小床站立,并行走12个月&&&&独立站稳游戏设计:1、扶物站起:诱导宝宝扶东西站起来,椅子、小床等,站位时用玩具逗引3~5分钟,扶住双手慢慢坐下。2、坐膝站起:成人盘腿坐在地垫上,让宝宝坐在腿上,成人帮助其站起来再坐下,反复多次。3、坐椅站起:让婴儿坐在高度适宜的椅子上,练习站起来再坐下。4、蹲站:1岁宝宝适用,站起时要给宝宝一个力量。5、站起坐下:大人用语言要求宝宝站起或坐下,训练宝宝能较灵活地站起坐下,建立平衡感。(6)行走:锻炼宝宝腿部肌肉,为站立行走做准备,发展宝宝的平衡能力及动作的协调性。从出生到2个月,踏步行走,行走反射,持续练习,9个月会走。动作指标:10-11个月&&&&孩子能扶着栏杆或其他可以支撑的物体行走3步以上。12-15个月&&&&抓住孩子的两只或一只手,他会跟着你走。15-18个月&&&&孩子能独立行走,停停走走,仅仅是几步。18-24个月&&&&孩子能独走自如,步态平稳,不摇不摆。游戏设计:蹬自行车:2-5个月,被动操,主被动操。移步行走:1岁,小孩子脚踩大人脚上,移动行走,体验行走感觉。扶东西走:蟹行(助走阶段)推车走:&&不可买助走车,提供小推车,让宝宝扶着推车的扶手,边推车边走,家长旁边保护及时用语言鼓励。独走几步:两个成人对面站立,逗引宝宝走。足对足走:跨越障碍:18月后坡度走: 18-24个月有难度走:24个月后,走直线、踩脚印、交替踩、走S线、走环形线、直角走、高低杠走、向后走4步。(7)跑:动作指标:18个月&&&&&开始有跑的动作,仅仅是走快一些。24个月&&&&&能连续跑5-6米远。30个月&&&&&孩子开始跑时,虽步态平稳,动作协调,姿势正确,但不能坚持很长时间36个月&&&&&孩子跑步自如,姿势正确,速度加快(半分钟能跑3.5米以上)游戏设计:1、抱着跑、袋鼠跑、火车跑:成人抱着婴儿变换不同的速度、不同的方向跑,刺激婴儿耳内的半规管的适应&&&能力。2、跑步扶停:宝宝刚跑平衡感不够好,动作的控制能力不够强,让宝宝向家长方向跑,家长扶停。3、牵着跑:成人和婴儿面对面,牵着婴儿的两只手,慢慢向后退,待其适应后只牵一只手,跑时不要用力握婴儿的手,尽量让自己掌握平衡。4、逗着跑:用一只皮球或&叮当作响的铁罐用力向前滚作为目标,&成人与婴儿一起抢那个东西。5、放手跑:成人在距离婴儿2米&远的地方蹲下来,鼓励婴&儿快速跑过来,到达以后将婴儿抱起来。6、自动停稳跑:在婴儿跑时喊口令“一、二、三停”,使其渐渐学会将身体伸直、步子放慢,平稳地停下来。(8)上下楼梯:18-36个月,平衡能力、空间知觉能力。活动指标:18个月&&&&&&能下下楼梯,需要帮助,1.5岁两足交替下下台阶21个月&&&&&&孩子开始会上楼梯,但只是一只脚踏上一个台阶后,另一只脚也踏上去,然后再迈上另一个台阶24个月&&&&&&能并足下一级台阶,能双脚同时离开地面井同时落地连跳两次以上27个月&&&&&&孩子扶栏杆能独自上下楼。36个月&&&&&&孩子可以一步一个台阶上楼,两步一个台阶下楼。游戏设计:1、牵手上楼梯:宝宝一手牵着妈妈,一手扶住栏杆,双足在一个台阶上站稳,然后再迈上另一个台阶。2、不扶栏上楼梯:请宝宝上楼梯,并让他不扶楼梯栏杆。稳定地上楼三阶以上,可两脚上一台阶。3、两脚交替上楼:两脚交替上楼一步一阶示范不扶栏双足交替上楼,鼓励宝宝模仿。每上一阶都交替用脚(一步一阶),可交替上楼三阶以上。4、下滑梯(12个月后):滑梯是这时期最好的运动工具到滑梯上扶住宝宝坐下,教他双手扶两旁扶栏学习滑下,&大人要在滑梯下面扶宝宝站起来。要选用矮的小滑梯,不宜上大宝&&&宝玩的高滑梯。(9)跳跃动作指标2.5—3.5岁&&&&&可独脚连续跳1~3步。30个月&&&&&&&&能双脚并拢连续向前跳1~2米。36个月&&&&&&&&能用一脚跳过低障碍物。36个月&&&&&&&&能双脚交替连续在原地跳起,并能从楼梯最末级台阶上跳下来。游戏设计:1、屈膝蹦:2、背着跳:袋鼠跳。3、原地跳:小白兔回家跳。4、双脚向上跳:5、兔子跳:向前进行跳跃。6、立定跳远:立定跳远20厘米示范跳过16开白纸(20厘米宽),&鼓励宝宝照样跳。&双足同时离地跳起跃过纸,不得踩到纸。7、交替跳起:两脚交替跳起5厘米示范用双足在原地交替跳起,鼓励宝宝也跳。可双足交替跳起,高度在5厘米以上。8、双足同时跳起:双足同时跳离地面2次示范双足同时跳离地面,鼓励宝宝模仿。可双足同时跳离地面2次以上,双足应同时离地,同时落地。9、跳高过20厘米:示范立定两脚同时跳离地面20厘米以上或跳过20厘米高的障碍物,让宝宝照样做。10、跳绳:连续单人跳绳5个以上成人示范跳绳边跳边数数5个以上。上学前测试:跳绳;3岁测试:指标跳格子。(10)攀登:攀登是婴儿喜爱的运动,可以训练手脚和协调自己身体的能力和前庭平衡系统,培养婴儿的勇气和胆量。活动指标:12个月&&&&&能攀爬椅子、沙发、上下活动自如24个月&&&&&孩子能独自上下77公分高的攀登架(动作不要求协调)30个月&&&&&孩子能翻过133公分高的攀登架36个月&&&&&孩子能先移动脚,后移动手,灵活地翻过133公分高的攀登架。游戏设计:1、攀爬游戏:1岁时可以训练爬椅子、沙发等,并转过身来坐下;和宝宝玩软体攀爬玩具2、攀高够取玩具:2岁时鼓励宝宝爬上椅子、桌子够取玩具;增强宝宝四肢的协调和肌体的力量3、攀登架:3岁时能够在攀登架上做钻、爬、攀等动作4、户外爬山:带宝宝去郊外蹬坡、爬山,训练和增强腿部的力量,以及前庭平衡系统的协调5、荡秋千:训练和增强腿部的力量,以及前庭平衡系统的协调。v注意事项:给婴儿提供练习攀爬的机会.同时做好安全保护。(11)投掷:动作指标12个月&&&&&练习接球18个月&&&&&练习投球、抛球24个月&&&&&练习投沙包球36个月&&&&&练习运球游戏设计:1、扔球:18个月,孩子能举手过肩扔出皮球。2、投球:36个月,孩子能双手将&2两重的沙袋投出&1~3米远。&(姿势要比较正确)。3、接:手接网球手接弹至胸前的网球先作示范,大人与宝宝相距1米左右,将球拍给宝宝让他接,连做三次。宝宝必须用双手接住。4、抛:举手过肩扔球,示范向一个方向过肩抛球,鼓励宝宝做。抛球时手和身体都不应靠在墙上和家具上。5、投沙包:沙包投进2米远小盆内示范投沙包入距离2米吊起齐眉高的15ⅹ15厘米的小盆内。请宝宝照样做。(12)体操动作:24~36个月增强体质,增进身体的灵活性、控制性,训练手眼、四肢的协调能力。动作指标:12个月&&&&&&可以作被动操18个月&&&&&&益智仿操24个月&&&&&&能提模仿大人简单的体操30个月&&&&&&孩子能随着大人的口令做简单的操(30个月)&36个月&&&&&&孩子能听立正,并随口令做体操。个月)立正,并随口令做体操。游戏设计:1、婴儿被动操:(重复两个8拍)第一节:两臂胸前交叉第二节:上肢屈伸运动第三节:下肢伸屈运动第四节:两腿伸直上举2、婴儿模仿操:1-3岁,让婴儿模仿动物和人的动作.以达到增强婴儿体质的目的,3-5分钟,每天2-3次。小鸟飞飞、小兔跳、大象走、开汽车、划船。(13)球类游戏:围绕丢、抛、踢、拍、投等基本动作,变换有趣昧性的方式进行训练。抛球:让婴儿抓着球,反复把球抛(丢)到“墙上”、地上指定的地方,可以帮助训练婴儿的肌肉和关节。踢球:把球放在地上,让婴儿用脚踢着球走,或对着积木、易拉罐等目标练习踢球。拍球:把球扔在地上,用手去拍l~3次。投球:用一只手或双手做向前、向上、向下的投球动作。顶球:把彩色气球用绳子栓好,悬吊在宝宝的头的上方,训练宝宝摸高或用头顶球.游戏设计:1、沙滩球:0-6个月,刺激宝贝视觉、听觉、触觉、平衡感。将沙滩球置于宝宝腹部向下,使头部稍微朝向左侧或右侧,将一只手放在宝宝的背上,另一只手轻轻地前后、左右滚动球。这样可以训练宝宝的平衡感。2、触碰球:2~3个月,选择大龙球。(尤其是剖腹产的婴儿),用球触碰脸和四肢。3、滚球:4~10个月,育婴师与宝宝面对面坐下,把脚分开,轮流将球推滚给对方,在抓接球的过程中,训练婴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4、顶球:6~18个月,宝宝能爬后,可让宝宝用头顶球或爬着取远处的球。&&可训练综合协调能力。5、踢球:2~3岁,把球放在地上,让婴幼儿踢着球走。3~4个月的婴儿,育婴师可以让他用脚踢悬挂的气球,或用手击打气球,开始时帮助做,慢慢地婴儿就会自己踢、击打气球。6、跳高摸球:2~3岁,把一个颜色鲜艳的球悬挂在上方,高度为婴幼儿手指尖差一点能触摸到为好,鼓励婴幼儿努力跳起来够到球。7、)“保龄球”:2、5—6岁,通过练习投球、滚球,训练宝宝手眼协调能力、手的准确性、身体的协调性。(十四)、综合平衡能力的训练&& 3岁1、&荡秋千:1.5--3岁,荡秋千的游戏是训练宝宝的、平衡、感知觉能力最好的运动形式,不仅使宝宝大运动能力得到发展,也使宝宝得意志品格受到了锻炼.A.&宝宝在妈妈的保护下,做荡秋千的游戏,开始由妈妈扶着,坐着.时间短一些;B.&以后由宝宝独立,站立着。2、玩滑板:30-36个月,增进手臂的耐力、发展平衡感及身体协调能力,并加强宝宝对空间的认识。A.将粗绳一端系在固定物上,一端系滑板上,让宝宝手攀着绳子前行或后退。B.请宝宝以伏卧的姿势,将腹部贴在滑板上,用双手及手臂的力量拉动滑板,使滑板自由活动。C.选择一目标物,让宝宝绕着目标物滑行3、转转乐:0-36个月,亲子互动游戏,刺激前庭系统,训练宝宝的身体平衡能力。A.父母协助宝宝坐进旋转椅中,双手扶住旋转椅内的把手,提醒宝宝向后靠稳,然后慢速开始旋转。B.爸妈可以跟宝宝轮流游戏,宝宝也可担任转圈圈的人C.旋转的时候要注意宝宝的情绪反应,如果宝宝觉得害怕,就给予安抚或暂停游戏。4、趣味运动(身体控制力)(1)机灵的小脚:&3岁,练习脚底拖物、脚尖踢物,发展腿部力量和身体控制能力。A.父(母)亲站在第一条线上,用脚底拖一只小沙包到第二条线B.宝宝站在第二条线上。脚尖用力将小沙包踢过第三条线,C、父(母)亲跑回第一条线,拖第二只沙包到第二条线,宝宝再将小沙包踢过第三条线,如此反复进行,直至4只小沙包全部踢过第三条线。D.父(母)亲与宝宝一起数数踢过第三条线的小沙包有几只。(2)骑“三轮车”:会骑车走直路,会拐弯,遇到障碍物会停车等,以锻炼平衡及协调能力。(3)过小桥:训练平衡能力(8)跳格子:在单足站稳的基础上,训练单足跳,也可以教小孩从一个地板块跳到相邻的地板块,熟练后玩跳格子游戏。5、趣味运动(身体灵活性)(1)穿鞋比赛:培养宝宝动作的灵活性,建立宝&宝的竞争意识。A.画好起点线和终点线。B.出发前先脱掉一只鞋子,放在终点线后。C.单脚跳到终点,找到自己的鞋子,穿上鞋子,系好鞋带,然后双脚跑回起点。谁最先跑到起点谁赢。v注意事项:v(1)训练运动技能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v(2)选择适合婴儿年龄特点的训练项目。v(3)确定合理的强度、时间、频率和类型。v(4)要综合多样、持之以恒。v(5)使婴儿感受成功的乐趣,在不知不觉中体会到锻炼的效果。v(6)注意安全、作好保护。
&&&&发布于日 10:07 |
阅读数(2012)
上一篇:下一篇:
发表评论 &
显示全部&&
显示全部&&
文章数量:7
评论数量:0
访问数量:3941育儿百科>>>详情
日常家居的平衡能力的训练方法有哪些
  平衡能力训练方法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是循序渐进,越来越难、越来越挑战自己的平衡性能的。当然这些方法也很好的解决了很多人关于如何训练平衡性和平衡能力训练方法有哪些的疑问,真正的造福大众。
  一、初级阶段的平衡能力训练方法
  初级阶段的平衡通过身体重心的下移来建立初步平衡感的。
  1、最简单的就是坐姿训练,在矫正坐姿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初步的平衡感。 首先坐在椅子上,抬头挺胸,深呼吸,双手摆于身体前方,后背倚靠椅背。肩膀和身体其他部位的肌肉要放轻松,不要让肌肉过度紧张。
  2、金鸡独立:金鸡独立经常会使人重心偏移,所以训练目的在于培养偏离常态时的身体平衡感。 训练者双手左右侧平举,与肩同款,身体挺直,目视前方。一只脚站立,另一只缓缓脚抬起,置于另一只脚小腿处,上身保持不动。 可以进行换脚练习,并逐渐延长站立时间。站立时劲量保持直立,不要东摇西晃。
  3、脚尖站立:主要训练目的在于训练小支撑点上的平衡。训练者双脚尖站立,自己把握。双脚尖站立平稳后,改为单脚尖练习,方法同上。
  二、中级阶段的平衡能力训练方法
  初级阶段是静态中训练身体平衡,而中级阶段则是在身体的连续移动中掌握平衡。这是比较困难的阶段,希望训练者在掌握了初级阶段之后再进行中级阶段的训练。因为身体两侧所进行的动作不相同,这样对平衡能力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顶物走:动态中寻找平衡
  训练者可以在家里的地面上画一直线,头项一些柔软的东西站在起点(比如一本书或一个枕头)。沿直线慢慢走,确保头上的东西不能掉下来。在练习进行的比较顺利之后,可以将走直线改为走圆圈,或是适当增加一些障碍物,在上面进行跨越。在训练过程中切不可用手借助外力扶东西。
  2、走平衡木:利用器具训练平衡感,使之能够在平衡木上保持平衡;在保持身体平衡的基础上表现某种韵律,为较高级的知觉动作做准备。训练者在平衡木上行走,保持平稳。在以上基础上按节拍或音乐行走。切记跳下的动作要轻,前脚掌先着地。
  三、高级阶段的平衡能力训练方法高级阶段
  高级阶段的平衡能力训练方法,是在之前两个阶段上的一个超越。他需要你不借助外力,只依赖自身平衡性能的好差来完成训练。因为眼睛的“不可用性“,给训练带来一定把的难度。
  1、倒走:发展平衡知觉能力。初级阶段的走直线,你可以借助眼睛感知外界,达到身体的平衡。但是倒走确实完全孤立的。训练者可以在自己家里的地上一直线,沿直线倒着走。 在倒走直线稳定的基础上,加强对速度的训练。
  2、蒙眼走:发展不依靠视觉的空间平衡知觉能力。训练者在家里地上设定一条直线,开始时注意地面所画直线的走向,然后闭上眼睛站立在起点,并依据自己刚刚的记忆向正前方行走。睁开眼后看行走的情况。训练熟练之后,可增加难度,改直线为圆圈等等。
  如何训练平衡性以及平衡能力训练方法除了以上小编介绍的还有很多种,具体的大家可以按照自身的平衡性能的好坏选择适应的平衡能力训练方法。当然您也可以选择我们专业的。为了家里孩子和老人的平衡感,抽出几分钟,每天坚持联系一下吧。
  其他相关资讯:
备注(选填)提升宝宝运动能力游戏_教育_新浪育儿_新浪网
提升宝宝运动能力游戏
  提升宝宝运动能力游戏
  朵朵“咚咚咚”地从左跑到右边,从前边跑到后边。朵朵爸一路辛苦地为她清扫障碍。
  朵朵跑得开心,可苦了爸爸。终于,朵朵爸忍无可忍,一把抱起朵朵,说:“咱们去玩橡皮泥。”
  朵朵挣扎着:“我要下来,我要下来。”
  朵朵爸掏出一块糖说:“吃不吃,吃糖就要玩橡皮泥。”
  朵朵思考片刻,无比委屈地拿过了糖。
  跨过圆圈笑一笑
  游戏目的:让宝宝学跨步行走,学会保持身体平衡,为以后正常行走作准备。
  游戏准备:粉笔
  游戏方法:
  1.在地上用粉笔画出多个直径为30 厘米的圆圈。
  2.排成直排,圈与圈之间间隔10 厘米。
  3.让宝宝跨圆圈行走,告诉宝宝不要踩在圆圈线上,反复练习。
  温馨提示
  宝宝看到地上那么多的圆圈会很高兴,大人趁机告诉宝宝游戏规则:不要踩到圆圈线,要跨进圆圈里走。宝宝会对这个游戏乐此不彼。在宝宝熟练之后,大人可以催促宝宝走得快一些,训练宝宝的行走能力。
  跨越池塘不容易
  游戏目的:锻炼宝宝行走能力和跨越障碍时身体的平衡能力。
  游戏准备:大地垫
  游戏方法:
  1.两个大人面对面坐在地垫上,双脚最大限度分开,脚掌对脚掌形成一个“池塘”。
  2.让宝宝在“池塘”中跨越,家长鼓励宝宝抬起小脚, 每跨一个“池塘”,家长给予鼓励。
  3.尽量不扶,让宝宝自己完成跨越。
  温馨提示
  宝宝在跨越的时候,肯定会担心踩到大人的脚,或者担心自己被绊倒。这时就需要大人多鼓励了。
  宝宝画画不简单
  游戏目的:训练宝宝小肌肉和手部的灵活性,同时加深宝宝对常见图形的认识。
  游戏准备:纸、蜡笔或彩色笔
  游戏方法:
  1.家长先在纸的上面画出四种图形,让宝宝在纸的下面学。
  2.一边画一边告诉宝宝:“三角形有三个角,四边形有四个角,圆形没有角,长方形两条线长、两条线短。”
  温馨提示
  大人告诉宝宝各种形状的时候语气不要太死板,要抑扬顿挫充满趣味,这样宝宝才能有耐心画下去,并且记住各种形状。
  谁扔得准
  游戏目的:训练宝宝手指协调能力,锻炼宝宝手腕、手臂的力量。
  游戏准备:旧报纸, 筐子
  游戏方法:
  1.教宝宝把旧报纸揉成大纸团和小纸团,在揉的过程中尽量让宝宝揉紧一些。
  2.在距离宝宝50 ~ 80 厘米的地方,放置筐子。
  3.让宝宝将揉好的纸团一个个扔进筐里。
  4.扔的时候告诉宝宝手臂举起来,用力看准筐子扔过去,左右手都可以扔。
  温馨提示
  宝宝也许不能顺利地将纸团扔进去,这时,大人可以根据宝宝的力量大小,适度调整筐子的距离,让宝宝顺利扔进去。宝宝看到自己能准确地将纸团投进筐里,会信心大增,玩得更起劲。
  套着袋子跳一跳
  游戏目的:训练宝宝的弹跳能力。
  游戏准备:废麻布口袋,绳子
  游戏方法:
  1.在麻布口袋上面系一根绳子,从两边拉出。
  2.让宝宝站在袋内,家长拉住两旁的绳子。
  3.袋的高度正好在宝宝的腋下,宝宝小手拉在袋的前面,托宝宝做跳跃的动作,让宝宝向前一步一步跳。
  温馨提示
  宝宝站在袋子里会有一种全新的感觉,大人托着宝宝跳啊跳,宝宝会感到自己像袋鼠一样,会喜欢上这个游戏,不断地跳来跳去。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电话:010-&&|&&&&|&&
不喜欢这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班体育单脚跨越障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