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药治胸疼,最好是治股骨头疼痛的中成要药

乳房胀痛吃什么药好呢?
乳房胀痛吃什么药好呢?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乳房胀痛吃什么药好呢?
医院出诊医生
擅长:小儿内科
擅长:外科
提问者采纳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及药品推荐仅供参考
职称:医师&
专长:乳腺增生、乳腺纤维瘤、乳房肿痛
&&已帮助用户:36136
问题分析:关于您所说的情况,有可能是有点乳腺增生等等问题。是需要进行检查明确一下具体的情况的。
意见建议:乳腺增生可以用中药逍遥丸或者乳腺安康治疗的,平时应注意多按摩,多用热毛巾敷一敷,如有疑问可以在线咨询我。
专长:妇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治
问题分析:乳房经常胀痛,这是乳腺小叶增生的现象,是和激素分泌失调有关,一般症状在月经前出现,月经后症状消失,严重时乳房会出现肿块。意见建议:建议去医院行乳透检查,明确诊断。如果是乳腺小叶增生,可以先吃点药物治疗,建议吃气血和胶囊。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淋巴管炎等疾病
&&已帮助用户:25889
问题分析: 你好,一般乳房突然开始痛考虑是属于典型的乳腺增生的表现,建议你可以考虑做一下乳腺彩超检查一下往往就是可以确诊的。意见建议:可以用中药逍遥丸或者乳腺安康治疗的,平时应注意多按摩,多用热毛巾敷一敷,另外要保证规律的生活,调整心态,放松心情,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但不要让自己过于疲劳.保持乳房清洁,经常用温水清洗,注意乳房肿块的变化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
&&已帮助用户:32939
问题分析: 一般来讲,如果乳房部出现突然的,持续性的,比较剧烈的疼痛,且伴有明显触痛者,则考虑为乳房部的各种急性感染性疾患;如局部出现搏动性疼痛,则可能局部已化脓.如果乳房部疼痛为发作性的,且常月经前乳房开始疼痛或经的疼痛加重,经后可缓解或消失,则考虑为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疼痛为胀痛或针刺样,有时可牵及同侧腋下或肩背部,局部有轻到中度触痛者,则考虑为增生性病变.乳腺增生除了与内分泌紊乱有关外,精神因素也是造成乳腺增生的主要原因.一些女性因工作压力,家庭婚姻等精神因素引发内分泌失调,植物神经紊乱,睡不好觉,脾气暴躁等.另外,中年女性患高血压,糖尿病的人增多,也容易出现内分泌失调,雌激素,黄体酮水平和腺体结构都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紊乱意见建议:乳腺增生病人性格往往以忧郁内向或偏激者为多.有的病人每遇生气乳房就痛,心情好时症状减轻,局部肿块变软.
职称:医师
专长:霉菌性阴道炎,月经不调,宫颈糜烂
&&已帮助用户:221992
问题分析: 乳房胀痛有生理性,也有病理性的,女性月经前期(排卵后激素水平的原因)胀痛和触痛是正常的,意见建议:如果是症状严重或者没有规律性还有局部的乳房的包块等情况,就属于病理性的,需要到医院的外科或者乳腺专科进行B超和钼靶检查等来进行诊断和治疗
职称:医师
专长:内科系统疾病
&&已帮助用户:36116
问题分析: 你好,根据你描述的情况一般考虑乳腺增生是以乳房出现肿块和胀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既不是炎症,也不是肿瘤的增生性病变,临床表现:1.乳房疼痛:常为胀痛或刺痛,可累及一侧或两侧乳房,以一侧偏重多见,疼痛严重者不可触碰,甚至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2.乳房肿块:肿块可发生于单侧或双侧乳房内,单个或多个,好发于乳房外上象限,亦可见于其他象限,肿块形状有片块状,结节状,条索状,颗粒状等,其中以片块状为多见.3.月经失调:本病患者可见经期紊乱,经期提前,月经量少或色淡,经潮期迁延,淋漓不尽,可伴痛经,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中药有加味逍遥丸,逍遥散,小金丸,乳癖消,乳块消等.其功能为活血化淤,软坚散结,清热解毒.联合使用逍遥散(丸)和小金丸或乳块消片,以疏郁调经,消结止痛,配合热敷乳房治疗,如果严重可去正规的中医院就诊.确诊后用中药治疗。意见建议:建议你多休息,调节心情,多喝水,少食辛辣刺激食物,注意讲究卫生,保证睡眠充足,减轻工作压力,密切观察,祝您健康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结石科
&&已帮助用户:91768
问题分析: 建议彩超检查看看是否是小叶增生.可能是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波动引起的,意见建议:可吃逍遥丸调理试试.乳腺增生患者应该每年去医院做一次专科检查,必要时做彩超,红外线乳透或钼靶照相检查看看.建议可以采取乳安片来治疗就可以了。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消化系统的疾病
&&已帮助用户:15772
问题分析: 乳房胀痛几种主要情况;1.怀孕前期症状.2.性生活不和谐.3.乳腺疾病 (乳腺增生).4.青春期女性的发育导致.用热敷的办法可以有效的缓解,意见建议:建议去医院找专家咨询.
职称:医师
专长:不孕不育
&&已帮助用户:140785
问题分析: 一般来讲,如果乳房部出现突然的,持续性的,比较剧烈的疼痛,且伴有明显触痛者,则考虑为乳房部的各种急性感染性疾患;如局部出现搏动性疼痛,则可能局部已化脓.如果乳房部疼痛为发作性的,且常月经前乳房开始疼痛或经的疼痛加重,经后可缓解或消失,则考虑为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疼痛为胀痛或针刺样,有时可牵及同侧腋下或肩背部,局部有轻到中度触痛者,则考虑为增生性病变.乳腺增生除了与内分泌紊乱有关外,精神因素也是造成乳腺增生的主要原因.一些女性因工作压力,家庭婚姻等精神因素引发内分泌失调,植物神经紊乱,睡不好觉,脾气暴躁等.意见建议:另外,中年女性患高血压,糖尿病的人增多,也容易出现内分泌失调,雌激素,黄体酮水平和腺体结构都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紊乱.乳腺增生病人性格往往以忧郁内向或偏激者为多.有的病人每遇生气乳房就痛,心情好时症状减轻,局部肿块变软.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妇科一些常见的疾病
&&已帮助用户:5728
问题分析: 你好! 考虑是内分泌失调导致的乳腺增生.是由于肝郁气滞, 体内激素水平的波动内分泌激素失调所致,需要治疗,一般可以中药调理,如乳增宁+逍遥丸.意见建议:要保证规律的生活,调整心恋,放松心情,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但不要让自己过于疲劳 最好每三到六个月去医院检查彩超一次乳腺增生与乳腺癌是不同,一般单纯的增生不会癌变的.一般乳腺增生可以根据症状和超声检查 ,X线钼靶摄片判断.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月经不调,宫颈糜烂,更年期抑郁
&&已帮助用户:87107
问题分析: 乳腺增生临床表现以乳腺肿块,乳腺疼痛为基本表现,多双侧,也可单侧疼痛,疼痛性质分为胀痛、刺痛、窜痛、隐痛或触痛,乳房疼痛的表现常不稳定,在月经前可加重,也常在情绪变化、劳累、天气变化时加重.意见建议: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中药有加味逍遥丸、逍遥散、小金丸、乳癖消、乳块消等。联合使用逍遥散(丸)和小金丸或乳块消片,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
&&已帮助用户:15199
问题分析: 建议您不要乱吃药,除了乳房胀痛没什么其它不适的话,先观察两天看看意见建议:如果乳房胀痛还持续增长的话就去专业的乳腺病医院检查下!
职称:护士
专长:临床护理
&&已帮助用户:189902
问题分析: 一般来讲,如果乳房部出现突然的,持续性的,比较剧烈的疼痛,且伴有明显触痛者,则考虑为乳房部的各种急性感染性疾患;如局部出现搏动性疼痛,则可能局部已化脓.如果乳房部疼痛为发作性的,且常月经前乳房开始疼痛或经的疼痛加重,经后可缓解或消失,则考虑为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疼痛为胀痛或针刺样,有时可牵及同侧腋下或肩背部,局部有轻到中度触痛者,则考虑为增生性病变.乳腺增生除了与内分泌紊乱有关外,精神因素也是造成乳腺增生的主要原因.一些女性因工作压力,家庭婚姻等精神因素引发内分泌失调,植物神经紊乱,睡不好觉,脾气暴躁等.另外,中年女性患高血压,糖尿病的人增多,也容易出现内分泌失调,雌激素,黄体酮水平和腺体结构都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紊乱.研究发现,乳腺增生病人性格往往以忧郁内向或偏激者为多.有的病人每遇生气乳房就痛,心情好时症状减轻,局部肿块变软.意见建议:建议到医院做乳透检查,明确病因,对症治疗。
职称:医师
专长:不孕不育,子宫肌瘤,盆腔炎,无痛人流。
&&已帮助用户:75694
问题分析: 建议彩超检查看看是否是小叶增生.或可能是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波动引起的,可吃逍遥丸调理试试.意见建议:40岁以上的乳腺增生患者应该每年去医院做一次专科检查,必要时做彩超,红外线乳透或钼靶照相检查看看.
职称:医师
专长:细菌性阴道炎,月经不调,宫颈糜烂
&&已帮助用户:99278
问题分析: 乳房胀痛有生理性,也有病理性的,女性月经前期(排卵后激素水平的原因)胀痛和触痛是正常的。意见建议:如果是症状严重或者没有规律性还有局部的乳房的包块等情况,就属于病理性的,需要到医院的外科或者乳腺专科进行B超和钼靶检查等来进行诊断和治疗。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淋巴结炎,反复发作性头痛,维生素A缺乏神经病,浅表...
&&已帮助用户:47560
问题分析: 乳腺增生如诊断明确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多数在起病数月或1--2年内自行缓解,应解除顾虑,定期复查意见建议:建议,可用乳罩托起乳房。应该定期复查,注意它的变化,必要时可以睾丸酮类或雌激素拮抗剂
职称:医师
专长: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
&&已帮助用户:24456
问题分析: 你好朋友,乳房疼痛可能是乳腺炎引起的,也不排除有乳腺增生的可能,最好是完善检查,确诊后再治疗,意见建议:注意复查即可,祝你健康
职称:医师
专长:心血管、呼吸、消化内科
&&已帮助用户:3104
问题分析: 您好,乳房胀痛分为生理性的疼痛以及病理性的疼痛,是否需要药物的干涉,主要得看疼痛的类型是什么?意见建议:建议进行性激素六项以及乳房的B超检查,明确乳房胀痛的类型,予以针对性的处理。
职称:医师
专长:颈椎,腰椎疾病的治疗
&&已帮助用户:32056
问题分析: 建议彩超检查看看是否是小叶增生.或可能是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波动引起的,可吃逍遥丸调理试试.40岁以上的乳腺增生患者应该每年去医院做一次专科检查,必要时做彩超,红外线乳透或钼靶照相检查看看.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高血压,肾病,肝病,皮肤病,性病,美白祛斑除皱,中...
&&已帮助用户:105384
指导意见:没怀孕的情况下,要来月经前出现的疼痛,可以吃点逍遥丸就可以了,但如果是 别的时间,要检查看是否有乳腺增生等情况的。
问乳房胀痛吃什么药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输卵管阻塞,附件炎,排卵期出血
&&已帮助用户:90176
病情分析: 你好,这样的情况多是乳腺增生的表现,建议你尽快去医院检查。乳腺增生患者要保证规律的生活,调整心恋,放松心情,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但不要让自己过于疲劳。意见建议:保持乳房清洁,经常用温水清洗,注意乳房肿块的变化。可以常吃海带、桔子、桔饼、牡蛎等具有行气散结作用的食物,避免食用生冷和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建议你尽快去医院检查,查明原因后在对症治疗。
问乳房胀痛吃什么好?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淋巴管炎等疾病
&&已帮助用户:25889
病情分析: 你好,一般乳房突然开始痛考虑是属于典型的乳腺增生的表现,建议你可以考虑做一下乳腺彩超检查一下往往就是可以确诊的。意见建议:可以用中药逍遥丸或者乳腺安康治疗的,平时应注意多按摩,多用热毛巾敷一敷,另外要保证规律的生活,调整心态,放松心情,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但不要让自己过于疲劳.保持乳房清洁,经常用温水清洗,注意乳房肿块的变化
问胸部胀痛是怎么引起的,吃什么药好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内科
&&已帮助用户:161359
病情分析: 你好你的情况根据叙述需要考虑肋间神经痛或者肋软骨发炎的可能.意见建议:暂时可以对症口服芬必得,消炎痛,阿莫西林即可,必要的时候需要进一步检查化验明确诊断并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综合措施治疗
问同时服用加味逍遥丸和乳癖消有副作用吗
职称:医师
专长:不孕不育
&&已帮助用户:130164
乳癖消是专门针对乳腺增生的一种中成药,以舒肝理气,消结散癖为主要功效,主要成分是柴胡,香附,白芍,海藻,昆布等等,临床效果还不错。逍遥丸是以舒肝理气,养血,健脾胃主要作用,成份以柴胡,炮生姜,白术,香附,薄荷等等,现代研究发现它能够调节下丘脑的功能达到平衡内分泌的功效。
逍遥丸对于乳房疾病的作用和功效:乳房两侧有大小不等的圆形结节,边界不清,质实硬或囊性感,推之可动,尤以月经前期为甚,经后则减轻或消失者或西医诊断的乳腺小叶增生和囊性增生病,均可服用逍遥丸。
联合使用乳癖消和逍遥丸,每日3次,以疏郁调经、消结止痛,可取得一定的效果。对乳痛症型,小叶增生型及不伴有纤维腺瘤样结节的纤维腺病型,可采用口服加味逍遥丸或乌鸡白凤丸每日2次,平均服用1周后乳痛症状消失,平均服用2周后,多数肿块缩小或消失。
问乳房疼痛吃什么药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小儿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
&&已帮助用户:169329
指导意见:假如是经常性的疼痛,就要考虑是否患有乳腺炎症,假如患有乳腺炎可以用中药调理,需要坚持服用,但不能根治,停药后乳房胀痛症状又会出现。 引起女性乳房疼痛的因素有种,在碰到乳房疼痛的情况下,首先要做的还是要接受专业的检查,找到引起疼痛的因素,这样才能对症治疗,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问乳房胀痛可以使用热敷的方式来减轻疼痛吗?
职称:医师
专长: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糜烂性胃炎,胆汁返流性胃炎
&&已帮助用户:258527
指导意见:乳房胀痛可能是乳腺增生,乳腺增生发生的机理和病因尚无确切了解,目前治疗上基本为对症治疗。部分病人发病后数月至1~2年后常可自行缓解,多不需治疗。乳房胀痛可以使用热敷的方式建议用一些逍遥丸,调理一段时间,如无好转,及时去正规医院诊治
关注此问题的人还看了
大家都在搜:
关注健康生活!
社会发展节奏快,生存压力大,很多人不能良好调节自我心理,导致.
长期持续这种不良的作息习惯,会给身体造成很大负担,通常晚睡会使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也是男性高发病症,一般分为假性和真性两
乳房胀痛相关标签
免费向百万名医生提问
填写症状 描述信息,如:小孩头不发烧,手脚冰凉,是怎么回事?
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
百度联盟推广
搜狗联盟推广
评价成功!中成药大全
我的图书馆
中成药大全
中成药大全
&常用中成药简表
常用中成药简表帖出来,大家参考时方便一点.
口疮类:心脾两虚---导赤丹/牛黄清胃丸/锡类散/冰硼散阴虚火旺---知柏地黄丸/三才封髓丹 & & &
小儿脾胃积热---小儿消热散心火上炎---导赤丸&&&&&&&&&&&&&&&&&&&&&&
虚火上浮---六味地黄丸内伤发热:阴虚发热---大补阴丸/知柏地黄丸&&&气虚发热---补中益气丸/黄芪膏/***参膏血虚发热---当归补血丸/人参归脾丸&&&肝郁发热---加味逍遥丸瘀血发热---大黄蛰虫丸/血府逐瘀口服液五迟:
肝肾不足---六味地黄丸/龙牡壮骨冲剂心血不足---人参归脾丸/人参养荣丸五软:
脾肾两亏---六味地黄丸合补中益气丸气虚血弱---八珍丸/十全大补丸内伤发热:阴虚发热---大补阴丸/知柏地黄丸&&&&
气虚发热---补中益气丸/黄芪膏
血虚发热---当归补血丸/人参归脾丸&&&&
肝郁发热---加味逍遥丸瘀血发热---大黄蛰虫丸/血府逐瘀口服液牙痛:
风火牙痛---牛黄解毒丸/黄连上清丸/牛黄上清丸/立止牙痛散胃火牙痛---牛黄清胃丸/清胃黄连丸/清火凉膈散/止痛冰硼散/白清胃散虚火牙痛---滋阴甘露丸/知柏地黄丸中风:
肝肾阴虚,风阳上扰---镇肝熄风胶囊/脑血栓片气虚血瘀,经脉阻滞---补阳还五冲剂/偏瘫复元丸/消栓再造丸/乐脉颗粒剂/中风回春丸/脑得生丸心悸:
心血不足---柏子养心丸/人参归脾丸/人参养荣丸阴虚火旺---天王补心丹/枕中丹水肿:
水湿浸渍---五皮丸;&&
脾阳不振---五苓散/参苓白术丸/胃苓丸;肾阳衰微---济生肾气丸/金匮肾气丸水痘:
湿毒外袭---银翘解毒丸/双黄连口服液&&
毒热炽盛:绿雪/普济回春丹目赤肿痛:
外感风热---明目蒺藜丸/桑菊感冒片/银翘解毒丸肝经风热---明目上清丸/明目蒺藜丸/开光复明丸目涩:
肺阴不足---养阴清肺膏&&肝肾亏虚---石斛夜光丸/明目地黄丸/石斛明目丸/琥珀还睛丸目痒:风邪外袭---桑菊感冒片&&
肝肾阴虚---桑麻丸/杞菊地黄丸/明目地黄丸失眠:
肝瘀化火---龙胆泻肝丸合磁朱丸&&心脾两虚---人参归脾丸/柏子养心丸&&&阴虚---天王补心丹/神经衰弱丸/安神补心胶囊/朱砂安神丸心胆气虚---安神定志丸/人参琥珀丸耳鸣耳聋:
肝火上扰---龙胆泻肝丸/通窍耳聋丸&&
肾精亏虚---耳聋左慈丸/六味地黄丸脾胃虚弱---益气聪明丸/补中益气丸&&&&
气血瘀阻---血府逐瘀口服液厌食:
脾失健运---曲麦枳术丸&&
脾胃气虚---参苓白术丸汗证:
营卫不和---桂枝合剂&&
肺气不固---玉屏风颗粒&&
阴虚火旺---当归六黄散头痛:
风寒外袭---川芎茶调散/都梁丸&&风热上扰---芎菊上清丸/清眩丸(片)&&肝阳上亢---&降压片/脑立清&& 痰浊阻遏---半夏天麻丸&& 瘀血阻滞---天府逐瘀口服液/正天丸咳嗽:
风寒咳嗽---通宣理肺丸/小青龙合剂&&
风热咳嗽---桑菊感冒片/羚羊清肺丸燥热咳嗽---秋梨膏/二冬膏/川贝枇杷膏&
痰湿犯肺---二陈丸/橘红丸肝火犯肺---黛蛤散/清气化痰丸&&
肺虚咳嗽---百令胶囊/金水宝胶囊/养阴清肺胶囊肺火咳嗽---二母宁嗽丸/清肺抑火丸(膏)/除痰止嗽丸/清气化痰丸
(小儿)风寒咳嗽---解肌宁嗽丸/儿童清肺丸&&风热咳嗽---桑菊感冒片/解肌清肺丸痰热咳嗽---清金理嗽丸&&&&&&&&&&&&&&&&&&&&&&&& 眩晕:
肝阳上亢--脑立清/磁朱丸/杞菊地黄丸&&
肾精不足--左归丸/六味地黄丸&气血亏虚--八珍丸/十全大补丸&&&&&&&&
痰浊中阻--半夏天麻丸&&瘀血停留--血府逐瘀口服液/正天丸烧伤:
獾油/紫草膏/生肌玉红膏粉刺:肺胃实热--连翘败毒丸/黄连上清丸/牛黄解毒丸/清肺益火丸/颠倒散&湿热蕴结--归参丸/二妙丸/茵陈五苓丸&&&&&&
脾虚湿蕴--参苓白术丸痔疮:
湿热夹风,迫血妄行--地榆槐角丸/消痔散/脏连丸/鳖甲消痔胶囊/荣昌肛泰&&
中气不足,气不摄血--补中益气丸/人参归脾丸感冒:
风寒感冒--感冒软胶囊/感冒清热冲剂/防风通圣丸/桂枝合剂/通宣理肺丸(片)&& 风热感冒--银翘解毒丸/桑菊感冒片/羚翘解毒丸/柴黄片/抗胶囊&&&气虚感冒--参苏理肺丸/玉屏风颗粒&&暑湿感冒--藿香正气水/六合定中丸/祛暑丸&&&&&& 感冒(儿):风寒感冒--小儿羌活丸/九保丹&&&&
风热感冒--小儿感冒清热冲剂/妙灵丹&&暑邪感冒--香苏正胃丸&&&&&&&&&&&
感冒夹湿--至宝锭/小儿百寿丹&&感冒夹惊--牛黄镇惊丸/琥珀抱龙丸食积:
乳积停滞--小儿化食丹/小儿化滞丹&&&&&&&&
食积停滞--保和丸/大山楂丸&&脾虚夹积--小儿健脾丸/小儿香橘丹鼻衄:
肺经热盛--清肺抑火丸/荷叶丸&&&&&&&&&&
胃热炽盛--清胃黄连丸/小儿消热散&&肝火上逆--当归龙荟丸&&&&&&&&&&&&&&&&&&
肝肾阴虚--知柏地黄丸&&脾不统血--人参归脾丸痛经:
气滞血瘀--调经姐妹丸/调经活血片&&&&&&&&&&&
寒湿凝滞--少腹逐瘀丸/艾附暖宫丸&&气血虚弱--宁坤养血丸/妇宝金丸/八珍益母丸&&&&
肝肾不足--当归调经丸月经先后不定期:肝七郁滞---逍遥丸/七制香附丸&&&&
肾气虚弱---金匮肾气丸/右归丸月经先期:气虚不摄---补中益气丸/人参归脾丸/益气养元丸肾气不固---右归丸/金匮肾气丸&&&&&&&&&&&&&&&&&&
肝经郁热---加味逍遥丸阴虚内热---大补阴丸/ /知柏地黄丸/固经丸月经后期:
寒凝冲任---少腹逐瘀丸&&&&&&&&&&&&&&&
阳虚内寒---艾附暖宫丸/女金丹血虚失盈---八珍益母丸/八珍丸/十全大补丸/人参养荣丸气滞血瘀---舒肝保坤丸/七制香附丸月经过少:
血虚---内补养荣丸/人参养荣丸/八珍丸&&&
肾虚精亏---左归丸/六味地黄丸血瘀---益母草膏/少腹逐瘀丸月经过多:
气虚---定坤丸/补中益气丸/乌鸡白风丸血热---加味逍遥丸/荷叶丸不孕症:
阳虚宫冷---暖宫孕子丸/艾附暖宫丸/女金丹/鹿茸粉/调经促孕丸气血不足---八宝坤顺丸/乌鸡白风丸/安坤赞育丸/定坤丹/肝气郁滞---妇科得生丹/七制香附丸/寒凝血瘀---少腹逐瘀丸/十二温经丸痰湿壅滞---二陈丸/越鞠丸中成药分类方法(代表品种) 一、解表类 正胃丸、黄连上清丸、、银翘解毒丸、银翘解毒片、银翘解毒颗粒、感冒退热颗粒、感冒清热颗粒、板蓝根颗粒、午时茶颗粒、双黄连颗粒、小儿感冒颗粒、小青龙合剂、小青龙颗粒、九味羌活丸、银黄口服液、双黄连口服液 二、泻下类 麻仁润肠丸、清宁丸、麻仁丸、 三、和解类 清眩丸、芎菊上清丸、防风通圣丸 四、清热类 梅花点舌丹、羚羊角胶囊、羚羊清肺丸、清肺抑火丸、清肺消炎丸、清胃黄连丸、利胆排石片、牛黄上清丸、牛黄解毒丸、、龙胆泻肝丸、五福化毒丸、小儿热速清口服液、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清热解毒口服液、小儿肝炎颗粒、热炎宁颗粒、排石颗粒、穿心莲片、消银片、牛黄解毒片 五、祛暑类 藿香正气口服液、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软胶囊 六、温里类  良附丸、附子理中丸、狗皮膏、十香暖脐膏 七、补益类 降糖丸、参茸保胎丸、香砂六君丸、首乌丸、济生肾气丸、桂附地黄丸、桂附理中丸、健步丸、调经促孕丸、强阳保肾丸、抗骨增生丸、补中益气丸、知柏地黄丸、六味地黄丸、耳聋左慈丸、百合固金丸、五子衍宗丸、十全大补丸、八珍益母丸、人参养荣丸、人参健脾丸、参苓白术散、参茸固本片、更年安片、刺五加片、益肾灵颗粒、龙牡壮骨颗粒、金水宝胶囊、养血生发胶囊、舒心口服液、滋心阴口服液、生脉饮、养阴清肺膏 八、开窍类 紫雪、安宫牛黄丸、苏合香丸、牛黄清心丸 九、固涩类 玉屏风口服液、锁阳固精丸、四神丸 十、理气类 逍遥丸、香砂养胃丸、冠心苏合丸、舒肝丸、、沉香化气丸、加味逍遥丸、开胸顺气丸、木香顺气丸、九气拈痛丸、猴头健胃灵胶囊、护肝片 十一、理血类 乳癖消片、复方丹参片、独一味片、冠心丹参片、夏天无片、脑得生片、消栓通络片黄杨宁片、舒胸片、愈风宁心片、精制冠心片、脑心通、、中风回春片、地奥心血康胶囊、元胡止痛片、华佗再造丸、大黄庶虫丸、小金丸、十五味沉香丸、前列舒丸、跌打丸、槐角丸 十二、祛湿类 风湿骨痛胶囊、舒筋丸、、疏风定痛丸、豨莶丸、祛风止痛片、昆明山海棠片、国公酒、石淋通片、伤湿止痛膏、壮骨关节丸、天麻丸、木瓜丸、活络丸、 十三、治风类 脑立清丸、清脑降压片、珍菊降压片、牛黄降压丸、全天麻胶囊 十四、祛痰类 复方川贝精片、、橘红丸、礞石滚痰丸、鹭鸶咯丸、川贝枇杷糖浆 十五、止咳平喘类 牡荆油胶丸、急支糖浆、桂龙咳喘宁胶囊、消咳喘糖浆、通宣理肺丸、蛤蚧定喘丸 十六、消导类 健脾丸、槟榔四消丸、前列康、保和丸、洁白丸、化积口服液、六味安消散、大山楂丸 十七、清喉利咽类 复方草珊瑚含片、桂林西瓜霜、黄氏响声丸、清喉利咽颗粒、清音丸、利咽解毒颗粒、青果丸、西瓜霜润喉片、冰硼散 十八、明目类 珍视明滴眼液、拨云退翳丸、明目地黄丸、石斛夜光丸、杞菊地黄丸 十九、宣窍通鼻类 藿胆丸、千柏鼻炎片、鼻窦炎口服液、鼻炎片 二十、调经止带类 定坤丹、断血流片、痛经宝、乌鸡白凤丸、艾附暖宫丸、妇炎净胶囊、女金丸、益母草膏 二十一、治疡类 肿节风片、烧伤灵酊、复方沙棘籽油栓、马应龙麝香痔疮膏 二十二、急症必备用 胃肠安丸、复方丹参滴丸、清开灵口服液、新清宁片、癃清片、麝香保心丸、乐脉颗粒
常用中成药简表(附功用、用法用量)
用法与用量
金银花 连翘 薄荷荆芥 淡豆豉 牛蒡子桔梗 淡竹叶 芦根 甘草
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风热感冒,发热头痛咳嗽口干,咽喉疼痛
口服,一次一丸,一日2-3次
口服,一次4片, 一日2-3次
桑叶 菊花 连翘薄荷油 苦杏仁 桔梗甘草 芦根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风热感冒初起,咳嗽,头痛,口干,咽痛
口服,一次4-8片,一日2-3次
羚羊角 连翘 银花 天花粉 葛根 黄柏 大青叶 石膏 栀子 钩藤 赤芍马勃 贝母 桑叶 枳壳黄芩 知母 薄荷 玄参冰片
解表疏风,清热解毒
感冒高热,咽喉肿痛,头痛咳嗽,四肢酸疼,口渴咽干,烦躁便结。
每日一丸,日服两次温开水送下
苍术 陈皮 厚朴(姜制)白芷 茯苓 大腹皮 生半夏 甘草浸膏 广藿香油 紫苏叶油
解表祛暑,化湿和中
四时外感,中暑头晕,脘腹胀痛,呕吐泄泻。
振摇后口服,一次5-10ml,一日2次
荆芥穗 薄荷 防风 柴胡苏叶 葛根 桔梗 杏仁白芷 苦地丁 芦根
感冒头痛,发热恶寒,全身酸重,鼻流清涕,咳嗽咽干。
开水冲服,一次12克,一日2次。
每袋重12克
用法与用量
人参 鹿茸 熟地 巴戟 丹参 党参 栀子 肉苁蓉莲子 芡实 龙眼肉 远志山药等
补气固肾,益精安神
体虚神疲,耳鸣心悸,遗精早泄,贫血萎黄。神经衰弱
每日服2次,每次1丸(蜜丸)
天门冬 麦门冬
肺胃燥热,咽喉疼痛,痰涩咳嗽
口服,一次9-15克,一日2次
紫河车 麦冬 黄柏 天冬熟地 牛膝 杜仲龟板
肺肾阴虚,潮热咳嗽盗汗,腰膝乏力
口服,水丸一次6克,一日2次;大丸一次1丸,一日2次
小丸每10粒重1克;大丸每丸重9克
远志 川芎 砂仁 菟丝子五味子 陈皮 龙眼肉 熟地 甘草 白芍 黄芪 黄精 栀子 丹参 蛤蚧 白术 麦冬 百合 党参 芡实 红枣
肾亏体弱,腰脚无力,贫血,滑精,食少肢冷失眠健忘
每服一丸,用淡盐水送下
磁石 熟地黄 山茱萸(制) 牡丹皮 山药 茯苓泽泻 竹叶 柴胡
肝肾阴虚,耳鸣耳聋,头晕目眩
口服,水蜜丸一次6-9克,小蜜丸一次9克,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大蜜丸每丸重9克
乌鸡 人参 鹿角胶 牡蛎 白芍 当归 黄芪 鳖甲 桑螵蛸 生地 熟地 川芎甘草 丹参 芡实 山药 银柴胡 鹿角霜 天冬 制香附
补气养血,调经止带
气血亏损致身体瘦弱,腰膝酸痛,月经不调,崩漏带下
口服每次一丸,一日2次
熟地黄 地黄 白芍 当归川芎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益母草 黄芩 牛膝橘红 沉香 木香 砂仁 琥珀
血虚体弱,月经不调,经痛,腰腿酸痛,经期浮肿
口服,一次一丸,一日两次
益母草 党参 白术 茯苓甘草 当归 白芍 川芎熟地
补气血,调月经
妇女气血两虚,体弱无力,月经不调
口服,水蜜丸一次6克,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大蜜丸,每丸重9克
用法与用量
牛黄 黄连 黄芩 黄柏 栀子大黄 石膏 连翘 菊花 薄荷荆芥 白芷 川芎 当归 赤芍地黄 桔梗 甘草 冰片
清热散风,泻火通便
头痛眩晕,暴发火眼,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牙龈肿痛
口服,每次一丸,一日两次
牛黄 冰片 雄黄 桔梗黄芩 甘草 大黄 生石膏
温热郁火,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大便干燥
丸:口服每次一丸,一日2-3次;片:口服每次2片,一日2-3次
山慈姑 红大戟 五倍子 千斤子霜 朱砂 麝香 明雄黄
辟秽解毒,消肿止痛
痧气,腹痛,吐泻,小儿痰逆;外治疔疮,疖肿
口服每次0.6-1.5克,一日2次。外用醋磨调敷患处,孕妇忌服
每锭重0.3克或3克
珍珠 牛黄 冰片 青黛 象牙屑 人指甲 壁钱炭
清热解毒,化腐生新
咽喉,口舌,牙龈糜烂肿痛
外用少许,吹敷患处,一日数次
冰片 硼砂 朱砂 元明粉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咽喉牙龈肿痛,口舌生疮
一日数次,吹敷患处,每次少许
珍珠 牛黄 西瓜霜 硼砂 雄黄 儿茶 黄连 黄柏 冰片
解毒消肿,化腐生肌
咽喉,口舌肿痛,糜烂
一日数次,吹敷患处,每次少许
大黄 川连 栀子 黄芩 白芷菊花 黄柏 防风 桂枝 连翘荆芥 薄荷 桔梗
疏风清热,解毒,通便
上焦热盛致头晕耳鸣,鼻眼发干,口舌生疮,牙齿肿痛,二便不利
每次6克,一日2次
每20粒重1克
用法与用量
毛鸡 当归 川芎 白芷 红花赤芍 桃仁 千年健 茯苓
温经祛风,活血祛瘀
产后眩晕,四肢酸痛无力,血瘀痛经
口服,每服15-30ml,每日3-4次
制虎骨 木瓜 川芎 川牛膝当归 天麻 五加皮 红花 续断 白茄根 玉竹 秦艽 防风 桑枝
追风定痛,除湿散寒
风寒湿气流入经络而致筋脉拘挛,四肢麻木,骨节酸痛,口眼歪斜,历节风痛
每次温服15-30ml,每日2次
金毛狗脊 金樱子 凤凰鸡 黑老虎等提炼制成
补气益血,舒筋活络,健肾固精
肝肾两亏,四肢麻木,腰膝酸痛,夜多小便,梦泄遗精,失眠健忘
成人:口服2次,轻症每次服15丸,重症每次服30丸,小儿酌减,服时嚼破或湿润后开水送服,7天为一个疗程,症状减轻,继续再服第二个疗程;以后可减为每服10丸,再连服7-10天,巩固疗效
天麻 羌活 独活 杜仲 牛膝 萆解 附子 当归 地黄 玄参
祛风除湿,舒筋通络,活血止痛
风湿疼痛,肢体拘挛,手足麻木,腰腿酸痛
口服。水蜜丸一次6克,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3次
大蜜丸每丸重9克
木瓜 当归 川芎 白芷 威灵仙 狗脊 牛膝 鸡血藤 海风藤 人参 川乌 草乌
散风祛寒,活络止痛
风寒湿痹,四肢麻木,遍身疼痛,腰膝无力,行步艰难
口服,一次30粒,一日2次
每10粒重1.8克
祛风湿,利关节
风湿关节疼痛,腰膝酸软,四肢麻木
口服,一次一丸,一日2-3次
生草乌 生川乌 乳香 没药 生马钱子 丁香 肉桂
祛风除湿,活血止痛
风湿引起的关节,肌肉痛
据痛处大小多少适量贴
枳壳 青皮 大风子 赤石脂 赤芍 天麻 甘草 乌药 牛膝 羌活 黄柏 补骨脂 威灵仙 生川乌 木香 续断等43味药
祛风散寒,舒筋活络,消瘀止痛
风寒湿痹,症见腰腿疼痛,肌肤麻木,跌扑损伤
温热化开,贴于患处,每隔7-10日换药1次
分大小两种,小者每张净重15克,大者每张净重30克
用法与用量
小茴香 橘核 桃仁 昆布 肉桂 川楝子 延胡索 木香 莪术 八角茴香 荔枝核 青皮 穿山甲 香附 补骨脂 乳香 槟榔
散寒行气,消肿止痛
小肠疝气,寒疝,睾丸肿痛
每次6-9克,一日2次
每20粒重10克
槟榔 牵牛子 陈皮 木香 三棱 猪牙皂 莪术 厚朴
消积化滞,行气止痛
停食停水,气郁不舒,胸痞腹胀,胃脘疼痛
每服3-6克,每日1-2次,温开水送下
沉香 木香 荔枝核 猪牙皂 丁香 茴香 香附 陈皮 乌药 泽泻
行气散结,祛寒止痛
气滞腹痛及诸疝胀痛,妇女痛经
每服一丸,每日2次
厚朴 片姜黄 豆蔻 枳壳 沉香 白芍 陈皮 砂仁 延胡索 木香 川楝子 茯苓 朱砂
舒肝解郁,止痛
胸胁胀满,胃脘刺痛,呕逆嘈杂,噫气吞酸
每服一丸,每日1-2次,温水送下
用法与用量
麝香 乳香 三棱等35味中药组成
消症瘕,化瘀血
妇女产后,瘀血攻心,症瘕积块,干血痨,血瘀痛经
空心用温开水送服,每次1丸,一日一次。瘀甚者,黄酒送服。孕妇忌服
益母草 当归 川芎 木香
活血调经,行气止痛
气滞血瘀,月经不调,经期腹痛,产后恶露不净
口服每次一丸,一日2次,孕妇及月经过多者忌用
三七 当归 土鳖虫 血竭 乳香 没药 自然铜 丹皮 姜黄 刘寄奴 红花 桃仁 赤芍 白芍 骨碎补 川断 苏木 三棱 甜瓜子枳实 桔梗 木通 防风
活血散瘀,消肿止痛
跌打损伤,闪腰岔气,瘀血肿痛
口服每次一丸,一日2次。黄酒或温开水送下。孕妇忌服
姜黄 大黄 天花粉 黄柏 苍术 厚朴 陈皮 甘草 白芷 生天南星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外用于痈疖肿痛,痰湿流注,下肢丹毒,天疱疮,乳痈等
红肿热痛,用清茶调敷;漫肿无头,用醋或葱酒调敷;一日数次,适量
以云南特产药及其它药物组成
止痛,止血,祛瘀生新
跌打刀伤,远年瘀患,劳积内伤,咳血吐血,筋骨肿痛,风湿麻木,心胃积痛,产后腹痛
5-10岁,每次服半筒;10岁以上每次服1筒,每日服2-3次,或遵医嘱。服药后忌食酸冷食物,萝卜。孕妇忌服。所列各症均可用白开水服食;兼刀伤者,兼用外敷;跌打筋骨肿痛瘀积者,可用白酒调和外擦
用法与用量
牛黄 胆南星 茯苓 全蝎 僵蚕 竹黄 琥珀 明雄黄 朱砂 麝香
清热镇惊,祛风化痰
小儿风痰壅盛,壮热神昏,惊风痰厥
口服,每次一丸,一日2次。3岁以下小儿酌减
每丸重1.5克
丹参 五味子 石菖蒲 合欢皮 女贞子 地黄 菟丝子 首乌藤 旱莲草 珍珠母
心悸,失眠,头晕耳鸣
口服,每次15粒,一日3次
每15粒重2克
牛黄 琥珀 胆南星 竹黄 僵蚕 麝香 全蝎 朱砂 茯苓 雄黄
清热定惊,祛风化痰
小儿惊风抽搐,高热,神昏,痰涎壅盛
口服,每次一丸,每日1-2次。周岁以内小儿酌减
每丸重1.5克
盐蛇炭 冰片 珍珠 地龙炭 琥珀 陈皮 朱砂 麝香 蛇胆汁 牛黄
定惊解痉,清热除痰
小儿惊风,痰涎壅盛
口服,6个月以内婴儿一次0.4克,半岁-1岁1.6克,1岁以上3.2克,一日1-2次
每瓶重0.8克
猴枣 牛黄 麝香 珍珠 琥珀等
除痰,镇惊,通窍
小儿痰涎壅盛,咳嗽气喘,惊风发热
未满一岁者,每服半瓶,一岁以上者,每服一瓶。用滚开水服
每瓶重0.3克
檀香 零陵香 白芷 香排草 姜黄 甘松 玫瑰花 丁香 木香 冰片 朱砂 薄荷脑 麝香 甘油
芳香辟秽,开窍止痛
伤风头痛,鼻塞流涕,暑令受热,晕船晕车
每用少许,闻入鼻窍
用法与用量
橘红 贝母 北杏仁 茯苓 麦冬 生石膏 瓜蒌皮 陈皮 生地 桔梗 紫菀 法半夏 苏子 甘草 款冬花
清热润肺,化痰止咳
肺热咳嗽,痰多气促,胸中满闷,口舌干燥
口服,每次2丸,一日1-2次
蛇胆汁16.67% 川贝母83.33%
清肺,除痰,止咳
肺热咳嗽,痰多
口服,每次0.3-0.6克,一日2-3次
每瓶重0.3克
枇杷叶 桔梗 百部 白前 桑白皮 杏仁等
口服,每日3次,每次10ml
蛇胆汁 陈皮
顺气化痰,祛风健胃
风寒咳嗽,痰多呕逆
口服,每次0.3-0.6克,一日2-3次
每瓶重0.3克
用法与用量
以多种中药组成
消滞祛秽,止呕吐
腹痛,吐泻,噫食,嗳酸,恶心呕吐,肠胃不适,消化不良,晕车晕船,四时感冒,发热头痛
每次1-2包,4小时服一次,开水或清茶送服,3岁以下小孩减半
山楂 六曲 麦芽
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脘腹胀满
口服,一次1-2丸,一日1-3次,小儿减半
内热肠燥,大便秘结
每日睡前服一袋
用法与用量
黄连 胡黄连 黄芩 黄柏 柴胡 龙胆草 青皮 密蒙花 木贼 茺蔚子 决明子 石决明 夜明砂 鲜羊肝
泻肝火,明眼目,消胬肉
肝火旺盛,目暗羞明,目赤胀痛,胬肉襻睛
口服,每次一丸,每日1-2次
熟地 山萸 丹皮 山药 茯苓 泽泻 当归 白芍 枸杞子 白菊花 白蒺藜 石决明
滋肾,养肝,明目
肝肾阴虚,目涩畏光,视物模糊,迎风流泪
口服,水蜜丸一次6克;小蜜丸一次9克;大蜜丸1次1丸
大蜜丸每丸重9克
珍珠 熊胆 炉甘石 海螵蛸 朱砂 硼砂 冰片 麝香 地栗粉
清热,消肿,明目
目赤肿痛,眼缘溃烂,畏光怕风,眼角涩痒
每用少许,点入眼内。一日2-3次中成药分类方法
<font style="FONT-FAMILY: 楷体_GB2312" color="#、补益类 (1)温阳补肾 (2)滋阴补肾 (4)气血双补 2.安神类 (1)镇心安神 (2)养心安神 3.心脑血管 (1)活血化淤 (2)高血脂用药 (3)清心安神,头晕头痛 (4)高血压用药 (5)冠心病、心绞痛用药 (6)心律失常 4.感冒用药 (1)风寒感冒 (3)风热感冒 5.呼吸系统用药 (1)镇咳平喘 (3)止咳化痰 (4)补肾益肺 (5)上呼吸道感染 6.肠胃用药 (1)肠炎、结肠炎 (2)温胃养胃 (3)健胃消积 (4)通便排毒 (5)胃炎胃溃疡 7.泌尿生殖 (1)尿路感染 (2)泌尿结石 (3)肾病用药 8.妇科用药 (1)栓剂 (2)洗液 (3)妇科炎症用药 (4)止痛调经 (5)乳腺增生 (6)产前产后用药 9.骨伤科用药 (1)骨质增生 (2)舒筋活络 (3)跌打损伤 10.祛风湿药 (1)舒筋活络 (2)膏药类 11.肝胆胰药 (1)舒肝利胆 (2)舒肝理气 12.糖尿病用药 13.眼科用药 (1)清肝明目 (2)缓解疲劳 (3)白内障用药 14.咽喉口腔牙科 (1)咽喉炎症 (2)润喉含片 (3)牙痛用药 (4)扁桃体用药 15.清热解毒 (1)清热泻火 (2)解毒消炎 16.皮肤用药 (1)润燥止痒 (2)银屑病、玫瑰糠疹、药疹 17.驱虫药 18.宣通鼻窍类药 中成药分类方法 抗感染中成药 抗寄生虫病中成药 解热镇痛药 主用于神经系统的药 主用于呼吸系统的药 主用于消化系统的药 主用于心血管系统的药 主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的药 主用于泌尿系统的药 类激素及调节内分泌功能药 影响免疫功能的药 抗肿瘤中成药 专科用药 补益药 其它类中成药&
中成药大全
中药标本--中药图片大全
点击中药名字,即可看到详细内容!&解表药
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解表药,又叫发表药。本类药物辛散轻扬,主入肺、膀肮经,偏行肌表,有促进肌体发汗,使表邪由汗出而黎的作用,从而达到治愈表证,防止疾病传变的目的。即《内经》所谓:“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的意思。解表药除主要具有发汗解表作用外,部分药尚兼有利尿退肿、止咱平喘、透疹、止痛、消疮等作用。解表药主要用治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或有汗不畅、脉浮之外感表证。部分解表药尚可用于水肿、咱喘、麻疹、风疹、风湿痹痛、疮疡初起等证而效有表证者。
凡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清热药。清热药的药性寒凉,具有清热泻火、燥湿、凉血、解毒及清虚热等功效。本类药物主要用于表邪已解、里热炽盛,而无积滞的里热病证,如外感热病,高热烦渴,温热泄痢,温毒发斑,痈肿疮毒及阴虚发热等。清热药是以《内经》“热者寒之”及《本经》“疗热以寒药” 的原则指导用药的。由于发病原因不一,病情发展变化的阶段不同,以及患者体质的差异,里热证既有气分与血分之分,又有实热与虚热之异。因此,就有多种类型的临床表现。针对热证的不同类型,并根据药物的功效,将清热药分为以下五类。清热泻火药,功能清气分热,用于高热烦渴等气分实热;清热燥湿药,功能清热燥湿,用于泻痢,黄疸等湿热病证;清热凉血药,功能清解营分、血分热邪,用于吐衄发斑等血分实热证;清热解毒药,功能清解热毒,用于痈肿疮疡等热毒炽盛的病证;清虚热药,功能清虚热、退骨蒸。用于温邪伤阴、夜热早凉,阴虚发热、骨蒸劳热等证。&泻下药
凡能引起腹泻,或润滑大肠,促进排便的药物,称为泻下药。本类药物主要作用是泻下通便,以排除胃肠积滞、燥屎及有害物质(毒、瘀、虫等);或清热泻火,使实热壅滞之邪通过泻下而清解;或逐水退肿,使水湿停饮随从大小便排除,达到祛除停饮,消退水肿的目的。主要适用于大便秘结,胃肠积滞,实热内结及水肿停饮等里实证。根据本类药物作用的特点及使用范围的不同,可分为攻下药、润下药及峻下逐水药三类。其中攻下药和峻下逐水药泻下作用峻猛,尤以后者为甚;润下药能润滑肠道,作用缓和。使用泻下药应注意的是:里实兼表邪者,当先解表后攻里,必要时可与解表药同用,表里双解,以免表邪内陷;里实而正虚者,应与补益药同用,攻补兼施,使攻邪而不伤正。攻下药、峻下逐水药,其作用峻猛,或具有毒性,易伤正气及脾胃,故年老体虚、脾胃虚弱者当慎用;妇女胎前产后及经期应当忌用。应用作用较强泻下药时,当奏效即止,慎勿过剂,以免损伤胃气。应用作用峻猛而有毒性泻下药时,一定要严格炮制法度,控制用量,避免中毒现象发生,确保用药安全。&
凡以祛除风寒湿邪,解除痹痛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祛风湿药。祛风湿药主要具有祛散寒除法的作用,适用于风寒湿邪所致的肌肉、经络、筋骨、关节等处疼痛、重着、麻木和关节肿大、筋脉拘挛、屈伸不利等证。此外,部分药物还分别具有舒筋活络、止痛、强筋骨等作用。
凡气味芳香,性偏温燥,具有化湿运脾作用的药物,称为化湿药。脾恶湿,“土爱暖而喜芳香。”若湿浊内阻中焦,则脾胃运化水谷之功能受阻而致病。芳香之品能醒脾化湿,湿燥之药可燥湿健脾,故本类药物适用于湿浊内阻,肺为湿困,运化失常所致的脘腹痞满、呕吐泛酸、大便溏薄、食少体倦、口甘多涎、舌苔白腻等证。此外,有芳香解暑之功,湿温、暑温等证,亦可选用。在应用时,应根据不同证候,作适当的配伍。如脾胃虚弱者,配补脾健胃药;湿阻气滞、脘腹胀甚者,配行气药;寒湿中阻者,配温里药;若里湿化热者,配清热燥湿药等。本类药物多属辛温香燥之品,易于耗气伤阴,故阴虚血燥及气虚者宜慎用。又因其芳香,多含挥发油,系其有效成分,故人煎剂宜后下,不宜久煎,以免降低疗效。
&利水渗湿药
凡能通利水道,渗泄水湿,治疗水湿内停病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利水渗湿药。 本类药物味多甘淡,具有利水消肿,利尿通淋、利湿退黄等功效。适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淋证、黄疸、湿疮、泄泻、带下、湿温、湿痹等水湿所致的各种病证。 应用利水渗湿药,须视不同病证,选用有关药物,作适当配伍。如水肿骤起有表证者, 配宣肺发汗药;水肿日久,脾肾阳虚者,配温补脾肾药;湿热合邪者,配清热药;寒湿相关者,配祛寒药,热伤血络而尿血者,配凉血止血药;至于泄泻、痰饮、湿温、黄疽等,则应分别与健脾、芳香化湿、或清热燥湿药切配伍。
凡以温里祛寒、治疗里寒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温里药,又叫祛寒药。 本类药物多味辛而性温热,以其辛散温通、偏走脏腑而能温里散寒、温经止痛,个别药物还能助阳、回阳,故可以用治里寒证。即《内经》所谓“寒者热之”、《本经》所谓“疗寒以热药” 之意。 本类药物因其主要归经之不同而奏多种效用。其主入脾胃经者,能温中散寒止痛,可用治脾胃受寒或脾胃虚寒证,症见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舌淡苔白等;其主人肺经者,能温肺化饮而治肺寒痰饮证,症见痰鸣咳喘、痰白清稀、舌淡苔白滑等;其主入肝经者,能温肝散寒止痛而治肝经受寒少腹痛、寒疝作痛或厥阴头痛等,其主入肾经者,能温肾助阳而治肾阳不足证,症见阳萎宫冷、腰膝冷痛、夜尿频多、滑精遗尿等;其主入心肾两经者,能温阳通豚而治心肾阳虚证,症见心悸怔忡、畏寒肢冷、小便不利、肢体浮肿等,或能回阳救逆而治亡阳厥逆证,症见畏寒倦卧、汗出神疲、四肢厥逆、脉微欲绝等。
凡以疏理气机、治疗气滞或气逆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理气药,又叫行气药。 理气药性味多辛苦温而芳香。其味辛能行散,味苦能疏泄,芳香能走窜,性温能通行,故有疏理气机的作用。因本类药物主归脾、肝、肺经,故有理气健脾、疏肝解郁、理气宽胸、行气止痛、破气散结等不同功效。具有理气健脾作用的药物,主要用治脾胃气滞所致脘腹胀痛、暖气吞酸,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具疏肝解郁者,主要用治肝气郁滞所致胁肋胀痛,抑郁不乐、疝气疼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等。具理气宽胸者,主要用治肺气壅滞所致胸闷胸痛、咳嗽气喘等。
凡以消积导滞、促进消化、治疗饮食积滞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消食药,又叫消导药。消食药多味甘性平,主归脾胃二经,功能消化饮食积滞、开胃和中。主要用治饮食积滞,脘腹胀满、嗳腐吞酸、恶心酸吐、不思饮食、大便失常等脾胃虚弱的消化不良证。使用本类药物,应根据不同的病情予以适当配伍。若宿食停积、脾胃气滞者,当配理气药以行气导滞。若脾胃气虚、运化无力者,须配健脾益胃药以标本兼顾、消补并用。若素体脾胃虚寒者,宜配温里药以温运脾阳、散寒消食。若兼湿浊中阻者,宜配芳香化湿药以化湿醒脾、消食开胃。若食积化热,可配苦寒攻下药以泻热化积。
凡以驱除或杀灭人体寄生虫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驱虫药。 本类药物多具毒性,入脾、胃、大肠经,对人体内的寄生虫,特别是肠道内寄生虫,有毒杀、麻痹作用,促使其排出体外。故驱虫药主要用于治疗肠道寄生虫病,如蛔虫病、绕虫病、绦虫病、钩虫病、姜片虫病等。此类寄生虫病患每见绕脐腹痛、不思饮食或善饥多食、嗜食异物,久则出现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腹大青筋暴露、浮肿等症状。也有部分病人症状较轻,无明显证候,只在查验大便时才被发现。凡此,均当服用驱虫药物,以求根治。对机体其它部位的寄生虫,如血吸虫、阴道滴虫等,某些驱虫药物亦有驱杀作用。
凡以制止体内外出血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止血药。止血药均具有止血作用,因其药性有寒、温、散、敛之异,所以其具体作用又有凉血止血、化瘀止血、收敛止血、温经止血的区别;止血药也就分为凉血止血药、化瘀止血药、收敛止血药、温经止血药四类。止血药主要适用于内外出血病证,如咯血、咳血、衄血、吐血、便血、尿血、崩漏、紫癜以及外伤出血等。血循行脉道,环周不休,荣养全身。几各种原因导致出血,可造成阴血亏虚;并可因出血过多而造成机体衰弱;若大出血不止者,更会导致气随血脱而危及生命。所以,止血药物,不论在治疗一般出血证,还是创伤及战伤救护中,均具重要意义。止血药前人经验多炒炭后用。一般而言,炒炭后其性苦、涩,可加强止血之效。也有少数以生品止血效更好者。
&活血化瘀药
凡以通畅血行,消除瘀血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活血化瘀药,或活血祛瘀药。简称活血药,或化瘀药。活血化瘀药,味多辛、苦,主归肝、心经,入血分。善于走散通行,而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并通过活血化瘀作用,而产生止痛、调经、破血消徵、疗伤消肿、活血消痈等作用。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多种疾病的致病因素。所以本类药物主治范围很广,遍及内、妇、儿、外、伤各科。如内科之胸、腹、头诸痛,而痛如针刺,痛处固定者;体内之徵瘕积聚;中风后半身不遂,肢体麻木;关节痹痛日久;血证之出血色紫,夹有血块,外伤科之跌扑损伤,瘀肿疼痛,痈肿疮疡等。凡一切瘀血阻滞之证,均可用之。活血化瘀药,根据其作用强弱的不同,有和血行血,活血散瘀及破血逐瘀之分。可按其作用特点和主治之不同,分为活血止痛、活血碉经、活血疗伤、破血消徵四类。”本类药物易耗血动血,对妇女月经过多及其他出血证无瘀血现象者忌用;孕妇慎用或忌用。&化痰止咳平喘药
 凡能祛痰或消痰,治疗“痰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化痰药;以制止咳减轻哮鸣和喘息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止咳平喘药,因化痰药每兼止咳、平喘作用;而止咳平喘药又每兼化痰作用,且病证上痰、咳、喘三者相互兼杂,故将化痰药与止咳平喘药合并一章介绍。 化痰药主治痰证,而痰又有寒痰、热痰、燥痰、湿痰之分,化痰药也相应因药性有温燥与凉润之别而分为温化寒痰药与清化热病药二类。痰者,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子,它“随气升降。无处不到”,所以喘的痰证甚多:如痰阻于肺之哮喘痰多;痰蒙心窍之滑脉,胸痛;痰蒙请阳之眩晕;肝风夹痰之中风、惊厥,痰阻经络之肢体麻木,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极火互结之症病、瘦瘤;痰凝肌肉,流注骨节之阴疽流注等,皆可用化痰药治之。止咳平喘药,用于外感、内伤所致种各种咳嗽和喘息。&安神药
凡以安定神志为主要作用,用治神志失常病证的药物,称为安神药。心藏神,肝藏魂,所以人体神志的变化与心、肝二脏的功能活动有密切的关系,安神药物亦多入心经和肝经。安神药多以矿石、贝壳或植物的种子入药,矿石、贝壳类药物,质重沉降,故多有重镇安神作用,称重镇安神药;植物种子类药物,质润滋养,故多有养心安神作用,称养心安神药。&平肝潜阳药
以平抑上亢之肝阳为主要作用,常用以治疗肝阳上亢证的药物,称平肝潜阳药,或称平抑肝阳药,简称平肝药等。平肝潜阳药均具有平肝潜阳功效,主治肝阳上亢证。肝阳上亢常由素体阴虚或肝郁化火,暗耗其阴,肝肾阴虚,“水不涵木”,不能制阳,以致于阴虚于下,阳亢于上。此证常以气血上冲之头晕耳鸣、头目胀痛、面红目赤为主症;亦可见头重足轻、腰膝酸软等下虚之证;并可伴见急躁易怒、心悸、失眠等症;舌质红,脉弦细数或弦劲有力。其中有的兼能清肝热,以治肝阳上亢而肝火甚者,称清热平肝。有的平肝潜阳药兼有宁心安神,明目等作用;还可分别主治心神不宁,心悸、失眠及肝热所致的目赤肿痛等症。现代医学的高血压病、甲亢、内耳眩晕、更年期综合征等属于肝阳上亢证的部分患者可表现出上述症状,但不能将肝阳上亢证与这些病划等号。本类药的应用当考虑到其病本为肝肾阴虚,故常须与滋养肝肾之阴的药物配伍,益阴以制阳。肝阳化风,导致肝风内动者,当与息风止痉药配伍。若肝火亢盛,烦躁易怒者,宜与清泻肝火之品配伍;肝阳上亢,内扰心神而兼心神不宁者,又常与宁心安神药配伍。&息风止痉药
以平息肝风,制止痉挛抽搐为主要作用,常用以治肝风内动证的药物,称息风止痉药。可简称息风药或止痉药。息风止痉药均具有息风止痉功效,主治肝风内动证。肝风内动证是指由肝阳上亢、高热、痰浊、血虚、阴虚等原因所致,以肢体痉挛、抽搐、颤动等为特点的证候。“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该证以痉挛、抽搐为特征,但病因不同,伴见症状各异。如肝阳化风所致者,多以眩晕欲仆,头痛而摇,肢体震颤,语言不利,或卒然昏倒,不省人事,舌强不语,偏瘫为主症,兼见手足麻木,步履不正等;温热病,热入营血,或肝热内盛而热极生风者,常以四肢抽搐,两目上视,牙关紧闭为主症,并伴见高热,神昏,躁扰如狂等;阴虚动风,血虚生风者,多以手足蠕动、震颤,关节拘急,肢体麻木为主,常伴见阴血不足之表现。息风止痉药主要适宜于肝阳化风、热极动风的肝风内动证,亦可用于痫证、破伤风、脾虚慢惊风等痉挛抽搐者。大多数息风止痉药常分别兼有平肝潜阳,清热解毒,明目等作用。&开 窍 药
凡具辛香走窜之性,以开窍醒神为主要作用,用于治疗闭证神昏病证的药物,称开窍药。心藏神,主神明,心窍开通则神明有主,神志清醒,思维敏捷。若心窍被阻、清窍被蒙则神明内闭,神识昏迷,人事不省。开窍药味辛、芳香,善于走窜,皆入心经,有通关开窍、启闭回苏的作用。主要用治温病热陷心包、痰浊蒙蔽清窍之神昏谵语,以及惊风、癫痫、中风等卒然昏厥、痉挛抽搐等症。
& 补 虚 药
 凡能补益正气,增强体质拟提高抗病能力,治疗虚证为主的药物,称为补虚药,亦称补养药或补益药。虚证的临床表现比较复杂,但就其“证型”概括起来,不外气虚、阳虚、血虚、阴虚四类。补益药也可根据其功效和主要适应证的不同而分为补气、补阳、补血、补阴四类。临床除应根据虚证的不同类型选用相应的补虚药外,还应充分重视人体气、血、阴、阳相互依存的关系。一般说来,阳虚者多兼有气虚,而气虚者也易致阳虚;气虚和阳虚表示人体活动能力的衰减。阴虚者每兼见血虚,而血虚者也易致阴虚;血虚和阴虚,表示体内精血津液的耗损。与此相应,各类补益药之间也有一定联系和共通之处。如补气药和补阳药多性温,属阳,主要能振奋衰减的机能,改善或消除因此而引起的形衰乏力,畏寒肢冷等证,补血药和补阴药多性寒凉或温和,属阴,主要能补充耗损的体液,改善或消除精血津液不足的证候。故补气药和补阳药,补血药和补阴药,往往相辅而用。至于气血两亏,阴阳俱虚的证候,又当气血兼顾或阴阳并补。补虚药除有上述“补可扶弱”的功能外,还可配伍祛邪药,用于邪盛正衰或正气虚弱而病邪末尽的证候,以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达到邪去正复的目的。此外,还应注意顾护脾胃,适当配伍健脾消食药,以促进运化,使补虚药能充分发挥作用.补虚药原为虚证而设,凡身体健康,并无虚弱表现者,不宜滥用,以免导致阴阳平衡失调,“误补益疾”。实邪方盛,正气未虚者,以祛邪为要,亦不宜用,以免“闭门留寇”。&收 涩 药
凡以收敛固涩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收涩药,又称固涩药.陈藏器说:“涩可固脱。”李时珍指出:“脱则故而不收,故用酸涩药,以敛其耗散,”本类药物味多酸涩,性温或平,主入肺、脾,肾、大肠经。分别具有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固精缩尿、收敛止血、止带等作用。适用于久病体虚、正气不固、脏腑功能衰退所致的自汗、盗汗、久敛虚喘、久泻、久痢、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带不止等滑脱不禁的病证。  收涩药性涩敛邪,故凡表邪未解,湿热所致之泻痢、带下,血热出血,以及郁热未清者,均不宜用。误用有“闭门留寇”之弊。但有一些收涩药除收涩作用之外,兼有清湿热,解毒等功效,则又当分别对待。本类药物,根据其作用特点,大致上分为固表止汗药,敛肺涩肠药,固精缩尿止带药三个部分。但在药物作用方面,某些药物往往表现出多种的功用,故须进一步予以综合比较。
凡以促使呕吐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涌吐药,又称催吐药。本类药物多为酸苦,具有涌吐毒物、宿食、痰诞的作用。适用于误食毒物,停留胃中,未被吸收;或宿食停滞不化,尚未入肠,脘部胀痛;或痰涎壅盛,阻于胸膈或咽喉,呼吸喘促;以及癫痫发狂等证,用之以达到祛邪治病的目的。此即《内经》:“其高者,因而越之。”“在上者涌之。”之意。&攻毒杀虫去腐敛疮药
以外用攻毒或杀虫或去腐或敛疮为主要功效的药,分别称为攻毒药、杀虫药、去腐药、敛疮药。本类药物多数具有攻毒功效。“毒”有多种含义。本章药物所攻之毒,主要指疮毒,其次,有的药可攻蛇虫毒。部分药物具杀虫功效。这里的所谓杀虫,主要是指外用药对疥虫等体表寄生虫的毒杀作用。部分药物具去腐功效。所谓去腐,即外用药促使溃疡内腐败组织与健康组织分离脱落的治疗作用。部分药物还具有敛疮功效。所谓敛疮,即外用药促进溃疡内新肉生长,促使疮口愈合的治疗作用。具攻毒功效的药物,适用于疮疡肿毒;能攻蛇毒者,可主治毒蛇咬伤。具杀虫功效的药物,适用于疥疮、酒渣鼻等皮肤寄生虫病。具去腐功效的药物,可用于溃疡初期,脓栓未落,腐肉未尽,或脓水不尽,新肉未生之证。具敛疮功效的药物,适用于溃疡后期,腐肉已脱,脓水将尽,新肉不生,疮口难敛之证。本类药物常分别兼有外用消肿、止痛、收湿、止痒、明目退翳等功效,可分别适用于疮痈肿痛、湿疹或疮疡多脓湿、疥癣瘙痒、目生翳膜等皮肤或五官病证。本类药物的内服功效及其适应证不存在共性。本类药物大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毒性,无论外用或内服,均应严格控制剂量和用法,不宜过量或持续使用,以防发生中毒。制剂时,应严格遵守炮制及制剂法度,以减轻其毒性,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目前中成药品种数约近万种,批准文号达数万个,且大量是非处方药,在临床应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面对众多的中成药,如何正确、合理使用,使之安全、有效、经济,已成为医生和患者共同关心的话题。
辨证用药才能产生疗效
辨证论治是中医药理论体系中的精髓。辨证是正确使用中成药的前提,是选用药物的主要依据。例如,根据辨证,中医将感冒分为风寒感冒——鉴别症状:恶寒重、发热轻,肢体酸痛,鼻塞声重,或鼻痒打喷嚏,流涕清稀,咽痒,咳嗽,痰吐稀白。风热感冒——鉴别症状:发热重,恶寒轻或微恶风,咳嗽少痰或痰出不爽,咽痛咽红,口渴。暑热感冒——鉴别症状:因受暑引起的头晕、烦闷、口渴、呕吐或腹泻,伴有发热、恶寒、头痛或全身疼痛,不思饮食等。
风寒感冒宜用九味羌活丸、感冒清热颗粒、正柴胡饮颗粒、荆防颗粒等辛温解表剂。风热感冒宜用银翘解毒片、羚羊感冒片、桑菊感冒片、感冒退热颗粒等辛凉解表剂。如果前后二者颠倒,风寒感冒用了辛凉解表剂,风热感冒用了辛温解表剂,则不但无益反而有害,至于暑热感冒则应该用祛暑解表剂,如藿香正气丸、保济丸、六合定中丸、十滴水等。因此依据辨证的结果确定治疗原则,如治疗表证用汗法,热证用清法,寒证用温法,虚证用补法,实证用泻法等,依此才能有的放矢选用中成药。
辨病用药不能仅凭西医诊断
临床使用中成药时,可将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选用相应的中成药。不能仅根据西医诊断选用中成药,必须综合疾病分型、人体差异、气候变化、药物功效等诸方面因素之后才能选择药物。所以亦会出现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的现象。例如同为呕吐,若病因是暑季着凉而致者,可选藿香正气散;若因食积内停者,可选用保和丸。
剂型不同功效会有不同
同一种药物,剂型不同,其药性特点甚至功效会有不同。在现代中成药中,一方多种剂型的例子众多,有些可能差别不大,但有些是有差异的。例如藿香正气口服液和藿香正气水,虽都是口服液体制剂,但前者是属于合剂,作用相当于汤剂;而后者是属于酊剂,含有酒精。二者作用可能与原传统剂型藿香正气散相仿,但如果让驾驶员、高空作业者服用藿香正气水,则存在安全隐患。
“有毒”中成药严控使用剂量
凡中成药都标有常用剂量,因此无论医生处方用药或患者自我药疗,都应按说明书规定剂量用药,千万不要有“中药没有毒性,多吃、少吃不碍事”的观念。特别是近年来中成药逐渐用于治疗急危重症,如中风痰迷、热病神昏、肺热喘咳、风湿顽痹、胸痹心痛、良恶性肿瘤等显示了较好的疗效,使用药物范围逐渐扩大,一些含有毒成分的中成药也被临床广泛应用。因此,对含有砷、汞、铅及斑蝥、蟾蜍、马钱子、乌头、巴豆等成分的中成药一定要严格控制使用剂量,不可过服,且不宜连续长期用药,以免引起过量或蓄积中毒。
对于特殊用药人群如老人、儿童、孕妇、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更要注意用药剂量,如确实因治疗需要使用中成药,应以减小剂量为宜。
依据病情合理选择给药途径
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化生产的发展,已改变了原先中药成方制剂以口服、外贴为主的给药方式,现代中成药几乎涵盖了药剂学范畴的所有给药途径,除口服、外用外,还有黏膜给药、注射给药。特别是中药注射剂的普及,甚至出现过度使用的情况,其使用安全性已受到社会的关注。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使用中显示了其疗效和特点,也受到了医生患者的欢迎。但由于相对于其他中药给药途径而言,中药注射剂是一个新的事物,缺少传统的、可以借鉴的用药经验。另外,对中药注射剂的基础性研究尚不完善。因此,合理选择给药途径的原则是:能口服给药的,不采用注射给药;能肌肉注射给药的,不选用静脉给药。
联合用药注意事项
为了适应复杂病情的需要,增强药效的需要,对某些疾病治疗方法上的需要和抑制偏性、降低毒性、确保用药安全的需要,中成药在临床具体应用中常常需要采取配伍联合应用的用药形式,主要包括中成药与中成药、中成药与药引子、中成药与汤剂的配伍应用,以及目前常见的中成药与化学药制剂(西药)的配伍应用。
中成药联用注意配伍禁忌
中成药之间配伍应符合“七情”配伍规律。如附子理中丸与四神丸“相须”合用,治疗脾肾阳虚、五更泄泻,以增强温肾运脾、涩肠止泻的功效。又如,以乌鸡白凤丸为主治疗妇女气血不足、月经不调,配以香砂六君丸为辅,“相使”为用,开气血生化之源,增强乌鸡白凤丸养血调经之功。“相畏”、“相杀”配伍以一种药物抑制或消除另一种成药的偏性或毒副作用。如用金匮肾气丸补火助阳、纳气平喘功效治疗肾虚作喘;若久治不愈,阳损及阴,兼有咽干烦躁者,又应当配以麦味地黄丸或生脉散防止金匮肾气丸燥烈伤阴。
药物联用,必有宜忌。中成药联用也要注意配伍禁忌问题。如:复方丹参滴丸和速效救心丸同属气滞血淤型胸痹用药,其处方组成与功效基本相似,在临床应用中选择其一即可。该类药物往往含有冰片,由于冰片药性寒凉,过量服用易伤人脾胃,导致胃寒胃痛。因此在中成药联用或中成药与汤药联用中应注意同种药味的“增量”,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使用时避开禁忌
注意证候禁忌: 证候禁忌,又称病证禁忌,是指某类或某种中药不适用于某类或某种证候,使用时应予以避忌。每类药或每种药皆有各自的药性,或寒或热、或升或降、或补或泻、或散或收等。用之得当,其偏性纠正疾病的病理偏向,达到减轻或治愈疾病的目的;用之不当,其偏性反伤机体,轻则加重病情,重则导致死亡。
注意妊娠禁忌: 妊娠禁忌药有毒性大小、性能峻缓之别,对胎儿及母体影响程度也有差别,将其分为妊娠禁用药和妊娠慎用药两大类。凡禁用的中成药绝对不能使用,慎用的中成药虽可根据孕妇患病的情况酌情使用,但必须有相应的措施,在没有特殊需要时应尽量避免使用,以免发生医疗事故和纠纷。
注意饮食禁忌: 患者在服药或用药期间,对某些食物不宜同时进服,要有所禁忌,即通常所说的忌口。具体来说,是在服药期间不宜吃与药性相反或影响治疗的食物。
一些文献指出:“凡服药不可杂食肥猪、犬肉、油腻羹脍,腥臊、陈臭诸物。”“凡服药不可多食生蒜、胡荽、生姜、诸果、诸滑滞之物。”指出了在服药期间一般都要忌生冷、腥膻油腻、不易消化及有刺激性的食品。药品说明书也有类似的或更详尽的表述,要注意参照。
中成药大全
此目录分三页,这是第一页。第一页为: ;第二页为: ;第三页为:
利尿通淋逐水药
祛风湿疗痹痛药
化痰止咳平喘药
温化寒湿药
跌打损伤药
祛风活络药
肝胆疾病用药
脾胃疾病用药
肛肠疾病用药
耳鼻喉及口腔科用药
急症中成药
此目录分三页,这是第三页。第一页为: ;第二页为: ;第三页为:中成药应用肝肾不足--------六味地黄丸、龙牡壮骨冲剂心血不足--------人参归脾丸、人参养荣丸脾肾两亏--------六味地黄丸、合补中益气丸气虚血弱--------八珍丸、十全大补丸内伤发热--------阴虚发热------大补阴丸、知柏地黄丸气虚发热--------补中益气丸、黄芪膏、***参膏血虚发热--------当归补血丸、人参归脾丸肝郁发热--------加味逍遥丸 瘀血发热-----大黄蛰虫丸、血府逐瘀口服液牙痛风火牙痛-----牛黄解毒丸、黄连上清丸、牛黄上清丸、立止牙痛散胃火牙痛--------牛黄清胃丸、清胃黄连丸、清火凉膈散、止痛冰硼散、白清胃散虚火牙痛---------滋阴甘露丸、知柏地黄丸中风---------肝肾阴虚,风阳上扰-------镇肝熄风胶囊、脑血栓片气虚血瘀,经脉阻滞--------补阳还五冲剂、偏瘫复元丸、消栓再造丸、乐脉颗粒剂、中风回春丸、脑得生丸心悸---------心血不足-------柏子养心丸、人参归脾丸、人参养荣丸阴虚火旺天王补心丹/枕中丹水肿---------五皮丸; 脾阳不振-------五苓散、参苓白术丸、胃苓丸、阳衰微---------济生肾气丸、金匮肾气丸水痘--------银翘解毒丸、双黄连口服液 毒热炽盛-------绿雪、普济回春丹目赤肿痛---------热-------明目蒺藜丸、桑菊感冒片、银翘解毒丸肝经风热--------明目上清丸、明目蒺藜丸、开光复明丸目涩--------足--------养阴清肺膏肝肾亏虚---------石斛夜光丸、明目地黄丸、石斛明目丸、琥珀还睛丸目痒---------袭--------桑菊感冒片肝肾阴虚桑麻丸、杞菊地黄丸、明目地黄丸失眠:肝瘀化火---------龙胆泻肝丸合磁朱丸心脾两虚人参归脾丸、柏子养心丸阴虚---------天王补心丹、神经衰弱丸、安神补心胶囊、朱砂安神丸心胆气虚安神定志丸、人参琥珀丸耳鸣耳聋 龙胆泻肝丸、通窍耳聋丸肾精亏虚耳聋左慈丸、六味地黄丸脾胃虚弱益气聪明丸、补中益气丸气血瘀阻血府逐瘀口服液厌食:脾失健运曲麦枳术丸脾胃气虚--------参苓白术丸汗证-------和-------桂枝合剂肺气不固玉屏风颗粒阴虚火旺---------当归六黄散头痛---------川芎茶调散、都梁丸风热上扰芎菊上清丸、清眩丸(片)肝阳上亢降压片、脑立清痰浊阻遏---------半夏天麻丸瘀血阻滞天府逐瘀口服液、正天丸咳嗽:风寒咳嗽---------通宣理肺丸、小青龙合剂风热咳嗽桑菊感冒片/羚羊清肺丸燥热咳嗽秋梨膏、二冬膏、川贝枇杷膏痰湿犯肺二陈丸、橘红丸肝火犯肺黛蛤散、清气化痰丸肺虚咳嗽百令胶囊、金水宝胶囊、养阴清肺胶囊肺火咳嗽二母宁嗽丸、清肺抑火丸(膏)、除痰止嗽丸、清气化痰丸(小儿)风寒咳嗽---------解肌宁嗽丸、儿童清肺丸风热咳嗽---------桑菊感冒片、解肌清肺丸痰热咳嗽清金理嗽丸眩晕--------亢------脑立清、磁朱丸、杞菊地黄丸肾精不足-------左归丸、六味地黄丸气血亏虚-------八珍丸、十全大补、痰浊中阻-------半夏天麻丸 瘀血停留-------血府逐瘀口服液、正天丸烧伤--------紫草膏、生肌玉红膏粉刺-------热-------连翘败毒丸、黄连上清丸、牛黄解毒丸、清肺益火丸、颠倒散湿热蕴结--------参丸、二妙丸、茵陈五苓丸脾虚湿蕴------参苓白术丸痔疮------风,迫血妄行------地榆槐角丸、止红肠辟(?)丸、消痔散、脏连丸、鳖甲消痔胶囊、荣昌肛泰中气不足,气不摄血-------补中益气丸、人参归脾丸感冒------冒-----感冒软胶囊、感冒清热冲剂、防风通圣丸、桂枝合剂、通宣理肺丸(片)风热感冒--------银翘解毒丸、桑菊感冒片、羚翘解毒丸、柴**、抗胶囊气虚感冒--------参苏理肺丸、玉屏风颗粒 、暑湿感冒--------藿香正气水、六合定中丸、祛暑丸感冒(儿)-------冒------小儿羌活丸、九保丹风热感冒--------小儿感冒清热冲剂、妙灵丹暑邪感冒香苏正胃丸感冒夹湿--------至宝锭、小儿百寿丹感冒夹惊--------牛黄镇惊丸、琥珀抱龙丸食积--------滞------小儿化食丹、小儿化滞丹、食积停滞保和丸、大山楂丸脾虚夹积小儿健脾丸、小儿香橘丹鼻衄-------盛--------清肺抑火丸、荷叶丸、胃热炽盛清胃黄连丸、小儿消热散肝火上逆当归龙荟丸 、肝肾阴虚知柏地黄丸脾不统血人参归脾丸痛经--------瘀------调经姐妹丸、调经活血片、寒湿凝滞少腹逐瘀丸、艾附暖宫丸气血虚弱宁坤养血丸、妇宝金丸、八珍益母丸肝肾不足---------当归调经丸月经先后不定期:肝七郁滞--------逍遥丸、七制香附丸肾气虚弱---------金匮肾气丸/右归丸月经先期:气虚不摄---------补中益气丸、人参归脾丸、益气养元丸肾气不固右归丸、金匮肾气丸肝经郁热加味逍遥丸阴虚内热大补阴丸、知柏地黄丸、固经丸月经后期:寒凝冲任---------少腹逐瘀丸阳虚内寒艾附暖宫丸、女金丹血虚失盈八珍益母丸、八珍丸、十全大补丸、人参养荣丸气滞血瘀舒肝保坤丸、七制香附丸月经过少:血虚--------内补养荣丸、人参养荣丸、八珍丸肾虚精亏---------左归丸、六味地黄丸血瘀益母草膏、少腹逐瘀丸月经过多--------定坤丸、补中益气丸、乌鸡白风丸血热--------加味逍遥丸、荷叶丸不孕症:阳虚宫冷-------暖宫孕子丸、艾附暖宫丸、女金丹、鹿茸粉、调经促孕丸气血不足八宝坤顺丸、乌鸡白风丸、安坤赞育丸、定坤丹、肝气郁滞妇科得生丹、七制香附丸寒凝血瘀少腹逐瘀丸、十二温经丸痰湿壅滞二陈丸、越鞠丸
馆藏&14065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治股骨头疼痛的中成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