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我这种中药丸子中药燃脂减肥胶囊是直接用热水就着吃下去,还是要嚼烂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中的小药方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中的小药方
1、麻黄 --治头痛(麻黄、桂枝、杏仁、甘草)麻黄汤(麻黄、杏仁、甘草)治小便不利
是治疗风寒头痛最特效简便的办法,桂枝,辛甘发散为阳,又能温通经脉,热酒也能疏通血脉,直上头面,两阳相合,直达头顶,头为诸阳之
会,头部阳气不够时,风冷就会约束经脉,不通则痛,当头部阳气充足时,经脉就会饱满畅通,寒气就会通过一汗而跑出身体去。所以桂枝酒
可以温通头部经脉,治疗头部风寒冷痛。
3.肩周痹痛却有五六年了。桂枝加葛根汤!寒则涩而不行,温则消而去之。
4.伤寒病有宜用人参入药者,其辨不可不明。盖人受外感之邪,必先发汗以祛之。其发汗时,唯元气大旺者,外邪始乘药势而出。若元气素弱
之人,药虽外行,气从中馁,轻者半出不出,留连为困;重者随元气缩入,发热无休。所以虚弱之体,必用人参三、五、七分,入表药中,少
助元气,以为驱邪之主,使邪气得药,一涌而去,全非补养虚弱之意也。
5. 水火伤,用生姜.把热水打翻了小手指马上被烫得红通通。爷爷说,用生姜,效果良。拿来一大块生姜,丢到石臼里,用那只没有被水烫到
的手,就快速地把生姜捣成泥,然后把这些姜泥敷在烫红了的小手上。&& 一下子伤痛减轻了,缓了一口气说,舒服了点,还好有生姜。&& 第
二天就完全不痛了,再过几天,连伤疤都没留下。
6.生姜的功用有四:&& 一曰,制半夏,有解毒之功。&& 二曰,佐大枣,有厚肠之说。&& 三曰,温经散表邪之风。&& 四曰,益气止胃翻之呕
&姜茶饮,治痢方。&& 冷痢痛,去皮尝。&& 肉辛温,皮辛凉。&& 寒热详,治病良。
用香薷来治疗暑季感到阴凉是一个特效单方。故香薷有夏月之麻黄的美称。乃夏季感冒之专药也。
6. 湿毛巾与香薷治水肿在南方很多水肿脚气的患者,为什么呢?湿性趋下,南方雨湿多,地势低洼,所以人容易伤湿。所以爷爷常跟小指月
说,如果在南方不懂得除湿之法的话,想治病是行不通的。&& 所以有句俗话叫,手拿三把伞(散),一天走到晚。&& 三把伞即银翘散、藿香
正气散、五苓散。
7.香薷配白术。原来这就是《外台秘要》上的薷术丸。原来现在是夏暑之季,你想要发汗解表,又有能利水消肿,选香薷是最好。&& 香薷有
彻上彻下之功,治水甚捷。&& 《本草正义》说:上能开泄腠理,宣肺气,达皮毛,以解在表之寒。&& 下能通达三焦,疏膀胱,通小便,以导
在里之水。用白术这补脾圣药,可以加强土能制水的作用,所以两味药一用上,这腿肿了好几天的妇人,很快就消退下去。她说,原本怕冷的
,吃了这个药,出了点汗,然后每天排很多尿,肿胀的腿一天就比一天轻了,三剂药吃完,就完全不种了。 用香薷,有时用5克8克,有时然
用30克50克,不解其故地问,为何?爷爷说,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所以用香薷发表,量不宜过大,且不宜久煎,取它轻舟速行之意。治下
焦如权,非重不沉,用于治疗水肿脚气,小便不利,量宜稍大,而且可以浓煎,取它重剂直达病所,起沉疴,利膀胱。
8. 荆芥散血中之风,为产后血晕第一要药。 治荨麻疹的金刚钻&& 荨麻疹怎么办?周身肌表上下有风团,抓哪哪痒,一痒就能抓出一片红疹
子来,严重的痒到烦躁失眠睡不着,非常难受.荆芥穗粉末搞出一勺,把它敷在手臂上瘙痒的地方,帮他用手掌来回反复地搓,搓到发热,热
过后,皮肤表面就变得清凉干爽,非常舒适。
9.荆芥防风一配,这两味药,就像在人体外面布上一重金钟罩。荆防散一下去,当天喝完药,头巾就可以取掉了,身上微微出阵汗,鼻塞也通
了,头痛也没了,身体怕风,酸痛之感也都消失了,如果四时感冒,畏风怕冷,汗出不畅,全身疼痛的,像这种外感表证,用麻黄、桂枝等辛
温发散重剂,又嫌它力量太猛,用银花、连翘这些辛凉发散轻剂,又嫌它偏寒。& 用荆芥、防风这荆防散,这辛温发散发表轻剂里头的最佳搭
档,平和而有效,荆芥发汗散寒之力较强,防风祛风之力更甚。两者一配合,汗孔开,风邪寒气迅速出离体表,周身轻松,上下通调,病痛自
愈。& 七分饱与玉屏风散防风能够防止外面的风邪内入,也可以通过巧妙搭配,可以防止里面的津液外泄,真是一物而二用,双向调节啊!
10.用生姜水来送服玉屏风散,再配合饮食七分饱,一个月后,娃子不再虚胖了,自汗也消失,自从吃了玉屏风散后,经常感冒的现象,都没
有了。& :玉屏风散乃为固表止汗之良方。玉屏风散有防风、黄芪,就像在肌表布一重金钟罩之气,再配上白术能补脾虚,治疗小孩子脾常不
足,外感风寒,气虚自汗。用姜汁来送服,目的是通过生姜来加强发汗,把寒气往外排,然后通过玉屏风散再把千疮百孔的金钟罩卫气修复起
11.& 防风配枳壳治中风肠痹 ,
开了防风、枳壳、甘草三味药。&& 叫病人家人立马去抓药来打粉,用米饮每次送服两钱。这家人下午就把药弄好,一吃完,肚子显示转气,
咕噜咕噜响,然后放臭屁,消风顺气,治老人大肠涩秘,用防风、枳壳各一两,炒过,再配合甘草半两,打成粉末,用白汤每次调服两钱。小
指月又读了好几部古籍,发现防风配枳实(壳)能通便,这可是一组黄金搭档。
12.《太平圣惠方》搜风顺气丸用防风升脾之清气,配枳壳、大黄以宽肠顺气,治中风而引起的风秘、气秘,使清阳升而浊阴降。 同病异治—
—病同机不同 有两个带下的妇人,都是苦不堪言。爷爷给一个用上单味防风丸,另一个则用上单味黄芩丸。&& 结果两个都治好了。
13.风如胞门,崩中不止,漏下潮湿,独圣散用一味防风,风能令水干,面糊酒调为丸服。然唯血色清稀,而脉浮弦者为宜。如血色浓赤,脉
来数者,此上焦有热,用一味黄芩丸主之,不可混也。&& 风药润剂与咳门第一神方众风药皆偏于辛散,唯独防风多了份甘润。&& 故防风乃风
药中润剂。
13.&& 头痛必须用川芎,不愈更加引经药。&& 太阳羌活少柴胡,阳明白芷还须着。太阴苍术少细辛,厥阴吴茱用无错。&& 巅顶之痛人不同,
藁本须用去川芎。&& 肢节之痛用羌活,祛风祛湿亦其功。膀胱背表寒气加,后脑勺痛如杖打。其在皮者用汗法,此时使用羌活佳。 若是加酒
把汗发,寒散痛止效堪夸。
14.寒包火的扁桃体发炎 三味药,羌活五钱,蒲公英、板蓝根各一两,水煎服。一剂发烧退,二剂咽喉开,能够吃点粥饭,三剂下去,病去如
失,不再反复。治疗感冒发热,扁桃体炎,羌活五钱,蒲公英、板蓝根各一两,水煎服.羌活能外散风寒,以解除肌表被寒冷凉饮所伤。板蓝
根、蒲公英能内清毒热,解除整条消化道被煎炸烧烤辛辣所烧灼的痛苦。
15.羌活胜湿汤,治疗肩背痛,不可回顾,有神效。&& 这肩背一派湿浊痹阻经脉,为风能够胜湿,用一派风药把气血吹通,这样血脉周流,其
病自愈。小指月在淡黄的宣纸上,把七味的羌活胜湿汤写了下来。&& 羌活、独活、防风、蔓荆子、藁本、川芎、生甘草。这样三剂药下去,
这妇人浮紧的脉,马上变柔缓,肩背的风湿发散出去后,筋骨就柔和了。《脾胃论》曰:肩背痛,不可回顾,或背痛项强,腰肾难以转摇,此
太阳经气郁不行,当以风药散之,羌活胜湿汤主之。
16.《药鉴》上说,羌活乃足太阳经之君药也,气味雄烈,大有作为,辛温发散,故小无不入,大无不通,能散肌表八风之邪,善理周身百节
之痛,排巨阳肉腐之疽,除新旧风湿之症。&& 为什么穿裙子腿受凉会痛经,因为太阳膀胱经受寒,周身肌表毛孔都会收缩,一收缩,月经就
排不顺畅,这时不通则痛,一旦用羌活把毛孔打开,把浮紧的脉象解开,腹中瘀血自然下来,痛经腹痛也就消除了。
17.、白芷治头痛,鼻渊,还能美容,治齿痛,又治腹痛、带下,还有疮疡,皮肤疥癣,鼻塞流清涕不止,这就像水湿在鼻,白芷能芳香开鼻
窍,把鼻中水湿吹干,所以治疗风寒感冒,鼻塞流涕不止。
18.单味白芷,治眉棱骨痛如神,用这白芷打粉调醋来敷脸上的斑,想不到见效也快。内服加上外敷,搞了七八天,暗斑就变淡了,现在都消
&白芷用沸水泡洗四、五遍,再等干后研末,炼蜜为丸,《本草求真》的一段话:白芷气温力厚,通窍行表,为足阳明胃经祛风散湿主药。故
能治阳明一切头面诸疾,如头目昏痛,眉棱骨痛,以及牙龈骨痛,面黑瘢疵者是也。
19.《卫生易简方》曰,治肿毒热痛,醋调白芷末敷之。&& 《冰湖集简方》曰,治刀剑伤疮,白芷嚼烂涂之。《经验方》曰,治痈疽赤肿,白
芷、大黄等分,打粉米饮送服。
20.入山采药,左腿被藤刺伤到后,局部红肿疼痛明显,将白芷研成细粉,以醋调敷患处,每日换药两次,三天后肿消痛止,连疤痕都不留,
足以证明白芷能消肿止痛,长肌肤退疤色。
21.用单方白芷,一半叫乳母煎汤外服,把这汤渣再配点白芷粉,搞点乳汁,调敷患处,想不到用两次后,就不痛了。三天后皮肤皲裂收口,
小娃子又可以吸奶了。
《本草汇言》曰:白芷,上行头目,下抵肠胃,中达肢体,遍通肌肤以至毛窍,而利泄邪气。&&
&如头风头痛,目眩目昏;&&&
如四肢麻痛,脚弱痿痹;&&&
如疮溃糜烂,排脓长肉;
如两目作障,痛痒赤涩;&&&
如女人血闭,阴肿漏带;&&&
如小儿痘疮,行浆作痒;&&&
白芷皆能治之。&&
第性味辛散,如头痛、麻痹、眼目、漏带、痈疡诸症,不因于风湿寒邪,而因于阴虚气弱及阴虚火炽者,俱禁用之。
22.《普济方》曰,治闭塞不通,用细辛末少许,吹入鼻中。肺开窍于鼻,当胸肺气郁时,鼻子通气就不太好,所以可以外用取嚏法打开肺气
,也可以内服通宣理肺之药,把肺盖打开,比如麻黄附子细辛汤。&
23.痰水清稀量多,是寒痰留饮,是脾胃运化水谷功能减退,生出寒饮,凌心射肺,所以胸满咳嗽。六君子加干姜、细辛、五味子三味药.用细
辛三钱.如果细辛用作散剂打粉服用,就不要超过一钱, 这样就安全,你如果如汤剂,如果辨明有寒痰留饮存在的,有病则病受,量大一点,
才能温肺化饮,才能把痰饮化开,不然病重药轻,如隔靴挠痒,难以把老痰留饮化掉。
24.细辛治疗头痛如神,细辛气清而不浊,善于降浊气而升清气,一派阳刚之象,令清阳出上窍。若寒痹阳虚头痛腰痛肢节痛者,非此物不能
治。如果脉细而无力者,可以用它来鼓动脉力,但细辛味辛而力散,必佐以补血养阴之药,使脉道宽敞,这样气得血养,则不散矣,此仲圣创
当归四逆汤治脉细欲绝之宗旨也。
25.& 细辛有“辛以润之”的作用。大便秘结,久用寒凉通泻之品,反而加重的,这是寒秘。&& 导致身体有津液都滋润不了,这时肠道就处于
呆滞板结状态。所以用少量的细辛,可以使呆滞状态的肠管活动起来,这样肠道得到动力跟津液,通降功能马上加强。所以大黄有细辛在前面
开路,那泻下功用就更厉害。& 故治疗老年人冷秘风秘,常可加进少量的细辛于辩证方中加强辛润通腑之功。
26. 外敷肚脐治小儿口疮 :小儿不方便吃药,口疮糜烂,可以用细辛醋调,外敷肚脐,如果小儿高热或者泄泻后,满口疮疡糜烂,不肯饮食
,哭闹不止的,用这外敷肚脐法,效果明显。 寒温并用治寒包火
27.:& 黄连配细辛,名曰兼金散,专治口舌生疮,牙龈肿痛。李时珍曰,此二药,一冷一热,一阴一阳,寒因热用,热因寒用,君臣相佐,
阴阳相济,最得制方之妙,所以有成功而无偏盛之害也。
28.:《本草汇言》曰,藁本上通巅顶,下达胃肠。&& 《神农本草经》曰,藁本主腹中痛,除头风痛。《邵氏见闻录》曰,夏英公病泄,太医
以虚治不效,霍翁曰,风客于胃也,饮以藁本汤而止,盖藁本能祛风湿故耳!
29.见病知源很重要,未议药,先议病,不知道疾病怎么来的,就很难把疾病根除。藁本治腹中肌瘤腹中痛,不是去化瘤止痛,而是去提高膀
胱经气化,使寒气散开,经脉疏通,疼痛自止。《本草正义》曰,藁本主妇人疝瘕,阴中寒肿痛,腹中痛,皆清阳不振,厥阴之气郁窒不升为
病,温以和之,升以举之,解结除寒,斯急痛可已,疝瘕可除。&& 而阴虚内热,肝络结滞之疝瘕急痛,非其治也。去头屑止头痒,藁本白芷
30.:& 《便民图纂》:干洗头屑:藁本、白芷等分。为末,夜掺发内,明早梳之,垢自去 。
31.:《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治疥癣:藁本煎汤浴之,及用浣衣。治虫不治虫要治湿,湿去不生虫,要见病知源,不要只看到局部的虫痒疥癣
,要看到人体潮湿的体质,乃至于整个房子跟外环境潮湿,这样治环境使病菌难以再生下去,这才是真正中医治病的整体观——不治病菌治环
境。&& 为何用藁本?藁本乃风药,唯风能盛湿。
32.:《本草备要》曰,苍耳子善发散风湿,上通脑顶,下行足膝,外达皮肤,治头痛目暗,齿痛鼻渊。何廉臣曰,脑风头痛闭塞,必用苍耳
子,苍耳子能使清阳之气上升巅顶。&& 《圣惠方》曰,苍耳子粥,能治目暗耳鸣,或直接用苍耳子作散煎服亦效。&& 苍耳子善走督脉,督阳
升,则周身之阳气,皆能出上窍,把风寒赶出去。
33.:《本草备要》曰,苍耳子善发散风湿,上通脑顶,下行足膝,外达皮肤,治头痛目暗,齿痛鼻渊。何廉臣曰,脑风头痛闭塞,必用苍耳
子,苍耳子能使清阳之气上升巅顶。&& 《圣惠方》曰,苍耳子粥,能治目暗耳鸣,或直接用苍耳子作散煎服亦效。&& 苍耳子善走督脉,督阳
升,则周身之阳气,皆能出上窍,把风寒赶出去。
34.:医道最后要借医术来修道修德,道医是要借道德来行医用术,体证医学。《本草汇言》曰,治诸风眩晕,或头脑攻痛,苍耳子三两,天
麻、白菊花各三钱。&& 《圣惠方》曰,治妇人风瘙瘾疹,身痒不止,苍耳花、叶、子等分,捣细微末,以酒送服。《经验广集》曰,治疔疮
恶毒,苍耳子五钱,微炒为末,黄酒冲服,并用鸡子清涂患处,疔根拔除。
35.:文天祥的《正气歌》要作为医门日诵的第一课。《济生方》中记载,苍耳子散,可治鼻流涕水不止,苍耳子散即:苍耳子、辛夷花、白
芷、薄荷四味药,用这四味药打成粉末,每次用葱跟清茶泡的水送服二钱,即可。
36.:&& 一味辛夷花散乃通鼻窍特效药,专治疗闭塞不通气。&& 辛夷花散,塞在不通气的鼻子里,然后另外一些辛夷花,每次就用一点温开
水来送服。这样内外结合,通过内服辛夷花散,打开肺盖,肺开窍于鼻,有助于鼻呼吸,然后通过外用辛夷花塞鼻,可以直接把药力作用于病
变部位,让鼻窍通开,可以大量地吐纳清气。&& 这样几天鼻子就通气了,脑子也清醒,人也有劲了,接下来上课再也没有打瞌睡过。
37.:闭塞后,脑瓜子就会缺氧昏沉,所以只有通开鼻窍,才有助于清醒大脑。&& 治好鼻炎,脑中精神才会便好。人体疾病都是相关的,鼻通
气量恢复正常,脑瓜的运作才会恢复正常。&& 如果你鼻吸纳的气都不够,你脑子怎么会够清气呢?&& 鼻子通气不好,脑袋昏昏沉沉,会影响
到学习成绩。你在治疗头晕记忆力减退的病人时,懂不懂得去观察他鼻子通不通气呢?&& 《名医别录》曰:辛夷花利九窍,通鼻塞。《本草
新编》曰,辛夷花通窍而上走于脑,治鼻塞诸症引起头晕脑沉。《江苏中医》记载,一男,21岁,鼻子时塞时通,流鼻涕,经西医诊为慢性鼻
窦炎,用辛夷花两三朵打碎,用绢布包住,塞在不通气的鼻孔里,遂愈。随访数月,未见复发。
鼻塞三药与辛走肺 有个老婆婆,这一个多月,辛夷花、石菖蒲、皂角,等分打粉。塞在鼻子中就可以了。
38.:脑袋阳气不够时,人会昏昏沉沉,鼻子也会闻不到香味。用辛走肺的思路,选择鼻塞三药,打开鼻窍,头脑清醒,嗅觉灵敏。& 《梅氏
验方新编》曰,治鼻塞不知香味,用皂角、辛夷、石菖蒲等分打粉,棉裹塞鼻中,即知香味。
39.:天下无神奇之法,只有平常之法,平常之极乃为神奇。如葱管善于通耳窍,生姜善于出汗发表,治风寒感冒等,这葱,既能治二便不通
,又能治拉肚子泻痢,
40.:《全幼心鉴》曰,治小儿大便虚秘,葱白三根煎汤调生蜜、阿胶末服。《本事方》曰,治小便难,小肠胀,葱白三斤切碎炒热,用帕子
裹成两份,直接烫肚脐下面,便烫便按摩,肠中一转气,大小便都会很通利。
41.:药调不如食疗,特别是小孩子不太能吃中药的,最好能用食疗方,既好吃又能治病,所以要都研究研究食疗方面的本草。《饮医心镜》
曰,治赤白痢,用葱一握,切细,和米煮粥,空心食之。
42.:《活人书》曰,治伤寒头痛如破,用连须葱白汤主之。《本草经疏》曰,葱辛能发散,能解肌,能通上下阳气,故外来拂郁诸症,悉皆
主之。肝气内郁,亦可散达之。这样伤寒寒热邪气可散,肝中拂郁可解,则正气通,血自和调。
43.:《活人书》曰,治伤寒头痛如破,用连须葱白汤主之。 《本草经疏》曰,葱辛能发散,能解肌,能通上下阳气,故外来拂郁诸症,悉皆
主之。肝气内郁,亦可散达之。这样伤寒寒热邪气可散,肝中拂郁可解,则正气通,血自和调。
44.:《经验方》云:金疮这伤血出,用葱白连叶煨熟,或用锅炒热,捣烂敷之。冷即再易,随后血止痛息,数日后不见痕迹。&& 《本草纲目
》曰,有人试着骑马跌损伤到大指头,血出淋漓,李时珍用此方医葱白带叶,炒熟后敷之,随即痛止血住,过几天后,伤处随即恢复,不见痕
迹。宋代有一官员亦得到这一方子,碰到车伤没有气绝者,皆用此方,活人甚众。 葱是有散结通络下乳之功小指月翻到《本草纲目》看到上
面有记载葱有通乳汁,散乳痈的作用,
45.:葱能外敷通乳汁,散乳痈,消无名疮痈肿毒。 大凡痈疽疮疡,皆由气滞血凝所致,是一团里实之象,以葱辛温芳香之气,可以引气通血
,令气通血活,疮疡自散。
46.:胆胃鹅不食草捣烂,塞鼻孔内,可以治疗鼻炎鼻不通气,鼻息肉。《本草纲目》曰,鹅不食草上达头脑,而治顶痛目病,通鼻气而落息
肉,内达肺经而治痰喘鼻炎,散疮肿,通入肝经,而能除翳明目,治胬肉攀睛。
47.:胆胃鹅不食草捣烂,塞鼻孔内,可以治疗鼻炎鼻不通气,鼻息肉。《本草纲目》曰,鹅不食草上达头脑,而治顶痛目病,通鼻气而落息
肉,内达肺经而治痰喘鼻炎,散疮肿,通入肝经,而能除翳明目,治胬肉攀睛。& 单味鹅不食草熬糖浆治百日咳,治寒气闭肺的百日咳特效。
48.月经期痛经,一碗姜枣红糖山楂茶,说有多好喝,就有多好喝,说有多快速就有多快速,马上气行寒散,病痛得消......
49.:一味香菜乃治疗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之绝妙食疗方。《日用本草》曰,胡荽即香菜,善消谷化气,通大小肠结气,治头疼赤病,解鱼肉
50.拥有一颗平常的心吃什么都是香的。老想要吃香喝辣来开胃醒脾,最后没有什么你能吃到好味道,而且还会把脾胃搞坏。&& 如果你降伏不
住贪欲,那么你佷容易就因为正常的三餐吃饭就吃出病来,因为你佷容易偏食或者过食了。
51.孙思邈曰,薄荷煎汤,能洗漆疮。&& 《药性论》曰,薄荷能发毒汗。这薄荷通过把毛孔打开,让瘀堵疏泄出来,所以痒可止,热可消,汗
可排,毒可解,漆毒可愈。
52.:《必效方》曰,治蜂虫螫伤,用薄荷捣烂帖之。& 《永类钤方》曰,治风气瘙痒,用薄荷蝉蜕等分为末,每温酒调服一钱。&& 薄荷解肝
53.:《医贯》曰,以一方治其木郁,而诸郁皆因而郁,一方者何也?逍遥散是也。方中为柴胡、薄荷二味最妙。《本草新编》曰,薄荷不特
善解风邪,尤善解忧郁,用香附以解郁,不若用薄荷解郁之更神。薄荷入肝胆之经,善解半表半里之邪,较柴胡更为轻清。&& 《药性论》曰
,薄荷去愤气。
54.:&& 《本草再新》曰,薄荷消目翳。《明目经验方》曰,薄荷煎汤洗眼,治眼中红赤痛。《本草纲目》曰,薄荷利咽喉,治口齿诸病,治
瘰疬疮疥风瘙瘾疹。&& 《新修本草》曰,薄荷治恶气腹胀满霍乱,宿食不消,下气。&& 《普济方》曰,治血痢用薄荷叶煎汤单服。&& 《闽
东本草》曰,治耳痛,鲜薄荷搅汁滴入。《医学衷中参西录》曰,痢疾初起,夹有外感者,宜用薄荷,散外感之邪,即清肠中之热,其痢自愈
。薄荷又善消毒菌,除恶气,一切霍乱痧证,以薄荷为要药。
55.《医学启源》曰,牛蒡子消利咽膈。《广济方》曰,治喉痹,牛蒡子、马兰子,二药捣散,空腹以暖水送服。&&
&《黄帝内经》曰,膏粱厚味,足生大疔。 那些经常吃肥甘厚腻,大鱼大肉的人,身上佷容易长疔疮痈疽,所以第一条道理,就是吃素。
56.:《药品化义》曰,牛蒡子能升能降,力解热毒。味苦能清火,带辛能疏风,主治上部风痰,面目浮肿,咽喉不利,诸毒热壅,马刀瘰疬,
颈项痰核,血热痘,时行疹子,皮肤瘾疹,凡肺经郁火,肺经风热,悉宜用此。《黄帝内经》曰,冬不藏精,春必病温。
57.:《得效方》曰,治小儿阴肿,蝉蜕半两煎水洗,加内服五苓散,即肿消痛止。
58.:&& 《养素园传信方》:洗天行时眼,风热肿痛,目涩眩赤:铁扇子(桑叶)二张,以滚水冲半盏,盖好,候汤温,其色黄绿如浓茶样为
出陈。然后洗眼,拭干;隔一、二时,再以药汁碗隔水炖热,再洗,每日统三、五次。&& 一味桑叶乃至红眼赤眼之特效药也。&& 肝开窍于目
,桑叶能清肝明目。&& 降雨播种治脱发 小指月打开《本草纲目》看桑叶,居然可以治劳热咳嗽明目长发。
59.:&& 《本草崇原》:《夷坚志》云:严州山寺有一游僧,形体羸瘦,饮食甚少,每夜就枕,遍身汗出,迨旦衣皆湿透,如此二十年无药能
疗,期待尽耳。&&& 监寺僧曰:吾有药绝验,为汝治之,三日宿疾顿愈。其方单用桑叶一味,乘露采摘,焙干碾末,每用二钱,空腹温米饮调
服。或值桑落时,干者亦堪用,但力不如新采者,桑叶是止盗汗之药,非发汗药。《本经》盖谓桑叶主治能除寒热,并除出汗也。恐人误读作
发汗解。故表而明之。《医学心悟》曰,思虑过度,以致心孔独有汗出者,桑叶经霜第二番叶,带霜采阴干,或焙为末,米饮调服。&& 一花
一叶二子汤治头晕目眩 高血压一是一个时代病。
60.:《山东中草药手册》曰,治头目眩晕,桑叶三钱,菊花三钱,枸杞子三钱,决明子二钱,水煎代茶饮。
61.:治眼睛不单要懂得挑灯火,更要懂得添灯油。&& 杞菊地黄丸就是用枸杞子配菊花加六味地黄丸,专门添肝肾灯油,补益肝肾,以抗衰老
。& 《医级》曰,杞菊地黄丸治肝肾不足,虚火上炎,目赤肿痛,久视昏暗,迎风流泪,怕日羞明,头晕盗汗,潮热足软:枸杞子、甘菊花、
熟地黄、山萸肉、怀山药、白茯苓、牡丹皮、泽泻。炼蜜为丸。
62.:《简便单方》治风热头痛:菊花、石膏、川芎各三钱。为末。每服一钱半,茶调下。&& 《外科十法》菊花甘草汤治疔:白菊花四两,甘
草四钱。水煎,顿服,渣再煎服。&& 《救急方》治病后生翳:白菊花、蝉蜕等分。为散。每用二、三钱,入蜜少许,水煎服。
63.:中医药枕保健原理: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使用注意:1、长期坚持每晚枕用,保健效果更佳。&& 2、枕巾和枕套要常洗,晒,换。&& 3、枕心不可洗不可暴晒,可晾干。
64.《千金方》以一味蔓荆子为末,浸酒服,治头风作痛,亦是内风,非祛散外风之法,其用酒者乃借酒力引之上行,使药力达于头脑之意。
轻用一钱五分,重用可至三、四钱。&& 《本草纲目》曰,蔓荆实,气轻味辛,体轻而浮,上行而散,故所主者皆头面风虚之症。
65.益气聪明汤&&&& 益气聪明汤蔓荆,&& 升葛参芪黄柏并。&& 再加芍药炙甘草,& 耳聋目障服之清。 这文员把益气聪明汤带回去后,连吃
了七剂,脑子一天比一天清,中气一天比一天足,七天吃完,耳鸣眼花,都大为减轻。
66.:&& 《本草新编》:蔓荆子,佐补中药以治头痛最效,因其体轻力薄,藉之易于上升也,倘单恃一味,欲取胜于俄顷,则不能。这蔓荆子
在含有黄芪、党参的益气聪明汤里头,它就像骑在马匹上一样,下面有中气一托,蔓荆子在上面一发,一下子如同腾云驾雾,使清阳出上窍,
自然耳聪目明,记忆力减退之症顿消。
67.: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小柴胡汤主之。&& 《医学传灯》曰,伤食而用柴胡,以其能升少阳之气也。
68.:《医林改错》:通气散疏肝理气,治肝郁气滞,耳聋不闻雷声。&& 柴胡、香附、川芎三味研末。&& 胁痛用柴胡 头痛用川芎,壁痛用桂
枝,胁痛用柴胡,胃痛用元胡,腹痛小茴香,腰痛用杜仲,膝痛用牛膝......
69.:《证治准纪》引《医学统旨》柴胡疏肝散。柴胡、枳壳、芍药、炙甘草、陈皮、川芎、香附。疏肝行气,活血止痛。凡肝气郁滞证皆可
用之。如胁肋疼痛,胸闷喜太息,情志抑郁易怒,或嗳气,脘腹胀满,脉弦者。
70.:中医不传之秘在于剂量,传方传药不传剂量等于没传。陈士铎曰:或疑柴胡用之于补中益气汤,实能提气,何以舍补中益气汤用之,即
不见有功,意者气得补而自升,无藉于柴胡耶?曰:柴胡提气,必须于补气之药提之,始易见功,舍补气之药,实难奏效。盖升提之力,得补
更大,非柴胡之不提气也。&& 或疑柴胡用之补中益气汤中,为千古补气方之冠,然吾以为柴胡不过用之升提气之下陷耳,胡足奇。此真不知
补中益气汤之妙也。补中益气汤之妙,全在用柴胡,不可与升麻并论也。盖气虚下陷,未有不气郁者也。惟郁故其气不扬,气不扬,而气乃下
陷,徒用参、归、芪、术以补气,而气郁何以舒发乎。即有升麻以提之,而脾胃之所,又因肝气之郁来克,何能升哉。得柴胡同用舒肝,而肝
不克土,则土气易于升腾。方中又有甘草、陈皮,以调和于胸膈之间,则补更有力,所以奏功如神也。是柴胡实有奇功,而非提气之下陷一语
可了。使柴胡止提气之下陷,何风药不可提气,而东垣先生必用柴胡,以佐升麻之不及耶。夫东垣先生一生学问,全在此方,为后世首推,盖
不知几经踌度精思,而后得之也,岂漫然哉。
71.:升麻葛根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升麻、葛根、芍药、甘草,四味药组成,专门解肌透疹,是治疗麻疹初起,或发而不透,
或未发的基础方,但见舌红脉浮数,皆可用之。疹为阳明热毒,向太阴肌表透发的过程,中医是遵循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的道理,用升麻、葛
根来直接提阳明毒疹外达,芍药、甘草调气和血解毒。&& 麻疹一要忌食鱼腥蛋奶。&& 二要慎风邪
72.:治牙龈的一包肿痛,看起来又红又热,用这清胃散富含三大理法,开盖加水跟撤火。&& 这牙部肿热,就像烧红了的滚水一样,牙龈肉虽
然在上面,而热却是从下面阳明胃肠经蒸上来的。所以要让这锅水迅速凉下来。第一通过黄连、石膏直接清胃肠积热,就像清里釜底的薪火一
样。第二用生地、当归、丹皮来增液凉血,就像往锅中加水一样,加点凉水下去,沸腾之势就减轻了。第三你想要水凉得快点,一定要把锅盖
打开,不然越焖越热,这时通过升麻,直接揭开阳明锅盖,这样盖子打开,热势就能透发出来。所以三管齐下,锅中的水由沸腾之势,佷容易
就转为清凉。&& 而人体鼎沸疼痛难耐的牙火,也很快好过来。&& 所以清胃散,不仅用于治疗牙周炎,胃火牙痛,一切咽喉肿痛,口舌生疮,
三叉神经痛,只要是胃火上攻,脉数口干或口臭者,皆可用之。
73.:《仁斋直指方》曰,喉痹作痛,升麻一味煎汤,治胃热齿。&& 《肘后方》曰,升麻用于卒毒肿起。大剂量地运用升麻,可以把它清热解
毒的力量发挥到极致,可以解百毒,在一些病毒性肝炎里头,只要是热毒亢盛的,都可以用这一个经验。
74.:葛根汤虽然能够治疗颈椎病,但只是应急于一时而已,通过早睡,跟天天小发其汗,促进周身气血循环,让身体不再处于长期疲劳状态
,才能长久地根治颈椎病。
75.通脉饮与头晕颈僵&&
&葛根、丹参、川芎三味药的通脉饮,丹参能入心,葛根通达颈背,川芎直接上脑,三味药真是提升寸脉的好帮手。
76.:医道精微,医理玄妙,非心浮气躁之人所能领悟。&& 如果不是爷爷这一番引导,我怎么能够读懂这简简单单的气味白术散呢?想不到这
气味白术散背后居然深藏着如此深奥的医理。难怪东垣老人最善于用升清之法治疗脾虚湿泻,这真是得到千古秘传啊!七味白术散,源于宋代
,原名白术散,是北宋中医儿科鼻祖钱乙创制的,记载在《小儿药证直诀》这本书中。它由人参、白茯苓、炒白术、藿香叶、木香、甘草、葛
根组成。&& 功效主要是健脾生津,行气消胀。用于治疗脾胃久虚,津液内耗,呕吐泄泻频作,烦渴多饮。&& 明代儿科世家万全提出,“七味
白术散乃治泄作渴之神方”,就是说腹泻并见口渴的孩子服用七味白术散有神奇的效果。
77.《黄帝内经》曰,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开宝本草》曰,古今方书用淡豆豉治病最多,江南人喜做淡豆豉,凡得外感时气,先用葱豉汤
服之去汗,往往便愈。&& 《肘后方》卷二。葱白豉汤:葱白3枚 豉6克用水300毫升,煮取100毫升,顿服取汗。&& 通阳发汗。外感初起,恶
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者。服药后未出汗,加葛根6克,升麻9克,如仍不汗,更加麻黄6克。
78.栀子豉汤治咳喘 栀子豉汤。就两味药,焦山栀15克,淡豆豉15克。& 《伤寒论》曰,虚烦不得眠,心中懊恼,栀子豉汤主之。
79.:《养生必用方》曰,治皮肤风热,遍身生瘾疹,浮萍、牛蒡子各等分,用薄荷汤送下两钱,每日两次。154朱丹溪曰,治身上虚痒,用浮
萍、黄芩打粉,各一钱,一四物汤煎汤送服。&& 《神农本草经》曰,浮萍主暴热身痒,下水气。&& 观物取象话浮萍三 有个脚肿的病人,小
便不通,整个人都很难受,这脚一手按下去就一个坑。
80:《千金方》曰,治小便不通,理膀胱胀,水气流肿,用浮萍晒干打粉,服方寸匕,日三次。《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曰,治急性肾炎
,浮萍二两,黑豆一两,水煎服。&& 《张锡纯》曰,浮萍轻浮最盛,故上宣肺气,外达皮毛,发汗泄热,下通水道。
81.:《圣惠方》曰,治目昏多泪,用木贼草、苍术各一两打粉,每次服用两钱,用清茶调下,或炼蜜为丸亦可。《本经逢原》曰,木贼草主
目病,风热,暴翳,取其发散肝胆风邪,若久翳及血,虚者非宜。《本草经疏》曰,目疾由于怒气所致者,非所宜也。
82.:石膏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石膏得知母,最能止壮热烦渴。&& 石膏煅用敛疮生肌,收湿止血。&& 《神农本草经》说,石膏治金疮
。这是煅用外用来止金疮出血,用煅石膏研成细粉,敷金疮出血,甚效。&& 若是湿疹疮疡,煅石膏加枯矾外用,或者煅石膏配黄柏打粉外用
,特效。 《青囊秘传》曰,煅石膏配黄柏打粉,名曰石黄散,外掺,治湿疮肿痒。
83三石散,就是由寒水石、石膏、滑石三味药,配上点甘草打成粉,制成的散剂,专门治疗身体热盛如酷暑,靠这石类药,质重,善于清热泻
火,令天气降而为雨,把整个肺部气机肃降下来,这样肺气肃降,则诸经之气莫不服从而顺行。肺为水是上源,肺气肃降,下面五脏六腑,莫
不得到水津灌溉。
84.:《神农本草经》曰: 寒水石主身热,腹中积聚邪气,皮中如火烧,烦满,水饮之。&& 《方脉正宗》:寒水石治五脏六腑积熟,天行时
气疫热,以致烦满消渴:寒水石、石膏、滑石各五钱,甘草二钱。研末。每服一钱,白汤调服。
85.:《本事方》鹊石散:治伤寒发狂,或弃衣奔走,逾墙上屋:寒水石、黄连(去须)各等分。上细末,每服二钱,浓煎甘草汤,放冷调服。
寒水石治丹毒 有个小娃子只有三岁,家里还一直给他供应奶粉,而且奶粉一定要搞到很浓稠很香,搞到清稀了,味道不够他就不喝。
86.:《本草汇言》曰:治小儿丹毒,皮肤热赤: 寒水石五钱,水调和猪胆汁涂之。&& 《医学入门》曰,治小儿丹毒,寒水石烧为末,醋调
87:《证治准绳》曰:知母、贝母各等分,名曰二母散。&& 治疗肺热燥咳,此二药善入肺经,泻肺热,润肺燥。
88.:《用药法象》曰,知母泻无根之肾火,疗有汗之骨蒸,止虚劳之热,滋华源之阴。
89.:感冒发热或温热高烧,发病之初,但见舌红尿赤者,用芦根、白茅根、葛根,煎汤代茶饮,能很好地清透郁热。《施今墨对药》曰,治
婴儿感冒发热,用三根汤,芦根30克、白茅根20克、葛根10克,煎水一茶壶,加糖少许,令频频服之,无需饮水,渴即饮之,往往一日一热即
90.:苏颂曰,芦根疗反胃呃逆不下食,胃中热,伤寒内热,最良。&& 《肘后方》曰,呕逆不止,用芦根切煮成浓汁,频饮比效。《金匮御寒
方》曰,吐逆,心膈气滞,烦闷不下食,用芦根五两,三大碗水煎成两碗,去渣温服。
91. 利小便的芦根 .《津门医淬》曰:患者为一小儿,年四五岁,患麻疹已濒于危,王氏到时,见发烧气喘,二便俱无,全家啼哭,已备后事
。王氏临行时,曾带鲜芦根一握,遂亲与煎药,徐徐嗣之。少顷,见其小便如注,随谓其母曰:小儿已有生机,勿事啼哭也。继以清肺透邪而
愈。&& 张锡纯说,芦根上能够清肺热,中空能够透理肺气,味甘,多汁液,中能够滋养胃阴,生于水中湿地,下能够善利小便,引水下行。
所以芦根上清透肺热,中滋养胃阴,下清利膀胱,诚乃三焦水热之不二良药。
92.治渴圣药天花粉 五脏也会引起口渴,《神农本草经》说,天花粉主消渴,心火盛的人,口干舌燥,烦渴不止
用天花粉配什么呢,
配黄连黄连清心经之热火。配竹叶,竹叶能导心经之热下行,从小便出。
肺火盛的人,咽喉肿痛,口中干渴,用天花粉配沙参、麦冬、玉竹。
脾胃火盛的人,牙龈容易肿痛,口唇容易溃烂,口干渴,用天花粉配石斛或生甘草。
不少中老年人唾液腺分泌减退,脾中津液不能上朝,晚上睡觉口中干渴厉害,可以用天花粉配石斛各一两煎水,放入保温瓶中,睡前小饮,若
半夜烦渴不能寐者,可以缓缓饮几口,中上二焦得到滋润,其渴立止,其卧立安。
肝火旺,胁肋胀,口干口苦.陪柴胡、龙胆草、牡蛎。&& 此三药乃肝经郁火口苦口干之特效药组。
如果是肾阴虚火旺,骨蒸烦热,导致口中干渴.知母、黄柏就是最好的搭配,他们能够降金生水,令金水相生,骨蒸烦热可解,口中干渴可除
。&& 首先天花粉味甘带一点点酸,酸甘能养阴生津。&&& 第二它又微苦寒,苦寒能降火,使火不伤阴,渴自减轻,还有微苦能坚阴,能令津
液坚固,不至于被火蒸发耗散掉,所以天花粉之苦可以生津液,润枯燥。第三天花粉乃瓜蒌根,其根系发达,大者如人,善于通行津液,令津
液流通,有余不足相互对流调济,渴亦得解。
93.:《神农本草经》曰:主消渴,身热,烦满,大热,补虚安中,续绝伤。《本草汇言》曰:天花粉,退五脏郁热,如心火盛而舌干口燥,
肺火盛而咽肿喉痹,脾火盛而口舌齿肿,痰火盛而咳嗽不宁。若肝火之胁胀走注,肾火之骨蒸烦热,或痈疽已溃未溃,而热毒不散,或五疸身
目俱黄,而小水若淋若涩,是皆火热郁结所致,惟此剂能开郁结,降痰火,并能治之。又其性甘寒,善能治渴,从补药而治虚渴,从凉药而治
火渴,从气药而治郁渴,从血药而治烦渴,乃治渴之要药也。&&&
94.《永类钤方》曰,治产后吹乳,肿硬疼痛,轻则为妒乳,重则为乳痈:天花粉50克,乳香5克。为末,温酒调下,每服二钱。《证类本草》
曰,治痈未溃:天花粉、赤小豆等分。为末,醋调涂之。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曰,治乳头溃疡:天花粉100克,研末,鸡蛋清
调敷。《医学衷中参西录》曰,天花粉,为其能生津止渴,故能润肺,化肺中燥痰,宁肺止嗽,治肺病结核,又善通行经络,解一切疮家热毒
,疔痈初起者,与连翘、山甲并用即消;疮疡已溃者,与黄芪、甘草(皆须用生者)并用,更能生肌排脓,即溃烂至深,旁串他处,不能敷药
者,亦可自内生长肌肉,徐徐将脓排出。
95.:《温病条辨》曰,银翘散治太阴风温、温热,冬温初起,但热不恶寒而渴者:连翘50g,银花50g,苦桔梗30g,薄荷30g,竹叶20快,生
甘草25g,荆芥穗20g,淡豆豉25g,牛蒡子30g。上杵为散,每服30g,鲜苇根汤煎服。 《医方简义》:导赤散治心移热于小肠,口糜淋痛:淡
竹叶二钱,木通一钱,生甘草八分,车前子(炒)三钱,生地黄六钱,水煎服。
96.清心除烦治失眠 用点淡竹叶跟枣仁两味药煎汤就行。用这么简单的小偏方,吃上两天,晚上睡觉就好了,心也不烦了,尿也不赤了。《本
草纲目》曰,淡竹叶去烦热,利小便,清心。 《慎斋遗书》,发现里面记载道:凡人夜间多思,致睡不宁者,淡竹叶、枣仁二味煎服即安。
97.:《名医别录》曰,竹叶主胸中痰热,咳逆上气。&& 《药品化义》:竹叶清香透心,微苦凉热,气味俱清。《经》曰,治温以清,专清心
气,味淡利窍,使心经热血分解。主治暑热消渴,胸中热痰,伤寒虚烦,咳逆喘促,皆用为良剂也。又取气清入肺,是以清气分之热,非竹叶
不能,凉血分之热,除柏叶不效。
98.:鸭跖草喜欢生在水边,它能清热泻火,利水消肿,它是甘淡偏寒凉的,所以脾胃虚弱的人要少用。《日华子本草》曰,鸭跖草和赤小豆
煮,下水气湿痹,利小便。《濒湖集简方》曰,治小便不通,鸭跖草、车前草各一两捣汁,调入少许蜜,空心服用。&& 《泉州本草》曰,治
五淋、小便刺痛(急性尿路感染或结石),但见小便黄赤者,用新鲜鸭跖草的嫩叶四两,捣烂加开水一杯,搅汁调蜂蜜内服,每日三次,体质
虚弱者,药量须减半。&&
99.把栀子捣烂研末,然后打上鸡蛋,用里面的蛋清调成糊状,给小指月的脚敷上。就非常清凉舒服,刚才红肿的感觉没有那么厉害了。是一
个治疗脚崴伤的小偏方,
100.《本草纲目》曰,治吐血、衄血、血痢、下血、血淋,损伤瘀血,及伤寒劳复,热厥头痛,疝气,汤火伤。《濒湖集简方》治折伤肿痛:
栀子、白面同捣,涂之。&& 《救急方》治烧伤:栀子末和鸡子清浓扫之。
101.栀子清三焦火 上焦眼红口气都是热的,中焦口臭口苦,饮水不解渴,下焦尿黄尿赤,这种一派三焦热盛烦躁之象,清三焦火毒炽盛,最
特效的药莫过于栀子了。&& 栀子似心,归心肺经,善于清胸膈中郁热,所以栀子豉汤治疗虚烦不得眠,同时栀子色红黄,善于清热利湿,退
肝胆脾胃中焦湿热,郁蒸之黄疸。&& 所以古方茵陈蒿汤用栀子,以其善于清利中焦湿热。再者栀子最善于降火,导热从小便泄去,它的性格
是委屈下降的,它能从上往下把热火降入三焦水道,通过小便排出体外,让黄赤的小便转为清白。&& 所以古方八正散,治疗各类膀胱炎,尿
道炎,里头用到栀子。选用一个能够清三焦火毒热盛的方子吧!就是黄连解毒汤,里头用黄连、黄芩、黄柏清上中下之热火,配合栀子来清泄
三焦之热火,引邪热火毒从小便而出。
102.:栀子善清三焦之火,善治头面五官各类火毒上攻。&& 《黄帝内经》曰,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所以凡眼中结膜发炎,目赤肿痛,口
腔鼻腔炎热肿痛,以及咽喉红肿热痛,甚至中耳炎,鼻窦炎,但见脉势弦实有力偏数者,都是三焦热盛,这时栀子均可放胆使用。&& 朱丹溪
说,栀子大能降火,从小便泄去。所以这栀子清三焦火,上能清心肺热,中能清肝胆脾胃热,下能清膀胱水府热,又能引众热下归水道,使浊
火下排,不上炎上扰,自然神明清静,身心和调。
103.弦中带数象是肝郁化火。哪味药既可以消肝中郁结,降泄火热,还可以明目消目珠夜痛的呢,就夏枯草,散结消肿,清热泄火,清肝明目
。这一味药都把三大问题解决住了。还可以引阳入阴,再照一味可以理顺肝中气机之品即可。,用夏枯草、香附,配点甘草,打成粉,直接服
用。当天服用,眼睛就不痛了,晚上睡了个好觉,将近十天都烦躁没休息好的,这一觉通通都补回来了,睡醒后眼中哪种紧张胀痛之感都不见
104. 《本草纲目》,黎居士《易简方》,夏枯草治目疼,用沙糖水浸一夜用,取其能解内热,缓肝火也.楼全善云,夏枯草治目珠疼至夜则甚
者,神效,或用苦寒药点之反甚者,亦神效。盖目珠连目本,肝系也,属厥阴之经。夜甚及点苦寒药反甚者,夜与寒亦阴故也。夏枯禀纯阳之
气,补厥阴血脉,故治此如神,以阳治阴也。
105.单味夏枯草汤治瘰疬 《神农本草经》里头说它主寒热、瘰疬、鼠瘘、头疮,破症,散瘿结气,脚肿湿痹。《本草从新》又说,夏枯草治
瘰疬、鼠瘘、瘿瘤、症坚、乳痈、乳岩。&& 好像从头到脚的包块肿结它都管
106.单味夏枯草汤。《摄生众妙方》曰,单味夏枯草汤治瘰疬马刀,不问已溃未溃,或日久成漏:夏枯草六两.水二钟,煎至七分,去滓,食
远服。虚甚当煎浓膏服,并涂患处,多服益善。
107.:不管是乳痈,目胀,还是扁桃体发炎咽肿,抑或者是瘰疬,淋巴结核,只要是肝气郁结,这些痰火都会打结在局部,成为包块,炎肿,
都可以通过一味小枯草来疏散降泄,使结者得散,火者得降。因为这些都是肝气郁结的产物,虽然病变部位形态各不相同,但肝气郁结化火的
实质却是一致的。所以用夏枯草辛能够散结,苦微寒可以解热,故能愈一切热郁肝经的肿结包块。借助它善于散结解热之功,治无不效。
《本草汇言》曰,治乳痈初起,夏枯草、蒲公英各等分。酒煎服,或作丸亦可。
《草医草药简便验方汇编》曰,治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疼痛:鲜夏枯草全草二至三两。水煎服。
《简要济众方》补肝散曰,治肝虚目睛疼,冷泪不止,筋脉痛,及眼羞明怕日:夏枯草半两,香附子一两,共为末。每服一钱,腊茶调下,无
顽固失眠调阴阳.用半夏配合夏枯草,半夏半夏,五月半夏而生,夏枯草夏枯草,得夏至而凋,两个正顺接阴阳之气。这样就有阴阳相顺接之
妙。吃完药后,一觉睡到天明,从来没有睡得这么好的。
108.:《冷庐医话》卷3引《医学秘旨》云,余尝治一人患不睡,心肾兼补之药遍尝不效。诊其脉,知为阴阳违和,二气不交。以半夏三钱,
夏枯草三钱,浓煎服之,即得安睡,仍投补心等药而愈。盖半夏得阴而生,夏枯草得至阳而长,是阴阳配合之妙也。&&&
109.防暑热,夏桑菊
  夏桑菊有三味药,由夏枯草、桑叶跟菊花三味药组成,这是民间夏暑热盛,最佳的保健茶饮方。夏枯草能清肝胆之热,桑叶能清肺热,菊
花禀秋金之气,能够平降周身之热,这样肺气肃降,则诸经之热莫不通归水道,下走膀胱,而且三味药都可以清热解暑。
110.《本草纲目》记载,一男子目珠疼痛,晚上加重,疼痛连到眉棱骨跟半边的头,先用黄连制成的膏去点眼,疼痛反而加重。
  肝开窍于目,后来医生又用艾灸之法,灸厥阴肝经少阳胆经,引火下行,疏泄肝气。痛虽然止住了,但半个月后,目珠疼痛又发作。
  最后就用夏枯草、香附各60克,炙甘草12克,打成粉,用来服用。才吃一两次,目珠痛就大为缓解,吃了五次就好了。
  《本草纲目》,黎居士《易简方》,夏枯草治目疼,用沙糖水浸一夜用,取其能解内热,缓肝火也.楼全善云,夏枯草治目珠疼至夜则甚
者,神效,或用苦寒药点之反甚者,亦神效。盖目珠连目本,肝系也,属厥阴之经。夜甚及点苦寒药反甚者,夜与寒亦阴故也。夏枯禀纯阳之
气,补厥阴血脉,故治此如神,以阳治阴也。
111.单味夏枯草汤治瘰疬
  单味夏枯草汤。
  《摄生众妙方》曰,单味夏枯草汤治瘰疬马刀,不问已溃未溃,或日久成漏:夏枯草六两,水二钟,煎至七分,去滓,食远服。虚甚当煎
浓膏服,并涂患处,多服益善。
112. 不管是乳痈,目胀,还是扁桃体发炎咽肿,抑或者是瘰疬,淋巴结核,只要是肝气郁结,这些痰火都会打结在局部,成为包块,炎肿,
都可以通过一味小枯草来疏散降泄,使结者得散,火者得降。
  因为这些都是肝气郁结的产物,虽然病变部位形态各不相同,但肝气郁结化火的实质却是一致的。
  所以用夏枯草辛能够散结,苦微寒可以解热,故能愈一切热郁肝经的肿结包块。借助它善于散结解热之功,治无不效。
  《本草汇言》曰,治乳痈初起,夏枯草、蒲公英各等分。酒煎服,或作丸亦可。
  《草医草药简便验方汇编》曰,治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疼痛:鲜夏枯草全草二至三两。水煎服。
  《简要济众方》补肝散曰,治肝虚目睛疼,冷泪不止,筋脉痛,及眼羞明怕日:夏枯草半两,香附子一两,共为末。每服一钱,腊茶调下
113. 《冷庐医话》卷3引《医学秘旨》云,余尝治一人患不睡,心肾兼补之药遍尝不效。诊其脉,知为阴阳违和,二气不交。以半夏三钱,
夏枯草三钱,浓煎服之,即得安睡,仍投补心等药而愈。盖半夏得阴而生,夏枯草得至阳而长,是阴阳配合之妙也。
114.《本草述》曰,有一个十余岁的童子,向来都有眼目疾患,又因为一次鼻子出血,导致肝肾亏虚,因此眼目赤痛,于是用六味地黄丸,加
入决明子,效果甚速。 小孩子一般少有七情之郁结,所以仅添其灯油,其火立旺,滋其肝肾,眼目立光。若是大人,平时情志不达者,必兼
以疏肝达郁,方能根治其眼疾。
115.蒲辅周老先生善于用决明子治疗老年人血压高便秘,他说,凡体虚之老人,有大便秘结,不可勉强通之,应该以滋润之品,不可强攻,可
以在方中加少量决明子,或者直接用决明子打粉,每次送服三到六克,效果甚佳。
  《黄帝内经》曰,肝与大肠相别通,这肝脏的压力浊气,可以靠大肠来排泄,所以大肠一旦秘结,肝脏压力就增大,大便一旦堵塞,就容
易肋胀口苦,烦躁生气,甚至血压偏高,头晕目眩。
  所以通过润通肠道可以缓解肝脏压力,进而减轻各种疾病的苦恼。
116.《本草经疏》曰,密蒙花为厥阴肝家正药,观《本经》所主,无非肝虚有热所致,盖肝开窍于目,目得血而能视,肝血虚,则为青盲肤翳
,肝热甚,则为赤肿,降泪赤脉,及小儿豆疮余毒,疳气攻眼。此药甘以补血,寒以除热,肝血足而诸证无不愈矣。
  《银海精微》曰,密蒙花散治眼羞明,肝胆虚损,瞳人不清:密蒙花、羌活、菊花、蔓荆子、青葙子、木贼、石决明、蒺藜、枸杞子。上
各等分,为末,每服三钱,食后清茶送下。
117.严洁曰,怪症,眼见虫飞,以手提之则无,此肝经病也,用青葙子合玄明粉、羌活、枣仁为末,水送下。
118. 《本经疏证》曰,李濒湖(李时珍)自缘感冒咳嗽既久,且犯戒,遂病骨蒸发热,肤如火燎,每日吐痰盈碗,暑月烦渴,寝食既废,脉
浮洪,偏服柴胡、麦门冬、荆芥、竹沥诸药月馀,益剧,皆以为必死,其尊人(李时珍的父亲)以谓李东垣治肺热如火燎,烦躁引饮,昼甚者
,宜一味黄芩以泻肺经气分之火,遂按方用黄芩一两煎服,次日身热尽退,痰嗽皆愈,于此益可知黄芩所治,必肺经气分之热,肺经气分之热
必昼甚于夜也。
119.《丹溪心法》曰,清金丸泻肺火,降膈上热痰:片子黄芩,炒,为末,糊丸,或蒸饼丸梧子大。服五十丸。
  《主治秘诀》曰,黄芩能泻肺经热,可利胸中气,善消膈上痰。
120. 《千金翼方》曰,黄芩治淋(急性膀胱炎尿道炎),亦主下血:黄芩四两,细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三服。《本草纲目》曰,故
善观书者,先求其理,勿徒泥其文,昔有人素多酒欲,病少腹绞痛不可忍,小便如淋,诸药不效。偶用黄芩、木通、甘草三味煎服,遂止。
121.张元素曰,下痢脓血稠粘,腹痛后重,身热久不可者,黄芩与芍药、甘草同用。肌热及去痰用黄芩,上焦湿热亦用黄芩,泻肺火故也。疮
痛不可忍者,用苦寒药,如黄芩、黄连,详上下,分梢根,及引经药用之。
  《本草汇言》曰,清肌退热,柴胡最佳,然无黄芩不能凉肌达表。上焦之火,山栀可降,然舍黄芩不能上清头目。……所以方脉科以之清
肌退热,疮疡科以之解毒生肌,光明科以之散热明目,妇女科以之安胎理经,此盖诸科半表半里之首剂也。
  《主治秘诀》云,其用有九:泻肺经热,一也;夏月须用,二也;上焦及皮肤凤热,三也:去诸热,四也;妇人产后,养阴退阳,五也;
利胸中气,六也;消隔上痰,七也;除上焦热及脾湿,八也;安胎,九也。单制、二制、不制,分上中下也。酒炒上行,主上部积血,非此不
能除,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正谓此也。
122.头晕,眼中看东西都是各类奇奇怪怪的蜜蜂蝴蝶花朵,真是无奇不有,形状万千。
  《长江医话》曰,李公老人,家住流江,务农为业。年近花甲,犹有此容,从不问于医事。
  一日突觉头晕目眩,眼前发花,无奇不有,形状万千。
  延医入诊,服用归脾汤十剂无效,且心烦失眠,自语不休,说,蜂乎!蝶乎!入吾手足,粘吾心肺。
  家人以为其癫,又请医生用礞石滚痰汤五剂,病不愈,便再请医生治。
  这医生说,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火炽盛,扰乱心阳,视力就会迷惑,直用黄连30克,水浸频服,药到病除,单味而愈。
  迄今患者年近古稀,视力尤佳,读书看报如常。
123.《黄帝内经》曰,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肘后方》曰,治口舌生疮,黄连煎酒,时含呷之。
  傅青主曰,口舌生疮,大都是心火郁热,舌为心之苗窍,故先见症。故用菖连饮,黄连6克,菖蒲3克,水煎服,往往一剂而愈。此方功在
黄连,亦在菖蒲。菖蒲引心经之药,黄连善清心经之火,此所以奏功如响也。
  李东垣曰,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凡诸疮宜用黄连、当归为君,甘草、黄芩为佐。
  《名医类案》曰,孔华峰治一人患痔疮,浓血淋漓,用黄连去毛,打成细粉,用蜜调,空心服用二三钱,立效。
124.《名医别录》曰,黄连止消渴。
  《近效方》曰,治消渴能饮水,小便甜,有如脂麸片,日夜六、七十起:冬瓜一枚,黄连十两。上截冬瓜头去穰,入黄连末,火中煨之,
候黄连熟,布绞取汁。一服一大盏,日再服,但服两三枚瓜,以差为度。
  《黄帝内经》曰,诸水液浑浊,皆属于热。
  《古今医案按》曰,南安太守张汝弼。曾患渴疾白浊。久服补肾药不效。遇一道人。俾服酒蒸黄连丸以川连一斤。煮酒浸一宿。甑上累蒸
至黑。晒干为末。蜜丸桐子大。日午临卧。酒吞三十丸。遂全瘳。
125.韩懋曰,黄连与肉桂同行,能使心肾交于顷刻。
  《四科简效方》曰,交泰丸治心肾不交,怔忡无寐:川黄连五钱,肉桂心五分。研细,白蜜丸。空心淡盐汤下。
  《本草纲目》曰,黄连治目及痢为要药,古方治痢香连丸,用黄连、木香;姜连散,用干姜、黄连;变通丸,用黄连、茱萸;姜黄散,用
黄连、生姜;治消渴,用酒蒸黄连;治伏暑,用酒煮黄连;治下血,用黄连、大蒜;治肝火,用黄连、茱萸;治口疮,用黄连、细辛,治失眠
,用黄连、肉桂;皆是一冷一热,一阴一阳,寒因热用,热因寒用,主辅相佐,阴阳相济,最得制方之妙,所以有成功而无偏胜之害也。
126.滞下如金丸
  食物停滞,胃肠以通降为和,要选一味药能够降胃败肠毒的,能够把浊毒拉出去,又能够治疗痢疾腹痛。
 ,痢无止法,通因通用,黄连苦降,能够通降整条消化道,从口腔一直败毒到肛门。
  原来这滞下如金丸,就是由单味黄连组成,每次服用四钱,小孩子减半。
  要根据痢疾的人,进行不同的煎汤送服。
  比如胃弱的,用点人参、陈皮,保护脾胃,煎汤送服。
  腹痛厉害的,用点白芍、甘草,缓急止痛,煎汤送服。
  后重厉害的,肛门滞下难耐,用点木香、槟榔,调气则后重自除,用这调气药煎汤送服。
  如果大便有脓血的,用点当归、白芍来煎汤送服,行血则便脓自愈。
  如果大便臭秽食积严重的,应该通因通用,就用点大黄、莱菔子煎汤送服,消肠道里的食滞。
 127.虹膜睫状体炎,吃了很多消炎药,两天了都没有好转的迹象,黄连乃病目之仙药,滞下之神草,专主热气目痛,治赤炎暴发,所以可以
用单味黄连,内服或用来外面洗眼。用黄连,再加点麻黄。能使药力,迅速作用于眼目肌表,辛开苦降,炎症速消。黄连15克,麻黄10克。煎
汤内服。再给他包点当归、芍药,你回去吃完这药,若好不彻底,再把这两味药放进去煎,用这汤水趁热来洗眼。
  这样内外兼治,其效必速。 纯用黄连泻火解毒,虽能消炎,但却有寒凉过度之嫌。而且未必能迅速上眼,稍加点麻黄,能使黄连消炎解
毒之作用,持续停留在上焦肌表眼目。
  所以用黄连配点麻黄治疗眼睛虹膜睫状体炎,一般消炎药不理想时,用这种思路效果显著。
  《僧深集方》曰,黄连煎治眼赤痛,除热: 黄连半两,大枣一枚(切)。上二陈,以水五合,煎取一合,去滓,展锦取如麻子注目,日十
  《顾松园医镜》曰,一人患翳障青逾年,用黄连一两,羊肝一具,煮烂丸服,不数月而复明。
  《本草图经》中记载,刘禹锡云∶有崔承元者,因官治一死罪囚出活之,囚后数年以病自致死。一旦崔为内障所苦,丧明,逾年后,半夜
叹息,独坐时,闻阶除间悉悉之声,崔问为谁?曰∶是昔所蒙活者囚,今故报恩至此,遂以此方告讫而没。崔依此合服,不数月,眼复明,因
传此方于世。
  又今医家洗眼汤,以当归、芍药、黄连等分停,细切,以雪水或甜水煎浓汁,乘热洗,冷即再温洗,甚益眼目。但是风毒、赤目、花翳等
,皆可用之。其说云∶凡眼目之病,皆以血脉凝滞使然,故以行血药合黄连治之。血得热即行,故乘热洗之,用者无不神效。
128.薛生白《湿热病篇》曰,呕恶不止,用黄连0.9~1.2克,苏叶0.6~0.9克,两味煎汤,呷下即止。
129.治幽门螺杆菌,脾胃病,到后来很多都是寒热失调升降失司,脾虚气滞,所以半夏泻心汤里头,寒热并用,升降同调,其中干姜配黄连是
用药之关键。 干姜辛辣令虫儿不敢妄动,黄连苦降令虫儿迅速逃下,如果病人热势偏重的,如心中烦躁,胃中上逆泛酸,舌尖红,你就黄连
用量大于干姜,如果寒凉厉害的,比如舌苔白腻,口中泛清水,手脚凉,你干姜用量就大于黄连。这样寒热一调,幽门螺杆菌自然减少,升降
一调,老胃病也很快得消。
129.治水火烫伤
  烧开水时,不小心被热水烫到了,《中医杂志》上记载,治水火烫伤用黄连打的粉,调点茶油,涂抹之,即愈。
依法炮制,反正药柜里黄连粉大把,搞点茶油一调,敷上去,这本来很痛的伤烫处,居然一下清凉下来,而且第二天,就没什么感觉了。
130.黄柏乃疮家妙药。
  《药品化义》中说,黄柏味苦入骨,是以降火能自顶至踵。沦乎彻髓,无不周到,专泻肾与膀胱之火。
  《用药心法》曰,黄柏治疮痛不可忍。
  《外台秘要》曰,治口舌生疮,用黄柏含之良。
  《药鉴》曰,黄柏跟生蜂蜜同用,敷口疮极有神效。
  《本草备要》曰,凡口疮用凉药不效者,乃中气不足,虚火上炎。宜用反治之法,参、术、甘草补上之虚,干姜散火之际。甚者加附子,
或噙官桂,引火归元。
131.黄柏、知母跟肉桂制成的丸子。 吃完第一次药,觉得腹中有气转动,随后小便就如泉涌,还没来得及下床,就尿了一裤子。
  这尿一出来,整个腹部硬胀就松了,再吃几天,整个人又恢复了生龙活虎。
  《神农本草经》上说黄柏主五脏肠胃中结热气。
  《主治本草》说,黄柏一能泻膀胱龙火,二能利小便热结,三能除下焦湿肿。
 肠胃肥甘厚腻积热,用黄柏可以直接降泄之。
132.李东垣曰,长安王善夫病小便不通,渐成中满,腹坚如石,脚腿裂破出水,双睛凸出,饮食不下,痛苦不可名状,治满利小便渗泄之药服
  予诊之曰,此乃奉养太过,膏粱积热损伤肾水,致膀胱久而干涸,小便不化,火又逆上,而为呕哕。
  《难经》所谓关则不得小便,格则吐逆者。
  洁古老人言热在下焦,但治下焦,其病必愈。
  遂处以北方寒水所化大苦寒之药,黄檗、知母各一两,酒洗焙碾,肉桂一钱为引,热水丸如芡子大,每服二百丸,沸汤下,少时如刀刺前
阴火烧之状,溺如瀑泉涌出,床下成流,顾盼之间,肿胀消散。
  《内经》云,热者寒之,肾恶燥,急食辛以润之。以黄檗之苦寒泻热补水润燥为君,知母之苦寒泻肾火为佐,肉桂辛热为使,寒因热用也
133.《丹溪心法》曰,二妙散治筋骨疼痛,因湿热者:黄檗(炒)、苍术(米泔浸、炒)。上二味为末,沸汤入姜汁调服。二物皆有雄壮之气
,表实气实省,加酒少许佐之。
  朱丹溪又曰,黄柏得知母滋阴降火,得苍术除湿清热。
  刘完素曰,凡肾水膀胱不足,诸痿痹,黄芪汤中加黄柏,使两足膝中气力涌出,痿软即去也。故黄柏内湿热下注,腰脚瘫痪必用之药。
  黄柏佐黄芪加牛膝,能使足膝气力涌出,痿痹即愈。
  黄柏同苍术、独活,能除腰膝以下至足底之风湿肿痛。
  黄柏佐泽泻、茯苓,能利小便之赤涩(如膀胱炎、尿道炎)。
  黄柏同车前子、白果,能治白带之黄稠(如宫颈炎、阴道炎)。
134.明代方隅曰,胆经郁热,令人头角额尖跳痛如针刺,非酒洗龙胆草不能治。
135.《类证治裁》曰,肝火脉洪尿血,一味龙胆草煎服。
  《药品化义》曰,胆草专泻肝胆之火,主治目痛颈痛,两胁疼痛,惊痫邪气,小儿疳积,凡属肝经热邪为患,用之神妙。其气味厚重而沉
下,善清下焦湿热,若囊痈、便毒、下疳,及小便涩滞,男子阳挺肿胀,或光亮出脓,或茎中痒痛,女人阴癃作痛,或发痒生疮,以此入龙胆
泻肝汤治之,皆苦寒胜热之力也。亦能除胃热,平蛔虫,盖蛔得苦即安耳。
  龙胆泻肝汤(《医方集解》)治肝胆实火上炎证,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肝经湿热下注证。阴肿,
阴痒,筋萎阴汗,小便淋浊,或妇女带下黄臭等,舌红苔黄腻。龙胆草6g,黄芩9克,栀子9克,泽泻12克,木通9克,车前子9克,当归3克,
生地黄9克,柴胡6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亦可用丸剂,每服6~9克,日二次,温开水送下。方中龙胆草大苦大寒,泻火除湿,为君药。
136.《近效方》曰,治赤眼及眼睛上疮:秦皮一大两。以清水一大升于白瓷碗中浸,春夏一食久以上,看碧色出,即以箸头缠绵,点下碧汁,
仰卧点所患眼中,仍先从大眦中满跟着,微痛不畏,量久三、五度饭间,即侧卧沥却热汁,每日十度以上着,不过两日瘥。忌酢、萝卜
  《外台秘要》曰,目生翳膜,或红赤肿痛,用秦皮一两煎水洗眼,温洗为佳。
  高国成经验
  秦皮治疗天行赤目& 采用秦皮一味,制成眼药水并以秦皮药液熏洗患眼,收到良好疗效。方法:秦皮250g,加清水500ml,分煎两次,将
两次药液混合再熬成250ml,用滤纸过滤排出残渣,灌注空眼药瓶内,每支10ml滴眼。
  饶某,男,成人,1973年7月初诊。两目白睛红赤,眼珠、头额刺痛,迎风流泪,眼眵稠黏,口苦而干,小便黄短,纳差,睡眠不安,舌
苔黄,脉弦数。脉症合参,诊为天行赤目。由风热上扰,风火上攻于目所致,疏方以秦皮眼药水1支滴眼,辅以秦皮汤外洗而愈。[湖北中医杂
137.病从口入,小孩子切忌暴饮暴食,因为小孩脾常不足,内伤脾胃,百病丛生。
  《黑龙江常用中草药手册》曰,治肠炎腹泻用秦皮三钱,水煎加糖服用。
  《汤液本草》曰,秦皮主热痢下重。
  《伤寒论》曰,白头翁汤治热痢下重者:白头翁二两,黄柏三两,黄连三两,秦皮三两。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
。不愈,更服一升。
  《本草纲目》曰,秦皮治目病,取其平木也,治下痢,取其收涩也。
138.《名医类案》曰,钱塘西溪,曾有一田家急病癞,通身溃烂,号呼欲绝,西溪寺僧识之曰:此天蛇毒尔,非癞也,取木皮煮饮一斗许,令
其恣饮,初日疾减半,两三日顿愈,其木乃今之秦皮也。
139.《神农本草经》曰,苦参主尿有余沥浊水。
  《名医别录》曰,苦参主小便黄赤。
  《中药学》曰,苦参能清热燥湿,利尿通淋,可以消除尿道炎症,使尿量增加,治疗各种急性膀胱炎、尿道炎,属于湿热蕴结而出现的尿
少尿频尿热,小便淋漓涩痛等症,疗效显著。
140.《王秋泉家秘》曰,神功至宝丹治漏脓肥疮,脓窠疮,腊梨头,遍身风癞,瘾疹疥癣,瘙痒异常,麻木不仁,诸风手足酸痛,皮肤破烂,
阴囊痒极,并归人阴痒、湿痒:苦参一斤(为末),鹅毛(香油炒存性)六两。黄米糊丸,朱砂为衣。茶汤送下,日进二次。或随病作散擦或
141.重用苦参治狂躁
  有个长期失眠的患者,居然精神失控,燥狂起来,突然发作,狂乱无知,骂詈不避亲疏,甚至到处吐痰水。
  《神农本草经》曰,苦参主心腹气机,癥瘕积聚。在《本草经百种录》中说它专治心经之火,能从小肠腑中排出,所以心有千千结,腹中
又堵塞不通的,一派火曰炎上之象,失眠狂躁,便不通,可用苦参降本流末,通降浊火。
  用苦参30克,大黄30克。为了体现大黄通秘结导浊阴下行,峻泻之力,必须要后下。朱丹溪在他《丹溪心法》中说,苦参治狂邪发作无时
,劈头大叫,欲杀人,不避水火。苦参配大黄通过苦参引心火下入肠道,大黄能釜底抽薪,使浊阴出下窍,这样痰浊实火,降本流末,通过大
开阳明胃肠,便迅速下行,有个出路,如此浊降清升,陈旧去,神志清,心窍开阔,狂躁得愈。
142.一味白鲜皮乃皮肤科专药也
  《本草原始》中说,白鲜皮入肺经,能去风,又能入小肠经,能祛湿,夫风湿既除,则血气自活,而热亦去也。用单味白鲜皮,煎汤加外
洗,白鲜皮乃皮肤科专药也。
《药性论》上说它能治一切热毒风,以及风疮疥癣赤烂。
《本草正义》上说,白鲜皮气味甚烈,故能彻上彻下,通利关节,胜湿除热,无微不至。
  这就是说白鲜皮善于以它独特的气味,钻通经脉隧道,再以它苦寒之性,把湿毒浊热拔出来。就像蛇捉老鼠一样,能够钻进洞里头去,把
老鼠拈出来。这白鲜皮就能钻进五脏六腑,把脏腑湿毒带出来。
  所以湿热者用之,寒湿者应该慎用,或者配合一些温药,毕竟白鲜皮是苦寒之物。
  所以不管是在表的瘙痒风痒,还是在里的脏腑湿毒,这一味白鲜皮都能够去除,故白鲜皮乃皮肤科专药,是治皮肤病的医生们最喜好的药
物之一。就用单味白鲜皮煎汤加外洗,连用五天,身上的湿热疮疡,慢慢消退,流黄水也日日减轻,到最后都结疤了,不再瘙痒。
  《补缺肘后方》曰,治鼠漏已有核,脓血出者:白鲜皮,煮服一升。
  《本草原始》曰,白鲜皮治一切疥癞、恶风、疥癣、杨梅、诸疮热毒。
  《本草正义》曰,白鲜乃苦寒胜湿之药,又能通行经隧脉络。《本经》主头风者,风湿热之在上者也;黄疸咳逆,湿热之在中者也;湿痹
死肌,不可屈伸、起止、行步,湿热之痹于关节、着于肌肉者也。白鲜气味甚烈,故能彻上彻下,通利关节,胜湿除热,无微不至也。
143.《药性论》曰,治一切热毒风,恶风,风疮、疥癣赤烂,眉发脱脆,皮肌急,壮热恶寒;主解热黄、酒黄、急黄、谷黄、劳黄等。
  《沈氏尊生书》曰,白鲜皮汤治痫黄:白鲜皮、茵陈蒿各等分。水二钟煎服,日二服。
  《本草纲目》曰,白鲜皮,气寒善行,味苦性燥,为诸黄风痹要药,世医止施之疮科,浅矣。
144.治急慢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苦豆子草一斤,加水1000毫升,煎煮,滤取药液,浓缩至500毫升。每次服2毫升,一日3~4次。
  治胃痛,微吐酸水:苦豆子五粒,生姜一钱,蒲公英二钱,氧氧化铝0.6克。共研细粉,开水冲服。亦可单用苦豆子五粒,研末冲服。
  治疮疖,外伤化脓,溃疡:苦豆子适量,砸碎,煎汤外洗患处,洗后用无菌纱布包扎。
  《新疆中草药手册》曰,治湿疹、顽癣:苦豆子干馏油配10%软膏外擦。
  《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曰,治滴虫肠炎:苦豆子种子五至七粒。研粉,装胶囊口服。
  《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曰,治白带过多:苦豆子籽十至十五粒,生服(服时不咬破,籽破则有头晕、头疼之感),每日服-次。
145.《新疆中草药手册》曰,治口舌生疮,结膜炎,扁桃体炎:马尾黄连三钱,黄芩二钱,刺黄柏三钱,栀子三钱,牛蒡子二钱,连翘五钱,
甘草二钱。水煎服。
  《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曰,治热病烦渴:马尾连、焦山栀各三钱,煎服。
  《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曰, 治湿热呕吐:马尾连一钱半,吴茱萸四分,煎服。
  《新疆中草药手册》曰,治渗出性皮炎:马尾黄连适量,焙干研末,撒患处。或与松花粉各等分同用。如撒后患处于燥起裂,可用香油调
  《新疆中草药手册》曰,治痢疾,肠炎:马尾黄连九钱,木香三钱。共为细末。每次一至二钱,一日三次服。
  《云南中草药》曰,治红肿疮痈:马尾黄连二钱,水煎服及研末外撒或制成软膏外用。
146.《外科精要》曰,忍冬酒治痈疽发背,初发便当服此,其效甚奇,胜于红内消。
  《本草备要》曰,忍冬酒,治痈疽发背一切恶毒,初起便服奇效。干者亦可,惟不及生者力速。忍冬五两,甘草二两,水二碗、煎至一碗
,再入酒一碗略煎,分三服,一日一夜吃尽。重者日二剂,服至大、小肠通利,则药力到。
  《洞天奥旨》曰,归花汤治痈疽发背初起:金银花半斤,水十碗煎至二碗,入当归二两,同煎至一碗,一气服之。
  《医学心悟》曰,忍冬汤治一切内外痈肿:金银花四两,甘草三两。水煎顿服,能饮者用酒煎服。
  《本草新编》曰,金银花,一名忍冬藤。味甘,温,无毒。入心、脾、肺、肝、肾五脏,无经不入。消毒之神品也。未成毒则散,已成毒
则消,将死者可生,已坏者可转。故痈疽发背,必以此药为夺命之丹。
  但其味纯良,性又补阴,虽善消毒,而功用甚缓,必须大用之。(〔批〕金银花消毒神效,必宜多用,诚千古定论。)如发背痈,用至七
八两,加入甘草五钱、当归二两,一剂煎饮,未有不立时消散者。其余身上、头上、足上各毒,减一半投之,无不神效。
  近人治痈毒,亦多识用金银花,然断不敢用到半斤。殊不知背痈之毒,外虽小而内实大,非用此重剂,则毒不易消。且金银花少用则力单
,多用则力浓,尤妙在补先于攻,消毒而不耗气血,败毒之药,未有过于金银花者也。
  故毋论初起之时与出脓之后,或变生不测,无可再救之顷,皆以前方投之,断无不起死回生者。正勿惊讶其药剂之重,妄生疑畏也。或嫌
金银花太多,难于煎药,不妨先取水十余碗,煎取金银花之汁,再煎当归、甘草,则尤为得法。
147.张锡纯曰,连翘诸家皆未验其发汗,而以治外感风热,用至一两,必能出汗,且其出汗之力甚柔,又甚绵长。曾治一少年风温初得,俾单
用连翘一两煎汤,彻夜微汗,翌晨病若失。
148.《玉樵医令》曰,治赤游癍毒,连翘一味煎汤饮之。
149.《本草经疏》曰,痈肿恶疮,无非营气壅遏,卫气郁滞而成,连翘清凉以除其瘀热,芬芳清扬以散其郁结,则营卫通和,则疮肿消矣!
  李东垣曰,连翘,十二经疮药中不可无,乃结者散之之意。
  《杨氏家藏方》曰,连翘散,治瘰疬结核不消,用连翘、鬼箭羽、瞿麦、炙甘草各等分,打成细末,每服两钱,临睡时以米泔水调下。
  张锡纯曰,连翘又善理肝气,既能舒肝气之郁,又能平肝气之盛。曾治一媪,年过七旬,其手连臂肿痛数年不愈,其脉弦而有力,遂于清
热消肿药中,每剂加连翘四钱,数日肿消痛愈,其家人谓媪从前最易愤怒,自服此药后不但病愈,而愤怒全无,何药若是之灵妙也?由是观之
,连翘可为理肝气要药矣。
150.一味穿心莲治水火烫伤。
151.整个头面部不管是中耳炎,鼻窦炎,腮腺炎,眼结膜炎,牙周炎,牙痛,鼻子肿痛,只要脉有力偏数的,都可以用一味穿心莲,最好用刚
采来的新鲜草药,五钱到一两,直接煎汤,一喝就见效。
扁桃体炎,口腔溃疡,就用干品打粉,每次就用蜂蜜调服一两钱,,要不就直接买中成药穿心莲片,单味穿心莲制成的,效果也不错。
口苦咽干,肝胆有热,穿心莲加柴胡特效。
肺热亢盛,吐出来的气都是热的,穿心莲再抓把桑叶,水煎服,特效,如果是大叶性肺炎,把穿心莲加到千金苇茎汤里头去,效果更快。
急性肝炎黄疸的,大人小孩满身都发黄,用穿心莲加茵陈、栀子,很快就把黄疸退了,如果大便不通,就要加大黄。
肝阳上亢,烦躁失眠,血压高,脑充血,满脸都发红,直接用穿心莲叶子,五到七片泡茶,几天就降下来,如果小便还黄赤的,就再加几片车
前草的叶子,效果更快。
急性胃肠炎,用单味穿心莲,三到五钱煎水,一天就好了。
痢疾也有效,但要是湿热痢,脉有力的,如果脉无力的,排的都是清水,那就不用穿心莲。
急性膀胱炎,尿道炎,盆腔炎,宫颈炎,不管它下面炎症有多厉害,只要是尿黄赤,就用新鲜的穿心莲,十到十五片捣烂,加点蜜,开水一次
冲服就好了大半,再服一两次就断根。如果是脉象无力,属于虚的,就要靠健脾除湿,不能一味地清热,
蛇虫咬伤,你就直接随手采来新鲜穿心莲捣烂,我们以前还经常抽旱烟,把旱烟筒里的烟油调到这捣烂的穿心莲上面,敷上去肿痛就很快消了
。为了防止蛇毒功心,还要另外搞三到五钱的穿心莲叶子,直接用水煎汤,服用即可。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用这穿心莲来清心解毒消肿止痛,不仅治疗蛇虫咬伤,更治疗各种无名肿痛,疼痛难忍,
152.《本草正》曰,大青叶治瘟疫热毒发斑,风热斑疹。
  《本草纲目》曰,大青,能解心胃热毒,不特治伤寒也。
  朱肱《活人书》曰,治伤寒发赤斑烦痛,有犀角大青汤、大青四物汤。
  李象先《指掌赋》云:阳毒则狂斑烦乱,以大青、升麻,可回困笃。
  《本经逢原》曰,大青,泻肝胆之实火,正以祛心胃之邪热,所以小儿疳热、丹毒为要药。
  《医学心悟》曰,犀角大青汤清热解毒,凉血化斑。治伤寒,斑出巳盛,心烦大热,错语呻吟不得眠,或咽痛不利。方药为:犀角屑(水
牛角代)、大青叶、玄参、甘草、升麻、黄连 黄芩、黄柏、黑山栀各4.5克。口大渴,加石膏;虚者,加人参。
153.《江苏验方草药选编》曰,治流行性感冒,咽痛,扁桃体发炎,用板蓝根一两,羌活五钱,煎汤,一日两次服,连服二三日,愈。
154.走方医有三字诀:一曰贱,药物不取贵也;二曰验,以下咽即能去病;三曰便,能够就地取材。能守此三字者,便是走医中杰出者。
  赵学敏曰,昔欧阳子暴利几绝,乞药于牛医。李防御治嗽得官,传方于下走,谁谓小道不有可观者欤?亦视其人之善用斯术否也。
155.《本草正义》曰,故时疫盛行,宜浸入水缸中,常饮则不传染,而井中沉一枚,不犯百毒,则解毒之功,尤其独著,不得以轻贱而忽之。
  湖北《中草医药经验交流》曰,预防流行性感冒:一贯众每天三钱。水煎,分二次服,儿童酌减。
  《本草汇言》曰,贯众,杀虫化癥之药也。前古主腹中邪热结气,故时人用为杀虫化癥,皆属腹中邪热湿郁结气也。
  《海上方》曰,治妇人崩漏:管仲同米炒。每服二钱,酒、醋下。
156.《外科正宗》治乳便用方:
  治乳蒲公英常说 同酒煎来乘热啜
  再加葱汤催汗泄 消肿犹如汤泼雪
  治乳痈初起肿痛未成脓者。
  用蒲公英春秋间开黄花似菊,取连根蒂叶二两捣烂,用好酒半斤同煎数沸,存渣敷肿上,用酒热服,盖睡一时许,再用连须葱白汤一茶钟
催之,得微汗而散。此方乡村偏僻无药之处,所用极妙,亦且简便。
  清代徐灵胎盛赞此方为治乳痈之妙方,尤其是农村贫苦患者,一般一二剂即肿退热解痛除,大家千万不要因为药物简单,价格低廉而忽视
  《本草衍义补遗》曰,治乳痈:蒲公英(洗净细锉),忍冬藤同煎浓汤,入少酒佐之,服罢,随手欲睡,是其功也。
  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曰,治急性乳腺炎:蒲公英二两,香附一两。每日一剂,煎服二次。
  《梅师集验方》曰,治产后不自乳儿,蓄积乳汁,结作痈:蒲公英捣敷肿上,日三、四度易之。
157.《岭南采药录》曰,炙脆存性,酒送服,疗胃脘痛。
  章次公先生治疗各类慢性胃溃疡,但见脾虚体弱有小建中汤证者,都用小建中汤加进蒲公英30克,疗效甚佳,此配伍看似温凉混杂,实乃
张老先生既重视整体,又针对局部胃粘膜充血水肿之病灶,而选用辩证跟辨病相结合,指标跟治本相统一,而组合成的方子。
159.《本草正义》曰,地丁专为痈肿疔毒通用之药。
  《千金方》曰,治疔疮肿毒,用紫花地丁捣汁服。
  《中草药手册》曰,治疗一切化脓性感染,淋巴结核,用新鲜的紫花地丁跟野菊花,各二两,捣汁,分两次服用,药渣外敷。
  《本经逢原》曰,地丁善治疔肿恶疮,兼疗痈疽发背,无名肿毒,但疮肿塌陷,漫肿无头,或不赤不肿者,禁用。以其性寒,不利阴疽也
160.《岭南草药志》曰,治疗疮:野菊花和黄糖捣烂贴患处。如生于发际,加梅片、生地龙同敷。
  一味拳参乃宫血清宁
,拳参跟七叶一枝花,它们虽然不是同科的植物,但药物功效却极其相似,都能清热解毒,治痈疽蛇伤,都可以凉肝息风,治疗小儿热病高烧
神昏,还可以凉血消肿止血,治疗血热出血。只是拳参味道带点涩,止血的作用更为突出。
  有个女孩子才二十岁,因为月经来时第三天,正好搬宿舍,在抗抬重物的时候,用力过度,导致阴道出血,淋漓不尽,都快一个多月了。
  血色红,经常烦热口干。脉象,细数,明显阴虚有热。
用拳参磨成的细粉,装到胶囊里,并把这胶囊叫做宫血清宁,每次只服用两粒,每天服三次。
  奇怪才服用第二天,血量就明显减少,服用到第五天不单不出血了,也不口干烦渴生热了。这个是血热妄行,一旦把血热降下来,出血自
动都会收。这拳参凉血降热之功非常大,所以不管是血热妄行的崩漏,或者吐血鼻子出血,一旦把它脉数之象平息下来,把它热盛之势清降下
来,出血就立马安宁了。所以我们把它叫做宫血清宁。
161.《局方》曰,漏芦散治乳妇气脉壅塞,乳汁不行,及经络凝滞,乳内胀痛,留蓄邪毒,或作痈肿:漏芦二两半,瓜蒌十个(急火烧焦存性
),蛇蜕十条(炙)。上为细散,每服二钱,温酒调服,不拘时,良久吃热羹汤助之。
  《集验背疽方》曰,漏芦汤治疽作二日后,退毒下脓:黄芪(生用)、连翘各一两,大黄一分(微炒),漏芦一两(有白茸者),甘草半
两(生用),沉香一两。上为末,姜、枣汤调下。
  《新疆中草药手册》)曰,治流行性腮腺炎:板蓝根一钱,漏芦一钱半,牛蒡子四分,甘草五分。水煎服。
  《圣济总录》漏芦汤曰,治室女月术不调:漏芦(去芦头)、当归(切,焙)、红花子、枳壳(去瓤,麸炒)、白茯苓(去黑皮)、人参
各半两。上六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本草汇言》曰,治瘰疬,排脓、止痛、生肌:漏芦、连翘、紫花地丁、贝母、金银花,甘草、夏枯草各等分。水煎服。
162.《神农本草经》曰,主皮肤热,恶疮疽痔,湿痹,下乳汁。
  《本草经疏》曰,漏芦,苦能下泄,咸能软坚,寒能除热,寒而通利之药也。故主皮肤热,恶疮疽痔,湿痹,下乳汁。疮疡阴症,平塌不
起发者,非所宜投。妊娠禁用。
  《圣济总录》曰,古圣散治历节风,筋脉拘挛,骨节疼痛:漏芦半两(去芦头,麸炒),地龙(去土,炒)半两。上二味捣罗为末。先用
生姜二两取汁,蜜二两,同煎三、五沸,入好酒五合,以瓷器盛。每用七分盏调药末一钱半匕,温服不拘时。
163.《证治准绳》曰,表实者,宜先解表,荆防败毒散。里实者,宜先疏里,防风通圣散。表里若俱实,解表攻里。表虚者补气,四君子。里
虚者补血,四物仍加兼症之药并愈。表里俱虚者补气血,八珍汤主之。
  《滇南本草》曰,杨梅疮毒:土茯苓一两或五钱,水酒浓煎服。
  (梅毒到了后期,其临床表现特点像成熟了的杨梅一样,故又称梅毒为杨梅疮毒)
  《赤水玄珠》曰,治杨梅风十年二十年,筋骨风泡肿痛:土茯苓三斤,川椒二钱,甘草三钱,黑铅一斤,青藤三钱。将药用袋盛,以好酒
煮服之妙。
164.《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曰,治风湿骨痛,疮疡肿毒:土茯苓一斤,去皮,和猪肉炖烂,分数次连滓服。
  《江西草药》曰,治皮炎:土茯苓二至三两。水煎,当茶饮。
  《本草正义》曰,土茯苓,利湿去热,能入络,搜剔湿热之蕴毒。其解水银、轻粉毒者,彼以升提收毒上行,而此以渗利下导为务,故专
治杨梅毒疮,深入百络,关节疼痛,甚至腐烂,又毒火上行,咽喉痛溃,一切恶症。
  (古人治梅毒多用水银轻粉等,毒性大,内注筋骨,就则破溃流水,造成梅毒性关节炎,土茯苓通利关节,可以治之。由于水银轻粉又会
收毒上提,久而久之,容易导致龈烂齿衄,这是水银轻粉中毒,而这土茯苓熬汁内服,却可以使积毒内消外走,所以土茯苓不单解梅毒、疮毒
,也解药毒汞毒。)
165.《先醒斋医学广笔记》载一个头痛神方,其中土茯苓用至四两,堪称头痛神方。一个妇人患头痛,非常厉害,欲自缢,服两剂数年不发。
  《春脚集》载头痛立愈汤,其中用土茯苓一两,治一切头痛,再配以一些常规佐使药。
  《救荒本草》上记载,土茯苓又叫仙禹粮,硬饭团,在饥荒年代,可以代替粮食,采挖来吃,长期大剂量服用,并无明显不良反应,因为
它非常甘淡平和。
  所以《本草秘录》上说土茯苓败毒祛邪,不伤元气。
166.《本草经疏》曰,鱼腥草治痰热壅肺,发为肺痈,吐脓血之要药。
  《先醒斋医学广笔记》曰,治肺痈,鱼腥草水煮,不住口食之,治肺痈吐脓血,神方也。
167.《简便方》曰,肚腹微微作痛,出即泻,泻亦不多,日夜数行者,用荞麦面一味做饭,连食三四次即愈。余壮年患此两月,瘦怯尤甚,用
消食化气药俱不效,一僧授此而愈,转用皆效,此可证其炼积滞之功矣。
  孟诜曰,金荞麦实肠胃,益力气,续精神。能炼五脏滓秽。一味金荞麦治肺脓疡
168.《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曰,治肠胃炎腹痛:大血藤三至五钱,水煎服。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又曰,治急、慢性阑尾炎,阑尾脓肿:红藤二两,紫花地丁一两,或败酱草一两。水煎服。
  《景岳全书》曰,肠痈,生于小肚角,微肿而小腹隐痛不止者是,若毒气不散,渐大,内攻而溃,则成大患:红藤一两许,以好酒二碗,
煎一碗,午前一服,醉,卧之。午后用紫花地丁一两许,亦如前煎服,服后痛必渐止为效。
  然后以当归五钱,蝉退、僵蚕各二钱,天龙(蜈蚣)、大黄各一钱,石礍蚆五钱(此草药),老蜘蛛二个(捉放新瓦上,以酒钟盖定,外
用火煅干存性),共为末,每空心用酒调送一钱许,日逐渐服自消。
169.《本草图经》曰,红藤攻血,治血块。
  《简易草药》曰,红藤治筋骨疼痛,追风,健腰膝,壮阳事。
  《湖南农村常用中草药手册》曰,治风湿筋骨疼痛,经闭腰痛:大血藤六钱至一两。水煎服。
  《湖南农村常用中草药手册》曰,治跌打损伤:大血藤,骨碎补各适量共捣烂,敷伤处。
170.《闽东本草》曰,治赤白痢疾,鲜败酱草二两,冰糖五钱,开水顿服。
  《现代实用中药》曰,败酱草治肠炎下痢。
  《本草正义》曰,败酱草有陈腐气,故以败酱得名,能清热泄结,利水消肿,破瘀排脓。宜用以实热之体。
  产后血滞,败酱可下
171.《外台秘要》曰,治疗产后恶露七、八日不止:败酱草、当归各六分,续断、芍药各八分,川芎、竹茹各四分,生地黄(炒)十二分。水
二升,煮取八合,空心服。&
  《广济方》曰,治疗产后腰痛,乃气血流入腰腿,痛不可转者。败酱草、当归各八分 ,川芎、芍药、桂心各六分,水二升,煮八合,分
二服。忌葱。&
  《卫生易简方》曰,治疗产后腹痛如锥刺,败酱草五两,水四升,煮二升,每服三合,日三服。
172.《本草纲目》曰,射干能降火,故古方治喉痹咽痛为要药。
  《神农本草经》曰,主咳逆上气,喉痹咽痛,不得消息,散结气,腹中邪逆,食饮大热。
  《圣济总录》曰,射干汤治喉痹:射干,细锉。每服五饯匕,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入蜜少许,旋旋服。
  《袖珍方》曰,治咽喉肿痛:射干花根、山豆根。阴干为末。吹喉。
  《福建民间草药》曰,治腮腺炎:射干鲜根三至五钱。酌加水煎,饭后服,日服两次。
173.《本草图经》曰,山豆根八月采根用,今人寸截,含以解咽喉肿痛,极妙。
  《永类钤方》曰,喉中发痈:用山豆根,磨醋噙之,追涎即愈,势重不能言者,频以鸡翎扫入喉中,引涎出。
  《备急方》曰,治齿痛,山豆根一片,含于痛处。
  《本草汇言》曰,山豆根苦寒清肃,得降下之令,善除肺胃郁热,凡一切暴感热疾,凉而解毒,表里上下,无不宜之。
  《本草求真》曰,山豆根。大苦大寒。功专泻心保肺。及降阴经火逆。解咽喉肿痛第一要药。缘少阴之脉。上循咽喉。咽喉虽处肺上。而
肺逼近于心。故凡咽喉肿痛。多因心火挟其相火交炽。以致逼迫不宁耳!治当用此以降上逆之邪。俾火自上达下。而心气因尔以除。
174.《圣惠方》曰,治咽喉肿痛,咽物不得:蛇脱皮一条(烧令烟尽),马勃一分。上药细研为散,以绵裹一钱,含咽津。
  《袖珍方》曰,治吐血:马屁包,为末,砂糖丸如弹子大,每服半丸,冷水下。
  《圣惠方》曰,治妊娠吐衄不止:马勃末,浓米饮服半钱。
  《本草从新》曰,每见用寒凉药敷疮者、虽愈而热毒内攻、变生他病、为害不小、此药辛平而散、甚为稳妥。
175.《王氏医案》曰,青龙白虎汤治时行风火咽痛,喉间红肿,用鲜青果,鲜莱菔(即鲜萝卜),水煎服。此方能消经络留滞之痰,解膏粱鱼
面之毒,杜春季喉恙。
  此予自制方也。橄榄色青,清足厥阴内寄之火风,而靖其上腾之焰;莱菔(萝卜)色白,化手太阴外来之燥热,而肃其下行之气,合而为
剂,消经络留滞之痰,解膏粱鱼面之毒,用以代茶,则龙驯虎伏,脏腑清和,岂但喉病之可免耶!且二味处处皆有,人人可服,物异功优,任
久无弊,实能弥未形之患,勿以平淡而忽诸。
176.《岭表录异》曰,青果树,有野生者,子繁树竣。不可梯缘,但刻其根下方寸许,纳盐于其中,一夕,子皆自落。
  《纲目》曰,青果,此果虽然,其色亦青,故俗呼青果。青果树高,将熟时,以木钉钉之,或纳盐少许于皮内,其实一夕自落,亦物理之
妙也。其子生食甚佳,密渍盐藏皆可致远。
177.木蝴蝶可以治肺中风热咳嗽,能清肺利炎。
  木蝴蝶又可以治肝胃气痛,能够疏肝和胃,缓解胸肋胀满。
  《纲目拾遗》曰,治心气痛,肝气痛,下部湿热。又项秋子云,凡痈毒不收口,以此贴之。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曰,清肺热,利咽喉。治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咳嗽,咽喉肿痛,扁桃体炎。
178.《本经》曰,主温疟狂易寒热,症瘕积聚,瘿气,逐血止痛,金疮。
  郝万山《伤寒论讲稿》曰,白头翁汤是治疗湿热下利的一张名方。它由四个药所组成。白头翁是治疗湿热下利的要药,下面的黄连、黄柏
清热燥湿,也是治疗热利的重要的药,秦皮苦寒入肝,有清湿热、凉血的功效。秦皮略有一点涩性。我在临床用这个方子,治疗湿热下利的时
候,常常要加马齿苋。
  这个马齿苋也罢,还有我以前的课提到的蒲公英也罢,清热解毒、清热利湿,它不伤胃。马齿苋我们可以让病人采新鲜的,开水焯完了,
伴上作料当菜吃。治疗慢性痢疾光有马齿苋一味,就有很好的效果。
  我们综合查了一下,关于白头翁汤临床应用的文献,我们发现一个什么问题呢?有人用白头翁汤治疗目赤肿痛,你说目赤肿痛和湿热下利
,那差到哪去了?治疗眼睛的病。有的人用它来治疗颈淋巴结核,或颈淋巴结炎,有的用它来治疗急性乳腺炎,有人用它来治疗肋软骨炎,还
有人用它来治疗带状疱疹,也有人用它治疗肝炎,还有人用它治疗秘尿系感染,急性盆腔炎、急性前列腺炎。
  这是对白头翁汤临床的扩大应用,这些证候没有一个是里急后重,便脓血的。它是通过什么途径,什么思路可以用到这些证候呢?这都是
肝经或者肝脏的问题,这些部位都是肝经所过,肝经连目系,肝经过颈部,肝经布胸胁,肝经抵少腹络阴器。这些病证,你只要辨证属于肝经
湿热的,都可以用白头翁汤来治疗。
  这又是抓病机,扩大经方应用范围的这个思路的临床应用。当然治疗这些病证的时候,你比方说目赤肿痛,急性结膜炎,那你要适当的加
上一些治疗眼科的专药;急性颈淋巴结炎,你也要适当的加上一些软坚散结的药,要适当的加减,所以这个思路是我们临床常用的扩大一个古
方临床使用范围的一种思路和方法,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179.郝万山《伤寒论讲稿》曰,马齿苋我们可以让病人采新鲜的,开水焯完了,伴上作料当菜吃。治疗慢性痢疾光有马齿苋一味,就有很好的
  白头翁汤来治疗痢疾的时候,总要加马齿苋。药房的马齿苋是干的了,我们最少用30 克。如果是急性痢疾的话,可以用到 50 克。
  马齿苋外敷治肛周囊肿
180.《千金方》曰,治痈久不瘥:马齿苋捣汁,煎以敷之。
  《滇南本草》曰,治多年恶疮:马齿苋捣敷之。
  《濒湖集简方》曰,治肛门肿痛:马齿苋叶、三叶酸草等分。煎汤熏洗,一日二次有效。
  积年恶疮:用马齿苋捣烂封住,或取汗煎浓敷涂。
  《本草经疏》曰,《经》云:营气不从,逆于肉里,乃生痈肿。
  《原病式》云:诸痛痒疮,皆属心火。马齿艾辛寒能凉血散热,故主症结,痈疮疔肿,白秃,及三十六种风结疮,捣敷则肿散疔根拔,绞
汁服则恶物当下,内外施之皆得也。辛寒通利,故寒热去,大小便利也。苦能杀虫,寒能除热,故主杀诸虫,去寸白,止渴;辛寒能散肺家之
热,故主目盲白翳也。
  《本草正义》曰,马齿苋,最善解痈肿热毒,亦可作敷药
181.《吉云旅钞》曰,治里急后重:鸦胆去壳留肉,包龙眼肉,每岁一粒,白滚水下。
  《医学衷中参西录》曰,鸦胆子:俗名鸭蛋子,即苦参所结之子。味极苦,性凉。为凉血解毒之要药,善治热性赤痢(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汆丸子用冷水还是热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