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朋友小姨开了一家开牙科诊所的条件 我目前也没有工作 男朋友就开始想让我学 我也不是学医的 我到底要不要去

我想 - 略晓
就算讨厌我也不要讨厌AKB
一切有利于积极讨论和自由表达的行为都被鼓励
一切不利于积极讨论和自由表达的行为都在限制或禁止之列
遵从逻辑和理性
互相尊重人格
对反对意见给予特别的宽容和保护
禁止一切侮辱行为,包括暗示性的侮辱。
不禁止讨论者持有任何立场。保护不同立场和主张的参与者的平等权利。一切对讨论者立场的歧视均被视为侮辱。
不禁止低水平的言论。保护所有水准参与者的平等说话权利。一切对讨论者讨论水准的歧视均被视为侮辱。
禁止对任何用户进行道德评价(judge)。保护任何道德形象或水准的人说话的权利。一切道德评价均被视为侮辱。
任何人在任何时刻与场合都有保持沉默的权利。在本站范围内任何沉默行为都不视为侮辱。
被禁止IP的唯一条件是“故意扰乱讨论秩序”。该尺度由本站管理团队自行掌握。
为了维护讨论的能见度,本站禁止可能导致本站被封锁的相关话题。
本站严格的将不同的帐号视作不同的独立个体,承认同一真实用户持有多个账号以不同身份参与讨论为合规行为。
本站管理员团队做出的处理即为最终处理,不接受进一步申诉。
本站对站务的处理持消极原则:无人告诉,即不处理。
本站事务处理仅依照当前公布规则。规则修订之前发生的、仅与修订后规则相抵触的行为予以特赦。
本站对如下事务的处理将一律公告:
规则的发生变更
删除用户帐号
屏蔽IP访问
站务公告将以置顶文章的形式发布。公告发布三日后视为所有用户已经知情。
用户权益 及 版权声明
本站范围内的一切文字和图片等内容之相关权益,将全部仍由原发表者自行拥有。
本站仅提供交流服务,因用户(包括临时访客)的言论与行为所引发的一切责任均由该发布人承担。
本站如删除任何帐号,在数据未因不可抗力损失的前提下,该帐号发布的文章(不包括评论部分)将予以打包归还。
一切有利于积极讨论和自由表达的行为都被鼓励
一切不利于积极讨论和自由表达的行为都在限制或禁止之列
遵从逻辑和理性
互相尊重人格
对反对意见给予特别的宽容和保...
就算讨厌我也不要讨厌AKB
我在前作《剩余价值理论是谬论吗?》一文中,明确的给出了两点意见:1)作为不对应任何劳动和风险、仅对应于所有权的收益,它是存在的。2)所有权(也即私有制)最根本的来源,是借助暴力排除他人对自然或自然的局部的均等的分享。马克思对此表示反对,认为这是非正义的掠夺和侵犯,他这个观点其实是与剩余价值本身是否存在是无关的个人意见。
有的朋友一针见血的指出:
1) 最初的那个占有算不算不公平?或者换言之——我觉得这个说法非常漂亮——“暴力占有”算不算劳动?
2) 我们是否应该因为剩余价值的存在,而取消整个私有制?
先回答第一个问题:占有行为是不是劳动?
首先还是概念问题——什么是占有?占而有之,谓之占有。
“占有”其实不是一个动作,而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1)取得控制 2)获得承认。“占有”中所包含的暴力,并非像一般读者所立刻联想到的那样,来自于“占”的部分,而实际上是指“有”的那部分。为什么呢?因为“占”并不以暴力为手段。开垦一片荒地、发明一种新产品,这两者皆为“占”,却并不含有暴力行为。大家之所以以想到“占”就立刻想到暴力劫掠,很大程度是因为有个挥之不去的印象,就是“大英帝国武力驱逐土著人,然后宣布此为大英帝国国土”这么一个经典案例。但是各位可能并未注意到,在那样的一个历史条件下,在大英帝国看来,非文明世界的人类是属于自然界的生物,是自然的一部分而【不是】人类社会的一部分,占领他们的居住地并在觉得不便的时候予以清除,乃是一种针对自然的行为,一种如同放火烧山、射杀野猪一样的、以武器为工具的【劳动】。换言之,他们的法律之所以承认“冒险家”对“开拓地”的所有权,首先就是因为在法理上,这里并不存在“罪行”,甚至并不存在“暴力”——因为暴力必须针对其他的【人】,而在当时,普遍认为不文明的人不是人,而是人形动物——因为在当时文明本身被认为是人与动物的分野,则然可以推出不文明的便不是人。
换言之,从法理精神上讲,占有中的“占”,实际上反而是没有暴力的。如果一种“占领行为”带有明显的对人——特别提请注意,此处对人的定义必须要在承认该所有权的法律体系内寻求——的暴力,则反而会为此体系所不容。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从大英帝国的扩张模式上得到验证:文明的土地,英国是以控制为主,有外交、谈判、战争、条约这些只针对文明国家才有意义的行为。无论看起来多么虚伪,但是从严格意义上讲,他们对此类国家都力求从形式上令对方“自愿”加入大英帝国(或英联邦)。而经由种族屠杀直接纳入英国国土的,均是当时大英帝国在法理上认定为非文明的土地。
在某个法律框架下取得所有权,首先占领行为必须依据该法律框架不带有针对人的暴力行为。这本身已经意味着:【占领本身与暴力无关,它被视作是一种劳动。】(某些原始的部族习惯法则当然不在上述的“法律框架”之列。)
与此相反,占有之“有”——也就是实际保持所有权——则反而无法离开暴力。有效的所有权或者依靠自有暴力直接捍卫,或者依靠纳税义务交换来的国家暴力予以保护,总之所有权本身是须臾不可离开暴力的。前面说到“占有即依靠暴力排除他人的分享”,这个“暴力”其实是指保持所有权必须的暴力,而绝非说最初的占领都是靠暴力取得。
那么用暴力保护最初的占领关系是否无损于正义、无损于人人平等呢?
是的,原因在于在法理上【人的出产乃是人自身的一部分】。人的劳动产物,在伦理上被视同人的肢体和精神,乃是[slider title=&人&]注意这里的“人”(person)指的是一个“存在”,而不是一个“生物”[/slider]自身内部的东西。之所以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不是资产阶级因为怕遭人抢劫而编造的借口和阴谋,而是因为人的劳动犹如人的唾液分泌和头发生长,乃是人的天然功能,因此劳动的出产,就犹如长出的头发和分泌的唾液一样,当然的属于他自己。保护所有权,实际上保护的是扩张了“人类的领域”的人。严格意义上所有权并不是针对(against)其他人的,而是针对自然界的和一切“非人的领域”的。
不同国家的法律有一个互相承认与否的关系存在,凡是互相承认的国家,首先互相承认的就是在该国法律下受到保护和定义的所有权。换言之,互相承认的法律体系,可以视为一个总的法律体系,他们承认了一个总的所有权,即人类拥有人类占领的全部自然。所不同者,在于彼此间对此总的所有权如何分割。但是毫无例外的,所有权完全来自于自然,而非对同一法律体系下的他人的劫掠——对此有任何的疑点,都原则上可以发起诉讼以挑战此人所有权的合法性。这进一步的验证了“所有权是针对自然,而非其他同类”这一根本原则。
说到这里,答案已经很明确:占而有之,【这是一种劳动】。所有权即是占领这种劳动的产出。
我们再据此重新理顺剩余价值与占有之间的关系——剩余价值来源于占有,而占有不是来源于针对人的暴力,而是针对自然的劳动(它仅仅是依靠暴力排除他人的侵犯——或者“分享”)。因此获得的剩余价值也并不是建立在掠夺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劳动的基础上。
在谈第二个问题之前,我们还有一个有关联的问题要回答——“先到先得”是否公平?
不公平。这个不公平有两点:首先对当时的弱者不公平,其次对后出生的人不公平。这个不公平在于一开始他们就没有同等的机会去争取自己的所有权。但是这一不公平的责任却不能归于其他任何人,只能归之于上帝——假设上帝存在——或者自然。如果对于这一点一定要心怀怨恨,指向强者和先来者是无意义的,也是不公平的,因为造成这问题的并非他们。
现在看第二个问题,应不应该(因为剩余价值的存在)取消私有制,改成公有制?
这有两个方面可谈:
首先,取消私有制是不是道德的?如果说道德来自公平,来自道德原则的一以贯之,那么这里就存在一个道德困境:取消他人对事物的占有,改将此事物置于认同公有制的全体人的共有之下,则恰恰在同一道德逻辑下侵犯了公有制之外的其他人的公平权利——你既然是要实施全人类一同的公有制,那么你实施公有制范围内的一切财产就不仅仅属于认同公有制的那部分人私有。也就是说苏联的法律原则上要承认苏联的国土美国人也该有共同所有权。不这样,则这一所谓的公有制则为实质上的“集体私有制”。它造成了一种道德上的荒谬感:我们可以公有你,但是你们不能来公有我们——除非你们宣誓加入我们。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切实行公有制的国家,都是一个道德上的自我矛盾体。要解决这一矛盾,则必须打破道德的一贯性和人的平等原则,提出一群人在法律地位上高于另一群人的假设——例如“人民”的概念——以使得平等原则在某些情况下不适用。
第二,这个所谓不对应任何风险和劳动的剩余价值,是不是应该成为取消私有制的合理理由?
造成对这一点的强烈坚持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对剩余价值本身的高估。我们的大众有一种印象,就是剩余价值在总收益中的比例往往大于全部劳动者的总收入。而如我在《剩余价值理论是谬论吗?》一文中所指出的,这个“很大比例的剩余价值”实际上是一个幻觉。
真正意义上的剩余价值,实际上会是多少呢?
在一个典型的经济活动中,总收入的分配构成大约是这样的(暂时不考虑税的问题)——劳工的收益 + 管理者的报酬 + 决策者的报酬 + 风险承担者的报酬 + 剩余价值。我们可以发现,实际上这个剩余价值是微乎其微的,远不能和劳动者们的总收益相比——尽管可能超过单个劳动者的所得。公平的来看,剩余价值率实际上可能和银行活期存款利率在同一数量级。在经济研究中,将银行活期存款利率视为“无风险收益率”是十分常见的,也是广泛被人接受的,因此甚至可以更进一步的说,在某些理论里,完全可以将银行活期存款利率视为剩余价值率(或其指标)。
不客气的说,若是仅仅因为执着于他人因为所有权而享有每年百分之几的收益率而不惜动用暴力将对其实施剥夺和摧毁,本身倒是一种颇惊人的贪婪。
(C) 2010, 剑寒秋水. 版权所有.
我在前作《剩余价值理论是谬论吗?》一文中,明确的给出了两点意见:1)作为不对应任何劳动和风险、仅对应于所有权的收益,它是存在的。2)所有权(也即私有制)最根本的来源,是借助暴力排除他人对自然或自...
就算讨厌我也不要讨厌AKB
我绝不让我的生命屈从于他人的意志
——西蒙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 日 – 日)
女人之美,站在本能的角度从根本上说,每个被爱女人的激动人心之处,根源于爱他的是一个充满激情的男人。准确的说,一个因为生理功能基本达标,才能够在心理上充满亢奋的正常男人。
但是,什么样的女人美得最激动人心呢?很多男人很喜欢讨论这个问题。比如我,最喜欢的女人是安吉丽娜·朱莉那样的,她高挑,丰腴,且有一双诱人的大眼睛,勾魂摄魄的眼神中透出的,是“你必须欣赏我——假如不能膜拜我——的明媚”,嘴唇的唇线宛如一辆曲线流畅的法拉利跑车让人兴奋。当然,从精神层面上说,这还是看《古墓丽影》中的矫健身手养成的习惯,从这个素习中我发现并确认了自己。原来,我喜欢像朱莉那样有个性的女人。尽管后来我才醒悟到自己的天真,基本上每个男人都和我一模一样。他们都是朱莉的粉丝。唯一不同的地方在于,我自我感觉良好地觉得,我对包括朱莉这样或那样的女人的品位,要比他们高。我懂得注意朱莉的素质,正好比今天我对一个朋友转述《闲情偶寄》里李渔的话:女人之美,三分在容貌,七分在风韵。
朱莉就好比《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的那个风骚的莫尼卡·贝鲁奇,是个很有风韵的女人。风骚和风韵,是一是二。
其实,我常想:很多人特别是我之所以对比如朱莉或朱丽叶罗伯茨或朱迪福斯特这样的“个性女人”感兴趣,源于一种对比效应。假如我们夸大点说,这是两种不同文化交汇碰撞后正常生理反应的心理沉淀,或心理反应的生理沉淀。
在我们古代中国,最美丽的女人大都是非常公式化模式化的,无论从生理上她是环肥,还是燕瘦。无论心理上她是黛玉还是宝钗。就说脍炙已久的四大美女吧,西施和范蠡的遂愿爱情类属“才子佳人型”,王昭君和汉元帝的未遂之爱类属“帝王后妃型”——其实还是才子佳人或英雄美人的变种。比如貂蝉和吕布就份属“英雄美人型”,往上可以追溯到项羽与虞姬那场四面楚歌的“苦情大戏”。最后,就是“汉皇重色思倾国”的唐明皇与杨贵妃的“在天愿作比翼鸟”的“长恨歌型”了,——仍然挣脱不出那种才子佳人或英雄美人的套路。
我们还可以发觉,除了西施姑娘结局稍好,能和范蠡泛舟五湖享受人生,晚景不算凄凉,红颜未曾薄命。基本上中国古代红粉佳人的个人命运大都是她们自身难以把握的。一部流传千年的《列女传》可以为证,什么“母仪、贤明、仁智、贞顺、节义以至孽嬖”,都是一些既凶又狠超越常人的道德标杆,那比彼邦的“圣女贞德”还要陈腐肤浅。
这四大美人的叙事手法不外乎可以还原到两种基本形态:一是牺牲小我成就大我。如西施和昭君,都是为了君国牺牲个人幸福的典型,不过对于西施是暂时的,因为她还能苦尽甘来,没有如昭君出塞弹奏的,是一曲无尽的凄凉挽歌。曹雪芹的探春最后不也是这样的结局吗?二是英雄美人才子佳人的俗套。这也有很多变种,但基本上都是英雄穷途末路佳人矢志不渝的强调忠贞——尽管有些调味料的分分合合波波折折。所以,像卓文君与司马相如或红拂夜奔李靖的那种私相授受,是不太符合中国主流传统的审美观点的,虽然多情的才人文士也会照例拿来风骚风流风雅一回,但骨子里藏着的,仍然谈不上对于女人个人权利的尊重而是对于风流韵事的激赏罢了。艳羡得紧!明末吴三桂为了爱妾陈圆圆“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历史卖点,也并非陈圆圆的美貌绝世,而恰恰彰显的,只是不爱江山爱美人的英雄浪漫。着重在英雄的多情,然后才是浪漫的绮丽。这与西方的骑士精神对于贵妇人的呵护,并多少也有些浮夸得视为一种荣誉,或堂吉诃德对于杜尔西内娅的痴心眷恋,根本不同的地方似乎在于,前者是把女性的个人命运放到一个更宏大其实也更无趣的氛围里情境中作为一种僵化呆板的文化载体,残忍而又陈腐,一种现在看来纯属祭坛上的牺牲。而后者,则多多少少以女性本身也就是她们的独立意识作为一个目标参照物。梁遇春在一篇文章《无情的多情和多情的无情》中说得好,我们的爱情多是卿卿我我式的,而西方的很多爱情多是生生死死的。
这种才子佳人或英雄美人的俗套到了五四打倒孔家店的颠覆时代,再用梁遇春的话,摇身一变,才子变成时髦的新派文学家,他们是时代造就同时也造就时代的英雄。而佳人也好,美人也罢,受西方舶来观念影响,于是个个都以天使安琪儿的面目出现,或者《春风沉醉的晚上》的底层善良,也就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谓被侮辱被损害的人:工人,农妇,还有妓女、交际花。流风所披,自然巴金的《家》好比郁达夫的《沉沦》里对于各色人群爱情解放个性独立的讴歌与喟叹,还有丁玲冰心林徽因黄庐隐这样的追求个性独立的文风流派的出现,自然也就自然而然起来。同时,这样的文学风气思想观念又反过来影响当时的社会风貌而形成一个新的时代风气社会意识。等而下之的,是无论哪个时代都难以避免的时髦跟风。直到49鼎革以后这种追求个性独立的所谓小资产阶级习气才被更为宏大的集体意识所取代,所清除,所抹杀。从此以后,我们的爱情生活私人空间进入一个类似禁欲色彩浓厚的“清教时代”,这个时代的一个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一切个人化的东西都要主动或被动地被集体色彩浓厚的公共生活一笔勾销。尽管我们知道,这样必然产生的精神压抑、焦虑,紧张形成的这样那样的暗流,对于人性的灼伤和社会生活的破坏,并非我们有些乐观天真的——在“激情燃烧的岁月”中成长的某些自得其乐的人所能理解。他们能够理解的最大亮点也就是张艺谋的山楂树。他们或许忽略了的是,实际上对于历次运动的狂热还有迫害虐待的满足,很大程度上,就是源于这种个人特性勾销后形成的压抑,束缚,以及随之而起的反向的能量积聚——不能对外,就只能对内,还有积聚已久后无处释放的沉闷和苦痛。其实我们在狄更斯许多反映糟老头老孤婆对于孩童的虐待,以及曹七巧对于长安的感情生活的变态束缚中,就能很明显的证明:凡是扼杀个人特质,消泯个人特性,压缩私人空间,使他们或她们的所谓能量力比多不能正常抒发宣泄的,都会为一个变态社会的许多变态现象,埋下浓重的伏笔。所以,如果我们认识到了这一点,我们就能认识到某种意义上弗洛伊德以及整个精神分析学派还有他们现代后现代的许多后继者比如福柯德里达马尔库塞拉康诸人的睿智。也能认识到,为什么即使罗素这样非常强调理性生活的思想家,也会采用最新的心理学成果比如弗洛伊德的,威廉詹姆斯的,还有马赫的经验实证种种新学说,新观念,与时俱进融会贯通自成一家以后,从而进行他在比如《心的分析》里人的心理动态分析阐释的补充思索。
但在“改革开放”以后,在“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后,对于中国女性心理动态动向的考察,必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一方面我们可以认为这是现代世界流行大潮所致,从西蒙波伏娃还有比她更早的伍尔夫夫人,甚至可以追溯到十八世纪五十年代,伍尔夫夫人笔下的女权主义先驱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Mary Wollstonecraft)的影响,这是比较高端的层面,另外一个层面,一个集体主义蒙昧时代的退去,往往正是一个市民通俗文化个人意识勃兴的崛起上扬,而现代社会有人所谓占据主流的大众媒体的狂轰滥炸张牙舞爪,正负两方面效果而论,也成为不可忽视的一个女性个体独立意识巨大的推动力。在这里我不想进行阶段性的细分,也不想进行具体而微的阐述,因为我某种意义上不想关注那些显而易见的种种细枝末节,而只想“大而化之”谈谈我个人的一些触悟,一些比较直觉的体验。从好的一方面来说,伴随着个人意识觉醒的女性独立从总体大方向原则上来说是无可非议的,因为在我看来,一个人性的健康的社会的显著标志,就是它必然追求和鼓励个人意识的独立并予以尊重。但从不好的方面来说,如果没有一种文化层次比较高端的精神独立意识作为匡扶,作为效验,作为富有反省意识的纠驳,也会形成一种无原则无底线的自以为是或自我夸炫自我放纵:无论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有这种流弊。因此,像荣格这些人才会认真思索所谓回归精神家园的大问题,像艾略特这些人才会深有感触现代社会人性的荒原。有些学者喜欢把它归罪于西方社会工业文明的特有现象,那只是说明有什么样的先入之见,就有什么样的躲闪回避。
像最近郭美美baby的事件,就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上的貌似独立自主的浅薄假象之暴露。我们无法否认像她这样的女人还有很多很多,以一种换汤不换药的方式活跃在我们这个镀金时代而面无愧色无比骄矜。另外,现在各大媒体泛滥的知性女人的流行,如杨阿姨陈姐姐徐美眉之流,则是自我定位在精神层面的一种浅薄的拙劣的模仿,因为她们的言谈举止精神风貌,透视一下,不怕得罪的说,正好比纳博科夫笔下洛丽塔的母亲,也就是一个冒牌沙龙或跟风俱乐部的格调,根本无法如西方比如波伏娃或阿伦特这样的思想家那样深入当今时代诸如政治格局社会现象人类心理的深处,(当然我们也有李银河····等真正我所尊重的知性)我还觉得可以用有人对于中国文坛现状的认识来评骘中国很多女性作家,无论她是写小说还是写专栏。“他们写不出像加缪那样深入人类本质的东西,他们缺乏这种对于人类深层存在进行探询的技能,洞察力,以及对于丑陋现实的批判和质疑,即使他们此类尝试也是如浮漂飘浮在人类心灵的表层而随波逐流没有根基。他们大都是在东施效颦。”
去除了比如社会分配不公权力腐败滥用的与本文主题无关的成分,我们可以发现,实际上像郭美美baby这样的女人还有很多,几乎形成一种世界范围内衍生而中国特有的社会现象,本质上与芙蓉姐姐罗玉凤之流乃一丘之貉:因为肤浅所以浅薄,因为浅薄所以炫富,弄美,甚至笑贫不笑娼的观念卖身,最后的走向是没有个性的个性。我们完全可以用搜狐的一句话来予以点评:素质,注意素质。
我们按照一般常识就可设想,往昔坚固无比的精神堤坝在新的社会形势下,一旦被汹涌的本能宣泄之狂潮予以冲击——不管是堤坝主动撤除或是被动冲破过后的倾覆,,一个社会的意识形态社会风貌思想观念自然就会产生翻天覆地的激变,我认为这种激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政治上的原因,以及作为政治策略的副产物,对于传统文化或真正的文化本身的矫枉过正或故意曲解的消解。然后我们才可以用社会学的方法来予以解释说明。但这个问题一来我没细致研究过,二来我也不觉得这是什么值得研究的课题,因为它在我这个没有学者倾向更乏学术素养的人看来,也没有多少值得条分缕析的价值和意义。它一望而知。
我只想说明并予以提醒的是:个人独立特别是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在中国乃至世界文明史上,实在是意义重大的一件事情。一种值得我们大力褒扬的作风。但这种自我意识的觉醒或者独立,首先应该建立在一种思想文化提升的基础上,并作为一种修养见识,浸淫沉淀在每个包括郭美玲这样的富家女或女强人或追求个性的谁谁谁心目中,这样的时代女性,即使她没有朱莉的性感红唇连带朱丽叶的大嘴性感,还有朱迪福斯特体现在《沉默的羔羊》中的勇毅,也是无妨的,因为大家都知道,荧屏上的电影明星好比下了台还准备上台的某些台面上的政府官员,总是能够很好展现他们表演色彩极为浓厚的一面。对此,我们应该在彻底追问红十字会的种种因为很透明,所以就越发诡异的主要任务之余,附带思考这样一个也许是无关紧要的问题:如何从郭baby这样喜欢开着跑车穿着时装炫富夸贵觉得自己很美的行为艺术中,去更为实在和深远地体会什么才是真正的时代女性,以及什么才应是真正笼罩在这些独立意识往往很强大的时代女性头上的光环——它绝不炫目,而偏偏能够真正的深入人心。
这道光环,这种效果,这种理想中的女人之美,好比建立红十字会以及一切慈善团体的透明机制,要能真正地让每个关心此事的公众信服,和我这样的好色之徒兼爱美男士慑服,可不是发些豪言壮语就能一蹴而就的。
比如这句,“社会组织在品牌树立方面还需要继续加强。”——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王伟说。
——————
(C) 2011, 黄慕春. 版权所有.
我绝不让我的生命屈从于他人的意志
——西蒙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 日 – 日)
女人之美,站在本能的角度从根本上说,每个被爱女人的激动...
就算讨厌我也不要讨厌AKB
还记得你对我告白那天晚上么,那真的是我心跳得最厉害的一个晚上,也怪我太迟钝了,去招呼同学了惹你不开心了都没怎么发现,你一定心里骂了我无数次的大笨蛋吧。所以你以为我没搭理你就睡觉了。其实没有呢。我心里是满满的对你的关心,大概回复的字数多了一点所以慢了。然后,好多个巧合发生了:你恰好生气了,我恰好没注意到你的生气,我恰好在最后一条短信后玩了很长时间的手机,你恰好生气到发了那么长的短信抱怨我,我看到了回了你,但是你已经睡着了,而你恰好又在睡着了一段时间后神奇地醒来了。于是就有了正正好好的:“我喜欢你。”“我也喜欢你。”你看,多神奇。那么多的巧合。我之后无数次地想过,如果那么多的巧合少了一环,我们后来的故事会不会就不一样。
那天晚上,我说叫你等我三年,我不是说说玩的。你呢,会不会以为我只是一时头脑发热说出来的情话?我可以负责的说,不是的。一开始,我就没打算在一般人的准则下相爱。
你说你是只“任性的小蝎子”,是的,告诉你,我可讨厌你的任性了:
你任性。你第一次就说“我爱你”,我会微微皱眉,知道为什么吗?我不是不相信你对我的情意,只是我觉得这样说出来,太轻易了。我不要自我欺骗式的爱情,我希望在你还没有领会到爱的深意的时候不要对我说出那三个字。而恕我直言,我们仅仅一个月的感情,是几乎无法承担得起这三个字的重量的。而且我很清楚,我们的交流基本上都是限于“欢乐话题”,这可是我的拿手好戏,进行这些话题当然会让人很愉快,只不过,你考察过我的人品了吗?你了解我的价值观吗?你确定我是值得你去爱的人吗?仅仅觉得和我在一起“感到很快乐”是不够的,如果我的能耐也就仅限于此,那我绝对是一个不合格的爱人,不值得你对我说爱。“我爱你”这三个字我觉得分量很重,非常重,我不愿轻言,不敢轻言。什么是爱?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爱不仅仅是快乐,更是痛苦。如果你和我在一起只是感受到快乐而对我说那三个字,我会很怀疑这份爱的真实性,或者我会认为你对爱我的艰巨性没有一个足够的认识啊。所以不知道你发现了没有,我对你说爱,经常会省略掉主语,说“爱你”而不是“我爱你”,因为我怕,我怕我还不够爱你的时候却在以爱的名义欺骗你,我不愿意这样做。而现如今,我终于做到了爱你,而在我终于可以底气十足地大声说“我爱你”的时候,你却不爱我了,这还真是有些irony呢。
你任性。在最后你是打算用冷暴力分手了吧,我在最后一次分开的时候就已经感觉到了。我很无奈,但是我无法对你言说。分手并不应该是单方面决定的事。一个人的问题,两个人去修正,一个人的挫败,两个人去承担。但是既然你这样决定了,我还能说什么呢?我无法说,我不能说。眼看着前路是悬崖,我却要眼睁睁的看着悲剧发生。即使是我如此有心理准备,在你说出口的那一刻我还是无法控制地被激怒了,对不起,我真的没法控制自己地被激怒了。因为那一刻很明显的不被尊重的感觉。我还没有对你讲过,在爱情里,我有两条红线:一条是自由,另外一条是尊重。这两条,不论谁碰到,我都会感到这是极大的冒犯和攻击。不过现在回想起来,也许当时这是无意义的倔强吧,会不会我做错了,会不会我太骄傲了,会不会我挽留一下,结局会不一样。
可是这一切都没有关系呢。我还是很爱你。
请不要对我怀有歉意,你并不欠我什么。你的离开并没有伤害我,你伤害不到我的。因为我爱你,和你有什么关系啊,即使你不爱我了,我还是一样的爱你啊。曾经不懂爱,不够爱,而当我站在滩涂上,站在岩礁上,站在又咸又冷的海水里,我才清清楚楚看到了爱,轻柔得像落在脸上的一丝雨线,温暖得像小时候父母的手。它一定包含爱情。但不仅仅是爱情。它曾经附在那良人身上,良人离开了,山坡上长满了香草。
另外,我从来没有把爱情take for granted,我时刻准备着失去你。是的,时刻准备着。我从来不认为你就是应该天然属于我的,与你的每一天都可能是我们relationship的最后一天。事实上,人在产生爱情之前,一直是不起眼的蛹,具有所有的丑陋特征。可是爱情一降临,它就会羽化成蝶,成为最美丽的生物。我深知这一切都不是理所当然的,我深知恰恰是它,将我从乞儿变成公主,我深知这么美好的东西是天赐美意,所以我与你相处的每一天都在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所以在最后失去的时候,我并不会感到愤恨或者抱怨,而是轻轻叹了一口气,哎,这一天终于还是来了。
不过还是很希望有一天能和你一起捧着小红本去你家,和你妈妈和弟弟一起做饭,虽然我手笨但是我可以学,和你一起打扫卫生刷碗,走在路上买东西,就像那时一样,你握着我的手,放在你的衣服口袋里。想和你一起过个年。想和你一起去故宫,你问我为什么我还没来及告诉你,我就是想让矗立在那里上百年的古物为我们的感情做见证。我知道这个想法很傻,你应该会笑我老土了吧。
岁月如此冗长,不知她会如何变迁。我希望你看不见以上的字,在我们都无能为力之前,事情发生得就不会那么自然。原谅我的自私。耶稣宽恕了玛特莱娜,你也会懂我,因为我爱得多。
(C) 2012, Sophie-Pan. 版权所有.
还记得你对我告白那天晚上么,那真的是我心跳得最厉害的一个晚上,也怪我太迟钝了,去招呼同学了惹你不开心了都没怎么发现,你一定心里骂了我无数次的大笨蛋吧。所以你以为我没搭理你就睡觉了。其实没有呢。我...
就算讨厌我也不要讨厌AKB
没错,正是面前的这条河流把这里变成了一座渔村。这便是渔村的神祗,可它却从不宣告任何的旨意,也从不听任何人的祈祷。它甚至把自己的歌谣的每一个音符都藏在芦苇丛里,只是这样地流过,不告诉任何人它的去向。生生死死,喜怒哀乐,它只是这样从村庄中间流过——这陈列在世间的一切,它看到了,或是没看到,我们谁也不知道。
白天渔民在这里忙碌,为了生存,他们自作多情地用渔网和汗水向河流殷勤献媚。他们劳动,他们求欢,他们交媾——多多少少的故事发生在河流两岸,甚至他们死后也是被葬入河流中。
某个晚上,一个蜡黄色脸的女人穿着有些泛黄的白衬衣,一步步地来到了河畔的芦苇丛,一步步地向河水黑暗无光的深处走去。是啊,活着对于这个女人来说还有何意义呢?尚未有子女,丈夫便早已撒手人寰。身为孤儿的自己又不可能有任何理由得到婆家的帮助。辛苦生活,最终也不过是别人眼中厄运和低贱的化身——她深深陷在这被诅咒的生活里,而可预见的未来比想象中的死亡还要暗淡无光。走着,淤泥已经没过了女人的脚;走着,水已经没到了女人的腰。在她自然下垂的双臂末端,粗壮的手指像钓钩一样无力地垂进水中。而河水竟然以水中的指尖为中心渐渐地亮了起来,仿佛在水中点亮了一盏灯。光线在水中弥漫开去,达到水底,女人惊讶地睁大了眼睛,发现水下正躺着一个女婴。
女人用袖子擦干她身上沾满的淤泥和粘液,把孩子抱了起来。婴儿头顶柔软的绒毛在女人蜡黄色的脸颊上摩擦着。女人微微转了下头,把鼻子埋在绒毛中,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天呐!这是怎样一种温暖的气味,也许是孩子体温的味道,也许是两个生命相遇的味道。这种感觉如此难以言喻,也许正是从此刻开始,女人放弃了死亡——她开始想活很久很久,没有什么别的原因,只是着了魔一样地想看着眼前这个柔软的婴儿长大。
女婴渐渐长大,成了一个几乎正常的小姑娘。唯一有些奇怪的,便是女孩儿没有眼睑,而眼睛中黑色的部分几乎聚拢成一个小小的圆点。孩子的眼睛经常容易很干涩,时不时就必须去河边用水润洗她那永远无法合上的双眼。最初发现这点的时候,蜡黄色脸的女人也想过把这怪物般的孩子丢回到河边。这个念头一直都在女人的脑海里徘徊,直到那件事的发生,坚定了女人养育这个怪婴的决心。
那个晚上,女人打渔完回到家里,正准备给孩子做晚饭。她把在菜叶上爬行的蜗牛捡起,扔到一边,她在忙碌中抽空回了回头,却发现孩子已经悄然不见了。她在房子周围四处寻觅,都没有见到孩子的踪迹。最后她壮起胆子,摸黑来到发现这个孩子的芦苇丛边。而眼前的场景却几乎让她再次感到眩晕:在适应了黑暗的眼睛里,天空呈现出肮脏的暗红色。密密麻麻的芦苇的包围下,似乎被外力开辟出了一块稍稍空旷的浅水。孩子穿着一件破旧的汗衫,正岔开双腿骑在一只通体乌黑的鲢鱼背上,双手展开扶着鲢鱼的鳃盖。鲢鱼是如此之大,光滑而显示出体表浓厚的粘液,鳃盖和胸鳍透着血液的红色,正漂浮在青绿色的水面上。孩子听到脚步的声音,便转过头看着母亲,无法合上的眼睛看不出任何情绪。女人站在黑暗中尖叫了起来:孩子的眼睛和那巨大的鲢鱼的眼睛几乎一模一样。听到女人的尖叫,鲢鱼回答般的张开了自己的大嘴,露出了白色的舌头,细致粘滑。
如果这个时候把女人换成你、我或者任何人,甚至换成正常情况下的女人自己,都会选择夺路而逃。可是,女人却不知哪里来的勇气,踩着淤泥冲上前去,把孩子从鱼背上用力拽了下来,把孩子拉到身后保护了起来。女人像一只愤怒的母鸡,歇斯底里地对着面前的怪鱼吼叫着。
鲢鱼无动于衷,只是默默合上了大嘴,把头藏匿到水下,自顾自地向着水的深处游走了。
女人见鲢鱼游远了,便拉着女孩儿的手往岸边走。来到岸边,女人开始用袖子擦拭怪鱼在女孩儿身上留下的腥滑粘液。一边擦着一遍流着眼泪,嘴里还不停地责备着——充满了被遗弃的哀怨,充满着泪水中特有的让人头脑空白的咸味。女孩儿低着头,合不上的眼睛依旧看不出任何的情绪,只是像鲢鱼一样努着嘴。
女人回到家里,一个劲地告诉自己:一切都过去了,对于自己刚刚开始平静的生活,刚刚的一切只是个小插曲,完全是意外。一切都会恢复如初,就像一切都没有发生过。她一边想着一边看着身旁面无表情的孩子,心里默默祷告着,向苍天,向土地,或是向着河水——只要能让自己平静下来,向谁祷告也都无所谓了。最终,她忍不住地把孩子揽进怀里抱住。仿佛怀里抱着的就是憧憬已久的平静生活,她把孩子越抱越紧,流着眼泪在孩子的身上蹭着自己的脸颊——似乎只有这样,她才能确认:这孩子和来之不易的安定生活永远都不会离开孤苦的自己。
而女孩儿只是面无表情,仿佛已经知道了面前这女人未来的命运。
三年后,河边芦苇从的一切似乎都没有改变:它们一丛丛地扎根在河边,低垂着或黄或绿的叶子,倾听着河水流动的声音,倾听着两岸此起彼伏的祷告。女人在一个晚上又来到了这里。她的脸色更加蜡黄,鬓角的头发早已白尽。她身上,依旧穿着那件破旧打了补丁的衬衣;她怀里,却抱着一只奄奄一息的黑色的巨大鲢鱼。她全然不管鲢鱼沉重的身体压在自己的臂弯上,她也全然不管鲢鱼的粘液顺着自己的身体向下流淌。或许因为鲢鱼的庞大和笨重,女人的步子显得格外沉重,显得格外坚定。她一次次地把脚从河滩的淤泥里拔出来,她一步步地向着河心走去,直到河水没过了怀中鱼的鳃盖。鲢鱼恢复了生机,自顾自的游走了。女人却没有回头的意思,她继续向着深处走着,直到这个世上再也没有人能看到她。
就在自沉这天的早晨,女人从睡梦中醒来。她看着地上奄奄一息的鲢鱼,忽然感到心中压抑已久的绝望开始消散。这种绝望是何时开始的?我想或许是从女人发现女孩儿的后背开始长出鱼骨的那一天开始的吧。从那天起,日复一日,女孩儿的身体开始渐渐地被鱼骨包围。无论女人给女孩儿吃什么,都不能减慢鱼骨的生长。后来,便是内脏和血肉,女孩儿的身躯终于被完全的被包埋在鱼的身体里。她的嘴开始上移,开始变薄,她的嘴边开始长出了鲢鱼的胡须,她的颈边开始长出了水中呼吸的鳃盖。唯一没变的便是女孩儿的双眼,那双无法合上的鲢鱼的眼睛。
这个长达三年的过程中,女人的生活是痛苦的。她开始进一步远离村庄,她一厢情愿地诅咒那条把自己的养女变成这般的怪鱼。她曾经愤怒,也曾经流着眼泪歇斯底里。她就是不愿失去这个陪伴自己的生命。当女儿失去在地面行动的能力以后,她甚至拖着辛劳抱着她去河边,去润洗她那干涩的鱼眼。也许只有养女因为接触到河水而表现出生机的时候,女人心中的绝望才会微微减轻一些——是的,就是那种感到自己终将失去一切的绝望。
而在这个早晨,在女人把菜叶上的蜗牛扔到一边的时候,在她看到面前的鲢鱼因为窒息而渐渐奄奄一息的时候,她便已经下定了决心。
(C) 2011, 阮卒. 版权所有.
没错,正是面前的这条河流把这里变成了一座渔村。这便是渔村的神祗,可它却从不宣告任何的旨意,也从不听任何人的祈祷。它甚至把自己的歌谣的每一个音符都藏在芦苇丛里,只是这样地流过,不告诉任何人它的去向...
就算讨厌我也不要讨厌AKB
这里是圣无肠岛,中心教堂。时间是圣无肠历1748年9月。这是末日预言的时间:圣无肠岛将会覆灭,而没人知道圣无肠岛之外有无新世界,也没有一艘船足以远航。
也许你觉得这些都是无稽之谈,都是好事之徒制造恐慌的言论。没错,或许真的是这样,没有人确信这个孤独的小岛是否会如期毁灭。但是,恐慌的氛围的确笼罩着这个小岛:糖果厂和消防局同天夜里毁于火灾;警察局连日被劫;军队在岛的南部,命令居民帮助他们制造巨大的远洋船,威胁将杀死不服从他们的人——但谁都知道,他们的火箭弹会落在这个岛的每个角落。是这些对生活的失控,让岛上的每一个人都无比确信死亡,他们只知道:我活着,只是不知道还有多久,也许真的就到“那个时间”为止。
“请闭上你们的眼睛。”面无表情神父用肃穆的口吻对台下坐着的人们说道。他五年前曾得过睾丸癌,仅有的两个蛋蛋都在手术中被医生用刀切掉,或是被剪刀剪掉了。术后,他活了下来,皈依了圣主,做了一名神父。
“离开视觉的世界,你们依然可以用耳朵去感受世界。”
汤姆也坐在教堂里,他的外套下穿着白色的衬衫,上面贴着写有他名字的胶布,有点旧的牛仔裤。他不是圣主的信徒,但是他也闭上了眼睛。
“当你听不到任何声音的时候,你依然能感受到有什么存在着,”神父继续说道,“那便是将要在末世拯救我们的圣主。”
冥想课有用处么?汤姆也不确信,他只是希望能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再睡个好觉。
汤姆,52岁,是个心理医生。他简陋的诊所在小岛的北端。诊所有个狭小的阁楼,阳光一般,汤姆也就住在哪里。汤姆有个差不多大的恋人,琳达,住在小岛的南端。他们在5年前刚刚分手,目前都还是独身。
汤姆最近很空闲,因为诊所没有生意,因为大家的心理都出现了问题。
凌晨4点,汤姆还是如往常一样无法入睡。街道上传来摩托车引擎的轰鸣声。摩托车骑士们把速度加得飞快。他们不知道冥想是什么,他们只是在极端的速度下操作着车子。而只要他们一停下,就会不自觉地想到死,他们会感到害怕——而飙车的时候便不会,因为那时,他们的脑子里只有如何避免车毁人亡这样一个简单的想法。
汤姆从写字台前转过身,用手抓住木质的椅背向外挪了下,以便他可以从那个缝隙里移动出来。他走到电视机前,从录像机里取出了刚刚播完的带子,放在黑色的塑料盒里。左手拿着长方体的盒子,反过来垫在左侧的小臂内侧,右手用电视机旁的记号笔在带子的标签上写上了“#43”。他把带子丢在旁边的地上,和其他的42盘录像带放在一起。他蹲下身,打开电视机下面的柜子,拿出一盘没有标签的录像带。
汤姆回到椅子上,一脸倦容,两眼直直地看着电视机屏幕。他摁下录像机遥控器的开关,荧幕上出现两个模糊的裸体,开始交媾。他转回身,向着写字台。他双腿微微用力,让臀部离开椅面,左手从两腿间伸下去,抓住椅面,往前拽了一些。他扭头又看了一眼屏幕,拿起笔在本子上记录着。
纸上已经密密麻麻,都是关于:某人,某人,何种方式,多久。
这些天来,汤姆每天就这么从黑夜来到天明。
汤姆坐在教堂里,闭上眼睛想象着没有感官的世界。
“录像带里的交媾并不制造生命,我们很难说:制造生命和制造死亡中的某一个更加美好。”
“活着和死亡都是未知的,但人们畏惧的往往只有死亡。”
“活着的未知从某种意义上是在‘已知’的范围内的。就像那些录像带:我们不知道谁和谁会在何时何地何种方式交媾,但我们确信它会发生。而死亡也许不一样,但大体上应该没什么太大区别。”
“也许像那盒子一样黑。我们都会从盒子的故事来到盒子外——终有一天,哪怕没有末世的警告,哪怕没有暴民,哪怕没有军队哗变。”
这是汤姆第一次来。他知道这不是冥想,但他感到这种情形很不错。他也在想:如果不是死亡将至,他不会度过这样安稳的一天——他的睡眠一直不好。
这时,距离末日还有10天。汤姆决定:如果可以,最后的日子每天都来参加这里的活动。
神父有时组织信众们冥想,有时组织他们说出心中压抑着的恐惧。汤姆没明白为什么会怕死,他也不“那么”怕死。他更想像婴儿一样睡一觉,而教堂的活动恰好是种特别的放松。
而从距离末日还有7天的时候,小岛的街道上,似乎已经开始弥漫出尸体的味道。汤姆厌恶这种气味胜过厌恶摩托骑士制造的噪音。而事实是,摩托骑士轰鸣的“祷告声”变得越发单薄,而街头来不及被埋葬的尸体越发地多了起来。
在汤姆看来:庸众们在崩溃,而暴民的队伍越发的壮大——壮大到看不出他们和乱军的区别。末日前,他们非但没能控制死亡,甚至无法控制生活。
也许真的是圣主在帮忙,汤姆的“睡眠”开始好了一些。当然,那并非真正的睡着。
神父则是在距离末日还有3天的时候崩溃。
如同往常,汤姆在太阳落山以后来到了中心教堂。那天的活动是诉说恐惧:信众们挨个走上台,讲述自己对末日、对死亡的恐惧,汤姆则在下面专注地听着。
大概在还有几个人,活动就要结束的时候,一个男人走上了台。
“谢谢大家……我是基尔。”男人瘦得可以看出他头骨的样子,根本不用X光。
“真的非常感谢,我想我已经不害怕死亡了……”
“可是,没有男人愿意和我做爱。”
“我有色情录像带,我有润滑剂,我可以帮你们口交,只要有人愿意……”
说着,旁边的神父忽然瘫倒在了台上。
其实,在前一个人讲完的时候,神父便没有说什么。但谁也不知道他当时是不是在想些什么。而就是这么突然,他跪倒在那里,双手撑在地板上,整个人都颤抖着。人们从惊愕中反应过来,基尔第一个上前扶着神父的背,想要把他扶起来。汤姆傻傻地看着,一些人上前开始安慰神父,神父却依然没有站起来——他号泣着,像是一个畸形所致的,嗓音粗重的婴儿。他不管边上人的任何安慰,他把头埋进扶他的人的怀里,埋进了基尔的怀里。
信众们不知所措,但汤姆确信他们应该是知道了:“圣主的信使并没有从圣主那里听到什么有关拯救的消息”,或是“这种自我催眠式的平静比圣无肠岛更早崩溃了”。
晚上,汤姆拨通了琳达的电话,对面很快接起了。
“你好,哪位?”
“琳达,是我。”
“嗯,为什么给我打电话,因为快要死了么?”
“不……不是,我不觉得活着和死了有很大区别。我只是想跟你说我还想你。”
“遗言?我知道了,你安心地去吧,反正没有很大区别。”停了下,琳达又补充道,“不要想我,想了也不用专程告诉我,我会好好活下去的。”
汤姆没有说什么,他在心里认真地考虑了琳达的建议,这期间,电话被挂断了。
是夜,汤姆再次失眠。他花了整整一夜时间,写好了一封装载密封酒瓶里的遗书。不过他似乎还没有下定决心——准确的说法是:尽管他确实没觉得生和死有多明显的区别,但是他的确没有急于自杀。
第二天,也就是末日预言实现和军方威胁时间的前一天,汤姆决定去找琳达。他骑车从圣无肠岛的北端来到南端。差不多下午,他出现在琳达的住处的门前,并发现门是敞开着的。
“琳达?”汤姆站在门外,头伸着,向屋子里喊道,“琳达你在么?”
并没有人应声。
汤姆便走进去,琳达并不在。而尽管门开着,里面却没有任何被动过的痕迹——无论客厅还是厨房,东西都摆放整齐,只有几只碟子和一只玻璃杯上还沾着些水。
汤姆有些不知所措,他找了张椅子坐了下来。等了很久,琳达也没有回来。而外面又是一片混乱,没人会知道一个老女人去了哪里。
“天已经快要黑了,她大概不会回来了。”汤姆决定不再等到最后一天:他准备直接去海边——反正已经这样了,早一天晚一天也没有很大的区别了。
酒瓶和里面的遗书却还在北边的家里。但这显然不会妨碍很多:汤姆找到琳达柜子里剩下的酒,倒空以后,又写了一封新的遗书封了进去。
汤姆来到满是卵石的沙滩。周围已经黑了,空无一人,他向南海岸的更南方走去。
海水像铅一样黑。
海水像铅一样沉。
海水像铅一样冷。
没过腰时,汤姆把酒瓶奋力丢进海里——他和琳达曾经一块丢过,但汤姆觉得,这次丢得更远,也会漂得更久。
他继续向前走,海水没过了他的口鼻。汤姆快要漂离海底的双脚象征性的使了力,海水更快地流进了汤姆的鼻子,充满了他的口腔,灌进了他的耳朵。汤姆睁不开眼,他看不到也听不见,他感受不到圣主,他只是觉得自己就要消失在海水里了。
但结果却是:一种力量强迫他的双脚寻找海底,一种力量强迫他不惜一切代价把头露出海面。汤姆的自杀没有成功,他被呛得咳嗽不止,他走回了岸边,他靠在海边的高崖旁看着铅一样的海水,他就这么看了一夜,不住地抖,不住地哭。
他不住地抖,不住地哭,竟然睡着了——就像个婴儿。
汤姆醒来的时候,太阳刚刚出来,照在涨潮的海浪上,照在被海水冲回来的酒瓶上,照在被海水冲回来的琳达身上。
汤姆拖着浑身的湿衣服跑了过去,那个人的确是琳达。汤姆想抱起琳达的尸体,可死去的琳达太沉——或者说活着的汤姆太虚弱。他只能跪在旁边,大概是等着继续上涨的潮水,大概是等着末日预言的实现。
天空中,开始有火箭弹呼啸的声音;远处的码头,军方制造的木船正在被推进海里;几个拿着武器的军人经过,汤姆看见了他们,他们也看见了汤姆。他们举起了武器,用枪口瞄准了汤姆。汤姆弯下腰,把嘴凑到琳达耳边。
“既然活着和死了差不多,那我自杀还有什么意义呢?”
(C) 2011, 阮卒. 版权所有.
这里是圣无肠岛,中心教堂。时间是圣无肠历1748年9月。这是末日预言的时间:圣无肠岛将会覆灭,而没人知道圣无肠岛之外有无新世界,也没有一艘船足以远航。
也许你觉得这些都是无稽之谈,都是好事之徒...
就算讨厌我也不要讨厌AKB
古希臘女詩人薩福詩歌的古體翻譯
(注:此處不附希臘原文和英文譯本,因為這些古體翻譯文本也是在白話譯本基礎上轉譯的,白話譯本又是在英譯本的基礎上轉譯的,而且在翻譯成古體時,本人也有意象的增減、語境的轉換,不當之處、大失願意之處、有辱原著之處,還望海涵。)
时已过三更,七曜俱西沉。
迢迢夜流光,偏照独眠人。
————————————
月已没,七星已落,
已是子夜时分,
时光逝又逝,
我仍独卧。
————————–
&月亮下去了&
月亮下去了
七曜星也已西沉
时已过三更
夜迢迢,流光似水
只有我独眠人
白日即逝夜星来,牛羊归栏子入怀。
牧童放鞭歌一曲,唱到无声是天籁。
——————————————
晚星带回了
曙光散布出去的一切
带回了绵羊,带回了山羊
带回了牧童回到母亲身边
——————————-
&傍晚之歌&
夜星啊,白天剥夺了我们的,
你全带了回来,
羊群归栏,孩子们都投入母亲的胸怀。
垂钓清溪边,睡意催人倦。
煦风簌簌吹,绿叶片片颤。
———————————–
……凉爽清流边,
煦风簌簌苹果枝头,
緑叶片片微微颤抖,
泻下睡意催人困倦……
于以采兮,饴美之蔷。
于以采兮,饴美之薇。
旦日其逝,终悔弗及。
我不复归,我不复归。
—————————————
哪儿去了,甜的蔷薇?
哪儿去了,甜的蔷薇?
一旦逝去,永难挽回
我不复归,我不复归
巧手称织女
夜纺三丈余
自见君陌上
茶罢饭不思
不闻机杼声
惟闻女叹息
阿姆来相问
只言体不适
思君未见君
怨君君安知
终日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
———————— 注:此首中裁剪粘貼了幾句古詩,只是表明薩福本詩與我國古體詩有想通之妙。
&都怪阿芙洛狄特&
亲爱的妈妈,我
怪阿芙洛狄特
尽管她很温柔
要了我的命
她爱上了那个男子
&望月抒怀&
生自持秉性,暗夜见华明。
天上一片月,羞煞万点星。
———————————–
&敬畏她的光芒&
在美丽的月亮旁边
星星们遮住了自己
它们敬畏月亮的光芒
在最圆之时向大地
———————————————-
正如甘棠在高枝上发红了,
高又高的,在树顶最高枝上:
采甘棠者忘记它了——
不,不,哪里是忘记?——
只是不能企及罢了。
————————————【或】
恰似一个又红又甜的苹果高悬枝头,
在树梢上,摘果人不知怎的把它遗漏。
啊,不是遗漏,而是至今无人能摘到手。
——————————————————————————————————————————-
远客遗我一海螺,倾耳细听有清歌。
倏然躬身临东海,满胸满怀涨潮波。
潮来积雪千万仗,暗如移影潮又落。
潮明潮暗随起伏,中有游鱼几筐箩。
—————————————
胡安·拉蒙·希梅内斯(加西亚·洛尔迦?)&海螺
——给纳达丽妲·希梅内斯&
他们带给我一个海螺。
它里面在讴歌
一幅海图。
我的心儿,
涨满了水波,
暗如影,亮如银,
小鱼儿游了许多。
他们带给我一个海螺。
《月下》古意
独倚欄杆看莎草,水仙菖蒲月中摇。
轻捻曼歌塞耳廓,垕庭唱罢步前朝。
曲折古道待摆渡,蛙声悄然化寂寥。
晚风袭人卷云走,夜色拂乱起暗潮。
汪湖《月下》
水仙和菖蒲
轻笼水中月
曲折的耳廓
摆渡这个瞬间
悄然的寂寥
突然,晚风
从某个角落
遮挡了月色
拂乱了思绪
(C) 2012, 達無賴. 版权所有.
古希臘女詩人薩福詩歌的古體翻譯
(注:此處不附希臘原文和英文譯本,因為這些古體翻譯文本也是在白話譯本基礎上轉譯的,白話譯本又是在英譯本的基礎上轉譯的,而且在翻譯成古體時,本人也有意象的增減、語境...
就算讨厌我也不要讨厌AKB
其实过去的某些难忘日子,我看欧洲杯或世界杯,就喜欢一个男人:德国队的克洛泽。
虽然是德国人却出生在波兰,虽然外形俊朗却无比恋家,虽然名扬四海却总是非常低调——除了翻跟头的狂放与风一样的潇洒,不好意思,我喜欢潇洒的男子,一个男人可以其貌不扬,可以不修边幅,可以没有钱财外带漂亮的女朋友,但一定要很潇洒或貌似很潇洒:敢爱,敢恨,敢于付出好比敢于放弃。于是摆一下,哇塞,球进了········
看克洛泽,除了他一米八几的身高,还有两大看点:一个是挺直的鼻梁,另一个是深邃的眼睛。于是,当两只未免有情的眼球挂在他的鼻梁上方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感叹:好帅!
昨夜从南充回来,我打开电脑反刍似的回顾德国削平希腊的神采。克洛泽,在关键时刻打进关键的第三个球,从而为德国队挺进四强打消了一切一切一切的——悬念。从而让那些眼球只盯着戈麦斯的某些童鞋们大跌眼镜:我一直坚信,一个当过木匠喜爱钓鱼并貌似喜欢网球并弹过钢琴的“多样文化”的支持者,不可能在他足球生命的难以臆断的“尾声”不发出让人叹赏的什么呢?那肯定不好说是——余光吧?如果我们还没有忘记马特乌斯。
有的时候,人会遇到低潮。什么是低潮呢?就是你觉得也许你是很OK的,但全世界都会让你显得很不OK的时分。人生就像足球,时机未到你会像奔跑乏力的C罗那样缺乏机会,但一旦你的时运一到,你就好比韩日世界杯的克洛泽:用三个球的帽子戏法向世界证明,即使是沙特的弱旅,我们德国队也会踢得很认真,因为有我,克洛泽。
再从“庆祝花絮”来看,克洛泽至少有三种套路:一进球后双膝弯下高速向前一阵俯冲,然后手指做“OK“状,然后倏地一声站起一个由下而上急速的上勾拳,很掏心,很提神;或者一阵貌似平静的小跑,双手敞开飞翔着,然后猛地一个利落的空翻,犹如一只俊逸的天鹅:优雅,优雅,还是优雅,很提神;或者什么都不做地走到角球发射处,对着想象中的观众:十字划完后拍拍自己的胸口,然后剑指观众然后再指向自己捏紧拳头:看,我就是,克洛泽!你们很棒我也很OK········我靠,同样很提神。
于是,嫁人当嫁克洛泽的流行段子,就这么产生了:
他会做木匠活。成为职业球员前,他当过3年木匠,会修房顶、做家具。(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他会弹钢琴。身为钢琴王国后裔,他学过6年钢琴,曾担任拜仁乐队键盘手。
他专一。结婚8年,从没闹过绯闻,不管男女。
他身高1.84米,五官如刀削斧砍般刚毅。
他职业巅峰时年薪700万欧元,即使现在,也有200万欧元。他还代言了从boss到可口可乐到品客薯片的一大堆广告。
他的业余爱好是钓鱼。
他基因强大,生了一对双胞胎。假如还会唱二人转,他简直可以当俄罗斯总统了。
最最重要的是,他会翻跟头。跟著名体操队员纳尼、马丁斯、博阿滕一样,克洛泽的招牌,也是翻跟头。会翻跟头的男人,腰好,柔韧性好,爆发力强。纳尼那样的,翻完跟头还乱吐舌头。传说中那个舌头可以舔到自己的鼻子。
——他是谁?呵呵,克洛泽。
(C) 2012, 黄慕春. 版权所有.
其实过去的某些难忘日子,我看欧洲杯或世界杯,就喜欢一个男人:德国队的克洛泽。
虽然是德国人却出生在波兰,虽然外形俊朗却无比恋家,虽然名扬四海却总是非常低调——除了翻跟头的狂放与风一样的潇洒,不...
就算讨厌我也不要讨厌AKB
中国向来有志怪的传统,从山海经起,就是这样。
中国也向来有插科打诨的传统,从东方朔起,就是这样。
中国也向来有不屑志怪与插科打诨的传统,从王充的《论衡》起,就是这样。
中国也向来有根据这一切的一切,跟风的传统,比如我,就是这样。
昨夜看了画皮了,画片很精美,打斗够精彩,美眉真美眉,或美美,或媚媚,或媚眉,或媚美,或美魅,或魅魅,或ooooooo说起来,就是这样。
听说票房很不错,各路影评人都说了,很不错。其中有人还说了,这哪里是“妖片”简直“神”了——所以,应该是神片啊,太神奇了。票房首周或许能过三亿,就是这样。
我为了不错过那美轮美奂的画面外带跌宕起伏到精彩绝伦的情节,除了上厕所基本没敢离开自己的座位。回来以后爆米花撒了一地可乐子犹如我心底的暗流,在流淌,于是赶快问我身边的她,“老大,我有没有错过神马精彩的情节?”
“哦,周迅准备把自己的皮借给赵薇,以掩饰她脸上那道疤或心里那道伤痕。”
——让我们继续画皮吧。
每当我看完任何画面(生活的小邂逅,人生的小别离,或思念的小涟漪与回忆的大波澜以及绝望的大大的大大漩涡)之前,我都会想,这幅画图——无论它看起来是如何的美丽到不可方物貌似周迅那张人间四月天的脸——我会想,它能给我留下神马,也让我觉得人生其实不是浮云,虽然它经常让我们感到浮躁。
“哥哥,你觉得这部片子怎么样?”——我刚放下疲敝的身躯,提起本本放到桌上,准备回复一些你觉得你不回复就很可能就永远回复不了的信息——这经常让我睡不着。
“哦亲,老实说不咋的,我准备写点东西‘赞’两句哈。”
“哈哈你可不要‘批’周迅和陈坤啊,我很喜欢他们。”
“那我批乌尔善好吗,你觉得怎么样,你说他学过油画,那么,我就在踩在‘颜料上’起跳,做点并不锦绣的文章吧。”
——画人画虎难画骨,那画皮呢?
我十二点二十五分推开家门打开电脑接完电话的时候,脑子残留的印象很多并很凌乱因为它们变幻交织:雀儿那很杨幂的清新,冯绍峰那很书生气质的笑料,费翔的萨满气质以及一幅幅画面的似曾相识却又记忆犹新。柏拉图说所有的学习都是前世的回忆,那么,所有的大片是不是都是互相借鉴而中国的大片尤其能够给你一种彼邦的忆念联想呢?有人说过,异国情调是打动人心的一种特色,那么有一天我们即使不用出国或移民或自己裸身成全别人——也就自己的家人,也能享受到一种异国情调的温馨或奇特,——奇特到好比那曾经四处漂泊如今早已功成名就的费大叔,完全不顾形象发挥想象于是天生异象般给予我们一种富有艺术气质的颠覆呢?
我看到,我搜索,我像一个未来派或意识流的大师般,现在坐在一个嘈杂的办公室里,听任心中的希望不是挣扎着要残存的“直觉印象”或“动人画面”,在我的头脑里,眼眶边,自由穿梭,自在出入oooooo
我看到犹如叫阵的陈坤英武地腾身而起,英勇一矛扎下去,好比阿喀琉斯之踵那样,猛地扎在他狰狞的大脚板上,破了他——那个大力士轰然倒下,然后陈坤把握机会猛地就是ooooooo那一刻,陈坤“似曾相识而又记忆犹新”地让我想到了特洛伊的神勇的阿喀琉斯,或者更准确的说,是我最喜欢的布莱德皮特那英俊堪比英勇的脸庞。不过他似乎更加轻灵一点,如果我没有记错,他也是腾身而起,一剑扎下去,苏秦背剑一般,那个大力士也是轰然倒下,不过是因为肩部很受伤于是我神经一阵战栗:什么剑法?!如果我真的没记错,那应该是左肩,但我的记忆很可能出错,如果有考据癖的童鞋,可以找到那一部回访一下,那可真是让我觉得很给力的一种oooooo
我看到与美狐姐姐搭配得很和谐的雀儿那美轮美奂的面庞,打一开始就懂得变化,扭曲,然后无所顾忌的从背后掏出那位在后头呼应得很重要的王子的心:多么紧凑而出人意料的情节串联或故事线索啊;接着是市肆里掏出调戏者的心;跟着她按照乌尔善的思路貌似要掏出冯绍峰的这个其实堪称“经典搭配”的心,但当他显现乌尔善导演想要让他显现出的——那“倩女幽魂”宁采臣的儒雅——一面时,我想都不想就拍了我身边的“观众”一下,不用说,肯定爱上他了也肯定会或快或慢地,爱上他。哈哈,两个有爱的人哈,注定——要走到一起,或走不到一块。
这事让我明白:没心肝的人,或妖,有时候也会焕发出人性的光芒而让有些有心无力的人,在即使并非人妖不分的这个大好时代,感受到做一个人,也许比做一头妖,更艰难到闪闪烁烁犹如冯绍峰不敢面对杨幂那妖里妖气充满“魅惑”的脸。
是的,我看到“魅惑”这个词在我的意识里泛起,我看到魅惑一会儿写在赵薇的半面妆上,一会儿写在周迅素面也能朝天的妩媚上,甚至有时候不知咋的,我突然生出一个不太靠谱的离奇联想,会不会魅惑本身就是一个主题,它就写在乌尔善的脸上并在陈坤的俊逸上巧妙布置,或潇洒安排。
要想在我们这个实在人你推我搡拥挤不堪的实在社会,成就一段飘逸外兼缥缈的惊世爱情好惊天泣鬼,以成全一段秦火余生的世外桃源,正如N年前蒲松龄皮里阳秋的本意:魅惑,对于注重表象喜欢噱头的某位生来说,是必须的。可他老人家魔幻许有但不给力,既不能像哈利波特那样魔幻古堡,也不能如魔戒那样的魔幻仙境地狱两头靠而生死往往一线间。
我看到一阵波澜起伏的混乱厮杀过后,一个眼瞎心亮的与一个人妖合一的,心连着心,马并着马,花香吹拂着花香,蹄声勾连着蹄声,奔向属于他们自己苦尽甘来,那可真是柳暗花明——守得云开见月明,不,是碧蓝的天,是如茵草地和如画美景还有如花美眷ooooooooo
我看到oooooooooo
我还看到oooooooooo
我真的看到一场饕餮的视觉盛宴:舌尖上的噱头。——“哥哥,你觉得当我喜欢的陈坤飘逸地丢下他(略显或不再)朦胧的眼罩以后,那明亮而深情的眼眸ooooooo”
眼馋啊,每当我们邂逅我们的梦中人或心上人的时候,
我合上电脑,奔向床铺,伸个懒腰,眼眶慢慢——没有噱头。
(C) 2012, 黄慕春. 版权所有.
中国向来有志怪的传统,从山海经起,就是这样。
中国也向来有插科打诨的传统,从东方朔起,就是这样。
中国也向来有不屑志怪与插科打诨的传统,从王充的《论衡》起,就是这样。
中国也向来有根据这一切的一...
就算讨厌我也不要讨厌AKB
——梁祝的故事是爱情故事吗?
我简单的问你:
你觉得他们会怎么过日子?
喜结连理之后,只怕一样是要夫唱妇随
要讲妇德、妇言、妇容
一样有七出之条
——对吧!毕竟在古代
那么爱在哪?
没有爱,至少我没发现爱的踪迹。
——那么梁山伯对祝英台是不是爱?
他是看见一个好美人儿
祝英台对梁山伯是不是爱?她是看见一个好夫家
她之所以选择梁山伯,更大的原因在于对婚后生活比较有盼头
她之所以不愿嫁另一个,是因为觉得婚后生活很不爽
——做官的可能性大一点?
是对她好些
看起来人比较温柔敦厚
这很难说是爱
很大程度上是出于【自利】
——所以这不是爱情故事,是吧
嗯,这不是爱情故事。
因为三从四德中没有爱可言
【有爱者,不可以主张三从四德 】
不可以主张七出
不可以主张夫为妻纲
不可以主张妻子对自己的长辈有孝敬的义务
不可以主张进了我家门,就是我家人,死了也是我家鬼
爱不允许【要求】对方服从
这是无法兼容的
这些其实是非常浅显的道理
一个古人对另一个古人“示爱”,搞到最后,却是夫为妻纲
我们不必看之前有多么缠绵
有多么不舍
有多么“忠诚”
因为看这没有意义
那只是为了惊人的利益而下的重注罢了
已经没爱可言了
那利益可是【夫为妻纲】
你知道什么叫【夫为妻纲】吗?
什么叫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你以此为最终诉求,你根本无爱可谈
你这是请我吃两顿好的,对我先假以颜色,表示恋恋不舍,为我辗转反侧。。。。最后是想把我摆上桌下酒!
到最后,要是摆不上桌,你就活不下去!
这不是勇敢,这是他妈的脆弱!
——那么一个男人落魄,他的妻子依然不离不弃,是不是也有两种解释呢?
是有,一个是出于伦理的限制,另一种是出于爱
不错,中国古代的伦理体系,是一种【爱的近似物】。
中国古代的伦理关系,给出了非常细致的讨论
以至于可以这么说:你完全照做,便可以极其接近的达成一种类似爱的表现
比如,【从一而终】
你不从一而终的话,那么举世都会鄙视你,千夫所指叫你不得好死
用了这样的重压,把从一而终锁死了
锁死了之后,你自然会“恒久忍耐”
自然“永远相信”
自然“永远盼望”
自然“不求自己的益处”
看见了吗? ——【极近于爱】
邻居和宗族的刺刀见红的威胁,可以逼得你非“爱”不可
就是你装,也要给我装出来
至少,“在外人面前一定要给他面子”
对男性也一样
“糟糠之妻不下堂”
下堂了,仕途上的前程,学术上的名望你就甭想了
阉割掉你的事业和人生价值!
你要是敢拈花惹草,那么你就是道德败坏
于是,你不得不“爱”
你也要“从一而终”
在这个背景下,创造了大量的“爱情故事”
譬如苦受寒窑啊
譬如哭长城啊
——你说的是古代的伦理纲常,但梁祝本身就是反这种世俗的,比如,门不当户不对,凭什么说那不是爱情呢?
不对,古代纲常并不反对门不当户不对
并没有这一条
世俗也并不反对 真正主张门当户对的,是【功利主义】
梁祝里面要说有什么反纲常,说得上的勉强只有父母之命
其实连这也没有。
他们根本没反什么东西,反了吗?
私奔了吗?
野合了吗?
一个忧愤而死
然后另一个在坟前哭死
这根本谈不上反抗
祝英台哭拜亡灵
其实若非是【亡灵】,连下轿她也未必做得到
说实话,这是我们的“历史学家”非要说中国古人有爱情,要填补国内空白硬拗出来的
对它的分析是荒腔走板的 :
“《梁祝》细腻地呈现一段唯美彻骨、惊天动地的爱情。 出身富裕人家的祝英台反抗传统社会对女子的不平等待遇和束缚,争取到与男孩子一同读书受教育的机会。继而挑战长久以来“门当户对”的观念,与同窗三年的平民子弟梁山伯相恋,为自己争取婚姻自由。然而,保守的年代却棒打鸳鸯两分离。但梁、祝的真情,终究感动天与地!二人化成彩蝶翩翩飞舞,溶入多彩、自由的天空,所经之处,花儿漫天开放.”
【反传统】 + 【争取婚姻自由】 + 【反封建枷锁】 + 【控诉封建压迫】
总而言之,这是利用人们的同理心去打击“封建罪恶”
——死难道还不算真爱的证明吗?
有人喜欢吸毒,你不让,他上吊死给你看
算不算一种对毒品的真爱?
敢死的人多了
你不可以离开我,你离开我我就死给你看——这算不算真爱?
你敢走,他真敢下刀哦
你当他不敢?
你敢离开我,我就杀了你然后自杀
你当他真的做不到?
——真死的能有几个
(都乃恋人欲一同殉情之新闻事例)
敢死,这并不一定是爱,
也可能是【奇贪】
因此这根本不能引以为这是爱的一种证据
事实上恰恰相反,除非自愿选择共同殉情——而且是互相【为对方的愿望】而殉
自己留个千古佳话
这是什么样的恶意
中国的古代伦常之下,根本不存在爱的空间
三从四德、夫为妻纲、夫唱妇随,你不彻底抛弃,你根本不存在可以言说的【爱】可言
梁山伯能接受祝英台不给他面子吗?
能接受祝英台有一天重新选择吗?
很遗憾的一点是:若非能超脱纲常的奇才,否则古人没有爱的可能
若是老子庄子,他们有爱的可能性
若是王阳明,他也可能有能爱的可能性
若是王梵志
或者儒家纲常或者程朱理学之前的人,也有可能
但是唯独儒家信徒没可能
奉纲常为天经地义者,【丝毫】没有可能
因为纲常从逻辑上,只能提供爱的近似物
它通过刺刀见红的极端武力,将一切爱的动机污染了
你可能对你的丈夫从一而终,无限耐心,无限信任,永远支持,从不犹豫
【但是】,请问,你为什么这么做?
“因为这是天经地义,因为这是女人和妻子的本分”
你永远不能剥离这个动机
只有你根本不存在这个【义务】
你这样做,才是出于【爱】
你有这个【义务】
你这样做,则自己也无法不说这是【因为义务】
一旦成为【义务】,那么你爱不爱你还能说得清吗?
你买了一斤猪肉,你有给人十块钱的【义务】 给人十块钱就谈不上“爱”
除非是人家先送了你十斤猪肉
你根本没有给钱的义务, 下次你看他需要,送给他十块钱,你才能谈这是【爱】
明白我的意思吗?
古代的伦理纲常,导致我们再也不能肯定的说中国古人之间的善意到底是出于爱,还是出于执行“优秀学生手册”
——祝英台殉情是出于义务么? 是她该死么?
梁山伯郁郁而终是出于义务么?
是因为每天都在想“我不难过就不道德”,为此郁郁而终么?
你爱她,你死什么?
你爱她,你干嘛要死?!
说个理由我听听
你说你爱她你才会死
那么你的死怎么证明了你爱她?
你死什么?
与她有什么好处?
是名声上好听?
还是可以让她富贵吉祥?
还是可以让她开心一笑?
——自杀往往是非理性的 情绪总是真诚的
照“情绪的影响可以豁免于爱的原则”,那我今天不想洗碗
我明天不想做饭
我后天不想去看电影
“你不可以忽略情绪的影响哦”
【你有什么情绪是你自己的事,顺着自己的情绪来,可以,别说“这就是爱”】
因为【这不是爱】
爱本身必定要求你把对方的需要放在自己的情绪之前
你来个把情绪放在对方的需要之前,还理直气壮
这完全谈不到什么爱了
“我情绪不好,我想自杀,我不想活了,祝英台爱怎么想怎么想吧,她要死就死去,反正我不活了”
这是爱吗?
【反正娶不了英台我不活了】
他做出来的就是这么个事
你死的时候,你的爱在哪?
说实在的,我是非常看不起梁山伯这人的
他根本没有什么爱的能力
—— 爱不能从死亡中体现
但是因为死亡,
推出,这人不爱
这是不对的
我死的时候,我的爱人会在我身边
那是因为你们认为爱就是恋恋不舍
爱是什么?
——爱是一种情感
“锤子是一种工具” “马是一种动物”
这算是【定义】吗?
所谓定义,是一个【符合即是】,【不符合就不是】的【判断方法】
世界上不存在所谓的“模糊的定义”
模糊的定义,就是无定义
梁祝就是梁祝
梁祝不是爱情故事
这里的【爱】,是按照【服从的志愿】来定义的
有一天祝英台不喜欢梁山伯了,想改嫁,梁山伯没可能坦然接受
谈不上恶待
按照古代的纲常,这是【正待】
所有的观众都不可能接受
唱戏的演员也不可能接受
——“祝英台有一天要离开梁山伯”,并不是梁祝的故事,却是梁祝故事判断关键?
不错,梁祝未写的后半段,是梁祝故事的关键
得偿所望之后如何对待,是爱的关键
戏剧性情节和荷尔蒙平淡之后的情节,是爱的关键
那足以分得出之前那种“拼死要在一起”,到底是爱还是贪
因为在之前那段拼死要在一起的段落里,爱和贪的指向在大方向上一致
事实上,恰恰是因为这种一致,才会让人有将梁祝故事附会为爱的余地
ok,假设这风波不曾发生
你们得偿所望了
你会不会接受祝英台自由自在
你能不能接受她有任意改嫁的自由
你能不能允许她不受三从四德的限制
从梁山伯这人的前面的表现来看,这几率【不存在】
——梁祝之间为什么不是服从的志愿呢?
因为梁山伯未服从祝英台在一起的愿望
连给出方案的努力也没做
他根本没有考虑过牺牲自己的令名去满足祝英台的愿望
他的死也并非自己【选择】的
而是他自己没能【逃脱】
那是一种无能,不是一种忠贞
他是【情死】,但是不是【殉情】
梁山伯事实上至始至终都在考虑他自己
他的“个人原则”——事实上那算不上【个人】原则,因为他并未真正的【个人的】接受它,他的接受是【从众的】
他是因为未能得手,于是因为承受不了重大损失而死
这是一种极其不名誉的死法
无论是在原笔记中,还是戏剧中,梁山伯都没有考虑过对方婚嫁成为事实的前提下,如何【继续】爱她
如何【继续】为对方谋求幸福
他一听“噩耗”,就呆若木鸡了
视作“完了”
什么“完了”?
爱是永无止歇的
爱是不存在“完”的
只能是“得手的希望”“完了”
那和“找不到自己明明中了头奖的那张彩票,于是精神失常而死”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如此佳人,嫁作他人妇矣,上天待我何薄”
这话里,有对祝英台的爱吗?
若是他在想“英台,英台,你命好苦”。他不但不会“郁郁而死”,反而应该【拼死也要活着。】
他死得如此轻易,如何值得同情?
梁山伯不是为祝英台而死,梁山伯是为【得不到祝英台】而死
他的死和爱无关
这不是一个爱情故事
——那祝英台是爱么
——祝英台因为存在一个非常糟糕的局面
导致我们不好说她是不是出于爱
这个局面就是【按照伦常,她有死的义理存在】
【按照伦常,她有殉的责任】
因此就像我们之前所说的
我们不好判断她的死,是因为心疼梁的死,还是因为意识到了自己【从人于地下】的责任
因为伦常的存在和她尊奉伦常的事实,她的动机被污染了
我们无由可知
我们知道她在梁的墓前哭,然后死
但是我们不知道她是在哭梁,还是在哭自己
是因为心疼梁而引发疾病
还是因为意识到自己相殉的责任而产生了绝望
在祝的心里,回荡着“我最早选了你,便要从一而终,做个真正的烈女”的可能至少并不比“梁君梁君!梁君梁君!”的可能来的小
你要注意,在原笔记里,谢安表祝英台做什么?——【义妇】(补充方括号)
这两字真正【点题】
这两字真正点出了梁祝故事的精髓
不是他们的爱情和伦常在对抗
而是他们对伦常的【真正尊奉】和世俗对伦常的【阳奉阴违】在对抗
人们褒扬的不是爱情,而是【一心念动,便定终身,可死而殉】
这是【死节】
忠于自己内心最早的自我承诺
我心里认你为夫,那么你便是我夫
我便可殉你
仅仅一般的三媒六聘,不足以和我这一心相抗衡
这是一种儒家真正推崇的【贞烈】
就算手也没碰
就算没有任何名分
你死我也殉
这才是梁祝故事千古流传的根源
梁祝故事从来就不是关于梁山伯
梁祝故事一直就是关于祝英台的
梁祝故事的核心,也根本不是什么爱情
古人从来不认为“爱情”这种东西有什么可推崇的,这东西,乱法害政,祸国殃民(双引号补充)
梁祝故事的主题词,合乎逻辑的唯一推断,便是这个“节”
这是文人以妇自喻,他们事实上是说的是【节】
君臣际遇的伦理关系,便是祝英台对梁山伯这一殉中所表达出来的这种【一念不悔】
你们应该看到这样一个基本事实——这是一个古人可以【任意改造】的曲目
古人根本没顾虑过忠实于史实
他们也不是蠢蛋
你觉得他们写这故事是【为了什么】?
梁祝的故事是否存在?真假如何?这都不重要。【甚至】,连最初写梁祝故事的作者是为了什么目的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故事历经千百年,【留下来了】。
我们的历史上,曾经多次的,反复的为了“弘扬正气”筛选文学作品。孔子编《诗》,编完了满意的长叹:仨字儿!思无邪!
你想想这背后什么意思?
汉武帝独尊儒术
明永历编大典
乾隆搞四库全书
这是有名有姓的大搞。小搞不计其数,无时无之!
这样一个条件下,任何在核心价值上非正统的东西,都不可能是公开流行的。
梁祝却公开流行,它被【留】下来了。你们觉得古人是把它当爱情剧留下来的,还是当成节烈剧留下来的?
梁祝中的“爱情”,是后人“看出来”的
不是古人写进去的
在【爱】的不是梁祝
也不是写这戏的古人们
而是后代的观众
台上的梁不爱,台上的祝也恐不是爱
梁祝是一个中国文化标杆
它的意义非常重大
它导致了一个问题:如果你以【梁祝之间的肯定是爱情】作为【不可质疑的出发点】,会造成一种错乱
这种错乱会让你在“爱情”中找不着北
像梁山伯对祝英台那样对待你的爱人,是恰当的吗?
这个问题如此明显,明显到如果你真正的仔细去想,便觉得可笑
遗憾的是,一般人会在真正审视这个问题【之前】,按照这个标杆【去做】。
会在审视这个标杆【之前】,去用这个标杆去衡量自己的“爱情”
“我没有你就活不了,所以我肯定是爱你的啦”
“我不能想象没有你的生命,所以我肯定是爱你的”
“为什么”
【因为梁祝就是这样】
“为什么梁祝这样,就一定是爱情?”
“梁祝当然是爱情啊!!
梁祝都不是爱情,还有什么是爱情?!”
问题是,【这不是一个回答。】
【它不但不表示你的爱情观建立在坚不可摧的基石上,反而表示你的爱情观来自一种欠缺基本反省的漫不经心。】
它不该让你觉得安心,而【应该】让你感到【惊惧】
难道这样的答案,就【足以】让你满意吗?
——————————-
来源:(Q群)爱情伦理与其它
整理:金色卡拉扬
主讲:剑寒秋水
【我们探讨一切爱情问题与性问题】
此文档的一切相关权益由主讲人保留
允许非商业用途的自由转载,商业用途请联系本人。
如需转载,请保留此版权信息
——————————-
(C) 2012, 剑寒秋水. 版权所有.
——梁祝的故事是爱情故事吗?
我简单的问你:
你觉得他们会怎么过日子?
喜结连理之后,只怕一样是要夫唱妇随
要讲妇德、妇言、妇容
一样有七出之条
——对吧!毕竟在古代
那么爱在哪?
就算讨厌我也不要讨厌AKB
很早就知道张衡这个人。汉朝的,天文学家,与地动仪很有关系,所谓“铜山西崩,洛钟东应 ”,恰好可以用来说明张衡的科学特色,虽然现在很多人仿佛说这个东西没有效验,或者是吹出来的,也未可知。那就不要提了哈。
后来,突然发现张衡写的这首“爱情诗”,喜欢里面的“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之类的话,觉得不但美丽,而且美丽的顺口简直是琅琅上口,虽然我倒不太喜欢琼瑶岑凯伦亦舒张小娴之类的,但是——于是决定背诵下来。
后来的后来,读书渐多有点学问的时候,读《昭明文选》这些话,才恍然发现,原来古人善于托物寓意,好比欧阳修也写闺词,范仲淹也是情种,“百炼钢成绕指柔”,从此对于中国文化的声东击西意在言外的理解,又深了一层。
——“效屈原以美人为君子,以珍宝为仁义,以水深雪雰为小人。思以道术相报贻于时君,而惧谗邪不得通。”
屈原本是才子风度,又是贵族气质,而且性情耿直纯良,于是就难以见谅于小人,于是自然就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得很悲催,用司马迁的话说,“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做《离骚》,盖自怨生也。”
中国的“古典文章”,有人说,不是屈原一派就是诗经一派,其实从文章手法来说是可以成立,所谓楚辞,对于中国文章的辞藻乃至表现手法,影响甚深;而诗经则是所谓“现实主义”派别,但是,其实从内容上说,二者是一是二,都是对于人生的理解或是叹喟。这个问题一般人不懂,而我已经说了很多次了。谓予不信,随便举一个例子,屈原的离骚不必说了,就是有人疑为道家思想而非忠直本色的《渔父》,虽说有争议,但也可以恍惚见出单从表现手法上分是有道理但又不尽然的。因为这篇《渔父》实在是表现自己表现得很决绝: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酾?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假托一个“传说”,虚拟几个“人物”,这种手法对于汉代文章影响很深,东方朔司马相如包括后来的竹林七贤所谓魏晋文章,如果我没有记错,都有这样的表达,这种风气一直到清代末期都有“遗音”哈,就连民国时期的废名先生的那篇《莫须有先生传》,也是有些影子的。钱钟书的《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虽然看似坐实了,也是既有西方的熏染如艾迪生的假托兰姆的幽默,与“渔父”式的文章一道。作了借题发挥而非无事生非更不是无病呻吟的好手段。
屈原的辞藻毕竟是中国文章的开山祖师。如废名称道的《湘夫人》开首,“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真是写景如画而情景相生,又如《山鬼》的“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哪里是在写鬼,简直是在写个美丽而奇幻的神话人物哈,薜荔女萝为衣裳,豹为坐骑辛夷为车,真是很有想象力。
还有几个喜欢的佳句构筑的意境,一并录下: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离骚》)
沅有芷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九歌·湘夫人》)
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 (《九歌·山鬼》)
目极千里兮,伤心悲。(《招魂》)
中国文章后来有所谓谢灵运山水诗,其实我觉得倒是从楚辞中变化生成而出的,如有名的“池塘生春草”都算不上大气,而屈子的风度又岂是大谢所能比拟的,谢灵运的诗很多写得很好,但写的如屈原之“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的大气豪纵的,似乎还没有在小可的记忆里搜索到。
其实,很多人推崇屈原,是他的人格和理想操守,什么“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啊;什么“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的忠贞啊,都很好,但也主要是从内容上着眼。我呢,再反过来换一个视角,还是喜欢他很多情景相生的句子或托物寓意的文章,因为我始终觉得,一个人的情怀可以高雅,但一个人的表达,还是应该含蓄的——至少是聊备一格。好比张衡的这首诗,其实是对前途干脆就是宦途的忧惧,所谓郁郁不得志,于是假托“我所思兮”来表达自己的情怀罢了,虽然确实写得美丽,而且四愁一浪一浪而回环缭绕而余音不绝,颇有一种“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路远莫致倚增叹,何为怀忧心烦惋”的抒情效果。
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从之梁父艰。侧身东望涕沾翰。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路远莫致倚逍遥,何为怀忧心烦劳。
我所思兮在桂林,欲往从之湘水深。侧身南望涕沾襟。美人赠我琴琅玕,何以报之双玉盘。路远莫致倚惆怅,何为怀忧心烦怏。
我所思兮在汉阳,欲往从之陇阪长。侧身西望涕沾裳。美人赠我貂襜褕,何以报之明月珠。路远莫致倚踟蹰,何为怀忧心烦纡。
我所思兮在雁门,欲往从之雪雰雰。侧身北望涕沾巾。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路远莫致倚增叹,何为怀忧心烦惋。
我也来一句吧,我所思兮。。。。。。。哈哈哈。
人啊人,还是真挚的情怀最美丽,深婉的情思耐咀嚼,李商隐所谓: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真的很唯美而意境不俗哈,当年写过一篇论宗教的文章,与很多人发生不和谐,于是也胡诌两句,现在想来,似乎还是可以放到这里,做这篇的了结吧。
——“花开花落自有命,人来人去难知音”
作者: 黄慕春.
很早就知道张衡这个人。汉朝的,天文学家,与地动仪很有关系,所谓“铜山西崩,洛钟东应 ”,恰好可以用来说明张衡的科学特色,虽然现在很多人仿佛说这个东西没有效验,或者是吹出来的,也未可知。那就不要提...
就算讨厌我也不要讨厌AKB
作者按:这篇虽然举罗永浩为例,但其实并非针对罗永浩个人,只不过他的案例比较现成,所知者众,较易说明“爱自由的伪自由主义者”这个概念罢了。
不用很高的观察力就可以发现,目前20-35岁的中国人大多数都是爱自由的——他们大致知道什么是自由,了解现实中中自由的匮乏程度,知道目前的问题在多大程度上实际上是自由的问题,从而渴求着能获得更多的自由。毫无疑问,他们也在尽一切的可能在追求自己的实际自由。
但是要注意:不是爱自由,追求自由的人就是自由主义者。爱自由者和自由主义者有个巨大的区别——与自由主义者不同,爱自由者并不一定在意别人的自由。反过来说,如果一个爱自由者并不赞同自由主义,那么就意味着他是把自己的自由置于别人的自由之上的——也就是说他不但不是一个自由主义者,反而正是自由主义者的反面——反自由主义者。
千万不要搞错,反自由主义者绝不是那群认为自由本身无价值的人——真心认为自由本身无价值的人群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能力上基本上都可以略去不计——反自由主义者的绝大部分恰恰是爱自由的,他们只是不在意别人的自由。
这又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明确的觉得别人的自由与自己的自由无关;另一种则“真心的”自以为是自由主义者——说起自由洋洋洒洒口若悬河——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其实要鉴别【自由主义者】和【爱自由的伪自由主义者】很简单——看他怎么做。具体来说,有两个特定的观察点:
1)看他在有能力让不同意见者闭嘴的时候怎么做。不是说他就不能制止他人的辱骂,而是看他对“辱骂”如何定义。
2)看他在别人的自由对他造成不便,而他有能力单方面对他人自由予以限制或取消的时候怎么做。不是说他就不能在自己的私域维护自己的自由权利,而是说他在维护这个权利的同时是否顾虑过私域的公平问题。——或者更直接的说,他是否认为在他的私域存在公平问题?是否在他的私域里他可以不对任何契约关系负责?
举个例子来说,罗永浩无疑是个自由爱好者和追求者,但他算不算是自由主义者?
最近的一个事实是,他在辉格表达了不同意见后取消了辉格阉牛博客的首页显示。
对罗永浩的活动关注较久的人还会记得他与其他一些人的纷争。基本上都是循这样的路线——出现完全没有违反任何既有约定的不同意见 -& 罗永浩引用“这是我的私人地方”条款将当事人逐出牛博。前不久他因为“管理困难”关闭了所有自由注册博客的首页显示,给出的交代也是“这是我的自由”。
这些事例颇为经典——这也是我举罗永浩为例的原因—— 一个自由主义者不能说“维持言论自由太麻烦”,就如素食主义者不能吃肉;一个自由主义者可以置不同意见于不顾不予回应,但是不应该取消不同意见者发声的权利。但是这两点对于一个并不信奉自由主义的自由者来说却都不成其为问题。
这就是我所谓的“爱自由的伪自由主义者”。
有人问:分辨这个有意义吗?本来没什么意义,但是时下在中国“高举自由主义”大旗乃是一门实实在在会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生意。罗永浩英语机构的人气、韩寒的销量都是实在的证明。中国乐意不时花上几元支持这些“旗手”的消费者很多。从严格意义上说,本文实际上是说如何不买到假货。须知别的商品至少还要“离柜”才会概不负责,买这些旗手们的帐则是价一出手,立成傻逼的。
罗永浩“傻逼”不离口,其实不正是对“消费者”们的嘲弄么?——我几时说过我是自由主义者了?
作者:剑寒秋水.
作者按:这篇虽然举罗永浩为例,但其实并非针对罗永浩个人,只不过他的案例比较现成,所知者众,较易说明“爱自由的伪自由主义者”这个概念罢了。
不用很高的观察力就可以发现,目前20-35岁的中国人大...
就算讨厌我也不要讨厌AKB
尽管有余华等人,在不懈地努力,但我个人觉得,当代中国的作家大都缺乏真正的独创意识。
我总觉得,即使废名在二三十年代的并非“成熟”的艺术手法,比起当下的许多模仿西方的所谓先锋派作家或乡土意识特别浓厚的作家,都是非常具备真正的个人意识的,尽管废名自命为学人而晚期非常低调自己早年的文学创作,我总觉得,他还是一个很有独立意识的文学家,尽管他在后来也难免要谈谈老毛的所谓《新民主主义论》之类毫无价值的东东,包括他对鲁迅和杜甫的人民意识的赶时髦般的解读,但是从他至死对于周作人的不改初衷的支持来看,他还是很有血性与个人尊严的艺术家气质的。这点尤为让我感动,而证明他不愧是我最喜欢的梁遇春先生的早年挚友。
所以我常以为,真正的看似不屑于政治言论的艺术家,往往在关键时刻最能经得起考验,即使在思想文化领域,从没有被真正洗脑的人,比如钱钟书,陈寅恪还有梁漱溟,恰恰都是传统文化情结比较浓厚的知识分子,相反,像郭沫若巴金之流,恰恰都是既无真正的道统在身而又无根本的艺术情怀某种意义上的不是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京牙科诊所排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