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腭弓图片皮下疑似脂肪白色的多个小包块是什么

咽喉 - 中医基础版 - 爱爱医医学论坛
查看: 3327|回复: 18
阅读权限200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937.jpg (39.62 KB, 下载次数: 0)
09:12 上传
喉为肺系:喉是呼吸的门户和发音器官。肺主声,声音出于肺而根于肾。肺的经脉过喉,故喉的通气和发音与肺有关。肺主气,声由气发,所以声音的产生与肺的生理功能有关。又肾脉挟舌本,肾精充足,上承会厌(会厌为声音之门户,肺的经脉亦通会厌),鼓动声道而出声。所以说,肺为声音之门,肾为声音之根。总之,中医学认为声音的产生与肺肾有关。如果肺有病变,不仅可使喉咙通气不利,而且还可使声音发生变化,如声音嘶哑或失音。客邪壅肺者,为“金实则无声”,其证属实。肺气虚弱,肺阴不足,为“金碎则无声”,其证属虚。
咽为胃系:咽为胃系之所属,与胃相通,是水谷之通道。故胃气健旺,咽的功能正常。若胃腑蕴热,则咽部出现红、肿、痛的病理变化。“凡咽痛而饮食不利者,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胃火也”(《血证论。咽喉》)。“胃经受热,胃气通于喉咙,故患喉痈”(《疮疡经验全书。卷一》)。脾与胃互为表里,足太阴脾经络于胃,上挟咽喉,故咽喉与脾也有密切关系。“脾胃有热,则热气上冲,致咽喉肿痛”《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五》。由于脾胃疾病多反映于咽喉,故有“喉咙者,脾胃之候也”的说法。咽喉与其他脏腑:肾藏精,其经脉人肺中,循喉咙。咽喉得肾之精气濡养,生理功能正常,则不易为邪毒所犯。若因肾虚精亏,咽喉失于濡养,则易为病。“肾水不能潮润咽喉,故其病也”(《疡医大全》)。肝之经脉循喉咙人颃颡,肝之经气上于咽喉。若肝气郁结,疏泄升降失常,则影响喉的正常生理功能。肝郁化火,可导致气血凝滞于咽喉而发病。“厥阴终者,中热嗌干”(《素问。诊要经终论》)。可见,咽喉与肝肾也密切相关。
咽喉与经脉:咽喉是经脉循行交会之处,在十二经脉中,除手厥阴心包经和足太阳膀胱经间接通于咽喉外,其余经脉直接通达。手太阴肺经,人肺脏,循经喉中。手阳明大肠经,从缺盆上走颈部,挟口入下齿中。足阳明胃经,从上齿中,出挟口环唇,循下颌角前,沿咽喉人缺盆。足太阴脾经,上行挟食道二旁,循经咽喉连于舌根。手少阴心经,挟食道上循咽喉,连于眼。手太阳小肠经,其支从缺盆循颈经咽喉上颊。足少阴肾经,从肺上循喉咙,挟舌根。手少阳三焦经,从肩走颈经咽喉至颊。足少阳胆经,从颊车,下走颈经咽喉至缺盆。足厥阴肝经,循经喉咙,上人颃颡,环行于唇内。此外,任脉、冲脉循喉咙,络于口唇。
你当前没有登录,分享无奖励哦!
阅读权限200
三锡曰∶咽以咽物,即食脘也。喉以候气,即气脘也。会厌者,音声之户也。悬壅者,音声之关也。咽与喉,会厌与舌,此四者同在一门,而其用各异。喉以候气,故喉气通于天(注:喉者,口之侯也,人体很多疾病首先有征象在喉上,徐文兵认为心开窍于喉)。咽以纳食,故咽气通于地。会厌管乎其上,以司开阖,掩其厌则食下,不掩则错,在喉之前,必舌抵上,则会厌能闭其喉矣。四者交相为用,阙一则饮食废而死矣。& & 属手太阳小肠、少阴心、足太阴脾、足厥阴肝经之会(《素问》曰∶咽主地气,地气通于嗌,太阴脉布胃中,络于隘,故腹满而嗌干),又属足少阴肾(《素问》曰∶邪客于足少阴之络,令人咽痛,不可内食),又属足阳明胃经(《灵枢》曰∶阳明之脉上通于心,上循咽出于口),又属足厥阴肝、少阳胆(《素问》曰,肝者中之将也。取决于胆,咽为之使。《灵枢》曰∶足少阳之正,上侠咽,出颐颔)。侠咽,属手少阴心、足太阴脾之会。
& & 喉在咽之后,属手太阴肺、足阳明胃、少阴肾、厥阴肝经、任脉之会(《灵枢》曰∶手太阴肺,正出缺盆,循喉咙。《素问》曰∶喉主天气,天气通于肺,即肺系也),又属手少阴心、少阳三焦经(《灵枢》曰∶少阴正,上走喉咙,出于面。《素问》曰∶心咳之壮,咳则咽痛。越人曰∶三焦之气通于喉,喉咙之声则发矣),又属手足阳明大肠、胃、手少阳三焦经之合(手阳明之正,上循喉咙,出缺盆),又属足太阴脾(《千金》曰∶喉咙者,脾胃之候也)。喉咙后,属足厥阴肝、心包络。结喉两旁,应手太阴动脉,属足阳明胃。
阅读权限200
“咽喉要道”一共涉及八条经脉,咽喉的时候,一定要问清楚到底是哪儿的问题。咽喉分为“咽”和“喉”。两边为咽,当发“咽”这个声音的时候,实际上用的是两边的劲。如果发“喉”这个音,用的是中间的力气。凡是病已经到了咽喉的话,就要格外小心,因为它很快就会上到脑部。 同样是咽喉的问题,怎么去判断它是哪条经脉的病症呢?如果是喉痹,就是喉出现了疼痛或干痛的时候,是大肠经的问题,因为大肠经属于阳明燥火盛。为什么会出现干痛?阳明燥火把液全都津出去了,所以会造成喉干痛。 如果是“颈肿喉痹”,就是脖子都粗了的喉病,这是属于胃经的病。因为胃经是循喉咙走一圈的,胃经也属于阳明燥火,它如果出现阳明燥火盛的话,也会津过度,把液过度地津出去,形成肿痛的现象。 如果是两边痛,就属于脾经和心经的问题。心是“挟咽嗌干”,嗌的部分在喉结以上,这个在男人身上显现得比较清楚。心火盛,就会造成上半部的疼痛。像喉结以上部位的疼痛以及腮帮子的肿大,就是小肠病。 如果咽已经肿,且上边干痛,就是肾经的病。肾经也循喉咙。 同样是“嗌干”,也可以是肝经生病。不过肝经喉部的症状,基本上偏喉咙的后部。
阅读权限200
《灵枢·忧恚无言》在论及人体发音机理时指出:“会厌者,声音之户也;口唇者,声音之扇也;舌者,声音之机也;悬雍垂者,声音之关也;颃颡者,分气之所泄也;横骨者,神气所使,主发舌者也。”颃颡,即鼻咽部。横骨,相当于舌骨。会厌,《难经·四十四难》称其为“吸门”,意为呼吸之门户。《灵枢集注》说:“在咽喉之前,会厌也;在咽喉之上,乃咽、喉交会之处。凡人饮食,则会厌掩其喉咙后而可入于咽。此喉咙之管,故为‘声音之户’,谓声音之从此而外出也。”《医林改错》更明确指出:“会厌,即舌后之白片,乃遮盖喉门之物也。”会厌位于舌骨体后方,上宽下窄,状如花瓣,呼吸时会厌上启,吞咽或呕吐时会厌下盖,以使水谷与气体,各循其道,不致有误。咽喉部另有喉核,即扁桃体,位于咽前柱(舌腭弓)和咽后柱(咽腭弓)之间,左右各一。悬雍垂,又称帝丁、帝钟,俗称“小舌头”,即张口时软腭后向下后方倾斜的正中一突起部。由扁桃体、悬雍垂和舌根组成喉关,喉关以内为“关内”,喉关以外为“关外”。
阅读权限200
与脏腑经络的联系
喉乃肺系所属。喉为气息出入之要道,又为发声出音之器官。喉下连气道以通肺气,而肺主气、主声,以司呼吸,且肺有经脉通于喉咙,故喉咙的通气和发音直接受制于肺气、肺阴。若肺气宣畅,肺阴充足,则呼吸通利,声音洪亮;若肺气耗损,则鼓动无力,可见声音低微,懒语少言,肺阴不足,则虚火内灼。可见咽喉虚肿微痛,干咳不利,声音嘶哑。因肺虚所致的发音障碍,即所谓“金破不鸣”。若因外邪犯肺,或邪热壅肺,循经上蒸.常见咽喉红肿、声音重浊、嘶哑,甚则失音。因肺实所致发音障碍,即所谓“金实不鸣”。
咽乃胃腑所系。《重楼玉钥》说:“咽,嚥也,主通利水谷,为胃之所系,乃胃气之通道也。”《医林改错》径称咽“即胃管之上口”。咽为胃之外候,与食管相连,贯连胃腑,足阳明胃经沿咽喉下行。胃属足阳明经。络于脾,脾属足太阳经,络于胃。脾升胃降,枢机灵活,则咽利食下,胃和纳畅。若脾胃失和,升降失常,可见吞咽不利,嗳气呕逆等;若脾胃有热,攻冲上逆,则咽喉肿痛,甚则水浆难以下咽。故有“咽喉为脾胃之候”之说。 [1]
咽喉与肝、肾在生理上亦有联系。足厥阴肝经循咽喉,上达颃颡,通过经脉的联系,调和咽喉气血。肝主疏泄,性喜条达,又为刚脏,易为七情所伤。若情志不遂,肝失疏泄,气郁化火,灼津为痰,肝气挟痰互结于咽喉,则咽喉如有梅核所塞,时轻时重,即发为梅核气(癔病球)。足少阴肾经从肺而上循喉咙挟舌本。若肾阴不足,咽喉失于滋润,加之虚火循经上灼,则咽喉焮红干痛,劳累后多发作。
咽喉为经脉循行之要冲。十二经脉中除手厥阴心包经和足太阳膀胱经而外,其余经脉均或直接抵达咽喉,或于咽喉旁经过。至于督脉、任脉、冲脉等奇经,也分别循行于咽喉。借助众多经脉的作用,咽喉与全身的脏腑气血发生联系,维持着咽喉正常的生理功能。《灵枢·经脉》、《灵枢·经别》等对咽喉与经脉的广泛联系有详尽记载。如足阳明胃经,“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咽喉,入缺盆”;足太阴脾经,“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手太阴经别,“上出缺盆,循喉咙”;足少阴肾经,“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足厥阴肝经,“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手少阴经别,“上走喉咙,出于面”;手阳明经别,“上循喉咙,出缺盆”;足少阴经别,“上挟咽,出颐颔中,散于面,连目系”。
[2]  咽喉为消化和呼吸的通道,喉是发声器官,又是呼吸道的门户。
阅读权限200
t01b9f62d591f803ca1.jpg (37.68 KB, 下载次数: 0)
09:31 上传
阅读权限200
本帖最后由 宇宙旋风 于
09:40 编辑
upwbou.jpg (21.63 KB, 下载次数: 0)
09:36 上传
3639192.jpg (30.72 KB, 下载次数: 0)
09:36 上传
13-.jpg (15.29 KB, 下载次数: 0)
09:36 上传
悬雍垂,俗称&小舌&,在口腔中软腭后缘正中悬垂的小圆锥体,肌质结构,表面覆盖黏膜,平时稍向下垂,进食时随同软腭向上收缩,防止食物由口腔窜入鼻腔。
系指口腔内软腭游离缘向下突出的部分。
古人认为悬雍垂与声音有关。
& & & & & & & & & & & & & & & &
《灵枢·忧恚无言》:“悬雍垂声,言声之关也。”
悬雍垂与舌腭弓、咽腭弓及扁桃体等共同组成喉关。
阅读权限200
4b99aff2ecf13.jpg (25.06 KB, 下载次数: 0)
09:53 上传
01-.jpg (115.4 KB, 下载次数: 0)
09:53 上传
2426.jpg (26.18 KB, 下载次数: 0)
09:53 上传
63810.jpg (42.17 KB, 下载次数: 0)
09:53 上传
d478aad01cc6fc45cc.jpg (32.15 KB, 下载次数: 0)
09:53 上传
ha2165t1.jpg (31.12 KB, 下载次数: 0)
09:53 上传
t01fa304c2b.jpg (87.87 KB, 下载次数: 0)
09:53 上传
好资料学习了
感谢楼主,分享
阅读权限200
湿家病,身上,发热,面黄而喘,、鼻塞而烦,其脉大,自能饮食,腹中和无病,病在头中寒湿,故鼻塞,内药鼻中则愈。
此申上条,详其证出其脉,以别其治也。湿家病,身上疼痛发热,面黄而喘,此内生外受之湿病也,外宜羌活胜湿汤,内宜茵陈五苓散,喘甚大陷胸丸。若更头痛鼻塞而烦,其脉大,证类,但其人里和能食,知非伤寒,不可发汗,乃湿邪之病在头,故头痛鼻塞,惟宜纳药鼻中,取黄水从涕出,自可愈也。所纳之药,即瓜蒂散类也。
郑重光曰:身上疼痛发热,面黄而喘,头痛鼻塞,则寒湿之邪客于上焦。经曰:因于湿首如裹是也。用瓜蒂散吹鼻,此在上者,因而越之之法也。
阅读权限200
试服瓜蒂散——一次惨烈的试药经历---转自己自从知道了那个春天吃瓜蒂散吐一吐,让阳气更好的升发,秋天泄一泄让阳气更好的收藏的养生方法之后,我就开始预备春天吃瓜蒂散了。之前吃了大承气汤,已经把过程放到了博客上,瓜蒂散因瓜蒂药店没有,就一直没有吃成,后来让种香瓜的在收香瓜时给我留了十几根,但也没配药。去年去师父那里,从师父那里要了点师父配好的药回来。这不,今年就早早的打算上了,并且做足了前期的准备工作,问了超明老师好多相关的问题,终于在一个星期六()决定吃了。
当要吃的时候才发现,最重要的服用量没有问。于是拿出师父的书,看方子上面写的服方寸匕,我记得这个单位量是合现在的5克。自己想还是慎重点,小量开始服用吧。
早上起床后,没喝水没吃饭,用温热水冲服了2克的瓜蒂散,当时吃的时候有上涌的感觉,可能是药味大不好吃的缘故,过了大约二十分钟,这感觉消失了,就象那药走下去了似的,我一看这情况,又加服了2克。又过了二十多分钟,觉得恶心的感觉还不够,没到吐的份上,正准备吃第三回时,上涌的感觉来了,于是乎开始了第一次吐,吐了些白色的稀痰,有泡沫,马桶冲完之后还会有少量泡沫浮在水上。
我以为吐一次就行了呢。师父说如果怕伤胃气,可以用理中汤送服,我懒,没煮理中汤,有自己做的附子理中丸胶囊吃了四粒。然后喝了一碗粥。
结果,这其实只是一个开始,之后又吐了几次,并且还拉肚子,拉的好吓人,比用大承气的时候可厉害多了。先说吐吧,有一次吐时,都是粘粘的清痰,怎么吐都在嘴上有丝吐不净。我觉得要吐的东西才吐出来。
吐的嗓子都辣辣的痛,吐的时候就感觉一股气从肚脐处涌上来。心下与肚子总是一阵阵的痛,我一直用热水袋放在胃部。还让老公煮了炙甘草汤喝下去缓急补中。
上午拉了三次,第一次是夹水夹屁的稀便,第二次水多夹屁并且夹有小量稀便,再往后就纯是黄色的水了,一点便没有。中午睡了一觉,下午起来吐的不厉害,却频频拉水,颜色黄亮。从下午三点开始严重,并且出虚汗,身上冷,胳膊上看到一层层的鸡皮疙瘩,感觉衣服湿湿的贴在身上,还换了一件衣服。五点时一看拉的太厉害,我就用砸脚后跟处止泻点的方法开始止泻了。别说,还真好使,砸完第一次只拉了一次,过一会再砸了一次就一直到九点多睡觉,睡前接连拉了两次,一宿无事。
第二天早上起来6点拉了一次,中午拉了一次,都有大便了,稀。下午能放出屁来了,说明此次泄泻已经结束。但却没感觉到轻松,而是混身无力,到星期一还无法上班,请了两天假,星期三才去上班,直到下午才感觉真正的恢复过来。恢复的慢,一个是拉过劲了,伤了正气,另外,刚吐完,不能乱吃,恐再伤了胃气,所以每顿只喝一碗粥而已。
当时心想,打死下次也不吃这个了。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现吐泄下还是不错的,自我感觉精力比以前旺盛了些,疲乏感减轻。
师父也说,每年这样清一次挺好的。超明老师告诉我用蜂蜜和炙甘草。一品师兄“夸”我对自己下手也狠,后来总结我就是量吃多了,吃急了。后来查书,师父的书上说方寸匕该是3克。在群里,各位吃过瓜蒂散的师兄们也都说了自己的体会,痛苦的居多,:)
其实瓜蒂散就两味药,一个是我们吃的香瓜的瓜蒂,一个是赤小豆。多不起眼的两个食物呀,我怎么也没想到会有如此威力,让我对中药的配伍又有了重新认识。
还有一个情况,就是之后大便又粗又硬,不粘马桶了。之前的情况是多数也成条,但有点偏软,稍一不注意就会稀下来,或头硬后软。有时会粘马桶,有时不会,但粘的不多,一点不粘的时候比粘的时候少。这次瓜蒂散之后,再排便开始二三天要多用劲,但我觉得算稍有干燥吧,那么粗,已经是很久不见了。但我觉得这几天又软了下来,但也比之前硬,冲马桶时,便条粗、硬、长,很不容易下去。而且基本现在是一天两次,一次早上,一次中午。
从粗细看呢,我觉得变好了,因为大便粗细也反应阳气情况,如果你的大便越来越粗,说明阳气在向越来越足发展,是好的,反之不好。但大便干我不知是水饮少了(拉肚子时拉出好多好多水),还是伤津了,这个我还没弄清,但我倾向于前者,因为不粘马桶了,而且大便不是很费劲。大便量每次也不少。
一品师兄说装胶囊里给女儿吃两粒,一点也不痛苦。
师父的书买回来好几年了,总是用哪就看哪学哪,这一次想从头到尾的好好把书看一遍。前几天看到了《卷二辨转筋脉脉证并治》,里面讲的霍乱,让我想起了自己的这次经历。
师父书里说:“无论是太阴吐利,还是霍乱吐利,下利停止了之后,就会大便硬。因为下利伤津液了。。。”这说明我止利后大便硬还是伤了津液的缘故。后来大便慢慢的一点点软了下来了,现在和之前基本一样了。不过,有一点,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粘马桶的情况出现,每次冲完都是干干净净的。之前是有时没有,有时有,有时会有少许的一点粘在上面。
“。。。不口渴,甚至还不愿喝水,这是胃气还没恢复,太阴寒饮还是不少啊,就要用理中丸来温中化饮,补养津液。”看来我继续吃附子理中丸就好了。当时怕是因为有附子的事,泄的才厉害了,看来想错了。
阅读权限200
1,甘遂 去心大戟去皮白芥子等分,【加 减】痰猛加丸数;加槟榔、木瓜、松脂、卷柏;惊痰加朱砂全蝎;惊气成块加穿山甲、鳖甲、延胡索、蓬术;热痰加盆硝;寒痰加胡椒、丁香、姜、桂
《医方集解》: 此手足太阳太阴药也。十枣汤加减,行水例药亦厉剂。李时珍曰:痰涎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入心则迷,入肺则塞窍为喘咳背冷,入肝则膈痛乾呕、寒热往来;入经络则麻痹,入筋骨则牵引钓痛,入皮肉则瘰癧癰肿,陈无择三因方并以控涎丹主之,殊有奇效;此乃治痰之本,痰之本,水也溼也,得气与火,则结为痰,大戟能泄脏腑水溼,甘遂能行经隧水溼,直达水气所结之处,以攻决为用。白芥子能散皮裏膜外痰气,唯善用者能收奇功也。
【组成】黑丑3两(生熟各半),枳实1两5钱,橘红1两5钱,白芥子1两,朴消3钱,生矾2钱5分,熟矾2钱5分,牙皂1钱5分。
【功效】涤除痰癖伏饮。
【主治】男妇素有停痰积饮,隐伏于两胁之下,腰肾肠胃之间,远年则随气走注,为痛屈伸不得,而精神元气犹旺者。
【制法】白萝卜汁为丸,如麻子大。
【用法】空心姜汤吞服1钱。
甘遂色黄入脾而行中焦,能深入经隧曲道之处,荡涤经隧曲道中之水饮、痰毒、恶血。现代药理证明,甘遂含有一种无水酸,能刺激肠管,引起肠蠕动亢进,产生峻下作用,并有利尿之功。甘遂入药自神农本草至今2千余年,甘遂为主古方如仲景之“十枣汤”“大陷胸汤”,张景岳之“舟车丸”,王肯堂之“甘遂散”及三因方之“控涎丹”,以其狼虎峻猛之性攻逐王道之品所不能攻逐之邪,盖药过病所和微不济急,全在医者驾驭之能。大戟色黑入肾而走下焦,逐脏腑之水饮,亦能荡涤脏腑曲道之处之水饮痰毒、恶血、现代药理言大戟根具有刺激性,有毒成分的大戟素及一种赝硷,与甘遂之作用类似。且苦寒下走肾阴,辛散上泻肺气,并横行经脉。白芥子色白入肺而走上焦、白芥子能深入全身皮里膜外之经隧曲道,荡涤皮里膜外之水饮、痰毒、恶血,现代药理言白芥子含有脂肪油及白芥子甙,杏仁酶等成分,有祛痰平喘,止咳作用,并对组织中炎性渗出物的吸收尤有殊功。
控涎丹之用,本人常年临床实际经验:此药往往起奇效,愈疴疾。忆89年本人治疗胃病的时候,也曾经常常遇见很多患者诉心口窝胀满难受,感觉上不能上下不能下,刚开始也按辨证论治方法治疗,或左金加减或旋覆代赭石汤加减,始终无太大效果!在此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勤读古书,偶阅控涎丹之用,于是买来制甘遂、制红牙大戟、白介子各等份,单研细末混匀再研,蜂蜜炼然后混合上药末,做丸,每丸5克。嘱咐患者晨起空复一丸,告诉患者约半小时后会胃内如翻转小腹稍不适,一小时许必如水样便,泻3-4次后可以服稀粥一碗即可。次日患者果愈,真良方也!后治数十人均屡治屡愈!
& &91年因本人治疗胃病有佳效,患者介绍一病人,患者全身肿胀2年余,所有大医院检查都没有查到病因,每隔一段时间就必须加大衣裤,鞋子,很是苦恼。因当时也从来没有治疗过这样的病人,但是根据控涎丹之用经验暂投一粒药丸试用。第二天患者兴高采烈的来复诊,诉昨天泻后全身舒畅,现已可穿以前的衣服,要求再口服。于是又用5粒后用参白术散调理病获愈,此案在乡间传为美谈。
& & 本人以控涎丹治愈过不少疑难怪病,总的经验是用控涎丹可以泻身体十二水,凡水肿、痰瘀、血瘀皆可用,基本不用凭脉只需看患者舌苔,凡患者舌苔红绛、无苔者不可用;凡体虚极元阳不保不可用无其它!另泻后必喝一碗稀粥以补脾胃之气!甘遂、红牙大戟必须制熟才不至呕!切记!现在制甘遂、制红牙大戟已很难买到实乃撼事。
阅读权限200
亲试控涎丹直录---转
身上的,去年通过荣卫返魂汤,数量虽没减少,大小实在是缩小了3/4左右。本来没准备现在开始试控涎丹的,想在秋天再用的。但有网友JACKY颇为脂肪瘤所苦,想用荣卫返魂汤试试。我想,这汤对我有效,但毕竟没有去根。在蒲辅周医案里找来一个外用方,试了几天,有一定的效果,但太麻烦,因为要外敷,要包纱布,睡得不方便,不过火辣辣的,让腰部很舒服:想来想去,还是决定自己再做一次白老鼠:用控涎丹!
& & 控涎丹的原材料实在不好买,幸好有网络,在网上买到了最重要的两味药:甘遂、大戟。因为是网购,人家少了不卖,便各买了一斤。大戟还不便宜。因为难搞到,也不在乎了。配好药,打成粉(留了个心眼,没有全部打。但同仁堂说量少了不打,便各打了150克。其实这也太多了,我自己根本用不了这么多),按原方,是要糊丸。到厨房找到的面粉,早已经过期,虽说也能吃,但毕竟是配药,不想马虎。糊丸做不成,便做蜜丸吧。便用蜂蜜做,过程不细说了。大约是115克左右的药粉,做了两大盘小丸子,也没数到底多少粒。
& & 今天早上7点起床,用生姜水送了三粒,称了一下,为2克。吃了下去,也没什么感觉,9点10分左右,吃了一碗小米稀饭。心想,是不是吃少了?2克的丸子,按药粉来说,也只是一克多一点。十点左右,肚子有反应了,十点半,上了一趟厕所,前面还正常,后面便稀了,最后,拉的是水样便。肚子也隐隐有点痛,回到办公桌刚坐下,没打几个字,又跑到厕所,这次,象水龙头一样,痛痛快快的不停的拉了一通,平时有点胀胀的肚子第一次觉得真是轻松了。
& & 看来甘遂、大戟逐水的功夫真不是吹的!
& & 中午,不敢再吃这么多了,只吃了两粒,1.4克。
& &这个控涎丹,真是不简单!中午虽然只吃了小小两颗,但是到二点时,还是暴泻一通,如雷鸣闪电。右胁下还有咕咕翻腾声。如此看来,晚上还要减量。
& & 中午时,领导也自己当起白鼠来,听我说三颗弄得五分钟内连拉两次,便只挑了小小的两颗。现在还不知情况如何,她体质比较差,不知挡不挡得住。
& && && && && && && && && && && && && && && && && & 第二天
&&一夜无事,早上起床,又空腹吃了两颗。肚子隐隐有点不舒服,上了趟厕所,这次不象昨天光是水样便。
& & 十点左右,再次上厕所,泻的比较多。
& & 领导昨晚、今天早上各吃了两颗,没有什么反应,我说要不再多吃一颗,她不肯。中午还是只吃两颗。
& && && && && && && && && && && && && && && && && & 第三天
&&虽说是昨晚十点左右服的药,依然是一夜无事。昨晚还用上了外敷药,因为没有包好,效果不佳,早晨儿子起来上学,我也起来了,才发现后腰部的药和皮肤之间隔了一层纱布。肚子隐隐不舒服,上了一趟厕所。
& & 早晨照旧吃了两颗,一上午上了两趟,其中一趟水比较多。中午前事忙,忘记吃了,一直到下午三点左右才服两颗。
& & 昨天下午三点左右时有再泻,今天没有了。
& & 领导今天有些不舒服了,也大泻了一次,可这一次便将她泻得够呛,好象体力不支的样子。估计她不敢再试了。她体质本来较弱,这样猛的药,的确冒险。只是不明白,为什么前两天一点感觉都没有呢?
& & 肚子似小了一圈,不知是不是真的小了,反正裤腰显得有点大,不确定的是裤子是新买的,明天换条稍紧点的旧裤子试试。
& & 至于身上的小疙瘩,没有特别明显的变化,好象有点软,也好象跟以前差不多,但比起两个月前一定是要小。(年前服用黄芪建中时,有明显的缩小,但因为后来觉得肚子有点胀,便不服了。外敷药一个星期左右,也有一点点效果。)
& & 我的皮肤真是奇怪,外敷药时,沾药的地方没什么事,倒是用医用胶布粘到的地方变成了黑紫色,好几天都不消,幸好只用一点点。其它地方都是布包的。
& && && && && && && && && && && && && && && && && & 第四天
& & 反应渐渐平稳下来,这一天,只是上午十点左右连续上了两趟厕所,以后便没什么反应了。另外,右肩靠脖子处有点痒,出了一点象疹子一样的东西。
至于前一天说腰小了一圈,只是感觉而已,实际并不曾小。
& & 另外,到下午时,右脚有点不舒服,鞋脱了换,换了脱,总不如意。心下有点疑惑:难不成逐水伤了津液。好在到晚上时没事了。
& && && && && && && && && && && && && && && && && & 第五天
& &&&看来我还是服过量了,今天便感觉嘴唇干。本以为今天会比昨天稳定一点的,没想到上午泻了两次后,下午竟然也上了一趟。是不是和我今天走路多有关?中午吃饭后,陪儿子到图书馆换书,是走路来回的,想着难得一动,当散步好了。
& & 晚上洗脸时,看了一下舌头,觉得很红无苔,吓了一跳。这个样子,怎敢再这样服药?又觉得唇干,洗了一个苹果吃,领导笑骂:买又不让买,吃又比别人吃得多。
& && && && && && && && && && && && && && && && && & 第六天
早上起床,对着镜子看了一下舌苔,上面有白苔,不象昨晚的样子。于是又放心拣了两颗小粒的吃,我称了一下,大粒的两颗为1.4克左右,小粒的两颗为1克左右,看来丸子干了也不比湿的轻多少。
& & 早上还出现了很多年未见的现象:咯痰!很粘很粘的痰,吐在马桶里,用水都没冲掉。总共咯了三次,其中一次里面还包有一粒小黄米大小的硬东西。
& & 因为服用量减少,今天嘴唇没有昨天干,而且只是上午上了一趟厕所。晚上肚子有点胀,也只是放了几个屁,没有拉稀。
& & & & & & & & & & & & & & & &
要每日早晨空腹服用,保持便溏,不要大泻。一天吃一次,坚持1-2个月,一般就会痊愈。
&&14:45举报删除分享回复(1)
阅读权限200
涎丹是可以引起的方子 为什么控涎丹可以引起腹泻呢 究其原因 是控涎丹中有的成分 刺激肠道粘膜 引起肠道粘膜水肿 而引起腹泻 你要是想让患者腹泻 你就让他空腹服用 比如 消癌积水 就须空腹服用 腹泻之后 积水就消失了 如果 不是空腹 食物占据了肠道 药物和肠道接触少了 就不会引起腹泻 或者只引起轻微腹泻 达不到消除积水的目的 我治癌积水 就使用空腹服药的方法 抗癌 再用饭后服方法 如此循环交替以达到治疗目的
所谓成药 说白了 就是怎么制作控涎丹
控涎丹一共四味药 大戟 甘遂 白芥子 麝香 麝香还是后来加上的 麝香 开窍醒神 活血散结 催产下胎 力量是很强的
本草纲目 李时珍说 麝香 通诸窍 开经络 透骨 解酒毒 消瓜果食积 治中风 中气 中恶 痰厥 积聚癥瘕 控涎丹中加入麝香 有画龙点睛之妙 就是价格贵了点 天然药物嘛 虽然是人工饲养的 成本高呀 没它还不行 要比起现在的看病贵 和看病难来 也就不算什么了 更何况治病救命 人命还是值钱的 我在临床上体会到 有麝香和无麝香 效果是不一样的 说句玩笑话 钱不是白花的 有付出就有回报 但是 钱也有白花的时候 就是买到了假麝香 多贵都有假的 赚钱是无止境的 有的人抓住了善良人们的心 你认为高价就是真的 就大错特错了 主要是人心坏了 要有铁哥们才行 买到了假麝香花冤枉钱是小事 耽误了病情 或者中了毒 麻烦事就大了 没治聋到治哑了
白芥子既是食品 也是药品 安全性很高 在入药上 一般都是炒了用 但是 白芥子 现在市面上 都是白芥子和黄芥子混合起来销售的 药铺是不给分的 可是它的性味是有差别的 我曾经翻越过很多医籍 都证实白芥子和黄芥子其性味是不一样的 我们明白为什么医书上写白芥子 而不写黄芥子 或者芥子 是有用意的 古人用心是良苦的 古人敬业精神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我就坚持使用白芥子 而拒绝黄芥子 我进药的时候 我的铁哥们都嫌我麻烦 但是 也都理解我 认为 要是都象我这样 中医疗效是可以提高的
大戟 有京大戟 和红芽大戟 两个品种&&京大戟泻水逐饮作用强 红芽大戟消肿散结功能强 消癌积水 用京大戟 抗癌 用红芽大戟为好 大戟 甘遂 又有生熟之分 生的力量大 (主要是指他的泻下成分) 熟的力量减弱了一些 所谓炮制减去毒性 就是减少泻下成份 你要是消癌积水 就使用生的 如果抗癌 就使用熟的 你也可以先用生的大戟甘遂 逐去积水 再用熟的大戟甘遂 慢慢服用 用以抗癌 分轻重缓急 以取得成效 或者看患者具体情况 确定方法 你比如 年轻 发现及时 诊断明确 就可以使用生药 效果是惊人的 我在临床上体会 用控涎丹抗癌要比放强的多 年老体弱 在确诊中 就可以使用熟大戟甘遂 以缓取效
我通常将控涎丹分为四个型号 一号 生京大戟 生甘遂 白芥子 麝香 二号 生红芽大戟 生甘遂 白芥子 麝香 三号 熟京大戟 熟甘遂 白芥子 麝香 四号 熟红芽大戟 熟甘遂 白芥子 麝香 根据不同情况 灵活运用 或者 一边抽水 一边用控涎丹抗癌 效果也不错&&
好东西,果断收藏!感谢发享!
--------------------
此消息发自
精辟。学习了
好资料,学习
好东西,收藏了,谢谢楼主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腭咽弓长滤泡高清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