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胜子疼仁十有膝酸口苦口酸是咋回事

你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 请开启后刷新浏览器获得更好的体验!
发表了讨论 o 2 个评论 o 3 次浏览 o
o 来自相关话题
一、口苦。多为肝胆有热所致。口感苦者常兼有头痛、眩晕,苔薄黄、脉象弦数等症候,治宜清泻肝胆郁热。方药选用龙胆泻肝汤:龙胆草15克,柴胡、泽泻、车前子、木通、当归、栀子各10克,生地、黄芩各12克,甘草8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二、口甜。又称“口甘”,多为脾胃功能失常所致。临床上,分为脾胃热蒸口甜和脾胃气虚口甜。前者多因过食辛辣厚味之品,滋生内热或外感邪热蕴积于脾胃所致。表现为口甜而渴、喜饮水、多食易饥,或唇舌生疮、大便干结,舌红苔燥,脉数有力等。治宜清脾泻火。方药选用泻黄散:藿香15克,栀子、石膏各10克,甘草8克,防风2克;或清胃散:黄连、当归、升麻各10克,生地、丹皮各12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后者多由年老或久病伤及脾胃,导致气阴两伤,虚热内生,脾受津灼所致。表现为口甜而干、气短体倦、不思饮食、脘腹作胀、大便时干时软。治宜益气健脾,和胃养阴。方药选用益胃汤与四君子汤加减:沙参15克,麦冬、玉竹、白术、茯苓各10克,生地、藿香各12克,砂仁、炙甘草各8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三、口咸。多为肾虚所致。如伴有腰膝酸软、头昏耳鸣、五心烦热、盗汗遗精、苔少、脉细数等症状,属肾阴亏损,虚火上炎,即“肾阴虚口咸”。治宜补益肾阴,滋阴降火。方药选用知柏地黄汤加减:知母、黄柏、山药、丹皮、茯苓各10克,熟地15克,山茱萸、泽泻、附子12克,肉桂8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四、口酸。口中自觉有酸味,但并无酸水吐出。多为肝胆之热乘脾所致。口感酸者常伴有胸闷胁痛、恶心、食后腹胀、舌苔薄黄、脉弦等症状。治宜泻肝和胃。方药选用左金丸与六君子汤加减:黄连、吴茱萸、茯苓、白术各10克,人参、甘草各8克,陈皮15克。日服2次,每日1剂,水煎服。
五、口臭。口中出气臭秽,自觉或为他人所闻。一般有三种情况:1?胃火上蒸:舌红或口舌糜烂生疮,或牙龈肿痛,口气热臭,并兼有口渴喜冷饮,尿黄便干,苔黄等症状。治宜清泻胃火。方药选用三黄泻心汤:大黄、黄芩各10克,黄连5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2?胃肠食积:口臭如酸腐,或夹有生食味,伴有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嗳气腐秽,舌苔垢腻等伤食症状。治宜消食化积。可用中成药保和丸或山楂丸吞服。每日2次,每次9克。3?平时不注意口腔卫生,患有龋齿或口腔炎症。可用黄芩、藿香、石膏、生地各10克,甘草4克,煎水漱口。
六、口淡。口中味觉减退,自觉口发淡而无法尝出饮食滋味,多伴有食欲不振等症状。临床上主要分为脾虚和湿阻两型。前者除口淡外,尚有神疲气短,腹胀便溏,舌淡脉弱等脾虚症状,治宜益气健脾和胃。方药选用六君子汤加砂仁、焦谷麦芽等。后者可见口淡黏腻,恶心胸闷,苔腻脉濡等湿阻脾胃症状。治宜芳香辟浊,化湿醒脾。方药选用藿朴夏苓汤:藿香、赤苓、杏仁、猪苓、淡豆豉、泽泻、厚朴各10克,半夏8克,白蔻仁2克,薏苡仁12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此外,要想治愈口中异常味觉,除积极用药治疗外,还应注意少食辛辣油腻食物,忌烟酒嗜好,防止房劳过度,保持口腔卫生。
味觉异常,是提示疾病的一种信息,应该引起医生和患者本人的注意。
△口苦:临床观察口苦多见于肝胆热证、肠胃热证等;在现代医学中则多为急性炎症的表现,而以肝胆疾病为多。这可能是胆汁排泄失常所致,癌症病人因甜味阈升高、苦味阈降低,吃甜的东西也会感到舌头发苦。
△口淡:口淡多见于久病脾胃虚寒患者,外科大手术后病人食欲不振也会觉得口舌淡而无味。口淡在炎症感染中也常出现,但大多在疾病初起或消退期,前者为邪尚轻浅的表现,后者则属邪退正虚之象,其意义与口苦显然不同。肠炎、痢疾等消化系统疾病也常有口淡,辨证多属肠胃湿浊或挟寒邪,虽属实证,但要注意不宜用过苦寒凉性药物。经临床测定,严重的口淡患者,对甜、酸、苦、咸诸味均不敏感,味觉阈出现普遍升高的现象。
△口甜:脾胃实热、湿热郁阻、肝脾痰火内蕴的病人口舌可有发甜的感觉,古人称之为“脾热口甘”。研究证明,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可致各种酶的分泌异常,唾液中淀粉酶含量增加,刺激舌上味蕾而感觉口甜。糖尿病患者血糖增高,唾液内糖分亦增高,所以也常觉口舌发甜。
△口涩:当舌头味觉细胞苦味阈降低,舌触觉感受异常时,可出现口涩。肝胆郁热伤阴或脾土衰败的患者,常有口舌干涩或枯涩无味的感觉。严重的神经官能症或通宵不眠之后,唾液腺分泌减少,也可感到口舌枯燥而涩。各种癌症后期多有味觉苦涩,中医认为是脾肾衰败,气血瘀结。
△口酸:中医认为“肝热则口酸”、“脾胃气弱,木乘土位而口酸”,所以口酸以脾虚肝火偏旺者居多,常见于胃炎和消化性溃疡,与胃酸过多有关。有人测定口酸患者的唾液,其中乳酸、磷酸酶、碳酸酐酶含量较正常人增高,PH偏于酸性反应。
△口咸:口咸以脾虚湿盛,肾虚火旺为多。因中医认为“咸为肾味”,临床上常见于肾阴不足,肾火上浮的神经官能症、慢性咽喉炎急性发作的患者。有时测定口咸患者的唾液,可见钠、钾、钙、 镁的氯化物含量增多,PH偏于弱碱性反应。
△口辣:口辣是咸味、热觉和痛觉的综合。中医辨证以肾阴不足、肝火偏旺为多,其次为肺虚痰热;在高血压、神经官能症、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中时有所见。经测定,在室温18℃—22℃时,正常人的舌温大多在33℃—35℃,口辣患者舌温偏高,有时可达36℃以上。此外,口辣患者的舌粘膜对咸味和痛觉都较敏感。
一、口苦。多为肝胆有热所致。口感苦者常兼有头痛、眩晕,苔薄黄、脉象弦数等症候,治宜清泻肝胆郁热。方药选用龙胆泻肝汤:龙胆草15克,柴胡、泽泻、车前子、木通、当归、栀子各10克,生地、黄芩各12克,甘草8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二、口甜。又称“口甘”,多为脾胃功能失常所致。临床上,分为脾胃热蒸口甜和脾胃气虚口甜。前者多因过食辛辣厚味之品,滋生内热或外感邪热蕴积于脾胃所致。表现为口甜而渴、喜饮水、多食易饥,或唇舌生疮、大便干结,舌红苔燥,脉数有力等。治宜清脾泻火。方药选用泻黄散:藿香15克,栀子、石膏各10克,甘草8克,防风2克;或清胃散:黄连、当归、升麻各10克,生地、丹皮各12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后者多由年老或久病伤及脾胃,导致气阴两伤,虚热内生,脾受津灼所致。表现为口甜而干、气短体倦、不思饮食、脘腹作胀、大便时干时软。治宜益气健脾,和胃养阴。方药选用益胃汤与四君子汤加减:沙参15克,麦冬、玉竹、白术、茯苓各10克,生地、藿香各12克,砂仁、炙甘草各8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三、口咸。多为肾虚所致。如伴有腰膝酸软、头昏耳鸣、五心烦热、盗汗遗精、苔少、脉细数等症状,属肾阴亏损,虚火上炎,即“肾阴虚口咸”。治宜补益肾阴,滋阴降火。方药选用知柏地黄汤加减:知母、黄柏、山药、丹皮、茯苓各10克,熟地15克,山茱萸、泽泻、附子12克,肉桂8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四、口酸。口中自觉有酸味,但并无酸水吐出。多为肝胆之热乘脾所致。口感酸者常伴有胸闷胁痛、恶心、食后腹胀、舌苔薄黄、脉弦等症状。治宜泻肝和胃。方药选用左金丸与六君子汤加减:黄连、吴茱萸、茯苓、白术各10克,人参、甘草各8克,陈皮15克。日服2次,每日1剂,水煎服。
五、口臭。口中出气臭秽,自觉或为他人所闻。一般有三种情况:1?胃火上蒸:舌红或口舌糜烂生疮,或牙龈肿痛,口气热臭,并兼有口渴喜冷饮,尿黄便干,苔黄等症状。治宜清泻胃火。方药选用三黄泻心汤:大黄、黄芩各10克,黄连5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2?胃肠食积:口臭如酸腐,或夹有生食味,伴有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嗳气腐秽,舌苔垢腻等伤食症状。治宜消食化积。可用中成药保和丸或山楂丸吞服。每日2次,每次9克。3?平时不注意口腔卫生,患有龋齿或口腔炎症。可用黄芩、藿香、石膏、生地各10克,甘草4克,煎水漱口。
六、口淡。口中味觉减退,自觉口发淡而无法尝出饮食滋味,多伴有食欲不振等症状。临床上主要分为脾虚和湿阻两型。前者除口淡外,尚有神疲气短,腹胀便溏,舌淡脉弱等脾虚症状,治宜益气健脾和胃。方药选用六君子汤加砂仁、焦谷麦芽等。后者可见口淡黏腻,恶心胸闷,苔腻脉濡等湿阻脾胃症状。治宜芳香辟浊,化湿醒脾。方药选用藿朴夏苓汤:藿香、赤苓、杏仁、猪苓、淡豆豉、泽泻、厚朴各10克,半夏8克,白蔻仁2克,薏苡仁12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此外,要想治愈口中异常味觉,除积极用药治疗外,还应注意少食辛辣油腻食物,忌烟酒嗜好,防止房劳过度,保持口腔卫生。
味觉异常,是提示疾病的一种信息,应该引起医生和患者本人的注意。
△口苦:临床观察口苦多见于肝胆热证、肠胃热证等;在现代医学中则多为急性炎症的表现,而以肝胆疾病为多。这可能是胆汁排泄失常所致,癌症病人因甜味阈升高、苦味阈降低,吃甜的东西也会感到舌头发苦。
△口淡:口淡多见于久病脾胃虚寒患者,外科大手术后病人食欲不振也会觉得口舌淡而无味。口淡在炎症感染中也常出现,但大多在疾病初起或消退期,前者为邪尚轻浅的表现,后者则属邪退正虚之象,其意义与口苦显然不同。肠炎、痢疾等消化系统疾病也常有口淡,辨证多属肠胃湿浊或挟寒邪,虽属实证,但要注意不宜用过苦寒凉性药物。经临床测定,严重的口淡患者,对甜、酸、苦、咸诸味均不敏感,味觉阈出现普遍升高的现象。
△口甜:脾胃实热、湿热郁阻、肝脾痰火内蕴的病人口舌可有发甜的感觉,古人称之为“脾热口甘”。研究证明,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可致各种酶的分泌异常,唾液中淀粉酶含量增加,刺激舌上味蕾而感觉口甜。糖尿病患者血糖增高,唾液内糖分亦增高,所以也常觉口舌发甜。
△口涩:当舌头味觉细胞苦味阈降低,舌触觉感受异常时,可出现口涩。肝胆郁热伤阴或脾土衰败的患者,常有口舌干涩或枯涩无味的感觉。严重的神经官能症或通宵不眠之后,唾液腺分泌减少,也可感到口舌枯燥而涩。各种癌症后期多有味觉苦涩,中医认为是脾肾衰败,气血瘀结。
△口酸:中医认为“肝热则口酸”、“脾胃气弱,木乘土位而口酸”,所以口酸以脾虚肝火偏旺者居多,常见于胃炎和消化性溃疡,与胃酸过多有关。有人测定口酸患者的唾液,其中乳酸、磷酸酶、碳酸酐酶含量较正常人增高,PH偏于酸性反应。
△口咸:口咸以脾虚湿盛,肾虚火旺为多。因中医认为“咸为肾味”,临床上常见于肾阴不足,肾火上浮的神经官能症、慢性咽喉炎急性发作的患者。有时测定口咸患者的唾液,可见钠、钾、钙、 镁的氯化物含量增多,PH偏于弱碱性反应。
△口辣:口辣是咸味、热觉和痛觉的综合。中医辨证以肾阴不足、肝火偏旺为多,其次为肺虚痰热;在高血压、神经官能症、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中时有所见。经测定,在室温18℃—22℃时,正常人的舌温大多在33℃—35℃,口辣患者舌温偏高,有时可达36℃以上。此外,口辣患者的舌粘膜对咸味和痛觉都较敏感。
发表了讨论 o 1 个评论 o 1 次浏览 o
o 来自相关话题
请教各位老师,前两天帮个人针灸,针到风池时他说:“怎么针到这个穴位口苦苦的?”我也想知道为什么??
请教各位老师,前两天帮个人针灸,针到风池时他说:“怎么针到这个穴位口苦苦的?”我也想知道为什么??
发表了讨论 o 9 个评论 o 1 次浏览 o
o 来自相关话题
本人才接触针灸,想给母亲治口苦,,眼干涩的毛病,
情况如下,女,55岁,舌淡,无苔,小腿有轻微浮肿,
如何针炙选穴呢?
本人才接触针灸,想给母亲治口苦,,眼干涩的毛病,
情况如下,女,55岁,舌淡,无苔,小腿有轻微浮肿,
如何针炙选穴呢?
发表了讨论 o 17 个评论 o 1 次浏览 o
o 来自相关话题
患者男,32岁,多年畏寒肢冷,口苦唇干,冬天尤甚,虽重衣被但手足冰凉.既往体健.曾给予温阳补肾(附子.鹿角霜.肉桂等),畏寒肢冷好转,但早晨口苦唇干甚,甚则齿忸,后予四逆散.当归四逆散治之效果不佳.予金桂肾气丸治之又出现纳呆腹涨.现患者畏寒肢冷,口苦唇干,眼角痒,不渴,无腰酸腰疼,纳可,眠安,大便溏,小便清长,舌尖微红,苔白,脉眩细
麻烦爱友老师们帮忙为之处方,我甚为之头疼.谢谢
患者男,32岁,多年畏寒肢冷,口苦唇干,冬天尤甚,虽重衣被但手足冰凉.既往体健.曾给予温阳补肾(附子.鹿角霜.肉桂等),畏寒肢冷好转,但早晨口苦唇干甚,甚则齿忸,后予四逆散.当归四逆散治之效果不佳.予金桂肾气丸治之又出现纳呆腹涨.现患者畏寒肢冷,口苦唇干,眼角痒,不渴,无腰酸腰疼,纳可,眠安,大便溏,小便清长,舌尖微红,苔白,脉眩细
麻烦爱友老师们帮忙为之处方,我甚为之头疼.谢谢
发表了讨论 o 3 个评论 o 4 次浏览 o
o 来自相关话题
黄某,女,66岁。初诊
口苦两年,近一个星期口苦甚,苦甚时则欲呕,饮食不香,故求治于中医,前医六剂不效(方药不详)转来我处,见面黄,眼睑浮肿,唇淡,舌淡,苔白腻,脉濡。二便正常。
此脾虚湿滞,胆失疏泄。急则治其标,法当燥湿化痰兼理胆气,方用平胃二陈汤加味:
厚朴10 陈皮10苍术10甘草6法夏10茯苓10郁金10 川楝6 苡仁15竹茹10 香附10
3.28二诊,称服药三剂后口苦症状明显好转,但仍觉有些苦,胃口仍不佳,面黄,眼睑不肿,舌淡红,苔白,不腻,脉稍滑,效不更方,仍用平胃二陈汤加味:
厚朴10 陈皮10苍术10甘草6法夏10茯苓10郁金10 苡仁15竹茹10 香附10
麦芽15山药15
3.31三诊,称上方三剂后,口已不苦,但觉口淡,饮食仍不佳,腰有些酸痛,舌脉同前,此湿已化,脾肾气虚,当于补益脾肾以善后:
太子参15茯苓10白术10陈皮10山药10寄生18川断18 甘草6 麦芽15
[ Last edited by 一尘 on
at 01:53 PM ]
黄某,女,66岁。初诊
口苦两年,近一个星期口苦甚,苦甚时则欲呕,饮食不香,故求治于中医,前医六剂不效(方药不详)转来我处,见面黄,眼睑浮肿,唇淡,舌淡,苔白腻,脉濡。二便正常。
此脾虚湿滞,胆失疏泄。急则治其标,法当燥湿化痰兼理胆气,方用平胃二陈汤加味:
厚朴10 陈皮10苍术10甘草6法夏10茯苓10郁金10 川楝6 苡仁15竹茹10 香附10
3.28二诊,称服药三剂后口苦症状明显好转,但仍觉有些苦,胃口仍不佳,面黄,眼睑不肿,舌淡红,苔白,不腻,脉稍滑,效不更方,仍用平胃二陈汤加味:
厚朴10 陈皮10苍术10甘草6法夏10茯苓10郁金10 苡仁15竹茹10 香附10
麦芽15山药15
3.31三诊,称上方三剂后,口已不苦,但觉口淡,饮食仍不佳,腰有些酸痛,舌脉同前,此湿已化,脾肾气虚,当于补益脾肾以善后:
太子参15茯苓10白术10陈皮10山药10寄生18川断18 甘草6 麦芽15
[ Last edited by 一尘 on
at 01:53 PM ]
发表了讨论 o 5 个评论 o 1 次浏览 o
o 来自相关话题
本人现在经常早晨起床之后,感觉口苦,需要立即饮一杯水后,才觉没有苦味,同时尿液颜色加深,黄色或深黄色、大便颜色褐色、便后有脱肛,夜间盗汗、日间也经常出汗,怕冷、怕凉,有时五心躁热,站立过久常感觉乏力,声音过小,如大声讲话则感觉口干。尿液检验:尿胆原、胆红素阳性,潜血弱阳性,面色灰暗无光泽。镜下红细胞1-2个/HR。血液检查: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略高,B超肝胆脾肾正常。曾经用中药治疗过,效果不错,但由于最近工作压力大,又出现上述情况。
特此请教各位:本人该如何治疗?
本人现在经常早晨起床之后,感觉口苦,需要立即饮一杯水后,才觉没有苦味,同时尿液颜色加深,黄色或深黄色、大便颜色褐色、便后有脱肛,夜间盗汗、日间也经常出汗,怕冷、怕凉,有时五心躁热,站立过久常感觉乏力,声音过小,如大声讲话则感觉口干。尿液检验:尿胆原、胆红素阳性,潜血弱阳性,面色灰暗无光泽。镜下红细胞1-2个/HR。血液检查: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略高,B超肝胆脾肾正常。曾经用中药治疗过,效果不错,但由于最近工作压力大,又出现上述情况。
特此请教各位:本人该如何治疗?
发表了讨论 o 6 个评论 o 6 次浏览 o
o 来自相关话题
口干口苦应该怎么治疗?
口干口苦应该怎么治疗?
发表了讨论 o 1 个评论 o 1 次浏览 o
o 来自相关话题
经常口苦一般什么原因引起,怎么样解决,谢谢
经常口苦一般什么原因引起,怎么样解决,谢谢
发表了讨论 o 2 个评论 o 2 次浏览 o
o 来自相关话题
患者 女 28岁 胃脘部疼痛 泛酸 口苦加重三天 半月前和丈夫打架后出现食欲不振 困乏无力 胃脘部疼痛 泛酸 口苦没有治疗,当时正好是月经期,月经量明显减少,有血块,同时伴有腹胀痛的感觉。第二天出现头晕 胸肋胀痛,双手肿胀 由于一直生气没有治疗。舌红苔黄厚 脉弦细涩 诊断:胃痛——肝胃郁热型证侯分析:生气日久化热,热邪犯胃,肝胆互为表里,肝热加胆火上乘,故出现胃脘部疼痛 泛酸 口苦 ,舌红苔黄厚 脉弦细涩。气滞导致血瘀,故出现月经量明显减少,有血块,同时伴有腹胀痛的感觉。治法:疏肝泄热和胃活血调经方药:化肝煎+四物汤 青皮9 陈皮9佛手12山栀9白药9 香橼9当归9生地9川芎9柴胡12枳壳 9香附10连服五付后患者治愈。
患者 女 28岁 胃脘部疼痛 泛酸 口苦加重三天 半月前和丈夫打架后出现食欲不振 困乏无力 胃脘部疼痛 泛酸 口苦没有治疗,当时正好是月经期,月经量明显减少,有血块,同时伴有腹胀痛的感觉。第二天出现头晕 胸肋胀痛,双手肿胀 由于一直生气没有治疗。舌红苔黄厚 脉弦细涩 诊断:胃痛——肝胃郁热型证侯分析:生气日久化热,热邪犯胃,肝胆互为表里,肝热加胆火上乘,故出现胃脘部疼痛 泛酸 口苦 ,舌红苔黄厚 脉弦细涩。气滞导致血瘀,故出现月经量明显减少,有血块,同时伴有腹胀痛的感觉。治法:疏肝泄热和胃活血调经方药:化肝煎+四物汤 青皮9 陈皮9佛手12山栀9白药9 香橼9当归9生地9川芎9柴胡12枳壳 9香附10连服五付后患者治愈。
发表了讨论 o 29 个评论 o 2 次浏览 o
o 来自相关话题
男、65、口苦一个月、舌苔黄腻、高血压史,查B超显示脂肪肝、肾结石,查血谷丙高9单位,血脂高2个单位。用过小柴胡汤、龙胆泻胆汤及温胆汤加减。肝太乐、甘利欣等护肝药。扎过针灸(太行、足三里、阳陵泉、阴陵泉、三阴交等肝胆脾经穴位。效果不明显。今仍是口苦、食半碗饭就食不下,再坚持就会出现呕吐,
希望各位论下这个应该怎么来处理!
男、65、口苦一个月、舌苔黄腻、高血压史,查B超显示脂肪肝、肾结石,查血谷丙高9单位,血脂高2个单位。用过小柴胡汤、龙胆泻胆汤及温胆汤加减。肝太乐、甘利欣等护肝药。扎过针灸(太行、足三里、阳陵泉、阴陵泉、三阴交等肝胆脾经穴位。效果不明显。今仍是口苦、食半碗饭就食不下,再坚持就会出现呕吐,
希望各位论下这个应该怎么来处理!
发起了问题 o 1 人关注 o 0 个回复 o 30 次浏览 o
o 来自相关话题
发表了讨论 o 2 个评论 o 3 次浏览 o
o 来自相关话题
一、口苦。多为肝胆有热所致。口感苦者常兼有头痛、眩晕,苔薄黄、脉象弦数等症候,治宜清泻肝胆郁热。方药选用龙胆泻肝汤:龙胆草15克,柴胡、泽泻、车前子、木通、当归、栀子各10克,生地、黄芩各12克,甘草8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二、口甜。又称“口甘”,多为脾胃功能失常所致。临床上,分为脾胃热蒸口甜和脾胃气虚口甜。前者多因过食辛辣厚味之品,滋生内热或外感邪热蕴积于脾胃所致。表现为口甜而渴、喜饮水、多食易饥,或唇舌生疮、大便干结,舌红苔燥,脉数有力等。治宜清脾泻火。方药选用泻黄散:藿香15克,栀子、石膏各10克,甘草8克,防风2克;或清胃散:黄连、当归、升麻各10克,生地、丹皮各12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后者多由年老或久病伤及脾胃,导致气阴两伤,虚热内生,脾受津灼所致。表现为口甜而干、气短体倦、不思饮食、脘腹作胀、大便时干时软。治宜益气健脾,和胃养阴。方药选用益胃汤与四君子汤加减:沙参15克,麦冬、玉竹、白术、茯苓各10克,生地、藿香各12克,砂仁、炙甘草各8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三、口咸。多为肾虚所致。如伴有腰膝酸软、头昏耳鸣、五心烦热、盗汗遗精、苔少、脉细数等症状,属肾阴亏损,虚火上炎,即“肾阴虚口咸”。治宜补益肾阴,滋阴降火。方药选用知柏地黄汤加减:知母、黄柏、山药、丹皮、茯苓各10克,熟地15克,山茱萸、泽泻、附子12克,肉桂8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四、口酸。口中自觉有酸味,但并无酸水吐出。多为肝胆之热乘脾所致。口感酸者常伴有胸闷胁痛、恶心、食后腹胀、舌苔薄黄、脉弦等症状。治宜泻肝和胃。方药选用左金丸与六君子汤加减:黄连、吴茱萸、茯苓、白术各10克,人参、甘草各8克,陈皮15克。日服2次,每日1剂,水煎服。
五、口臭。口中出气臭秽,自觉或为他人所闻。一般有三种情况:1?胃火上蒸:舌红或口舌糜烂生疮,或牙龈肿痛,口气热臭,并兼有口渴喜冷饮,尿黄便干,苔黄等症状。治宜清泻胃火。方药选用三黄泻心汤:大黄、黄芩各10克,黄连5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2?胃肠食积:口臭如酸腐,或夹有生食味,伴有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嗳气腐秽,舌苔垢腻等伤食症状。治宜消食化积。可用中成药保和丸或山楂丸吞服。每日2次,每次9克。3?平时不注意口腔卫生,患有龋齿或口腔炎症。可用黄芩、藿香、石膏、生地各10克,甘草4克,煎水漱口。
六、口淡。口中味觉减退,自觉口发淡而无法尝出饮食滋味,多伴有食欲不振等症状。临床上主要分为脾虚和湿阻两型。前者除口淡外,尚有神疲气短,腹胀便溏,舌淡脉弱等脾虚症状,治宜益气健脾和胃。方药选用六君子汤加砂仁、焦谷麦芽等。后者可见口淡黏腻,恶心胸闷,苔腻脉濡等湿阻脾胃症状。治宜芳香辟浊,化湿醒脾。方药选用藿朴夏苓汤:藿香、赤苓、杏仁、猪苓、淡豆豉、泽泻、厚朴各10克,半夏8克,白蔻仁2克,薏苡仁12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此外,要想治愈口中异常味觉,除积极用药治疗外,还应注意少食辛辣油腻食物,忌烟酒嗜好,防止房劳过度,保持口腔卫生。
味觉异常,是提示疾病的一种信息,应该引起医生和患者本人的注意。
△口苦:临床观察口苦多见于肝胆热证、肠胃热证等;在现代医学中则多为急性炎症的表现,而以肝胆疾病为多。这可能是胆汁排泄失常所致,癌症病人因甜味阈升高、苦味阈降低,吃甜的东西也会感到舌头发苦。
△口淡:口淡多见于久病脾胃虚寒患者,外科大手术后病人食欲不振也会觉得口舌淡而无味。口淡在炎症感染中也常出现,但大多在疾病初起或消退期,前者为邪尚轻浅的表现,后者则属邪退正虚之象,其意义与口苦显然不同。肠炎、痢疾等消化系统疾病也常有口淡,辨证多属肠胃湿浊或挟寒邪,虽属实证,但要注意不宜用过苦寒凉性药物。经临床测定,严重的口淡患者,对甜、酸、苦、咸诸味均不敏感,味觉阈出现普遍升高的现象。
△口甜:脾胃实热、湿热郁阻、肝脾痰火内蕴的病人口舌可有发甜的感觉,古人称之为“脾热口甘”。研究证明,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可致各种酶的分泌异常,唾液中淀粉酶含量增加,刺激舌上味蕾而感觉口甜。糖尿病患者血糖增高,唾液内糖分亦增高,所以也常觉口舌发甜。
△口涩:当舌头味觉细胞苦味阈降低,舌触觉感受异常时,可出现口涩。肝胆郁热伤阴或脾土衰败的患者,常有口舌干涩或枯涩无味的感觉。严重的神经官能症或通宵不眠之后,唾液腺分泌减少,也可感到口舌枯燥而涩。各种癌症后期多有味觉苦涩,中医认为是脾肾衰败,气血瘀结。
△口酸:中医认为“肝热则口酸”、“脾胃气弱,木乘土位而口酸”,所以口酸以脾虚肝火偏旺者居多,常见于胃炎和消化性溃疡,与胃酸过多有关。有人测定口酸患者的唾液,其中乳酸、磷酸酶、碳酸酐酶含量较正常人增高,PH偏于酸性反应。
△口咸:口咸以脾虚湿盛,肾虚火旺为多。因中医认为“咸为肾味”,临床上常见于肾阴不足,肾火上浮的神经官能症、慢性咽喉炎急性发作的患者。有时测定口咸患者的唾液,可见钠、钾、钙、 镁的氯化物含量增多,PH偏于弱碱性反应。
△口辣:口辣是咸味、热觉和痛觉的综合。中医辨证以肾阴不足、肝火偏旺为多,其次为肺虚痰热;在高血压、神经官能症、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中时有所见。经测定,在室温18℃—22℃时,正常人的舌温大多在33℃—35℃,口辣患者舌温偏高,有时可达36℃以上。此外,口辣患者的舌粘膜对咸味和痛觉都较敏感。
一、口苦。多为肝胆有热所致。口感苦者常兼有头痛、眩晕,苔薄黄、脉象弦数等症候,治宜清泻肝胆郁热。方药选用龙胆泻肝汤:龙胆草15克,柴胡、泽泻、车前子、木通、当归、栀子各10克,生地、黄芩各12克,甘草8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二、口甜。又称“口甘”,多为脾胃功能失常所致。临床上,分为脾胃热蒸口甜和脾胃气虚口甜。前者多因过食辛辣厚味之品,滋生内热或外感邪热蕴积于脾胃所致。表现为口甜而渴、喜饮水、多食易饥,或唇舌生疮、大便干结,舌红苔燥,脉数有力等。治宜清脾泻火。方药选用泻黄散:藿香15克,栀子、石膏各10克,甘草8克,防风2克;或清胃散:黄连、当归、升麻各10克,生地、丹皮各12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后者多由年老或久病伤及脾胃,导致气阴两伤,虚热内生,脾受津灼所致。表现为口甜而干、气短体倦、不思饮食、脘腹作胀、大便时干时软。治宜益气健脾,和胃养阴。方药选用益胃汤与四君子汤加减:沙参15克,麦冬、玉竹、白术、茯苓各10克,生地、藿香各12克,砂仁、炙甘草各8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三、口咸。多为肾虚所致。如伴有腰膝酸软、头昏耳鸣、五心烦热、盗汗遗精、苔少、脉细数等症状,属肾阴亏损,虚火上炎,即“肾阴虚口咸”。治宜补益肾阴,滋阴降火。方药选用知柏地黄汤加减:知母、黄柏、山药、丹皮、茯苓各10克,熟地15克,山茱萸、泽泻、附子12克,肉桂8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四、口酸。口中自觉有酸味,但并无酸水吐出。多为肝胆之热乘脾所致。口感酸者常伴有胸闷胁痛、恶心、食后腹胀、舌苔薄黄、脉弦等症状。治宜泻肝和胃。方药选用左金丸与六君子汤加减:黄连、吴茱萸、茯苓、白术各10克,人参、甘草各8克,陈皮15克。日服2次,每日1剂,水煎服。
五、口臭。口中出气臭秽,自觉或为他人所闻。一般有三种情况:1?胃火上蒸:舌红或口舌糜烂生疮,或牙龈肿痛,口气热臭,并兼有口渴喜冷饮,尿黄便干,苔黄等症状。治宜清泻胃火。方药选用三黄泻心汤:大黄、黄芩各10克,黄连5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2?胃肠食积:口臭如酸腐,或夹有生食味,伴有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嗳气腐秽,舌苔垢腻等伤食症状。治宜消食化积。可用中成药保和丸或山楂丸吞服。每日2次,每次9克。3?平时不注意口腔卫生,患有龋齿或口腔炎症。可用黄芩、藿香、石膏、生地各10克,甘草4克,煎水漱口。
六、口淡。口中味觉减退,自觉口发淡而无法尝出饮食滋味,多伴有食欲不振等症状。临床上主要分为脾虚和湿阻两型。前者除口淡外,尚有神疲气短,腹胀便溏,舌淡脉弱等脾虚症状,治宜益气健脾和胃。方药选用六君子汤加砂仁、焦谷麦芽等。后者可见口淡黏腻,恶心胸闷,苔腻脉濡等湿阻脾胃症状。治宜芳香辟浊,化湿醒脾。方药选用藿朴夏苓汤:藿香、赤苓、杏仁、猪苓、淡豆豉、泽泻、厚朴各10克,半夏8克,白蔻仁2克,薏苡仁12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此外,要想治愈口中异常味觉,除积极用药治疗外,还应注意少食辛辣油腻食物,忌烟酒嗜好,防止房劳过度,保持口腔卫生。
味觉异常,是提示疾病的一种信息,应该引起医生和患者本人的注意。
△口苦:临床观察口苦多见于肝胆热证、肠胃热证等;在现代医学中则多为急性炎症的表现,而以肝胆疾病为多。这可能是胆汁排泄失常所致,癌症病人因甜味阈升高、苦味阈降低,吃甜的东西也会感到舌头发苦。
△口淡:口淡多见于久病脾胃虚寒患者,外科大手术后病人食欲不振也会觉得口舌淡而无味。口淡在炎症感染中也常出现,但大多在疾病初起或消退期,前者为邪尚轻浅的表现,后者则属邪退正虚之象,其意义与口苦显然不同。肠炎、痢疾等消化系统疾病也常有口淡,辨证多属肠胃湿浊或挟寒邪,虽属实证,但要注意不宜用过苦寒凉性药物。经临床测定,严重的口淡患者,对甜、酸、苦、咸诸味均不敏感,味觉阈出现普遍升高的现象。
△口甜:脾胃实热、湿热郁阻、肝脾痰火内蕴的病人口舌可有发甜的感觉,古人称之为“脾热口甘”。研究证明,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可致各种酶的分泌异常,唾液中淀粉酶含量增加,刺激舌上味蕾而感觉口甜。糖尿病患者血糖增高,唾液内糖分亦增高,所以也常觉口舌发甜。
△口涩:当舌头味觉细胞苦味阈降低,舌触觉感受异常时,可出现口涩。肝胆郁热伤阴或脾土衰败的患者,常有口舌干涩或枯涩无味的感觉。严重的神经官能症或通宵不眠之后,唾液腺分泌减少,也可感到口舌枯燥而涩。各种癌症后期多有味觉苦涩,中医认为是脾肾衰败,气血瘀结。
△口酸:中医认为“肝热则口酸”、“脾胃气弱,木乘土位而口酸”,所以口酸以脾虚肝火偏旺者居多,常见于胃炎和消化性溃疡,与胃酸过多有关。有人测定口酸患者的唾液,其中乳酸、磷酸酶、碳酸酐酶含量较正常人增高,PH偏于酸性反应。
△口咸:口咸以脾虚湿盛,肾虚火旺为多。因中医认为“咸为肾味”,临床上常见于肾阴不足,肾火上浮的神经官能症、慢性咽喉炎急性发作的患者。有时测定口咸患者的唾液,可见钠、钾、钙、 镁的氯化物含量增多,PH偏于弱碱性反应。
△口辣:口辣是咸味、热觉和痛觉的综合。中医辨证以肾阴不足、肝火偏旺为多,其次为肺虚痰热;在高血压、神经官能症、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中时有所见。经测定,在室温18℃—22℃时,正常人的舌温大多在33℃—35℃,口辣患者舌温偏高,有时可达36℃以上。此外,口辣患者的舌粘膜对咸味和痛觉都较敏感。
发表了讨论 o 1 个评论 o 1 次浏览 o
o 来自相关话题
请教各位老师,前两天帮个人针灸,针到风池时他说:“怎么针到这个穴位口苦苦的?”我也想知道为什么??
请教各位老师,前两天帮个人针灸,针到风池时他说:“怎么针到这个穴位口苦苦的?”我也想知道为什么??
发表了讨论 o 9 个评论 o 1 次浏览 o
o 来自相关话题
本人才接触针灸,想给母亲治口苦,,眼干涩的毛病,
情况如下,女,55岁,舌淡,无苔,小腿有轻微浮肿,
如何针炙选穴呢?
本人才接触针灸,想给母亲治口苦,,眼干涩的毛病,
情况如下,女,55岁,舌淡,无苔,小腿有轻微浮肿,
如何针炙选穴呢?
发表了讨论 o 17 个评论 o 1 次浏览 o
o 来自相关话题
患者男,32岁,多年畏寒肢冷,口苦唇干,冬天尤甚,虽重衣被但手足冰凉.既往体健.曾给予温阳补肾(附子.鹿角霜.肉桂等),畏寒肢冷好转,但早晨口苦唇干甚,甚则齿忸,后予四逆散.当归四逆散治之效果不佳.予金桂肾气丸治之又出现纳呆腹涨.现患者畏寒肢冷,口苦唇干,眼角痒,不渴,无腰酸腰疼,纳可,眠安,大便溏,小便清长,舌尖微红,苔白,脉眩细
麻烦爱友老师们帮忙为之处方,我甚为之头疼.谢谢
患者男,32岁,多年畏寒肢冷,口苦唇干,冬天尤甚,虽重衣被但手足冰凉.既往体健.曾给予温阳补肾(附子.鹿角霜.肉桂等),畏寒肢冷好转,但早晨口苦唇干甚,甚则齿忸,后予四逆散.当归四逆散治之效果不佳.予金桂肾气丸治之又出现纳呆腹涨.现患者畏寒肢冷,口苦唇干,眼角痒,不渴,无腰酸腰疼,纳可,眠安,大便溏,小便清长,舌尖微红,苔白,脉眩细
麻烦爱友老师们帮忙为之处方,我甚为之头疼.谢谢
发表了讨论 o 3 个评论 o 4 次浏览 o
o 来自相关话题
黄某,女,66岁。初诊
口苦两年,近一个星期口苦甚,苦甚时则欲呕,饮食不香,故求治于中医,前医六剂不效(方药不详)转来我处,见面黄,眼睑浮肿,唇淡,舌淡,苔白腻,脉濡。二便正常。
此脾虚湿滞,胆失疏泄。急则治其标,法当燥湿化痰兼理胆气,方用平胃二陈汤加味:
厚朴10 陈皮10苍术10甘草6法夏10茯苓10郁金10 川楝6 苡仁15竹茹10 香附10
3.28二诊,称服药三剂后口苦症状明显好转,但仍觉有些苦,胃口仍不佳,面黄,眼睑不肿,舌淡红,苔白,不腻,脉稍滑,效不更方,仍用平胃二陈汤加味:
厚朴10 陈皮10苍术10甘草6法夏10茯苓10郁金10 苡仁15竹茹10 香附10
麦芽15山药15
3.31三诊,称上方三剂后,口已不苦,但觉口淡,饮食仍不佳,腰有些酸痛,舌脉同前,此湿已化,脾肾气虚,当于补益脾肾以善后:
太子参15茯苓10白术10陈皮10山药10寄生18川断18 甘草6 麦芽15
[ Last edited by 一尘 on
at 01:53 PM ]
黄某,女,66岁。初诊
口苦两年,近一个星期口苦甚,苦甚时则欲呕,饮食不香,故求治于中医,前医六剂不效(方药不详)转来我处,见面黄,眼睑浮肿,唇淡,舌淡,苔白腻,脉濡。二便正常。
此脾虚湿滞,胆失疏泄。急则治其标,法当燥湿化痰兼理胆气,方用平胃二陈汤加味:
厚朴10 陈皮10苍术10甘草6法夏10茯苓10郁金10 川楝6 苡仁15竹茹10 香附10
3.28二诊,称服药三剂后口苦症状明显好转,但仍觉有些苦,胃口仍不佳,面黄,眼睑不肿,舌淡红,苔白,不腻,脉稍滑,效不更方,仍用平胃二陈汤加味:
厚朴10 陈皮10苍术10甘草6法夏10茯苓10郁金10 苡仁15竹茹10 香附10
麦芽15山药15
3.31三诊,称上方三剂后,口已不苦,但觉口淡,饮食仍不佳,腰有些酸痛,舌脉同前,此湿已化,脾肾气虚,当于补益脾肾以善后:
太子参15茯苓10白术10陈皮10山药10寄生18川断18 甘草6 麦芽15
[ Last edited by 一尘 on
at 01:53 PM ]
发表了讨论 o 5 个评论 o 1 次浏览 o
o 来自相关话题
本人现在经常早晨起床之后,感觉口苦,需要立即饮一杯水后,才觉没有苦味,同时尿液颜色加深,黄色或深黄色、大便颜色褐色、便后有脱肛,夜间盗汗、日间也经常出汗,怕冷、怕凉,有时五心躁热,站立过久常感觉乏力,声音过小,如大声讲话则感觉口干。尿液检验:尿胆原、胆红素阳性,潜血弱阳性,面色灰暗无光泽。镜下红细胞1-2个/HR。血液检查: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略高,B超肝胆脾肾正常。曾经用中药治疗过,效果不错,但由于最近工作压力大,又出现上述情况。
特此请教各位:本人该如何治疗?
本人现在经常早晨起床之后,感觉口苦,需要立即饮一杯水后,才觉没有苦味,同时尿液颜色加深,黄色或深黄色、大便颜色褐色、便后有脱肛,夜间盗汗、日间也经常出汗,怕冷、怕凉,有时五心躁热,站立过久常感觉乏力,声音过小,如大声讲话则感觉口干。尿液检验:尿胆原、胆红素阳性,潜血弱阳性,面色灰暗无光泽。镜下红细胞1-2个/HR。血液检查: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略高,B超肝胆脾肾正常。曾经用中药治疗过,效果不错,但由于最近工作压力大,又出现上述情况。
特此请教各位:本人该如何治疗?
发表了讨论 o 6 个评论 o 6 次浏览 o
o 来自相关话题
口干口苦应该怎么治疗?
口干口苦应该怎么治疗?
发表了讨论 o 1 个评论 o 1 次浏览 o
o 来自相关话题
经常口苦一般什么原因引起,怎么样解决,谢谢
经常口苦一般什么原因引起,怎么样解决,谢谢
发表了讨论 o 2 个评论 o 2 次浏览 o
o 来自相关话题
患者 女 28岁 胃脘部疼痛 泛酸 口苦加重三天 半月前和丈夫打架后出现食欲不振 困乏无力 胃脘部疼痛 泛酸 口苦没有治疗,当时正好是月经期,月经量明显减少,有血块,同时伴有腹胀痛的感觉。第二天出现头晕 胸肋胀痛,双手肿胀 由于一直生气没有治疗。舌红苔黄厚 脉弦细涩 诊断:胃痛——肝胃郁热型证侯分析:生气日久化热,热邪犯胃,肝胆互为表里,肝热加胆火上乘,故出现胃脘部疼痛 泛酸 口苦 ,舌红苔黄厚 脉弦细涩。气滞导致血瘀,故出现月经量明显减少,有血块,同时伴有腹胀痛的感觉。治法:疏肝泄热和胃活血调经方药:化肝煎+四物汤 青皮9 陈皮9佛手12山栀9白药9 香橼9当归9生地9川芎9柴胡12枳壳 9香附10连服五付后患者治愈。
患者 女 28岁 胃脘部疼痛 泛酸 口苦加重三天 半月前和丈夫打架后出现食欲不振 困乏无力 胃脘部疼痛 泛酸 口苦没有治疗,当时正好是月经期,月经量明显减少,有血块,同时伴有腹胀痛的感觉。第二天出现头晕 胸肋胀痛,双手肿胀 由于一直生气没有治疗。舌红苔黄厚 脉弦细涩 诊断:胃痛——肝胃郁热型证侯分析:生气日久化热,热邪犯胃,肝胆互为表里,肝热加胆火上乘,故出现胃脘部疼痛 泛酸 口苦 ,舌红苔黄厚 脉弦细涩。气滞导致血瘀,故出现月经量明显减少,有血块,同时伴有腹胀痛的感觉。治法:疏肝泄热和胃活血调经方药:化肝煎+四物汤 青皮9 陈皮9佛手12山栀9白药9 香橼9当归9生地9川芎9柴胡12枳壳 9香附10连服五付后患者治愈。
发表了讨论 o 29 个评论 o 2 次浏览 o
o 来自相关话题
男、65、口苦一个月、舌苔黄腻、高血压史,查B超显示脂肪肝、肾结石,查血谷丙高9单位,血脂高2个单位。用过小柴胡汤、龙胆泻胆汤及温胆汤加减。肝太乐、甘利欣等护肝药。扎过针灸(太行、足三里、阳陵泉、阴陵泉、三阴交等肝胆脾经穴位。效果不明显。今仍是口苦、食半碗饭就食不下,再坚持就会出现呕吐,
希望各位论下这个应该怎么来处理!
男、65、口苦一个月、舌苔黄腻、高血压史,查B超显示脂肪肝、肾结石,查血谷丙高9单位,血脂高2个单位。用过小柴胡汤、龙胆泻胆汤及温胆汤加减。肝太乐、甘利欣等护肝药。扎过针灸(太行、足三里、阳陵泉、阴陵泉、三阴交等肝胆脾经穴位。效果不明显。今仍是口苦、食半碗饭就食不下,再坚持就会出现呕吐,
希望各位论下这个应该怎么来处理!
获得 0 次赞同, 0 次感谢
获得 0 次赞同, 0 次感谢
扫这个二维码
沟通学习更便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口苦反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