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一次性输液器针头过的针头刺伤很深并出了血会感染什么病

|| 您当前的位置:&>&
门诊输液室护士针刺伤的分析与对策
来源:首席医学网&&作者:曹小敏 杨祖钦&&()
【关键词】& 门诊 输液室 护士 针刺伤护士因其职业的特殊关系,在工作中与之密切接触的莫过于注射器、针头等锐利器械,因而极易导致针刺伤的发生。针刺伤是一种皮肤深部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意外伤害[1],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伤害。护士在工作中一旦发生针刺伤,将面临着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危险,如艾滋病、乙肝、丙肝等。作者于2007年5月至2008年5月对10名护士进行调查,了解输液室护士被针刺伤的相关因素,定出有效的防护措施,对预防护理人员被针刺伤,减少职业伤害有重要的意义。&&&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0名护士均为女性;年龄21~45岁,门诊输液室工作时间1~12年,职称:护士5名、护师3名、主管护师2名;学历:中专6名、大专3名、本科1名。&&&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内容包括一年内被针刺伤的次数、进行何种操作时受伤、发生针刺伤的具体时间、伤后伤口的处理方法、是否填写受伤报表、是否进行跟踪检验等。发放问卷10份,回收10 份,回收率100%,均为合格问卷。&&& 1.3& 结果& 10 名被调查的护士一年中均有不同次数的针刺伤史,最多4 次,最少1 次,其中1 次1 例、2次3 例、3 次4例、4 次2 例;总例次为27次(表1),其中4 次的均工作2 年以下的护士,发生2 次的大部分是工作5 年以后的护士,针刺伤的次数和工作年限成反比。在进行何种操作受伤最多的调查中,注射、抽血时被刺伤最多,占40.74%;其次是分离针头被针头刺伤,占22.22%;回套针头时被针头刺伤占18.52%,3.70%因进针时患者不合作被刺伤(表2)。在伤后处理方式的调查中,有90%的护士伤后会进行伤口的初步处理,如挤血,冲洗、用消毒剂消毒,其中贴创可贴仅占50% ,100%未填写受伤报表及跟踪检验。其中10%护士不知道要填写报表,其余的虽然知道要填写报表,但部分因怕麻烦,觉得仅为小伤无必要填写受伤报表。表1& 与针刺伤有关的操作 表2& 针刺伤后采取的措施&&& 2& 讨论&&& 2.1& 当前流行病学概况& 临床护士由于工作的特殊性,经常接触患者开放性伤口、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存在职业感染的危险。临床护士工作繁忙、工作量大,心理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极易发生针刺伤。针刺伤是医务人员职业感染的重要途径,污染有血液传播性病毒的针头、刀片、缝针等锐器损伤后的感染几率为0.25%~30.0%[2]。有研究资料表明,医务人员被H IV污染的针头刺伤后,发生感染的几率为0.33% ,黏膜暴露感染几率为0. 09%。可能增加感染危险性的因素有接触血量大,受损伤口深,造成伤口的器械上有明显的血迹,器械曾刺入静脉或动脉内,患者正处于感染早、晚期等[3]。有研究表明,医务人员职业感染的危险程度取决于人群中血液性传染病的流行率[4]。而我国目前乙型肝炎总感染率为60 %左右,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已有1.3 亿,艾滋病的流行在我国也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艾滋病患者已出现猛增趋势[5]。而目前对这些疾病缺乏有效治疗方法,一旦感染上就意味着生活、工作、家庭等的改变,甚至危及生命,同时还有可能在不自觉中传染给周围的亲人、同事[6]。因此,目前针刺伤的情况严峻,极待解决。&&& 2.2& 工作繁忙和粗心大意最易导致针刺伤& 本调查结果显示,有6名护士在工作繁忙时被针刺伤,3名护士在粗心大意时被针刺伤。调查还显示,技术不熟练、器械不安全,未按操作规程及工作环境欠佳,如操作时光线不足、空间狭小、嘈杂或随意放置针头等是针刺伤发生的另外重要原因。为避免针刺伤的发生,应要求护士养成良好的操作行为,小心处理使用过的针头。在工作忙碌时,仓促的双手针帽回套,容易发生针刺伤。因此,从各方面增强防护意识,加强安全操作技能训练,同时,熟练掌握护理操作程序,保证在工作量大或危重患者抢救时能沉着冷静、有条不紊,从而避免因工作忙乱或心理紧张引起的针刺伤。而针刺伤的次数与护士的职称有关,说明经验丰富的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几率小。&&& 2.3& 护理人员人手不足& 据调查的结果分析,针刺伤多发生在工作繁忙时候,如在上午输液高峰时和中午护士值班人少时,因这时期或因患者较多,或因护士人手少,而此时又是部分患者己输液完需要拔针时,护士常拔完一个患者的针后不能及时处理好输液器又要给另一个患者拔针,造成最后集中处理这些患者用过的输液器时被刺伤。归根到底是护理人员人手的不足。&&& 2.4& 处理用过的输液器的程序过于复杂& 现在大多数医院均使用锐器盒来收集污染针头,卫生行政部门要求使用锐器盒的目的本来是为了使护理人员和收集医疗废物的工作人员不受针头刺伤。但同时就会增加刺伤的机会,护士要分离针头并把针头放进一个开口并不大的锐器盒中,又增加了被刺伤的机会。&&& 2.5& 护士自身防护意识淡薄& 被调查的10名护士中,伤后经消毒处理后不包扎或不贴创口贴的占50%,并不意识到这样暴露伤口再进行其他操作时会增加感染的机会,而且伤后大部分未填表跟踪。临床上部分护理人员接触患者的体液、血液、分泌物时不戴手套,接触化疗药物时不知道如何防护。&&& 2.6& 护理人员某些操作不规范& 调查发现,有不少的刺伤是护士给患者拔针后,因又急着为另一患者拔针,就把拔出输液器的针头插进输液管中,在插针头的过程中,极易被针头刺伤另一个用来固定输液管的手,还有一定比例的刺伤是在回套针头帽时被刺伤,再就是加药时不按操作规程,为赶时间,一个手拿着安瓿, 一个手拿着注射器,两手之间无支撑点,这样也极易被加药的针头刺伤,这些均是护理人员本身违反操作规程而致刺伤的。&&& 3& 对策&&& 3.1& 护理人员要养成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的良好习惯& 较多的刺伤是护理人员违反操作规程时受伤的,护理人员首先要在平时工作中养成习惯,才能在工作繁忙时仍按习惯的动作进行操作,这主要的原因是护理人员对自己身边的危险因素存在麻痹、侥幸的心理。现随着更多的医务人员,特别是护理人员由于针刺伤而感染多种血源性传染病,己引起重视,相信在今后的几年会引起更多的医学专家的关注。希望广大的护理同行们在这一方面加大管理力度,最大可能的减少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发生,保护自己及同行的健康,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广大的群众服务。&&& 3.2& 在诊断不明的情况下, 患者的血液和体液均被视为HBV、HIV等血源性疾病的传染源,要采取防护措施,接触到患者血液、体液操作时应戴手套,强调双向防护,防止疾病传至医务人员。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操作时要戴手套,尽可能使用带有安全性能的静脉注射装置[7]。规范医疗废物的处理,使用过的针头放入锐器盒,必要时将锐器盒携带至患者床旁,以便操作者在使用后及时处理针头,锐器收集器装2 /3即停止使用[5]。建立医院职业暴露报告系统,以便医护人员在发生针刺伤后能向有关部门报告,并得到及时的咨询和处理。加强临床护士职业防护培训,熟悉预防针刺伤的统一操作规程。了解发生针刺伤的紧急处理措施,工作中一旦不慎被刺伤,要保持镇静,立即挤出少量血液,并用流动水冲洗,然后用碘酒、酒精消毒受伤部位,包扎伤口。如暴露于HBV应在24h内注射高价乙肝免疫球蛋白,进行血液HBV表面抗体检查,阴性者给予全程乙肝疫苗免疫接种。锐利器具刺伤关系到护士的健康和安全,医院管理者及护理人员一定要高度重视,提高预防意识,营造和谐环境,规范操作行为,强调工作的责任心和注意力,熟练掌握锐利器具的开启、操作、回收等技术,避免锐器刺伤的发生。临床护士必须转变观念,增强职业安全防护意识,对各种危害有足够认识,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最大限度地保障自身健康。【参考文献】& 1 申良荣. 护理人员被针刺伤的研究现状. 护理进修杂志,) :2161.2 ROGERS B. Health hazards in nursing and health care: an over2view. Am J Infect Control, ) : 248.3 马冬梅,周杏仙,王芳. 助产士职业暴露调查中低报告现象分析. 中华护理杂志, ) : 328.4 邢颜超. 医务人员职业感染的危险度防治对策. 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 :262~265.5 毛秀英,吴欣娟,于荔梅. 部分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情况的调查. 中华护理杂志,) : 422~425.6 陆连芳,孙惠娟,杨团真,译. 针刺伤所致医务人员血源性疾病的预防. 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506~508.7 蒋红,吕海燕,杨晓莉. 护士对化学性职业损害防护的认知行为调查. 中华护理杂志, 2005, 40 (12) : 947.
150?fdh:150)" >&被艾滋病患者的输液针头扎到手指
被艾滋病患者的输液针头扎到手指
发病时间:不清楚
被艾滋病患者的输液针头扎到手指,并流血了。有挤出伤口血液,并服用抗病毒药物,还会感染艾滋病吗?
您输入的回答少于20个中文字,请补充输入。
精选回答(1)
擅长:呼吸内科,传染病,结核病
,有研究资料表明,医务人员被HIV污染的针头刺伤后,发生HIV感染的机率为0.33%(20/6135),粘膜表面暴露感染HIV的机率为0.09%(1/1143)。2712名无破损皮肤暴露者无一例发生HIV感染。紧急局部处理:用肥皂和水清洗被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如有伤口应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用肥皂水或清水清洗。受伤部位的消毒,伤口应用消毒液(如75%的酒精,0.2%~0.5%的过氧乙酸,0.5%碘伏等)浸泡或涂抹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干净。(2) 对暴露者的处理暴露者应暂时脱离工作岗位。由专家对暴露级别进行评估,确定是否进行药物预防,如有必要,在专家的指导下,采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加以预防。原则上,越早越好,采用联合疗法(二种或三种药物),疗程1个月。暴露者应于暴露后0、6周、12周、6月、12月进行血液检测。一般来说,越早采取措施,预防效果越好。
向医生提问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1981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在美国首次发现。是一种感染人类免疫系统细胞的慢病毒(Lentivirus),属反转录病毒的一种。至今无有效疗法的致命性传染病。该病毒破坏人体的免疫能力,导致免疫系统的失去抵抗力,而导致各种疾病及癌症得以在人体内生存,发展到最后,导致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在世界范围内导致了近1200万人的死亡,超过3000万人受到感染。在感染后会整合入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而目前的抗病毒治疗并不能将病毒根除。在2004年底,全球有约四千万被感染并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共同生存的人,流行状况最为严重的仍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其次是南亚与东南亚,但该年涨幅最快的地区是东亚、东欧及中亚。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公报,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会议决定,将艾滋病病毒改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mu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简称HIV。HIV感染系指感染到该病毒。
多发人群:
典型症状:
临床检查:&&
治疗费用:
参考价格:¥32.12
莫匹罗星软膏
参考价格:¥40.36
达克宁乳膏 20mg/g
参考价格:¥12.93
参考价格:¥21.48
参考价格:¥0.0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图文】针刺伤的防护与处理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针刺伤的防护与处理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大小:1.46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href='/qx/yxlw/.html'3<a
href='/qx/yxlw/.html'下①页
更多相关文章:
上一个文章: 下一个文章:
【】【】【】【】【】
快捷检索获取您需要的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输液器针头型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