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保险08重疾,得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图片心脏病给报销吗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健康处方
我的图书馆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健康处方
提示:点击↑上方'养生茶楼'关注我!每天获取健康资讯一、疾病定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二、疾病危险因素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和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本病是多病因的疾病,主要的危险因素为:1、年龄、性别:本病临床上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49岁以后进展较快,男性与女性相比,女性发病率较低,但在更年期后发病率增加。年龄和性别属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2、血脂异常:脂质代谢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或极低密度脂蛋白增高,相应的载脂蛋白B增高;高密度脂蛋白减低,载脂蛋白A降低都被认为是危险因素。脂蛋白(a)增高也可能是独立的危险因素。在临床实践中,以TC及LDL增高最受关注。3、高血压:血压增高与本病关系密切,收缩压和舒张压增高都与本病密切相关。4、吸烟:吸烟者与不吸烟者比较,本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增高2~6倍,被动吸烟也是危险因素。5、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糖尿病患者中不仅本病发病率较非糖尿病者高出数倍,且病变进展迅速。其他的危险因素尚有:①肥胖。②从事体力活动少,脑力活动紧张,经常有工作紧迫感者。③西方的饮食方式:常进较高热量、含较多动物性脂肪、胆固醇、糖和盐的食物者。④遗传因素。⑤性情急躁、好胜心和竞争性强、不善于劳逸结合的A型性格者。 新近发现的危险因素还有:①血中同型半胱氨酸增高;②胰岛素抵抗增强;③血中纤维蛋白原及一些凝血因子增高;④病毒、衣原体感染等。三、诊断冠心病的诊断主要依赖典型的发作性胸痛为主的临床症状,根据患者危险因素,再结合辅助检查发现心肌缺血或冠脉阻塞的证据,以及心肌损伤标志物判定是否有心肌坏死。发现心肌缺血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常规心电图和心电图负荷试验、核素心肌显像、冠状动脉CT成像、磁共振显像(MRI)冠状动脉造影等。有创性检查有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内超声等。但是冠状动脉造影正常不能完全否定冠心病。四、药物治疗目的是缓解症状,减少心绞痛的发作及心肌梗死;延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展,并减少冠心病死亡。规范药物治疗可以有效地降低冠心病患者的死亡率和再缺血事件的发生,并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而对于部分血管病变严重甚至完全阻塞的病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血管再建治疗可进一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1、药物治疗(1)硝酸酯类药物:本类药物主要有:硝酸甘油、单硝酸异山梨酯等。(2)抗血栓药物:包括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药物:主要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波立维)、替罗非班等,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避免血栓形成而堵塞血管。阿司匹林为首选药物,维持量为每天75~100毫克,所有冠心病患者没有禁忌证应该长期服用。冠脉介入治疗术后应坚持每日口服氯吡格雷,通常1年以上。抗凝药物:包括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等。通常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急性期,以及介入治疗术中。(3)纤溶药物:溶血栓药主要有链激酶、尿激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等,可溶解冠脉闭塞处已形成的血栓,开通血管,恢复血流,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发作时。(4)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即有抗心绞痛作用,又能预防心律失常。在无明显禁忌时,β受体阻滞剂是冠心病的一线用药。常用药物有: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和兼有α受体阻滞作用的卡维地洛等。(5)钙通道阻断剂:可用于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和冠脉痉挛引起的心绞痛。常用药物有:维拉帕米、硝苯地平控释剂、氨氯地平、地尔硫卓等。(6)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以及醛固酮拮抗剂。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或近期发生心肌梗死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尤其应当使用此类药物。常用ACEI类药物有:依那普利、贝那普利、卡托普利等。如出现明显的干咳副作用,可改用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包括:缬沙坦、替米沙坦、厄贝沙坦、氯沙坦等。用药过程中要注意防止血压偏低。(7)调脂治疗:调脂治疗适用于所有冠心病患者。冠心病在改变生活习惯基础上给予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主要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治疗目标为下降到80mg/dl。常用药物有: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8)其他药物治疗:包括曲美他嗪,以及中医中药治疗。2、介入治疗目前PTCA加上支架置人术已成为治疗本病的重要手段。3、运动康复疗法 谨慎安排进度适宜的运动锻炼有助于促进侧支循环的形成,提高体力活动的耐受量而改善症状。五、日常护理及饮食指导日常护理:1、冠心病患者平时应保持情绪乐观,心胸豁达,遇事不怒,宽厚待人,乐做善事,家庭和睦,这样能保持心境平和,血管放松,再配合用药,心绞痛等发作也会减少或消失。2、生活要有规律,节制饮食(低脂、低盐、低糖),戒烟,忌烈性酒,适度活动,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内。3、伴高血压者应经常监测血压(血压食品)情况,及时调整药物,使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一般要求血压&140/90毫米汞柱。4、心肌梗塞的发生。剧烈的心绞痛,如持续时间较长,未见缓解者,应高度警惕心肌梗塞可能。必须立即去医院急诊为妥。5、心绞痛发作。胸骨后压榨性绞痛伴(或)胸闷出冷汗,并向左上肢,颈部,颌下,肩背放射,应立即停止活动并将硝酸甘油片1-2片含于舌下,如10-15分钟内仍不缓解或反复发作,应去医院急诊。饮食指导:(1)控制膳食总热量,以维持正常体重为度,40岁以上者尤应预防发胖。正常体重的简单计算法为: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一般以20~24为正常范围,或以腰围为标准,一般以女性≥2000px,男性≥2125px为超标。 (2)超过正常标准体重者,应减少每日进食的总热量,食用低脂(脂肪摄入量不超过总热量的30%,其中动物性脂肪不超过10%)、低胆固醇(每日不超过200mg)膳食,并限制酒和蔗糖及含糖食物的摄入。提倡饮食清淡,多食富含维生素C(如新鲜蔬菜、瓜果)和植物蛋白(如豆类及其制品)的食物。尽量以花生油、豆油、菜籽油等植物油为食用油。 (3)年过40岁者即使血脂无异常,也应避免经常食用过多的动物性脂肪和含胆固醇较高的食物,如:肥肉、肝、脑、肾、肺等内脏,猪油、蛋黄、蟹黄、鱼子、奶油及其制品、椰子油、可可油等。以食用低胆固醇、低动物性脂肪食物,如鱼、禽肉、各种瘦肉、蛋白、豆制品等为宜。 (4)已确诊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者,严禁暴饮暴食,以免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合并有高血压或心力衰竭者,应同时限制食盐。六、预防及康复,药物使用注意事项等一、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症、糖尿病等。二、调整环境,放松心情,维持愉快平稳的心情。三、养成每日运动的习惯,老年人可做一些较为温和的运动项目,避免闭气用力活动。运动时如有任何不舒服应立即休息。四、避免闭气用力解便,维持理想体重。禁烟。尽量不喝酒。五、定期返院复查,并按时正确服用药物。随身携带药片,发病时勿惊慌,应安静休息,尽快送医救治。
TA的最新馆藏[转]&[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临床路径;(2009版);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第一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ICD-10;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2.临床表现:可有体力劳动、情绪激动或饱餐时心前;3.辅助检查:心电图和心电图运动试验、超声心动图;(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心血管外科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临床路径
(2009版)
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ICD-10:I25.1) 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ICD-9-CM-3:36.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可有心绞痛发作史。
2.临床表现:可有体力劳动、情绪激动或饱餐时心前区憋闷、不适,心律失常等。
3.辅助检查:心电图和心电图运动试验、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等。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心血管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ICD-9-CM-3:36.1)。 (四)标准住院日11-1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25.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性心脏病疾病编码。
2.已完成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诊断明确。 3.有手术适应证,无禁忌证。 4.年龄≤70岁。
5.心功能≤III级或EF≥45%。
6.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3天。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型,尿常规,血生化全项(血电解质+肝肾功能+血糖),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血气分析;
(2)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3)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2.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如心肌酶、血肌钙蛋白、胸部CT,肺功能检查、颈动脉血管超声、取材血管超声、腹部超声检查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4天。 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
2.术中根据情况决定是否使用体外循环辅助。 3.手术植入物:胸骨固定钢丝。
4.术中用药:麻醉和体外循环常规用药。 5.输血及血液制品:视术中情况而定。 (九)术后住院恢复9-14天。 1.术后转监护病房,持续监测治疗。 2.病情平稳后转回普通病房。
3.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血电解质+肝肾功能+血糖,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4.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5.抗血小板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决定用药时机。 (十)出院标准。
1.病人一般情况良好,体温正常,完成复查项目。 2.切口愈合好:引流管拔除,伤口无感染。 3.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术前需停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5-6天,手术时间相应顺延,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2.围手术期并发症等造成住院日延长和费用增加。 3.手术耗材的选择:由于病情不同,使用不同的内植物和耗材,导致住院费用存在差异。
4.医师认可的变异原因分析。 5.其他患者方面的原因等。
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ICD-10: I25.1)
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ICD-9-CM-3:36.1)
患者姓名:
住院日期:
日 出院日期:
标准住院日: 11-18 天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专业论文、生活休闲娱乐、各类资格考试、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外语学习资料、文学作品欣赏、59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临床路径等内容。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临床路径_医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心外科疾病临床路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临床路径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临床路径(2009版) 一、冠...  龙源期刊网 .cn 临床路径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 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作者:胡靖雪 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 年第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临床路径(2009版) 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行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基本诊疗路径(试行)[1]_临床医学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冠心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型基本诊疗路径表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冠心病慢...  20 4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临床路径... 26 5 风湿...86 1 房间隔缺损临床路径 1.1 房间隔缺损临床路径(2009 年版)一、房间隔缺损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临床路径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2.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临床路径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 病 8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 十四、妇科疾病临床路径 1 子宫腺肌病 2 卵巢良性肿瘤 3 宫颈癌 4 输卵管妊娠 5 子宫平滑肌瘤 十五、...  临床路径目录表2015.12_表格类模板_表格/模板_实用文档。一、呼吸内科 (一)肺...(三)动脉导管未闭 (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五)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路径 结核性胸膜炎临床路径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路径 ...(一)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临床路径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临床路径 法洛四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图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