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问题怎么办,怎么办

十大常见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法
十大常见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法
  十大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问题一:怎么样才能迅速治愈伤心?
  解答:当我们伤心时,第一反应就是要摆脱糟糕的心情,就像生病了,马上就想来吃药。但这世上并没有治本的&伤心药&,因为伤心根本不是病,这就是对此问题最好的回答。 受挫、失恋、亲朋友亡故&&但凡人生出现丧失,我们都会伤心。失去了自然会哭,这是正常的情绪反应,就像听了笑话会笑一样,谁也阻止不了。顺利哭出来的人,正常的伤心了的人,随着时间会慢慢康复。往往那些禁止自己伤心,想迅速停止伤心的人,才容易生病。也就是说,该伤心的时候疼了,是的表现,反之,该伤不伤,不给自己时间伤心,才是&百病现之源&。我们都知道普通的感冒并不需要吃药,撑过去反而会增加免疫力,提高身体素质,正常的伤心就像感冒,会自然好转,强加干预反而会降低自己的心理耐受力。所以,如果你正伤心着,没什么大不了,好好的、尽情的伤吧,时间是最好的康复主剂,千万不要强迫自己马上装成&没事人&。要知道,人的心,是必须被伤的,只有伤心,才能让人长大。《美丽心情》有句歌词:&只有被辜负而长夜流过泪的心,才能明白这也是种运气&就是这个道理。
  问题二:为什么我总是缺乏安全感?
  解答:这个世界上,估计没有人会一直觉得自己很有安全感。这是因为我们对未知的事总有一些担心,害怕自己控不了它。我们总会在吃一个陌生的水果前,害怕它是有毒的&其实如果真的咬一口,或许觉得它还满甜的。所以,如果你觉得自己没什么安全感,也不必大惊小怪,这很正常,路人甲路人乙也和你一样。但请你注意的是,你越不敢咬这个水果,却还拿着它时,就会越缺乏安全感。最好的方法有两个,一个是干脆咬上一口,另一个就是头也不回地丢了它。身在矛盾之中,才是不安的根源,别让自己那么为难,才是保证安全感的最佳方法。
  问题三:怎样才能忘记不快乐?
  解答: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用&逆向思维&先来想想&我们为什么要记住不快乐呢?&心理上有个词叫&未完成事件&,指曾经让人不快乐的事,会被记录下来,留在那等待未来的自己来完成它。经如丢了心爱的狗,当从出丑,朋友分别,爱人分手&&这些不快乐的都被记住了,几年之后,你养了两只活泼的狗,成了演讲家,有了新朋友,找到最适合的人结婚,你默默地完成了之前被记录为&不快乐&的那些事,把它们重新标致记为快乐。你看,不快乐并不是只能被忘记的,它之所以不愿离你而去,时不时逗留在你心里,就是为了提醒你&快乐在哪里&。不快乐是被我们记录下来的一些&自我考验&,等着成熟一些的自己回来解决,当25岁的你,可以解决16岁时留下某个不快乐时,我们就可以骄傲地告诉自己&我真的长大了&!所以,不快乐必忘记,放着就好,早晚你会搞定它的。
  问题四:我的性格好不好?
  解答:性格没有好与坏,内向、外向都可以是好性格。只要了解自己的性格,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什么样的性格都会受到别人的欢迎,都有机会成为好性格。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决定自己性格好坏的,只有是否了解自己、接纳自己这一件事。多了解一些自己,就能知道如何展示自己性格美丽的部分,并适当的隐藏和修饰性格里尖锐的部分;而接纳自己,就是少和别人对比,尽量不把事情的成败和性格挂钩。&性格决定成败&只是口号,不是生活,生活的真相是&接纳自己决定成败&。只要你可以欣赏自己,你就会懂如何去自己机会成功,同样,你也会懂如何让你的性格每天变美一厘米。
  问题五:怎么样才能知道对方爱不爱我?
  解答:爱是一种情感,所以没有衡量标准,不可能凭做没做某件事,就判断爱或者不爱。爱并不是恒定不变的东西,或许这个人昨天还不爱你,但今天就爱你了,这也非常可能。因此恋爱中的人啊,就算你知道对方爱不爱你,你又能怎么样呢?你只要知道自己愿不愿和这个人建立持久的相爱关系就够了。两个人能否在一起,起决定作用的并不是爱,而是需要:相互欣赏的需要、自尊心的需要、物质的需要、被照顾的需要,他自然会选你。但请注意,有些需要的满足,并不是靠你的付出,而是性格的匹配。比如有些人就是喜欢照顾别人,而你正好习惯被照顾,你们就正好是一对。不要再纠结在爱不爱的假问题里了,爱是可以被创造的,只要你能懂对方的需要,并且不用太难为自己,就恰好能做到。真心不是猜的,而是用你自己的心去感受的,当你在付出真心,没有怀疑的时候,才能感到对方的真心。
  问题六:我为他付出那么多,为什么得不到回报?
  解答:我们小时候,都接受父母无偿的付出,父母的要求也很明确,就是爱,只要你爱他们,父母就心甘情愿的付出。所以我们总会以为&付出换回爱这个公式是成立的&,但在其他人际交往中,这个等式并不成立。就好比你制作了一件名叫&我爱你&的商品,对方并不想买,他甚至可以拿起来玩一下,然后再放下,这是他的权利,谁都没有权利逼着别人买自己的东西。&我爱你&不能换来&我也爱你&,甘心付出和必须接受之间,没有直接关系。你付出是因为你愿意,如果在付出前,你没有考虑对方愿不愿意接受,这也是一种自私,对方当然有权选择不接受。我们都知道,接受了别人的付出却没能力偿还,都会内疚不安的,所以拒绝反而是很体贴的选择。这世界上很多事付出多少就回报多少,比如天天练习,就熟能生巧。但只有人际关系,是不能一厢情愿的用付出交换的。只有不算这笔账,才能快乐的去爱。
  问题七:为什么我没有朋友,也没人懂我?
  解答:每两上人之间友情都是一样的,友情并不是电视剧里或者某本书里定义好的模式,有长久而平淡,也有短暂而深刻的&&有时候是对友情的那些定义困住了我们,阻碍我们去感受一个真正的朋友,比如他要懂我、原谅我的缺点、对我忠诚&&想要朋友,不能想这么多,只要微笑地伸出一只手,就可以了。消除对朋友的界定,给别人接触自己的机会,才能打开心门。还有一件事,我们需要意识到,我们一生中会有很多朋友,不同类型,不同性格,每个朋友能提供给我们的东西不尽相同,我们不能要求出现一个完美的朋友。我们需要在众多朋友身上,综合实现我们的&人际需要&和&社会支持&,有句话说&没人能同你一起成长&,走得路上,会遇到很多人,每个人都会陪你走段路,有的很长,有的很短,有得在很晚才来陪你&&每个人都懂你一些,却不完全懂你,这是必然的,正常的,当你试着对更多人倾诉时,也会有更多机会被更多人懂得。
  问题八:压力很大,失眠怎么办?
  解答:压力在某种程度上是成长的动力,在日间的工作中,有一些压力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但是我们也要给自己压力一个时间表,就像我们的生物钟一样,压力也需要一个&压力钟&,在早晨工作时,压力可以释放,但在晚上休息时,压力就要停止释放。当我们的学习工作变化、或有突发的事件事,压力变大,&压力钟&需要一段时期的适应,才能重新运转。所以,有偶尔的失眠,是正常的,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帮助&压力钟&升级。首先,要在早上精力充沛时叫醒压力。比如每天起床后,制定日程表,把可以应对压力的事,安排在内。比如快要英语的压力大,那早上可以计划背50个单词;单位要考核压力大,那就计划多干点活冲刺一把。然后黄昏时,该精压力变小一些了,就做一些减压的事,比如吃美食、运动、唱歌、看电影等&&切忌不要等到快睡觉减压。这样到了快睡觉时,你的压力和精力都已经释放了,并且当你白天做了一些应对压力的努力后,你就不会那么焦虑了,自然就能轻松的入睡了。持续这样一周,自然可以形成新的&压力钟&找回你的三秒钟熟睡能力。
  问题九:心理测验结果不佳,就说明我心理有病吗?
  解答:单一的结果是不能评判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程度的,就像不能用体重来衡量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特别是网络上那些自动计算结果的心理测验,大多都是不准的。心理测验对心理健康的考察,需要在权威机构以,由专业的心理测量师来测验。比较准确的心理测验,首先题目很多,一般在100题以上,并且经过抽样检验,信度效度都达标,有较新的常模。并且有专业人员对你的测验结果进行解释。并且就算这样出来的心理测验结果,也只是对人的心理健康程度提供一个参考数据,的诊断还需要行为观察、生理反应、情绪反应等其它指标,根据我国的心理卫生条例,只有医院的心门诊才可以下这个诊断。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测量师都没有这个权利。
  问题十:学心理学就能治好自己的心病吗?
  解答:学习心理学并不能解决自己的问题,就像医生不能给自己治病一样。学习心理学只能帮助你了解自己,了解人们心理活动的一些规律。我们的心理问题都是在生活中出现的。所以只有在生活中的人际交往中才能解决,毕竟我们的很多心理问题,都是由于和他人的连接出问题而引起的,需要通过自我与他人的关系互动才能找到&对症之门&,比如咨询关系,亲密关系,社交关系。靠自己一个人孤独的学习、反省是不能有具体的生活验证的。所有的心理学专业工作者,当面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时,也是要找上一级咨询师进行治疗的。因此,心理问题需要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来解决。学习心理学可以御防一些问题的发生。
下页更精彩:1
本文已影响人
十大常见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法相关推荐从生理方面来说,一个有选择恐惧症的人其表现为面部肌肉十分僵硬,表... []登录后才能保存观看记录哦^-^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 心理恐惧
选择恐惧症,在面临选择时,显得异常艰难,无法做出让自己满意的选择,当处于必须从几个选择中做出决定的境地时,产生恐惧感
都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很多女性都向往一场热烈的爱恋,但却对爱恋之后的婚姻充满不安和恐惧。无论婚前恐惧还是婚姻恐惧,其实都不是阻碍幸福的洪水猛兽。换个角度,提前思考这些让你畏惧婚姻的问题,有助于让你早日面对它们,找到适应的方法。那么女性应如何...
性病恐惧症,作为一名医生,心情往往并不轻松。性病患者的病史和患病经历各不相同,而就诊时却几乎都有同样的表现:痛苦不堪,懊悔不已。
有时候男女两个人在一起久了,女方就想结婚了,毕竟岁月不饶人,女性比男性老的更快,趁着自己还比较漂亮的时候赶紧结婚。但是男人却总是推三阻四,是否是因为男人都有婚姻恐惧症呢?下面我们一起来解读一下男人6个不想结婚的心理
所谓恐惧心理,是在真实或想象的危险中,个人或群体深刻感受到的一种强烈而压抑的情感状态。其表现为:神经高度紧张,内心充满害怕,注意力无法集中,脑子里一片空白,不能正确判断或控制自己的举止,变得容易冲动。
你知道得了性交恐惧症怎么办吗?性交恐惧症者既不是一个严重的性变态者,也不是一个寻花问柳的人,而只是心理方面的有些失常,原因是比较复杂的。究竟得了性交恐惧症怎么办?
几天前在MSN遇到一位之前国外认识的朋友,没两三句就聊到最近的景气低迷和无薪假。他口中明显透露着无奈和一些担忧,但也不忘酸我一句:哎呀,你们这些自己当老板的人,是不会懂上班族的辛酸的。
你知道这种梦——梦境中你被追逐,但你就是跑不了那么快。事实上,你是否曾经回过身看看到底是什么在追你?
我全身心地爱你,可为什么还是不能走进你的心?心理学家认为,哪怕是爱得不分彼此、如胶似漆、天天山盟海誓的恋人之间,也一样存在着影响爱情生活的“爱的恐惧”心理。那么,相爱的人们,你们到底在想些什么?该如何抛弃“爱的恐惧”心理呢?
通常狗狗在面对陌生的环境、过多的陌生人或体形比较巨大的同类时,容易发起攻击行为。处于这种环境下的狗狗会有一种本能的自卫心理,也会努力地弓起腰、乍毛,使自己能够看起来比较大一点。
通常狗狗在面对陌生的环境、过多的陌生人或体形比较巨大的同类时,容易发起攻击行为。处于这种环境下的狗狗会有一种本能的自卫心理,也会努力地弓起腰、乍毛,使自己能够看起来比较大一点
通常狗狗在面对陌生的环境、过多的陌生人或体形比较巨大的同类时,容易发起攻击行为。主人温柔的言语、轻柔的爱抚绝对能缓解狗狗由于恐惧而造成的心理负担,当主人一旦发现狗狗出现紧张情绪时,应立刻蹲下爱抚狗狗
在怀孕期间,建议孕妇看一些关于分娩的书,了解了整个分娩过程后,就会以科学的头脑去取代恐惧的心理。这种方法不但效果好,而且还可增长知识。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的浮躁和功利,人与人之间有着太多分不清的是非真伪,以至于我们对“朋友”的称谓产生了畏惧。那么,真正的朋友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的一生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朋友呢?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犬恐惧心理的外在表现,例如,犬怕汽车,怕会动的玩具等等。然而,只要从小进行环境锻炼,在其社会期多接触一些事物就能减少、甚至消除这些恐惧心态。
失眠的原因有哪些,一旦失眠人就会混身难受,躺着不舒服,坐着不舒服,站着也不舒服,那种感觉无法形容。
神经衰弱失眠怎么办,虽然治疗疾病的方法有很多,但是要治愈神经衰弱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有人觉得未婚同居是好事,也有人认为未婚同居大多分手收场,未婚同居的利弊有什么呢?接下来小编来告诉你。
热点推荐:
[ 相关专区 ]
[ 最热文章 ]
[ 热门专区 ]
[ 热门品牌 ]
[ 健康知识库 ]
[ 一周至尊榜 ]
[ 亲子网推荐 ]
[ 家居网推荐 ]身边有朋友有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作为朋友应该怎么做?
我的图书馆
身边有朋友有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作为朋友应该怎么做?
【keledoll梁嘉歆的回答(20票)】:
发现身边的有问题怎么办?
@安阳,谢邀。
亲爱的楼主,
虽然 @李松蔚 老师有告诫过我们,如果要表达对朋友的支持千万不要老讲自己。但我真的很想说:我真的很明白你的感受。
其实你个问题真的是很多朋友的问题,所以其实我是在搜索:发现身边的朋友有心理问题怎么办?
发现的你的问题,不知道朋友现在怎样了。
但我觉得如果他的行为不影响到生活,你可以考虑一下,不是去看“医生”,而是师。
但同时,如果你想更好地支持他,那么适当了解心理学的知识也是可以的。
你朋友的问题也是我身边朋友们的问题。但是由于我本专业是学心理学,从事的又是公益、媒体、活动策划的工作,认识的人什么都有。
有这方面的问题时,大家都来问我。高峰时期一天接5-10个,真是有够烦。
我是个特别怕麻烦,但别人来问我,我总是尝试给出一些有用信息的人(简单来说就是多管闲事)。
以下就是我在寻找这个问题答案过程的一些经历。
最开始是我一个死党的问题:我有一个好朋友因为受到情感上的伤害以及身体不好,严重到已经影响到工作了。本来在外人看来特别自信,独立,有爱的一个人,瑟缩在家里角落,说觉得自己没用,很害怕见人。真的就好像那些电影中的画面。虽然不是专攻心理咨询,我在教科书上当然有学过抑郁症的症状,也大致了解她这种状态是“正常”的。但这种事情落在一起长大的好朋友身上时,内心就会觉得非常的不安。
她家人有尝试各种办法帮助她,看精神科医生
误区一:其实中国是没有心理医生这种说法的,能够开药同时对心理咨询的技术很熟悉的临床精神科医生少之又少
看中医,针灸拔火罐,什么都来了。但依然没什么好转。跟楼主一样,我当时能做的就是陪伴罗。
误区二:很多人有误区,认为你是学心理学的,就特别会安慰别人,就懂得心理咨询。其实完全不是这样的: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认知、情绪与行为的科学,心理咨询只是其中的一个应用性的分支。心理咨询师有自己特殊的培训体系和课程,需要去进修上的,因为我一直学的是基础研究,只上过2门课,所以不能做咨询
误区三:即便我是真正的心理咨询师。朋友之间也是不能做正儿八经的心理咨询的,这是心理咨询业界的规定。因为咨询师和来访者这种关系会很深入,所以在生活和工作情景需要分开,不然傻傻分不清楚。我有很多心理咨询师朋友,他们人都很好,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就会常常被无条件要求帮助朋友或朋友的朋友解决心理问题。其实咨询师也是人,也是要下班吃饭看我是歌手或谈恋爱的~
朋友和家人的陪伴看上去是件特别废的事情,因为什么都做不了,什么都解决不了,但其实这个看似无意义的事情,还是可以让他们感觉到是受到支持的。
后来,我就去真的请教读心理咨询的朋友,她给我推荐了一个心理咨询中心,我就带着我朋友去了(其实大概2个月前我就已经给过她心理咨询室的联系方式,但她没有去。)
误区四:对于从来没有接触过心理咨询,又感觉到自己有问题的朋友,其实踏出第一步是个特别艰难的事情。我认识的咨询师朋友常常抱怨,client常常放鸽子或预约了不来。我跟简单心理的发起人 @简里里 交流过,她说在他们的平台上,比较早期加入的心理咨询师会更受欢迎,我很好奇为什么。她说,很有可能是因为来访者其实已经打开网站很久了,不停刷大家的介绍,但一直没有行动,直到刷得脸都熟了~于是就更容易信任。所以这个时候,如果你真的想帮你的朋友,让她本着跟人聊天或试试看的心态去,可能更好。
误区五:另一个大家特别容易排斥心理咨询的原因,是因为感觉到自己有病。而我们一向是会把“精神病”(粤语叫痴线)当成贬义词,这种根深蒂固的文化烙印会影响很多人去看咨询师的动机。但实际上大部分人(甚至连心理学毕业生)都对心理咨询,精神疾病傻傻分不清楚。当然,本来界限就是人为划定的。相对来说,精神疾病是属于医学范畴,在临床上会有自己的判断标准,比如大众媒体和电影中很喜欢强调的抑郁症,精神分裂症,解离性人格障碍(俗称的多重人格)等就属于精神疾病范畴,有专门的精神卫生标准做鉴定,美国的鉴定标准叫DSM,中国通用的鉴定标准是CCMD,感兴趣可以自己百度或google下。但心理问题大多其实是属于正常人的心理亚健康状态,也就是说每个人都会在某些阶段有些心里不舒服,无论是家庭,情感还是工作上,所以心理咨询其实是面向正常人,尝试处理他们的心理问题的。
最开始也跟楼主有很类似的看法,效果不好,当时的咨询师比较年轻,看上去还是学生。朋友在社会混得比较久,可能也比较难建立信任感。
误区六:年轻的心理咨询师没能力解决我的问题。很多人有这种想法的,所以如果咨询师看上去年纪小,或者不稳重,很难跟对方建立信任感。反观一个年纪大或者长得老的咨询师,很多时候会更吃香。但实际情况往往是……嗯,是的。我认为相对阅历较浅的咨询师,他们对经验丰富的来访者会较难处理。但同时年龄根本就不是问题,真正判断一个咨询师是否足秤,是由他们的咨询和督导时数决定的。所以你看到咨询师的介绍资料的时候,往往会写着他们的咨询时数和督导时数(国内写督导时数的还不多)。
比如,让我们看看几位有名的咨询师的介绍,这是一次活动上松蔚老师的资料以及我师弟梁鸿儒老师的资料:
他们的资料都有明确表明自己所接受的训练和督导时数,甚至是师从关系(鸿儒老师是在香港大学受训,他的老师在业内非常有名,真的很喜欢强调这个……)。
简单科普一下:
如果一个咨询师有2000个小时咨询时数,是什么概念。一个来访者一节咨询只需要50分钟-1h左右,某些流派时间或按照治疗需要长一点。一般一个上午或下午只能接1-2节咨询,通常是1节。那么,让我们计算每天上下午各接一个,一周工作7天,全年无休不休息,也就是说这样变态地工作2.9年,才能积累下来这个经验。但现实是他们中间还需要很多进修课程,接受督导(就是更好的心理咨询师指导),以及去各种地方刷脸,学校上课做讲座。even这样,松蔚老师依然腾出了2.9年时间做心理咨询,这就意味着临床经验是相当丰富。
而实际上鸿儒跟松蔚年纪都不大的时候,已经积累了比可能年长的咨询师更多的专业工作经验,那么他们也是可能靠谱的。曾经有咨询师跟我抱怨过因为长得太娃娃脸或太年轻,会受到客人challenge。我想说因为这真的是个看脸吃饭的世界,但这个行当就是看谁的脸比较有“沧桑感”和“岁月的痕迹”。
然后回到我朋友这边,最初这个咨询师感觉不是特别好,我找朋友推荐了更advanced的咨询师,但收得更贵。最开始大家都抱怨说心理咨询师收得贵。
误区七:我在饭局上常常跟朋友开玩笑,心理咨询费用一般从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注意是一个小时。朋友们听完就做惊讶状,然后肯定很多人心里想:哇靠!你们这是暴利行业,不如去银行直接抢钱算了。实际上很多人听到价钱已经被吓跑。但咨询收这么贵是有原因的,咨询师的成长周期非常长,要变成牛逼咨询师要花很多时间和金钱投入(即便拿到博士学位,依旧需要进修,读价格不菲的各种培训班等),而且一般来说,你支付的钱里面,还有30-50%是要给场地方或组织机构的(大部分咨询师都在某个机构任职,俗称挂牌),所以其实拿到手本来也没多少,一天又不能不停地干。而且优质咨询师是稀缺资源,不愁没生意,因此贵是贵,懂行的人还是明白一分钱一分货的。当然也有咨询师愿意提供价格更低廉甚至部分义务服务给社区,最近就认识了很多这样的咨询师,再聊。
但我朋友觉得挺值得。因为这个咨询师水平确实比较高,很快就了解到她的一些更本质的根源。
误区八:很多人以为看心理咨询是看医生,要药到病除。比如看完第一次心理咨询师,大部分人的感觉,这是骗钱的吧,没讲两句就已经收我这么多钱。都是我自己在讲,什么用都没有。其实心理咨询是帮助你更好地认识自己的问题,找到更深层次的原因,这有点像两个人一起完成一次内心的探险。这个过程当然不会那么快,也不会太轻松愉快,有很多人哭得稀里哗啦的,有很多人甚至会讨厌死自己的咨询师或爱上咨询师(专业点就是移情)。有时候,我发现,其实咨询师什么都没做,那些求助的人就已经哭得稀里哗啦的,这对于死女汉纸性格的我是很难接受的。但实际上咨询师就是扮演这样一个工具的角色,让你更深刻地了解自己。
后来她持续去了一个多月,就情况有所好转了,可以重新回去上班了。
我很开心看到她能情况变好,虽然我做的事情很小,好像没有帮上什么忙,但她一直觉得这样的支持是很重要的。但是,事情还是没有结束……
很快,我就发现有了微信后,大家来求助的就更多了,让我帮忙找个咨询师的,说朋友抑郁症已经自杀未遂几次了,去看了医生吃了药没有好转怎么办,离婚之后就一直萎靡不振的死党该如何更好地支持,找不到工作怎么办啊,前途一片迷惘怎么办?
我是个有问题,得不到答案就会心里特别难受的人,倒不是我多喜欢帮人,只是就是堵得慌。于是我开始帮其他朋友在网上搜索相关方面的信息,其实如果你怀疑自己有心理问题,那么第一步,最好是:
1)先理解下什么是心理问题
2)你属于哪种问题
3)有什么解决方法
这个看上去特别弱智的逻辑,但我发现要问百度google甚至从知乎找到答案都很难。因为这其实是有一大堆的决策和知识性组成的。
比如,如果我不是学过心理学,我根本没办法判断我朋友那种情况是应该看医生还是心理咨询,精神科医生并不给任何建议,只是开药。
误区九:这个问题我做过一点点研究。目前国内的精神科以及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很多人的理解是在医疗体系中。实际上他们就跟失散多年的亲兄弟一样,其实是分家的。精神科医生是从临床医学转过去的,他们都有受过严格的医学训练,给你开药,判别症状妥妥的(当然也有听过人吐槽说开药副作用很大,觉得不靠谱的,但因为我不是专业人士,所以就判别一下)。但,因为医疗体系以及训练方法的问题,根据我的了解,大部分的精神科医生其实对心理咨询的理解都很皮毛,甚至有一些人会比较鄙视这种“聊聊天,收收钱”的方式,认为这不是治疗。但实际上,在欧美系统中,精神问题的治疗,手段是多元跨界的:根据当事人的情况,可以单独进行药物治疗、行为治疗以及谈话治疗,或者是三者的组合。怎么判断是应该由当事人的心理咨询师、精神科医生或社工来做综合判断。如果是严重程度已经到了精神疾病的level,在中国的精神卫生法中,是规定了只有注册执业的精神科医生才有判断权,也就是另外两个经常接触精神异常人群的人,是没有判断权的。
这里面简单科普一下“转介”,是个什么鬼:
其实读书的时候,老师没怎么讲,但我曾经翻译过一本关于性治疗的书《被捆绑的欲望》。这本书的作者Golden女士是个有三十年性治疗临床经验的资深社工,也是这方面的专家和大学老师。这本案例集中,她有专门提到她如何做转介处理的。众所周知,社工就一般是在社区提供服务的,他们也会做心理辅导和咨询,在美国,因为整个社工系统比较完善,所以临床社工是可以接触到很多一手的个案的,并且社工也有分工(国内的社工大部分分工不明显,每个人都要做一大堆事情,每年应付一大堆指标,因为我之前参加公益分享会,大家坐在一起就吐槽这种奇葩的社工大乱炖环境),有专门做精神障碍方面的社工。根据我的了解,目前专供这个精神康复领域的社工真是少之又少。那Golden他们一般如果接到一些case,有躯体问题,比如长期失眠啊,或者抑郁啊,可能需要接受药物治疗的,她就会转介给精神科医生。有时候是心理咨询+药物治疗一起做。咨询师和医生也会沟通病人的病情情况。
听鸿儒老师说,在广州,医院跟私人心理咨询机构也在尝试建立这种转介关系。在比如一些心理主题医院,可能也有这种服务。但关键其实是大部分人不知道,也不理解。也有精神科医生跟我抱怨说,有些病人,觉得你开药开多一点,已经在坑钱,你还给他介绍去看几百元一小时的咨询,很多人就更加觉得(这个咨询机构肯定是这个医生的亲戚开的),真是有病。
另外也不排除一些情况,是心理咨询师的水平不够。所以才不会做这件事。
其实要回答:我的朋友心理有问题,应该怎么办?
我花了差不多一年时间,跟国内外一些不同方向的心理咨询师,精神科医生以及社工等聊天,发现你帮不到你朋友,真的不是你能力问题,是整个环境太多问题:
1)没标准的行业不算一个行业
心理咨询业内没有统一和公认的行业标准,国家劳动局发的二三级的证书根本就不足以证明咨询师的水平(连不少名校的心理咨询老师,同时也是这些考试的监考,都觉得这个考试只是入门,根本无法证明咨询师的咨询水平),所以有一大堆不及格的心理咨询师流入市场,也会让这个行业水特别深~(懂包装自己,文笔好,有时候比真材实料更有保证)
2)流派之争
不同的流派之间常常有互斥,有很多流派或在中国很红,比如萨提亚家庭排列,精神分析,但可能另一些流派就因为媒体传播度太低而遇冷,没有让人觉得更高大上。
3)心灵鸡汤独步天下,伪心理学横空出世
因为心理是个是个人都有的东西,这方面的书特别受关注,所以特别会包装和比我更会哇众取宠的书商就会推出很多香艳的畅销心理学快餐书:
《50个教你读懂人心的心理学效应》
《认识XXXXX的你自己》(中间加入各种同义反义词)
《你不可不知的XXXX》
还有就是听说很流行的各种万元以上的洗脑班和传销班。当然还有一些更神奇的比如说研究那些夜观天象,看星座手相能知你前世今生性格命运的心理算命大师,以及各种让你“应该,不应该”“不买就是内心邪恶的“的各种打着宗教或其他莫须有旗号的心灵鸡托。
还有各种打着“心理旗号”的小清新电调,在鸡汤喝起来很美味的同时,我发现这些鸡汤还真的毒性很强。除了让一些人不断掏腰包之外(这里面还真的蛮多由脑有想法的朋友),还可以让人说话变得没point,看上去浑身正能量,实际上根本就是被洗脑。
其实《路西法效应》和从众研究,以及《乌合之众》早就看得透彻:
如果你有点迷茫,有点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而你又在一个身边的人都这么干,你不这么干就是孙子的环境下。
虽然我很懒(在另一篇文章,我阐述了一个懒惰如我的人如何发愤图强的鸡血故事),但我觉得这么多人complain也不是个办法。
所以过去10年,我一直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认为这个问题的其中一个解决办法,是提高大众对心理学的了解,我又比较擅长哇众取宠,所以:
1)向公众科普心理学
在中山大学发起心理宣传月,在校园内推广心理学(听说目前这一项目已推广到其他高校及珠海部分中学,)
发起少少人读书会,建立心理书单(),发动心理学人给业余爱好者推荐靠谱的心理入门科书籍(踢开心理学的门,)
翻译心理书籍,目前翻译了《被捆绑的欲望》和《选择的悖论》,前者关于性治疗,后者关于决策行为学
给媒体写点文章,加入科学松鼠会是一个里程碑,让我有机会假装专家写了不少骗稿费的心理学文章(),有部分散落在果壳()、我的豆瓣日记()等地。
建立“友心人”公众号,找国内最好最专业的心理工作者,针对日常生活中大家常问的心理问题,做专栏,翻译,问答,书影音推荐
虽然这个公号目前关注人数不多,但我们非常骄傲地相信,目前我们所选择的作者所创作内容是质量最高的。选择的内容是最好的。知乎上几位特别靠谱的作者人也特别好,愿意授权文章在我们一个小平台发表,感谢
2)办另类视觉的心理培训班,勾搭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学家
不断地跟不同的心理咨询师聊天,约饭,讨论这些问题,以及了解他们认识的现状,尝试能找到问题的本质是什么。
3)从改变自己开始
我原本是个特别的自我的人。但因为希望探索这些心理问题的答案,去年年底我辞去了原来非常好的工作,在一个特别开放自由的公司做负责人,在全国各地开社区图书馆和做创意的公益活动策划。
今年,我经历了可能是人生中第一次蜕皮,简单来说我以前一直坚持是对的东西,包括价值观人生观,很多都被重构和推翻。尝试这样去思考问题之后,我发现我才真正开始认识心理咨询以及人的更多本质。
把学的理论和实践结合,开始把我过去几年的工作经验,作为知识分享给身边一些朋友。也开始重新学习一些新知识,来不断增加数据库的材料。
但我觉得以上路径,实际上做的事情都非常皮毛和有限。我也尝试跟一些更有影响力和能力的朋友聊他们的心理问题或人生问题。
我发现我的分析方法和思路还是有一些特别的:
1)我有7年的心理学专业训练基础,所以基本功是比较扎实的;
2)我有3年的公司运营和团队管理,以及客户对接,媒体推广的经验,所以我会试着把心理学的理论回归到实际工作中去使用,并分享给团队;
3)我之前做的领域是社会创新,简单来说我们会think sth different,别人都觉得只有一种解法的问题,我们会想10种新的方法去解答,所以我认为
以上的问题,通过引入社会创新领域的方法:比如形成开源社区,资源共享,以及把其他领域的方法迁移,都是可能的解决方案。
4)我接触的人真的五花八门,除了心理学人,我很多朋友是公益人、科学家、设计师,,因为这样,我有机会用不同的视觉看同一个问题。
所以我想我的工作才刚刚开始,让我develop一个非常天马行空,而且看上去特别不靠谱的答案,我会想我会做以下几件事:
1)我想做一个像大白一样的机器人,它叫小友:你懂心理学的好朋友,它能理解你的想法,回答你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在你需要的时候在你身边陪伴你,给你靠谱的建议和支持。
(believe it or not,我们已经在做超粗糙的0.1版了,4月份会上线)
2)把所有关注以上问题的朋友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开源的支持网络,这个社区应该是由这些人组成的:专业又孤独的心理学家,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学工作者
特别会把事情闹大的媒体人
懂得用创新思路解决问题的各路changemaker(比如你有运营过TEDx等开源跨界社区)
那些曾被成长和心理问题困扰也想支持更多人的小伙伴
那些相关的部门负责人(比如社工机构、劳动局、卫生局、医院领导等)
草根公益团队的成员
设计师、科学家、还有很重要的IT工程师
在这个网络里面:我想象的是我们之前做早餐会的画面(),不同领域的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能为这个问题带来改变,而不是一味抱怨。
媒体应该给更多正确的引导信息,而不是每次有人抑郁自杀的时候就上来挖明星新闻,揭旧人伤疤;
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可以给多一点同理心,跟那些一线工作者坐下来聊一聊,他们究竟需要什么支持,而不仅仅是给他们定指标;
基金会的朋友们是否可以考虑给开放多一些权限关注心理和精神卫生领域;
心理学家和心理系的学生除了找到一个好的研究点或好的工作,是否也可以连接在一汽,思考你的专业知识能为你身边的人做得更多(其实很多人也已经在做)。
3)推动中国精神卫生法的修订
我以前在联合国实习的时候,曾经参与过一些campaign,是联合国妇女署联合妇联、女性NGO、性别研究的学术机构以及各个级别的地方政府做的一系列项目,目标是推动反家庭暴力立法。这个事情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一个人或一个团体来完成的。但在不同的社会部门,由不同的地方发出的声音,足够大,一定会被听到的。
我听到了太多的抱怨和不满,无论是来自于这个系统的哪个角落~
我想如果我还是继续每天接到朋友们的求助信息,感到无助,无力,
能一起来呼吁推动这个系统改变一点点,哪怕只是一个城市,一个区,或一个学校。
虽然我也不知道应该怎样开始,但:
好多嘢,未试过,又点知唔得呢?
最后做个小小的广告
我们的小小公众号叫
微信公众号:友心人(yosumn)
微信个人号:小友(openyosum)
如果大家想联系我,告诉我你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和idea,可以发邮件到
当你问问题的时候或介绍自己的时候,如果可以更详细,以及说明你想怎样和我交流的话。我们可以有更深入的交流。
另外,需要推荐心理咨询师的话,我将会另行撰文介绍~
【知乎用户的回答(1票)】:
帮助他的前提是力所能及,你并非专业心理医师,所以能做的其实很少。和他相处的时候不要让他觉得你认为他心理有问题,尽快找一个专业的心理医师和他沟通吧。
【张心颖的回答(0票)】:
他说听到另外一个声音,是对那个声音深信不疑还是怎样?其实这种情况不排除是精神问题,但如果他知道自己有问题可能又乐观点。他说去看心理医生是自己去还是有人带的?如果是自己去的,那他是承认自己有心理问题吗?他家人允许他休学应该是知道他有什么吧?身边的朋友要做的最优先是让他的老师和家长知道,然后只能交给他们了。
【知乎用户的回答(0票)】:
出现幻听了,建议去看神经科医生,这不是心理咨询师的工作范围了(一般说的心理医生都是心理咨询师,但是心理咨询师不是医生啊,不能诊断,不能开药啊,不然分分钟被抓进去织毛衣啊! ╭( ′· o ·′ )╭?警察叔叔!就是这个人!)
馆藏&63805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轻微精神障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