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自己的该不管,每天出去散步回家老公不爱回家怎么办出汗,怎么沟通都挺杂念见解

Sorry, 您所访问的页面不存在或者已被删除徐孟军灵动教学名师工作室
宜兴市教师发展中心
第二高级中学
校本课程:高中生与心理健康
作者:周琴
单位:未知
高中校本课程
宜兴市和桥高级中学
主编:&& 周& 琴
副主编: 蹇& 云&&&
编者:&& 何& 斌&&& 王思思&&& 顾智丰
陆& 鑫&&& 李& 虹&&&
第一章& 交往心理
一、你招人讨厌吗?&&&&&&&&&&&&&&&&&&&&&&&&&&&&&&&&&&&&&&&&&&&&&&&&
二、男女生之间的交往&&&&&&&&&&&&&&&&&&&&&&&&&&&&&&&&&&&&&&&&&&&
三、见人易脸红的心理调适&&&&&&&&&&&&&&&&&&&&&&&&&&&&&&&&&&&&&&&&&&
四、中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类型
&&&&&&&&&&&&&&&&&&&&&&&&&&&&&&&&&&&&&&11
五、与老师交往的诀窍&&&&&&&&&&&&&&&&&&&&&&&&&&&&&&&&&&&&&&&&&&&&&&
六、影响人际关系的十种心理&&&&&&&&&&&&&&&&&&&&&&&&&&&&&&&&&&&&&&&&
七、交往中的异性效应 &&&&&&&&&&&&&&&&&&&&&&&&&&&&&&&&&&&&&&&&&&&&&&21
八、交往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
九、学生性格差异的了解和教育&&&&&&&&&&&&&&&&&&&&&&&&&&&&&&&&&&&&&&
十、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与疏导&&&&&&&&&&&&&&&&&&&&&&&&&&&&&&&&&&&&
第二章 学习心理
一、记忆的黄金时期&&&&&&&&&&&&&&&&&&&&&&&&&&&&&&&
&&&&&&&&&&&&&&&&&32
二、最佳读书心理&&&&&&&&&&&&&&&&&&&&&&&&&&&&&&&&&&&&&&&&&&&&&&&&&&
三、谨防“开学恐惧症”&&&&&&&&&&&&&&&&&&&&&&&&&&&&&&&&&&&&&&&&&&&&
四、生学习焦虑心理的自我调适&&&&&&&&&&&&&&&&&&&&&&&&&&&&&&&&&&&&&&
五、初期学生思维的发展&&&&&&&&&&&&&
&&&&&&&&&&&&&&&&&&&&&&&&&&&&&&&40
&&&&&&&&&&&&&&&&&&&&&&&&&&&&&&&&&&&&&&&&&&&&&&&&&&&&&
六、兴趣的特点&&&&&&&&&&&&&&&&&&&&&&&&&&&&&&&&&&&&&&&&&&&&&&&&&&&&
七、成功的秘诀&&&&&&&&&&&&&&&&&&&&&&&&&&&&&&&&&&&&&&&&&&&&&&&&&&&&
八、如何消除孩子的逆反心理&&&&&&&&&&&&&&&&&&&&&&&&&&&&&&&&&&&&&&&&
九、中学生如何克服挫折心理&&&&&
&&&&&&&&&&&&&&&&&&&&&&&&&&&&&&&&&&&50
第三章& 考试心理
一、考试焦虑极其防治&&&&&&&&&&&&&&&&&&&&&&&&&&&&&&&&&&&&&&&&&&
二、如何应对考试“怯场”?&&&&&&&&&&&&&&&&&&&&&&&&&&&&&&&&&&&&
三、备考心理调节要区别对待&&&&&&&&&&&&&&&&&&&&&&&&&&&&&&&&&&&&
四、高考心理指南&&&&&&&&&&&&&&&&&&&&&&&&&&&
&&&&&&&&&&&&&&&&&&&&&&62
五、考前辅导:教你增强高考信心的十种有效方法&&&&&&&&&&&&&&&&&&
六、高考考生心理调节几个小秘诀&&&&&&&&&&&&&&&&&&&&&&&&&&&&&&&&
七、考前考中 高考生如何克服考试焦虑&&&&&&&&&&&&&&&&&&&&&&&&&&&
八、考试心理异常及其预防&&&&&&&&&&&&&&&&&&&&&&&&&&&&&&&&&&&&&&
九、考试焦虑程度自我测查表&&&&&&& &&&&&&&&&&&&&&&&&&&&&&&&&&&&&&&&77
第一章& 交往心理
一、你招人讨厌吗?
令人讨厌的谈话方式和态度:
&(1)灰暗:
&  ①对事物和他人持否定态度的人;
&  ②讲话方式和神态让他人感到压抑的人;
&  ③总让人觉得有所隐瞒的人。
&(2)不负责任:
&  ①不愿承担责任,一旦出现某些不利情况便怪罪到他人身上的人;
&  ②工于心计,只会以自己的利益为中心进行思考和行动的人;
&  ③态度暧昧,常常使人感到不安的人。
&(3)不信任感:
&  ①口若悬河,轻易地泄露秘密而不能令人相信的人;
&  ②说话不算数,靠不住的人;
&  ③爱说谎,嘴上说得很动听却使人感到不踏实的人。
&(4)自我封闭:
&  ①戒心不足,不能放松地倾听对方说话的人;
&  ②强词夺理,只想保护自己的人;
&  ③懦弱、退缩、装腔作势等,给人感到不坦率的人。
&(5)过分自卑:
&  ①说话时含糊其辞,令人不知道他究竟想说什么的人;
&  ②太拘泥于小事,过分敏感,让周围的人感到窒息的人;
&  ③性情乖僻、莫名其妙的卑微、爱溜须拍马的人。
&(6)消极:
&  ①凡事退缩、没有勇气贯彻自己信念的人;
&  ②喜欢孤独,不合群,缺乏想要搞好人际关系的气概的人;
&  ③总是保持着清醒而无动于衷的人。
&(7)轻薄:
&  ①缺乏做人的内涵,不能使人感觉到那份深刻的人;
&  ②喋喋不休,信口开河,很少为他人着想的人。
&(8)以我为中心:
&  ①态度和礼仪等很少顾忌到他人的人;
&  ②不理解自己的处境,过分固执的人;
&  ③心术不正,或只想教训他人的人。
&(9)偏执型:
&  ①经常采取极端的态度,凡事爱做两极思考的人;
&  ②还没等他人说完就迫不及待地作出反应的、不善于倾听的人;
&  ③自己缺乏主见,所以举止残忍,或动辄恐吓他人的人。
&(10)支配他人:
&  ①喜欢施恩于他人,使自己处于有利地位的人;
&  ②孤行己见,与他人难以通融的人;
&  ③目中无人,傲慢的人。
&如果具有上面所举的特征,一般就会引起别人的讨厌。
二、男女生之间的交往
众所周知,异性交往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异性交往在个体成长历程中的各个阶段都是必不可少的。中学生心理萌发的异性吸引是性心理和性生理走向成熟的必然结果,是一种正常的自然表现。对中学生而言,异性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不仅有利于学习进步,而且也有利于个性的全面发展。一般来讲,既有同性朋友又有异性朋友的中学生,往往性格比较开朗,为人诚恳热情,乐于帮助同学,自制力也比较强;而那些只在同性同学中交朋友的人,往往缺乏健全的情感体验,不具备与异性沟通的社交能力,社交范围和生活圈子也比较狭小,人格发展不甚完善。&
但是,在中学时代,异性同学关系仍然是一个颇为敏感的话题。如果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处理不当,也会影响和妨碍中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带来情绪和行为上的困扰。这些困扰主要表现在:  &
(1)异性同学过于频繁地单独交往,这时的异性关系容易超越普通交往的界线而过早萌发出对异性的情爱。  &
(2)虽无过多接触,只在内心朝思暮想,但表面上却作出排斥异性、拒不接纳的姿态。  &
(3)对异性没有好感或抱有偏见,回避或拒绝与异性的任何形式的接触与交流。&
综上所述,男女同学之间的异性交往是有利有弊的,关键在于如何建立起积极向上、健康发展的异性关系。建议如下:&
1.自然交往。
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言语、表情、行为举止、情感流露及所思所想要做到自然、顺畅,既不过分夸张,也不闪烁其辞;既不盲目冲动,也不矫揉造作。消除异性交往中的不自然感是建立正常异性关系的前提。自然原则的最好体现是,像对待同性同学那样对待异性同学,像建立同性关系那样建立异性关系,像进行同性交往那样进行异性交往。同学关系不要因为异性因素而变得不舒服或不自然。&
2.适度交往。
异性交往的程度和方式要恰倒好处,应为大多数人所接受。既不为异性交往过早地萌动情爱,又不因回避或拒绝异性而对交往双方造成心灵伤害。当然,要做到为大多数人所接受有时也并不容易,建议你只要做到自然适度,心中无愧,就不必过多顾虑。&
3.真实坦诚。
这是指异性交往的态度问题,要像结交同性朋友那样结交真朋友。&
4.留有余地。
虽然是结交知心朋友,但是异性交往中,所言所行要留有余地,不能毫无顾忌。比如谈话中涉及两性之间的一些敏感话题时要回避,交往中的身体接触要有分寸等。特别是在与某位异性的长期交往中,要注意把握好双方关系的程度。&
一句话,希望你能在与异性同学的交往中感受到积极向上的力量!
三、见人易脸红的心理调适
步入社会,在人前易脸红的毛病不堪其苦。其实知道并没有什么可怕的,也想改变自己,自如地与人交往,但就是做不到。有时同不太熟悉的人交谈,本来还好好的,突然心里“格登”一下,心跳加快,一股热血直往脸上冲,自己难堪不说,还叫别人莫名其妙,常常被别人笑话,致使与人交往时几乎成了惊弓之鸟,不敢与人交往。但又渴望与人交往,在的身体里常常经历着两个不同自我的战争:一个害羞、懦弱、缺乏自信,一个则强迫自己去改变自己。所以感到生活真是太沉重、太累了,
这是患上了一种叫“赤面恐怖症”的心理疾病。
每个人在与自己不熟悉或比较重要的人交往时,都会出现一种紧张或激动感,并反射性地引起人体交感神经兴奋,去甲肾上腺素等儿茶酚胺类物质分泌增加,从而使人的心跳加快,毛细血管扩张,即表现为脸红。这本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正常反应,随时间推移会习以为常。但由于你缺乏自信,因而特别注意别人对你的评价,注意自己在别人面前的表现,以致对脸红特别在意。害怕别人会因此议论你,想自己不脸红,但又无法消除,见人脸红便成了你的心病。与人交往前你便担心自己会脸红,交往时更是认真体验自己有无脸红,时间一长,就在大脑的相应区域形成了兴奋点,只要你一进入与人交往的环境,就会出现脸上发热感和内心的焦虑不安,加上别人对此的议论或讥笑,更使你紧张不安,惧怕见人,从而形成赤面恐怖症。
  赤面恐怖症是可以治疗的。首先你对脸红要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允许它出现和存在,不去抗拒、抑制或掩饰它,不为有脸红而焦虑和苦恼,从而消除对脸红的紧张和担心,打断由此而造成的恶性循环。
其次是要进行自信心方面的训练。人前容易脸红的人,多数对自己缺乏自信,具有自卑感,因而加强自信心的培养,克服自卑感,可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
  要改变只看到自己的短处,用自己的短处比别人的长处的思维方式,反过来经常想想自己有哪些长处或优势,以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从而逐渐改变对自己的看法。在改变对自己的看法的同时,再将注意力转移到自己感兴趣、也最能体现自己才能的活动中去,先寻找一件比较容易也很有把握完成的事情去做,一举成功后便会有一分喜悦,做完后再用同样的方法确定下一个目标。这样,每成功一次,便强化一次自信心,逐渐地自信心就会越来越强。
  手指有长有短,人也不可能十全十美,人的价值主要体现在通过自身的努力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把缺点、失败及别人的耻笑等看成是一种常事,当成完善自己的动力,对别人的评价和议论自己心中有主见,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为人言所左右或无所适从。
  人会自卑,是因为他通过比较和自省,发现自己确有不如人处。而处事成功,也需要一定的知识和能力。所以,一个人要想最终克服自卑心理,就必须在建立自信的同时正视自己的不足,通过多学、多干来充实知识,丰富经验,学会与人交往的方法与技巧。
  此外,可通过心理训练来帮助克服。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步:把能引起你脸红的各种场面,按由轻到重依次列成表,分别抄到不同的卡片上,把最不令你脸红的场面放在最前面,把最令你脸红的放在最后面,卡片按顺序依次排列好。
  第二步:进行松弛训练。方法为坐在一个舒服的座位上,有规律地深呼吸,让全身放松。进入松弛状态后,拿出上述系列卡片的第一张,想像上面的情景,想像得越逼真、越鲜明越好。
  第三步:如果你觉得有点不安和脸红,就停下来莫再想像,做深呼吸使自己再度松弛下来。完全松弛后,重新想像刚才失败的情景。若不安和脸红再次发生,就再停止后放松,如此反复,直至卡片上的情景不会再使你不安和脸红为止。
  第四步:按同样方法继续下一个更使你不安和脸红的场面(下一张卡片)。注意,每进入下一张卡片的想像,都要以你在想像上一张卡片时不再感到不安和脸红为标准,否则,不得进入下一个阶段。
  第五步:当你想像最令你不安和脸红的场面也不感到脸红时,便可再按由轻至重的顺序进行现场锻炼,若在现场出现不安和脸红,亦同样让自己做深呼吸放松来对抗,直至不再脸红为止,又进入下一步的锻炼。
四、中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类型
中学时期的学生之间的交往既有普通人际交往的共同之处外,又具有其本身的特点:有人说学校是象牙塔,又有人说学校像小社会。一方面,学校里的人际交往其目的较社会上单纯,情景因素占较大比例。学生之间一般比较重视心与心的交流,看重每一份真挚的情谊。在学生时代容易产生志同道合的挚友,甚至一生的知己;另一方面,校园的人际关系亦能从某些方面折射出社会上的人际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的增强,学生对人际关系开始有了更多理智的思考,其中包括人际交往的目的等等。更多学生不愿做书呆子,他们满怀学以致用、走出校门、踏上社会的渴求。在向社会学习的过程中,彼此可能产生更为理智深厚的友情,也有可能出现类似社会上的较表面、较功利的交往。人际交往于此展现出了其复杂的一面。
&&& 如何正确定位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呢?从懂事到念高中、上大学的十几年时间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交往体验和经历,也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相对比较稳定的交往方式和交往心理。但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人再如何睿智,也不可能完全洞悉大千世界人际关系的奥妙,对人际关系的认识是需要在生活中不断完善与调整的。随着人的思维世界的丰富,原来的交往方式并非一定正确可行。于是,人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困惑,甚至走进误区。
  在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时不免觉得有些人不好相处,有时,又会感到自己也有与人难相处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人的困惑就会加深。以下时从大量不同类型人际交往中提取的典型模式,通过对这些模式的研究能使我们加深对人际交往的理解。
  1& 自我中心型
  美国社会学家杜威在《哲学的改造》一书中,分析人们在进行人际交往时对待个体与社会关系的认识有三种态度:其一,社会为个人而存在;其二个体应服从社会;其三,社会与个体有机相关,社会需要个体的效用与从属,同时亦需要为服务于个人而存在。“以我为中心型”的交往模式即杜威讲的第一种。这类交往模式最突出的特点在于“我”字优先:在生活上“自我中心”式,有的学生对于集体生活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沿袭着在家中当“小皇帝”的习惯,觉得周围的人让着他是应该的,他想干什么就得干什么,不管是否影响他人的生活习惯;有的在学习上“自我中心”,因为自己是班上的尖子,就觉得自己在学习上占有较大的优势,看不起一般的同学,不愿与他人共同探讨、相互学习,总认为自己是最好的;有的在社会活动、集体活动中以“自我”为中。心,认为自己是小团体的核心或班里活动的主要组织者,甚至在学校、区、市里都小有名气,总听不进别人的建议和想法,总希望别人依照自己的“吩咐”去做;也有的集以上两种或三种毛病于一身。可以想见,这样的人越多,这个生活圈子的人际关系就会越不和谐。
  自我中心型的交往方式最易导致孤立、不受欢迎的局面,给自己、他人带来不必要的烦恼,给集体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以我为中心的人应该发现“山外青山楼外楼”,学习伟人的谦虚美德,善于从他人身上吸取养分;而周围的人也应帮助引导他,并怀有适度的宽容精神。
  2&& 自我封闭型
  自我封闭型的交往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由于性格原因造成。这些人愿意与他人交往,但性格内向孤僻,比较害羞,不知如何主动与人相处,只是较为被动地应答他人的行为,内心世界不为他人所了解――虽然他也愿意甚至渴望达到理解;(2)由于独立意识过强造成。这类人认为“事事不求人”或“一两个朋友足矣”。他们觉得自己的个人力量足以处理好一切事务,而不需他人友谊和援助;(3)由于过于看重个性所造成。这类人认为“如果为了使相互之间的关系融洽而彼此适应对方,就是抹煞了自己的“个性。”(4)由于否定友谊所造成。这类人认为“人心难测,朋友难交”,怀疑朋友之间会有真正的友情。
  自我封闭型的交往方式与多年前中国闭关自守、眼睛不看国门外,一心只顾埋头搞建设的境况一样,不适合信息交流量日趋增大的现代生活。自我封闭型的学生应该从国家由封闭锁国而改革开放悟出真谛,开阔自己的胸怀,去广交朋友。
  3& 亦步亦趋型
  亦步亦趋型的交往方式指的是老好人般交友方式。持这种方式的人往往人云亦云,而人云亦云的本质是交友无原则。表面上与谁都挺好,实则没有一个真正的朋友。前面一个少年犯的故事某种程度上揭示的正是这样一种交友无原则、凡事亦步亦趋的交往模式。这种交往模式容易助长坏风气,既使自己失去真正的友情,又不利于集体好风气的形成。
  事实上,维护友谊,不等于迁就对方。附和对方,靠一团和气来调和矛盾,虽然表面上不伤情感,但实际上拉大了彼此的心理距离。交朋友必需坚持原则,有时不妨做诤友,给予他人真心的批评与建设,建立真正的、互帮互助的、和谐的人际关系。
  4& 社会功利型
  这种观念由来已久,培育于“性恶”论的土壤中。古代希腊人的“个体人格”,近代边沁、密尔的“功利主义”,都是社会功利型交往者的鼻祖。学生之间的社会功利型交往方式是社会上一些不良的风气在学生中的折射。持这一交往方式的人往往把友情看作交易,认为“友谊”无所谓真情实意的情感交流,只是人与人之间的彼此利用,是对双方都有好处的代名词。这类人往往没有目的不做事情,即所谓的“不吃亏”。因此,其“友谊”好时可以“天长地久”、“称兄道弟”,而当利益转移,便可能“移情别恋”,与他人续前缘;常常表面恭恭敬敬,背地里另有打算。虽然这在学生中占少数,但依然污染了校园空气。
  这样的人将个人利益置于首位,将物质利益看得过重。他们应该一方面注重个人道德修养,另一方面将“小我”放到“大我”中,使自己融入集体。
  自然,对于具体的人际交往现象绝不可以简单武断地归之于哪一种交往类型。人是复杂的,分析人的问题千万不可简单化。正是因为人是复杂的,各人价值取向也会各不相同,所以很难、也没有必要千人一律。但就每个人而言,自己在人际交往中一定要提醒自己不要做个人反感的人。
五、与老师交往的诀窍
一、一定把老师当老师
就是要给予老师应有的尊重。尊师是与老师建立良好关系的基本前提。
1、上课认真听讲,不破坏纪律,按时完成作业。
耳朵恐怕要听出茧子来了吧,但这是对老师的起码尊重,也是对知识、对劳动的尊重。这里有几个小细节请你不妨对照一下:a、你是否经常溜号、搞小动作、传纸条等;b、老师讲课时吃东西;c、喜欢接话、出风头,让人觉得你有个性,会引起异性注目;d、发现老师讲课或板书有疏漏之处,马上跳起来指出,自觉比老师高明;e、从不主动发言,认为太幼稚,或者因为成绩差怕人嘲笑而不敢发言;f、内心里看不起所谓的“好学生”,认为他们是“马屁精”,所以总要与他们反着做。
以上6点如果你占了3点或3点以上,那么你应该反醒一下了。
2、见到老师主动打招呼,与老师说话要有礼貌。
有的同学因为成绩不理想,不是老师喜欢的好学生,见到老师常躲着走,甚至迎面撞上了不是低头就是扭头。不要以为老师不在意这些,久而久之,换来的可能就是老师的漠视。
3、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
教师是一个很辛苦的工作,除非有“虐待癖”,否则不会专门找哪个人的别扭。刚被老师说几句心里就冒火,时刻准备着与老师一争胜负,老师当然不会感到舒服。
4、正确对待老师的缺点和不足。
老师也是人,是人总会有缺点和过失。要多看好的一面,多看有利于自己学习的一面。如果因为反感、瞧不起老师的某一方面,或是因为曾受到过冤枉而偏和老师拧着来,偏不给“他”好好学,实在是太不明智了。这是在因别人的过错而惩罚自己。
二、一定别把老师当老师
别以为老师的地位高高在上,也别把老师和自己的关系看成“猫和老鼠”,他们一样会有烦恼和快乐,所以要多与老师作朋友式的沟通交流。事实上没有一个老师不想走入学生中,在平时的交往中,他们更喜欢你把他当成同龄人中的一分子。
1、有心事请大胆地去找老师。
一般来说老师都喜欢跟诚恳的学生交流,像学习成绩等敏感话题更不必逃避,老师也许不能解决你所有的问题,但因为你的信任他会感到高兴,与你的心理距离也会拉近。
2、多夸奖老师,适当时不妨开些善意的玩笑。
比如早晨看到老师时可以在问好之外说“老师你今天真漂亮”、“老师你这身衣服真好看”等,谁不爱听好听的话呢!
3、像关心朋友那样关心老师。
你可能会想,老师天生是管我们的,要我们关心什么?此言差矣!如果你把老师当普通朋友看,你会发现他也有烦恼沮丧的时候,也有脆弱的一面,一张贺卡,一首生日歌,一杯热水,一把椅子,一片感冒药,都会让老师倍感温暖。
4、主动邀请老师参加你们的活动。
开生日party,打雪仗,踢球,你们的一些活动其实老师也很愿意参加,只是有时可能放不下架子。主动邀请老师参加,是和老师沟通的很好的机会。
所以,如果你现在处于“爹不疼娘不爱”的状态,别一味地埋怨老师,先从自身找原因。毕竟你面对的是几个老师,而老师面对的几十、几百个面孔。学会处理和老师的关系,实际上也是你人生交往的重要一课,对于你今后创造成功的家庭关系、同事关系、领导关系都会深有助益。
记住:正如跟朋友交往一样,你可能成绩不那么理想,你可能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不影响你成为一个受喜欢的人。
六、影响人际关系的十种心理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们进行广泛社交活动的必要条件。相反,心理状态不佳,会形成某些隔膜和屏障,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们交朋结友和适应社会。因此,我们在工作生活中应该注重自我修养,努力克服以下种种人际交往中的不良心理。
一、自私心理
处处以我为中心,只讲索取,不讲奉献。争名夺利,甚至损人利己。这种心理对于交际危害极大。它时时处处会伤害到别人,这种人永远也不会找到真正的朋友。
二、自傲心理
处处唯我独尊,“老子天下第一”,趾高气扬,轻视别人,甚至贬低别人、嘲笑别人,听不进别人的意见。这种心理对于交际危害很大,这些人也很难与别人相处。
三、猜疑心理
有猜忌心理的人,往往爱用不信任的眼光去审视对方和看待外界事物,每每看到别人议论什么,就认为人家是在讲自己的坏话。猜忌成癖的人,往往捕风捉影,节外生枝,说三道四,挑起事端,其结果只能是自寻烦恼,害人害己。
四、逆反心理
有些人总爱与别人抬杠,以此表明自己的标新立异。对任何事情,不管是非曲直,你说好你偏偏说坏,你说一他偏说二,你说辣椒很辣,他偏说不辣。逆反心理容易模糊是非曲直的严格界限,常使人产生反感和厌恶。
五、排他心理
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思维方式等,需要不断更新,否则就会失去活动,甚至产生副效应。排他心理恰好忽视了这一点,它表现抱残守缺,拒绝拓展思维,促使人们只在自我封闭的狭小空间内兜圈子。
六、做秀心理
有的人把交朋友当作逢场作戏,往往朝秦暮楚,见异思迁,且喜欢吹牛。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只是在做表面文章,因而常常得不到真正的友谊和朋友。
七、互利心理
有的人认为交朋友的目的就是为了互相利用,因此他们只结交对自己有用、能为自己带来好处的人,而且常常是“过河拆桥”。这种人际交往中的占便宜心理,会使自己的人格受到损害,久而久之会失去知心朋友。
八、冷漠心理
有些人对与自己无关的人和事一概冷漠对待,甚至错误地认为言语尖刻、态度孤傲、高视阔步,就是自己的“个性”,致使别人不敢接近自己,从而巴不能交到较多的好朋友。
九、嫉妒心理
有的人嫉妒心理较强,看到别人的成功,不是为他们高兴,而且嫉妒。相反,当看到别人受挫时,往往幸灾乐祸。这种人不给自己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包袱,也会受到身边人的反感。这也会使别人不愿与之交往。
十、自卑心理
有些人容易产生自卑感,甚至瞧不起自己,只知己短不知己长,甘居人下,缺乏应有的自信心,怯于表现自己,无法发展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有自卑感的人在社会交往中办事无胆量,习惯于随声附和,没有自己的主见。这种心态如不改变,久而久之,有可能逐渐磨损人的胆识、魄力和独特人性,会阻碍自己计划与理想的实现。怯懦心理是束缚思想行为的绳索,理应断之,弃之。
七、交往中的异性效应
【现象实例】
某校某班学生外出野餐。第一次,男女分席,男生个个狼吞虎咽,女生一片嬉笑吵闹,杯盘狼藉。第二次,男女合席,男翊彬彬有礼,你谦我让,不乏君子风度,女生细嚼慢咽,温文尔雅,大有淑女风韵。这两次为何有如此大的差异呢
【心理点评】
处在青春期生理与心理发展阶段的青少年,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注重自我形象,好交往,重友情,尤其是对友谊及异性交往的需要更为强烈。在异性面前他们会表现得更为得体和出色,更希望得到异性的注意和欣赏,所以出现“异性效应”堋象。男性与女性,由于性别上和个性上能相补相悦,因而易相互吸引。异性吸引由三种因素构成。一是性别相悦。男女在一起。尤其是和美丽潇洒、整洁的异性在一起,能自然地反映出一种轻松、愉快、互为接纳的感受。这种愉快的感受能焕发人的精神,提高工作效率。如几个小伙子在一起干活,吊儿郎当,生产效率上不去,调换进去两个姑娘,小伙子们莫名其妙地提起了精神,生产进度马上提高了。这就是异性吸引而产生的推动力。二是个性互补。男性的刚健豪放与女性的俊美细腻,在他们相互交往删可以得到平衡和升华,满足人们自我完善的需要。三是寻求肯定。在司等条件下,人们更需要与异性交往,特别是在与性格相似的异性交往中得到补充和满足。总的来说,人们之所以向往异性交往,是因为它具有心理的整合、协调与保健功能。男女两性,刚柔互补,最有利于彼此的心理整合、协调和保健。因此,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对自己的异性交往都应是珍惜的。
八、交往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
【现象实例】
在古希腊的神话中有这么一个故事: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酷爱雕塑艺术。有一次,他在完成一座少女雕像时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和情感,并不禁对这尊美丽的少女雕像产生了爱慕之情。后来,他的热望终于发生了效应,少女雕像突然活了起来,两人最后相聚在一起。这个神话故事所反映出的“爱”的效应,被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R.Rosenthal)实施到儿童的发展性预测实验中。其实验是:从一个小学中抽出一些学生进行测验,并给任课教师开出一张“有发展前途”的学生的名单。过了8个月以后再次测验的结果发现,名单上的那些学生果然有了很大进步。实际上,罗森塔尔是随意开出那张名单的,但任课教师信以为真,也就对这些“有发展前途”的学生抱有更大的期待,而这种期待,又势必会在与他们的交往中表现于态度和情感上。这些学生由于受到教师态度的积极影响,也就真的表现出教师期待中的反应,主动配合而取得了很大进步。罗森塔尔把这种因教师的期待而潜移默化促成学生进步的心理作用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心理点评】
&&&& 以上实例说明,教师对学生的热情期待以及因此而生的关怀鼓励态度,会在很大程度上唤起学生的灵性,并对教师报以积极合作的态度,以致促进其进步。于是,人们把这种效应推广到人际关系中,认为只要善意地知觉对方,有意或无意地寄予一定的期望,就会得到更好的报偿。因为尊重和好感就等于承认另一个人的价值,这种“热望”可以冲破对方内心世界的堤防,使对方的真情得到流露,从而缩短双方的心理距离。
&&& &人际交往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了我们一个极为简单的道理:人们总是喜欢那些喜欢自己的人,你喜欢别人,别人才会喜欢你。因此,在社交中,你首先要表现出热望。你对对方表现出敬重、理解,对方才可能敬重和理解你;你给对方以友情,对方也会以友情相报。
九、学生性格差异的了解和教育
&&& 了解学生的性格,是做好因材施教工作的必要前提,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教育学生。不少优秀教师对学生能够因势利导,进行教育,这里的“势”就包括着学生的性格特点。
&&& 由于性格的极端复杂性,人们往往用多种方法来鉴定它;例如调查(包括家庭史、个人生活史的调查)、自然实验、作品分析、传记分析和个案追踪等。我们也要总结优秀教师了解学生性格特征的宝贵经验。例如不少教师,他们在接任班主任工作之前,对这个班级学生的家庭史、生活史已经调查清楚,然后通过各种活动,细心观察,逐步掌握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有经验的教师甚至通过一次活动或一堂课就可以大致了解某些学生的某些性格特点。
了解学生是为了教育学生。学生的性格既是教育工作的结果,也是教育工作的依据。
前面已经说过,性格是在人和生活环境积极地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发展的。对于儿童来说,使他性格形成的生活环境首先是他的家庭。家庭的经济情况、文化水平、家庭中人与人的关系,这些都会影响儿童性格的形成。特别是父母的态度和对儿童提出的要求,更是直接影响着儿童形成这种或那种性格特点。例如,过分溺爱儿童,纵容他,对他完成学习和劳动任务不提出严格的要求,这就很难培养儿童热爱劳动、不怕艰苦的态度,难以培养儿童负责精神、坚持、果断等特点。但是如果对儿童一味地严厉训斥,不考虑儿童的特点和需要,也难以培养儿童的独立性、主动性和首创精神。
学校教育对学龄儿童性格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在掌握知识过程中,可以使他们习惯于系统地和有明确目的地工作;在克服学习上的困难过程中可以培养勇敢和坚持性,在集体活动中可以锻炼自制和纪律性等性格特征。特别是学校的班级集体,更是直接影响学生性格的形成。因此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培养坚强的集体,使它具有良好的风气,通过这样的集体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性格特点。
社会舆论和各种榜样也对学生的性格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它既可以使学生在家庭、学校得到的好的教育效果更加巩固和发展,但也可以抵消它们的教育影响,甚至使学生形成坏习惯,形成不良性格特征。因此就学生的性格教育和培养来说,必须使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力量拧成一股绳,统一要求,统一目标;教师要在其中起协调指导作用,不仅使各方面的教育因素积极调动起来,而且要使它们协调一致,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培养学生具有优良的性格特征而努力。
在学生性格形成发展过程中,特别重要的是要在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基础上,培养他们对自己的性格积极地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教育。一切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只有当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必须符合党和人民的要求、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时,他才能产生积极的活动动机,自觉地调节自己的行动方式,逐渐地但是坚定地改掉已形成的不好的性格特征,代之以积极的性格特征,使自己的性格更臻完美。
十、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与疏导
许多中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显得力不从心,在人际交往中屡屡受挫,不断发出“做人难”的感叹,因而知难而退,把自己封闭起来,最终导致冷漠、孤独,有的甚至走向轻生的道路。中学生人际交往受挫的原因很多,就心理方面而言,恐惧、自卑、封闭、孤僻、自傲、嫉妒、自我中心、多疑等心理障碍是造成交往受挫的主要因素,这里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剖析:
1.自卑心理造成交往受挫
有这类心理的学生往往觉得自己事事不如别人,对自己的言谈举止和能力没有信心,只知其短不知其长,在交往中害怕其他同学不理自己,担心遭到其他同学的耻笑和拒绝,不敢主动,积极地与其他同学交往,怕见人、怕见生人、怕与人当面说话,特别是有异性在场时,表现笨嘴笨舌,面红耳赤,有的不敢正视,甚至于出虚汗、发抖、心慌意乱,久而久之使自己的性格变得孤僻和古怪起来,明知不该如此,但无法控制,从而产生了“社交恐怖症”。一些中学生害怕考试不及格,担心学业不佳,担心评优落空,担心自己的体力、能力不是一流的,害怕寂寞、孤独等。这些恐惧心理使他们生活暗淡、不愉快,给他们带来一系列不良的心理反应,于是就对人做假,贬低别人,抬高自己,以消除自己的不安,从而拉大了自己与周围同学的距离,人际关系变得疏远。著名的俄国作家契柯夫曾写过一篇文章《小公务员之死》,故事是这样的,这位公务员去剧场看戏,正在看得“非常愉快时”,突然打了个喷嚏,一星子唾沫飞到前排将军的光头上,他发现这位将军是自己上司的上司,立刻惶恐万分,将军并没有介意,而他却焦虑异常,散戏了,他心慌意乱地赶紧向将军道歉,将军觉得无聊,表情木然地走了,他更加心惊肉跳,觉得自己犯下了不可饶恕的过错。第二天,他悔罪般地找到将军办公室,还想解释,将军愤然极了,大声斥责他出去。这位公务员的精神再也承受不住了,心力交瘁地回到住处,夜里便死了。这位公务员之死,主要是由于在交往中严重的心理障碍所造成的,可见彻底消除社会中的心理障碍是多么重要。
2.孤僻心理引起交往受挫
孤僻心理的表现主要有两种。一是孤芳自赏,自命清高,不愿与人为伍;另一种是自惭形秽,害怕别人不接纳自己,因而独处一隅。前者我们称之为“清高型”,他们总觉得别人都是低级无聊、庸俗浅薄的,不值得交往。由于这种傲视一切的思想在作怪,即使有时想“迁就”一下他人,也显得很不自在,别人自然也不愿接受这种恩赐。这种“傲慢与偏见”最终是自讨苦吃。后者我们称之为“自惭型”,他们往往因生理上的某些缺陷而常常体验着不能与常人相比的失望和痛苦,往往产生自轻自贱的情绪,由此陷入孤独的境地。
3.自傲心理所致交往受挫
自信心是青少年成长和成才不可缺少的一种心理品质,但过分自信,自以为是,自以为了不起,那就是傲慢自负了。三国名将关羽,虽战功显赫,威震四方,过五关斩六将,但因为傲慢自负而落得败走麦场的下场。西楚霸王项羽,骄傲自大,不可一世,听不进谋士范增的劝告,演自刎乌江的悲剧。可见“谦受益,满招损”,实际上自卑、自负都是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结果,对自己评价过低,只看到缺点而看不到优点,产生自卑心理,对自己评价过高,只看到优点而看不到缺点,产生自负心理。要培养自尊自信心理,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既看到自己的优点,又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取长补短,善于发挥优势,才能创造成功记录,使自己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和发展。
4.嫉妒心理造成交往受挫?
它是个体内心对他人优越地位产生不愉快的情绪体验,人称“红眼病”。青少年学生的嫉妒心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学习,学习成绩优秀,人际交往能力强,工作成就出色的人往往成为嫉妒的对象,而在这些方面相对较差的人难免会产生失落感,甚至心怀不满,充满故意。②才貌,是指人生的智慧和外貌,优秀的才貌和女孩的长相,它易获得成功的体验,如果才貌较差就会产生嫉妒心理。作为中学生来看,要理智处理嫉妒心理,首先要正确看待人生价值,摆脱私人杂念,心胸开阔,不要花时间和精力嫉妒他人的成功。其次要发挥自我优势,事事想超过别人,处处要胜人一筹,既无必要,也不可能,必须正确评价自己,从病态的自尊心和嫉妒感中解放出来,密切交往,从而让对方的优势对自己有所帮助。
5.自我中心造成交往受挫
有些中学生把“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等奉为座右铭,把自己的真实思想、情感等统统掩盖起来,试图与世隔绝。严重者对任何人都不信任,怀有很深的戒备,因而隔绝了人际交往。自我中心在交往中是一种严重的心理障碍。有些中学生为人处事往往以自己的需要和兴趣为中心,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得失,而不考虑别人的兴趣和利益,完全从自己的角度,从自己的经验去认识和解决问题,似乎自己的认识和态度就是他人的认识和态度,盲目地坚持自己的意见。令人叹惜的是,有些中学生死守自己的一切尊严,将自己困在狭窄的自我圈子里,竭力为自己建立一个完美的形象却又无力“独自作战”,而强烈的自尊使得他们不愿意接受任何人的援助之手,使自己平添了几分烦恼:封闭、孤立、隔离、自卑。
6.多疑心理引起交往受挫
有些中学生在某些方面自认为不如别人,因而总以为别人在议论自己,看不起自己,算计自己。如果别人在一起说话时对自己投来了不经意的一瞥,他会认为别人在说自己的什么坏话;如果有人开了极平常的善意的玩笑,他也会信以为真,怀疑别人早就对自己有意见了,即使是别人相互之间的指责,他也会认为这是“指桑骂槐”。有些同学以前由于轻信别人,在交往中受过骗,蒙受了精神损失和感情挫折,结果万念俱焚,不再相信任何人。由于多疑而不相信别人,人为地局限了交往面,失去了中学生本应享受的一份欢乐,同时,还挫伤了别人的感情。多疑,似一条无形的绳索,束缚了人的手脚,使人远离朋友,远离人群。作为我们青少年来看,要让情绪的表达合乎常理,合乎常情,即喜怒有常、喜怒有度,不能随心所欲,特别是在情绪不好时,不要随意迁怒他人,从而引起口舌大战,破坏人与人之间的友情,有的同学血气方刚,易义气用事,不顾后果,往往会干出令自己后悔莫及的事。
7、不能很好地建立真挚友情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经说过,“有了朋友,生命才显出它全部的价值、智慧、友爱,这是照亮我们黑夜的唯一光亮。”真正的朋友,往往是在逆境和患难之中获得的。奉承,迁就并不能保持友谊,只有正直和忠诚才能使友谊巩固。“浇树浇根,交人交心”,作为青少年来看,选择朋友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志同道合,要注意真正的友情与“哥儿们义气”的区别。有些同学,不讲原则、不分是非,为了“小团伙”的利益,容忍原谅包庇“哥儿们”错误,不该出手时乱出手,甚至以身试法。作为青少年来说,我们主张“先择后交”,因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结交坏朋友,会使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染上一些坏思想,坏习惯,阻碍我们的进步。因此,青少年要不交损友,善交益友,乐交净友。
有些同学的交往范围已从校内、班内扩大到校外,校外的一些社会青年借口到学校内找同学,顺手牵羊,或者故意做出一些损害其他同学利益的事,如偷自行车,实质上是有的学生引狼入室了,因为你们年龄小,社会经验不足,是非观念不强,容易上当受骗,容易被他们带去做一些不符合我们身份的事情,如上网、打游戏机,看录像甚至做违法的事,所以我们不主张结交校外的同学或朋友,毕竟他们中的某些人没有职业,无所事事,往往容易惹事生非,做出一些违法犯罪的事,从而牵连到你。
以上分析了当前中学生在人际关系方面存在的心理障碍及解决办法,同学们首先要运用自我力量尝试克服,如果克服不了可以大胆向老师、父母、同学请求帮助,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扫除障碍
第二章&& 学习心理
一、记忆的黄金时期
常常听到有些年轻人抱怨自己的记忆力不好,说不如以前等等。他们往往认为童年时代是记忆的黄金时期,二十多岁记忆力就开始衰退了。这种看法到底对不对呢?下面几个实验可以告诉诸位朋友。
  第一个实验是念数字。要求被试以每秒钟一个数字的速度念多位数字,只念一遍不重复,念完之后要求按顺序回忆,看能记住多少。结果表明:人的短时记忆广度在儿童期是随年龄增长的、到少年期达到成人水平。如三岁时平均短时记忆广度为2,5个数字,六岁时为4个数字,九岁时为4.5个数字,十二岁时为6个数字,十五岁至成人为7个数字。
  第二个实验是让中小学生记忆诗词和英语音节,各记15分钟,看能记住多少。结果表明记忆的数量也是逐年增加的。对诗词的平均记忆,七岁时是9.17句,十岁时是16.02句,十八岁时是22.14句,十八岁时记忆的数量是七岁时的2.41倍。英语音节的记忆结果是:七岁是4.73个,十岁是6.43个,十八岁是8.6个,十八岁学生是七岁学生的1.82倍。
  上述实验表明,无论是记忆数字,还是记忆有意义或无意义材料,在未成年以前都是逐年增加的,二十多岁正是记忆的全盛时期。另有实验证明,四十五岁以前人的记忆力还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四十六岁以后才有明显的减退,五十六岁时的记忆虽然衰退较多,但仍比十一岁儿童好。所以说青年时期应该是记忆力最好的时期。但有些青年人为什么会觉得记忆力今不如昔呢?这主要是因为成人要记忆的东西增多了,如社交活动、工作环境、家务等。学习的时间也减少了,不如童年那样单纯、有更多的时间复习,更主要的是其他事情的干扰比童年时多,这样一来就给人造成一种错误的认识。
  实际上,记忆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年龄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记忆力的好坏程度,与我们的主观态度、认识、采取的记忆方法、是否及时复习、外界的干扰程度等都是密切相关的。所以说,青年朋友不要单单认为自己的记忆力不如以前,应从各个方面找找原因,采取一些识记技巧、增强记忆力。
  所以我们应该在青年时期抓紧时间学习,千万不可“明日复明日”浑浑噩噩的生活,以免“老大徒伤悲”
二、最佳读书心理
纯洁的心境:读书时,将名利、得失、琐事、烦恼等杂念统统排除,令心境如一泓秋水,洁似一璧白玉。
乐观的心情:将读书看作一种愉快的享受,一种高尚的娱乐,一种崇高的精神生活,而不能仅仅单纯地当作任务来完成。压得喘不过气来。
&&& 敞开的心扉:虚怀若谷,虚心好学,永不自满,是成功的首要条件。
求知的心欲:如饥似渴的求知欲望,会使读者手不释卷,在书海里泛舟遨游。
&&& 安静的心绪:读书时,要心平气和,循序渐进,切忌急躁、紧张、急于求成。
&&& 明确的心志:读书要有追求、有目标,最忌朝秦暮楚,见异思迁。
&&& 专一的心力:读书时,精神要集中,充分调动大脑的功能,活跃思维,使大脑形成一个"兴奋优势灶"。
&&& 畅通的心路:读书解题,要使思路畅通,就要注意从多角度、多方位进行立体思考,最忌钻牛角尖,进死胡同。
好胜的心理:看书求知,要争强好胜,不满书中已有的结论,敢于探索、开拓、创新。
&&& 攻关的心态:学习中遇到问题,要勇于碰硬,不要在难题面前绕道走
三、谨防“开学恐惧症
新的学期已经开始,但一部分学生仍然沉浸在假日快乐时光中。不少学生患上了“开学恐惧症”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专家分析,孩子对一个陌生的环境表现出一定程度担心、紧张等都属于正常范围。家长应该做好引导工作,及时排除孩子的消极情绪。家长要帮助孩子喜欢上学校的新环境,可以通过有意影响和无意影响两方面进行。有意影响主要从言语上的鼓励和在生活上给予关心。无意影响指在平日生活中潜移默化地给孩子灌输一些想法,让孩子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
幼儿上小学怎样让孩子尽快从幼儿状态进入“小学生角色”?专家认为,家长在开学前的这段时间,要对孩子进行专门的训练。幼儿园毕业的孩子并不清楚上小学是什么概念,有的还是幼儿的生活习惯,家长最好陪孩子去熟悉一下新校园的环境,引导孩子接触一些教材课本,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也可以邀请那些年纪大一点小伙伴和孩子一起玩耍,放松孩子的心情。
小学升初中新的校园,陌生的老师和同学、全新的课程和课外活动等,如何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初中生活?专家给家长们提出以下建议:
家长可以先让孩子对新校园进行熟悉,找机会带孩子去他将要入读的学校走一走,刻意带孩子去看看图书馆、教室等,问孩子:“哪一个会是你的教室呢”“这里的图书可比你以前小学的图书多了很多”等,让孩子产生“我就要在这所学校读书了”的心理认同。
其次,协助孩子尽快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在新学校,孩子是否有小学时同学?在邻居朋友中是否有已在该校就读的大哥哥大姐姐?如果有,家长可指导孩子与他们多多交往。在一个新的环境里,有一个或几个熟识的人相伴,孩子就少一份孤独。
开学前,家长可以先了解一下孩子未来的老师和班主任是谁,先与老师进行沟通,了解新学期的安排和课程进度,把孩子的情况给老师做个简单介绍,老师的协助会让孩子尽早度过适应期。
中学课程科目多了,难度加深了。如有条件,家长可安排孩子了解一下新课本,对中学的学习特点和方法作适当的介绍和指导。许多有厌学情绪的孩子,一进中学时对新课程还是抱着新鲜感的,只是因课程有难度或方法不对头等原因,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进度,久而久之就失望甚至厌学。
初中升高中,进入高中后,学生无论在学习方式还是学习目标上都有很大的转变。“高中的老师不像初中老师管得那么细致,高中生的学习,自觉性很重要,在学习方式上,要由初中阶段的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
专家表示,此年龄段孩子出现开学恐惧的情况一般不会太多,常见于下面几类学生,一是意识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较差的学生;二是在学校经常受到老师批评的学生;三是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
据了解,为数不少的一部分学生出现“开学恐惧症”,是因假期作息生活极不规律造成。在暑假期间,家长一般都会给孩子更多的空间,让孩子多一点时间玩耍,面对开学容易产生排斥和反感心理。这部分学生主要体现在年龄稍大的同学,父母也给予他们更多的自由空间。
专家指出,随着开学的到来,应加强对孩子的监管力度,敦促孩子按开学后的时间正常表作息,调节好孩子的生物钟。
此外,缓解开学恐惧,家长应该帮助孩子正确理解学习和放松的关系,持乐观的态度跟学生谈谈学校和新学期,多说一些欣赏和鼓励孩子的话,让其从正面的角度去迎接新的学期;其次,在开学前夕,家长可多陪陪孩子到书店购书,并鼓励孩子到图书馆看书,让他们有一种良好的心理准备和学习状态迎接新学期的到来。
四、生学习焦虑心理的自我调适
学习焦虑是中学生最常见的一种心理状态。据调查,中学生中存在学习焦虑心理的学生占有很大比例,达到了56%。有些学生一进课堂就头疼、一拿起作业就紧张、更害怕考试。学习对他们不是快乐的事而是一种沉重的负担。
学习离不开紧张的情绪,但过分的紧张会导致焦虑,学习焦虑到一定程度,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有很大影响。
&&& 过分的紧张会影响水平的发挥,还会不同程度地引起学生的烦躁不安、心神不定、心慌头昏,甚至使学生一见书本、一进课堂就感到头痛心慌。害怕学习,对学习有畏难情绪,对学习有厌烦心理而不愿意去学习,一旦遇到困难就会放弃。据调查,有学习焦虑心理的学生大多数是学习中等生,他们一方面担心学习成绩不好而有强烈的学习愿望,另一方面在学习过程中又因焦虑心理而无法去克服困难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中等生因与优等生的差距而焦虑,又担心学习成绩下降被人瞧不起而产生急躁情绪。少数优等生也会因为成绩不领先而产生焦虑心理,导致他们在学习中对考分患得患失,忽视能力的培养,总担心如果考不好老师和同学怎么看,家长又会如何看,其结果是越急越学不好。
&&& 过分的学习焦虑对学习过程和成绩的影响是直接的,不仅影响着学习过程导致学习成绩逐步下降,而且影响着学生原有水平的发挥。由于紧张心理使一些学生造成学习错误,不能静心学习和考试,使本来能学好的学不好,会做的题却因紧张做不出。
中学生学习焦虑心理的防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学生自己要学会自我调适。
&一、要树立学习自信心
有学习焦虑心理的学生一般都缺乏自信心,有自卑心理,总担心不如别人,被别人瞧不起而产生心理压力。有许多女生自尊心很强,很要“面子”,也会担心考不好而产生焦虑心理。教育学生树立自信心,克服自卑感是防治学习焦虑心理的重要手段。考试只是一种检测的手段,由于学习内容和考试内容总是存在差异性,考试失误是正常的。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考试和作业中的失误,引导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可以使学生逐步树立起学习的信心,特别是让学生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困难,要多看到学习中的进步和成功,学会欣赏自己的成功。
&&& 树立自信心还要正确对待别人的评价,有些人总担心别人说自己不行,疑心别人瞧不起自己,其实,这是一种心理障碍。据心理学家调查,在中学阶段同学中互相瞧不起的只占极小的比例,大多数是自己的疑心造成的。要引导学习焦虑的学生学会自己评价自己,学会享受自己成功的喜悦,不要过多考虑别人的评价,更不要产生多余的担心。
二、学会学习,加强学习心理训练
&&& 产生学习焦虑心理的直接原因是学习成绩不理想,由于考试成绩不理想出现心理压力而形成焦虑情绪。克服学习焦虑心理必须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让学生感到学习成功的愉悦。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原因很多,大多数属于学习方法问题,如学习过度紧张不仅不能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反而会降低学习效率和效果。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有张有弛,注意学习效率。当情绪很好并有一定兴趣时,学习效率就好。而出现急躁情绪,对学习有厌倦情绪时去强迫学习,就会事倍功半,甚至没有学习效果,这样的恶性循环是不可能有学习效率的。应当注重学习方法的改进,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学习和工作应有张有弛,不能不顾生理节律去拼命蛮干。
&&& 三、善于调节自己的心境
学生的心境状况对学习有很大的影响。挫折、压力、疲劳、紧张或烦恼会使人心情不好,心情不好又反过来影响心理。要防治学习焦虑心理必须教育学生学会善于调节自己的心境,使自己经常处于愉快、舒坦、恬静、欢乐的心境之中。简单的方法有:
(1)音乐调节法。在学习感到疲劳或感到困难时听听音乐,听一些轻松欢快的歌曲可以使人心境舒畅,感到轻松。
(2)活动调节法。当我们心境不好时不要强迫去看书学习或做作业,可以到室外去参加一些体育活动,跑一跑、跳一跳、打打球或做做操,放松一下自己,也可以散散步。
(3)睡眠调节法。学习疲倦或紧张时,不妨到床上或趴在桌上睡一会儿,让大脑放松一下,转移一下思路,可以恢复体力和改善心境。
五、初期学生思维的发展
高中学生逻辑思维的辩证性、批判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由于教材的理论性提高了,他们要掌握它,就要求更高的抽象和概括,要求更严密的逻辑推理;同时他们通过学习已具有一定的理论观点。他们对较复杂的问题一般能要求自己努力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和概括。他们还能要求自己把学到的一些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用理论去解释具体现象和认识新事物。在高中学生的作文里,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力求用理论去分析概括事实的思维特点。他们对客观存在的许多现象,不是兼容并包,像照相那样一古脑儿地搬到自己的作品里来,而是用理论观点去指导形象的创造,因而使作品中的个性具有典型的意义。
&&& 高中学生的辩证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他们思想认识水平较高,又学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眼界更加开阔,思路更加深广;他们不仅能对客观事物进行多阶段的分析综合,透过现象揭露事物的本质,并且能够运用辩证思维去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比如,一个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在一篇作文里写道:
……小高学习成绩为什么提不高呢?是他脑子特别笨吗?否!你看他打乒乓球打得多漂亮,不要说我们班里的同学打不过他,就是学校的名手也让他三分哩!……是他不爱学习吗?也不是。有一次,晚上九点,我做作业遇到了困难,想去翻翻参考书,没想到参考书前天已被小高借去了。我原以为他早已入睡,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来到了他家,想不到他正满头大汗地在那里做作业哩。……是他不会合理安排时间,把功课抓瞎了吗?看来也不是。他虽然喜欢打乒乓球,但不是乒乓球迷,上课也很注意听嘛。……他学习进步不快,主要矛盾到底在哪里呢?我们既然决定帮助他,就应该调查了解清楚,做到“中有数,才能对症下药。毛泽东同志说:“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抓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对,就这样干。……原来前几年他受“四人帮”交白卷风的毒害,把学业荒废了,基础没打牢,一时还赶不上来。于是我们决定帮他补习基础知识,晚上和他一起学习。他学得很用心,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终于使矛盾转化,由原来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由原来不求甚解到学得扎实了。现在小高的学习成绩好像高梁拔节,一天一个样,叫人好不欢喜啊!
&&& 小高学习所以取得这样明显的进步,主要是小高自己主观努力的结果;我们帮助他只起了辅助的作用。毛泽东同志说:“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的确是个颠扑不破的真理。……
高中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和独立性得到更高的发展。他们通过学习和实践活动,认识到事物存在着复杂的联系和关系:一种现象的产生可能由许多原因引起,同一个原因又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一个事物的存在,往往要依存于其他事物,受其他事物的制约,它们既有统一的一面,又有斗争的一面等。这些认识使高中学生懂得了看问题要从多方面去看,因此对书本上一些现成的结论,往往会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对别人的见解和意见,有一定的分析批判能力。青年人最肯学,最少保守思想。这突出地表现在他们能解放思想,独立思考,喜欢开展不同意见的争论,在理论上敢于创新,不以现成的结论为满足。应该指出,高中学生的议论和争论,一般并不是凭主观武断强词夺理、信口开河的,而是经过一番思考,掌握一定的论据后有感而发的。他们对数学中的一些难题,有时甚至会花很大的力气去寻求不同的解法,用事实来证明自己的见解。高中学生由于思维批判性和独立性的发展,他们在学习和工作上不愿墨守成规,喜欢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和创造性的工作。有些高中生还根据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搞文艺创作和技术革新。这个特点好的一面是可以使学习具有创造性,学得活,也用得上,但也可能使他们忽视书本知识的学习,花很大的力气去钻牛角尖。应当看到,与成人相比,高中生缺乏社会生活经验,思想还比较幼稚,对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还没有达到成熟阶段。所以教师应该给以必要的及时的指导,使他们能循着正确的道路成长起来。
高中学生思维发展的上述特点,是在教学影响下通过学生的具体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又是教师能够有成效地进行科学理论教学的心理条件。根据高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首创精神,让他们自己去独立思考和掌握定理、公式、原理和原则等规律性知识。不过,高中学生思维的发展也存在很大的个别差异,有些还不能自觉地对学习材料进行逻辑加工,对概括课文的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都感到困难,对复杂的应用题甚至不会审题,不能找出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之间的关系,不能恰当地选用定理或公式加以证明和运算。因此,教师要了解高中学生思维的一般特点和个别差异,区别对待,帮助那些思维发展较差的学生掌握心智技能,提高智能水平。
六、兴趣的特点
我们在观察、分析人的心理特点时,常常要谈到他的兴趣特点,人的兴趣特点可以从以下四方面来进行分析。
(1)兴趣的广度:这是指兴趣范围的大小而言。有些人对新鲜事物十分敏感,对什么事都发生兴趣;有些人则把自己局限在一个小天地里,兴趣的范围极为狭窄。人的心理的充分发展是常常与兴趣的广阔相联系的。历史上许多卓越人物具有令人惊讶的渊博知识,就是因为他们具有广泛的兴趣。马克思就是这样的卓越人物。当马克思的女儿请求他说出他所爱好的格言时,他就把古代的一句谚语写了出来:“人类的一切东西,对我都不是陌生的。”
(2)兴趣的中心:这是指在广泛兴趣的基础上要有一个中心的兴趣。多方面的兴趣只有在与某个中心兴趣相结合的情况下,才是一个珍贵的品质。例如有一位数学教师,他是一个文艺的爱好者,他能够出色地作各种有关普通教育的报告,有关历史方面的书籍,他读得很多,他特别醉心于传记文学,他对于艺术理论与哲学也感到兴趣,而且还研究过心理学的问题。但他对于数学具有一种特别的、任何东西都比不上的兴趣。他说:“这门科学经常给我以创造性的愉快,并且这种愉快逐年在增长。”这是一位既有广泛兴趣又有中心兴趣的教师。
(3)兴趣的稳定性:一个人必须有持久的、稳定的兴趣,才能经过长期的钻研,获得系统而深刻的知识。有些人有多种多样的兴趣,但是不能持久,一种兴趣迅速地被另一种兴趣所代替。这种见异思迁的人,难于有多大的成就。
(4)兴趣的效能:这是指兴趣对活动能够产生效果的大小而言。有的人的兴趣只停留在期望和等待的状态中,不能促使人去积极主动地努力满足这种兴趣。这种兴趣缺乏推动的力量,不能产生实际的效果。有的人的兴趣则不然,它能推动一个人去积极活动,它能产生实际的效果。
七、成功的秘诀
学习成功的秘诀之一  
坚持不懈,直到成功。在古老的东方,挑选小公牛到竞技场格斗有一定的程序。它们被带进场地,向手待长矛的斗牛士攻击,裁判以它受戳后再向斗牛士进攻的次数多寡来评定这只公牛的勇敢程度。从今往后,我须承认,我的生命每天都在接受类似的考验。如果我坚忍不拔,勇往直前,迎接挑战,那么我一定会成功。坚持不懈。直到成功。我不是为了失败才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我的血管里也没有失败的血液在流动。我不是任人鞭打的羔羊,我是猛狮,不与羊群为伍。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的牢骚,这是羊群中的瘟疫,我不能被它传染。失败者的屠宰场不是我命运的归宿。坚持不懈,直到成功。生命的奖赏远在旅途终点。而非起点附近。我不知道要走多少步才能达到目标,踏上第一千步的时候,仍然可能遭到失败。但成功就藏在拐角后面,除非拐了弯,我永远不知道还有多远。再前进一步,如果没有用,就再向前一步。事实上,每次进步一点点并不太难。坚持不懈,直到成功。  
从今往后,我承认每天的奋斗就像对参天大树的一次砍击,头几刀可能了无痕迹。每一击看似微不足道,然而,累积起来,巨树终会倒下。这恰如我今天的努力。就像冲洗高山的雨滴,吞噬猛虎的蚂蚁,照亮大地的星辰,建起金字塔的奴隶,我也要一砖一瓦地建造起自己的城堡,因为我深知水滴石穿的道理,只要持之以恒,什么都可以做到。坚持不懈,直到成功。我绝不考虑失败,我的字典里不再有放弃、不可能、办不到、没法子、成问题、失败、行不通、没希望、退缩……这类愚蠢的字眼。我要尽量避免绝望,一旦受到它的威胁,立即想方设法向它挑战。我要辛勤耕耘,忍受苦楚。我放眼未来,勇往直前,不再理会脚下的障碍。我坚信,沙漠尽头必是绿洲。坚持不懈,直到成功。我要牢牢记住古老的平衡法则,鼓励自己坚持下去,因为每一次的失败都会增加下一次成功的机会。这一次的拒绝就是下一次的赞同,这一次皱起的眉头就是下一次舒展的笑容。今天的不幸,往往预示着明天的好运。夜幕降临,回想一天的遭遇,我总是心存感激。我深知,只有失败多次,才能成功。坚持不懈,直到成功。我要尝试,尝试,再尝试。障碍是我成功路上的弯路,我迎接这项挑战。我要像水手一样,乘风破浪。坚持不懈,直到成功。从今往后,我要借鉴别人成功的秘诀。过去的是非成败,我全不计较,只抱定信念,明天会更好。当我精疲力竭时,我要抵制回家的诱惑,再试一次。我一试再试,争取每一天的成功,避免以失败收场。我要为明天的成功播种,超过那些按部就班的人。在别人停滞不前时,我继续拼博,终有一天我会丰收。坚持不懈,直到成功。我不因昨日的成功而满足,因为这是失败的先兆。我要忘却昨日的一切,是好是坏,都让它随风而去。我信心百倍,迎接新的太阳,相信“今天是此生最好的一天”。只要我一息尚存,就要坚持到底,因为我已深知成功的秘诀:坚持不懈,终会成功  
学习成功的秘诀之二  
我是自然界最伟大的奇迹。自从上帝创造了天地万物以来,没有一个人和我一样,我的头脑、心灵、眼睛、耳朵、双手、头发、嘴唇都是与众不同的。言谈举止和我完全一样的人以前没有,现在没有,以后也不会有。虽然四海之内皆兄弟,然而人人各异。我是独一无二的造化。我是自然界最伟大的奇迹。我不可能像动物一样容易满足,我心中燃烧着代代相传的火焰,它激励我超越自己,我要使这团火燃得更旺,向世界宣布我的出类拔萃。没有人能模仿我的笔迹,我的商标,我的成果,我的学习能力。从今往后,我要使自己的个性充分发展,因为这是我得以成功的一大资本。我是自然界最伟大的奇迹。我不再徒劳地模仿别人,而要展示自己的个性。我不但要宣扬它,还要推销它。我要学会去同存异,强调自己与众不同之处,回避人所共有的通性,并且要把这种原则运用到商品上。推销员和货物,两者皆独树一帜,我为此而自豪。我是独一无二的奇迹。物以稀为贵。我独行特立,因而身价百倍。我是千万年进化的终端产物,头脑和身体都超过以往的帝王与智者。但是,我的技艺,我的头脑,我的心灵,我的身体,若不善加利用,都将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迟钝,腐朽,甚至死亡。我的潜力无穷无尽,脑力、体能稍加开发,就能超过以往的任何成就。从今天开始,我就要开发潜力。我不再因昨日的成绩沾沾自喜,不再为微不足道的成绩自吹自擂。我能做的比已经完成的更好。我的出生并非最后一样奇迹,为什么自己不能再创奇迹呢? 我是自然界最伟大的奇迹。我不是随意来到这个世上的。我生来应为高山,而非草芥。  
从今往后,我要竭尽全力成为群峰之额,将我的潜能发挥到最大限度。我要吸取前人的经验,了解自己以及手中的货物,这样才能成倍地增加销量。我要字斟句酌,反复推敲推销时用的语言,因为这是成就事业的关键。我绝不忘记,许多成功的商人,其实只有一套说词,却能使他们无往不利。我也要不断改进自己的仪态和风度,因为这是吸引别人的美德。我是自然界最伟大的奇迹。我要专心致志对抗眼前的挑战,我的行动会使我忘却其它一切,不让家事缠身。身在商场,不可恋家,否则那会使我思想混钝。另一方面,当我与家人同处时,一定得把工作留在门外,否则会使家人感到冷落。商场上没有一块属于家人的地方,同样,家中也没有谈论商务的地方,这两者必须截然分开,否则就会顾此失彼,这是很多人难以走出的误区。我是自然界最伟大的奇迹。我有双眼,可以观察;我有头脑,可以思考。现在我已洞悉了一个人生中伟大的奥秘。我发现,一切问题、沮丧、悲伤,都是乔装打扮的机遇之神。我不再被他们的外表所蒙骗,我已睁开双眼,看破了他们的伪装。我是自然界最伟大的奇迹。飞禽走兽、花草树木、风雨山石、河流湖泊,都没有像我一样的起源,我孕育在爱中,肩负使命而生。过去我忽略了这个事实,从今往后,它将塑造我的性格,引导我的人生。我是自然界最伟大的奇迹自然界不知何谓失败,终以胜利者的姿态出现,我也要如此,因为成功一旦降临,就会再度光顾。我会成功,我会成为高考的决胜这者,因为我举世无双。我是自然界最伟大的奇迹。  
八、如何消除孩子的逆反心理
韬韬的头发太长,妈妈要求他立即去理发,并告诉他男孩子留长发不雅观。韬韬却反驳:“很多男孩子都这样嘛!”每个家长都曾有过类似的境遇。那么当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不听家长劝告时,做父母的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孩子呢?
心理学家认为,实际上不存在青少年行为的必然模式,也没有所谓的“逆子”。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感受性比较敏感,往往很小的刺激都会引起他们强烈的情绪反应。不仅如此,他们常常感情用事,思想简单,因而就容易与社会道德、行为规范、成人的要求形成一种对抗,这种对抗在行为和自我意识方面表现为他们对评价和承认的要求非常强烈,对压抑自己行为和伤害自己自尊心的事难以忍受。当自主行为被阻碍时就容易发怒,当被不安的情绪笼罩时就容易产生恐惧。
孩子在家里出现逆反心理,常常是因为家长的教育方法不适当造成的。心理学家认为:只要父母指导得法,孩子的反抗情绪会逐渐减弱或消失。下面是专家们的一些有益的建议,家长们不妨试试。
一、不要抱有成见。家长不要一看到孩子有独立意识的迹象就极力压制。要知道,父母反应越激烈、越过火,孩子就越会坚持己见,甚至难免会发生一场大冲突,其结果是两代人之间感情变得冷淡,孩子学会说慌、逃学、蛮横无理等。
  信任孩子能处理好自己所遇到的困难,尊重其自决权,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可以使孩子长大后意志坚强,有主见,勇于承担责任和克服困难。因此,当孩子遇到挫折,出现差错时,要谅解他,不要过多责怪,避免产生自卑、胆怯的心理。家长应该做的是怎样帮助孩子从挫折中吸取教训,增长他的智慧和勇气。对于孩子的一些不合理要求,要细致耐心地向他讲明道理,并设法转移其注意力。即使是有必要对孩子的言语行为进行干预,也要求取顺应方式,使孩子感到自己没有受到直接的干预和压抑。
  二、不要盲目责怪孩子。孩子的逆反行为有时看来是针对父母来的,但实际上也许根本上不是那么回事。小强是那种很听话的孩子,每天早上都能按时起床上学,一天,小强懒床没起来,爸爸很生气,就责怪他不爱学习。其实,小强是因为前一天在学校参加植树劳动太疲倦了。
  三、把握重要问题。不要对孩子的所作所为都指手画脚,这只能使孩子们更反感。一位权威型家长说得好:女儿用什么牌子的化妆品、爱好什么体育活动,这都用不着我去管,应该由她自己选择决定,但如果她过早地迷上化妆,或是利用过多的学习时间去打球、游泳,我就要采取适当的教育方法去进行干预了。
  四、保持作为家长的地位。父母应成为孩子的朋友,相互信任,共同享受快乐,但这种友谊不应包括地位的“平等”。你仍然应该是一名船长,你可以听取船员的意见,但最终决定航线的仍是父母自己。
九、中学生如何克服挫折心理
中小学生神经系统的脆弱状况令人担优!――这是国内一些心理学家在对近千名城市和乡村中小学生心理调查结果分析之后发出的信号。
  专家们指出:神经系统的脆弱常会导致许多消极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只能享受成功的喜悦,不能经受失败的挫折;只能适应较少信息的刺激;学习活动、兴趣爱好的注意,仅能维持一时,不能长久稳定;雄心可谓大矣,但不能理智地调控行为的舵轮,以达到理想的彼岸;性格内向、懦弱,易受不良的暗示,缺乏抗干扰的能力;听赞扬的话喜笑颜开,稍有批评,便哭鼻子,等等。这样,不仅会影响学习成绩,而且可能引起神经衰弱、情绪无常等心身病患。
我在和一些即将面临高考的高三朋友交谈时,问他们:临考前是什么心情?多数人回答到:紧张得不得了!问:有什么想法呢?比如考不好怎么办?回答五花八门:我没想到过我会考不好;我没有考不上的准备;如果我落选了,我就再考一次;我要落榜的话,就不活了……我听后有多么地吃惊啊!
  古人说:“人生逆境十之八九。”人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时常会面临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需要抉择、处理和适应,如果抉择失误、处理不当、适应不良,往往就会造成心理挫折,引起强烈的情绪反应,导致人在生理、心理上的一系列变化,从而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学生的生活虽然相对比较单纯,但他们面对的冲突和必须作出选择的情况也是经常出现的。如考试失败、学习上的困难、升学的落第、同学关系紧张、教师的批评指责、来自家庭的期望和压力,等等。而且他们的心理成熟程度一般较低,阅历浅显,经验有限,在处理问题、解决冲突时,就会遇到更多的困难,产生强烈的内心体验,甚至会由此引起心理失衡和心理障碍,严重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面对这种挫折心理,除了学校、家庭必须经常给予中学生以挫折教育外,更多地需要中学生朋友从自身做起,纠正自我挫折、自我萎缩的心态。
  首先要理解自己。人与人之间确实需要相互理解,但一个连自己都不理解的人是不能谈到理解别人和得到他人的理解的。理解自己,表现在对自己的目标进行多角度的反思和考察,从而坚定自己追求目标的自信心。青少年朋友共同的弱点是,在设置人生目标时往往空幻的色彩大于现实的要求,而虚无缥渺的理想实现的可能性几乎等于零,尽管付出了超过别人千百倍的汗水,也难得体验成功者的喜悦。自然,自我挫败的心理会滋生出来。理解自己,就要对自己的追求能力有正确的判断。高估和低估自己的创造水平都不利于自我的强化。“我无所不能”的人常常是一无所能,“我什么也不行”的人是自己在打败自己,只有正确估价自己的人才能发挥出真正的自我价值。
  其次,要敢于肯定自己。不管别人怎么看你,怎么贬低你,怎么不理解你,你自己要经常对自己说:“我就是我。我的老师,我的父母,我周围的人可以给提供一千种人生参考,但最后的选择权利还在于我。谁也代替不了我,我也不能乞求依赖任何人。我选定的道路既然是对的,我就一定要走下去。”因癌症失去了一条腿的美国青年杰弗·基思,手术后仅六个月,就拖着一条假腿参加了滑雪,后来,又担任了中学滑雪队的副队长,三年以后又担任了波士顿学院曲棍球队的守门员。为了唤起全社会对残疾人的关注,他开始了从美国东海岸跑到西海岸的超长马拉松运动。当他跑完三干三百英里全程到达终点后,他激动得纵身跳入太平洋,并用香槟酒洒遍全身以示庆祝。基思说,他此行是做给全世界的截肢人和对他有怀疑的人看的。“对有的截肢人来说,走一段路就是个挑战。我想,如果我能用一条腿徒步横穿美国,那么,任何别的事情我都能做到。”
  这是一个真正的敢于自我肯定的人。
  相反,几十年前,有一位美国青年叫比尔斯,18岁那年考上大学改读商科。他哥哥患有癲痫病,常常发作。一次,比尔斯听说这种病有遗传性,从此忧心仲仲,几乎分分秒秒都处于一种惊慌失措、焦虑恐惧之中。他感到绝望至极,走投无路,摆脱可怕前景的办法只有一个——自杀,就在他几次自杀未遂而终于精神失常时,被送进了精神病院。
  这是一个怀疑自我、否定自我的人。
  同样是年轻人,一个患有生理残疾,一个四肢健全。但由于一个不断肯定着自我,一个反复否定着自我,结果,前者在精神上是个强者,后者却是个精神残废。这样的对比不是很有启发性吗?
  第三,敢于同失败打交道。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中学生朋友,大都有一个相对安定的成长环境,有“望子成龙”的父母,有激励成功的师长,有弥漫在全社会各个领域、各个阶层的人们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期望过高的革命”,这就大大刺激了中学生朋友的成就欲望和渴待成功的心情。但与此同时,一部分人形成了畏惧失败的心理,稍一遇到挫折,就感到吃不消,甚至哭鼻子。
  不伯失败,面对着失败意志坚定,锋芒不减,或者幽默地一笑,然后又大踏步地踩着失败朝前走去,是一切有造诣的人共有的风格。李远行先生这样说道:“做科学研究工作的人,失败是常有的事,但不认为是挫折。经常有这种情况,做一样事发现走不远,需要重新考虑新的路子。我现在仍然相信,只有在遇到失败时,能认真地检讨,再找出新路子,才是真正的科学家。如果没有非常痛苦的失败,就不会有很好的成就。”
那种只能够欣赏成功的人,永远属于过去。因为成功了的事情随着它的“成功”,也已经逝去了,于我们的未来没有任何补益。
  第四,情绪平衡而丰富。一些人的情绪在这一个或另一个方面显示无节制,一些人则不加思索地随意浪费它。读一本小说,看一部电影也会陪着主人公命运的升沉起落、悲欢离合而掉泪,看到一只小动物奄奄一息时而伤感,看到落日夕阳而悲哀,秋天来了,冷雨萧萧,自己也心随境移,情绪默然;春天来了,万物复苏,不由得狂舞纵笑;夏天降临,炎阳炙人,不由得心烦意乱;冬天到了,满目荒凉,不由得愁结满怀。这样的人,总是时刻处于情绪的大起大落,跌宕起伏之中,难得有片刻的心灵宁静。伴随着这种人的必然是高度的易受暗示心理。另一方面,有的人则害怕情绪而不敢用它。对任何的音乐都无动于衷,任何迷人的自然美景都难以激起他的向往之情,任何富有感染色彩的艺术都打动不了他的感情。这样的人对生活是淡漠的,对人是淡漠的,对自我也是冷酷的。这样的人无所谓有什么“成功”与“失败”的体验。
  我们要想做健全发展的现代青年,就必须强化我们的神经系统。使我们对自己周围的世界形成敏锐明快、丰富多样的情绪感受;使我们在面对成功和失败时,不被成功所迷幻,不被失败所压倒;使我们在面对他人时,能够始终清醒地认识和把握住我的存在、我的力量,我的永不凋落的青春。
——永远站着的人,是那种能够触摸到暴风雨的侵袭,又能够对着暴风雨微笑的人。 青年朋友们,笑对人生吧!
第三章& 考试心理
一、考试焦虑极其防治
考试焦虑又称为考试恐怖,是指因考试压力引起的一种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迎考及考试期间出现过分担心、紧张、不安、恐惧等复合情绪障碍,还可伴有失眠、消化机能减退、全身不适和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症状。这种状态影响考生的思维广度、深度和录活性,降低应试的注意力、记忆力,使复习及其考试达不到应有的效果,甚至无法参加考试。有的考生因此反复逃避考试,严重者可发展为精神障碍。
一、焦虑与学习的关系
并非所有的焦虑对学习都是有害的。焦虑是一种复合性情绪状态,包括焦虑反应、过度焦虑和焦虑症等三个由轻到重的层次。焦虑反应是人们对一些即将来临的紧张事件进行适应时,在主观上产生的紧张、不安、着急等期待性情绪状态;焦虑症是神经症的一种,主要特点是紧张、不安等症状比较严重,但对产生这些不适的原因不很明确。考试焦虑介于两者之间,属于过度焦虑,其特点是焦虑已明显地影响正常学习和生活,但患者对引起焦虑的原因十分明确,考试一旦解除,多能迅速恢复。
许多研究业已证明,绝大多数考生在临考前都有一定程度的紧张或焦虑,它属于焦虑反应,是正常现象。适度紧张可以维持考生的兴奋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提高注意力和反应速度等,也就是说,在考试及其准备过程中,维持一定程度的紧张是有必要的。但是,考试焦虑与学习效率并非都是呈正相关的。有人发现,紧张的动机和学习成绩呈"倒U形曲线",即焦虑水平过低、动机过弱不能激起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效率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焦虑的增强而提高,但过强的动机表现为高度焦虑和紧张,反而引起学习效率的降低。这一规律被称之为"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二、考试焦虑的原因
考试焦虑的产生是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外因来自于学校、家庭和社会;内因与个体的个性、抱负、早年经历、认知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等有关。考试焦虑是后天习得的心理障碍,它是个体在不良的教育环境下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多数是因为家长和老师有意或无意对小孩的学习提出过高要求,超越了小孩的承受能力并形成了过度的心理压力。研究表明、考试焦虑与下列因素有关:
(1)考试焦虑与能力水平呈负相关,即学习能力相对较弱或学习效果较差者容易产生考试焦虑;
(2)考试焦虑与抱负水平呈正相关、即要求自己成绩过高者容易发生;
(3)考试焦虑与竞争水平呈正相关,即考试意义越大越易产生;
(4)考试焦虑与考试失败经历呈正相关,即经历过重大考试失败者容易发生;
(5)考试焦虑与心理生理状态呈负相关,即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容易发生,且与生理状态也有关系。
考试焦虑是-种心理障碍。根据其产生原因和机制进行防治,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减轻压力,放下包袱。有效的降低考试压力是防治考试焦虑的首要措施。考试焦虑与考试密切相关,它常常随着考试的结束而迅速消失,但由于对学生来说不能避免考试,因而应优先考虑在影响正常学习情况下减压。考试压力是考生主观认知在客观条件下作用的结果,老师和家长负有相当的责任。教师和家长应该对考生的学习能力、自觉性和心理承受能力有一个恰当的估计,改变那种"压力越大,效率越高"的错误观念。引导考生恰当地估计自己的能力,降低过高的学习目标,保持考生恰当地的压力,重视学习过程而不要太计较考试结果,养成将考试当作业,作业当考试的习惯。
2. 端正动机,改变认知:考试焦虑是考生对考试事件在认知上的歪曲,导致情绪上的紊乱和行为上的异常。他们对自己的要求过高且常常绝对化,以偏概全或糟糕透顶,即认为考试失败会导致可怕的后果、因此,要帮助考生改变对考试和考试焦虑之间关系的错误认知,使他们意识到自我认识和评价是造成压力的关键,帮助他们分析为什么在同样的迎考中,大多数学生没有过高的考试焦虑,通过改变其不合理的思维方式,放下包袱,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3. 劳逸结合,有张有弛:大多数考试焦虑患者在处理学习与休息的关系上存在缺陷,他们在学习上投入的时间太多,且生活安排单调,不注意休息和文体活动,即使在娱乐时也在想着学习,使自己的大脑老是处于紧张状态,不能通过文体活动,达到生理与心理上的完全放松,导致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调节机能紊乱。因此,指导考生合理用脑,讲究方法,注意营养,劳逸结合,维护神经系统的正常机能,是防治考试焦虑的重要措施。
4. 心理分析,揭示原因:心理动力学认为,考试焦虑与早年考试的创伤性经验和个性缺陷有关。心理咨询的实践也证时,多多数患者在小学阶段常因考试受挫受到父母或老师的过度惩罚,他们大多性格内向,过分追求完美。本例在心理医生帮助下,回忆在小学一年级时,一次考试在90分以下,便被父母打骂并被撕毁考卷,后者因无法向老师交待而产生较之于体罚更为严重的心理创伤。这种痛苦的经历沉淀于内心深处而不会磨灭。导致考试焦虑的发生。运用心理分析疗法追寻考生童年时代的创伤性经验,使考生对考试焦虑的原因及其因果关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注意培养健全的人格,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5. 学会放松:考试焦虑患者缺乏在特定情景下控制自己的能力,因而有必要帮助他们进行这方面的行为再造。使他们在紧张时能够运用意念控制、调整呼吸等多种方法松弛躯体,转移注意力,抑制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以达到调整心理状态的目的。在心理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放松训练更为有效。
大多数考试焦虑患者通过上述措施。是能够好转的。对少数严重者需要进行专门的心理治疗或配合药物治疗,有的要进行长期训练。由于考试焦虑发生率很高,对于家长和老师来说,注意从小培养小孩和学生的健康心理和树立正确的应试心理是非常重要的。
二、如何应对考试“怯场”?
小王是石家庄的一名高中生,去年中考考数学的时候,他按习惯先做容易的题,可是做第四道选择题的时候,发现这道题突然做不出来了。这时他心里一着急,不知怎么,思路好像突然中断了,什么也想不起来了,只是对着考卷干瞪眼,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而且越是着急,就越是什么也想不起来,后来只觉得头部像炸裂了一样,心跳呼吸加快,有一种窒息的感觉,最后他考砸了,没有考上理想的高中。
  “其实,小王这种情况属于严重的考试‘怯场’,是考试焦虑症的一种表现。”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安莉娟老师告诉记者,考生往往因考试环境的影响(包括试题的题量与难度、考场的气氛、监考人员的态度)可能引起种种心理不适,甚至轻、中度怯场的症状。只要考生做到心平气和、冷静面对,一般不会造成严重后果,大部分考生都会顺利通过考试。但每年中高考也会有一些考生因考场出现意外而名落孙山,因此,妥善调整考场心态直接关系到考试能否顺利进行,并直接影响考试结果。
&  那么,考试时同学们如果出现较严重的“怯场”症状时,该如何处理呢?安老师给出了如下建议:
&  □立即停止答卷,学会放松
&  闭目养神一会儿,排除心中的任何杂念,让大脑做短暂休息,或闭目做深呼吸3~9次,然后尽量使自己有一种轻松舒适之感。同学们可以想像血液从头到脚在缓缓下行,头部紊乱局面逐步控制,让自己从上至下全身完全放松,这样就能很快恢复正常状态。
&  □调整心态,平静接受现实
&  保持冷静,不要为这种怯场的感受而过度担心,不久它可能就自动消失。因为焦虑的急性发作一般不会持续多长时间,全身发紧的状态一般几分钟后很快就会过去;但假如你过分为这种体验而担忧,反而会加重这种体验,致使症状越来越重。
&  □补充能量或适当吸氧
&  如感到眩晕,脸色苍白,可喝点糖水或牛奶,补充能量;或可在监考人员的帮助下,选择适当的场所吸氧,或头低脚高仰卧几分钟,以保证大脑足够供血供氧。
&  □密切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
&  若上述办法均不奏效,可在监考人员的陪护下请医生紧急处理。医生要密切注视考生的心率、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给予适当的镇静药物。考生待这些症状缓解后再考虑是否继续答卷。
&  安老师说,同学们一旦出现考试“怯场”将给自身带来极大的不良影响,甚至是终身遗憾。因此,同学们在考前就要做好面对各种考场意外的心理准备,注意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制定考场意外事件的应对措施。
三、备考心理调节要区别对待
首先,认真地对待当前的学习任务是化解高考压力的最佳方法。要告诉学生不必为半年后,甚至1年后的高考而整日备感焦虑,过高的压力也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没有益处。
  其次,我们要强调“对压力进行调适”的概念。也就是说压力过大是不好的,而毫无压力也是不正常的,所以老师针对学生面临的压力,要做的是应该是调适,而不是一味的减压。
&  每个学生对压力的感受是不同的,应对压力的方式也不同。这就需要老师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考前心理调适。通过阅读方正测评报告,在对学生的个性风格进行分析的内容中,老师会发现每个学生的个性类型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是活泼型,有些是和平型,还有些是力量型、完美型等等,报告中对这些类型的描述揭示的都是学生比较稳定的气质特点,老师了解这些学生的基本特点之后,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对这个学生的压力状态进行诊断和调整。
&  例如:
&  活泼型的学生往往压力是最小的,因为他们总是很乐观的看待一些事情,对自己的实力也会有较高的估计,有时候甚至有点盲目自信。对于这样的学生,老师要做的不单纯是减压,适当的时候甚至要加压,注意督促他们学习更踏实,注意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免在考试时因为粗心大意或忽视容易题而失分。
&  对于和平型的学生来说,面对考试,他们会感受到一定的压力,但这种压力一般不会影响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这些学生的问题在于往往惰性较强,虽然他们感受到了压力,但他们不知道去付诸行动,或者说不愿去行动,对于这样的学生,老师就需要实实在在的帮助他们订立学习计划,并督促他们严格按照计划去学习,从扭转他们的一些学习习惯入手。
&  完美型的学生对自己的要求往往是很高的,但同时他们也比较脆弱,遇到挫折容易灰心丧气,虽然他们有时候看起来甚至显得有些清高,但其实对自己并不是很自信,所以老师要帮助这样的学生树立信心,平时以正面教育、鼓励为主。
&  对于力量型的学生,一般来说他们的好胜心强,对于考试他们往往都会为自己设定一个目标,因此,这样的学生的压力往往是自加的,因而他们所感受到的压力就更大,这时候,老师就有必要帮助减压了,将压力调整到适合学生的范围内。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制订考试的目标,使学生的目标更合理,更符合这个学生当前的实力。
四、高考心理指南
完成了一轮、二轮的复习,“二诊”模拟考试在即,高考也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几次模拟考试过后,同学们的情绪会有两极分化状况出现,一些平时学习不好的同学会感到悲观失望从而自暴自弃,甚至一些平时成绩还不错的人因为偶尔的考试失利就认为自己与大学无缘了,失去了奋斗的勇气,出现悲观失望的低落情绪;而另一部分同学历来成绩很好,进入高三以后,复习状态和效果也挺好,较好地完成了一轮、二轮复习,好象该复习的都复习了,便会产生“怎么还没到高考呀”的想法,产生一种急躁情绪。   低落情绪也好,急躁情绪也罢,都是削弱高考战斗力的主要因素,因为不良的情绪会阻碍思维正常、连续的运行和发挥,更会影响行为和工作的效率。而大家都知道,高考就是人一生中一次较大的战役,如果由于心理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考生过分自卑,或对考试过分紧张、焦虑等,在“心理战”中首先败下阵来,最终就有可能被高考这场战争无情地淘汰出局。“不战自败”是我们谁也不愿接受的结果,因此,为了避免“兵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卢洁云 陪我散步回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