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胸部受风寒咳嗽吃什么药时长抖动咳嗽什么原因

风寒咳嗽治疗大全 医学百科
我的图书馆
风寒咳嗽治疗大全 医学百科
风寒咳嗽 病证名。感受风寒所致的咳嗽。证见咳嗽声重,头痛身热,甚则喘急。《普济本事方》卷三:“肺感风寒作嗽,紫苏散。”《仁术便览》卷二:“风寒咳嗽,肺气喘急。”方用五抝汤。《证治准绳·杂病》:“春月风寒所伤,咳嗽声重,头疼,用金沸草散;咳嗽。
(金沸草散)方见伤风。
(加味华盖散)麻黄杏仁去皮尖炒苏子炒前胡橘红甘草生桑皮炒
桔梗赤茯苓水煎,食后温服。
华盖散治风寒盛,气促胸满咳嗽频,麻杏苏子前橘草,桑皮桔梗赤茯苓。
《医宗金鉴》 清 吴谦 公元1742年沸草散
加味华盖散
麻黄杏仁(去皮尖,炒)苏子(炒)前胡橘红甘草(生)桑皮(炒)桔梗赤茯
水煎,食后温服。
【方歌】华盖散治风寒盛,气促胸满咳嗽频,麻杏苏子前橘草,桑皮桔梗赤茯苓。
《幼科心法要诀》 味华盖散(如麻黄、杏仁、炒苏子、前胡、橘红、生甘草、炒桑皮、桔梗、赤茯苓等
味)水煎,食后温服。
〔真按〕小儿因受风寒而起咳嗽,但用苦杏仁二钱,嫩苏梗一钱,软前胡五分,赤芍药一钱,留白陈皮八
分,片桔梗五分。生甘草五分。
痰薄者,加姜制半夏 宜服生化汤,加杏仁十粒,知母一钱,天冬一钱,甘草四分,桔梗五分。有痰,加橘红
四分,花粉八分。如有汗,服卷中补方,不可用散风寒药方。
《胎产指南》 清 张曜孙 公元年 徐学士检老以正月食新蒜炒肉,又冒风寒,因咳嗽喉疼声哑。翁原有痰火,又为外邪所
不得发越以致此。治当润肺清热、化痰调气以祛其本,兼散邪解表以治其标。庶乎喉痛可除
,声音可开亮矣。先与栝蒌仁、橘红、桔梗、薄荷、贝母、桑白皮、地骨皮 风寒嗽 病证名。因风寒所致咳嗽。即风寒咳嗽。《古今医鉴》卷四:“风寒嗽者,鼻塞,声重,恶风恶寒,或自汗,或无汗者是也。治当以发散结合止咳、化痰,用二陈汤加麻黄、桔梗、杏仁。” 作者: 暴感咳嗽 病名。指由猝感风寒而引起的咳嗽。《不居集·暴感咳嗽》:“暴感风寒,不恶寒发热,止是咳嗽,鼻塞声重。此感之轻者,宁嗽化痰汤。”参见风寒咳嗽、咳嗽条。 作者: 即三拗汤加苏子桑皮赤茯苓橘红姜枣煎服治肺受风寒咳嗽声重胸膈烦满头昏眩
《祖剂》 明 施沛 公元年 金不换附
一名死里逃生。
治小儿感冒,风寒咳嗽,大人伤力损伤吐血,诸风疼痛,无名肿毒。
《本草纲目拾遗》 清 赵学敏 公元1765年 治肺受风寒咳嗽气喘发散
紫苏桑皮陈皮麻黄官桂大腹皮薄荷杏仁甘草
姜一片乌梅半个煎五分食后服
《医方集宜》 明 丁毅 公元年 小儿因受风寒,内闭肺气,则气逆不降,呼吸气急,以致作喘,发热无汗,古法主华盖散(方见风寒咳嗽)。
〔真按〕麻黄表散太过,儿体万不能支,但用嫩苏叶八分,薄荷尖五分,苦杏仁钱半,信前胡三分,冬桑叶
一钱,醋炒青皮三分,引用鲜枇杷叶一片。病较急,声盛而浊,兼见寒热、头痛、身痛、鼻塞、流涕、咽干、喉痒等外感症候。多属实证,治宜祛邪宣肺。由于外邪性质和兼感的不同,有伤风咳嗽、伤寒咳嗽、伤热咳嗽、伤暑咳嗽、伤燥咳嗽、伤湿咳嗽、风寒咳嗽、冷热嗽、时气咳嗽等不同,详见各条。 作者:春月感受风寒所致的咳嗽。《不居集》卷十五治春月咳嗽,若风寒所伤,咳嗽声重,头疼者,用金沸草散。肺虚风袭,咳嗽声重,身热头疼者,用局方消风散。肺有火,腠理不闭,风邪外乘者,治宜解表兼清肺火。肺受邪,不能输化,小便短少,皮肤渐肿,咳嗽日增者, 寒痉 病证名。小儿痉证之一。《温病条辨·解儿难》:“风寒、风湿致痉者,寒痉也。风寒咳嗽致痉者,用杏苏散。”见于乳幼儿各种感染,如上呼吸道炎、肺炎等引起的惊厥。 作者:犯肺,或脏腑内伤,累及于肺所致。《医学三字经·咳嗽》:“咳嗽不止于肺,而亦不离于肺也。”外感以祛邪宣肺为主,内伤以调理脏腑、气血为主。按病邪分,有伤风咳嗽、风寒咳嗽、伤燥咳嗽、燥热咳嗽、痰饮咳嗽、风热嗽、热嗽、时行嗽、寒嗽、湿咳、暑咳、火咳 风寒咳嗽失音者,三拗汤主之。热痰壅盛声不出者,盐汤探吐之。大府秘结,上下不通,
声气不出者,大柴胡汤下之。此皆切于病证,其效如附应也。
《古今医统大全》 明 徐春甫 公元1556年 食积咳嗽
食积者,因小儿食积生痰,热气熏蒸,肺气气促痰壅,咳嗽频频也。如便溏者,以曲麦二陈汤治之。便燥者,以苏
亭滚痰丸攻下之。
小儿脱衣,偶为风寒所乘,肺先受邪,使气上逆,冲塞咽喉,发为咳嗽。如常嚏风寒伤肺气喘急,表热无汗华盖方,肺虚被邪紫苏饮,无邪气逆降气汤。
肺主皮毛,一受风寒,内闭肺气,则气逆不降,呼吸气急,故作喘也,
发热无汗,宜以华盖散汗而散之,
若肺气本虚,外复被风寒所伤者,宜以紫苏饮子补而散之,
若肺虚外无风寒 风寒伤肺气喘急,表热无汗华盖方,肺虚被邪紫苏饮,无邪气逆降气汤。
【注】肺主皮毛,一受风寒,内闭肺气,则气逆不降,呼吸气急,故作喘也。发热无
汗,宜以华盖散汗而散之。若肺气本虚,外复被风寒所伤者,宜以紫苏饮子补而散之;若
肺虚外无风寒所 产后七日内,外感风寒咳嗽,鼻塞声重,恶寒者,只服生化汤自愈,内有芎、姜散其邪也,或
于生化汤中加杏仁、桔梗。有痰加天花粉,又有加味生化汤,并皆治之,总不用麻黄动汗,即嗽而
胁痛,亦不用柴胡伐肝,因其内虚耳。
《妇科秘书》
聚咳 病证名。指连续性咳嗽因于风寒袭肺所致。《不居集》卷十五:“聚咳,风寒入肺,每一咳则连数百不止,不能转气,宜三拗汤。久则杏仁煮猪肺,或姜汁调蜜亦好,参苏饮加细辛。”参见风寒咳嗽、顿咳等条。 作者: 治风壅,化痰利膈,清头目烦热,除咳嗽。
寒水石(火锻水飞)二两,半夏(制)一两,枯矾五钱。
共为末,米糊丸,如粟米大,姜汤下。感风寒咳嗽,桑
白皮汤下。咳血,茅根汤下。常咳,茶汤下。咳而吐,
煨姜汤下。
《万氏秘传片玉心书》子名御米
涩温微毒。蜜炙止嗽,醋炙止痢。
发明 粟壳性涩,却痰嗽,止下痢,肺虚大肠滑者宜之。若风寒咳嗽,泻痢初起,有火
邪者,误用杀人如剑,戒之。御米治反胃,胸中痰滞。
《本经逢原》 清 张璐 公元1617-1 治产后感冒,风寒咳嗽,喘满,痰涎壅塞。
旋复花麻黄前胡杏仁(去皮尖,麸炒)五味子荆芥半夏曲甘草(炙,各
一钱)赤芍药茯苓(各二钱)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三片,红枣一枚,煎一盅,不拘时服。
《奇效良方》 明·成化六年 董宿
治变蒸发热因受风寒咳嗽鼻塞或发痘疹
人参(一分)白术(五分)茯苓(六分)甘草(一分)芍药(五分)桔梗(三
辛(一分)天花粉(四分)防风(三分)川芎(三分)
每贴用水一钟姜一片黑枣一枚煎至四分不拘时服
《医方集宜》 明 (治痰饮呕恶。风寒咳嗽。或头眩心悸。或中脘不快。或吃生冷冻饮料酒过多。脾胃
当归白芍(炒)广皮茯苓(各一钱)炙甘草(五分)法制半夏(三钱)
引加生姜一片。枣二枚。食远服。
《古方汇精》 清 爱虚老人 公元1644-1 则通肺,去肺家一切所积之气。或感风寒咳嗽,或鼻流涕或鼻热成疮,大几,一
泻,则肺气自然升降。肺为心之华盖,最好清,故肺清则不生疾也。肺通鼻,为鼻之官,肺
为魄之宅也。夏面白则受克,苦属火,肺属金,夏七十二日省苦增辛,以养肺气。
胃病,姜汁涂炙。治肺病,蜜水涂
走阳明则止呕下气,入太阴则定咳消痰。
长于降气,气降则火清痰顺,但去毛不净,射入肺中,作咳难疗。
胃寒呕吐,及风寒咳嗽者忌之。
《本草征要》 明 李中梓 公元年
小儿咳嗽临床多见,推拿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病因病机中医认为小儿肺常不足,腠理疏薄,六淫之邪侵袭肌表,肺失宜肃,气逆痰动发为咳嗽;或脏腑内伤;痰浊内生,阻碍肺司肃降之职,导致咳嗽,即所谓“咳嗽不止于肺,亦不离乎肺”。咳嗽见于多种疾病,如急(八分)
有痰,加半夏曲;虚弱有汗咳嗽,加人参。总之产后不可发汗。
眉批∶ 知母一本作四分。
歌括∶ 产后七日感风寒,咳嗽鼻塞亦恶寒。
勿用麻黄柴胡汤,尚须厘清火与痰。
风寒咳嗽鼻声重,加味生化用最灵。
归芍知母咳。
推荐:咳嗽食疗法
风寒咳嗽:可用杏仁10克、生姜3片、白萝卜100克水煎服。
风热咳嗽:可用藕汁、梨汁各半盅合服。
痰热咳嗽:不妨用新鲜熟木瓜一个,去皮蒸熟,加少量蜜糖吃。
痰湿咳嗽:用薏米煮粥,有助于治疗咳嗽和喉中漉漉痰声的功效,适用于治疗咳嗽、胸闷、哮喘等疾病。
揉丰隆 丰隆穴位于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缘外侧,胫腓骨之间。操作时,揉50次左右。此法具有和胃气,化痰湿之功效,适用于治疗痰涎壅盛、咳嗽气喘等病证。
随证加减 外感风寒咳嗽者,加揉外劳宫30 暴嗽 病名。指卒然发作的咳嗽。出《肘后备急方·治卒上气咳嗽方》。暴嗽多因外感风寒所致,《类证治裁·咳嗽》:“感风暴嗽,鼻流清涕,桂枝汤加葱豉;感寒暴嗽,肩背怯冷,华盖散;兼感风寒暴嗽,鼻塞声重,芎苏饮。”暴嗽亦有因肾虚者,《证治要诀·诸热咳嗽、燥热咳嗽三种类型。 1 风寒咳嗽为风寒侵袭肌表,肺气失于宣降而引起。症见咳嗽痰稀,咽痒,说话声重,并伴有头痛,鼻塞不通,流清涕,或发热,怕冷,无汗等风寒感冒症状。治宜发散风寒,宣肺止咳。可服风寒咳嗽丸、通宣理肺丸、小青龙合剂、桂龙 妊娠咳嗽,属风寒。盖肺脏内主气,外司皮毛,皮毛不密,寒邪乘之,则咳嗽。嗽久亦恐
坠胎,宁肺止嗽散加减用之。有久嗽不愈,多因脾土虚而不能生肺气,以致腠理不密,外邪复感,
或因肺虚不能生水,以致阴火上炎。治法当用补中益气汤,以培土金,六感冒咳嗽多伴有发热,流鼻涕。咳嗽有风寒、风热的不同,风寒咳嗽即是着凉咳嗽,这种咳嗽较重,痰较清稀,发热往往伴怕冷,不出汗,舌质淡苔白,咽部不红;风热咳嗽,常伴发热汗出,咽痛,吐黄稠痰,鼻流黄浊涕,舌质偏红苔白脉浮数;还有的咳嗽伴不愿吃饭,风寒咳嗽。饮食停滞。发冷发热。疟疾痰症。胸膈不宽。遍身
藿香薄荷半夏(姜汁拌)香附砂仁山楂茅苍术川浓朴苏叶麦芽陈
上药共研细末。荷叶煎汤。每重三钱。合炼一丸。研细送服。
暑症。藿香汤下。霍乱吐泻。胡椒七粒。绿豆一撮。煎汤下。
咳嗽 外感风寒咳嗽,身多发热头疼,或兼火郁在诸经,发散轻扬以定。四时感冒风寒,时行
疫证,实非真伤寒。初感则入于太阴肺经,故咳嗽,痰多鼻塞,或头疼发热,状似伤寒。(钱本
作“有似外感重而内伤相夹者一样。”)不可遽用甘辛发汗,但当察其脉之
馆藏&34989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治疗风寒咳嗽的偏方
治疗风寒咳嗽的偏方
学习啦【用药知识】 编辑:冠明
  冬季受凉后,是最常见的症状,而对于风寒咳嗽,可以食用一些小,往往可以起到很好的止咳化痰的功效。治疗风寒咳嗽的偏方有哪些?风寒咳嗽如何?接下来学习啦小编为你分享一下风寒咳嗽的相关治疗偏方,一起来看看吧!
  治疗风寒咳嗽的偏方
  1、烤橘子
  材料:橘子。
  做法:将橘子洗干净之后放入小火中烤,等到橘子的外皮变成黑色之后就停止。然后趁热服用,止咳效果很好。
  功效:橘子性温,具有化痰止咳的的作用,特别适合风寒患者服用。
  2、香菜黄豆汤
  材料:香菜、黄豆、食盐。
  做法:将香菜洗干净,黄豆提前用清水浸泡好。将黄豆放入锅中加入清水煎煮十五分钟,随后加入香菜,继续煎煮十五分钟。起锅之前加入少量的食盐,同时去除渣滓,然后就可直接服用。
  3、白萝卜蜂蜜治风寒咳嗽
  材料:白萝卜、蜂蜜、麻黄、白胡椒。
  做法:将萝卜洗干净之后切片,然后放入干净的碗中。随后加入蜂蜜以及白胡椒还有麻黄,放入锅中蒸煮半个小时之后服用。服用之后躺倒床上,发汗之后就可以了。
  功效:这种偏方具有止咳化痰以及发汗散寒的作用,特别是治疗由于风寒所导致的咳嗽情况,效果更佳。
  4、萝卜葱白治风寒咳嗽
  材料:萝卜、葱白、生姜、清水。
  做法:将白萝卜切片之后放入锅中加入清水煮熟,随手放入生姜以及葱白,熬煮之后起锅。在服用的时候,不仅仅要喝了药液,同时渣渣也要一起服用。
  功效:这种偏方治疗由于风寒所导致的咳嗽情况,同时对于痰多以及怕冷、身体倦怠等情况也有不错的治疗效果。
  5、芫荽汤平伤风咳嗽
  材料:芫荽、饴糖、大米。
  做法:将芫荽清洗干净,然后大米放入锅中熬汤,最后取出大米汤。将大米汤和芫荽以及饴糖一起搅拌蒸煮,十分之后就可服用。
  功效:在服用之后注意避开风寒,发汗之后身体很快就能换恢复了,特别是治疗伤风感冒所导致的咳嗽情况。
  6、麻油姜末炒鸡蛋
  材料:麻油、姜末、鸡蛋。
  做法:将麻油放入锅中,油热之后加入姜末,最后再加入一个鸡蛋,翻炒之后晚上睡觉之前趁热服用。
  功效:治疗由各种原因所导致的咳嗽情况。
  7、陈皮水
  材料:等量的甘草和陈皮以及山楂、蜂蜜。
  做法:将准备好的三种材料一起放入锅中,加入清水煮开取出备用。放凉之后加入蜂蜜,搅拌之后服用。
  功效:无论是由于什么原因导致的身体咳嗽情况,服用这种方法都能够起到不错的效果。如果是一岁以内的孩子服用这种陈皮水,建议用白糖取代蜂蜜,这对于孩子的身体更好。
  8、薯蓣粥
  材料:淮山、白糖。
  做法:将淮山碾碎之后筛选,然后放入锅中加入清水,一边熬煮一边搅拌,烧开三次之后计入少量的白糖调味,然后服用。
  功效:这种偏方不仅能够治疗由于身体损伤或者是过于劳累所导致的咳嗽情况,同时还具有、补脾以及致谢的作用,适合一些身体比较羸弱的患者服用。
  9、无花果冰糖水
  材料:无花果、冰糖。
  做法:将无花果洗干净,然后加入清水以及冰糖一起放入锅中熬煮。建议每天服用一次,分为三五天左右服用就可以了。
  功效:这道偏方能够有效的治疗一些由于肺热所导致的咳嗽情况,同时还具有祛痰理气的作用,对于一些喉咙干痒、以及声音嘶哑等都有不错的治疗效果。
  10、猪肉杏仁汤
  材料:猪肉、杏仁、北沙参、食盐。
  做法:将材料洗干净,然后一起放入锅中煎煮,然后去除渣滓服液。
  功效:具有很好的生津止渴的作用,同时还能够治疗咽喉方面的。
  治疗咳嗽的其它小偏方
  1、每天吃60~90克花生仁可治咳嗽多痰。
  2、将丝瓜子焙干研成细末,每次服9克,每天3次,可治咳嗽。
  3、取香蕉1~2根,用冰糖炖服,对久治不愈的咳嗽有疗效。
  4、取15克冬瓜子,加适量红糖,捣烂后用开水冲服,每天2次,能治咳嗽多痰。
  5、将9克核桃仁捣烂,加适量糖拌匀,用开水冲服,每天2次,连服数天可收润肺止咳之效。
  6、将125克黑芝麻,30克冰糖一同捣碎,用开水冲服,每次服15~30克,每天早、晚各l次,可治咳嗽。
  7、取花生米、红枣、蜂蜜各30克,用水煎煮饮汤,花生米和红枣一起吃下,每天2次,可治久咳。
  风寒咳嗽护理的方法
  1、观察咳嗽的时间、性质、咳声大小,有无吐痰,咳嗽时状况,以及伴随的全身症状。
  2、观察咯痰多少,咯痰最多的时间,观察痰液性状、颜色、咯出难易,有无带血等。
  3、痰液检查及时留取标本送验|网搜集整理。
  4、咳嗽患者最需要洁净新鲜空气,病室经常开窗通风,室内禁止吸烟,防止烟尘及特殊气味的刺激。
  5、外出时戴口罩,避免外邪侵袭。注意保暖,戒烟酒。
  6、准备好有刻度的痰俱,及时痰液和消毒痰具。
看过&治疗风寒咳嗽的偏方&的人还看了:
本文已影响 人
[治疗风寒咳嗽的偏方]相关的文章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682人看了觉得好
210人看了觉得好
【用药知识】图文推荐风寒咳嗽吃什么好的快_食疗养生_养生之道网
///文章正文
风寒咳嗽吃什么好的快
之道网导读:风寒咳嗽吃什么好的快?不少人以为吃冰糖炖梨可以治疗风寒咳嗽,其实这样只会越吃越咳!那么风寒咳嗽吃什么好的快呢?下面小编为您介绍适合风寒咳嗽吃的十种食物。
风寒咳嗽吃什么好的快?
生姜辛温无毒,入脾、胃、肺经,益脾胃,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及解毒的功效;主治外感风寒、胃寒呕吐、风寒咳嗽、腹痛腹泻等病症。可用生姜10克,萝卜250克,切片煎水趁热频饮。
能宣肺散寒止咳,适宜风寒感冒引起的咳嗽。可用新鲜葱白3~5根,每根约7厘米长,洗后切细。先用粳米50克,如常法煮成稀粥,待粥将熟时,再放人葱白,稍煮后即可食用。
紫苏通常作为生鱼的配莱或烹调时的香料来食用,它除有解腥作用外,还具有宣肺散寒止咳的效果。可选用粳米50克煮粥,煮熟后加入新鲜苏叶3~5片,或加入用紫苏6~10克煎成的水,再稍煮后加些红糖即可食用。
取大蒜2~3瓣,拍碎,放入碗中,加入半碗水,放入一粒冰糖,把碗加盖放入锅中去蒸,大火烧开后改用小火蒸15分钟即可。大蒜性温,入脾胃、肺经,治疗寒性咳嗽、肾虚咳嗽效果非常好,而且方便简单,孩子也愿意喝。
白菜根300克,生姜3片,红糖60克。将菜根洗净与姜、糖同煮,热饮。有解毒、散风寒之功,可治疗外感风寒之邪引起的恶寒、发热、头痛、无汗、恶心等症。
能化痰宣肺,风寒咳嗽者宜食之。芜荽(香菜)30克,饴糖30克,大米100克。先将大米洗净,加水煮汤。取大米汤三汤匙与芜荽,饴糖搅拌后蒸10分钟。趁热一次服,注意避风寒。发汗透表,治伤风感冒引起的咳嗽。
豆豉作为家常调味品,适合烹饪鱼肉时解腥调味。豆豉又是一味,风寒感冒,怕冷发热,寒热头痛,鼻塞喷嚏,腹痛吐泻者宜食;胸膈满闷,心中烦躁者宜食。适宜风寒者食用,它有宣肺解表作用。古人常配以葱白同食。
白萝卜味甘辛、性凉,有良好的作用,还能化痰行气止咳。白萝卜1个,切片,梨子1个,切块,白胡椒7粒,白蜜50克,一同放入碗内,隔水蒸熟。
能止咳,咳嗽者宜食。也可用杏仁6~9克,同生姜3片,白萝卜100克煎水喝,适宜之人。或取精粉适量,发酵揉制成块;取杏仁粉(杏仁去尖、皮研粉)15克,苏叶粉3克,加红糖适量拌匀,撒于糕面,上锅蒸熟食用,每日一次,连服3~5天。
有化痰止咳作用。尤以橘子果皮的外层红色部分作用更强,又叫橘红,风寒咳嗽痰多色白者食之最宜。如《本经逢原》中说:&橘红专主肺寒咳嗽痰多。&用干橘皮5克,加水2杯煎汤后,放少量姜末红糖趁热服用:也可取鲜橘皮适量,切碎后用开水冲泡,加入白糖代茶饮,有化痰止咳之功效。
此外,风寒型咳嗽还宜吃些花生、赤砂糖、南瓜、大蒜、薤白、砂仁、桂皮等。以下性寒凉的食物不能吃:绿豆、、蚌肉、田螺、蜗牛、柿子、柚子、香蕉、、甘蔗、西瓜、甜瓜、苦瓜、荸荠、慈姑、海带、紫菜、生萝卜、茄子、芦蒿、藕、冬瓜、丝瓜、地瓜等。
空气湿度大,经常下雨,风寒夹湿,风邪犯肺,导致&风寒咳嗽&。因气候骤变,或机体卫外不力,风寒邪气侵袭,或从口鼻而入,或从皮毛而受,寒主凝滞,收引,肺卫受感以致肺气壅遏不宣,清肃之令失常,则痰液滋生,阻塞气道,影响肺气之出入,因而引起咳嗽。风寒外束,腠理闭塞,则恶寒无汗,头身疼痛。
尤其在寒冬,风寒咳嗽更容易入侵,我们平时该吃些什么来调理风寒咳嗽呢?下面小编为您介绍风寒咳嗽的12个食疗方。
04/1704/1704/1704/1204/1204/1204/0104/0104/0104/01
04/1904/1904/1904/1904/1904/1904/1904/1904/1904/19
04/1904/1904/1904/1904/1904/1904/1904/1904/1904/19
04/1904/1904/1904/1904/1904/1904/1904/1904/1904/19
04/1904/1904/1904/1904/1904/1904/1904/1904/1904/19
养生之道网谷雨节气养生专题,为您详细介绍谷雨节气养生、谷雨节气吃什么、谷雨节气饮食疗养、谷雨节气饮食禁忌等与谷雨有关的饮食养生知识,想要了解更多的与谷雨节气有关的饮食养生知识,请关注养生之道网谷雨节气养生专题。...当前位置: >
治疗咳嗽怎么分清风寒风热
咳嗽常常会因为感冒,气管炎等多种原因引起。虽然不是什么大病,但咳嗽起来也很难受。认为,在自选止咳药时,要分清自己的咳嗽是属于寒、热、虚、实中的哪一种。
出现了咳嗽的症状就要进行及时的治疗,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对咳嗽进行治疗,下面让我们具体的了解一下如何对症治疗咳嗽。
外感咳嗽 分清风寒风热
中医认为咳嗽一般与肺、脾、肾三脏有关,引起咳嗽的原因可能是外感,也可能是内伤。当机体不能适应外界的气候变化时,就会发生外感咳嗽,外感咳嗽分为风寒咳嗽和风热咳嗽。
风寒咳嗽主要表现为头痛鼻塞、流清涕,初起咳嗽咽痒,吐白色稀薄痰,舌质淡红,舌苔薄白。治疗应该辛温散寒,止咳化痰。可服用消咳喘、解肌宁嗽丸、半夏露、通宣理肺丸等中成药。
风热咳嗽主要表现为发热、口干咽燥、胸闷、咳嗽痰多,咳黄痰(或浓痰),且咳痰不爽,或久咳不止,舌质红,舌苔黄。治疗宜采用疏风清热,宣肺化痰。可服用蛇胆川贝液、川贝枇杷露、急支糖浆、桑菊银翘散、罗汉果止咳冲剂、银黄口服液等中成药。
在自己选择中成药治疗咳嗽时,应注意什么?
患者在自选止咳药时常有以下误区:
1、不辨证选药:中医讲究辨证论治。比如咳嗽有热咳、寒咳、伤风咳嗽、内伤咳嗽之分,止咳药也有寒、热、湿、凉之分,若不辨证选用,止咳的效果必定不好。例如蛇胆川贝液偏寒,风寒咳嗽者不宜用;消咳喘则偏热,黄痰带血者又不宜用。
2、肆意加大剂量:许多人认为中成药药性缓慢,需加大剂量才会有效。其实,有的止咳药中含有镇静剂,服用时有严格的剂量限制。即使不含西药成分的止咳药,也不可过量使用,比如强力枇杷露,大剂量服用可导致痰液排泄不畅,或者有成瘾性。
3、错用沸水冲服:大多数中成药均应以温开水送服。沸水冲服不但不利于药效发展,而且部分挥发性的药物成分也会因此而丧失。
4、不注意使用期限:许多人错误地认为中成药可以长期使用,我们且不说中药本身时间长了会变质或药效丧失,就是中成药的包装也是有限期的。如丸剂外壳多用蜡制成,起封闭、保护药效的作用,时间过长后会出现干、裂现象,影响药品质量。
中药和西药能否同时服用?
止咳药中常常有中西药同用现象,但在服止咳药时,除药物配伍中无禁忌的中西药合用的成药外,中西药最好不要同时服用。因为中西药同用,可能会增加毒性,或降低药效,如含麻黄的中成药(止嗽定喘口服液、通宣理肺口服液、复方川贝精片、复方枇杷糖浆、半夏露冲剂等)与痢特灵、优降宁、闷可乐等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合用时,由于药物成分间的相互作用,容易导致高血压危象和脑出血。
含麻黄的止咳药,不宜与降压药同用;甘草中的甘草酸水解物甘草次酸具有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样结构,含甘草的止咳药不宜与降糖药同用。
类似情况还有很多。所以,中西药最好不要同用,即使同用也应在服用时间上相隔半小时以上。
相关文章:
向医生咨询相关问题
有问题向医生咨询,百万医生在线解决您的健康问题。
大家都在搜:
健康加油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儿风寒咳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