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部讲日本乐队的电影的电影,讲一个孕妇生了一个死胎给他取名叫翼,还怀了一个

   吃早餐顺便打开电视时,在电视频道不经意看到的。非常感人而压抑的一部电影,在网上查了一下,查到期剧情梗概如下:一个单亲母亲福岛惠子带着四个孩子:福岛明、京子、小茂和小雪生活在东京,两个大孩子阿明十二岁,京子十一岁左右,小茂和小雪只有五六岁。而四个孩子并不是同一个爸爸所生。他们租了一套房子,母亲在登记时只说明有福岛明一个孩子,没有人知道另外三个孩子的存在,惠子不允许那三个孩子出门,甚至不允许他们到阳台上去。他们都希望能够去上学,可妈妈不让。后来,惠子为了自己的幸福扔下四个孩子以工作为名去了大阪。这四个孩子每月只能以妈妈寄来的少量的钱维生,后来,他们的母亲也很少寄钱来了。当他们的钱花光的时候,起初阿明去找了他的父亲,好色的父亲称自己欠了银行很多钱,便只给了阿明很少的钱把他打发了,还告诉阿明不要再来了。他们决定去打工,可年龄最大的福岛明也只有12岁,而去福利院他们四个人就要分开,这是他们所不愿意的。因为交不起水电费,他们的住所停了水和电,他们只能到一个公园的饮水处去洗漱。在那里他们遇到了和他们有相似遭遇的沙希姐姐(此人原在某学校读书,很多同学都歧视她,后来大概是因为没钱交付学费退了学)。为了筹到一些钱,沙希去陪成年人唱歌,阿明拒绝接受她这样赚到的钱。他们四个人有一次看到了路边有一颗被人遗弃的种子,它已经长大成了一株植被(什么植被我也不认识)又孕育了新的种子。他们把它捡回去,植在土里把它养了起来。我认为这个地方在影射他们这四个孩子。最后,小雪因为一次浇花不小心从椅子上摔了下来,摔死了。其他的人把她放在了一个装衣服的箱子里,抬到了羽田机场后面的小河边上埋了。这里反映出四个孩子一直盼望着他们的妈妈能够回来的心情,因为从大阪回到东京的飞机降落在羽田机场。以后,他们三个孩子和沙希一起过上了流浪的生活。  
非常的悲伤,不是吗?在电影中,有很多令人感伤感动的细节。隔绝着窗户,京子渴望的看着外面阳光下遛狗的邻居。妈妈又一次外出把他们留在家里时,阿明外出购物时,在路上反复念叨计算着的余数不多几个钱。母亲回来时,孩子们的兴奋激动,分享妈妈简陋的礼物。母亲又一次出走,却食言而肥,圣诞节不再回来,孩子们期望的望着窗口讨论和阿明安慰的谎言。在圣诞夜时,孩子们以也倒计时正式隆重的方式分享着他们的盛宴---方便面,舔着方便面绝上的残液,把冷饭小心翼翼的放进方便面汤里。小雪的生日时,阿明带盛装的--也就梳洗干净穿着她钟爱的拖鞋---一个阿明家亲戚非常可爱漂亮的小姑娘,用门口碰到房东夫妇的话说。去车站迎接只存在于阿明谎言中回来的妈妈,走过繁华大街的商店的橱窗小雪数落过每一个商品,坐在车站外小雪抖着盒子中最后一个巧克力,深夜回家时空荡荡上大街中两个牵着手孩子单薄的背影。还有后来断水断电的种种,很多很多。当实在无以为当时,阿明要卖掉母亲的衣服,小雪扯着不肯。还有小雪最后的死亡---阿明求救无门,无法医救,孩子们眼睁睁的看着小雪的死去---她只有五岁,一个漂亮可爱的本应是别人家里受宠的小宝贝。每一个场景都吞噬着人的心情。每一个平淡的生活场景,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场景,一个是常人的生活,庸碌平淡,一个是阿明一家艰难不知明天的绝望,有时幼小的小茂和小雪的嬉戏和希望,带给人们的却只有更深的心酸和绝望。最后的镜头里,阿明开始流浪时,仰望过头上飞过的飞机---那是小雪的心愿,她一直想到羽田机场看飞机,和沙希,京子拎着几个塑料桶--她们全部的家当,还有依旧活跃的小茂,留给我们的,是消失在夕阳下通往未知前言的四个孩子的背影。电影的音乐和电影一样朴素,印象深刻。平常的手法,平淡的生活,朴素的场景,却构成了一部电影的绝唱。真正的悲哀,是不需要狗血的多余的,却愈加压抑和深刻,直烙在每一个人的心上。      在庸碌的生活中,真的早遗忘了很多感情,激动、悲伤、同情、感激,在这一时间被激发出来。心里很难受,他们是被社会所遗忘抛弃的孩子,在生存中艰难无助的面对这冷漠的世界,生活在与我们迥然不同的阴暗绝望的世界。而我们呢,社会,媒体的位置呢?这些感情,这些故事这些人们早早的消失在他们的视野里,也消失在我们的视野里,我们被告诫那些乞丐的骗子手段,我们被告诫那些穷困loser者咎由自取,我们被告诫那一切--那些小姐那些民工那些街头巷尾的艰难求生的人们,无可同情无可救药,我们被告诫防备每一个人,每一个都是潜在可能的骗子。我们拒绝了同情,拒绝了真情的存在,,任他们如野草般自生自灭,也许庸碌之余,在网上发两声感慨施舍些余同情之心,也许还讨论那些被打死的民工们,然而生活中我们却依旧与他们两个世界,径渭分明老死不相来往,并且说,这就是生活,我们早已遗忘了穷困的滋味也遗忘了同情,被打上麻木和冷漠的两把锁,然后说,这就是生活,我们相信乞丐们家里都有两幢楼,我们相信小姐们好吃懒吃每个人赚几十万回家乡,我们相信街上碰到每一个寻求帮助或者无助的,都暗藏着阴谋。     以前看NHK记录片时,记录过日本的底层生活,在街上流浪打短工的,睡在公园纸壳箱里,甚至没钱买车票去不远城市就聘的年轻人,每天在垃圾筒扫荡,每天搜索卖出垃圾只够两盒方便面的年轻人,还有日夜兼两份工作艰难维持的父亲,以及福利院被抛弃的孩子简陋的生活。他们看不到希望的将来。这是个恶性循环,无法接受教育,找不到好工作,没有身份,无正规公司收留,只好流浪街头打短工,学不到东西,然后年纪越大,面临打短工更多的年轻人竞争威胁,然后越没希望,耗尽最后一分不多的积蓄,在穷窘中有一顿没一顿。我不知道阿明他们的将来会如何,也许和他们一样,也许不一样?这是个无解,保持一分希望总是希望罢。发达如日本尚如此,我们自己呢,激流三部曲展示给我们一个残酷的现实中国。NHK很多纪录片都意义深刻。然而,此刻我却不想思考这么多。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海子如是说。    
最后顺便说下,电影完后主持人美名其曰让孩子们感受到生活的真谛,还有小雪对哥哥说的愿望是什么呢?赶快发短信到xxxxxxxx,参加有奖竞猜活动。突然象吞了一只苍蝇。    
主帖获得的天涯分:0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不是从开始看的,最后小雪的死也不忍卒读,有些地方搞错了。转几篇影评。        .        人类将情感付诸于语言,然后寄希望于他人从语言中理解自己的情感,但总有不可避免的偏差,复杂而微妙的情感总有语言所不能承受之细腻,于是只有沉默,也唯有沉默竟成了心有戚戚者最恰当的沟通方式,在沉默的影像里感受人物欢欣与哀痛,直至痛哭,无可奈何的痛哭,在万千复杂的世界里,个体终究是微不足道的渺小,想起影片开始,短暂而过的镜头里,电车上蓬头垢面扶着箱子的男孩,原来开始即为结束,一如从未来过。        .        母亲嗫嚅的说着,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力,你们太自私了,明竟一时无措,似是自己犯了错误,于是黯然,看着母亲离去,再也没有回来。于是突然明白以前的欢欣竟是为了映衬与不幸间的落差,想起初搬来的夜晚京子幸福的说着,榻榻米好香啊,还有茂的调皮,小雪一脸的纯洁,而明则习惯性的笑了,那样的笑未曾开怀,像是刻意憋着,但终于从内心里绽开,融化在脸上。12岁,不多说话,看惯了母亲的离合,习惯于在母亲留下钱离去后,为弟妹们采购食物,生活一贯如此,似有很多个年头,或者能够这样也很好。        .        是枝裕和的故事开始的很奇怪,躲在箱子里的孩子,一个似未曾长大的女人却带着四个孩子,没有刻意的交待却勾起了观者的好奇,这是如何的关系啊,然后是一个优秀的导演将故事生活化的展开,家里随意的几句家常,及明沉默的向的士男和游戏室男要钱,一家人的过往竟豁然明了,这符合了是枝裕和镜头的沉默与寂静,恰如侯孝贤《咖啡时光》里一青窃与浅野忠信的电话便交待了整个的人物关系,及一青窃怀孕的情况,水到渠成,几无破绽。原来孩子竟都是这个年轻女人的,但却有着不同的父亲。男人和女人们在荷尔蒙的控制下呻吟直至喷射,却未曾想过该有的责任,茫然的生下孩子,却带给孩子更多的茫然,对生命毫无留恋的芥川龙之介说过,亲子关系的建立便是人生悲剧第一幕的开始,往往另人心痛的真实,本该被呵护的年纪却苦苦的挣扎自己的人生。明怯怯地说,想要去上学,母亲却说上学又有什么用呢,只能远远地望着那些在校园里不懂实事的孩子,一脸钦羡。而京子也只有沉默的洗完衣服后,趴在榻榻米上轻压自己玩具钢琴的琴键发出向往的声音。诚然,我们不能在孩子出世前就坚定的确定其一生,不能保证其以后的爱情及事业,我们甚至不能确定其能否幸福的生活下去,这些不能成为阻止我们生下孩子的理由,但至少我们要确定自己该有的责任,要确定自己有敢于爱并为之付出的勇气,在即使最寒冷的夜里用体温呵护彼此的情感,让孩子在最艰苦的时刻觉得自己并不孤独,不顾一切的抛弃孩子,抛弃四个简单而又纯洁,未知事实的孩子,实在是太残忍了。的确,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力,但既然自己都未曾感到幸福,自己都未有努力去爱孩子的勇气,为什么还要生下他们呢?        .        不可否认的是影片有着高畑熏经典动画电影《萤火虫之墓》的痕迹,小雪对巧克力的青睐恰如节子之于水果糖,在生日的夜晚穿着咯吱咯吱的鞋子被哥哥带去屋外,小心翼翼的从盒子里倒出最后一粒巧克力恍如节子隔世,这似乎也预示了其最后的结果。是枝裕和对细节的把握常常让人禁不住的赞叹,而正是这些并不引人的细节构成了影片的完美,母亲与明阳台上关于结婚的谈话加上明打电话给神奈川县山本家,如此简洁便告知了观者母亲的去向,京子指甲上斑驳的红色,曾泼洒在地板上的母亲指甲油的印记,及越来越凌乱的房间无不低语着时间的流去,对了,还有头发,是枝裕和还让母亲回来给他们剪过一次头发,多么强烈的反差啊,时光一去不再回,冬去春来,物是人非,再也回不到以前了。于是明小心地躲避着房东,带弟妹们去公园里洗衣取水,低着头忍受生活的戏谑,当明、纱希、京子、茂、小雪,提着水从公园回家的路上满面灿烂着玩着石头剪刀布时,是枝裕和隐忍的镜头所蕴含的巨大情感张力,使得我不常有着的心酸从小腹直冲上来,一时间呜咽不止,我明白他们此时的快乐,但由是这快乐更显出生活的艰辛,以及以后的悲伤,这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当茂不慎推下那个写有他们名字用来栽种花草的泡面盒时,我们确信那必是写着小雪的名字的,一个幼小且可爱的生命便如此无声息的消逝了,她静静的躺在席子上,只有指边点点的血迹。当明用仅有的硬币打电话给母亲时,不足的硬币带来了必然的遗憾,未曾与母亲通到话的明无奈的轻放下公用电话的听筒,背影里满是观众的哀伤。明和纱希沉默的埋葬了小雪,当在超市里为小雪买她再也不能吃到的巧克力时,未知事由的老板笑着对他们说,买这么多,去旅行啊。擦肩而过却是人类从未互通的情感,我们的痛苦或者仅仅是别人的玩笑,世界真的很大,个体无力且渺小。        .        最喜是是枝裕和的结尾,母亲依旧没有回来,明依旧带着弟妹们去公园取水,去超市里接受些好心人的馈赠,当然还有纱希,这个韩英惠饰演的女孩也必有其自己的故事,只是导演没有细说了,不然怎么会有如《疾走》里一样的阴郁呢,只是这时,她知道有人需要她,于是也会有灿烂的笑。生命如常,从不会因任何人任何事而停止,唯有死亡,也只有死亡。突然想起以前一个早逝女孩的墓志铭,我来过,我很乖,只是觉得也应该写在小雪的墓上。        .        影片资料:        .        《谁知赤子心》,导演:是枝裕和。主演:柳乐优弥、北浦爱、木村飞影、韩英惠。年代:2004。
    我问漆黑的夜空    却只有星星在闪耀    心中融化而成的黑色湖泊    也只是静静地流淌    天使会再一次面向我吗?    会再一次在我的心中沐浴吗?    波浪翻滚在即将到来的冬日寒风    引诱我前往那无尽的暗匣    在如冰般枯萎凋零的双瞳中    我在长大    谁都是不能依靠的    这发出异臭的宝藏     顶着无比压抑的心情看完了这部电影,在凌晨1点钟时,闷热的天气让我无法入睡,我不知道这部电影带给我的仅仅是震撼或是什么,只是此刻,压抑,无比的压抑扑面而来        看这部戏之前,刚跟母亲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在短信中吵了一架。然后,我就在深深的愧疚中,一边哭一边看完这部戏。常言道:可怜天下父母心。任性的我们总是无法体谅父母的用心良苦。戏中被母亲抛弃的四个乖巧懂事的孩子,却足以让我和那些不负责任的父母无地自容。    这是一个发生在80年代的东京的真实故事:一个无固定职业的母亲,将四个拥有不同父亲的未成年孩子遗弃在一幢小小的公寓中,只留下一笔钱让年仅十二岁的大儿子阿明肩负起照顾弟弟妹妹的沉重责任。而她自己却寄居在不同的男人家中,甚至面对儿子的质问时还大言不惭地表示自己也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将责任一概推给抛弃母子的男人。因为害怕被别人发现,四兄弟姐妹除了阿明外都不能出门,甚至不能踏足阳台,更谈不上入学读书了。年幼却懂事的阿明只能用自己自学的那点可怜的数学知识分配那笔钱,精打细算地安排全家的起居饮食。母亲一去不归,钱也慢慢耗尽。阿明始终不敢报警,害怕一旦被福利社收养,四个人就得分开。最终公寓被断水断电,他们只能到公园的公用水龙头洗漱,也只能靠相熟的便利店店员接济饮食。故事以最小的妹妹小雪的意外死亡结束。然而,无人知晓的悲惨生活还得继续,年幼的阿明还得用稚嫩的肩膀去承担没有明天的未来。        如此残忍的故事让人难以置信。虽然我们都深知在偏僻的农村,在遥远的国度,有更多悲惨的儿童在贫穷线上挣扎求存着,但发生在繁华都市内的悲剧更为触目惊心。导演用记录片式的手法,花费整整一年时间,记录孩子们的每一个生活细节:那徘徊在校门前渴望上学、渴望朋友的大哥阿明;那蹲坐在玩具钢琴前渴望拥有一台真正的钢琴、小心翼翼地涂着母亲用剩的指甲油的姐姐京子;那只能与其他孩子分享电动玩具、而自己收集荒地上的泥巴玩耍的弟弟小茂;那时刻盼望母亲回家而又最终意外死亡的妹妹小雪;还有那真心同情他们、不惜以援助交际赚钱帮助阿明的女中学生纱希。全部都真实得像你身边的人。或许在某个街角,你就曾遇见过一个像阿明似的街童。导演以最平实的镜头语言,以孩子最纯真美好的一面,毫不保留地揭露出社会不为人知的阴暗面,让所有曾拥有光明美满的童年却身在福中不知福的我们自惭形愧。        “天使会给我回眸一瞥吗?” 片末柔美的歌声唱出这群社会弃儿的心声。谁知赤子心?然而,导演还是将光明的希望留给了赤子们,也留给了观众:与剩下的三兄妹继续作伴的纱希,继续偷偷资助阿明的便利店店员,兄妹们即使在困苦中也不被磨灭的童真,还有镜头中依然温暖灿烂的阳光。感谢阿明们,更感谢导演是枝裕和,用充满人文关怀的眼光,用无比的耐心与细心,指导四位毫无演出经验的小孩,成就了如此打动人心的影片,让我们更懂得珍惜现在拥有的幸福。
  看完《谁知赤子心》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都向想写点什么东西,可是始终下不了笔,以至于两个月过去了,当我再想起它时,影片在我的记忆里只剩下些残肢断骸,然而初看影片时感动的感觉却一直真实的撞击着我,未曾改变。于是 在一个闷热的夏日上午 ,我又拿出那张碟,想搜索那些曾令我感动的场面,可不小心我又将它从头至尾完整的看了一遍。  1988年,在东京西巢鸭的一个房子里,人们发现了一具腐烂的儿童尸体和三个浑身脏兮兮已饿了很多天的儿童 , 当时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被称为西巢鸭弃婴事件。我在网上搜索关于这个事件的具体信息时,却丝毫未果。只知道后来长子因被怀疑谋杀其弟弟而被起诉,母子二人在法庭上含泪相聚。  当年刚刚从早稻田大学毕业的是枝欲和也看到了这个消息,于是开始以这个事件为原型编写剧本,当年就完成了。然而事隔十五年之后才开始开拍这部电影。这中间是枝欲和曾在电视台里拍纪录片,曾拍过三部电影,生活几度变迁,但西巢鸭事件一直没能从他的记忆中抹去。  于是才有了今天的这部《谁知赤子心》。  惠子带着四个孩子住在一间租来得房子里,因为担心房主看到她带着四个孩子可能无力交纳房租,所以不让孩子们上学,甚至连出房门或去阳台都不允许。只让十二岁的大儿子明来主持家务。突然有一天,惠子留下了二十万日元给明让他好好照看弟妹们,便杳无音信。明带着弟妹们艰难的生活直到钱用完,妹小雪死去。。。  这就是《谁知赤子心》的故事情节。在是枝欲和的电影里,情节是次要的,人物和细节才是主要的。    惠子  惠子说:“我也有权利去追求幸福。”惠子在说这句话时,心里一定很痛苦,这意味着作为母亲,她将遗弃自己的四个孩子。  有人知道在她说这句话之前她作了多努力吗?有人知道在每一个孩子的父亲离她而去时,她曾多么的无助吗?有人知道在每一次酒醉之后她是多么的不想醒来吗?有人知道在回家进门之前,她是多么的渴望却又多么的害怕见到她四个孩子吗?有人知道在每一个男人的床上醒来后,她是多么的希望有个能真正爱她并愿意和他一同抚养这四个孩子的男人吗?  无人知晓。    明  明,十二岁,是四个孩子中的大哥,在这个家庭中他与其说是一个孩子还不如说是一个父亲,一个母亲。  十二岁的孩子,正是在游戏机前,在棒球场里,在漫画书堆里的,可明每天却想着菜米油盐酱醋水电煤气费,他知道的便宜商场比知道的游戏机厅多,他做的饭要比棒球打的好。  在这个家庭里,明是最能理解母亲惠子的,他有时会静静的站在窗前看着疲惫的母亲离家和回家,他知道爱母亲最好的方式就是帮母亲管理好这个家,所以他从不会给母亲添麻烦,即使在没钱的时候他也是自己想办法去解决。  在母亲走后,他一直帮弟弟妹妹们树立这样一个信念:母亲是会回来的。在圣诞节那天,他找人模仿母亲的笔迹给家里的每个孩子都写了一封信,信里还有一份圣诞礼物。  扮演明的柳云弥子因此片获得了2004年嘎那电影节的最佳男演员奖,成为了嘎那电影节上最年轻的影帝。    京子  据惠子说,京子的父亲应该是一个音乐家。京子每天的愿望就是攒钱买一架钢琴,除此之外,她唯一能做的事就是洗衣服,大概只有在洗衣服中她才能找到自己生存的价值。  在母亲走后,京子常常把自己关在母亲的衣柜里,这里还有几件母亲留下来的衣服,只有在这里,京子才能感觉到母亲的味道。而她曾不小心将母亲的唇膏液打翻在地板上所留下的殷红的痕迹,竟成了她对母亲最后的记忆。  京子是最坚信母亲会回来的吗?否则,为什么在钱用完的时候,明想把母亲的那几件衣服买掉,京子至死也不让呢?还是她已经坚信母亲是不能回来了,想留下母亲的衣服作为纪念?  无人知晓。    茂  无忧无虑的茂,只想走出家门,无须太远,即使一步也好。  或者哪怕在阳台上站站也好。  他故意将玩具的零件弄到了阳台上,为的只是能在阳台上站站.他是不是忘记了第一次他不小心将玩具的零件弄到了阳台上,为了遵守与妈妈定下的不走出家门的约定,他想尽办法去拣回那个零件?    小雪  不知道导演为什么会选择让小雪死去?是不是仅仅因为她小的只要一个行李箱就能装下?在还没有经历过人生的诸多痛苦以前,对她来说,死亡是最好的结局?虽然这个结局太过于残忍,毕竟在死以前小雪才知道什么叫电车。  明答应过小雪要带着她坐电车去飞机场,据惠子说,他们中的一个父亲在这里工作。明带小雪去飞机场并不是为了去看这个父亲,因为他知道任何一个人都不会承认是他的父亲。明只是想让小雪看看飞机,明做到了,只是这次小雪不会太兴奋,她安静的躺在那个行李箱里,安静的甚至感觉不到电车的颠簸。  她将永远的躺在飞机场旁的那片草坪里,眼望着天空中一架架飞过的飞机,或许在哪一架飞机上就有他们中的哪一个父亲?或许哪一架飞机上载着回家的惠子?    纱希  一个援助交际的高中女生。对于这四个孩子来说,纱希部分的充当了惠子的角色,这也是惠子走后,导演给四个孩子以及观众的心理慰藉。  当她第一次进入这四个小孩又脏又乱的家中时,想必有一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觉。这种惺惺相惜之感使她竭尽全力帮助这个家庭。  当他们没有钱时,她利用自己的身体来赚钱,然而,当她把钱递给明时,明把它打翻在地。明只知道用身体赚钱是不道德的,可他不知道,用身体赚钱需要做出多大的努力。  纱希是惠子的从前,但不是惠子的以后。    手  手是人的第二表情。影片中出现了很多手的特写。惠子的手,明的手,京子的手,纱希的手,单独的手,两个人的手,或许导演想借此来表达一种手足之情的含义。    泪  我曾经想如果让好莱坞来拍这个影片,那么一定会很煽情,眼泪是必不可少的,在这种悲惨的情景下,任何一个段落,都可以让惠子,京子,明,纱希哭的一塌糊涂,然而这部影片从头至尾只有一滴眼泪,就是在某天清晨醒来得时候,惠子的眼角上慢慢的滴落了一滴眼泪,而这滴眼泪让明看到了。明也没有问母亲为什么流泪,导演也没解释,一切照常进行。  或许在那个清晨,惠子已经下定决心要离开这四个孩子。    台阶  明每天去超市买菜的路上总要经过一个不长的台阶,这个台级对明来说肯定有太多的记忆,在这里,他曾经和他那些对于走出家门就象过节一样的弟妹们嬉闹过,在这里,他送走了一去不复返的惠子,在这里,他曾经气冲冲的找回了随便走出家门和别的小朋友玩的茂,在这里,他们曾和刚刚认识的纱希玩过游戏。。。  明和弟妹的生活就像这个台阶一样,每走一步,都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当走到台阶的顶端时,回头而望,每一步的艰辛竟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硬币  当你的钱包里只剩下几个硬币时,生活对你而言就意味着两个字:绝望。  明彻底的绝望了,当小雪快死的时候,他从商店里偷了一包小雪最爱吃的便宜巧克力,这是明第一次偷东西,在这之前虽然有人曾诬陷他,有人曾唆使他偷东西,但明始终维持着自己做人的尊严。这一次,为了小雪,明暂时放弃了这种尊严,手足之情显然比这些都重要的多。  然而,死亡永远是最后的胜利者,手足之情再深也挽救不了小雪的性命。看着垂死的妹妹,明手足无措,用仅有的三个硬币拨电话给惠子,然而,当最后一个硬币塞入里面时,电话仍没有接通。  如果有第四个硬币的话,可能就会有另一种结果。  茂总喜欢在售货机或电话亭里找寻被遗落的硬币,小雪死后,茂在明给惠子拨电话的街角电话亭里捡到了一枚硬币。  这就是所谓的宿命?还是仅仅是一个误会?  无人知晓。    狗  房东的家里有一只狗,房东对这只狗喜爱有加,女主人更是天天把它抱在怀里。  老子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父母不仁,以子女为刍狗。  然而,当明他们看到房东的狗时,他们会不会觉得自己有时连狗都不如?    2002年初春的一个夜晚,寒风依然料峭。  距情人节还有几天时间,路上已有不少卖玫瑰花的小孩。  很多人都喜欢玫瑰花,可是对这些卖花的小孩却不屑一顾,甚至感到很烦,因为他们总是死皮赖脸的缠着你,用脏兮兮得手抓住你的裤腿,接着又装出一副可怜巴巴的样子,哀求你买几支玫瑰花。完全没有文学作品当中的卖花孩子那般可爱。于是在他们面前,很多人的反应都象我一样——低头匆匆而过。  我前面的那两个老外显然不了解中国的国情,被一个卖花的小女孩堵在了路中央,死缠不放,小女孩不停的用手比划着玫瑰花,老外只是耸耸肩,一脸的无奈。  僵持了一段时间,老外有些不耐烦了,从兜里掏出了一些零钱,扔给了小女孩。小女孩接过钱,数了数,便从手中的那一大把花束中拿出了五支,准备给老外,老外却已经走开了。  小女孩追了上去,硬是要把花塞到老外手里。  在那样寒风料峭的夜晚,老外也不想手拿着一把花,于是就没有理睬小女孩,径直往前走。  可是小女孩却仍不死心,一路跟着老外,直到夜色尽头。。。  冰冷的空气中,小女孩一直对老外说的那句话却令我难以忘怀。  “我不是乞丐,这花应该是你的。”  在看〈谁知赤子心〉这部影片时,我就突然想起了几年前遇到的这件事。我从书柜里翻出了当年的日记——其实那也不算是日记了,因为一年也写不了几篇——没想到关于这件事的记载竟占了很大的篇幅,我把它浓缩后放在这里。  每当我走在路上看到那些流浪的小孩时,我就会想起那个卖花的小女孩。她的那种单纯和天真与影片中的明颇有几分相似。其实现实中很多流浪的小孩都不会象这个小女孩或明那样的纯真,在生活的逼迫下,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游离在道德的边缘。但这不应该仅仅是他们的错。  有时我常常会想,他们为什么会成为流浪者,想着他们的父母是谁,虽然这种想法更多的总是源自我得好奇心(说是窥探他人的隐私也可以),与是枝欲和博大的胸怀相比,总是显得有些许的龌龊,可是如果每一个人在那些流浪的小孩面前走过时,都会思考一些东西,甚至审视一下自己,或许这世界就会变成另一个样子?  或许吧。        附一:    西巢鸭弃婴事件  一個女人跟一個男人生了一個兒子,三口子住在一起。男人跟女人说,已經去幫他們的婚姻和孩子做過登記,所以一切都合法沒問題。當孩子六岁卻還沒有收到叫孩子去上小學的通知單時,女人跑去有關單位詢問,才知道男人騙了她.. 不管是婚姻還是孩子的出生,都沒有登記,他們根本不算有結婚,孩子也沒有入籍。這時男人也為了另一個女人離家出走,沒有再回來過。於是女人的生命出現了劇烈轉變。    她在後來的八年裏,持續跟不同男人生下了另一個男孩 (年齡不詳) 和三個女孩 (當時分別是七歲、三歲、兩歲),五個孩子都沒有報戶口;當她去百貨公司上班時,就由大兒子在家照顧弟妹們。1988年的某一天,她把孩子們留給當時14 歲的大兒子照顧,自己跑去跟別的男人同居。孩子照顧孩子的六個月之間,女人偶爾會打電話回家,叫大兒子出來見面,除了問問家裏情形之外,也順便拿為數不多的錢給孩子。大概是六個月之後,房東發現家中沒有大人,於是向警察報案,這事件因此曝光。  警察在孩子家的衣櫃裏發現一具小男孩的屍體,應該是以前生病死去,做媽媽的卻沒有處理,只是把死去的小孩塞到衣櫃裏去 (可想而知這個家曾經有多臭)。警察同時又發現最小的妹妹不見了,結果在某處山裏面挖出兩歲小女孩的屍體。事情究竟是怎麼發生的,細節並不是很清楚,不過多數的說法是說:小女孩因為肚子餓,所以把大兒子的朋友 A 留在他們家的泡麵給偷吃了,朋友 A 很生氣,決定要處罰小女孩;A 當場把小女孩像球一樣地給踢死了 (大兒子當時也有在家,有的說法是他也有參與打妹妹,只是打了一會兒就跑去看電視了),於是大兒子和朋友 B 就把小女孩帯到山裏給埋起來。  最後做母親的好像是在電視上看到整起事件,認為可能是她的孩子們,因此才出面。她被判刑要關三年 (但緩刑四年?),14歲的大兒子因傷害致死和棄屍被判有罪,被送到少年管訓機構,朋友 A 和 B 也都被送去不同間的管訓機構。另外兩個小女孩被警方找到時,已經極度虛弱且發育及營養都不良,事後被媽媽帶回去了。    附二:  《谁知赤子心》对我来说是一部很特别的影片。  之前对这个片子的导演是枝欲和已略有所知,在2001年DVD这种介质刚刚出来的时候,市面上曾出过他的一部《下一站,天国》,被炒的很火,可惜我当时没有在意,当我意识到应该看看这部片子的时候,却到处也找不到了,现在仍是一种遗憾。前一阵子,又出了他的两部影片《幻之光》和《距离》,于是急忙去买来看,也算是对《下一站,天国》的补偿。先看了《距离》,实在有点令我失望,影片也是根据真实事件——日本地铁沙林投毒事件——改编的,却沉闷无比,硬着头皮看完之后,对枝欲和也就另眼想看了。当他的这部新片《谁知赤子心》在嘎那获奖后,我仍没有在意,大概是被《距离》伤的太深,何况这部影片所获的奖项也只是最佳男主角,又不是最佳影片或最佳导演。直至在论坛看到一个的网友发贴子说《谁知赤子心》是他这两个月看片的最佳经历,深知此网友阅片无数,历来对影片极其挑剔,从他嘴里很难听到如此之高的评价。再看回帖,数量之多,虽众说纷纭,然万宗归一,都是在说这影片的好。于是,我放下鼠标,直奔碟店,小二告诉我已经没货了,连跑数家,均已告罄,看来又要蹈〈下一站,天国〉的覆辙。之后,我几乎每天都跑进碟店询问这个片子,却连连失望。  最后,某一天经过地下通道时,在一个摆地摊那找到了。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部费功夫,世人谁知赤子心,字字看来皆辛苦。    附三:  看完这部片子后,我还想把《距离》再看一遍,虽然这部影片差点让我错失了一位大师级的导演,但也可能是我没有明白那部影片。  另外,《下一站,天国》依然是我很期待的一部影片,铁鞋踏破也要找到它。    附四:  《谁知赤子心》英文名字《Nobody Knows》,意为“没有人知道某些东西的存在。”关于片名的译名,还有译为《无人知晓》,台湾则译为《无人知晓得夏日清晨》,个人最喜欢《谁知赤子心》这个译名。最讨厌台湾译名,不仅煽情的不得了,主要是跟影片朴实,简约的风格不符,不知道的听到这名字还以为是一言情片呢。
  生活本身就是悲剧,无论我们以什么样的角色出现,到头来,依然逃脱不了悲剧的命运
<span class="count" title="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日本讲妖界死神的电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