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尚无疫苗用于预防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是什么肝炎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请升级。
什么是丙型肝炎?
参与医生北京佑安医院 郭雁宾 主任医师
丙型肝炎是常见的病毒性肝炎之一,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是5个病毒性肝炎中容易转慢的3种。丙型肝炎起病隐匿,自觉症状少,易转为慢性丙型肝炎,转慢几率可以达到50%~85%。目前尚无丙肝疫苗,急性丙型肝炎早期进行治疗完全可以治愈,因此每年要进行健康体检,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防止转变为慢性丙型肝炎。
北京佑安医院&&郭雁宾
北京佑安医院&&郭雁宾
北京佑安医院&&郭雁宾
北京佑安医院&&郭雁宾
北京佑安医院&&郭雁宾
4.28万次播放
3.38万次播放
3.55万次播放
4.03万次播放
4.83万次播放
2.45万次播放
4.42万次播放
4.07万次播放
3.30万次播放
4.62万次播放
5.64万次播放
3.77万次播放
2.55万次播放
3.94万次播放
3.76万次播放丙肝尚无疫苗可预防 乙型肝炎市场商业潜力巨大-健康台-中国网络电视台
丙肝尚无疫苗可预防 乙型肝炎市场商业潜力巨大
咨询好大夫
《健康有约》访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董梅谈黑痣也能变成癌?
您可能还感兴趣
视频挂号处
疾病分类查询
||||||||||||||
人群分类查询
资讯排行榜
博客劲爆点
  病毒性肝炎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传染病。我国是病毒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高感染率的国家。由于乙肝病毒(HBV)感染率高,成为影响我国群众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同时由于其病程长、难以治愈,乙肝也是家庭因病致穷的疾病之一。因此,乙肝是影响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疾病,国务院和卫生部已将其作为重点疾病加以控制。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1989年发现的一种肝炎病毒。虽然病毒性丙型肝炎(以下简称丙肝)患病人数相对于病毒性甲型肝炎和乙肝来说要少得多,但它的危险程度并不比甲肝和乙肝低。丙肝起病隐匿,初始症状不明显。人感染丙肝病毒后大都长时间无明显临床症状,但病毒对肝脏细胞的破坏却一直持续着。急性丙肝易转为慢性,如果不及时治疗,最终将导致肝硬化和肝癌。丙肝因此得名为“沉默的杀手”。 2008年以来,卫生部在全国开展丙肝哨点监测工作,并将丙肝防治纳入“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
  全球乙肝药物研发现状
  目前国内外医学界公认的抗乙肝药物主要有干扰素、核苷类似物和免疫调节剂。干扰素的优点是在抗病毒的同时还可以提高人体自身的免疫力,作用较持久,能减少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率,停药以后不会出现病毒变异。核苷类似物是近年来抗病毒药物研究的热点,进展很快。核苷类似物在人体内通过磷酸化成为三磷酸核苷类似物后,具有抗病毒作用,可以抑制病毒的DNA多聚酶和逆转录酶的活性,并与核苷竞争性掺入病毒的DNA链,终止DNA链的延长和合成,使病毒的复制受到抑制而发挥抗病毒作用。免疫调节剂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尤其是对HBV的特异性免疫,可以识别和破坏HBV感染的靶细胞,清除HBV。
  但是干扰素α治疗易发生不良反应,核苷类似物治疗易出现病毒变异及耐药,且停药后常发生反跳。治疗性疫苗是近年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免疫治疗新概念,具体分为蛋白疫苗、多肽疫苗和核酸疫苗等。此外,还有树突状细胞疫苗也成为研究的热点。动物模型及人体试验结果显示,治疗性乙肝疫苗在治疗肝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乙肝疫苗
  1991年WHO提出,把乙肝免疫纳入各国的常规免疫计划。自此以来,150多个国家先后采取相应措施,实行乙肝免疫接种。自1981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首次批准血源性乙肝疫苗以来,预防性乙肝疫苗的制备由血源性疫苗转向了基因工程疫苗。目前很多国家血源疫苗已停止生产,我国自2001年以后也全部使用基因工程疫苗。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已经上市了多种乙肝疫苗,其中葛兰素史克、赛诺菲巴斯德、默克、荷兰Crucell、美国Dynavax等欧美国家的大型制药公司在乙肝疫苗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巴西、中国、古巴也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乙肝疫苗。
  我国政府历来重视肝炎防治工作,卫生部已将病毒性肝炎列为重点控制的疾病,将甲型和乙型肝炎疫苗纳入了国家免疫规划,并将15岁以下人群乙肝疫苗补种纳入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不断加大防治力度,采取综合措施,控制病毒性肝炎的流行与传播。
  2002年,国家将乙肝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2005年,卫生部制定了《年全国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2006年,全国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儿童乙肝病毒感染率大幅度下降,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已经低于1%。2008年,卫生部将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项目作为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目前已接种近6000万人。
  目前我国乙肝疫苗主要生产厂家有华北制药金坦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康泰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等11家公司,其中华北制药金坦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康泰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拥有批文数目最多,分别为5个和4个,其他的企业批文数量大多在1~2个。
  我国生产病毒性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的厂家较多,总共有28家,其中四川远大蜀阳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所获批文数量4个,占据批文数量榜首。
  全球抗丙肝药物研发现状
  目前临床上最有效的抗丙肝药物治疗方案为聚乙二醇长效α-干扰素(PEG-IFN-α)联合利巴韦林(Ribavirin),但对基因1型患者的持续病毒学应答(SVR)不如其他型好。目前,靶向新作用机理、第二代分子、合并治疗和新给药途径的疫苗和新抗病毒药的设计,以及一些新的候选药物正在越来越吸引投资者的注意。直接抗病毒药中,对NS3蛋白酶、NS5B聚合酶和病毒RNA的抑制剂的研究成为重中之重;其他的潜在靶分子,如结构蛋白E2(对细胞进入抑制剂)、NS3解旋酶、p7离子通道和一些多功能NS5A蛋白产品已进入到临床前研究中。
  蛋白酶抑制剂
  NS3-4A蛋白酶主要是抑制丙肝病毒的复制,特别是对于那种能避开宿主免疫系统清除的丙肝病毒。因此,蛋白酶抑制剂能给病毒以双重打击。2011年美国FDA批准两种丙型肝炎病毒NS3/4A蛋白酶抑制剂Telaprevir与Boceprevir上市,这两个药物的上市将使丙肝的标准治疗方案将有重大的改进。蛋白酶抑制剂和标准方案联合应用治疗丙肝,可使治愈率提高30%。日,美国FDA批准Vertex与强生等三家公司联合开发的首个直接抗病毒药物Telaprevir在美国上市,Telaprevir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和利巴韦林联合使用,用于治疗未经干扰素为基础的抗感染药物治疗的患者、或对此类治疗反应不佳的患者。紧接着5月23日美国FDA批准默沙东开发的Boceprevir在美国上市,Boceprevir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和利巴韦林联合使用,适用于患有代偿性肝脏疾病(包括肝硬化)的18岁及以上的成年患者,这些患者以前未经治疗或之前用干扰素和利巴韦林治疗失败。
  聚合酶抑制剂
  聚合酶抑制剂目前已经被成功地用于治疗艾滋病、乙肝和疱疹病毒等病毒性疾病。但不幸的是,聚合酶抑制剂在丙肝病毒面前铩羽而归。许多在研的聚合酶抑制剂由于疗效或安全性问题已经终止开发,其中包括了Idenix制药和诺华公司的Valopicitabine、Rigel制药公司的R803、XTL制药公司的XTL-2125,以及Viro公司和惠氏公司的HCV-796。尽管如此,还是有许多新的丙肝聚合酶抑制剂处于研发之中,但尚无药物上市。目前Gilead公司研发的RNA聚合酶抑制剂GS-7977处于Ⅲ期临床试验阶段,但是根据Gilead公司最新发布的研究结果显示,该药物对绝大部分干扰素治疗无响应的HCV-1型患者无效,在完成整个疗程(12周)后的4周内病毒复发。因此丙肝病毒RNA聚合酶抑制剂的研发前景并不十分明朗。
  亲环素抑制剂
  亲环素已经被证明是支持丙肝病毒复制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目前也有一些丙型肝炎亲环素抑制剂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如Debiopharm公司的SCY-635处于Ⅰ期临床试验阶段、诺华公司的NIM-811([N-MeIle4]-cyclosporin处于Ⅱ期临床试验阶段、Gilead 公司的DEB-025(Alisporivir)处于Ⅲ期临床试验阶段。
  丙肝病毒的隐匿性极强,可在人体内潜伏10~20年,且无明显症状,因此,很多患者在感染初期到中期难以察觉身体的异样,等发现时往往已进展成为肝硬化甚至是肝癌。而且,目前尚无疫苗可以有效预防丙肝。与甲肝和乙肝不同,大多数人无法依靠自身的免疫系统清除丙肝病毒,这是因为丙肝病毒在受到人体免疫系统攻击后,会转为更强大的变种。目前有多种丙肝疫苗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如美国GlobeImmune公司开发出治疗性疫苗—靶向分子免疫原(GI-5005),在一项为期12周的Ⅱ期临床试验中,其早期病毒学反应(EVR)率达94%;在一项对140例慢性基因1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进行的Ⅱb期临床试验中,将GI-5005与聚乙二醇化α-2a-干扰素加利巴韦林合用与单用聚乙二醇化α-2a-干扰素加利巴韦林进行的对比试验表明,合用组的持续病毒学反应(SVR)率达到58%,而单用组仅为48%,并且合用组患者的谷丙转氨酶(ALT)水平正常率达67%。
  销售额超过1亿美元的药物
  乙肝在全球范围内均有较高的发病率。目前全球抗乙肝药物市场上罗氏的派罗欣和葛兰素史克公司的疫苗安在时销售额均超过了十亿美元。随着乙肝发病率的增加以及患者经济收入水平的增加,未来全球乙型肝炎市场规模将继续扩大,如知名医药保健研究咨询公司Decision Resources2011年公布一份名为《中国乙肝市场》的研究报告,预测中国的乙肝药物市场规模将从2010年的6.01亿美元扩大至2015年的近9亿美元。
  丙肝市场上仍有大量需求未能得到满足且存在相当大的商业潜力,因此该市场一直是近年来治疗传染性疾病的药物发展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目前丙肝药物市场上销售额较高的药物为干扰素和利巴韦林,其中罗氏公司的派罗欣(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在干扰素类药物中表现最突出,2011年全球销售额达15.82亿美元,比2009年增长2%。默克的聚乙二醇干扰素α- 2b 2010年销售额为6.57亿美元。先灵葆雅公司的Rebetol(利巴韦林)和重组人干扰素α-2b在2010年销售额分别为1.74和1.94亿美元,比2009年销售额分别下降了21%和7%。(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 阿丽塔)
【】【】【】【】【】【一键分享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冻干制剂应为白色或灰白色疏松体,液体制剂和冻干制剂溶解后,溶液应为接近无色、微带乳光或淡黄色澄明液体,不应有异物、混浊及摇不散的沉淀。小儿丁型病毒性肝炎预防_小儿丁型病毒性肝炎怎么调理
  目前尚无丁型疫苗接种,由于丁肝病毒是缺陷病毒,必须依赖病毒才能复制,预防乙肝病毒感染也就可免受HDV感染,是控制HDV感染的有效手段。对易感者广泛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可达到预防HDV感染的目的。  对HBsAg阳性者再感染HDV,要尽量减少接受输血,不用或少用血制品,严格筛选供血员和医疗器材消毒管理可减少HDV传播。随着新型疫苗的研究,改进现有的乙型肝炎基因疫苗,使之既能预防HBV感染,又能预防HDV感染,针对预防HDV的核酸疫苗必将在不久的将来供免疫预防接种。科普知识>>肝病知识
病毒性肝炎的预防
据统计,全球数以百万计的人受到肝炎影响,引起急性和慢性肝脏疾病,每年近150万人死于这一疾病。其实,这些感染可以得到预防,但多数人并不知道如何去做。
一、什么是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viral heptitis)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较高等特点。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肝肿大及肝功能损害,部分病人可有黄疸和发热。有些患者出现荨麻疹、关节痛或上呼吸道症状,病毒性肝炎分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肝炎五种。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可同时或先后感染。混合感染或重叠感染,使症状加重。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甲型病毒性肝炎感染率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达60%以上,近年来因甲肝疫苗普及已明显减少,但仍存在很大危险。戊型肝炎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升高,戊型肝炎疫苗刚刚上市,社会人群尚不知情和接受。HBsAg携带者占我国总人口的8&10%,丙型肝炎近年来也有增加趋势,且没有疫苗来预防。尽管病毒性肝炎流行范围广泛,传染性很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但许多人对肝炎预防知识了解甚少,加之许多医疗机构消毒隔离措施不利,致使肝炎发病率居高不下,且暴发时有发生。
二、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
甲型病毒性肝炎和戊型病毒性肝炎以粪一口传播为主,传染性强,一般呈急性发作或隐性感染;乙型、丁型、丙型病毒性肝炎,多经母婴垂直传播、医源性传播、输血制品传播、性传播或皮肤黏膜破损引起的传播等。丁型病毒性肝炎需依赖于乙型肝炎病毒而存在,易迁延发展成慢性,甚至肝硬化,已证实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肝癌有一定关系。日常工作和生活接触,如同一办工室工作(包括共用计算机等办公用品)、握手、拥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会传染乙肝病毒。经吸血昆虫(蚊、臭虫等)传播也未被证实。
三、肝炎预防方式
肝炎预防从三个方面着手: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1.控制传染源
甲肝传染源是急性期病人和亚临床感染者,无持续病毒携带者。感染甲型肝炎病毒(HAV)的人,在潜伏期的最后10天至发病后的2周内,粪便中可排出大量病毒。
乙肝传染源是病人和无症状HBsAg携带者,病毒可通过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唾液、乳汁、月经、泪液、尿、汗等排出体外,尤以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唾液、月经最受重视。
对病毒性肝炎要尽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报告、早治疗及早处理,以防止流行。肝炎病人出现不适及时就诊,尽早做出诊断,实施有效隔离措施。
2.切断传播途径
生活中预防主要以切断传播途径为重点的综合性预防措施。
⑴对甲型、戊型肝炎的预防措施:重点抓好水源保护和环境卫生,防止水源污染,饮水消毒。
①注意个人卫生,养成勤洗手的习惯,饭前便后洗手。
②严格执行餐具、食用消毒制度。对病人活动区域消毒或使用过的物品进行消毒,包括分餐、固定餐具、餐具消毒等,防止接触后再经粪口传播。
③注意食品卫生,生食熟食分开放置,熟食制作达到消毒目的。不生吃水生贝类食物,生吃蔬菜要尽量洗净。
④加强粪便管理,做好污水处理。
⑵对乙型和丙型肝炎的预防,重点在于防止通过血液和体液的传播。
自身预防措施:
①树立正确的爱美观念,减少皮肤黏膜损伤。不支持纹身、文眉、穿耳、整容等。
②不与他人混用刮胡刀、牙刷、牙签等锐器物品。输液、注射、拔牙、洗牙等要去正规医院,避免医源性感染,同时也阻断肝炎病毒经血液传播的途径。
③远离毒品,减少不洁注射。
④树立正确性观念,注意性生活的安全卫生,正确使用安全套。防止性接触传播。
医院预防措施
①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尽量减少或避免输血及血制品应用。
②加强献血员筛选,血液制品应予严格检测,如HBV标志阳性者,不得出售和使用。
③分开收容不同类型病毒性肝炎病人,做到严格隔离。
④严格遵循治疗规范,减少各种注射治疗。各种医疗及预防注射(包括皮肤试验,卡介苗接种等)应实行一人一针一管。
⑤对各种一次性医学用品或无菌物品严格质量管理。
⑥各种侵袭性检查用具或损伤性器具应严格消毒处理。
⑦带血清的污染物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正确处置。
母婴传播的预防
①支持主动婚前检查或产前检查,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②肝炎活动期或治疗期间避免妊娠。
③怀孕期间、生产期间、哺乳期,加强对于孕产妇的保护。
④对于携带乙肝、丁肝、丙肝病毒的孕妇进行医学管理,根据不同情况采取有效阻断措施。
⑤加强对新生儿、婴幼儿的保护。
3.保护易感人群
增强自身体质,平日里应注意多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饮食营养均衡,工作娱乐注意劳逸结合,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包括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两个方面。
⑴主动免疫(active immunity)也称。是指利用刺激,,将疫苗或于人体,使机体产生抗体的方法,使机体产生获得性免疫力的一种防治微生物感染的措施.主动免疫对随后的感染有高度抵抗的能力。
主动免疫为预防肝炎的根本措施。目前,甲肝、乙肝、戊肝均已有疫苗可以使用,而且甲肝、乙肝疫苗已在我国推广取得较好的效果。然而有些丙型肝炎、丁型肝炎尚无可应用的疫苗。乙肝疫苗高效安全,乙型肝炎疫苗全程需接种3针,按照0、1、6个月程序,即接种第1针疫苗后,间隔1个月及6个月注射第2及第3针疫苗。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要求在出生后24h内接种,越早越好。产生的抗-HBs效价与保护作用呈正相关关系,一般认为&10U/L才具有保护作用,对于血液透析病人和其他免疫损害者应加大接种剂量或次数。
⑵被动免疫按照获得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和。前者是人或动物在天然情况下被动获得的免疫力。例如,母体内的抗体可经胎盘或乳汁传给胎儿,使胎儿获得一定的免疫力。后者是用人工方法给人或动物直接输入免疫物质(如、、、)而获得免疫力。它与主动产生的不同,其特点是效应快,不需经过潜伏期,一经输入,立即可获得免疫力。但维持时间短。人工被动免疫主要用于治疗或紧急预防。目前常用的有特异性高效乙肝免疫球蛋白及气体非特异性免疫球蛋白.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主要用于HBe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可与乙肝疫苗联合使用.
⑶乙肝母婴阻断:
母婴传播的概念指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的母亲;尤其是表面抗原、e抗原双阳性的母亲;在和分娩的过程中,将乙肝病毒传播给或新生儿,引起婴儿乙肝病毒感染的过程。
其传播途径包括
①宫内传播:
婴儿在母体内通过血液循环而感染乙肝病毒,这种垂直传播方式引起的感染约占5-15%,母婴阻断失败主要发生在宫内感染的病例。而且经种系(即精子或卵子)传播的可能性已被证实,发生宫内感染的婴儿目前尚无补救措施。
②产时传播:
即在分娩时婴儿的皮肤、黏膜擦伤或胎盘剥落时,母亲血液中的病毒通过破裂的胎盘,进入脐带血,而进入新生儿体内。这一过程感染的可能性最大,这种情况也最为多见。羊水和阴道分泌物中也含有病毒,也可以传播乙肝病毒。
③水平传播:
婴儿与母亲的密切接触、母乳喂养,也可以传播乙肝病毒。
我国目前有HBV携带者约9600万,女性占40%,孕妇携带乙肝病毒约5-10%,围产期母婴传播是HBV最主要传播途径之一。阻断母婴传播是乙肝的源头预防。自采取新生儿注射乙肝疫苗和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免疫以来,婴儿感染率已明显下降。孕妇血清中HBV-DNA载量与母婴传播呈正相关,降低母血病毒载量能降低宫内感染的风险。
HBV的母婴阻断方案:新生儿出生后主动免疫联合被动免疫。
对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h内尽早(最好在出生后12h)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剂量应&100IU,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0&g重组酵母或20&g中国仓鼠卵母细胞(CHO)乙型肝炎疫苗,在1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可显著提高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也可在出生后12h内先注射1针HBIG,个月后再注射第2针HBIG,并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一针10&g重组酵母或20&gCHO乙型肝炎疫苗,间隔1和6个月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新生儿在出生12h内注射HBIG和乙型肝炎疫苗后,可接受HBsAg阳性母亲的哺乳
对于带有乙肝病毒的孕妇,如果HBV-DNA水平较高,可以在孕期应用抗病毒药物。
拉米夫定组:孕28周起服用拉米夫定100mg/日至产后1月。
替比夫定组:孕28周起服用替比夫定600mg/日至产后1月。
产后母婴间接触应注意的问题:
1) 避免血液、体液污染,消毒剂使用得当
2) 正确喂养方法
3) 正常肌肤接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 婴幼儿抗体滴度的监测
5) 增强免疫力,注意监测体内病毒情况、肝功及肝脏影像学改变
6) 抓住时机进行正规的抗病毒治疗。
&&&&&&&&&&&&&&&&&&&&&&&&&&&&&&&&&&&&&&&&&&&&&&&&&&&&&&&&&&&&&&&&&&&&&&&&&&&&&&&&&&&&&&&&&&&&&&&&&&&&&&&&&&&&&&&&&&&&&&&&&&&&&&&&&&&&& 重症医学科 牛传振
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就医请遵照医生诊断
肝病专家门诊:6221371 性病科:6625563 传真:6628542
地址:烟台市环山路62号
烟台市传染病医院版权所有Copyrigh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当前位置:&>&&>&&>&
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免丙肝
最近多方报道多名尿毒症病人反映,他们在河南省新安县人民医院做透析治疗时感染丙肝,已确认6位病人在该院进行透析治疗时感染丙肝,另有8位抗体阳性病人正在做进一步的流行病学调查确认。经调查认为,新安县人民医院出现的问题属于医院血液透析室管理混乱,医护人员违反操作规程造成的院内交叉感染,并涉嫌变相对外承包。
生活中我该如何预防丙肝呢?
接种丙型肝炎疫苗
丙型肝炎病毒与乙型肝炎病毒不同,前者为RNA病毒,后者为DNA病毒,RNA病毒的基因组易发生变异,给丙肝疫苗的研制带来了巨大的困难,目前尚无有效疫苗可供丙型肝炎预防。因而,对于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的预防则显得更为重要。
严格筛选献血员
倡导无偿献血,通过检测血清丙肝抗体、ALT严格筛选献血员。我国自1992年对献血员筛查丙肝抗体后,这一途径得到了有效控制。
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
是目前主要的传播途径,因而要更加重视这一途径的预防。如推行安全注射、医疗器具严格消毒、医务人员接触病人血液及体液时应戴手套。对于静脉吸毒着进行教育,劝其戒毒。不要共用剃须刀、牙具,理发用具、穿刺和文身等用具应当严格消毒。
性传播的预防
对于性乱者应当定期检查,加强管理。建议丙肝病毒感染者在性交时使用安全套。
母婴传播的预防
对于丙肝病毒RNA阳性的孕妇,应当避免羊膜腔穿刺,缩短分娩时间,保证胎盘的完整性,尽可能减少新生儿暴露于母血的机会。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育路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育路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育路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育路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金牌网络辅导课程
学员报名服务中心:北京市海淀区大钟寺中坤广场E座901F()
咨询电话:010-
传真:010-
育路网-百万会员学习社区:
北京育路互联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1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病毒性肝炎预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