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一件事受到别人阻挠时心情烦躁易怒怎么办很烦躁 是怎么回事就很想摔东西 很想通过不理智的方式发泄自己

情绪管理论文 【范文十篇】
情绪管理论文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所以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心情不好的时候,在心情烦躁时,该怎么样做呢?失控的情绪是生活的大敌,极端的情绪可以让我们的朋友远离我们,让我们的家人疏远我们,让我们的事业蒙上一层阴影。所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是每一个成年人都应该具备的一种心理素质。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以下是我个人的一点看法。
1、情绪管理只有一条规则
我们之中大多数人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头脑一热,一切条条框框都扔在了脑后,只
剩下了冲动,冲动之余,做出了许多出格的事情。等冷静下来,才感到后悔莫及,但是事情都已经发生了,后悔也晚了。其实,如果当时再冷静一点。就可以很好地解决问题,为什么就不能控制自己呢?所以,与其到事后再后悔,还不如在冲动的情绪上来的时候就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一旦感到自己的呼吸加快,心跳加速,大脑在迅速的失去清晰感时,就一定要提醒自己:“冷静,冷静,再冷静!”让自己把思绪沉下来,只有脑袋清醒,观念清醒,理智才会发挥作用,你就会发现事情远没有你想象得那么糟糕,只要从容应对,一切都可以解决。
2、我们都是独一无二的人
我们都是独一无二的人,都有着自己的喜好与厌恶,有着不同于别人的经历和观念。我们的个性存在并依赖在全社会里。不要依赖自己的经验来判断别人的对与错。只不过是我们面对同一件事情,我们经验不一样,我们立场不一样,我们喜好不一样。个人想法不一样,是由个人长期累积的经验不同所造成的。个别差异我们必须要加以尊重。我们彼此尊重,彼此包容,彼此谅解,这样才能求同存异,保证每个人表达自己真实的意愿。
3、怨天尤人没有一点实际作用
在当今社会中,有些人生活在窘迫环境中的人,他们在少年时代就有一种改变命运的冲动,特别是来自艰苦山区,贫穷农村的人,他们虽然不是名门、富人之后,但他们不怨天尤人。他们通过考学或打工,凭借着要在大城市出人头地的愿望,从基层开始艰难地一步一步走出来,渐渐有一席之地。这些人没有怨天尤人成就了一番事业。在社会上也能经常见到有人怨天尤人,而不从自我出发改变现状,一味的抱怨使自己的状况越来越被动。到不如常常去检讨自己,常常去调整自己,当然检讨调整是有限度的,要有所变有所不变,可以变的是权宜措施,不能变的是基本原则。盲目学别人就会埋没自己。切忌怨天尤人只能苦自己,天底下最可靠的就是自己。
4、改变别人不如改变自己
为什么当我们与他人的关系不能如我们所愿的时候,我们就会立刻想到别人有责任改过来,我们习惯情绪不好时,便把箭头朝向别人。把希望放在别人身上,要求别人改变,其实改变别人很困难,没有人愿意为我们而做出改变。除非有密切的利害关系,而且大多不能心甘情愿。为什么企图改变别人总会失败的原因有:认为他人应该遵守我们的行为准则;认为所有人都会乐于改变自己;认为比起别人对我们的行为,我们对他们的行为并不会令人生厌;我们想改变别人的结果常常是相反的,反而结果会更糟。为什么我们不从自
己出发呢,从改变自己开始,其实改变别人的有效方法,便是改变自己,更神奇的是我们自己改变之后,别人也会跟着变。
说了这么多,表达核心是,情绪管理只有一条规则,脑袋要清醒,观念要清醒。情绪和很多事情是相辅相成的。要管理情绪,需要管理情绪相关的因素,管理情绪需要追根寻源,管理情绪需要更好的疏导。有句格言说得好:“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人在旅途,保持心情快乐的途径有两条:第一,发现使你快乐的东西增加它;第二,发现使你不快乐的东西减少它。如果你能做到,我保证你天天都是一个快乐的人!
范文二:情绪管理论文
经济与管理学院
7班 李佳钰
情绪,顾名思义,就是情感的表达。一般来说,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带有情绪色彩。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些情绪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与学习,让人的一生变得充实且有色彩。
情绪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当你开心的时候,你看许多事物都会变得积极,你会跟容易去宽容别人,去理解别人,而且可以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相反,一个极度忧伤的人是不愿意这样的,他们应该会跟情愿把自己锁在屋子里冥想,抑或是痛痛快快地释放自己。不仅如此,情绪还可通过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对各器官的作用而对人体健康发生影响。
因此,我们要学会做情绪的主人,学会正确的做到良好正确的情绪管理。、 情绪管理是指通过研究个体和群体对自身情绪和他人情绪的认识、协调、引导、互动和控制,充分挖掘和培植个体和群体的情绪智商、培养驾驭情绪的能力,从而确保个体和群体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并由此产生良好的管理效果。这个名词最先由因《情绪智商》一书而成名的丹尼尔·戈尔曼提出,认为这是一种善于掌握自我,善于调制合体调节情绪,对生活中矛盾和事件引起的反应能适可而止的排解,能以乐观的态度、幽默的情趣及时地缓解紧张的心理状态。
个人认为,情绪管理是极其必要的。有这样一个经典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个男孩脾气很坏,他意识到自己这个缺点后,就去向他的父亲寻求帮助。于是,他的父亲就给了他一袋钉子,并且告诉他,当他想发脾气的时候,就钉一根钉子在后院的围篱上。第一天,这个男孩钉下了好多根钉子,但是慢慢地,男孩通过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再乱发脾气,所以每天钉下的钉子也逐渐减少了,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比钉下那些钉子来得容易一些。有一天,他一次脾气都没有发,他非常高兴的把这件事情告诉了他的父亲。于是,父亲让他从现在开始,每当他能控制自己的脾气的时候,就拔出一根钉子。一天天过去了,最后男孩告诉他的父亲,他终于把所有的钉子都拔出来了。于是,父亲牵着他的手来到后院,告诉他说:“孩子,你做得很好。但看看那此围墙上的坑坑洞洞,这些围篱将永远不能回复从前的样子了,当你生气时所说的话就像这些钉子一样,会留下很难弥补的疤痕,有些是难以磨灭的呀!”从此,男孩终于懂得管理情绪的重要性了。 近几年来,不少人因为情绪失控而引发惨案。有多少在读的学生因为一些小事而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有多少人因为个人感情而做出偏激的事情?又有多少人因为一个小小的矛盾与自己挚爱的亲人对立相向?这些都是没有进行好情绪管理的表现。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作为一个社会人,必须拥有在社会中生存的能力。情绪在人际对个体关系中起着信号、表达和感染作用,是人际关系交往的重要手段。所以,管理情绪必不可少。 同时,情绪管理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前面说到,积极开朗的情绪可以让人保持一种愉悦的心情,提高工作效率。在生理方面,良好的情绪可以直接作用于脑垂体,可以保持内分泌的适度平衡,使全身各系统、器官的功能更加协调、健全,有利于身体健康。世界上有许多癌症患者都是因为积极的心态得以痊愈可以证明这一点。另一方面,不良情绪会造成生理机制的紊乱,从而导致各种躯体疾病。如强烈或持久的消极情绪会造成心血管机能受损,引发高血压和冠心病,严重时还可导致脑血栓或心肌梗塞。据调查,常见的焦虑症、抑郁症、神经衰弱等心理问题和疾病大多与不良情绪有着密切的关系。
其次,情绪管理有利于塑造健全人格。人格是个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人对待你的态度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此。情绪理性、冷静、脾气温和、有满足感,更可以与人愉快相处。研究表明,对情绪的有效调节和控制能使个体保持良好、积极、稳定的情绪,有助于培养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百折不挠的良好品质;对自己和他人情绪的认知和理解有助于培养真诚友好、善解人意等良好性格。而不良情绪的泛滥是会导致个体人格出现缺陷和障碍的。
所以,情绪管理,可以说,如空气一般重要。那我们应当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呢?首先,我们需要正面地、客观地了解自己的情绪。只要是我们真实的感受,我们要学习正视并接受它。只有当我们认清我们的情绪,知道自己现在的感受,才有机会掌握情绪,也才能为自己的情绪负责,而不会被情绪所左右。其次,要努力去找出容易影响自己情绪的因素。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克制住自己的消极情绪。再次,我认为,我们有必要学会微笑。耶鲁大学心理学教授列文博士说:“笑表达了人类征服忧虑的能力。”笑又往往是人欢乐的一种表达,之所以欢乐,是人体在生理上产生了某种愉悦的缘故。对自己微笑,对他人微笑。只有让自己觉得这个世界是美好的,这个世界才会变得美好。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有自己的解压方式。生活在如此一个充满压力的社会中,学会缓解自己压力的人才可以较好的、保质保量地工作,能够诗意地栖居。听音乐、运动、郊游,做一些喜欢的事情放松自己,才能更好地投入工作。
做好情绪管理,做情绪的主人,管理自己的人生,让它丰富多彩。
范文三:浅谈中学生情绪心理现状、成因分析及对策
论文关键词:中学生 情绪 心理健康 成因 解决对策
论文摘要:了解中学生情绪发展的一般特征和规律,了解常见情绪问题的表现与形成原因,可以帮助他们正确把握和认识自己的情绪,矫正自身的不良情绪。中学生常会遇事武断,行为固执,不听劝告,我行我素,来得急而强烈,去得快也迅速,教师应该把中学生的情绪心理特点归纳,分析成因并解决。
心理健康是完整健康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认为:“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虽然如此定义,但心理健康的标准却不像生理健康那样具体精确和绝对,因为心理健康与否没有一个绝对的界限,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类对心理健康的认识也在不断的深化和提高,所以判断心理健康与不健康是相当困难的。尤其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有自己的特征,作为教师,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心理问题及根源,改变他们原有的认知结构和行为模式,提高他们处理学习和生活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他们的发展与成长,不仅是应该的,而且是必要的。本文就从中学生的情绪入手,对其情绪心理的成因进行探讨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一孔之见,抛砖引玉罢了。
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提示的心理健康标准有四条,其中第一条是:“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权威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和麦特曼提出的10条心理健康标准中,第八条亦为“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结合中学生的特征,其“情绪稳定乐观,心情愉快”无疑是判断他们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准之一。
一、情绪稳定乐观,心情愉快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准
1.中学生情绪活动具有丰富性。情绪,是人们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产生的一种态度体验。它与认识活动不同,具有独特的主观体验形式、外部展现形式和独特的生理基础。中学生随着身体的发育、认知的发展、活动范围的扩大、人际交往的增多,情绪进一步发展起来。了解中学生情绪发展的一般特征和规律,了解常见情绪问题的表现与形成原因,可以帮助他们正确把握和认识自己的情绪,矫正自身的不良情绪,从而使心理健康更趋完备。
一项调查显示,中学生在情绪方面存在着比较大的问题,具体表现及程度见下表:
由上表可以看出,在情绪方面存在问题的中学生大致占百分之十。情绪是心理发展是否健康的主要指标,它影响广泛持久,若不良情绪长期得不到调节,则很容体导致心理患疾,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让我们对中学生的情绪活动和变化作一些概要认识吧。
在中学生的学习生活中,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不断产生着各种新的需要,而且需要的程度也在不断地增加,使中学生在自我认识的态度体验上,形成了如自尊、自信、自强、自力等,以及友谊等方面的多种情绪体验。其表现为情绪带上了纹饰的、内隐的、曲折的性质,面部表情不再是内心世界的显示器。比如说,此时对某一件事感到厌烦,但出于某种原因,既可以表现得不在意,也可以表现出热心;对一个人明明有好感,愿意接近,却由于自尊的原因,会有意表现出冷淡的态度,这就是中学生情绪活动的丰富性。
中学生情绪激荡,容易动感情,也容易激怒。这种冲动性与他们的生理发育,特别是神经活动的兴奋性强,抑制过程弱有一定关系。他们喜欢感情用事,于是好激动,对自己认为不良的现象深恶痛绝,对弱者则多加恻隐之心。他们对外部刺激反应迅速、敏感,高兴时欢呼雀跃,甚至唯我独尊,失败时则极端苦闷,悲观失望。有时为一点小事,或是动怒怄气与人争吵,或是转向反面变得悲观、绝望。在强烈的感情冲动下,他们会遇事武断,行为固执,不听劝告,我行我素。正因为中学生的情绪起伏不定,动荡多变,情景性强,感染性大,来得急而强烈,去得快也迅速,所以,他们既可以表现出惊人的豪壮行为,也能因为狂热、愤怒、不冷静,而盲目做出一些追悔莫及的事,酿成不可挽回的后果。这就是中学生情绪体验的跌宕性。
2.中学生的情绪在实践上比小学生有更长的延续性。一件事情引起的反应能够较长时间留在心头,这种拉长了的情绪状态则会转为较稳定的心境。在愉快的心境下,心情舒畅,对周围的人和事都会感到满意,干什么事都有劲,甚至对平时不感兴趣的活动也津津乐道;相反,若心境不好,则对什么事都不感兴趣。在一段时间内,他们或欢乐愉快,或安乐宁静,或抑郁低沉,高兴的情绪会延续成良好的心境,苦恼的心境也会延续成闷闷不乐的心境,而这种不良心境的延续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也会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这就是中学生情绪活动的心境化。
中学生的情绪内容日趋复杂,但其高级情感体验上存在一定的简单性。中学生的情绪有时十分的强烈,有时又温和细腻;有时大起大落,波动性强,有时又相对稳定,不易改变;有时袒露率直,有时又文饰内隐甚至封闭内心情绪,这就使中学生情绪变化的两极性。
二、把中学生的情绪心理特点归纳,分析成因并解决
1.沮丧。是由消极的情绪感受或对生活的不满意,或是经常受挫折引起的。沮丧如同感冒一样会影响生活的乐趣。对沮丧放任不管,会使其进一步恶化,还极有可能转化为慢性抑郁症。其对策是:加强锻炼,从爱好兴趣中寻求活动;增进社交;思想乐观;突出自己的优势;不背思想包袱;增加愉快想象;语言暗示;增强自信;乐于助人;到大自然中去。
2.紧张。一个人从出生到长大,就处在各种刺激之中,每个人都会调动机体和各种功能对不同的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这是一种适应过程。如果客观刺激与机体的适应能力不平衡时心理上就会出现紧张。紧张心理的产生在于动员机体所有的潜力,应付异常情况。一般情况下,当造成紧张的外内部刺激消失后,紧张就会消除,机体就会恢复到原来的正常状态。但如果某些刺激相当强烈,而且频繁地作用于机体,使机体长期处于应激状态,那么有朝一日机体的职能就会消耗殆尽,机体器官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就会发生障碍,导致身心疾病。紧张就是这样一种典型的多读紧张引起的心理疾病。其消除方法如下:向同学、家人或朋友讲述、发泄并从他们那里获得安慰;暂避一时,不钻牛角尖,心平气和时再思考解决问题;有计划、有步骤,量力而行,不急于求成;适当宣泄以使心理恢复平静,如痛苦一番;转移到其它活动来调节情绪,使紧张心理得到松弛;请求别人帮助或者主动帮助别人,以求得心理安慰或使自己得到快乐,从而减轻紧张心理。
3.消沉。消沉是一个人内心世界与外部环境不相协调的反应,使人们对待周围世界的一种自我保护性反应。它是一种不良的情绪状态,会使一个人斗志降低,才华埋没,失去爱和交往的能力,放弃生活中的一切,使生命失去光泽。消沉的产生既有内在的原因,也有外在的原因,也许我们无法消除引起消沉的外部因素,但却可以塑造一颗坚强的心,走出消沉的泥潭。消沉的情绪可能源于精神的空虚,不知自己为什么而生活,也许还没有仔细考虑过自己的人生目标。有了目标就能走出平庸,走出消沉,把无所事事变成造福人类的快乐和行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使生活充实完美。消沉也可以源于自我封闭,与外界交往太少。这就需要重新开始生活,向别人伸出真诚之手,同时也接受别人的真诚相待,这样就会重新感受到生活的温暖真诚和热情。消沉可能源于过去的挫折经验。这时就要明白,人不是为回忆而活着,而是为今天而生活。不必盯着过去的伤疤,不必停留在过去的不快中,因为过去的已经过去,重要的是想着今天,展望明天,使今后的每一天更有意义。同时,要学会看事物积极的一面,多增加愉快的生活经验,使消沉不再与我们相伴。
4.急躁。急躁会使人心神不安。经常在惴惴不安中生活,长此以往就会打破内心的和谐与宁静,甚至会出现情绪上的紊乱状态。控制急躁情绪,首先要加强办事的计划性,避免毛手毛脚,慢慢养成稳定的习惯。其次要加强素质训练,因为急躁往往和个性密切联系在一起并形成了习惯。因此可以通过下棋、练书法、钓鱼、小制作等来磨练耐性和柔韧性,时间长了就养成了不急躁的习惯。再次,办事前先作自我暗示,如默念三十遍“冷静”、“莫慌”等,慢开口,后动手,缓缓行事,不急不躁。最后,切记做事情要善始善终,不要虎头蛇尾,这也是克服急躁的重要措施。
5.冷漠。冷漠的形成,既有生理原因又有心理原因。在青春期由于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短暂失调,容易给人带来较大的情感波动,并使人处于情感低潮,就使得一些性格内向、感情细腻的人产生冷漠和抑郁。而在心理上,一般来说,当人们失去亲友、事业不顺或健康不佳时会失去生活的信心和动力,这时冷漠就可能产生。就会感受到绝望与徒然,就会觉得生命无意义。从这个角度来说,冷漠是源于一种观念上的狭隘和过高的成就动机。那么如何克服冷漠呢?第一副良药是多交流,第二副是多接触大自然,第三幅是多欣赏艺术,让艺术
的魔力去消除冷漠。三副药吃完,再配合物理疗法,一是原感疗法,通过尖叫或惊恐痛苦来释放压抑的情绪,从心理上得到一定的治疗。二是幽隔疗法,把一个冷漠的人放在幽隔室里,与外界彻底隔绝,使其心理活动在不受任何约束的情况下轻松自由地进行,从而释放内心矛盾,激发交际需求,从而消除冷漠。
6.愤怒。心理学研究表明,处于初中阶段的青少年,对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差,冲动较为明显。进入高中后,一般能够根据情境来支配自己的情绪表现,自我控制能力明显增强,冲动性逐渐下降。但愤怒发脾气依然是不可避免的现象。不管这种现象是否正常,但它绝对是一种有害的情绪状态,如不加控制,则会失去理智,甚至引发犯罪。因此如何控制愤怒就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其方法有甲、乙、丙、丁四种。甲曰情境转移法,当想发火时,不妨来个“三十六计,走为上”,换个地方听听音乐谈谈心,就会平静下来。乙曰理智控制法,可采用前述的自我暗示方法控制自己,用理智战胜感情。丙曰时间推移法,想一想有时为某事发怒,过后觉得“不值得”,这次会不会又是那样?既然如此,不如不怒。丁曰目标升华法,把怒气这种强大的心理能量升华为好好学习、成就事业的强大动力,不为区区小事斤斤计较,从大局从长远考虑问题,度量就会大起来,怒气就会降下来。
7.厌倦。中学生繁重的学习任务,来自家长、学校、社会的直接和间接的压力,青春期特有的敏感,社会对这些“小大人”一系列的“不允许”,使得他们在仅有的喘息间隙开始迷惑:“我这么做到底是为什么?”于是一种强烈的逆反心理由此产生,对以往所存在的压力充满敌视,从而厌倦学习和生活。其对策有三:寻找适合自己的情绪发泄方式进行发泄;学会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寻求有效帮助;培养自己辩证思维的习惯,学会在任何情况下寻找有利因素,从而战胜困难,克服厌倦。
8.忧愁。当遇到使你忧郁的刺激时,要想方设法静下心来好好想一想,是什么原因使你忧愁。我们没有必要钻到忧愁里去使它扩展,也没有必要过多重视它,以很大的精力去驱赶它,应该把这种忧郁的刺激当作是一种正常现象,尽可能不去想它,而把精力集中于你当前做的事,形成你在工作学习上的注意中心。随着这种注意中心的形成和巩固,忧愁就会慢慢淡化,不知不觉被忘掉。要正确对待使你忧愁的信息,这种信息可能来自于你本人,也可能来自于外界,只要对自己有信心,以积极态度来对待来自他人的致忧信息,这样就不会被他人的消极情绪所左右。也不要给自己虚构忧愁,而要抓住现在,一步步地做好了,积累经验,就会更好地建设将来。另外,消除忧愁还需要加强个性锻炼,培养自己乐观态度和博大胸怀以及高雅的气量,微笑对待生活和学习,这样才会更自信,更有胆量迎接生活的挑战。
综上所述,作为新时代的中学教师,一定要积极帮助和辅导中学生认识自己的情绪问题,注意调节方法,努力培养他们积极的情绪,使他们精神愉快、充满希望;同时注意消除他们的不良情绪,清扫灰暗色彩,使他们从萎靡不振中振作起来,真正让他们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如是则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个光荣的称誉。
范文四:情绪调节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情绪、情绪调节与情绪调节策略
情绪是人类心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情绪的力量以及人们尝试着对情绪进行的调节和控制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 也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般认为 , 情绪包括基本情绪和复杂情绪。 Izard指出有 8—11种基本情绪 , 如快乐惊奇、愤怒、悲伤、恐惧、厌恶、兴趣、羞涩羞愧、蔑视、内疚等。复合情绪(如抑郁)是多种基本情绪的混和体。
情绪调节是个体管理、调整整合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 通过一定行为策略和机制 , 情绪在主观感受、表情行为、生理反应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
情绪调节策略是建立在情绪调节的基础上。广大学者不仅研究了情绪调节策略的类型, 还注重研究了情绪调节策略的个体差异, 以及情绪调节策略对认知、社会行为、心理健康等问题的影响。
有关成人情绪调节策略 , 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负性情绪的调节和心境调节 , 主要是通过开放式问卷、个体访谈、座谈等方式 , 了解当一个人处于抑郁状态时 , 应该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
国外有学者在研究避免抑郁行为时 , 发现情绪调节方式使用频率由多到少依次是思考原因注意力转移、积极行为和欣赏音乐。在比较这些方式的有效性时 , 认为社会支持、思考原因、注意力转移、宗教活动、锻炼等积极行为是比较常用和有效的。
国外学者还通过问卷、访谈和文献检索等方法收集了百余种不同的情绪调节方式 , 初步归纳出回避(从情绪或关注对象中转移注意力)、分心 (寻找注意和行动
的替代性焦点) 、面对(对情绪和关注对象的积极活动)、接受(被动地授受发生的结果)四种情绪调节策略。
二、大学生的情绪特点
大学阶段是人生的第二个 “心理断乳期 ”,是一个非常关注自我 , 注重个性表达 , 情绪体验丰富 , 情绪波动起伏的时期。大学生常见的情绪有: 快乐、兴趣、羞愧、内疚、羞涩、悲伤、惊奇、敌意、愤怒、蔑视、厌恶、恐惧等。大学生情绪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情绪的丰富性。从自我意识的发展看 ,大学生出现较多的是自我体验 , 自我尊重的需要强烈 , 易产生自卑、自负等情绪; 从社交看 , 大学生的交往范围日益扩大 , 同学、朋友及师长之间交往频繁 , 有的大学生开始了恋爱 , 情绪表现得更细腻、更复杂; 大学生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社会 , 学习社会的道德规范 , 对自己的身份、角色、志向、价值等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 理智感、美感、集体荣誉感等高级情感也有所发展。
2、情绪的不稳定性。由于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完全定型 , 认知能力还有待提高 , 大学生的情绪活动往往强烈而不能持久 , 情绪活动随着认知标准的改变而改变。喜怒哀乐无常、阴晴雾雨变化是大学生情绪常见的现象 , 风平浪静之后可能就是疾风暴雨。大学生情绪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 高兴时忘乎所以 , 看什么都顺眼 , 消沉时心灰意冷 , 看什么都别扭 , 情绪呈现不稳定状态。
3、情绪的掩饰性。大学生随着知识水平的提高 , 思想内涵的丰富 , 在情绪反映上较隐晦。他们已具备在一定的情景下压抑控制自己愤怒、悲伤等情绪 , 而将真实的情绪掩饰起来的能力 ,形成外在表现和内心体验不一致的特点。他们会根据一定的条件来表达情绪 , 如对一件事情或对某人明明是厌烦的 , 但由于种种原因 , 可能表现出较好的或不在意的态度。
4、情绪的冲动性。有的心理学家把青年期形容为 “疾风怒涛 ”时期。大学生的情绪往往表现得快而强烈 , 常因一点小事振奋不已 , 豪情万丈。大学生情绪的冲动性一般表现为对外部环境或他人的不满 , 情绪失控 , 语言、行动极富攻击性 , 如果不予以引导 , 会给大学生本人以及社会带来危害。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天之骄子的大学生 , 作为国家的希望 , 未来的人才 , 应试是充满信心和蓬勃朝气的。但是 ,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 , 竞争压力的增大 , 面临的心理负荷却越来越重。据南京脑科医院统计 , 在2 200多人心理疏导门诊中 , 90%是大学生; 国家教委对 1216万大学生调查表明 , 有 2013%存在心理问题; 天津市对 5万名大学生调查发现 ,有 26%存在心理问题; 云南师大调查发现有2617%存在心理问题; 北京 16所大学统计 , 因心理疾病休学的逐年上升。
目前 ,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环境适应问题。经过 10年寒窗苦读, 刚进大学校园的大学生常常会 “自我感觉良好 ”,但是, 经过一段时间的比较, 发现 “天外有天 ”、“强者更有强中手 ”之后, 不仅自我感觉一下子消失, 还会产生强烈的失落感。有些学生面对新
的生活环境、新的集体、新的学习方式不能及时调整心态和习惯, 会产生失眠健忘、精神恍惚、沉默寡言等问题。长期的心情压抑、无精打采、情绪低落最终会产生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
2、人际关系协调问题。当代大学生个性比较强 , 强调自我意识 , 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 , 不懂人际交往的技巧与原则 , 处理问题常常以自我为中心 , 对别人要求严 , 对自己要求松。有的大学生不愿与人交往 , 孤芳自赏 , 缺乏全局意识和团队精神 , 不善于同他人开展合作, 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差。有的大学生由于不擅长协调人际关系 , 合作能力差 , 走入工作岗位后不受单位的欢迎 , 也得不到应有的重用。
3、承受挫折能力问题。目前在高校就读的大学生大部分没有经历过挫折。在进入大学之前 , 他们是老师喜欢的好学生 , 父母的掌上明珠。多数学生只能接受表扬和赞许, 而无法接受来自身边人的批评。当他们面临学业、生活、感情、就业等方面的压力、挫折时 , 就会显得无所适从 , 不知所措 , 对生活失去了信心 , 甚至会怀疑人生。贫困学生在独立性、未来感、自由感、自信心等方面更容易受挫折。
四、情绪调节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有以下四个方面: (1 )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 (2 )适应环境 , 人际关系彼此谦让。 (3 )有幸福感。 (4 )在职业工作中 , 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 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部分国内学者认变 ,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能够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 自我评价正确; 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 意志健全; 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健康; 能积极主动地适应新环境 , 调节、平衡各方面的心理冲突; 能够从心理上接纳自己;勇于面对现实; 对生活、对自己充满信心; 学习方法得当等。
情绪是心理因素中对健康影响最大, 作用最强烈的因素, 强烈的负性情绪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健康。现代医学证明, 精神状态不佳、情绪不稳定, 可能导致不少疾病, 如头痛、神经衰弱、消化不良等。情绪问题不仅会使大学生身体上会出现病症反映, 还会导致学习能力降低, 如不能有效地记忆、想象和思考等。
当大学生的情绪处于良好状态时, 身体各器官功能协调, 有益于身心健康。当大学生处于内疚、悲伤、愤怒、厌恶、恐惧等负性情绪状态时身体内部各器官功能紊乱, 引起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方面的问题, 使大学生身体健康受到损害。
研究表明 , 情绪调节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较大 , 积极的调节能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 而消极调节则会降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 且消极调节对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更为显著。所以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 , 应引导大学生认识自己的情绪特点 , 尝试进行情绪自我调节。
五、如何进行情绪调节
1、自我控制。它是个人对自身的心理和行为的主动掌握 , 是个体自觉地选择目标 , 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 , 适当地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 , 抑制冲动 , 抵制诱惑 , 坚持不懈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当某些消极情绪被激发起来后 , 有的大学生会哭泣、吼叫、打人、骂人甚至采取一些极端的行为。这时就要先冷静下来 , 有意识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控制 , 先要仔细考虑采取这种行
为的利与弊 , 然后选择一种适宜的行为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另外 , 平时要注意不能随意乱发脾气 , 要求在生气、发怒时尽量控制自己 , 不能随意扩大某事的严重性 , 尽可能做到“大事化小, 小事化了 ”, 这样能更好地促进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
2、注意转移。把注意力从引起不良情绪反应的刺激情境转移到其它事物上去或从事其他活动的情绪调节方法。当出现情绪不佳的情况时, 要把注意力转移到使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 或暂时避开令人伤心的地方。如: 外出散步, 看电影, 听听笑话, 看看幽默小说, 打球, 下棋, 找朋友聊天, 换换环境等, 这些活动有助于使情绪平静下来, 在活动中寻找到新的快乐。这种方法, 一方面中止了不良刺激源的作用, 防止不良情绪的泛化、蔓延; 另一方面, 通过参与新的活动, 特别是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而达到增进积极情绪的目的。
3、自我安慰。这种情绪调节方法主要是当一个人追求某个事物而不能实现, 为了减少内心失望, 找一个借口或理由, 以缓解矛盾冲突, 消除焦虑、抑郁、烦恼和失望情绪。人不可能处处顺心事事顺利, 学习、就业、人际交往中遇到了困难和挫折, 在经过最大努力仍不能改变状况时, 可适当地进行自我安慰, 要说服自己适当让步, 将不成功归因于客观条件和客观现实, 同时要勇于承认并接受现实。这种方法, 对于帮助人们在大的挫折面前接受现实, 保护自己, 避免精神崩溃是很有益处的。经常用 “胜败乃兵家常事”、“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坏事变好事”等词语来进行自我安慰, 可以摆脱烦恼, 缓解矛盾冲突, 消除焦虑、抑郁和失望, 达到自我激励、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之目的有助于保持情绪的安宁和稳定。
4、适当发泄。当情绪发作时, 人体内潜藏着一股能量 , 过分压抑只会使情绪困扰加重 , 积聚起来有害身心健康。大学生有焦虑、烦闷、抑郁等负情绪时 , 也不能一味地把不良心情绪藏在心底 , 进行适度的宣泄 , 使压抑的心境得到缓解和改善 , 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情绪的发泄有直接和间接两种, 直接的宣泄就是直接针对引发情绪的刺激来表达情绪。当直接发泄对于别人或自己不利时, 则可以用间接发泄, 如找个僻静地方大声叫骂、抨击、使人恼怒的对象; 或是尽情地向亲朋好友倾诉的不平和委屈; 或是通过体育运动、劳动等方式来尽情发泄或是在感觉生活压力太大时, 通过写
日记的办法将负性情绪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一旦发泄完毕, 心情也就随之平静下来, 负性情绪得以缓解。
在采取宣泄法来调节自己的负性情绪时 , 要有一定的自制力 , 不能随便发泄 , 要采取正确的方式 , 要把握 “放松自我 , 利己利人 ”的原则选择适当的场合和对象 , 以免引起不良后果。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人格发展、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面临着大学生活的适应、专业知识的学习、交友恋爱、择业应职等一系重大的人生课题。由于大学生身心发展尚未完全成熟情绪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 , 复杂的自身和社会问题 , 往往容易导致大学生强烈的心理冲突 , 从而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 , 甚至产生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因此 , 研究大学生情绪调节及情绪调节策略 , 帮助大学生进行负性情绪的自我调节 , 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 , 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 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范文五:改变自己
这段时间的学习,让我了解并学习到了很多关于情商和压力各方面的东西,收获颇多,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运用到生活中,提高自己的情商,让自己成为大家都喜欢的人,并且可以在紧张的大学生活中学会释放自己的压力,这样我们或许会成为更优秀的人才。
情商,也就是情绪智商,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戈尔曼提出:成功100%=IQ 20%+EQ 80%,即在人生事业成功要素中,智商占20%,情商占80%,可见情商对于一个人事业的成功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在大学这个性格习惯养成的阶段,我们就应该着重培养自己的情商。记得第一次课上老师讲到过改变的两个要诀,第一就是思想上接受,第二就是主动地行为练习。那么我们应该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应该时刻注意自己情商的表现,时刻提醒自己。首因效应很无情警示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给他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在以后各种面试中,我们都要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就要在平时的生活中积累经验,不管是见谁,陌生人还是好友,都要穿着得体,面带微笑,自信且大方的与人交流。
其实自己是个比较害羞且有点自卑的人,上大学之后看到各种各样优秀的人才,各方面的特长都有,而自己也就只有成绩还可以,所以很受打击。课上老师让写出自己的二十个有点的时候,我描述的大概都是善良,冷静这样的,真的是不知道自己有什么优点,上完这门课,我以后会尝试着多积累自己的优点,无条件的接受自己,不要总跟他人比较,让自己可以变得自信起来。在与人际交往方面,我想首先要改变自己留给他人的第一印象,也就是重新塑造一个自我形象,比之前的积极主动,自信阳光。
在压力管理方面,诚如谚语所言:“当一个人的拳头握紧时,他便无法清楚思考。”生活中层出不穷的压力,难免引发个体本身情绪的波动,而轻微的情绪能够激发个人的潜力,促成目标的达成;但强烈而深刻的负面情绪却会造成自我挫败或伤害人际关系,甚至引发难以挽回的悲剧。因此,如何有效面对压力,适当管理情绪与自我认知,帮助自己享受生活,进而迈向幸福大道,相信是现代文明人必修的课题。在我看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给自己设立一个就近的目标,不要看得太远,专注于手边的事情,这样压力会小很多而且可以提高效率。
我们应该记住孟非现象,时刻鞭策自己,不要放弃希望,不要丧失信心,自己做自己最强大的支持者,经得住历练才能得到更灿烂的阳光。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成为一个让大家都喜欢的人,成为一名可以管理自己的情绪、释放自己的压力的人,这或许是很难得很宝贵的一笔财富,我们应该好好享用,好好珍惜。
范文六:情绪管理英文作文一:控制情绪(637字)We human beings are really complicated animals. We can talk,smile as well as cry.we can express different kinds of moods,such as happy, sorrow, angry and upset. They always change in ourselves.The important for us to control
and adapt your mood. Laughing too fiercely ,especially being
deeply sorrow is not
good for our boby or our life.And here are some suggestions for you .Firstly, if you are in low mood , you can try to go out and have a walk. Secondly, thinking of your happy memory in your life . Third, listening to the music you like should be helpful. Last but not least, don't burden yourself
as possible as you can usually.How to control your mood can be a kind of knowledage. It need us practice to learn it . In short ,choosing your way to control mood is useful.情绪管理英文作文二:控制你的情绪(605字)What makes me angry? Mostly, I hate when someone tries to make someone else feel bad. I have to admit that once, when I was really angry, I actually called names. I regretted doing this afterwards, but not full heartedly because I think I was provoked in that situation.The most positive way of dealing with anger is talking about the problem. I talk to someone who listens, or I'll write my thoughts down on paper. Learning how to deal with anger as you're growing up is so important. When you're younger, you might yell, or cry when you're angry, but as you get older, you're expected to handle your emotions much better.Learning to control your emotion now will prevent you from doing something that you'll regret later on in life!情绪管理英文作文三:怎样控制情绪(254字)1.You can listen to music when you in a bed mood.2.You should often talk with your parents or teachers,because they have rich experience.3.It is necessary to learn to work together4.Help your classmates or friends when they are in troubl。5.Keep happy and learn to smile at your classmates when you meet.
(1)什么是合理情绪理论(ABC理论),不少于200字不多于400字。
情绪ABC理论是就是认为激发事件A(activating event 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consequence的第一个英文字母)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belief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所直接引起。(by百度)
按我自己的理解,情绪理论就是当发生了某一件事情,不同的人会做出不同的反应,他们的反应不同的原因是他们对这件事情的认识不同,同时对自己的期望和认识也不同。而情绪理论对我们的帮助就在于当我们有负面情绪时可以帮助我们调节自己。通过重新认识引起我们负面情绪的事件,通过重新审查自己的心态,意识到自己对事件的认识出了什么问题,我们便能够更好的从负面情绪中走出来。
(2)举一事例详细说明。要求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或者是观察到他人的。(不得是网上的例子,必须结合实际例子进行分析,不少于500字)
我有两个闺蜜,一个男闺蜜和一个女闺蜜。虽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但是他们俩的心态就完全不一样。我的女闺蜜木木是一个又要强又坚强的人,而男闺蜜拉拉却是比较悲观,又有些敏感的人。我和木木是高中同学,和拉拉是小学同学。
今年高考时,木木的分数仅比我低10分,我考到了一所211大学,但是木木却由于高考志愿没有填好(我们不是平行志愿,是志愿优先的录取规则),她被撞倒了二本的一所学校。当网上的高考录取结果出来的时候,我们都惊呆了。她在电话那头无言地哭泣着,而我却无法安慰她,因为如果换做是我被撞到了二本学校,我的反应肯定比她激烈得多。由于我们都是新疆的少数民族通过国家政策考到内地上高中,所以上高一之前先念了一年预科,这样我们在上大学的时候已经比其他同学晚了一年。如果复读的话就是比人家晚了两年,所以复读对她来说是一个比人家更困难的选择。在经历了半个月的低迷之后,木木毅然选择了复读,她说:‘还记得高中课本上季栋梁的《生命的节日》吗,人家复读了三年才上大学,我加上预科才算复读两次,还差一截。’现在我们周末打电话时,每当不免酸酸地提起高考这件事时,她便会说,得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废其时间,让其复读,哈哈哈哈哈哈…...
这个社会上不乏一些因为高考失利而走极端的高三生,去年我们高中的隔壁学校就有一走出数学考场就跳楼自杀的。太多人在各方面的灌输之下,把高考下成了一场生死棋,逼迫自己一定要成功。这便是对高考不正确的认识。同样的高考失败,对于木木来说是一件伤心事,是一场打击,但是这种打击不能够击垮她,因为她对高考的认识要比别人合理,她的心态要比别人好。高考固然重要,但是即使比别人代价大,她也输得起。在我们上第二节心理课的时候,我听老师说了一句最能形容木木的话:我们最大的自信便是承认自己有资格失败。这便是她的合理情绪。
说到拉拉,他的生活在我看来没有什么不顺畅,但是他总是在以悲观的眼光看待他周围的世界。大一开学不久,他和他的女朋友分手了,我不觉得这件事情有什么大不了,所以在一番“天涯何处无芳草”的论调之下安慰他一番之后,我没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他也没再提起来,只是感觉他在微信上没有以前活跃了。谁知,两个星期前,他在微信上给我发了一张照片,是他的诊断书,上面写着“症状:情绪低落三个月。诊断:抑郁症。”还要用电针,经络氧疗法之类的在我看来很高深的治疗方法。我又震惊了,我没想到分手这件事情会给他带来那么大的打击。周围那么多人分分合合,就他一人没有走出阴影,问题当然是出在他自己身上,他在感情失败后,继而对周围环境的看法都蒙上了灰色基调,觉得生活失去了
意义,这便是他的不合理信念引起的不好的后果。在网上我看到了这样一句话:曾经以为世界快要塌下来了,原来是自己站歪了。这句话生动的解释了不合理的认识对人造成的影响。
(3)结合自己的情绪特点,分析怎样应用该理论进行情绪调节
我觉得自己的情绪大部分都处于平稳的状态。在大部分时间里,我处于一个比较积极的心态中。在我开心的时候我会到处给别人分享我的喜悦,然后刻意重复我的得意让人家认识到我是真的开心。我会生小气,由此我怀疑自己心眼小,看不得别人做事情跟我不一样。但我却不会特别特别生气,而且我生气的时间不长,过一会儿我就会把这件事情忘掉。我一般在生气时不会对别人发火,更多的时候都是在生闷气,我也很少给别人讲我被气着了如何如何。总体来说我觉得自己是个乐于把我好的一面展示给别人,把我不好的一面留给自己的人。
但是我觉得这样的心态也有一点问题,就是当我认为自己给别人留的印象不是我想要的时,我便会有点强迫自己。我曾经因为我的好朋友学习比我好,身材也比我好而减肥,然后每天基本只吃水果,使劲跑步,从126斤减到106斤(我身高175),事后我想想当时我的行为特别可笑,可是那个时候就是觉得在好朋友身边自己已经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用情绪理论来解释,我对自己的处境有了一种不合理的评价,我认为自己的优秀程度必须要用超过别人来衡量,从而造成了盲目减肥的行为。如果我不能尽早摆脱这种心态,不能保证我以后会不会做出什么可笑的事来,所以我已经在经常告诉自己,承认她人的优秀就是对自己的宽容。
再说我觉得自己心眼小的问题。因为我从初中开始就住宿舍,每年暑假才能回家,所以我的青春期绝大部分的时间都献给了宿舍生活。我感觉从初一起,能遇到的宿舍矛盾我都已经遇得差不多了。在这些矛盾中,我发现自己每次生气都是因为特别琐碎的事情,比如说舍友不洗饭盒,或者舍友晚上聊天。事实上,我们应该承认个体的不同,尊重每个人的差异。但是我却总是纠结于为什么人家不能跟我一样做事。用情绪理论来说,我对别人的认识有偏差,我太以自我为中心,化为平常的心态,便变成了小心眼,总要揪住一些细节不放,总是因为看不顺眼琐事而生气。现在,在宿舍里遇到同样的问题时,我会首先告诫自己要承认大家的不同,然后努力忽视看不惯别人的地方,实在受不了时,再轻轻提醒一下。
(4)对自己一学期以来的心理成长进行总结。(不少于800字,网络上抄袭不给成绩) 在学期开始的时候,我是很自信的,因为虽然我是少数民族,但是我没有享受加分政策,我的成绩是过了我上高中的市的汉族同学的分数线的,我认为自己应该和大家不会有很大差距。但是来学校以后,尤其是军训结束,上课时间开始后,我发现周围的同学是如此优秀,以至于我一度陷入失落之中。我们宿舍的其他三个人每次数学考试成绩都不低于90分,而且是在没有付出多少的情况下。而我却是在每天去上自习的情况下才能理解上课的内容。除了高智商外,我的舍友们长得都很漂亮,穿着也很让人喜爱,而且体育也好。相较而言,我就很有距离感。可能因为家庭环境的影响,对穿着方面我不在乎,但是我对自己学习成绩的期望值不低,所以每当面对我的成绩,我都是对自己又着急又生气。
现在我已经没有之前那种自卑的想法。我依然对自己有进步的期待,但是我已经摆正我的位置。我承认自己没有她们优秀,可我要求自己从底端慢慢进步。大学教给我的第一堂课就是永远要认清楚自己周围人才济济。别把自己想象的那么好,你没那么优秀;也别把自暴自弃,你没那么差。
来到这个学校以后,给我最大的触动便是很多事情都是冲着一定的利益去的。比如说有一项你不感兴趣的活动你得去参加,因为参加了会加综测;在某堂课上你得要去发言,因为发言了老师会给你加平时成绩。有一场讲座我十分感兴趣,当我问同学要不要一起去听的时候她居然问我:“去了要加综测吗?”我有些厌恶这样的想法,但是又不免想起自己也有过为了某种目的而干一些事情的时候。在厌恶与需要中,我感到了迷茫,我不能判断我在做的事情
究竟是不是我想要的。我是应该听从心的召唤还是随大流一起去?这个问题的答案,我还没有找到,我只能说,我不能把自己界定在这二者之一,因为前者太不现实,后者又太过违背我自己的意愿。
总的来说,这学期我心理的成长之处在于我对自己的定位有了新的认识,并看到了大学折射出来的追逐利益的社会的一个缩影。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相信我将比现在要进步,我也相信我不会盲目改变自己或固执的不改变自己。
范文八:恐惧情绪唤起对社会态度改变的影响
陈琳 14级应用心理学班
【摘要】在社会生活中,伴随着恐惧情绪的产生,常常会发生社会态度的改变,如:当你在与某人发生矛盾后了解到对方是曾有前科的黑社会人员,则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恐惧情绪,从而在下次碰见对方的时候,你也许就会一改之前的激进的态度,更加妥协随和以求缓和矛盾。那么,恐惧情绪的产生和社会态度的改变之间有何种内在关联呢?本文将对此,从以往的研究结果中进行阐述讨论。
【关键词】恐惧情绪;社会态度改变
恐惧是从种系进化而来的最原始的情绪之一。达尔文作为最早对情绪进化进行系统研究者,早在他的巨作《动物和人类的表情》中就对恐惧做了描述。之后心理学学者按各自研究领域对恐惧情绪做了概念界定。发展心理学家认为恐惧是:对来自想象和现实中的威胁所有的正常反应,也是个体适应能力的主要表现之一以及个体发展中所需的组成部分(Gullone,2000)。在生理心理学领域中,恐惧常被认为是一种动机状态、这种状态有着强烈的生物驱动性,它驱使着有机体在所处环境中选择外界刺激尤其是具有危险信号的刺激(Le Doux,1995)从进化心理学角度看,相较与人类的其他基本情绪,恐惧具有更强烈的生存价值。因此恐惧在各类情绪中也是最为被广泛研究的情绪之一(Gullone,1996)。
恐惧是生物体赖以生存的趋利避害的一种情绪本能,是维持生存和物种繁衍的一种情绪能力。比如,当我们遇到猛兽时,我们会感受到强烈的恐惧情绪,这样的恐惧情绪警示着我们当前所面临的危险,促使我们做出逃跑等自我保护行为以求生存。这种能力是在进化中获得的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共同构成的,是人和动物共有的,是人类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中的一种基本的情绪体验。
社会态度改变是指个体在形成一定态度后,由于接受新的信息或意见而发生变化。在人们不断研究态度问题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态度改变理论,其中最著名的是认知失调理论和认知平衡理论。认知失调理论认为每个人的心理空间中包含多种多样的认知因素,比如观念、信仰、价值、态度等许多方面。随着当前社会活动内容的不同,各种认知因素之间会存在三种关系,即协调、失调和不相关。当认知因素产生失调状态时,人们可以通过改变或者增加新的认知元素来调整这种状态,达到认知协调。而认知平衡理论把认知过程分解为认知要素,由此构成一个认知系统,当认知系统出现不平衡、不一致时,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驱使认知猪头设法恢复认知平衡。改理论虽然也是从认知角度探讨态度改变,但更加重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在态度转变中的作用影响,即重视中间人或态度传递者对态度改变的影响。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霍夫兰德 1959 年提出了一个态度改变的经典说服模型,该模型指出了态度改变的过程及其所涉及的主要因素和有关变量。其中,在外部刺激涉及的“沟通”这一因素中,“恐惧唤起”是一重要变量。恐惧唤起又称敲警钟,是指传达者试图借用带有较强恐惧性情绪色彩的信息去唤起人们的危机意识和紧张心理,促成他们的态度和行为向一定方向发生变化。其作用机制在于:通过对事物利害关系的强调,借助情绪的刺激作用,最大限度地唤起人们的注意,引发其产生认知失调,促使其改变态度并采取相应行动,以消除认知失调带来的心理压力。
那么,恐惧情绪的唤起与态度改变之间究竟存在怎样的关系呢?接下来,将通过阐述几个国外学者所完成的实验研究来具体探讨恐惧情绪的唤起对态度改变的影响。
戴伯斯和利文撒尔(J.M.Dabbs.& H.Leventhal,1966)进行了一项“在 恐惧唤起沟通中不同劝告的效应”的实验,研究者让大学生来参加一次有关破伤风预防注射的劝活动,其中包括指明这个病的严重性、致命性和易感染性,并告诉听众进行预防注射极为有效。研究者把大学生被试分成三组,使他们分别处于高恐惧、中等程度恐惧、恐惧很小三种条件下,然后让被试回答预防注射的重要性如何,和他们是否想做注射。 结果发现,唤起的恐惧越大,想做和实际做注射的人数也就越多。这表明,恐惧情绪的唤起程度越大,人们的社会态
度改变的可能性越大,并且人们的态度倾向于转变为更加保守,这一现象也基本符合趋利避害的理论。
但贾尼斯和费希巴赫 (I.L.Janis &S.Feshbach,1953)进行的“恐惧———唤起沟通效应”的实验研究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在实验中,研究者以劝说大学生一天刷三次牙为内容,同样使他们分别处于高恐惧、中等程度恐惧、恐惧很小三种条件下。结果发现:无恐惧组被试的行为改变远远超过高、中两个恐惧组的被试,过强的恐惧感引发了高恐惧组自发的防卫性反应,甚至拒绝相信这种危险,因而改变较小。这个实验的结果却与戴伯斯和利文撒尔的实验研究结果有所出入,不同的是高恐惧情绪的唤起会引发自发的防卫性反应,没有发生认知改变从而不会发生态度改变。
后来,罗杰斯和梅博恩(R.W.Rogers & C.R.Mewborn,1976)发表“恐惧性要求与态度改变 ”一文,认为恐惧唤起是否能有效地产生态度改变, 取决于情绪唤起材料的三个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三个因素是:事件的有害性、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和处理响应的有性。为检验这一设想,他们进行了“吸烟有害”的实验研究。最后,该实验研究结果证明高有害性、高可能性、高有效性下的恐惧情绪能引起更大的态度改变。
时至今日众的多研究证实,恐惧情绪的唤起在态度改变中的作
用,与动机-效率的特征曲线相识,也呈现出倒U型曲线特征,即在某一限度内,恐惧唤起越强,态度改变就越大,但超过一定限度,恐惧唤起越强,态度改变反而可能会出现困难,中等程度的恐惧唤起可引起较大程度的态度改变。
态度改变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在外部刺激涉及的“沟通”这一因素中,除恐惧唤起外,还包含差异、单面或双面论证、新颖与重复等变量;外部刺激除“沟通”外还包括传达者、情境两大因素,其中传达者因包括专长性、可靠性、喜爱性等变量,情境因素包括预警、分心、强化等变量。 恐惧唤起必须与这些变量相互作用才能更好地发生态度改变。
人类处于恐惧状态时通常会表现出特定的外显表情同时也会有内部的体验特征。通常人们所呈现的恐惧表情是眉头稍皱、额眉平直、眼睛张大,口微张,双唇紧张。当人们深感强烈的恐惧时,面部肌肉会更加紧张,双唇紧贴牙齿、口角往后拉(孟昭兰,2005)。与此同时内心会感到害怕、担心以及体会到不确定感和危机感等内部情绪体验特征(Ohman,2000)。关于恐惧情绪的脑机制,脑成像最早的研究的结果都聚焦在杏仁核,当看到恐惧表情、悲哀表情以及愉快表会比较一致地激活大脑内部的杏仁核。后来的研究发现脑部其他结构也涉及对情绪面部表情的加工。
那么,既然恐惧情绪的脑机制涉及到多个脑部结构,我们就可以
猜想恐惧情绪的产生也会影响我们社会态度决策的脑区,从而达到改变我们的社会态度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恐惧情绪诱发材料具有有害性、高可能性、高有效性下,其所唤起的中等程度地恐惧情绪能引起更大的态度改变,使人转变为更加保守的态度,符合人类趋利避害的自然本能;而过于强烈或十分轻微的恐惧情绪则不会对我们的社会态度造成很大影响。 参考文献
范文九:又一个期中考试将近,心中又一次被搅得如一乱麻。一会儿是焦躁,一会儿是烦闷,各种不良情绪轮番来袭。我在家里度来度去,可就是无法静下心来。这时,母亲熟悉的一声“我可以帮你打理一切东西,但惟独情绪,需要你自忆的己去打理,而且你必须学会去整理自己的情绪,否则后果将会非常严重。”记忆又被拉回了初三。为了迎战中考,学校,老师,家长,学生都上紧了发条,拼命努力复习备考。我也是他们中的一员,拼足了劲向前冲。题一道道地被刷完了,练习册,老师的表扬,同学的羡慕时,我却唯独忘了打点一下自己。都说弦崩的太紧总有一天是会断的。就在这个大家都对我希望值倍增的时候,长时间未被打理过的情绪开始从那个不被我关注的小角落里走出来与我作对了。面对写完了一本还会再来一本的练习册,我开始厌烦了,面对攻克一道还会有更难的题目我开始逃避了,面对熬了一晚明日还有更长夜,我开始放弃了。付出了那么多,可一点儿也不见收益和付出成正比的迹象,崩紧的弦开始发出“咝咝”的断裂声。可此时我并未意识到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在遭遇情绪的低谷时并未及时地去安抚它,使它平静下去,就像琴弦即将断裂却未能及时给它抹上香油。“嘣”,超负荷工作的弦最终还是断了,一直勉强支撑着的精神家园最终还是崩塌。很快,从未被打理过的情绪像脱疆的野马,洪水猛兽般将我的努力冲刷得无影无踪,把我也冲到了万丈深渊。再次回到现实,又一次感觉到情绪要失控了。我决定让自己不要那么急于求成,放下手中的一切让自己心烦的事情,远远地向远方望去,从书架上取下一本心爱的书,卧在床上细细读来,刚才还被情绪掀起了惊涛巨浪的胸膛很快便又恢复了平静。是的,当成事聚集时,不要慌,先打理一下心情,再上路。
范文十:在校学生抑郁症现象的成因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心理疾病也越来越多,就连还未踏上社会尚在学校中的学生也是如此。1996年,全球疾病负担合作研究发现,抑郁症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预计到2020年,抑郁症将跃升至危害人类健康疾病的第二位,占全球疾病负担的15%。美国1994年4%的医疗费用于治疗抑郁障碍,高达430亿美元。根据统计表明,中国在校学生的抑郁症比例逐年上升,抑郁症成为在校学生自杀的首要原因。如何保障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学生产生抑郁症的原因,从而更有针对性的采取预防措施。
一、 在校学生心理疾病发生的情绪基础
情绪是一个生理、心理、社会诸因素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它们的相互影响是情绪基本属性起作用的体现。包括:
(一) 情绪的适应性和动机品质决定了存在着正性与负性的根本差异
(二) 情绪的等级结构与情境认知存在着一致性与矛盾
(三) 情绪的检测功能导致情绪对自身系统的放大或削弱的影响
(四) 神经系统中枢与边缘自主系统的相互作用导致情绪的不可控制
它们之间的每一次活动均可达到协调而产生正性情绪并有益健康,也可以发生分裂而导致有害的负性情绪而影响健康。
二、 情绪疾病——抑郁症
(一) 抑郁的概念
抑郁比任何单一负性情绪的体验更为强烈和持久。抑郁是一种复杂的复合
情绪,主要包含着痛苦,并依据不同情况而合并诱发愤怒、悲伤、忧愁、自罪感、羞愧等情绪。每个人都体验过抑郁,但由于过度压力而情绪低落或绝望,失去兴趣而不能胜任正常工作,甚至产生自杀企图等极端意念和行为,就可能向异常情绪转化而成为抑郁症。
(二) 抑郁症的症状表现
(1) 精神症状
1.心情、情绪的障碍
抑郁在情绪层面上的症状,即程度较强的忧郁感等主要表现为:强烈的
忧郁感、悲哀、说不出的不快、空虚、寂寞孤独、无力、绝望、郁闷、不安、焦躁等。
2.行为、思维受到限制,精神活动能力降低
处于抑郁状态的人,个人活动受到抑制,整个人处于“停滞状态”,在
思维上也会产生障碍,问题的思考找不到突破口,出现“脑筋转不过弯来”“精力不集中”“什么都想不起来,记忆力减退”“判断能力下降,做不出判断”等现象。
3.自我概念的变化
自我概念,是指人们在对自我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即
自我评价,并进而通过个体行为加以表现。陷入抑郁状态的人会产生强烈的自卑感、懦弱无能感,失去自信,从而厌恶自己,否定自己,甚至常常产生一些认为自己很坏、很肮脏的想法。
4.思维上的变化
在抑郁状态下,在个体眼中,所有事情看起来都变得更悲观了,考虑事
情总往坏的方面想,整个人都处于绝望的情绪支配下,更有甚者,会出现妄想症状。
(2) 身体症状
1.睡眠障碍
抑郁症必定表现出来的症状之一,就是睡眠障碍,睡眠障碍可分为入睡
困难、易于惊醒、无法睡安稳、浅睡等。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惊醒,这常常引起人们心情抑郁,总让人觉得“明天又是一个痛苦不安的一天”,促使人们产生自杀的念头。
稍微做点事情或活动就感到疲劳,总觉得全身乏力、酸痛、懒散,给人
的感觉就好像生命力和能量即将枯竭似的。
抑郁不仅可以摧垮人的精神,还能够扰乱人体平衡,结果导致植物性神
经紊乱,从而使血液输送出现障碍,最终出现头部肌肉和神经痛,头晕目眩,头皮发麻等症状。
三、 影响在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 家庭对在校学生的影响
任何人都不能选择自己的家庭,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们只能顺其自然地接受家庭的影响,这是家庭影响的强制性,而家庭影响还具有无意识性,因此同一家庭的成员的许多特征都具有相似性。
(1) 父母文化水平对子女心理健康的影响
在对全国6个中等城市的550个家庭的研究发现,父母的文化水平与
子女的心理异常水平成反比例关系,即父母的文化水平越低,子女的异常程度相对较大,有异常行为的子女多发生在父母为高中文化一下水平家庭。
(2) 问题婚姻对子女心理健康的影响
在所有的家庭因素中,对子女的心理健康影响最大的是问题婚姻,主
要包括:父母分居、父母离异、父母再婚和父母冲突。
(3) 家庭关系对子女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关系主要包括:父母关系、亲子关系和三角关系。良好的家庭关系
会使子女感到幸福和安全,不良的家庭关系对子女有极大的伤害作用。
(二) 学校对在校学生的影响
学校教育的目的性和系统性,制定了学校教育在培养人、教育人方面起着很关键的作用,同时也说明,学校的任何变化都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
(1) 学校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学校环境分为外环境和内环境,外环境是指学校以外的社会环境,包
括外围坏境、地区环境和社会环境。内环境是指学校内部结构和布局。外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通过渗透的方式完成的,而内环境则对学生有直接的影响。良好的学校环境对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2) 师生交往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师生关系是学校生活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关系,他对学生的心理健康
水平有直接的影响。它能影响班级群体的主导气氛,也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和个性。正常和谐的师生关系会使学生形成更多的积极情绪,会使学生形成很多优秀的个性品质。
四、 在校学生抑郁症的成因——长期性预防的出发点
(一) 客观环境因素
(1) 家庭因素
有许多研究和临床证据支持抑郁症与儿童时期的家庭状况有关,特别
是儿童遭遇父母的自杀。
(2) 个人认知歪曲
抑郁症患者与正常人不同之处在于,早期创伤事件使他们具有抑郁产
生的易感性,通过替代性强化和自身标签作用,他们发展了一些歪曲性思维模式为标志的认知类型。
(3) 生活事件的作用
生活学习中凡是能造成强大精神压力、严重的精神创伤或不愉快的情
感体验等事件都可能成为导致抑郁的因素。
(二) 身体因素
(1) 生物因素
有研究表明,抑郁症患者的亲属的抑郁症发生率高于一般人群,可以
说具有一定的遗传性,且在性别上,女性抑郁症比例要高于男性。
(2) 生化因素
身体内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异常,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导致抑郁
由此可见,引起抑郁的原因并不是单一的,而是错综复杂的。并且,在校学生,他们自身的心理发育尚不成熟,外界的刺激更容易使他们的情绪产生异常。因此,预防在校学生抑郁症的产生需要家庭、学校及社会各方面的相互配合。
参考文献:
《抑郁症、自杀与危机干预》
重庆出版社
《学校心理卫生学》
警官教育出版社
《情绪心理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心情烦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