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有肺结核患者的排菌脑膜炎 脑积水的患者为什么不吃饭

脑膜炎是一种娇嫩的脑膜或脑脊膜(头骨与大脑之间的一层膜)被感染的疾病。两到三个月的孩子可能患新生儿脑膜炎,无论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这对他们来说都是很容易致命的伤害。而对于大一点儿的孩子,如果是病毒导致的脑膜炎,则不那么严重,持续时间也没那么长,大约十来天左右。但是细菌导致的则会非常严重。高烧(40℃)、僵硬、严重头痛、食欲不振、意识不清、呕吐、抽搐、倦怠、思睡、对光敏感、小血斑于皮、皮肤疹(尤其在腋下、手、脚部位),这些脑膜炎的症状,和症状雷同,常是引起误诊的原因。症状的变化可能会在一至两天发生,有些在数小时后即危及生命。在婴儿及新生儿,高烧、头痛、颈部僵硬并非其典型的症状,有时反而出现低温的情形。这群病人出现的症状有:尖锐且持续的哭声、不寻常的思睡、食欲很差、非常敏感、有些其囱门有膨胀的情形出现。在老年人,以上的症状或许会出现,也可能不会,但是会显示隐伏性的症状,如意识不清、迟钝。严重的细菌性脑膜炎也会有休克、昏迷或抽搐(类似癫痫)症状产生。
脑膜炎会传染。脑膜炎有许多形式和不同程度的发炎状况。这大多要看引起疾病的是哪些微生物或病毒而定。所以,应该做好如下预防工作:
1、早期发现病人,就地隔离治疗。
2、流行期间做好卫生宣传,应尽量避免大型集会及集体活动,不要携带儿童到公共场所,外出应戴口罩。
3、药物预防:国内仍采用磺胺药,密切接触者可用碘胺嘧啶(SD),成人2g日,分2次与等量碳酸氢钠同服,连服3日;小儿每日为100mgkg。在流脑流行时,凡具有:①发热伴头痛;②精神萎靡;③急性;④皮肤、口腔粘膜出血等四项中二项者,可给予足量全程的磺胺药治疗,能有效地降低发病率和防止流行。国外采用利福平或二甲胺四环素进行预防。利福平每日600 mg,连服5日,1~12岁儿童每日剂量为10 mgkg。
4、接种:接种Hib疫苗是预防小儿脑膜炎的有效方法 。Hib疫苗的免疫接种要根据儿童年龄选用不同程序。2-6月龄婴儿共需接种3针,每针间隔1-2月。6-12月从未接触过该疫苗者可接种两针,间隔1-2个月。一岁以上只需接种一针。五岁以上儿童一般无需接种此疫苗。
结核性脑膜炎是中一种最严重的疾病,是全身性结核的一部分,是结核杆菌经血液循环进入脑组织所引起。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表现为患儿精神状态改变,如原来比较安静的小儿变得烦躁好哭,或者本来活泼的小儿变得精神呆滞,不喜欢游戏。还可有低热、食欲减退、呕吐、睡眠不安、消瘦表现,年长儿可自诉头痛。如果病情严重,小儿头痛呈持续性并加重,呕吐加重并可变为喷射性,逐渐出现喜睡,还可出现抽搐,抽搐停止后小儿神志清醒。病情进一步加重则出现昏迷,频繁抽搐,四肢肌肉松弛、瘫痪。还可出现呼吸不规则,部分病人死亡。结核性脑膜炎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规则,可出现、脑出血、肢体瘫痪、癫痫、失明、智力低下等严重后遗症。预防结核性脑膜炎最基本方法是防止小儿受到结核菌感染,对小儿要做好预防接种,出生后即接种,每隔3~4年复种,并避免接触结核病人。当小儿出现反复低热、不易治愈时,应到医院拍胸片,如确定为应彻底治疗,以防向脑部扩散。如果小儿出现长期低热,精神状态发生改变,持续头痛、呕吐应到医院检查脑脊液,如果确诊为结核性脑膜炎,要彻底、正规地治疗,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细菌性脑膜炎1.细菌性脑膜炎是因某种细菌传染造成。分3种类型,即流感嗜血杆菌B型(HiB)、脑膜炎奈瑟菌(双球菌)和肺炎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美国大约80%是细菌性脑膜炎。通常一小部分健康人鼻内或体表携带这些病菌并不侵害人体,他通过或打喷嚏传播。一些研究指出人们最易在患感冒时被病菌传染,因为鼻子发炎使细菌进入颅内变得极为容易。2.结核性脑膜炎: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脑膜非化脓性炎症,约占全身性结核病的6%。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经血播散后在软脑膜下种植形成结核结节,结节破溃后大量结核菌进入蛛网膜下腔。近年来,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都有趋势。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提高疗效,减少死亡率。病毒性脑膜炎3.病毒性脑膜炎:主要是一些肠道呼吸道病毒等,比如柯萨奇病毒(一种引起呼吸道疾病等的病毒),引起的病毒。还有,也可能引发脑膜炎。其他类型4.隐球菌性脑膜炎:脑膜炎还可由真菌引起。最为常见的一种是隐球菌,可在类中找到。健康人不易患与真菌有关的脑膜炎,但对那些HIV病毒感染的人则不一样,这是一种可以引起艾滋病的人类免疫缺陷性病毒。病毒性和细菌性脑膜炎均可透过直接接触病患者的鼻喉分泌物而传播。即使是身体健康全无病征的人,鼻和喉部亦可能带有这些细菌。病毒性脑膜炎亦可透过口粪途径传播。
小儿时期是各种脑膜炎多发的年龄阶段。常见的脑膜炎有化脓性、病毒性、结核性、真菌性脑膜炎,其共同特点均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烦躁惊厥及昏迷等。医生检查可发现脑膜刺激征及脑脊液改变。
脑膜炎双球菌感染较多见,可引起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3~15岁小儿多见,近年来因卫生防疫工作较好,此病已较少见。
其次是肺炎球菌和杆菌性脑膜炎,主要发生于婴幼儿,冬季前后多发。发病前先有上感、肺炎、等感染。此外大肠杆菌、链球菌也可引起脑膜炎。
病毒性脑膜炎常发生于夏秋季节,常有腹泻等前驱期表现,脑脊液与化脑不同。
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是中最严重的类型。常在结核原发感染后1年以内发生,尤其在初染结核3--6个月最易发生结脑。多见于3岁以内婴儿,约占60%。自普及接种和有效抗结核药物应用以来,本病的发病率较过去明显降低,预后有很大改进,但若诊断不及时和治疗不当,病死率及后遗症的发生率仍较高,故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是改善本病预后的关键。
真菌性脑膜炎菌较少见。
医生会根据临床表现、检查,确诊脑膜炎应做腰穿术。为了使这种操作引起的疼痛感能有所缓和,一般要在医院麻醉后才进行。用一根针沿着脊柱上的两块骨头之间刺入取一点脑脊液样品。本来清的脑脊液液体会变得浑浊或出血化脓的细胞,就应该怀疑是否患了脑膜炎,这时将需要做特别的培养检查。血样、尿样和眼、鼻分泌物体将被采集。因为此病发展迅速,治疗应该要立即进行,甚至应在检查结果出来之前进行。另外也需要要下面的疾病相区别:1、化脓性脑膜炎其中最易混淆者为嗜血杆菌脑膜炎。2、病毒性中枢感染主要是病毒性脑炎,病毒性脑膜脑炎及病毒性脊髓炎均可与结脑混淆,其中散发的病毒脑炎比流行性者更需加以鉴别。3、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其临床表现、慢性病程及脑脊液改变可酷似结脑,但病程更长,可伴自发缓解。慢性进行性颅压高症状比较突出,与脑膜炎其他表现不平等。本病在小锗较少见故易误诊为结脑。4、脑脓肿脑脓肿患儿多有或头部外伤史,有时继发于脓毒败血症。常伴。脑脓肿患儿除脑膜炎及颅压高症状外,往往有局灶性脑征。
脑膜炎治疗方式多是住院接受内科治疗为主,以下依照常见的脑膜炎种类采取的治疗方式进一步说明:1. 细菌性脑膜炎a. 医师一般会使用药物来治疗(静脉滴注、口服);医师会依据脑脊髓液培养出来的细菌种类不同而给予不同的针对该类细菌的抗生素来杀菌,如果初步还无法分辨细菌确实的种类时,通常会给予广效性的抗生素治疗。b. 除了适当的抗生素药物使用外,医师还会依病人情况给予降低脑压的药剂和减低发炎反应的药物,同时也会针对发烧的症状给予药物加以控制。2. 病毒性脑膜炎-一般病毒性脑膜炎发炎反应和症状都较轻微,治疗的方式主要是针对症状去做减缓和控制,例如降低脑压的药剂、退烧药、减低发炎反应的药物等,让病人的症状减轻,通常在几天到一个星期左右症状就会消失,较少留下后遗症。
脑膜炎患者可以使用以下食疗方(以下资料仅供参考,具体请咨询医生)。银耳红枣粥的做法——脑膜炎食疗食谱原料:银耳30 克,红枣10 枚。制作方法:将银耳和红枣炖服,每日1 次。健康提示:对于脑炎恢复期的患儿,要帮助他们增强自我照顾的能力和信心,协助患儿继续进行主动锻炼,更好康复。核桃红枣汤的做法——脑膜炎食疗制作方法:将银耳和红枣炖服,每日1 次。健康提示:对于脑炎恢复期的患儿,要帮助他们增强自我照顾的能力和信心,协助患儿继续进行主动锻炼,更好康复。莲花粳米粥的做法——脑膜炎食疗食谱原料:莲花10 克,粳米100 克,蜂蜜适量。银耳红枣粥的做法——脑膜炎食疗制作方法:1. 莲花阴干,研末备用。2.先将粳米煮作粥,将熟时放入花末,蜂蜜调匀,空腹食用。健康提示:脑膜炎最好不要吃糖,避免吃精制糖,含大量淀粉,能量堆积,使大脑氧化快。核桃红枣汤的做法——脑膜炎食疗食谱原料:核桃仁100 克,红枣12 枚,冰糖适量。绿豆薄荷汤的做法——食疗制作方法:将核桃仁和红枣加冰糖炖服,每日 1 剂,直至痊愈。健康提示:苹果、、香蕉、:每天午饭前一小时食用以增加的摄入。茅庐石膏汤的做法——结核性脑膜炎食疗食谱原料:茅根30克,芦根30克,生石膏30克,生甘草5克。制作方法:将以上中药共加水煮30分钟,待温度适合后给宝宝引用。每日一次。健康提示:1、使用范围:脑膜炎高热的宝宝。2、本食疗主治结核性脑膜炎等疾病。瓜蒌茅根汤的做法——结核性脑膜炎食疗食谱原料:瓜蒌皮15克,陈皮5克,茅根30克。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黄芪大肠汤的做法——肛门直肠畸形食疗制作方法:将以上中药共加水煮20分钟,待温度适合后给宝宝引用。每日一次。健康提示:1、使用范围:脑膜炎并痰多的宝宝。2、本食疗主治结核性脑膜炎等疾病。
相关知识点
相关专家解答
有免费的,也有自费的流脑疫苗。和其他疫苗一样,没有特殊情况。
你好,有条件的话最好打。脑膜炎是一种娇嫩的脑膜或脑脊膜(头骨与大脑之间的一层膜)被感染的疾病。脑膜炎不能百分之百被预防,但目前给宝宝接种相关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方式。但由于该疫苗是自费的,所以建议有条件的话还是打了预防比较好。
你好,根据你的描述,如果孩子发高烧长期不能退烧的话,是很容易导致脑膜炎或是惊厥的,建议需要及早对症治疗的。发病时小孩会出现高热、抽搐、翻白眼、烦躁、呕吐或萎靡不振等症状。建议及时降温是比较好的。
你好,这种情况一般对孩子都是没有影响的,不必担心的,孩子有脑膜炎,注意保暖,防止感冒。饮食要清淡,不能吃难以消化的食物,需要注意多休息,室内空气要清新,保持室内通风透气就可以了。
你好,这两者是没有关系的。脑膜炎是由于细菌或者病毒等,感染脑膜导致的一种疾病。如果有盆腔炎的话,考虑可能是由于这个原因导致的。但是不能确定。需要确定宝宝是由于受到什么感染导致的。
相关网友问答
相关词条710
联系编辑:吴佳子
联系邮箱: .cn (#改为@)
联系电话:020-8结核性脑膜炎_肺结核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56,315贴子:
结核性脑膜炎收藏
卢水华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大家可随时访问我的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结核性脑膜炎是神经系统结核病最常见的类型,是结核菌侵入蛛网膜下腔引起软脑膜、蛛网膜进而累及脑血管、部分可累及脑实质病变的疾病。结核性脑膜炎在我国仍然为常见病,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发病特点为儿童高于成年人,农村高于城市,北方高于南方,艾滋病患者患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病的危险性增加。
二、临床表现 大多数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发病比较缓慢,典型经过为病初只有一般结核中毒症状,经过1~3周进入脑膜刺激期,出现一系列脑膜刺激征。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症状可分为两大类:一般结核中毒症状和神经系统症状。一般结核中毒症状多为不规则发热、乏力、盗汗、纳差等,若合并身体其他部位结核灶可有其各自相应症状,如有肺结核可有咳嗽、咳痰;若为急性血行播散性结核病可表现为弛张热。以下主要述叙结核性脑膜炎的神经系统症状。 (一)结核性脑膜炎的神经系统症状 1.头痛
是最常见的症状,发生率93.0%~97.9%。是由于颅内炎性渗出物刺激脑膜,脑水肿时牵扯脑膜、颅内压增高时使脑膜、血管、神经末梢受刺激、牵拉所致。头痛部位广泛,可逐渐加重。头痛可呈搏动性、炸裂性和周期性,夜间及清晨加重。在咳嗽、屏气、排便时头痛可加重。 2.呕吐
是第二常见的症状,发生率80%。是由于脑室膨胀,颅内压升高刺激迷走神经及延髓网状结构的呕吐中枢所致。多为喷射状,与进食无关。 3.脑膜刺激征
以上描述的头痛、呕吐为脑膜刺激征的最常见症状。颈项强直、布氏征、克氏征是脑膜刺激征的重要体征,产生的机制是脑膜炎型渗出物刺激颈上节段和腰骶节段的脊神经后根所致。 4.脑神经损害
脑神经功能受损主要是受颅底大量浆液纤维渗出物的刺激,包埋、挤压所致,颅内压增高也是原因之一。临床上以展神经、面神经、视神经和动眼神经损害常见。 5.意识障碍
根据程度不同分为嗜睡、昏睡和昏迷三级。出现昏迷表示大脑皮质广泛损害、脑干网状结构-丘脑髓核内核上网状激活系统损害或高度抑制的结果;颅内压增高、严重脑水肿、大脑缺血缺氧也能致意识障碍。持续性昏迷提示预后不良。 6.瘫痪
由于结核性动脉内膜炎使管腔狭窄闭塞引起脑血循环障碍,引起脑血栓、脑软化。病变部位以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最常见,表现为对侧中枢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病变在优势半球还可引起失语。病变在脑干可引起交叉瘫,即对侧偏瘫,同侧脑神经(Ⅲ、Ⅵ、Ⅶ)麻痹和交叉性感觉障碍。脊髓受损则表现截瘫和大小便功能障碍。 7.脑疝
是结核性脑膜炎的严重并发症,也是结核性脑膜炎死亡的主要原因。临床上以小脑幕切迹疝和枕骨大孔疝多见,大脑镰下疝少见。
(二)结核性脑膜炎的分型与分期 结核性脑膜炎的分型应该是既简明又能对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有指导意义。目前尚无结核性脑膜炎统一的分型标准。结核性脑膜炎分型、分期的总体情况如下: 1.Poccuu分型(1948年)
①脑膜脑炎型;②脑膜炎型;③脊髓型;④精神病型。 1959年经前苏联保健部结核病研究所修改为:①颅底脑膜炎型;②脑膜脑炎型;③脊髓型。 2.Erpheeff分型(1962年)
根据发病过程分为①急性;②亚急性;③慢性。根据部位分为①颅底型;②脑凸面型;③混合型。根据病理形态分为①渗出增殖型;②脑膜脑炎型。 3.张世荣分型(1964年)
①脑膜炎型:又分为无明显梗阻类,有梗阻类和重度梗阻类;②脑内结核性;③混合型。 4.Gorden-Parsons分期
①Ⅰ期:患者清醒合作,无局限性神经体征或脑积水症;②Ⅱ期:患者清醒,可有局限性神经体征如斜视、偏瘫等;③Ⅲ期:意识不清,深度昏迷或谵妄,完全瘫痪。 5.李荣锦分型(1979年)
①颅底脑膜炎型,包括轻型(单纯型、浆液型)和重型(脑神经损害和颅底粘连型);②脑膜脑炎型;③脊髓型。 6.陈施惠等分型分期(1991年)
①根据结脑病程分为早、中、晚、迁延期;根据病情轻重又分为轻、中、重三型;②临床分型为脑膜炎型、单纯发热型、神经症状型(假肿瘤型、脑血管病变型、截瘫或四肢瘫痪型、脑膜脑炎型);③脑外结核病;④化疗情况(化疗起始病程第几天,化疗方案)。 分型标准繁多,有必要探索制定出一个较统一的结脑分型标准。
三、实验室检查 (一)脑脊液检查 结核性脑膜炎时脑脊液(CSF)的变化较早,是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常见脑压升高在180~200mmH2O(1.8~2.0kPa)以上,脑脊液呈毛玻璃状,细胞数多在(100~1000)×106/L,少数(5%以下)可超过/L。脑脊液白细胞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早期也可短暂期间以多核为主,随后转为单个核细胞占优势。 脑脊液生化改变,典型者糖和氯化物同时降低,蛋白升高。正常脑脊液糖含量约为血糖浓度的50%~60%,脑脊液含糖量降低的机制为细菌及白细胞利用增加和脑膜炎症细胞的代谢产物抑制了膜携带运转功能,使血糖向脑脊液运转发生障碍,脑脊液糖量减少,一般以低于45mg/dl(或低于同时检测血糖值的45%)有诊断意义,但是病程的早期也可无明显降低。氯化物含量的降低一般以低于700mg/dl有诊断意义,氯化物含量降低似比糖的指标敏感,其机制与葡萄糖降低相同,也有人认为氯化物降低与结脑患者血浆氯化物减少有关。蛋白>45mg/dl为异常,在发生椎管蛛网膜粘连时,脑脊液呈黄色变,蛋白可达1g/dl以上,一般认为蛋白&#mg/dl,椎管发生梗阻的几率明显增加。 脑脊液的结核菌检查是确诊的根据,但阳性率不高,且培养时间长,不能满足临床需要。采用脑脊液离心沉淀或静置,待析出薄膜后用沉淀薄膜涂片找抗酸杆菌或者培养结核杆菌,一般报道涂片阳性率10%~15%,培养阳性率20%~30%。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腺苷脱氨酶(ADA)及γ-干扰素明显升高,有较强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早期结核性脑膜炎结核菌DNA-PCR检验有较高的阳性率。中、晚期患者脑脊液抗结核抗体IgG检测也常获阳性结果。检测脑脊液中结核硬脂酸具有较高阳性率和很高的特异性。 (二)血液方面检查 部分患者呈轻度贫血,血沉加快,也可见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主要由于脑性低血钠症以及呕吐造成损失过多,食欲下降导致各种电解质成分摄入减少所致。
四、影像学检查 CT和MRI检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工作。CT和MRI能显示结核性脑膜炎病变的部位、范围和某些性质,有助于判断结核性脑膜炎的病型、病期、病变程度和有无并发症,还可以指导选择治疗的方法,评价治疗效果并推测预后。 (一)CT检查 结核性脑膜炎的CT检查可显示病变直接和间接两方面的变化。直接变化主要有脑实质粟粒灶、结核瘤、渗出物、钙化灶等,间接变化有脑水肿、脑积水、脑梗死、脑软化和脑萎缩。 1.脑实质粟粒型结核
CT表现为广泛分布在大脑皮层和脑组织内细小等密度或低密度结节,强化扫描时密度增加,部分较大的结核结节呈环形强化。 2.渗出物
CT扫描可见脑膜密度增高,脑池及大脑外侧裂变得不透明,强化扫描可见影像明显增强。当浆液性渗出物被纤维素性渗出物代替后形成结核性肉芽肿时,CT扫描可见各脑池轮廓和脑膜广泛密度增高。 3.结核瘤
结核瘤可以发生于大脑或者小脑的任何部位,多位于天幕上,以额叶、颞叶、顶叶多见,天幕下多在小脑半球或蚓部。结核瘤根据不同的病期可表现为高密度、等密度或者低密度阴影,边缘可以清晰或与周围组织不能分辨。有学者将结核瘤的CT表现分为三类:①轻度密度增加的小盘状病变,周围伴有水肿;②高密度小盘状病变或大而不规则的联合病变,周围不伴有水肿(所谓成熟的结核瘤);③脑白质低密度水肿,平扫时无明显肿块,增强后水肿区域密度增高,有轮廓清楚地盘状、环状病变(所谓未成熟的结核瘤)。 4.脑积水
由于梗阻的部位不同和程度不一,表现为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脑室扩张。小儿常较成人多见且明显。 5.脑梗死、脑软化
常见于大脑中动脉支配的区域,其次为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共同支配的区域。可以单侧或双侧,可单部位或多部位,表现为低密度病变,强化扫描不增强。 6.脑萎缩
主要表现为脑皮质轻度萎缩,萎缩的范围可广泛或者局限。 7.钙化灶
高密度病灶,强化时密度不增加。 (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MRI是冠状、矢状和横断面三种平面扫描。影像显示比CT更加清楚。CT对脊髓的病变及某些不典型的结核性脑膜炎病例的脑底病变及侧脑池、视交叉、脑干周围的渗出物显示常不如MRI清晰。在渗出物、结核球、脑梗死、脑水肿阳性征象发现率上MRI均高于CT。
五、诊断及鉴别诊断 (一)诊断 Ahuja等提出的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标准是:①临床:发热和头痛>14天(必备条件);呕吐、感觉改变或部分丧失(非必备条件)。②脑脊液:淋巴细胞数>20个,淋巴细胞占优势&#,蛋白&#mg/L,糖<血糖60%,隐球菌和恶性细胞检查阴性。③放射学:头部CT检查符合以下两条或更多。a.脑基底部或大脑外侧裂渗出;b.脑积水;c.脑梗死;d.脑回增强。④神经系统以外的结核:有放射学或细菌学检查的依据,或组织病理学检查有干酪坏死存在的活动性肺结核、胃肠道结核、泌尿生殖系结核、淋巴结核、骨关节结核或皮肤结核。 判断标准: 1.确诊结脑
①具备临床标准A者;②CSF中分离到结核分枝杆菌或组织学确诊。 2.高度可能结脑
①具备临床表现A者;②具备B、C、D的3条标准。 3.可能结脑
①具备临床表现A者;②具备B、C、D中的任何2条。 4.或许结脑
①具备临床表现A者;②具备B、C、D中的任何1条。 脑脊液中ADA、γ-干扰素升高,结核硬脂酸阳性,及TB-DNA PCR结合探针检测阳性均可作为结脑诊断的重要参考,抗结核治疗有效也是重要依据。
(二)鉴别诊断 结核性脑膜炎应与以下疾病鉴别 1.病毒性脑膜炎
柯萨奇、埃可、流行性腮腺炎等诸多病毒均可引起脑膜炎。起病多急骤且高热伴肌痛、腹痛等,脑脊液中糖和氯化物不减低,蛋白常在100mg/dl以下。单纯疱疹性病毒性脑膜炎淋巴样细胞中可见显著的胞浆样包涵体。病毒性脑膜炎一般2~3周后可康复,脑CT无异常所见。目前国内已用单克隆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免疫荧光快速诊断法检测脑脊液单纯病毒抗原和抗体,能及早准确地做出诊断。 2.化脓性脑膜炎
由化脓性细菌引起,常急性起病伴高热、寒战。脑脊液白细胞明显增多可达数千×106/L以上,且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糖降低较结脑更为明显,脑脊液涂片可找到致病菌。血象中白细胞也明显增高,身体可有化脓性感染灶,若系脑膜炎所致常见皮肤出血点,一般不难区分,若经不规则抗生素使用后致表现不典型,需要注意鉴别。 3.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临床表现及脑脊液改变与结核性脑膜炎非常相似,与鸽等鸟类有接触史,有长期应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或糖皮质激素者应提高警惕。隐球菌脑膜炎也是HIV/AIDS患者最常见的机会感染之一。为排除隐球菌脑膜炎应常规行脑脊液涂片墨汁染色。脑脊液乳胶凝集试验检测隐球菌抗原有很高的阳性率。 4.流行性乙型脑炎
秋季发病,急性起病,高热,神志障碍重,脑脊液化验改变轻是其特点。脑脊液细胞数轻度升高,糖和氯化物正常,蛋白质<1g/L有利于鉴别。 5.脑脓肿
继发于身体其他部位的化脓病灶,可出现定位体征,CT有助于诊断。 6其他
如急性播散型脑脊膜炎: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起病急,进展快,早期出现意识障碍、截瘫、括约肌功能障碍,而轻度脑脊液改变是其特征,呈集体发病。脑囊虫有时也易误诊,该病多以癫痫发作、精神障碍、颅压增高、脑脊液改变轻微为表现。脑CT对诊断有帮助,血清、脑脊液囊虫补体结合、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可帮助诊断。
六、治疗 结核性脑膜炎的治疗应采用以抗结核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减少后遗症。 (一)抗结核化疗 肺结核治疗的原则如早期、联合、规律、全程、适量也适用于结核性脑膜炎的抗结核治疗。化疗也分为强化期和巩固期两个阶段,结脑化疗药物剂量一般比肺结核剂量偏大,疗程更长,不宜采用间歇给药。结核性脑膜炎化疗尚需考虑血-脑屏障、药物的通透性因素。一般认为在脑膜无损伤炎症的情况下,INH、PZA、1314TH、1321TH 可在脑脊液中达到有效药物浓度,其中INH在投药1小时后即可在脑脊液中达到峰值。在脑膜炎症期,利福平可以通过并在3~4小时后达到治疗浓度,而且可以保持浓度水平达12小时以上,但是该药在脑膜炎症消散后是否还能达到有效治疗浓度尚有争议。EMB与RFP相同,在脑膜炎症时能够透过血脑屏障,SM、PAS等药物即使在脑膜炎症时也不能保证有效的药物浓度。 成人常用剂量:INH 0.6~0.8g/d(联合RFP时INH 0.4~0.6g/d),RFP I0.45~0.6g/d,PZA 1.5g/d,EMB 0.75~1.0g/d,SM 0.75~1.0g/d(肌内注射),PAS 8~12g/d,AMK 0.4g/d(肌内注射),1321TH 0.6~0.9g/d。 一般采用四药联合HRZE方案,强化期3~4个月,总疗程12~18个月,也可以根据脑脊液常规、生化结果恢复正常后继续抗结核治疗不少于6~8个月计算总疗程。 近几年国内外有关耐药结核菌的报道逐年增多,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应早期尤其化疗前积极送检脑脊液培养,争取药敏结果,指导治疗。规则治疗疗效不佳者要考虑耐药可能。
(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 肾上腺皮质激素(以下简称激素)具有抗感染、抗过敏、抗纤维化、减轻脑水肿等作用,在强力、有效的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激素可获得良好的效果。但治疗指征、剂量和疗程尚存在不同的意见。使用激素应有明确的目的,主要是促进脑及脑膜的炎症消散和吸收,防止纤维组织增生和动脉炎等。对渗出病变疗效好,急性期越早使用越好;对晚期结核性脑膜炎疗效较差,激素使用剂量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激素使用的具体剂量和时限应根据机体的反应性、病变的性质和轻重等因素决定。 成人一般口服泼尼松30~40mg/d,急性期患者多有呕吐,服药后不能保证吸收,对重症患者采用静脉给药氢化可的松200mg/d(或地塞米松10mg/d)。情况好转后改为口服泼尼松。临床症状和脑脊液检查结果明显好转,颅压大致正常,病情稳定后开始减量,首次减量约在用激素后3~5周,以后每7~10天减量一次,每次5 mg,总疗程8~12周左右,总疗程不宜超过3个月。使用激素过程要密切观察其副作用和并发症,并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及时处理。
(三)颅内高压的处理 结核性脑膜炎在临床上往往以颅压高为主要表现,在急性期尤为显著,严重时可造成脑疝甚至危及生命。积极防治高颅压,使患者度过急性期,争取时间是抢救患者的关键。结核性脑膜炎高颅压主要原因有脑水肿和脑积水,急性期常以脑水肿为主,而晚期多以脑积水为主。脑水肿和交通性脑积水引起高颅压临床应使用脱水治疗,通常选用高渗性脱水剂如:甘露醇、山梨醇、尿素等。常用甘露醇125~250ml静脉滴注,30分钟滴完,可维持降颅压效果4~6小时。需要时6小时可重复使用。为加强降颅压效果也可与利尿性脱水药物联合使用,如呋sai米20 mg/次,静脉注射或静滴。乙酰唑胺能抑制脑脊液的生成,同时产生利尿脱水作用,在结核性脑膜炎高颅压时可使用,成人0.25 g/次,每日3次。使用脱水剂要注意防止电解质紊乱。梗阻性脑积水引起的高颅压,脱水剂效果不理想。对慢性梗阻性脑积水患者可采用口服乙酰唑胺及甘油制剂降颅压,效果仍不好可考虑侧脑室分流术,对急性梗阻性脑积水引起的高颅压可行侧脑室引流术,若梗阻不能缓解,进一步可考虑侧脑室分流术。
(四)鞘内给药或侧脑室给药的选择 经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少数病例可在全身治疗的基础上选用鞘内或侧脑室局部给药治疗(后者只能在侧脑室外引流的条件下使用),对提高晚期重症结核性脑膜炎的疗效和防止蛛网膜下腔形成粘连、梗阻和导致慢性脑积水有一定的效果。 鞘内和侧脑室注射药物的剂量成人一般采用醋酸泼尼松12.5~25mg/次,异烟肼50~100 mg/次,若考虑耐药也可以使用阿米卡星50~100 mg/次,每周2~3次,10次为一个疗程,可进行2~3个疗程。
七、预后 结核性脑膜炎是病死率、致残率较高的疾病,早年有报道结核性脑膜炎发病后5天开始治疗,病死率6.2%,第10天开始治疗,病死率29.2%,第15天开始治疗,病死率52.7%。虽然目前抗结核化疗有了很大的进展,但是早期治疗仍至关重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适当使用激素,妥善处理高颅压是提高结核性脑膜炎治愈率、减少病死率、降低致残率的关键。
这是前几年我给全国传染病医师进修教材编写的,有点过时了,但是可以给大家一些参考。大家可随时访问我的新浪微博:腾讯微博:
我还记得在我上初中1年级的时候、班上有个男同学在上课时很没有精神,整天就趴在课桌上睡觉,这和他平时的活泼的性格不相符,大概是几天后就没见他来上课了,后来班主任老师来跟大家说,他得病了很严重,当时大家都吓了一跳,老师说是肺结核,当时很茫然不知什么是肺结核,后来老师又说了还有脑膜炎,叫大家给他捐款,当时全校都捐款了,后来我们全班去了贵阳肺科医院看他,去的时候他已经说不了话,没有知觉了,好可怜 ,从那以后我班上那位同学就成了植物人 ,一直到现在都没有丝毫的好转 ,太累了 ,现在突然间想起来这件事,真是世事难料,没想到多年后我也会得这种病,并且进了那个让我们全班同学恐惧的肺科医院 。得了让我们全班同学都害怕的肺结核
。命运很会跟人开玩笑 ,不过还好,我没有那么严重。真是不幸中的万幸 。
。。。。。长知识。。
在肺结核治疗期间,会不会在转移成结核性脑膜炎。希望老师给予解答。谢谢
请问结核性脑膜炎在治疗期间手脚酸痛无力连楼梯也下不了了是什么原因呢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肺结核引起脑膜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