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职业打假人人买了2000元的药告我卖假药,但我的药是省医院的药绝对是真的

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您所在的位置:
& 滚动新闻 & 正文
2000元买来假“特效药”警惕“黄绿医生”网上卖药
日08:48  
  记者近日在采访中发现,在公立医院推出免费网上咨询服务的同时,也有不少医疗网站、健康论坛,打着免费咨询的旗号推销药品。专家提醒,正规的网上医疗咨询医生一般会遵守两大原则:一是不下诊断,二是不开处方,更不会推销药品。市民上网寻医问药时一定要擦亮双眼,以免上当受骗。
  正规网上医生
  电子医生救了我儿一命
  “钟医生,谢谢你的指导,孩子打呼噜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原来他得了睡眠呼吸障碍综合征。幸亏你的提点,我们才及时发现问题,否则孩子的生长发育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会危及生命。真的很感谢1这是一名来自广东顺德的母亲在广州市儿童医院医患论坛上给版主钟医生的帖子。钟建文,广州市儿童医院耳鼻咽喉科的一名普通的主治医师,如今是论坛上有名的“电子医生”。
  去年5月以来,广州市儿童医院在该院的网站上开辟了一个医患交流论坛。刚开始的时候,是几个对网络有兴趣的年轻医生不时上去为患者解答一些医学问题。后来,医院领导觉得这其实是一个加强医患沟通,并给患者提供便利服务的良好的平台,于是,专门请来技术人员管理论坛,并在医院成立了网络医疗小组,每个专科都选派医生,每天到各自的板块上值班,解答患者的问题。
  据网络管理员虞京介绍,如今该院的医患论坛已经开设了15个专科,累计有3000多患儿家长在论坛上发帖求助。
  网上服务医生不收报酬
  日前,记者进入该院的医患论坛,发现里面确实热闹非凡,家长们的提问五花八门:“2岁的小儿,支气管炎后现在总能听到肺部有痰鸣音,怎么办?”“刚出生的男宝宝头顶圈圈边有一撮白头发,是什么原因?”“我女儿一出生额头和眼皮就有些突起的红斑,请问是不是新生儿焰红痣?”……而在得到了医生的帮助和指导后,很多家长会到论坛上发帖表达感谢之意。钟建文告诉记者,上网为患者解答问题用的都是他们的业余时间,没有额外的报酬,“纯粹是一种兴趣。”
  医院在网上给病人诊病,难道不怕减少门诊量吗?该院院长曾其毅对记者说,外地病人来一次就诊不容易,他们求医之前往往想先对疾病本身或医院有个了解,另外有的病人看完病后,在用药过程中会碰到一些疑问,这时,如果能在网上给他们提供方便,本身也是对医患关系和医院形象的一种促进。
  网上医院有点乱
  可冒充医生注册无需认证
  然而,记者发现,目前像广州市儿童医院这样的规范的网络医患交流平台并不多。连日来,记者先后登录了广州市内多家大医院的网站,发现大多数医院在线内容只是简单的图片和简介。有医院管理者坦言,医院的专家每天在门诊和病房都忙不过来,哪里还有精力在网上回答患者的问题呢?再加上网络咨询不会给医院创造效益,医院不可能另外腾出资源来构建这样的平台。
  不过,虽然正规医院的网络版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但假网络医疗之名行推销药物之实的“健康论坛”、医疗网站却异常火爆。有“医生”会推荐患者服用哪些药,做哪些治疗。
  记者在浏览一个国内颇有影响力的医药网站时,以“患者”身份进入后,跃入眼帘的首先是大量的医药产品推荐,更让人意外的是,当记者再以“医生”身份注册,居然无需任何资质认证和审核,申请人就有了“初级医学专家”的身份,可以毫无限制地在网站中为广大患者推荐各类医药产品。
  花2000元买来假“特效药”
  网友赵先生就向记者抱怨,他为了治疗多年的哮喘病,曾经在网上咨询,在网上坐诊的“专家”把他的病情分析得头头是道,并推荐他使用一种特效药。于是,赵先生花了2000多元邮购了两个疗程的“特效药”。
  一周后,药寄来了,他打开一看却差点气昏,原来所谓的“特效药”就是他吃了多年、最寻常不过的中草药,实际价格不过几十元!
  傍晚6时,忙碌了一天的广州市儿童医院耳鼻咽喉科医生钟建文脱下白大褂,打开电脑,输入自己的用户名、密码,开始进入他下班后的第二角色——电子医生,为在论坛上留下“求助”帖子的患儿家长提供咨询。论坛自去年5月正式“开张”,由该院15个专科近20位医生组成的义务网络医疗小组每天轮班,在专科板块上为患儿家长解疑释惑。短短数月中,已有众多家长和孩子因为这种免费的网络医疗服务而受惠,他们中有被误诊了多年的孩子,有病情危急而家长却仍懵然未知的重症患儿……
  温馨提醒
  如何鉴别电子医生
  记者在采访中总结出,正规的网络医疗咨询一般会遵循两大原则:
  第一,医生决不会在网上给患者下诊断。钟建文医生说:“因为同一种症状背后可能有很多种不同的疾病,例如发烧,轻则可能是感冒,重的则可能是白血玻所以我们决不能光凭病人在网络上描述的症状下诊断,一定要以见到病人,并结合必要的客观检查为准。”
  第二,医生决不会在网上随意给病人开处方。“既然不做诊断,当然就不能随意用药。”因此,患者一定要对那些随意在网上“诊脖,甚至推荐患者吃什么药的“电子医生”提高警惕,以免上当。
  正规网络医疗服务
  第一,给病人提供正确的就诊路径,也就是医生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评估病人的症状可能预示着哪些疾病,然后指导他们去什么专科求诊。
  第二,教病人观察自己的症状,给他们大概的标准——这些症状一旦发展到怎样的程度,就应该立即去医院求诊了。
  第三,病人首诊或出院后,对用药有疑问,医生可以在网上给予适当的解答。
  网上就医维权困难
  对于网络医疗服务,广州市卫生局的相关工作人员则表示,在网络上冒充医生进行医学知识讲解的,属于非法行医行为。
  专家表示,由于网络的虚拟性,病人网上看病一旦诊断有误或自己吃了药产生严重后果,会给向相关部门举证投诉带来极大的不便,很难及时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编辑:栾春晖)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最新播报:
海南一女子看电视购物节目买药被骗2000元
昨日(12日),文昌南阳农场的阿萍反映,她于9月份看电视购物节目,先后购买了治疗颈椎骨质增生1300元的药水和700元的贴膏,但用过之后没有效果,反而出现心慌心悸。卖家承诺可随时退货,但她再次联系卖家时,对方却置之不理。近日,北京警方查获了一个涉嫌销售假药的商户,由文昌警方异地协助对阿萍做了笔录。
今年40多岁的阿萍,今年3月份开始经常出现头晕的症状,到医院检查发现其患有颈椎骨质增生,治疗半年后,效果却不理想。9月份,阿萍在电视上看到了一档养生节目,节目中有一种叫“药王风痛方”的药,号称可以治好任何骨骼方面的疾病。阿萍拨打电话过去,随后对方用“010”开头的电话回拨过来,向她推荐了8瓶药水,共计1300元,并称货到付款,效果不好可退货。
阿萍说,她使用了一瓶药水后,感觉就像涂了辣椒水十分难受,且出现心悸心慌。她打电话找到卖家反映问题,一个自称潘医生的人称,这是正常反应,让她再买一种叫“刁矮子疼痛筋骨贴”的贴膏。随后,她支付了700元购买了贴膏。到货后,她使用了一次,发现没什么效果,她怀疑自己买到了假冒伪劣产品,于是联系卖家要求退货。不料潘医生态度冷漠,让另外一名女子和她说话。该女子称,他们会尽快处理。几天后,阿萍再次拨打电话时,对方却不再接听。
阿萍说,11月10日她接到派出所电话,让她协助警方做笔录。这时,她才得知卖家因为卖假药,被北京警方查处了。记者从文昌南阳农场派出所获悉,北京警方在查处一涉嫌销售假药商户时,发现了消费者阿萍的信息,请求他们协助做笔录。(记者
[责任编辑:&&&&□记者&&马媛媛&&&&本报12月24日热线消息24日,家住潍柴社区的王先生告诉记者,最近一段时间有几个自称是糖尿病专家的工作人员在社区宣传纯中药降糖药,自己家人花了2000多元钱买回的药一点都不管用。人民医院刘主任提醒广大市民,宣传中药降糖的药物都是假的,中药不具备降糖作用。&&&&王先生告诉记者,自己的母亲患有糖尿病,10月初的时候,有一些自称是糖尿病专家的人在社区、公园发传单,免费为附近居民测血糖。起初有几位工作人员经常到家里给母亲免费测血糖,后来就开始给她推荐治疗糖尿病的药物。 “免费试用3天之后,母亲血糖降了不少,她就买了2000多元钱的药。但是再继续使用就不是那么管用了。”王先生发现母亲买的活胰因子胶囊并不是国药准字号,而是食准字号,并且包装和说明书很不正规,他劝母亲把药退了,却被告知卖出的药概不退换。&&&&据王先生介绍,他的母亲还参加过几次讲座,每次都在不同的酒店举行,记者从宣传单上发现,该产品宣称“由国家卫生部批准、国家专利、纯中药修复产品,感受平稳降糖、体征逐步改善的康复过程”。领取药品的时间是在早上7点至8点,“时间那么早,正好可以躲过相关部门的检查。按理说,中药应该不会那么快见效,但母亲试用了3天血糖就降下来了,这有些不合常理。”&&&&人民医院负责糖尿病治疗的刘主任告诉记者,所有宣传中药降糖的药物都是假的,中药不具备降糖作用,广大市民还需提高警惕,以防上当受骗。
本版主要新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打假人索赔遭殴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