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老年助残卡试样60一64的老年人是该给北京通一养老助残卡了吗?

65岁至79岁老人年内换完新老年卡 原老年人优待卡明年停用
北京青年报
日 07:48:36
  老年人优待卡(左)换成北京通—养老助残卡(右)
  市民政局近日联合市经信委、市交通委、市旅游委等7个部门印发《北京通—养老助残卡管理办法(暂行)》,从明年1月1日开始,65周岁到79周岁老人持有的北京市老年人优待卡停止使用,统一更换成具有金融功能的北京通—养老助残卡。现在换发卡的工作已经在西城区、丰台区、门头沟区、房山区开始,年内全市135万65周岁至79周岁的老年人都将领到“北京通—养老助残卡”。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从2015年开始,本市陆续启动8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的“券变卡”工作,约有50万老年人首批使用北京通—养老助残卡,此次第二轮换卡则是针对65周岁至79周岁的老年人。而从明年开始,本市还将启动60周岁至64周岁老年人的换卡工作。
  据了解,北京通—养老助残卡是老年人享有社会服务和社会优待权利的电子凭证,集养老服务补贴额度账户、金融借记账户、电子现金账户、市政交通一卡通应用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和原来的老年优待卡相比,北京通—养老助残卡除了可以享受公交车、公园景区的优待服务外,还具有特别的功能:如可享受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等政策性优惠,各类养老补贴、津贴,也将直接通过养老助残卡的金融功能进行发放。市民政局相关人士提示,持卡人用新卡乘公交车或者进入公园需要刷卡才能享受优惠服务。
  据介绍,具有本市户籍的65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和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办理《居住证》的65周岁及以上的外埠老年人,均可依据居委会通知及时换取北京通—养老助残卡。明年1月1日起,新增符合办卡条件的老年人可到制卡银行网点申请办理北京通—养老助残卡。
  此外,自2017年开始,市民政局还将启动60周岁至64周岁老年人的换卡工作,即“老年证”变“北京通—养老助残卡”。届时,60周岁至64周岁老年人可直接向北京农商银行营业网点申请办理北京通—养老助残卡。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介绍说,到2017年年底,北京通—养老助残卡将真正成为覆盖北京老年人的养老卡。(记者 郑林)中国网9月17日讯 昨日,北京市民政局发布了27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北京市老年人优待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北京市60周岁以上京籍老人及常住外埠老人,持北京通-养老助残卡,可享受包括优先进行危房改造、家庭无障碍改造,优先缴纳水电燃气费等44项优待政策。
《意见》包括政务服务、卫生保健、商业服务、交通出行、文体休闲及维权服务六大类。市民政局介绍,三个月内,各部门将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并向社会公布。
政务服务优待
《意见》明确,制定社会救助、保障政策时,对贫困、失能老年人应给予重点照顾。享受本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农村“五保”老年人应纳入医疗救助范围,提高其救助报销比例和额度,未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资助其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在实施经济适用房、公租房等住房保障制度时,相关房管部门应明确设计及建设标准,在项目中安排一定比例的符合适老性标准的住房,并对本市户籍符合条件的老年人优先配租配售保障性住房,提高租金补贴标准;进行危旧房屋改造时,优先帮助符合条件的本市户籍老年人进行危房改造。残疾或失独老年人在其住房拆迁安置中,同等条件下可享受优先选择楼层的待遇。
有关部门在办理房屋权属关系变更、户口迁移等涉及老年人权益的重大事项时,应依法优先办理,并就老年人的真实意愿进行询问,严格审查代理人资格。对有特殊困难、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
免除农村老年人兴办公益事业的筹劳任务。免除农村7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兴办公益事业的筹资任务。
经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或本村村民委员会同意,将未承包的集体所有的部分土地、山林、水面、滩涂等作为养老基地(纳入国家和地方湿地保护体系及其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湿地除外),可由本村基层老年协会负责管理经营,所得收益用于本村基层老年协会开展各类为本村老年人提供服务的公益项目,本村基层老年协会须定期公示养老基地管理经营情况及收益使用台账,并接受审计。
重视老年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建立老年人才市场或中介机构,为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机会;引导老年人在教育、科研、咨询等领域再就业或从事维护社会治安、社区服务等社会公益活动,有关部门可在工作岗位和薪酬方面对老年人给予必要的倾斜照顾;充分发挥老年人在基层老年协会建设中的作用。
具有本市户籍、且未享受我市丧葬补助费待遇的老年人去世后,享受丧葬补贴,标准为5000元。对去世老年人选择骨灰撒海的家庭实行免费,选择长青园骨灰林立体安葬方式的,给予相应补贴。
加快建立养老服务评估制度,重点对特殊困难老年人的家庭经济情况、身体状况、养老服务需求进行评估;对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失能、失独等特殊困难老年人给予居家养老服务补贴,根据需要进行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配备轮椅、拐杖、助行器等老年人出行及生活辅助器具。
卫生保健优待
《意见》指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优先对辖区内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免费建立健康档案。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要求对辖区内65周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每年提供一次免费健康管理服务,包括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健康指导;社区卫生服务团队优先为辖区老年人开展签约式健康管理,对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健康指导服务。
此外,《意见》要求,大、中型医疗机构通过完善挂号、诊疗系统管理,开设专用窗口或快速通道、提供导医服务等方式,对重病、失能老人就医提供优先服务;加快推进远程医疗服务模式。
针对商业饮食服务网点、日常生活用品经销单位,以及水、电、暖气、燃气、通讯、电信、邮政等服务行业和网点,《意见》要求它们为老年人提供优先、便利、引导和优惠服务,增加社区、养老机构缴费网点,并在醒目位置设置优待标识。对行动不便的高龄、失能老人应提供电话预约、免费上门等服务,满足老人的特殊需求等。
同时,老人在办理转账、汇款业务或购买金融产品时,《意见》要求金融机构应严格按流程办理业务,对存在风险的问题做出详细说明,尽量了解老年人交易的真实目的,进行善意提醒。在各网点ATM机、储蓄柜台等醒目位置张贴相关风险提示,利用科技手段进行防诈骗宣传。
交通出行优待
《意见》提出了车站等场所应设置老年人等候专座,并在醒目位置设置老年人优先标识,遇客流高峰期,视情况在身份验证、检票、安检及行李托运等处设置老年人专用进出通道。
市域内有条件公交车站的首末站应设置老年人优先标志及无障碍等候专区,根据需要配备升降电梯、无障碍通道、无障碍洗手间等设施,方便老年人乘车。对于无人陪同、行动不便的老年人给予特别照顾。
依托96106出租汽车召车热线,优先安排老年人叫车需求;加快推动无障碍出租汽车发展,为老年人和行动障碍人士提供个性化出行服务。
65周岁及以上的本市户籍和常住外埠老年人持北京通-养老助残卡免费乘坐市域内地面公交车,建立老年人乘车数据库。
完善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制度,政府对本市户籍特殊困难老年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予以资助。保险公司对其他参保老年人给予保险费、保险金额等方面的优惠。
健全推广北京市为老服务单位综合责任保险制度,在为老服务单位提供服务的区域内有老年人因意外情况导致伤亡时,保险公司将按照相应标准予以赔付,并保障伤亡者享受先行赔付服务,减少为老服务单位的经营风险,充分发挥商业保险经济补偿功能。
铁路部门应为列车配备无障碍车厢和座位,对有特殊需要的老年人订票和选座位提供便利服务。
严格执行《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等建设标准,进行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无障碍改造工作,可结合老(旧)居住(小)区整治、棚户区改造、建筑抗震加固等专项工作统筹安排,重点推进居住区缘石坡道、轮椅坡道、人行通道,以及建筑公共出入口、公共走道、地面、楼梯扶手、电梯候梯厅及轿厢等设施和部位的无障碍改造,适当配备楼梯升降装置等辅助设备。新建或改造居住区时,建设单位要根据规划要求和《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标准》、《养老设施建筑设计规范》及《北京市居住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指标》等建设标准,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和老年人活动场所。
规划过街天桥、人行横道、地下通道、交通信号灯等交通设施建设时要兼顾适老性原则,为老年人出行创造便利条件。
已经建成的公厕,未配备无障碍设施的(如安全抓杆、轮椅可进入使用的坐式便器专用厕位等),有计划地逐步改造实现全覆盖,新建公厕必须配套建设无障碍设施。
商业服务优待
《意见》还提出要根据老年人口规模和消费需求,合理布局商业网点,有条件的商场、超市设立老年用品专柜及老年人休息专座。
有效利用北京通-养老助残卡数据信息,合理规划养老服务商发展,根据老年人需求,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精准服务。
商业饮食服务网点、日常生活用品经销单位,以及水、电、暖气、燃气、通讯、电信、邮政等服务行业和网点,要根据行业特点和单位实际情况为老年人提供优先、便利、引导和优惠服务,增加社区、养老机构(包括养老照料中心)缴费网点,并在醒目位置设置优待标识。对行动不便的高龄、失能老年人应提供电话预约、免费上门等服务,满足老年人的特殊需求。
金融机构应为老年人办理业务提供便捷服务,提供导银服务,对行动不便、重病的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或代办服务。鼓励金融机构为养老金客户开展减费让利。对办理转账、汇款业务或购买金融产品的老年人,金融机构应严格按流程办理业务,并对存在风险的问题做出详细说明,尽量了解老年人交易的真实目的,进行善意提醒,并在各网点ATM机、储蓄柜台等醒目位置张贴相关风险提示,利用科技手段进行防诈骗宣传,尽到风险提示义务。
在文体休闲优待方面,增加公园、景区内服务老年人的设备,提高服务老年人设备的普及率。
市、区(县)财政支持的公共体育场馆为老年人健身活动提供优惠服务,在淡季、老年节,对老年人活动实行优惠或免费提供场地。关注农村老年人体育需求,适当安排面向农村老年人的专题专场公益性体育服务。
提倡影剧院、演出场馆不定期为老年人提供优惠票价,在淡季为老年文艺团体优惠提供演出场地。
市、区(县)财政支持的公共图书馆应开设老年读者阅览区域,并为老年人提供大字阅读设备、触屏读报系统等以及老年镜、放大镜等方便阅读的物品。
旅游景区、博物馆、公共体育场馆等场所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开设老年人售票窗口,在入口排队区宜安放老年人优先标识或设置老年人专用通道。
提倡非财政支持的旅游景区、图书馆、博物馆、体育场馆等文体设施为老年人提供免费、折扣、专场活动等优惠服务。
老年教育资源要对城乡老年人公平开放。享受本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农村“五保”老年人进入老年大学(学校)学习的,减免学杂费。
维权服务优待
《意见》要求各级人民法院对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案件,要依法优先立案受理、优先审判和执行。重视审理赡养、继承、房产纠纷等各类涉老案件,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有条件的基层人民法院可以成立老年人维权法庭(或老年人维权合议庭)。
司法机关以开通电话和网络服务、上门服务等形式,为行动不便的高龄、失能、重病等老年人在报案、诉讼等方面提供便利。
各级法律援助中心要设立老年人法律援助绿色通道,简化老年人申请法律援助程序,做到当天受理、当天审批、优先指派。积极推动放宽老年人法律援助经济困难标准,将更多老年人纳入法律援助保障范围,并重点关注孤寡、残疾、高龄以及空巢老人的法律援助需求。符合法律援助经济困难标准的老年人因其合法权益受侵害申请法律援助的,不再审查法律援助事项范围,重点做好赡养、婚姻、继承、邻里关系及因人身伤害事故(交通事故、医疗事故、产品质量事故以及其他事故)请求赔偿等老年人常见法律问题的法律援助工作。
健全完善市中心、区(县)中心、街道(乡镇)工作站、社区(村)联系点四级一体的法律援助机构服务体系,不断拓展老年人申请法律援助的渠道,发挥基层法律援助站点作用,方便老年人就近申请获得法律援助。
享受本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农村“五保”以及其他生活困难的老年人因追索赡养费、扶养费、养老金、退休金、抚恤金、医疗费、劳动报酬、人身伤害事故赔偿金等提起诉讼,交纳诉讼费确有困难的,可以申请司法救助,缓交、减交或者免交诉讼费。因情况紧急需要先予执行的,可依法裁定先予执行。
律师事务所、公证处、司法鉴定机构、基层法律服务所等法律服务机构,应优先为老年人提供费用减免法律咨询,有条件的法律服务机构应积极为经济困难的老年人提供其他免费或优惠服务。公证处为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提供免费遗嘱公证业务,政府根据服务数量和质量给予其资金支持。
充分发挥老年人法律援助律师团的作用,规范准入和退出机制,为经济困难老年人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务
文章来源: 中国网登录人民网通行证 &&&
4区今起试用“北京通”养老卡&135万老人下月都能拿到卡
日23:13&&来源:
原标题:4区今起试用“北京通”养老卡
  今天上午,丰台方庄地区的老人开始试用新卡乘坐公交车。阎彤摄 J124
  今天上午,“北京通――养老助残卡”启用仪式在方庄体育公园内举行。市民政局表示,目前西城、丰台、门头沟、房山四区已经完成从老年优待证到养老助残卡的换卡工作,并从今天开始试用,其他区也将在年底前陆续发放。12月1日起,“北京通”将全面启动试用,老人持卡可享受免费乘坐公交、游览公园、购买折扣商品或服务等优待。
  12月为“两卡并用”过渡期
  对于本市80周岁以上的老人来说,养老助残卡并不陌生,因为自2014年开始至今,本市已经为50多万名80周岁以上的老人换发了养老助残卡,主要用于每月发放养老服务补贴,而65岁至79岁的老人当时持用的仍然是老年优待卡。
  去年10月开始,两卡合一卡,统一升级为“北京通――养老助残卡”,并于今年启动制卡和换发工作。新卡是集养老服务补贴额度账户、金融借记账户、电子现金账户、市政交通一卡通等应用于一体的银行卡,也是今后老人享受各类优待政策的凭证。截至目前,全市已有80多万名老人完成换发,涉及西城、丰台、门头沟、房山,其他区的卡片也将陆续发放,预计11月底前,全市135万名符合条件的老人都能拿到新卡。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12月1日开始进入试用阶段,也是“两卡并用”的过渡期,建议拿到新卡的老人积极使用,刷卡中遇到任何问题可及时向服务热线反馈。明年1月1日起,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均须持养老助残卡享受优待服务,原老年人优待卡停止使用。60至64周岁的老年人将于明年适时启动换发新卡工作。在本市长期居住的外埠老年人,明年1月1日起在办理居住证后可向北京农商银行申办“北京通――养老助残卡”。
  新卡至少有4个“小房间”
  “原来您的老年优待证晃一晃就行,使用新卡可都得刷卡。”在今天的启动仪式上,市老龄办相关负责人向老人们耐心地解释起新卡的功能。
  新卡有一个小芯片,集成了公交、金融等功能,而这个小小的集成芯片上至少有4个“小房间”,用来存放不同来源的资金。第一个“房间”用来存放市政府补贴,政府每月为80周岁以上老人发放的养老服务补贴存放在此,可以在全市1.5万个养老助残卡服务商刷卡使用,不能提现。第二个“房间”用来存放失能老人的护理补贴,可以兑换相应服务。第三个“房间”用来存钱,65周岁以上的老人可以将养老助残卡作为借记卡,存钱之后在养老助残服务商刷卡购买折扣商品或服务,1.5万服务商中有4000家确定将对持卡老人提供相应的折扣优惠。第四个“房间”用来存放公交一卡通的小额现金,65岁以上的老人持卡虽然可以免费乘坐公交车、免费游览优待范围内公园和景区,但乘坐地铁并不免费 ,老人可以在一卡通充值点给养老助残卡充值,直接当作一卡通使用。
  可下载APP配合新卡使用
  为解决“北京通――养老助残卡”制卡、充值、消费过程中的系列问题,老人可下载“北京通e个人”手机APP软件配合使用。在软件中,除了可以查询养老助残卡的制卡情况,电子券的充值信息、交易明细、余额信息、跨年失能补贴等,还可以随时随地搜索到身边的养老服务单位信息,包括百货购物、餐饮、社区便利、医药医疗、日间照料、家政服务、生活照料、文化娱乐等服务。只需一点就能看到商家的位置和距离。此外,还可以快速查看到离自己最近的养老照料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公园、公交等。甚至通过软件还可以登记成为999急救中心服务对象,享受优先派车服务。
  温馨提示
  持卡乘公交需刷卡
  持卡乘坐地面公交车时,上下车须按规定分别刷卡。游览公园、景区时,在装有刷卡设备的公园须刷卡入园;在没有刷卡设备的公园、景区,请按照各公园、景区管理要求入园。
  发卡后需每年激活延期
  养老助残卡的金融功能需要发卡后进行激活,激活后一直有效,不需要每年进行延期。但在公交、公园领域使用时,为杜绝冒用等侵害老年人权益的行为发生,需要一年办理一次延期,有效时间自发行日期起计算,可在一年有效期到期的前月、当月、次月内,持本人身份证件原件、养老助残卡到制卡银行网点办理延期。
  本市80周岁以上老年人已经于2014年开始换卡,待今年12月1日启动试用之后,这些老人需持卡到北京农村商业银行营业网点激活,才能使用公交、公园等优待功能。
  丢失补办时需交工本费
  养老助残卡如丢失或人为损坏需重新换卡时,持卡人应及时挂失,换卡时的工本费由持卡人本人承担,具体费用按制卡银行规定执行。补换卡期间不影响政府政策补贴资金的发放。
  可申请“临时卡”应急
  符合免费公交、公园优待条件的老年人在申办或使用养老助残卡过程中,因制卡失败或技术性损坏等原因未能及时领取或使用卡片,可向制卡银行申领临时卡。临时卡制卡时间为5个工作日,有效期为两个月,仅具有公交、公园刷卡功能,待新卡办理成功后交回银行换正式卡。
  咨询电话
  政策咨询和服务监督热线:96156
  制卡银行服务热线:96198
  一卡通服务热线:96066
  本报记者 叶晓彦J224
(责编:陈一诺、高星)
在京城王府井金街上,竟有8家稻香村专卖店(柜台),让人搞不清到底哪家是正宗的老北京稻香村糕点。这些店中,苏州稻香村和另一家名为“京稻”的特产集合店及北京稻香村专柜正在进行“火拼”,经销商和生产厂家各诉原委。北京“养老卡”内将存电子病历
关注新华网
  日前,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北京市民政局和北京市卫生部门了解到,已于今年起全面启用的“北京通—养老助残卡”将可存入老人的电子病历,并且在社区医院看病时实现电子支付的功能。 据悉,本市自启动将老版的老年优待证、优待卡更换为新版具有金融功能的“北京通—养老助残卡”以来,已有第一批50万名80岁以上老人以及第二批135万余名65岁至79岁的老人领到新卡。
  养老助残卡未来可用于购买医疗服务
  近日,北京市卫计委下发《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17年,“北京通—养老助残卡”、“北京通—残疾人服务一卡通”可用于支付医疗服务费用。
  北京通—养老助残卡是老年人享有社会服务和社会优待权利的电子凭证,集养老服务补贴额度账户、金融借记账户、电子现金账户、市政交通一卡通应用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和原来的老年优待卡相比,北京通—养老助残卡除了可以享受公交车、公园景区的优待服务外,还具有特别的功能,如可享受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等政策性优惠,各类养老补贴、津贴,也将直接通过养老助残卡的金融功能进行发放。
  同时,养老助残卡与京医通卡等北京通卡的衔接工作将在市经信委的统筹下有序开展,逐步完善。当前正与市卫计委研究使用养老助残卡购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疗服务的衔接工作。
  据了解,本市自启动将老版的老年优待证、优待卡更换为新版具有金融功能的“北京通—养老助残卡”以来,已有第一批50万名80岁以上老人以及第二批135万余名65岁至79岁的老人领到新卡。
  银联功能实现后可实现电子支付
  根据此卡最初的功能设计,除拥有就医实时结算、金融功能之外,该卡将包含健康管理功能,能显示3-5次就诊的电子病历。而北青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尚未实现此功能的主要原因是正在对一些技术问题进行突破。“将养老助残卡的功能扩展到看病,从最初设计时就有这个想法。但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事业单位,根据相关规定,不能设立多账户,但养老助残卡是和北京农商银行合作的。这一问题还需解决。”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随着卡的功能的丰富和发展,银联功能逐渐可以使用后,不用专用POS机就可以使用。该项工作正在逐步推进之中。同时,除了看病中的支付功能,将卡内由政府发放的电子券用于医疗支付,也是设计时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
  此外,北京通—养老助残卡具有普通市政交通一卡通的基本功能,在指定的充值网点充值后,也可用于非优待范围的其他市政交通一卡通应用领域(如轨道交通、小额支付等)。但本市轨道交通不属于对老年人免费优待范围内,若想使用本卡进入地铁,需提前给卡充值,便可按实际发生的票价刷卡消费使用。除了公交一卡通功能之外,持卡老年人还可以凭借该卡刷卡逛公园,同时享受一万多家服务商的市场优惠等。
  养老卡各功能账户相互独立
  因为“北京通—养老助残卡”具有多种综合功能,大家对其安全性也尤为关注。“老年人不必对此卡的安全性产生任何怀疑。”北京农商银行相关人士介绍,此卡的芯片为纯国产,而国产芯片卡在北京如此大规模的应用尚属首次,能与“洋”芯片的功能不相上下,同时,该芯片是一张将金融和公交功能结合而成的芯片,芯片中具备若干功能,如同多个小房间,每个小房间都有各自的密钥,因此安全性也更有保障。卡的金融账户、居家养老服务补贴账户和轨道交通充值的资金也都是相对独立的。
  自今年1月1日起,凡是具有本市户籍的65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和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办理了居住证的65周岁及以上的外埠老人,均可到北京农商银行在全市的694个营业网点免费申请办理“北京通—养老助残卡”。申请时,京籍老人(包括京籍离退休军人)持户口簿、身份证和近期一寸白底彩照一张。如持有老年优待卡(红色),请一并携带。外埠户籍老人持居住证及身份证办理,如持有老年优待卡(红色),请一并携带。
  如果代办,需由代办人持两人有效身份证件和街道或居委会开具的代办证明。代办证明写清代办人和持卡人的关系。外埠老人最好亲自到银行办理,以证明本人现居住在北京。如果申请人不清楚北京农商银行网点地址,可拨打北京农商银行客服热线96198查询距离最近的网点。
  为了方便老人前往农商行办理“北京通—养老助残卡”的相关业务,北京农商银行将继续扩大设点,尤其是东西城。相关负责人表示,春节后,西城区将结合养老驿站或者社区照料中心,增加15个营业网点,上半年将完成东城和西城的网点布设。(记者 蒋若静)
  北京通—养老助残卡
  据悉,“北京通—养老助残卡”经历了券变卡、卡变卡的过程,今后还将经历证变卡的过程。
  对于80岁以上的老人,因为政府发放了养老助残券,为了使此项服务更精准,减少中间出错的过程,2015年,本市50万名80岁以上的老年人拿到了这张“北京通—养老助残卡”。2016年实现了65岁-79岁老年人的“卡变卡”,即本市老年优待卡变“北京通—养老助残卡”,这部分老人有135万。2017年,本市还将启动“证变卡”工作,即老年证变“北京通—养老助残卡”,这项工作将面向60至64岁老人,具体办卡、领卡时间将按政府工作安排通知到居委会。
责任编辑:
Copyright (C) 2000 -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养老卡”内将存电子病历 可实现电子支付-中新网
北京“养老卡”内将存电子病历 可实现电子支付
日 01:01 来源:北京青年报  
  日前,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北京市民政局和北京市卫生部门了解到,已于今年起全面启用的“北京通―养老助残卡”将可存入老人的电子病历,并且在社区医院看病时实现电子支付的功能。 据悉,本市自启动将老版的老年优待证、优待卡更换为新版具有金融功能的“北京通―养老助残卡”以来,已有第一批50万名80岁以上老人以及第二批135万余名65岁至79岁的老人领到新卡。
  养老助残卡未来可用于购买医疗服务
  近日,北京市卫计委下发《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17年,“北京通―养老助残卡”、“北京通―残疾人服务一卡通”可用于支付医疗服务费用。
  北京通―养老助残卡是老年人享有社会服务和社会优待权利的电子凭证,集养老服务补贴额度账户、金融借记账户、电子现金账户、市政交通一卡通应用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和原来的老年优待卡相比,北京通―养老助残卡除了可以享受公交车、公园景区的优待服务外,还具有特别的功能,如可享受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等政策性优惠,各类养老补贴、津贴,也将直接通过养老助残卡的金融功能进行发放。
  同时,养老助残卡与京医通卡等北京通卡的衔接工作将在市经信委的统筹下有序开展,逐步完善。当前正与市卫计委研究使用养老助残卡购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疗服务的衔接工作。
  据了解,本市自启动将老版的老年优待证、优待卡更换为新版具有金融功能的“北京通―养老助残卡”以来,已有第一批50万名80岁以上老人以及第二批135万余名65岁至79岁的老人领到新卡。
  银联功能实现后可实现电子支付
  根据此卡最初的功能设计,除拥有就医实时结算、金融功能之外,该卡将包含健康管理功能,能显示3-5次就诊的电子病历。而北青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尚未实现此功能的主要原因是正在对一些技术问题进行突破。“将养老助残卡的功能扩展到看病,从最初设计时就有这个想法。但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事业单位,根据相关规定,不能设立多账户,但养老助残卡是和北京农商银行合作的。这一问题还需解决。”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随着卡的功能的丰富和发展,银联功能逐渐可以使用后,不用专用POS机就可以使用。该项工作正在逐步推进之中。同时,除了看病中的支付功能,将卡内由政府发放的电子券用于医疗支付,也是设计时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
  此外,北京通―养老助残卡具有普通市政交通一卡通的基本功能,在指定的充值网点充值后,也可用于非优待范围的其他市政交通一卡通应用领域(如轨道交通、小额支付等)。但本市轨道交通不属于对老年人免费优待范围内,若想使用本卡进入地铁,需提前给卡充值,便可按实际发生的票价刷卡消费使用。除了公交一卡通功能之外,持卡老年人还可以凭借该卡刷卡逛公园,同时享受一万多家服务商的市场优惠等。
  养老卡各功能账户相互独立
  因为“北京通―养老助残卡”具有多种综合功能,大家对其安全性也尤为关注。“老年人不必对此卡的安全性产生任何怀疑。”北京农商银行相关人士介绍,此卡的芯片为纯国产,而国产芯片卡在北京如此大规模的应用尚属首次,能与“洋”芯片的功能不相上下,同时,该芯片是一张将金融和公交功能结合而成的芯片,芯片中具备若干功能,如同多个小房间,每个小房间都有各自的密钥,因此安全性也更有保障。卡的金融账户、居家养老服务补贴账户和轨道交通充值的资金也都是相对独立的。
  自今年1月1日起,凡是具有本市户籍的65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和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办理了居住证的65周岁及以上的外埠老人,均可到北京农商银行在全市的694个营业网点免费申请办理“北京通―养老助残卡”。申请时,京籍老人(包括京籍离退休军人)持户口簿、身份证和近期一寸白底彩照一张。如持有老年优待卡(红色),请一并携带。外埠户籍老人持居住证及身份证办理,如持有老年优待卡(红色),请一并携带。
  如果代办,需由代办人持两人有效身份证件和街道或居委会开具的代办证明。代办证明写清代办人和持卡人的关系。外埠老人最好亲自到银行办理,以证明本人现居住在北京。如果申请人不清楚北京农商银行网点地址,可拨打北京农商银行客服热线96198查询距离最近的网点。
  为了方便老人前往农商行办理“北京通―养老助残卡”的相关业务,北京农商银行将继续扩大设点,尤其是东西城。相关负责人表示,春节后,西城区将结合养老驿站或者社区照料中心,增加15个营业网点,上半年将完成东城和西城的网点布设。
  本组文/本报记者 蒋若静
  北京通―养老助残卡
  据悉,“北京通―养老助残卡”经历了券变卡、卡变卡的过程,今后还将经历证变卡的过程。
  对于80岁以上的老人,因为政府发放了养老助残券,为了使此项服务更精准,减少中间出错的过程,2015年,本市50万名80岁以上的老年人拿到了这张“北京通―养老助残卡”。2016年实现了65岁-79岁老年人的“卡变卡”,即本市老年优待卡变“北京通―养老助残卡”,这部分老人有135万。2017年,本市还将启动“证变卡”工作,即老年证变“北京通―养老助残卡”,这项工作将面向60至64岁老人,具体办卡、领卡时间将按政府工作安排通知到居委会。
【编辑:姜贞宇】
>社会新闻精选: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京市养老助残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