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安全检查记录表做的检查有哪些

股票/基金&
糖尿病患者应定期做哪些检查
作者:吴静
  据统计资料显示,8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糖尿病并发症,这给患者及其家庭乃至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据北京友谊医院内分泌科郝雅斌主治医师介绍,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是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糖尿病患者除了经常性地监测血糖外,还应定期进行一些相关指标的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尽量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每三个月检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是血红蛋白与糖类的结合产物,它与血糖的高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糖化血红蛋白是反映抽血前2-3个月的血糖控制好坏的指标。  每半年至一年检查一次生化全套指标。生化全套指标包括:肝肾功能、血脂、尿酸等。肝脏与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关系密切,糖尿病患者服用药物需要肝脏代谢,而且有些糖尿病患者合并有脂肪肝,因此要定期检测肝功能的指标。糖尿病病患者较一般人群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这不仅与血糖的控制程度、高血压等因素有关,还与脂质代谢异常密切相关,脂质代谢异常可使糖尿病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大大增加。  每年检查一次尿微量白蛋白。以监测糖尿病对肾脏的损害程度,是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指标。如果尿微量白蛋白升高,则需遵肾内科专科医生的意见定期复诊。  每年检查一次眼底。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引起失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糖尿病眼部最严重的并发症。血糖控制不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逐渐恶化,视力在不知不觉中下降,因此要定期检查眼底。一旦发生眼底出血,很难逆转。  每年进行一次心、脑血管及肢体动脉的相关检查。心梗、脑梗因预后较差一般能够引起患者的重视,所以大多数患者会定期在心内科、神经内科就诊完成心血管、脑血管的相关检查。但是糖尿病足因起病较隐匿往往不能早期发现,常于足溃疡发生后才引起重视,此时的生活质量已开始降低,严重时需要截肢甚至危及生命。因此除心脑血管外,下肢动脉的病变也应及早筛查,及早干预。
新闻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当前位置: >
糖尿病患者定期检查应该做什么呢?
来源:寻医问药
发布者:小瑞伊伊
患者们在去医院做定期检查的时候应该做哪些呢?以下便是我们的详细解说
糖尿病(糖尿病食品)患者的定期检查是很重要的,这有助于监控病情的发展,为药物的使用提供依据,增加药物的疗效,减少不良反应((血糖食品)等)。如果检查发现就可及时治疗。
1、血压(血压食品)、脉搏、体重及腰臀围情况,应至少每周测定一次。
2、血糖及尿常规,尿常规中尤其应注意尿糖、尿蛋白、尿酮体的情况,应至少每个月检查一次。
3、糖化血红蛋白情况,每二至三个月检查一次。
4、尿微量白蛋白,每半年至一年检查一次。
5、眼部情况(应包括眼底检查),每半年至一年检查一次。
6、肝功能、肾功能、血脂情况,每半年检查一次。
患者可将上述检查结果作记录,并注明检查日期,同时记录下自觉症状,每餐的进食量和热量,工作活动情况,有无低血糖反应的发生。
以上便是我们为你提供的详细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祝你早日康复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不喜欢这些
百万名医生在线为您免费解答
请您详细描述您感到不适的症状、部位及发病时间
[肝胆疾病][体检][生殖孕育][生殖孕育][消化内科][消化内科]
在寻医问药您还可以
百万医生在线解答问题,100%回复
手机客户端,让您随时随地问医生
免费咨询、预约三甲医院专家
与患友和专家一起,交流分享治疗经验
查看药品信息,帮您合理选择药品
帮您了解疾病知识,一本疾病百科全书
大家都在搜:
擅长:各种贫血、血液科常见病等哪些人群要做糖尿病筛查?
核心提示:在糖尿病高发的今天,医学界意识到,糖尿病防治工作必须前移。专家提醒,经常低血糖更要留神糖尿病。
  经常更要留神   “嘿,怎么又饿了?”老高这段时间总觉得自己身体不对劲,明明早饭吃得挺饱,可是上午还不到10点,就觉得又饿了。有时还会出现心慌、手抖、出虚汗等状。老高去医院检查,被医生的话吓了一跳。“糖尿病前期?都说糖尿病人吃多、喝多、尿多和变瘦,我没有啊!而且身体还发胖了呢,怎么就……”  “‘三多一少’只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和较晚期的表现。”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潘长玉教授告诉记者,“而在糖尿病的早期,患者的症状可能是反应性低血糖,就像老高这样。”  其实,人体就像一台精密的仪器,在正常状况下会通过一套自动化“系统”来调节血糖,就是这套“系统”中的关键。人吃完饭后,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被分解为糖进入血液,导致血糖升高。这时,人体就会产生反应,胰岛素分泌增多。胰岛素就像一把“钥匙”,可以打开人体细胞的“大门”,让进入细胞,被储存或者利用。当血液中的葡萄糖减少到一定程度后,人体又会发出指令,减少胰岛素分泌,关上细胞的“大门”,使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  然而,糖尿病前期患者的胰岛细胞出现了异常,对人体血糖的变化反应迟缓。当餐后胰岛素应该分泌增多时,它分泌较少,引起了高血糖;而过高的血糖又会刺激胰岛细胞大量分泌胰岛素,使得患者的血糖在下顿饭前就降到了低谷,从而饥饿难忍。经常吃、等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食物者,更容易出现反应性低血糖。“也就是说,胰岛素分泌与血糖浓度之间的不匹配,导致了反应性低血糖的发生。”潘长玉说。  除了反应性低血糖,糖尿病前期患者常见症状还有,尤其是腹型肥胖。“不过,糖尿病前期症状往往不明显,所以我们更希望大家关注导致糖尿病的各种危险因素。”潘长玉强调。  潘长玉说,确诊糖尿病前期,唯一的方法就是糖耐量试验,即口服一定量的葡萄糖后,定时检测血中葡萄糖水平。如果血糖高于正常人,而又没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即为糖尿病前期。  空腹血糖不高别盲目乐观 还应筛查口服糖耐量试验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的标准,正常人的血糖应该是空腹血糖&6.1毫摩尔/升,服75克葡萄糖后2小时血浆血糖&7.8毫摩尔/升;如果空腹血糖≥7.0毫摩尔/升,或口服糖耐量试验中2小时血浆血糖≥11.1毫摩尔/升可诊断为糖尿病。  由此可见,在正常血糖水平与糖尿病诊断标准之间尚有一段距离。介于正常人和糖尿病之间的状态属于“糖尿病前期”。  因此,“只要空腹血糖正常就高枕无忧了”的看法是错误的。大量研究显示,如果忽略了餐后血糖,仅检查空腹血糖可能会有一半左右血糖异常的患者漏诊。所以,对于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仅筛查空腹血糖远远不够,应同时做口服糖耐量试验。  根据《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04年版),应该参与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筛查的糖尿病高危人群包括:1.年龄≥45岁,超重或肥胖,以往曾有血糖异常史;2.亲属中有糖尿病患者的人群;3.血脂异常者;4.患高血压和(或)心脑血管疾病者;5.年龄超过30岁的妊娠妇女,有妊娠糖尿病史者,曾分娩体重大于4公斤婴儿者,有不能解释的滞产者,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妇女;6.体力活动明显减少者;7.使用一些特殊药物者,如糖皮质激素、利尿剂等。  上述人群筛查后,如果糖耐量检查结果正常,应在一年后复查;如果检查结果为糖尿病,则应立即开始治疗;若检查结果属于糖尿病前期,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生活方式干预甚至药物干预。  糖尿病前期怎么治  研究表明,对糖尿病前期患者进行生活方式干预,能有效阻止病情向糖尿病进展。  生活方式的管理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控制饮食,二是适当运动。控制饮食的关键是少吃碳水化合物。饮食中碳水化合物过多,既容易发胖,也容易引起血糖升高,进而导致反应性低血糖。此外,少食多餐、规律进食也很重要。适当运动就是要通过慢跑、爬山、游泳、骑自行车等轻中度有氧健身方式控制体重,因为肥胖者更容易出现胰岛素抵抗。
  在控制生活方式的同时,患者应自我监控病情,一是定期测量体重,计算体质指数;二是定期监测餐后血糖浓度。每隔3个月到半年,患者应拿着监测结果前往医院随诊。  对难以坚持健康生活方式的患者而言,应该予以药物干预。目前研究证明,二甲双胍、阿卡波糖、罗格列酮都对糖尿病前期患者有效。我国目前获批用于糖尿病前期的,只有阿卡波糖,它可以在肠道内阻止食物分解为葡萄糖,从而降低餐后血糖。  服用阿卡波糖时,应在餐前吞服,或跟第一口饭同时嚼服。服药后一旦停药,病情可能会反复。因此,用药可能是长期的。需注意的是,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应努力控制生活方式并监测病情。不要以为有了药物做“保护伞”,就可以不管嘴和腿了。
扫码或关注微信公号jjkkxxg回复【风险】即可测试
常见症状: 并发症状: 相关检查: 推荐用药:
养阴清热,活血化瘀,益气固肾。...[]
推荐医院:推荐医生:
这些疾病都不是你要找的? 用工具试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扫一扫”分享
日是世界糖尿病日,国际糖尿病联盟今年世界糖尿病日的主题是“健康饮食与糖尿病”。在“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中,直接起治疗作用的是饮食、运动和药物三要素,而血糖监测和教育则是保证这三要素正确发挥作用的重要手段。所以,糖尿病饮食是“糖尿病治疗的五架马车”中最基础的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糖尿病患者在规律服药的同时,要做到合理饮食。 []
在线咨询(向医生免费提问)
请在此提交您的问题,即有万名医生10分钟内为您解答
答你所问,名医在线近距离。
肿瘤的真相与误区
健康有益事
减肥达人秀
2017年春节就要来临了!逢年过节,人们总会大鱼大肉一番,…… []
在我国的中医院校经常能看到一批批外国医生围着中国医生学…… []
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营养科主任曾晶介绍,多数市民都听说过…… []
做爱是一个快乐的过程,是两个亲密无间的伴侣情感的交流。…… []
切勿轻信偏方、神药,要积极配合专业医生,接受正规治疗,服用安全可靠的药。另外,对于糖友来说,血糖不是降得越快越好,也不是越低越好。根据自己的病情,把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维持血糖稳定才是最健康的。每日在线答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定期检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