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第一医院院长琅岐医院院长

医院简介/福州市琅岐卫生院
福州市琅岐卫生院位于福州市马尾区团结路;是一家一级丙等综合医院。
发展历程/福州市琅岐卫生院
暂无详细信息
医院设备/福州市琅岐卫生院
暂无详细信息
医院科室/福州市琅岐卫生院
暂无详细信息
主治医生/福州市琅岐卫生院
暂无详细信息
显示方式: |
共有58个词条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次
参与编辑人数:1位
最近更新时间: 11:35:59
贡献光荣榜福州琅岐镇:小镇居民为啥愿意家门口看病?
6万常住人口的福州琅岐镇,群众在去年以前看病要去40公里之外的福州市区,现在他们只有重疾、罕见病才往外跑—
小镇居民为啥愿意家门口看病?
东南网10月22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储白珊 实习生 纪玉屏)
专家、设备都“跑”镇上来了
每周二早上8点半,福州琅岐镇卫生院心内科诊室外都有一列病人队伍。这些病人都是镇上居民,给他们看病的医生是福州市第一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江挺。
72岁的江奶奶最近一个月来复诊了两次。“我这冠心病是老毛病了。以前我去省立医院,每次都是让儿子开车接送,来回至少半天。”她说,“现在卫生院里就有大医院的专家,我从家里走过来不过10分钟。”
和江挺一起来到这个小镇上的专家,还有福州市第一医院中医科、普外科、妇产科的3位专家。去年7月,福州市第一医院牵头组建包括1家三甲医院、9家二级医院、3家卫生院和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内的福州市第一医院医疗联合体(下称“医联体”)。医联体通过内部实行专科协作、技术帮扶等方式支援帮扶基层医疗机构。
4位专家就是从那时起,每周二都到琅岐看诊。而和江奶奶一样,之前连照个心电图都要到几十公里之外的居民,一年来陆续回到镇上看病。镇卫生院院长林义说:“这一年来,卫生院得到医联体专家和技术两方面的支持,服务能力提升了很多。现在在这里,专家的看诊时间很固定,彩超、生化仪、血象分析仪、胃镜等医疗设备也齐全了,病人能做更多的检查,而且不用排队。”
卫生院的底子厚多了
镇上病人回流的另一个原因,是镇卫生院医务人员技术水平整体提升了。
采访当天上午11点,普外科的病人陆续看完病回家,门诊室变成教室:福州市第一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郑志刚和卫生院医师连晓军,拿着一篇学术论文在探讨腹腔镜的外科应用进展。
“郑医生来我们卫生院看门诊的这一年里,不仅带来技术,也带来三甲医院更新的治疗理念。我们科里4个医生都挺年轻,跟着他学习实践,能力也有提升。”连晓军说。
不仅是普外科,这一年,琅岐镇卫生院新建了更方便基层群众健康管理的中医科。“在专家帮带下,我们现在与医联体中医专家在内的8位中医老专家合作,每周保证3天有专家门诊。”林义说,“此外,原先我们只有一个以保健为主的理疗科、3个非常年轻的医生。今年7月,我们将理疗保健科改名为疼痛康复科,配备3个医生、3个护士和2个主任专家,提供类风湿、骨关节等疼痛病的治疗。当地居民非常认可。我们现在已开始限号看诊了。”
除了科室增多、健全,镇上居民首诊愿来卫生院还有一个原因,那就转诊有“绿色通道”:首先,医联体内双向转诊的病人,按院内转科政策简化新农合和医保转诊、报销手续,取消双向转诊产生的新农合和医保二次起付线,病人不用多次办理出入院手续;其次,病人转院之前,卫生院和医院会提前沟通,病床、专家、相关检查设备都会提前准备好,病人转院之后,其治疗信息在卫生院和医院之间可共享,方便后续的回乡康复。
记者从福州市第一医院了解到,医联体成立以来,截至今年8月底,医联体内部双线转诊危重症病人达721人。派驻定点帮扶专家总次数2188人次。
延伸报道>>>
“造血式”帮扶期待长效机制保障
东南网10月22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储白珊)
基层强,群众才敢放心在家门口看病。在基层医疗机构普遍缺人才、缺技术的现阶段,像福州市第一医院医联体这样的“造血式”帮扶,是一种有效方案。
采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在我省一些设区市,类似的尝试也在进行—
在宁德,闽东医院与周宁县医院2011年尝试股份制合作,共同组建周宁县医院医疗联合体暨闽东医院周宁分院。在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公益性不变的前提下,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借力闽 东医院,周宁县医院近年发展迅速:13层高的新病房大楼去年5月投用;急诊科、骨科、康复科及病理科等相关科室成立完善,管理上全参照三甲服务模式;磁共振、血液透析机等设备相继投用;开展新技术、新项目52项,临床诊疗水平提升之后,农村常见病、多发病、危急重症在当地均可得到基本解决。
在莆田,市第一医院医疗集团和莆田学院附属医院医疗集团在去年相继挂牌。各成员医院在人员、技术、设备、设施等方面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抱团”提供医疗服务。
专家认为,发展医疗集团,有利于医技人才流动、避免资源重复、统筹资源、缓解床位压力,基层医疗服务水平能明显提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基层群众看病难问题。建议未来在发展医疗集团的过程中,政府更多地鼓励强强联合,打造医疗服务品牌,强化服务能力;同时引入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让医疗集团发展机制更灵活。
作者:储白珊 纪玉屏
本文来源:东南网
48小时评论排行
评论303556条
评论225106条
评论206086条
评论145964条
评论142021条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您好,分享的企鹅
福州任免一批干部 张如福任琅岐管委会副主任
东南快报许才芳
东快讯(记者许才芳)昨日,()记者获悉,福州市政府日前新任免了一批领导干部。张如福同志任福州市琅岐经济区管委会副主任;杨渭平同志任福建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主任;张昌勋同志任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程季平同志任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黄耀荣同志任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陈保力同志享受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班子副职待遇。原福州教育学院院长、副院长职务自然免除,不再办理免职手续。免去梁文心同志的福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福州市重点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主任(兼)职务,提前退休。(())>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新闻客户端 更多惊喜送给你
想了解福建古闻、习俗、人文、美食等可以订阅精品原创栏目《光阴福建》
《翁进谈心》有专家为你解读情感方面的问题,让你生活更加美满。
关注原创栏目《康师父》,可以了解自身健康的方方面面,让你更为养生。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flowerluo]
福州市交警公布14条电动车行人违法处罚标准
厦门半马本周六海沧开跑 最美路线助攻周末“跑旅”
关注排行图片排行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欢迎来到福房网&&|
当前的位置: >
马尾区将建三所三级医院 全面推进医疗体制改革
07:44 & &来源:福州晚报
浏览 7748 次
马尾区以福州新区建设为契机,全面推进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将动建3所医院,分别为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马尾人民医院、三江口医院(琅岐医院)、福建海西联合骨科医院。
  21日记者从马尾区卫计局获悉,该区以福州新区建设为契机,全面推进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将动建3所医院,分别为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马尾人民医院、三江口医院(琅岐医院)、福建海西联合骨科医院。【相关阅读:】
  &都说&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以后重病难病我们在区内也能看了。当前,以福州新区建设为契机,马尾区正在筹建三所三级医院,投用后将改变区内无三级医院的现状,极大地改善马尾区医疗环境。&马尾区卫计局局长林桂英对记者说,&三所医院投入使用后,预计到2020年,马尾区千人拥有床位数将达8.5张,超过市千人预计床位数6.05张。&
图片来源于网络
  据悉,依托福建中医药大学人才、技术和资源优势的综合性三级医院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马尾人民医院目前已完成规划立项,预计明年动建,2018年投入使用,将改变马尾区缺少三级医院的现状。
  同时,马尾区还积极推进两岸医疗合作,融合两岸医疗资源的三江口医院(琅岐医院)和福建海西联合骨科医院目前也在推进中。三江口医院由马尾区政府、中福海峡与台湾中振投资公司合作,将建成以大专科和特色医疗为特色的三级医院,床位数500张,预计今年年底完成一期工程,2016年9月投入使用;福建海西联合骨科医院由华厦眼科医院集团和台湾高雄中正骨科医院共同出资筹建,拟建为三级专科医院,预计床位数500张。
  该区还积极推进中医提升工程建设。目前福州开发区医院已设立中医馆,马尾镇及亭江镇卫生院也将于年底建成中医馆,罗星街道和琅岐镇的中医馆也将于2016年投建。
福房网15周年:忆峥嵘岁月 展未来宏图
马尾区18000元/O
晋安区27000元/O
闽侯11500元/O
仓山区28000元/O
鼓楼区18000元/O
台江区待定
闽侯13000元/O
永泰6000元/O福州琅岐镇:小镇居民为啥愿意家门口看病?_媒体报道_福建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福建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欢迎您
部门直通车
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主动公开信息
行政职权目录
当前位置:&>&&>&&>& > 详细
福州琅岐镇:小镇居民为啥愿意家门口看病?
发布时间: |
信息来源:东南网 |
点击数: |
  6万常住人口的福州琅岐镇,群众在去年以前看病要去40公里之外的福州市区,现在他们只有重疾、罕见病才往外跑——
  小镇居民为啥愿意家门口看病?
  东南网10月22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储白珊 实习生 纪玉屏)
  专家、设备都“跑”镇上来了
  每周二早上8点半,福州琅岐镇卫生院心内科诊室外都有一列病人队伍。这些病人都是镇上居民,给他们看病的医生是福州市第一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江挺。
  72岁的江奶奶最近一个月来复诊了两次。“我这冠心病是老毛病了。以前我去省立医院,每次都是让儿子开车接送,来回至少半天。”她说,“现在卫生院里就有大医院的专家,我从家里走过来不过10分钟。”
  和江挺一起来到这个小镇上的专家,还有福州市第一医院中医科、普外科、妇产科的3位专家。去年7月,福州市第一医院牵头组建包括1家三甲医院、9家二级医院、3家卫生院和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内的福州市第一医院医疗联合体(下称“医联体”)。医联体通过内部实行专科协作、技术帮扶等方式支援帮扶基层医疗机构。
  4位专家就是从那时起,每周二都到琅岐看诊。而和江奶奶一样,之前连照个心电图都要到几十公里之外的居民,一年来陆续回到镇上看病。镇卫生院院长林义说:“这一年来,卫生院得到医联体专家和技术两方面的支持,服务能力提升了很多。现在在这里,专家的看诊时间很固定,彩超、生化仪、血象分析仪、胃镜等医疗设备也齐全了,病人能做更多的检查,而且不用排队。”
  卫生院的底子厚多了
  镇上病人回流的另一个原因,是镇卫生院医务人员技术水平整体提升了。
  采访当天上午11点,普外科的病人陆续看完病回家,门诊室变成教室:福州市第一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郑志刚和卫生院医师连晓军,拿着一篇学术论文在探讨腹腔镜的外科应用进展。
  “郑医生来我们卫生院看门诊的这一年里,不仅带来技术,也带来三甲医院更新的治疗理念。我们科里4个医生都挺年轻,跟着他学习实践,能力也有提升。”连晓军说。
  不仅是普外科,这一年,琅岐镇卫生院新建了更方便基层群众健康管理的中医科。“在专家帮带下,我们现在与医联体中医专家在内的8位中医老专家合作,每周保证3天有专家门诊。”林义说,“此外,原先我们只有一个以保健为主的理疗科、3个非常年轻的医生。今年7月,我们将理疗保健科改名为疼痛康复科,配备3个医生、3个护士和2个主任专家,提供类风湿、骨关节等疼痛病的治疗。当地居民非常认可。我们现在已开始限号看诊了。”
  除了科室增多、健全,镇上居民首诊愿来卫生院还有一个原因,那就转诊有“绿色通道”:首先,医联体内双向转诊的病人,按院内转科政策简化新农合和医保转诊、报销手续,取消双向转诊产生的新农合和医保二次起付线,病人不用多次办理出入院手续;其次,病人转院之前,卫生院和医院会提前沟通,病床、专家、相关检查设备都会提前准备好,病人转院之后,其治疗信息在卫生院和医院之间可共享,方便后续的回乡康复。
  记者从福州市第一医院了解到,医联体成立以来,截至今年8月底,医联体内部双线转诊危重症病人达721人。派驻定点帮扶专家总次数2188人次。
延伸报道&&&
  “造血式”帮扶期待长效机制保障
  东南网10月22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储白珊)
  基层强,群众才敢放心在家门口看病。在基层医疗机构普遍缺人才、缺技术的现阶段,像福州市第一医院医联体这样的“造血式”帮扶,是一种有效方案。
采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在我省一些设区市,类似的尝试也在进行——
  在宁德,闽东医院与周宁县医院2011年尝试股份制合作,共同组建周宁县医院医疗联合体暨闽东医院周宁分院。在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公益性不变的前提下,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借力闽 东医院,周宁县医院近年发展迅速:13层高的新病房大楼去年5月投用;急诊科、骨科、康复科及病理科等相关科室成立完善,管理上全参照三甲服务模式;磁共振、血液透析机等设备相继投用;开展新技术、新项目52项,临床诊疗水平提升之后,农村常见病、多发病、危急重症在当地均可得到基本解决。
  在莆田,市第一医院医疗集团和莆田学院附属医院医疗集团在去年相继挂牌。各成员医院在人员、技术、设备、设施等方面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抱团”提供医疗服务。
  专家认为,发展医疗集团,有利于医技人才流动、避免资源重复、统筹资源、缓解床位压力,基层医疗服务水平能明显提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基层群众看病难问题。建议未来在发展医疗集团的过程中,政府更多地鼓励强强联合,打造医疗服务品牌,强化服务能力;同时引入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让医疗集团发展机制更灵活。
主办:福建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承办:福建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宣传处
地址:福州市鼓屏路61号
邮编:350003
您是第位访问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福州市第一医院院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