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窦胃壁增厚一定是胃癌吗弥漫性增厚伴溃疡

胃腔扩张;胃壁弥漫性增厚;问;严重吗;
胃腔扩张;胃壁弥漫性增厚;问;严重吗;
胃腔扩张;胃壁弥漫性增厚;问;严重吗;
共1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职称:医师
专长:外科
&&已帮助用户:81423
指导意见:你好,根据你上面提供的看来,说明长期的胃病病史,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
问弥漫性胃壁增厚一般是什么部
专长:红斑狼疮、内科其它
&&已帮助用户:143479
胃炎的情况口服奥美拉唑和枸橼酸铋钾颗粒治疗同时避免暴饮暴食和避免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问胃壁厚怎么回事
职称:护士
专长:冠心病,肺心病
&&已帮助用户:87987
病情分析: 你好,治疗建议口服西沙比利,丽珠得乐和奥美拉唑,坚持服用半个月,平时禁忌辛辣和刺激性食物意见建议:饮食以清淡和易消化为主,注意生活规律,注意适当的休息,锻炼,保持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
问食管下段喷门口胃壁回声减低,管壁呈弥漫性不对称性增...
职称:医师
专长:感冒,肺炎,哮喘,气管炎,急性细支气管炎,喉喑
&&已帮助用户:7982
问题分析:您好,考虑您是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的症状,注意心脏有无症状,注意休息。意见建议:应该坚持服用降脂药,倍他乐克和阿司匹林等,检查用药,并注意监测肝功能
问CT检查结果:胃结构体积增大,胃壁增厚,拟见肿块向腔...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颈椎病,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
&&已帮助用户:59331
指导意见:先别吓唬自己。根据这些症状还没发判断是不是胃癌,只能说胃部有异常情况,建议先做一下胃镜检查,再做活检。基本就有结果了。这个两个检查基本上就可以确诊的。
问胃壁弥漫性不均匀增厚恶性可能大伴胃窦周围多发肿大淋...
职称:医师
专长: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
&&已帮助用户:53207
指导意见:你好,治疗癌症转移的最佳方案:控制或者改善转移患者的病情必须调节患者的全身比如血液流畅内分泌保持平衡且各个 器官进行正常的生 命活动而中医治疗癌症可达到这些目的清除病灶部位缓解疮口进行受损细胞或者受伤器官组织的维护和改善最终减轻患者的病情。
问胃壁层次不清晰,水肿增厚,回声减低,胃粘膜粗糙不平...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内科、高血压、胸腔积液、
&&已帮助用户:25533
问题分析:从您提供的报告看,您存在胃病慢性炎症,且有胃黏膜糜烂,病变部位在胃底部与食道连接部,有反流性食道炎的表现。意见建议:您最好再去做个胃镜检查,胃镜直观性强,还可同时做个活检看看病理情况。治疗可以奥克加吗丁啉,猴菇菌片。
关注此问题的人还看了
大家都在搜:
医生在线 - 免费健康咨询
随着亚健康人群的增加,各种莫名的病症都找上了门,严重时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随着社会的进展,这种良性的作息
现代社会发展节奏快,生存压力大,人的心理压力也很大,但很多
免费向百万名医生提问
填写症状 描述信息,如:小孩头不发烧,手脚冰凉,是怎么回事?
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
百度联盟推广
百度联盟推广
搜狗联盟推广
评价成功!|/|/|/|/|/|
//|//|//|//|//|
胃癌的CT诊断及其价值 【消化内科讨论版】
胃癌的CT诊断及其价值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CT室
张旭升 郑晓林  摘 要 目的:通过对胃癌CT表现的分析,评价CT对胃癌的诊断能力及价值。方法:患者共13例,经CT检查诊断为胃恶性肿瘤,5例诊断为胃癌,8例误诊为胃淋巴瘤或胃平滑肌肉瘤,经手术和病理均确诊为胃癌。本文对患者的CT表现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CT能清楚地观察胃癌病变的全貌、病变与周围脏器的关系,但显示腹部淋巴结转移及胃癌的定性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 资料来源 :医 学 教 育网 。  关键词:胃癌 CT表现 CT诊断   目前诊断胃癌的主要手段为胃十二指肠钡餐和纤维胃镜,但它们只能显示粘膜表面的病变,有一定的局限性,与其比较CT能补充不足,有独特的诊断优势。本文收集了我院1994年3月~1998年10月经CT诊断并经手术证实的胃癌,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  1. 病人资料 资料来源 :医 学 教 育网   患者共13例,男9例,女4例,年龄26~72岁之间,病程为10天~9个月,主要临床症状为上腹包块、腹痛、消瘦、恶心呕吐、2例患者呕血与柏油样大便,13例患者临床均怀疑肝癌或腹部包块查因经CT检查发现胃部病变,其中9例经CT检查后,做钡餐、纤维胃镜、B超检查。  2. CT扫描  所用机型为GE9800Hilight Advantage高分辨率CT机。扫描前准备,患者禁食12h,扫描前20min口服2%碘剂500ml。扫描方法,患者仰卧,扫描范围从肝顶到十二指肠水平部,层厚、层距10mm,矩阵512×512,重建算法为Standard,平扫+增强,增强时快速团注优维显或欧乃派克80~100ml后立即扫描。  3. 分析方法  作者对1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复习其CT、胃肠钡餐、纤维胃镜、B超表现,并与手术所见及病理结果相对照,观察CT诊断胃癌的可靠征象,分析CT显示病变的优势与局限性。结 果  1. CT表现  胃壁增厚及肿块 本组病例中,胃底增厚2例,胃底及胃体弥漫性增厚4例,胃窦部局限性增厚3例,胃壁增厚均超过1.5cm(图1),呈均匀性或不均匀性,密度均匀,1例可见溃疡形成。胃底部巨大肿块2例,约13cm×15cm×16cm大小,密度不均匀,内见多发不规则液化区,增强时表现不均匀强化,胃体前后壁肿块各1例,大小约3cm×4cm×5cm,密度不均匀(图2)。图1 胃底、胃体弥漫性增厚,胃壁厚度超过1.5cm。图2 胃底部可见巨大软组织肿块,密度不均匀,累及到左肾及胰尾之间。主动脉右侧及门静脉后方见淋巴结肿大。   胃腔扩张 胃腔扩张7例,4例为胃底及胃体弥漫增厚而导致胃腔扩大,3例则由胃窦局部病变梗阻所至,7例均表现为胃腔高度扩大胃窦梗阻者胃腔内含大量食物残渣(图3)。图3 胃腔极度扩张,内有大量滞留液及食物残渣。胃窦狭窄,增厚。  腹腔内淋巴结肿大 显示门静脉与下腔静脉之间结节(淋巴结肿大)1例(图2),腹主动脉左侧结节1例,主动脉与下腔静脉之间结节2例,腹膜后血管周围密度增高、结构模糊2例,肝门区密度增高1例。  胃周围腹腔脏器改变 病变胃体积增大使肝、脾、肾、胰有不同程度受压、移位。胃前壁肿块累及横结肠1例,腹主动脉左侧淋巴结肿大导致肾盂积水1例,小网膜囊积液1例(图4),肝内胆管扩张1例。1例患者因血尿作盆腔CT扫描,表现膀胱壁弥漫性增厚,手术证实为胃癌转移(图5)。图4 小网膜囊积液,示办小弯及肝尾叶之间液性密度区,同时见肝内胆管扩张。图5 膀胱壁均匀,弥漫性增厚,腔缩小,病理诊断证实了胃癌转移。  2. CT诊断结果  在CT诊断过程中,根据上述表现,诊断胃癌5例,胃淋巴瘤3例,胃平滑肌肉瘤3例,胃淋巴瘤或胃平滑肌肉瘤可能者2例。  3. 手术所见  手术所示胃壁增厚及肿块均与CT扫描相符合,但13例患者胃部病变均与其周围脏器粘连及有腹膜转移,均有胃3组以上淋巴结肿大,部分患者有腹主动脉旁及肝门淋巴结肿大。  4. 病理结果  13例患者之病理结果均为胃腺癌,其中6例为低分化性腺癌。讨 论  胃为实质中空器官,依其充盈程度不同而形态及胃壁厚度变化较大,过去,在胃疾病检查时,CT不是主要手段,近些年来,随着CT检查技术不断提高、改进及人们对胃解剖、病变深入了解,使CT诊断胃疾病的地位得到肯定,有关文献报道亦逐渐增多[1]。  胃癌是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消化道肿瘤的第3位[2]。如果患者症状典型,经胃十二指肠钡餐及纤维胃镜检查,诊断并不难,但部分患者因肿瘤未引起胃腔梗阻或胃表面出血,无明显的胃部症状,病人临床表现以腹痛与腹部肿块为主,无法说出准确主诉,临床医生难以确定有效的检查方法,在这种情况下,腹部CT应为首选,本组病例情况大多如此,13例患者中,7例有腹部肿块而怀疑肝癌或腹膜后肿瘤,行CT检查发现胃部病变,再辅助其它检查得以确诊,说明CT诊断胃癌有一定的优势。  据统计胃癌多发生于胃窦部[3],较少发生于胃底及胃体,典型表现为局部肿块、局限性胃壁增厚、腔内溃疡,发生于胃窦部者导致梗阻性胃腔扩张,沿胃壁弥漫性生长的浸润性胃癌则使胃腔狭窄,但本组病例较特殊,肿瘤位于胃窦部仅3例,大部分位于胃体及胃底。CT表现为胃壁增厚、胃腔增大扩张,或胃底巨大软组织肿块,故CT误诊为胃淋巴瘤及胃平滑肌肉瘤,说明部分胃癌表现酷似淋巴瘤和平滑肌肉瘤。  CT胃十二指肠扫描除能显示胃病变本身的全貌外,尚可观察病变与周围脏器之间的关系,在我们的病例中,报告肿瘤向周围脏器侵犯均得到证实,其中1例出现膀胱浸润性转移,情况实属特殊。但观察腹部淋巴结转移有其局限性,本组病例仅显示7例腹腔与腹膜后淋巴结肿大,但手术所见全部病历均有胃周3组以上的淋巴结转移,分析可能是由于淋巴结紧贴胃及其它脏器,其间无脂肪间隔,密度差异不大,CT难以分辨与显示,另一方面,可能是对胃周淋巴结肿大缺乏认识,故该方面的问题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以便为临床和手术提供更可靠、更准确地参考。  在CT诊断胃癌过程中,扫描前准备尤为重要,如果准备得当,可以显示较小的肿瘤及其它病变[4],当CT观察到病变时,需进一步明确病变与周围脏器之间的关系、腹部有无淋巴结肿大,并应结合纤维胃镜、胃肠钡餐、B超综合诊断,前两者可进一步细致的观察病变情况及活检定性,后者可以探测到&1cm之肝脏转移灶及小的淋巴结转移。除胃窦部局限性增厚、狭窄外,胃壁广泛性增厚及胃巨大软组织肿块不是胃癌的特征,易与淋巴瘤和平滑肌肉瘤相混淆。  综合分析本组病例误诊的主要归于以下几点:①临床表现不典型,13例患者中仅2例出现呕血及柏油样大便的胃癌常见症状,大部分患者以腹部包块就诊。②部分患者年龄较轻。③肿瘤生长的位置特殊,13例患者中有9例肿瘤生长于胃底及胃体部,仅2例生长在典型的部位。④肿瘤侵犯部位较深、瘤体较大,一般胃癌生长部位为粘膜层及粘膜下层,晚期才累及肌层,但为局限性;弥漫性胃癌,肿瘤呈浸润性生长则因纤维组织较多使胃腔缩小,而本组病例胃壁全层增厚,胃腔扩大,或表现为巨大之软组织肿块,该点是我们将胃癌误诊为胃其它恶性肿瘤的主要原因。通过对本组病例的总结分析,我们认识到相当部分胃癌的表现不典型,容易引起误诊,在今后的诊断时应结合年龄、病史及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加以鉴别。结论:胃CT检查能首先发现病变,如结合胃肠钡餐、纤维胃镜及B超检查,能为临床及手术提供可靠的诊断与参考。参考文献 1 Kazerooni EA,Quint LE,Francis IR. Duodenal Neoplasms:Predictive Value of CT for Determining Malignancy on Tumor Rescetability.AJR,3. 2 Scatarige JC,Disantis DJ.CT of the Stomach and duodenum.Radiol Clin North Am,7. 3 Cho JS,Kim,Rbo SM. Preoperative Assessment of Gastric carcinoma:Value of Two-Phase Dynamic CT with Mechanical IV Injection of Contrast Material.AJR,. 4 龚建平,高金保,周洁暇,等.CT诊断十二指肠病变的技术要点.中外医用放射技术,∶80.。胃壁增厚的原因
胃壁增厚的原因
基本信息:女&&45岁
发病时间:不清楚
病情描述及疑问:每次吃饭前总是感觉有点想吐 用了很多办法都没有效果 其他身体没有什么异常 学医的朋友说可能是胃壁增厚引起的 我也不知道要怎么处理 我想问问在线大夫胃壁增厚 什么办?
您输入的回答少于20个中文字,请补充输入。
擅长:全科
网友满意:
回答速度:
赤峰市安泰医院&&&全科
95%,主要缺点是患者不能耐受,不良反应较多,部分患者不适合;气体使用比较麻烦,伪影也较多,临床少用。 在扫描体位上,我们采用饮水后立即仰卧位扫描, 部分患者行右侧卧位扫描或重复扫描,胃窦部充盈良好,显示清楚。  3.3 胃窦壁增厚分析  3.3.1 胃窦癌   进展期胃癌大体可分为三类:蕈伞型、溃疡型和浸润型。其CT表现分别为:蕈伞型为不规则形软组织肿块突向腔内,表面尚光滑,未见溃疡,胃腔狭窄,造影剂通过受阻(见图1);溃疡型最为常见,表现为胃窦壁明显不规则形、偏心性增厚,并局部可见溃疡形成(见图2);浸润型表现为胃窦壁弥漫性增厚,增厚程度常不很明显,胃腔明显变窄,胃壁僵硬,造影剂常呈线样通过。增强扫描能明确病变范围,了解病变血供情况,能更准确显示病变与周围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能够明确有无淋巴结转移,能对肿瘤进行准确分期,对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擅长:全科
网友满意:
回答速度:
清远市惠民医院&&&全科
进展期胃癌大体可分为三类:蕈伞型、溃疡型和浸润型。其CT表现分别为:蕈伞型为不规则形软组织肿块突向腔内,表面尚光滑,未见溃疡,胃腔狭窄,造影剂通过受阻(见图1);溃疡型最为常见,表现为胃窦壁明显不规则形、偏心性增厚,并局部可见溃疡形成(见图2);浸润型表现为胃窦壁弥漫性增厚,增厚程度常不很明显,胃腔明显变窄,胃壁僵硬,造影剂常呈线样通过。增强扫描能明确病变范围,了解病变血供情况,能更准确显示病变与周围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能够明确有无淋巴结转移,能对肿瘤进行准确分期,对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3.2 胃窦炎   主要是肥厚性胃炎的诊断,常规影像学检查对胃窦炎的诊断缺乏特异性。 CT检查表现为胃窦壁的局限性或较广泛的增厚,增厚的胃窦壁很少超过1 cm,并且是对称性增厚,胃壁柔软,随着胃内造影剂的增加胃窦壁会变薄,增强能完整显示黏膜面和浆膜面。
有关的更多问题,
有关的健康经验
有关的更多经验,
北京世纪坛医院&&&内科_消化内科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营养科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内科_消化内科
为保障患者权益,我们仅接受有资质的医学专业人士的回答,请您先认证为医生您所在位置:
&& 文章详情
胃窦炎的螺旋CT诊断
作者:葛路岩 杨晓锋 刘冰 左晓玲&&&&作者单位:050011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心医院
目的 探讨胃窦炎的CT诊断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经胃镜证实的35例胃窦炎的CT表现,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31例诊断明确,2例诊断为胃窦癌,2例漏诊。结论 螺旋CT平扫对胃窦炎诊断敏感性较高,特异性较差,增强扫描可以提高诊断特异性,螺旋CT可以作为胃窦炎检查的重要补充手段。
【关键词】& 胃窦炎;诊断;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胃炎是最常见的胃肠道疾病之一,胃窦是好发部位,上消化道钡餐双对比造影及胃镜是目前诊断该疾病的主要手段,螺旋CT诊断胃部炎症病变鲜有报道。本组病例回顾性研究胃镜证实的胃窦炎病例,对其螺旋CT表现进行分析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年35例经胃镜证实的胃窦炎病例,其中男25例,女10例;年龄19~81岁。
  1.2 方法
  全部病例由美国GE公司Hispeed Fx/I 螺旋CT机扫描,层厚5~10 mm,螺距1.0,其中15例行增强CT扫描,均采用层厚5 mm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前患者空腹7 h以上,行CT平扫前20 min口服2%的泛影葡胺溶液或水300 ml,扫描前加服500 ml,其中15例扫描前10 min肌内注射山莨菪碱20 mg。扫描常规体位为仰卧位及右侧卧位。
  2 结果
  2.1 单纯胃窦壁增厚31例,张晓鹏等[1]认为胃壁厚度<5mm为正常标准,本组病例胃壁厚度6.0~9.2 mm,平均7.7 mm,表现为胃壁弥漫性均匀增厚,表面光滑,胃腔稍变窄,右侧卧位扫描胃壁仍显示增厚,胃腔狭窄程度明显减轻,部分病例可见粗大胃黏膜皱襞,增强扫描及肌层明显强化,黏膜面连续无中断,黏膜下层强化程度相对较低,呈&三明治&样改变,胃周脂肪间隙存在,其中浆膜面毛糙,脂肪间隙密度增高,可见多发索条状影13例。
  2.2 胃窦壁增厚伴溃疡形成2例,胃壁厚度9~10 mm,表现为胃壁弥漫性环周增厚,表面可见溃疡形成,溃疡底部尚光滑,病变周围未见明确环堤形态,临近胃壁移行增厚,胃窦腔变窄,右侧卧位扫描胃腔狭窄程度减轻,增强扫描病变可见均匀强化,病变浆膜面毛糙,胃周脂肪间隙密度稍增高,可见多发索条状影。
  2.3 正常2例,胃壁厚度6.0~8.1 mm,平均7.05 mm,呈均匀环周增厚,胃腔明显狭窄,局部可见粗大的黏膜皱襞聚集,局部重复扫描及右侧卧位扫描胃壁厚度<5.0 mm,胃腔由明显狭窄到基本正常,胃黏膜皱襞正常存在,无中断,浆膜面光滑,胃周脂肪间隙正常存在。
  3 讨论
  3.1 胃窦炎的分型及CT表现
  根据胃炎的悉尼系统内镜分类标准[2]将慢性胃炎分为7型:红斑渗出型胃炎、平坦糜烂型胃炎、隆起糜烂型胃炎、萎缩型胃炎、出血型胃炎、肠?胃反流型胃炎、皱襞增生型胃炎。由于CT观察胃黏膜平坦型及微隆起型病变的局限性,本组2例漏诊病例均为此类型病变,本组31例CT诊断明确病例所发现胃窦炎均为伴有胃壁水肿的红斑渗出型胃炎,故在此进行重点讨论,内镜下该型胃炎的表现为胃黏膜红斑及斑片状水肿区,偶尔见到黏膜皱襞增粗[2],CT表现为胃窦壁均匀增厚,密度减低或正常,增强扫描病变区域可见黏膜层及肌层的明显连续线性强化,伴发溃疡2例黏膜中断,呈现局部凹陷性改变,溃疡底部光滑,病变周围无环堤形态,粘膜下层强化程度较弱,呈现&三明治&样改变,亦可出现均匀一致性强化,病变表面光滑,部分病例于右侧卧位扫描时可见粗大黏膜皱襞形态,病变浆膜面光滑或毛糙,胃周脂肪间隙正常或密度增高,可见索条状密度增高影。
  3.2 胃窦炎的鉴别诊断
  胃窦部病变有正常收缩、炎症、癌、间质瘤及淋巴瘤等,常见病变是炎症及癌性病变。本研究只将胃窦炎与胃窦癌及正常收缩进行鉴别诊断分析,在CT表现上的主要区别是胃窦炎胃壁增厚相对均匀,病变表面光滑,增强扫描可见病变区域黏膜下层水肿或均一性强化改变,胃壁柔软,胃窦腔形态于仰卧位及右侧卧位扫描有明显改变。胃窦癌胃壁增厚程度不均匀,病变表面不光滑,黏膜不连续,常伴有溃疡及环堤形成,增强扫描病变不均匀强化,病变区域胃壁僵硬,胃窦腔狭窄程度较重,于仰卧位及右侧卧位扫描变化不明显。至于病变浆膜面改变,由于局部炎性反应及癌性浸润同样可以导致胃周脂肪间隙密度增高,且影像学上无明显特征性征象,因此二者无明显差异,不作为主要诊断依据。正常胃窦部收缩呈现均匀向心性增厚,胃壁柔软,黏膜皱襞聚集,无肿块形态,如不能显示上述征象可再次重复扫描或加扫右侧卧位进行观察,基本可以明确诊断。
  3.3 螺旋CT的胃窦炎诊断价值
  螺旋CT扫描可以发现胃窦部胃壁增厚及黏膜皱襞异常改变,增强扫描可以很好观察胃壁多层结构变化情况。胃壁多层结构存在并且出现&三明治&样改变可以基本确定为胃壁炎性水肿病变,胃壁多层结构消失且出现不均匀强化改变时要考虑恶性病变存在可能性,要综合进行分析考虑。
  3.4 胃窦炎的CT检查方法
  胃窦病变CT检查前准备非常关键,首先要保证胃腔的充分扩张,目前经常采用的充盈剂有脂类、水、碘剂及气体,结合我们日常工作中的经验,为了获得胃窦腔及胃壁的良好对比,我们在CT平扫时常采用碘剂充盈,增强扫描时采用水充盈,用量以患者所能承受为标准。至于低张药物山莨菪碱的使用,我们采取慎重的态度,使用前要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及禁忌证,避免患者出现不必要的并发症。扫描体位采用仰卧位及右侧卧位扫描观察。胃窦壁增厚的患者,增强CT扫描是必要的,可以增加组织密度对比,观察平扫及增强扫描的密度变化,对于鉴别胃壁增厚的性质有很大诊断意义。
  3.5 胃窦炎CT检查与胃镜及上消化道钡餐双对比造影的比较
  胃窦炎的CT诊断在目前与胃镜及上消化道钡餐双对比造影相比无明显优势,尤其对胃黏膜平坦型及微隆起型病变的诊断具有明显局限性。上消化道钡餐双对比造影能够动态观察胃的形态、胃壁的柔软度及黏膜面的改变,胃镜可以直观显示病变,并且通过病变组织活检取得病理证据。CT检查优势在于能够显示胃周脂肪间隙及淋巴结情况,对疾病鉴别诊断具有很大意义。
  总之,螺旋CT平扫对于胃窦炎诊断的敏感性较高,但是胃壁多层结构显示不佳,诊断特异性相对较差,增强CT扫描有助于胃壁多层结构的显示及分析判断,增强诊断特异性。胃窦炎CT检查与胃镜及上消化道钡餐双对比造影相比不具有优势,后二者目前仍作为胃窦炎首选检查手段。CT检查方法简便,患者容易接受,而且对胃周情况的评价明显优于上述检查,可作为重要的补充检查手段。在上腹部不适症状患者进行CT检查时,进行充分的相关检查前准备,可以在除外实质脏器病变同时对胃肠道病变进行初步筛查,如果发现胃窦壁增厚且无典型征象存在时,可以建议结合其他胃肠道检查方法,避免遗漏病变,扩大了CT检查的范围,减少了诊断检查盲区。
【参考文献】
&  1 张晓鹏.胃肠道CT诊断学.第1版.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45.
  2 苏鲁.胃肠道内镜彩色图谱.第1版.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订阅登记:
请您在下面输入常用的Email地址、职业以便我们定期通过邮箱发送给您最新的相关医学信息,感谢您浏览首席医学网!
耳鼻喉头颈外科
胸心血管外科
耳鼻喉头颈外科
胸心血管外科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技师
副主任药师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技师
副主任药师
论文写作技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胃壁增厚胃癌几率大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