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在医院办公室给家人还有亲戚私自卖烟违法输液违法吗

请输入正确的邮箱
已有帐号请点击
帐号创建成功!
我们刚刚给你发送了一封验证邮件
请在48小时内查收邮件,并按照提示验证邮箱
感谢你对微口网的信任与支持
如果你没有收到邮件,请留意垃圾箱 或 重新发送
你输入的邮箱还未注册
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你输入的邮箱还未注册
又想起来了?
邮件发送成功!
我们刚刚给你发送了一封邮件
请在5分钟内查收邮件,并按照提示重置密码
感谢你对微口网的信任与支持
如果你没有收到邮件,请留意垃圾箱 或 重新发送
对不起,你的帐号尚未验证
如果你没有收到邮件,请留意垃圾箱 或
意见与建议
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
* 留下您正确的联系方式,以便工作人员尽快与你取得联系
家里有个超级厉害的医生是怎样的一番体验?
被全家一起劝着学医……不说了,说多了都是泪……——吴敏从来都在和病人抢妈妈。包括我自己生小孩我妈都要先把找她生小孩的孕妇安顿好!今年我妈大年三十才到我这,大家一起过年。年初四,有个熟人,要她坐飞机回去给自己做手术!隔了一千多公里,都不能好好过个团圆年!我严正表态:“对她来说你是医生,对我来说你是我妈!全市医生有很多,我妈只有一个!”这才作罢。——成简洁曾经有人携妻带子半夜跪在我家门口,求我继父救他一命。那人查出了心脏动脉血管上的一种瘤,随时可能破裂就要去见阎王。因为瘤长得位置实在太寸,他去看的医院都不敢开刀,死亡率太高。当时我继父不巧出差在外,按计划还有2天才回,只有我母亲在家。继父在电话里听了病情之后表示这个手术能做,让病人现在就去医院办理住院,自己连夜赶回来,明天一早就给他加急排上手术。这位病人千恩万谢地离开了,临走母亲叮嘱他,这一夜务必要充分休息,不能运动,不能情绪激动。第二天清早我继父赶回家,刚放下行李给医院打电话安排手术就收到消息,那位病人睡到半夜打了个喷嚏,血管瘤破裂,几分钟内就抢救无效去世。这样的事真的很多,有母亲十多年的同学同事,连续加班之后只是伏安小憩就再也没有醒来。有农村家庭攒了几年的钱带孩子来治先天性心脏病,最后却只能用蛇皮袋装走冰冷僵直的小小尸体。有卧病多年行将就木的病人,手术一年后就生龙活虎地在公交车上和人打架,还说“我这心脏都换过了,你敢打我试试?”说这些故事,是想说家里有个名医有时候是很自豪的,因为他真正是在用手术刀与阎王抢人。有时候也是很残酷的,因为近距离地看到了人的生命脆弱,看到了医生也力所不能及的悲剧。——铁衣我家里外公外婆和老爸是医生,老妈是医科毕业但现在是生理学解剖学老师。外婆十几岁读的是英国人在杭州开的慈济医院的护校,解放后考的浙医大。外公是在抗战时期读的卫生学校,当了几年战地医生,后来转业考到浙医大。他们俩是大学同学,羡慕死了。他们俩是56年读的大学,58年结婚,当时外公已经30出头了,外婆也二十六七,我舅(老妈的哥哥)59年夏天出生。这事也挺神奇的,外公和我讲过,他算好预产期,正好外婆考完期末考试就送进产房……然后我舅就出生了。算得太准了。真是学以致用。对了,外公一直干心内科,外婆干过一段时间急诊,后来也转到了心内科。两人都发过不少文章,不过都是七八十年代了,找不到底稿了。我老爹呢本来想当科学家的,结果高考考完被家人改了志愿,就学了医。军医大学出身,老早转业了,干了三十年。我爹是个科研狂魔,本身工作单位就是科研所,平常在门诊积累案例(哈哈哈哈哈),积累多了就可以开始写paper了。目前在国内外期刊都发过不少paper,我真是佩服极了。外公在省里算是心内科比较厉害的大夫,省里市里比较知名的人士都找他看过病。我小时候干小记者,跑出去采访各种政界文化界艺术界教育界的老爷爷老奶奶,回来跟我妈说,我妈说哦那谁谁谁什么什么时候找你外公看过病。反正老妈说她小时候外公外婆特别忙,整天泡医院里,家里也是名流来来往往……但是外公外婆从来也没让那些名流帮过什么忙。因为我爹技术很牛,又(看起来)比较默默无闻,所以有一天我和我妈在饭桌上就说,我们给你做几面锦旗上面写送子观音啊悬壶济世啊妙手回春啊然后给你挂办公室里吧。我爸说不要啊,我好几个杂物柜都放满了,别给我添乱了。因为家里全是医用剪子,所以我小时候从来不知道剪刀还有除了手术剪以外的造型。我在外公外婆家常见娱乐是学习如何看心电图。每次去外公外婆家吃饭,桌上都在讨论医学问题。反正就是内脏啊血液啊器官啊什么的各种讨论呗,常见画面就是外婆夹起一块肉问我你看看这是什么部位啊?我说:……嗯,韧带外婆就说:对啦,给你吃高中上生物课,课本上提到一个“克山病”,我不知道是啥,就问外公。外公搬出几十年积攒的病例和专业书给我讲了一个下午。又一次老妈买一对腰子回来,“xxx过来,妈妈给你讲一讲”这是肾盂这是肾动脉和肾静脉尿液呢是在肾脏里怎么怎么过滤的然后做一盘炒腰花买个脑子回来“xxx过来,妈妈给你讲一讲”这是脑膜,要撕掉,这是左脑,管什么什么的这是右脑,管什么什么的这块呢就是额叶,捣碎的话blah blah这个是小脑,切掉的话,(夸嚓一刀下去),你就怎么怎么样了你看这是灰质这是白质blah blah 一碗清蒸猪脑就上桌了。老爹的病人很多都是四十多岁高龄的,十几二十年都没怀上孩子的那种,我爹看过以后怀了孕有了小孩特别兴奋,从全省各地不停送东西甚至红包来给我爸。我爸一次都没要过。有一次只有我一个人在家,一个病人来了,快过年了,硬要塞给我一个巨厚的红包,我啥也不懂(好像还没上小学),就拿了。后来老爸知道了,就亲自把红包给人家送回去了。所以诬陷医生都收红包的人我特别鄙视你们。自己心特别脏就算了,少胡乱揣测别人。——徐小疼上边儿有人答过了“没事儿过两天就好了”,没错这就是从小听得最多一句话,还有“死不了。”说点其他的记忆片段——背景:我爸是学妇科和骨科和中医骨科,工作后转外科及骨外科,在当地县城一段时间里算是“一把刀”。一、小时候我家就是亲戚朋友看病的门诊部+处置室+点滴室+药房。甚至车祸把腿干成开放型骨折的白花花的骨茬子支在肉外头,半截小腿一下啷当着就半夜给运我们家来了,我爸紧急处置,我妈打电话叫医院的车,我给我爸递纱布、止血钳(家中常备,这些都不算什么)等我爸跟着车走以后,我收拾现场,也就是我家进门外屋兼客厅兼餐厅,东北人住过平房的应该能理解这种结构,擦一地血。擦完就着满屋血腥气给我爸烧炉子熥馒头做宵夜。二、从小在医院里玩。如果是自家亲戚朋友手术,只要我想看,我爸的同事就会帮我换鞋换衣服洗手戴帽子口罩,然后不远处给我放一小板凳,我可以观摩。共看过我表哥的阑尾炎、我堂姐的阑尾炎、我叔的阑尾炎、某亲戚的子宫全切、某朋友的粉瘤、某亲戚的胃1/2切、某亲戚的疝气。三、我爸带我逛街走路,小县城,一路不停有人打招呼,崔大夫嘎哈切!崔大夫上该啊!崔大夫这你儿子啊!崔大夫上姆们家喝酒起拜!崔大夫这个肋扇子你得拿回去!崔大夫还有两只沙半鸡你拎着!小崔啊你长大也当大夫呗?四、家里所有的医书就是我的童年启蒙读本,全彩真图的临床外科学、手术学、骨科学、显微手术学、断肢再植、心血管医学、妇科学、烧伤治疗、创伤学、产科纪要、生殖医学、野战处置方法、预防医学……数不胜数,最爱看临床类。五、家人经常听我爸讲案例,到初中时吃着饭我会和他讨论治疗方案。有一次,一个远方亲戚来我家找我爸,我爸没在家,他就等,告诉我两个手指头去年烧伤之后一直伸不直,干活使不上劲,我瞅了一眼,在他手指上比划了一下,告诉他,切三刀,Z字,再把皮翻开,换位缝起来就行了。我亲戚乐了,说你闹呢。这时候我爸回来了,瞅了一眼,在他手指上比划了一下,告诉他,切三刀,Z字,再把皮翻开,换位缝起来就行了。我亲戚傻了,说你神了。当然他说的是我爸,呵呵。六、每次家族里、朋友家或者出门郊游需要宰羊、杀狗、杀大鹅,这些活儿都找我爸,撸起脖子,一刀流,直接接上血盆,地面干干净净。整只大羊,分骨分肉分内脏,一把中刀,半个小时,利利索索,分尸一把真好手。七、太过劳累、酗烟酒,加之遗传病史,很早得冠心病。快四十岁那年(当时我十二岁)有次酒后发病,半夜严重心绞痛,心梗。救心丸吞了整瓶,硝酸甘油,没用,话都开始说不清楚。含含糊糊我听到了——毒毛旋花子甙。翻了家里药柜,没有。直接跟我已经吓傻的六叔嘱咐了一下,开门窗,透气,无论如何千万别碰患者……我爸的身体,然后迅速出门跑到他医院(不到一公里,而且当时我还练田径),把值班的内科大夫砸醒,拿上药骑车带着我飞奔回家,人已经紫了,昏迷,氧包一罩,听诊器一听,奔马律!卧槽我写着写着刚想起来哪里不对,那个内科大夫还让我听来着,还告诉我,孩咋,这个就是奔马律喔,很难得听到现场的哟。那个急性心衰奔马律就快死了好吗!!!!!多亏没死!!!!!一针毒毛下去,人活过来了,至今完好。当时我妈出差不在家。好多人问我为什么没学医……解释一下,其实不是不想,而是各种缘由的错过。——崔老怕1、高考报志愿的时候,我妈是这样建议我的:-“别报医学啊,要好多年才能熬出头呢。”-“还是报医学吧,要是能本硕博连读也挺好的。”-“别学医啊,你看这书多厚啊。”(拿着一本《内科学》感叹道)-“医学还是可以考虑一下的,毕竟你外公外婆阿姨还有我都是医生。”-“报医生的话可以考虑整容科,收入不错呢。”-“哎呀算了算了,你自己看着报吧。”对不起呢,女王大人,我还真是基本上没有考虑过学医呢...2、曾经发生过自己一个人去大连旅游拉肚子然后妈妈在微信上询问症状+开立处方的事情。我拿着妈妈在微信上的处方然后跪着去药店抓药。吃了药过一天就好了,然后被女王大人催促不要浪费时间赶紧继续去大连旅游,机票很贵的。3、基本不用去医院看病,除了测视力,还曾享受过睡在家里床上然后我妈叫楼上的护士长下楼给我打针的待遇。不过嘛,经常被我妈叫去医院帮她弄电脑,协定处方,打字...4、初中的时候是在学校住宿,有一天发烧了,打电话给我妈-“我没有食欲。”-“那你想吃啥?”-“...KFC?”然后她就真的送了一份KFC过来学校给我吃!!!我宿舍的小伙伴都惊呆了!!!你妈真的是医生吗?!!她的说法是“西医并没有‘上火’的说法,发烧了什么东西都不吃总不太好。”后来我以此为借口想吃KFC的时候,她说:“虽然西医没有‘上火’的说法,但是还是有‘刺激’的说法的。”5、有一段时间很喜欢看《豪斯医生》,想安利给女王大人。女王大人便和我一起看了第一集,然后我身边就出现了实体弹幕仪。-“怎么可能有一个科室叫做诊断科啊!”-“尼玛哪有医生会翻进别人家里找线索的。”-“你做个眼底测试啊!干嘛不做眼底测试!”-“呵呵打强尼松当然有用咯,这个药说明不了什么。”-“卧靠都穿越了血脑屏障了,一定要死人了...”-“什么!给她吃个肠虫清就好了?!开什么玩笑!!虫子都上脑了好吗?!”-“这种片子骗骗你们这种无知群众还可以,我还真是完全没有兴趣。”遂从电脑面前离去,徒留我孤单在湖面成霜...顺便后来我看《豪斯医生》的时候都有很大的违和感,最终还是弃坑了...6、学习超级认真,超级努力,当年(现在也)是个学霸。基本上如果考核是笔试的话都会通过,当然也并没有什么过目不忘,只是勤奋而已。最近还跟我说自己去考了营养师资格证,挑灯夜战了很多天,然后松松过了。不过不会说一些“啊这次又没有考好”之类的话,考好了基本上就是:-“真尼玛简单啊,下笔如行云流水,题目基本都见过。”相信“天道酬勤”的道理,会为自己所想拼命想办法与努力(作为儿子真是惭愧)。7、做事情基本上不拖沓,行动派。小的时候得知自己要做牙科手术,对女王大人说:-“下个星期再做吧...”-“不行,明天就做。”然后第二天我就在牙科“咿咿呀呀”了一下午。顺便因为手术实在很痛,最后我妈还请了麻醉科主任过来全麻...8、曾经有过在医院住院部和一群医护人员一起吃水煮鱼的体验。病人煮了水煮鱼送给我妈,然后她就把还没吃饭的我call到住院部来了。然后一群穿着白大褂的人以及穿着类似睡衣的我就在护长办公室吃起了水煮鱼。画面真是太美...9、外公是超级厉害的脑外科医师,技能树偏向临床,说他是“从死神手里抢人”基本没问题。从我懂事开始就知道经常会有本省各地的医院叫他过去会诊开刀。现在即使他已经退休了(返聘到不能返聘),还是有很多本医院请他去会诊。外婆现在比较反对他去会诊,有一次刮台风外公还想去会诊,果断被外婆拦了下来。他渴望去会诊的心情我大概还是理解的,毕竟是在手术台上面以刀为剑,挥斥方遒了一辈子的人,真的要他停下来一定很寂寞吧。10、如果说我妈是学霸,那么外婆应该就是学神级别的人物了吧,技能树临床学术双开。当年她读的只是卫校,未来对于她来说基本上就是做一个护士,护士长大概也就是极限。但她又是好运的,作为卫校的第一名成功的获得了成为医生的机会。在当年出国还是极其稀有的情况下,又成功争取到了出国的机会。我妈说出国回来的时候,外婆一口气把所有家电都带回来了,从此家里的“五大件”全了。11、外公说当年医学院快要考英语的时候,老师给划了重点。于是外公的英语才第一次超越了外婆。不过外婆好像没有去上课。12、阿姨也是很厉害的医生,技能树和外婆一样临床学术双开。当年以全年级第一的成绩从医学院毕业,读完研究生之后就呆在了医学院里面了。在医学院用英语给一群第三世界的同学们讲课。我妈需要审核论文以及一些学术问题的时候就会找妹妹来帮忙。啊对了,有一次女王大人说要和阿姨学习体检手法,然后我就作为尸体在床上躺了一下午,给她们摸来摸去了一下午......13、女王大人的睡眠质量比较差,睡觉的时候有一点扰动都会醒来。可能是因为过去上夜班需要随时处理各种情况造成的后遗症吧?14、会随时随地谈论病情。曾试过到大雁塔底下和病人家属电话聊了二十分钟病情。也试过大年三十吃年夜饭的时候和病人家属电话二十分钟转院方案。聊这些的时候颇有霸道总裁的风度。——王江禹我的导师算知名教授,我曾问导师的女儿对她老爹的评价,她说“为能见面,全靠照片”。也是,你看他的日常表:周一:上午查房,下午教授门诊,晚上研究生小组讨论。周二:上午教授门诊,下午本应是休息,但他的病人太多,我们去帮忙的话,经常看到下午2~3点,晚上研究生小组讨论。周三:上午科室学习,下午特诊,晚上行政会议。周四:上午查房,下午病例讨论,晚上终于可以在家了。周五:白天外出会诊,晚上不知道飞哪里开学术会议。周六:全天不知道在哪里开学术会议。周日:全天不知道在哪里开学术会议。我准备从医院辞职时,导师专门拉我谈心说:“你不觉得我的生活很牛×么?”我不客气地回了一句:“你有生活吗?”导师:“吃饭,菜凉了”......(老板人很随和,所以,我们之间谈话都是直来直去)——杏林小草姥爷是医生。最大的感觉,好像老爷子除了牙拔不了,剩下的都能解决。家里人发烧感冒,大针小针姥爷给扎。自己小时候淘气,哪块摔了,姥爷给缝。老爸小腿上长了个拇指肚大小的脓包,姥爷给切。。 当然这都是几年前的事了,姥爷现在87岁,身体虽然还不错,但也时常犯点小毛病,那些事也不能干了。不过现在家里人有了什么小毛病,还是第一时间找姥爷开点药,医院的各种化验结果也会拿回来给他看看。 姥爷自己不爱去医院,总觉得现在的医生不靠谱。有几次不得已去了医院,还曾就诊断结果跟医生吵过架。那个场景,医:“咱俩谁是医生?!” 爷:“我是!” 医:“…” 不解释清楚还真是糊弄不了老爷子。姥爷就是我心目中医生的代表,有医术,又有医德,街坊邻居都对他十分尊重。受他影响,家人现在仍有从事医生这一职业的。希望姥爷健康长寿。——李佳爸爸在医院做行政 姑姑儿科护士 姥姥是儿科内科教授 爷爷奶奶是骨科医生 小时候生病都是享受上门服务的,很大了才知道,原来 去医院还需要挂号啊…——vicki我姥爷的爸爸在方圆百里看病很出名,擅长中西医结合,肺结核这类的很麻烦的病当时也可以看的好。而且老人家最值得敬佩的是给穷人看病不要钱,有时候有远方的病人来看病没有路费还会倒贴。我妈妈告诉我周围村子里的人在过年过节会送来好多的吃的,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他们从小就吃到那些病人别人送的东西,甚至月饼都吃不完,有的月饼放的时间长了都长毛了。老人家一生清贫,留给我妈妈他们的只有做人正直善良这样的告诫。反正所有认识我妈的人都对我妈最大的印象是心地善良。我爷爷也很厉害,学习医学是自学成才的,从零基础到后来去医学院进修眼科,考试考到第二名,80年代就拿到研究生的学历了,他是我们当地眼科的创始人,到现在已经80多岁了,身体很好。还在为病人看病。还有我姨也是大夫,平时身体不舒服啊都不去医院的,是直接电话问她改吃什么药的。我两个爹爹也是大夫,每年在学校打疫苗的时候就能碰到其中一个,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打完针后他就会问我有没有零花钱啊,我不好意思说有,就说还有,只是不多了,然后他就拿出钱给我,20,50,100都拿过,当时我们的同学看到20块眼睛都快发光了。家里有这些大夫可能平时感觉不到什么,但到了生病的时候就赶紧抱家人大腿,比去医院方便多了。——匿名用户有这么几个例子:1. 从小,就被姨妈各种纠正和教育不正确的用眼习惯。不过由于家族有近视眼遗传,加上在姨妈看不到的时候我还是很不注意用眼卫生的,所以还是近视了。于是,验光、配镜,基本没怎么犯难。这一项就节省了很多。同时自己也懂得了很多眼科知识。也在关键时刻,没有很着急地在近视眼激光手术还不成熟时就去手术,能够较理性地看待这个问题。2. 姨妈同时也掌握相当多的美容技能,比如割双眼皮、去眼袋手术等。曾经有一次近距离了解了去眼袋手术,全过程大致是:麻醉,画线;用剪刀剪开眼袋部位,切去多余的皮肉,尤其是脂肪(这个步骤,可以见到剪下来还很丰满但是过一会就萎缩的脂肪了;也看到了病人的皮肤下蠕动的手术刀,胆小勿想象);使眼下的内容和表皮的刀口契合;缝合。是一次很难忘的经历。3. 后来离开家乡,在帝都,眼睛有什么难受的情况出现,拨个电话就行了,不用去医院。有一次,洗脸时候突然双眼火辣辣刺痛,完全无法沾水,很恐慌,电话了解可能是发炎,用一种眼药水,暂时不要戴隐形,果然一周后就好了;还有一次洗澡,洗发水进眼睛,一度双眼失焦,无法睁开,头疼欲裂,电话后知道这主要是缘于化学刺激,不需要太恐慌。虽然因为太难受还是去了医院,但是和姨妈的诊断完全相同。总结一下:1. 更了解相应的医学知识,做更好的自我保护;2. 在需要医学支持的时候,吃一颗定心丸。“不懂”往往比“没治疗”更让人恐慌,即使是很严重的病症,知道前因后果和应该如何做,也是很好的理性建设过程。而如果身边没有懂的人,这种恐慌会产生相对长久且负面的影响。——泉四爸爸是医生,不是超级厉害,不过曾经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医院的外科医生,做过数千台手术。小时候生病会去他办公室输液,我是在办公室里边输液边打通关了大富翁1和4,仙剑奇侠传也是玩了又玩。应该说爸爸的存在改变了全家看病的方式,直接打电话就好,得到的答复和楼上某答案不谋而合:过几天就好了。可能这是医生的黑话——我猜没事儿。最早的时候,手术之前家属只签一个字,那个时候也是形式上的知会,遇到不懂事的家属,医生还会跟着着急,有的老主任看到家属犹犹豫豫的会气的和家属直跺脚,那时候医患关系还是比较不错的。后来医患关系迅速恶化,隔河相望,互相防备。腐败的医生和医闹都是客观存在的,不过大多数还是想给病人看好病的医生和只想把病治好的患者,不能说是谁的错,双方都有责任。现在手术要签一厚摞材料,有的病人来看病带着录音笔,医生也尽量明哲保身,谨慎说话。在一个没有信任的环境中,每个人都是输家。——兔二小时候没被爸妈带着出去玩过,倒是两个人去上夜班时自己一个人在家睡的情况太多了。直到大学之前,都基本没有体验过一家人一起出去旅游的感觉。每次开学看到别人说和爸爸妈妈去哪儿玩了,我的假期就是自己一个人在家,也挺伤感的。我妈骨科医生,我小的时候带我去上夜班。她去看病人,让我和骷髅架子玩儿……带我去开会,我被会议上放映的手术照片吓得做噩梦。我爹外科医生,常年无休。以至于现在快要退休了,工作稍微清闲一些,我反倒不适应:“你怎么又在家啊”“还不去上班吗”好处就是没体验过挂号,都是VIP通道。住在医院家属区,有个不舒服的找找邻居就看好病了哈哈。——匿名用户高速上看到前面浓烟滚滚开近发现是装沙土的车撞到侧栏翻车。然后母上大人就停在紧急停车道过去了。我记得很清楚,她出去的时候拔下车钥匙回头对我说,“我是个医生。”——陈然我爸是个医生,我小学有一次放学跟同学打赌走那种齐膝高的花坛栏杆,双手还要插在兜里。然后不出所料摔下来,手来不及拿出来脸直接拍在地上...我擦那酸爽今天都记忆犹新!擦了鼻血,我一脸肿的像馒头一样回家,我爸晚上看到问我有什么感觉,我说鼻子疼,不通气。我爸说废话啊这么摔谁都不通气,过两天就好了!然后他出差了……一周后回来,盯着我看半天说,你的鼻梁怎么歪了?来让我摸摸....哦.....上次摔完好像有点骨折.....于是我至今鼻梁都是歪的!!!我八岁做阑尾炎手术,我爸那时候从外科调离去组建放射科,大概有一年没上手术台,内心很是期待。于是我给了他一个机会!有谁的阑尾是自己老爸切掉的?我!!!麻醉叔叔一脸惊惶的表情至今我都记得!还有我十六岁跟人家打架,被人用板凳在额角开了个五公分的口子,一脸辣汤的怂样去找我爸。我是这么想的,你总得给我挂个外科吧?我爸自己去外科借了一套工具,包括针线纱布酒精碘酒啥的,然后打给我一个板凳,说:坐!第二句是,额头打麻药会影响智力,所以忍着点!然后那五针...我差点把院门口的保安喊来了……结束的时候,我一身全是汗。我爸边收东西边对我妈说,好久不动手就生疏啦!这就是家里有个很牛逼的医生的感受!!!——ang zhou说下我奶奶吧。年轻的时候老太太是本市最大医院的妇科主任,那个年代的好多叔叔伯伯都是她老人家接生的,所以现在在街上奶奶看见她接生过的,就会说:那个那个,就是从我手里出来的(什么gui→_→)然后就是一有节日,那些记着的人就会买好多东西去看奶奶(老太太一个人住)。老太太80+,身体倍儿棒,家族聚会时,男女老少都排着队量血压,老太太亲自操刀上阵,谁的血压高了就是一顿思想教育,然后就被禁酒了(几个表叔表伯是老太太的重点看察对象)老姐生小孩的时候,去妇产科,那医生态度很不好,人又多,然后奶奶出面,把妇科室的主任给教育了一顿,那主任阿姨只说:刘老师说的对。。然后生小孩时,老太太亲自在旁边指挥,对于小曾孙老太太很是上心(这一点现在充分体现,小侄女一岁多了,非常可爱,就是太淘气,但每次宝宝一受委屈老太太就出来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话说扯远了。。。哈哈,反正权当分享吧(奶奶身体很棒,心态也很好,全家族都很敬重老人家,我也祝她长命百岁!)——叶少饮小时候基本见不到我爹,因为总是加班;五岁时为了教育我燃放烟花爆竹的危险性,过年后带我参观烧伤科,各种炸断胳膊崩掉手指头的患者,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从小各个科室溜达长大,和骨科的人体骨骼标本是好朋友;从小到大都无法装病翘课;小学中学的生物课从来没听过,上课都睡觉,考前我爹翻翻我的课本给我讲两个小时,第二天就能考全班前三;饭桌上讲手术过程人体器官病理反应什么的都是常事,比如:我爹夹起一段蒜毫说“阑尾大概就这么长”,然后再吃下去;报志愿的时候,我爹死活不让我学医,说因为太辛苦;高考被调剂上了985、211的某大学医学院,被我爹嘲笑学校医学专业全国排名太差;大学刚入学听报告发现做讲座的教授不是我爹校友就是同学;大一在医学院系统解剖期末卷面成绩全班第一;大一结束在我爹逼迫下转了专业,和医学毫不相干…——李末乔我爸普外的,算不上超级厉害吧,不过现在一把年纪也当上主任了。小时候的体验不太好。因为从来不可能装病,会被揍。就算真的病了,我爸也会酌情处理,不是说请假就请假的,得病到一定程度才可以不去上学。我记得小学毕业考的时候我发烧,考一半都吐了,监考老师吓得半死,打电话叫我爸接我回家,结果我爸说没事给她一杯热水让她接着考。我当时心里真是委屈啊,可是正如我爸所说,喝了杯热水就没事了,所以我也无话可说…还有一个很讨厌的,老师看病总是找我爸,然后总要顺带聊聊我在学校的表现,真是要命…有时候老师会上家里来,我以为是突袭家访,吓个半死(你们可以想象一下放学一进家门就看到班主任已经在你家里坐着了的感受),其实也是来看病的…哎反正小时候各种惨痛体验。后来像其他医生家庭一样,我高中时候认真考虑过要不要学医,结果被我爸果断的否定了,“我不认为你具备这方面的天赋”我爸说,于是我也就没学医了。这一点恐怕是跟别人最不一样的体验了吧。(现在非常感谢我爸英明神武的判断,不然就要入错行啦)——QHQ-Jo跟ex恋爱那会,生气后表演心绞痛晕倒在地惊吓效果杠杠的,立马紧张抱起痛哭道歉之类,倍受疼爱现在晕倒在地的后果是被踹两脚,“起来起来,不起来掐乳头了阿”(╯‵□′)╯︵┻━┻怀孕破水了叫救护车,人家还紧张的问要不要抬担架进小区上楼,他一脸平常的问我,“能走不,走去大门等”(╯‵□′)╯︵┻━┻腹痛到全身发抖站不起来脸色惨白,他按了几下冷眼在旁边看了半小时,给了我一颗止痛药说,便秘了吧(╯‵□′)╯︵┻━┻去急诊照x光一看果然是便秘了…我擦丢死人了,轮流被他同事问候,回答都是“没事,她便秘”゜?(*?дヾ)? ゜现在我坚决不进急诊…——匿名用户妈是妇产科,且我妈这边亲人几乎全是医生,简单说下。1.家里一直用一把手术剪剪指甲,特别好用。2.小时候医书启蒙,对人体了解早。避孕套当气球玩,而且是在医院大院里小孩子一起玩。经常一个人在家,显微镜当天文望远镜玩。3.从小在医院长大,玩着玩着就被医生阿姨/叔叔逮过去打疫苗,简直是阴影。反过来,在学校就不用打,不用当着全班嚎也挺好的。家里冰箱会存疫苗之类的东西,小时候冰箱会上锁,怕我喝错药。4.可能因为了解,所以比较无畏。快生我的时候,我爸妈着急,两人直接翻墙去的医院。5.家里确实访客多,能帮都尽力帮。很讨厌无良无知媒体为博眼球写的医闹报道。后来我也成了一名媒体狗,希望能尊重事实,坚持客观。——松林我父亲是一名神经内科医生,在市里一家公立医院工作已有二十余年。在我看来,父亲完全称得上是一名「超级厉害」的医生。1、如同很多人已经提到的,我在大学之前也不知道挂号有何用处,对于去医院看病的流程也一窍不通;2、对医院和医生没有陌生感。在外边散步走父亲工作的那家医院抄近路已是习惯。过去有时放学同路的同学跟我走进医院时,脸上会露出一种怪异的表情,欲言而止;3、很多人提到医生在家里的日常聊天经会经常涉及专业知识,这种情况我到很少碰到。父亲很少会将工作中聊的话题延续到家中,更多的是和母亲聊在医院里遇见的事。不过如果我主动问起医学知识,父亲还是会耐心讲解;4、碰上小病直接在家检查开处方,打吊针从来都是在他的值班室而非门诊。如果看到别人家里摆着听诊器注射器血压计手术剪在桌上,我不会觉得有什么奇怪;(话说手术剪真的很好用…)5、身为科室主任,父亲在工作时是一个负责认真近乎偏执的人,他的严厉作风在医院是众所周知的。科室里的医生护士没有一个没被他因为细小的疏忽而训斥过的。尽管如此,父亲却很少训斥我 。在生活学习的细节问题上母亲教育得更多。除非是我的行为太过分,触碰了他的底线,父亲只会拍拍我的肩,笑着指出我哪里没做好,要怎么改正;6、很多人都认识我的父亲,病人和家属占据了父亲交际圈的很大一部分。用老话讲,我父亲为一家人积了不少的德。一家人外出散步经常会碰见父亲曾经帮助过的人。一提到父亲的名字,很多人就会赞扬不已,重复着说他真的是一个好医生。我可以听出那不是奉承之言,每次回放这些场景,我总会对父亲肃然起敬。有那么一刻,我真的为我身为这样一个父亲的儿子感到骄傲;7、自己的做事风格和性格脾气多少受到了父亲的影响,在生活的一些细节上会比较讲究。例如劝旁人远离街边小吃、少熬夜,有些事会有追求明显不必要的完美,有时会在轻松的场合一本正经,有时会对他人和自己要求苛刻,以及常常被人吐槽「你干嘛这么严肃…」;8、差点学医……——Rick老爸是心胸外科医师,从业30年了最深的体验应该就是见识到了什么叫对工作痴迷今年元旦我在外面玩到一两点才回家发现我爸一个人坐在书房,盯着电脑,我叫了他三声他才反应过来我:“你在干嘛。”我爸:“看手术视频。”我:“谁的手术视频。”我爸:“我自己的。”我:“你自己做的干嘛再看一遍。”我爸:“我这个切除缝合做的太完美了,刚才睡不着,起来再欣赏一遍。”——匿名用户
15人赞过此文
浏览器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社会化媒体
了解更多>>
桂ICP备 号-1
桂公网安备 36号
阅读下一篇
小陈是个好医生。他聪明勤奋,27岁就从协和博士毕业,平日里与人为善,兢兢业业,对病人尽心尽职。科主任很器重他,据说院长对他也有所耳闻,想必小陈前程一片大好。
Hi,看起来你很喜欢这些内容,但是你还没有登录!在你登录以后,就可以收藏感兴趣的内容,关注感兴趣的作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私自刻公章违法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