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息肉 胃癌与胃癌有哪些区别

合肥消化病医院
食管疾病:
肠部疾病:
胃部疾病:
相关症状:
当前位置: >
胃息肉与胃癌有多大关系
时间:05-08 09:47:52
字体大小:[
摘要:胃息肉多发于鼻腔或肠腔内壁,多为良性,而胃息肉主要是指胃粘膜局限性隆起病变。需要注意的是,胃息肉和胃癌的关系密切,具体还取决于胃息肉的性质、大小、数量等因素。对胃息肉和胃
胃息肉多发于鼻腔或肠腔内壁,多为良性,而胃息肉主要是指胃粘膜局限性隆起病变。需要注意的是,胃息肉和胃癌的关系密切,具体还取决于胃息肉的性质、大小、数量等因素。对胃息肉和胃癌的关系这问题,我们来看看合肥阳光消化病医院的介绍。
胃息肉和胃癌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后期,胃息肉有癌变的可能,这取决于胃息肉的种类及胃息肉的大小和数量等因素。病理上胃息肉分为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分别占胃息肉比为:75~90和10~25,癌变的几分别为不超过1~2和30~58.3。
研究证明,错构瘤性息肉、炎性息肉不会癌变,而腺瘤性息肉容易癌变,被认为是胃癌的前期病变。腺瘤性息肉癌变与否,与许多因素相关,一般来说,息肉越大,癌变越高;息肉数目越多,癌变越高;息肉的病理类型中腺瘤绒毛成分越多,癌变越高;带蒂的腺瘤样息肉癌变较低,而广基腺瘤样息肉癌变较高。
一般情况下,胃息肉长的都很小,不到一厘米,增生性息肉基本上属于良性病变,但因为被患者忽视,使增生性息肉长大,就会出现消化道出血,癌变等情况。腺瘤性息肉虽说容易引起癌变,但也可预防,如出现上腹不适、疼痛、恶心、食欲不振或有黑便等症状时,及时做胃镜检查,检查出病变可采用电切将息肉切掉。为了防止胃息肉癌变,也可每年做胃镜检查,发现恶变就及时切除。此外,要加强自我保健,把住吃喝这一关,尽量不给胃加重负担。只要人人都提高警惕,就可将胃癌拒之门外。
温馨提示:如您对胃肠疾病症状、检查、治疗、费用等有疑问,可以拨打合肥阳光消化病医院健康热线:2进行了解,合肥阳光消化病医院祝您身体健康!
编辑:合肥阳光消化病医院
提示: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行医师的面对面诊断。所有门诊时间仅供参考,最终以医院当日公布为准。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合肥阳光消化病医院
医院地址:合肥市包河区东流路34-1号(徽州大道与南二环交叉口向东100米)接诊时间:周一~周日 8:00--19:00咨询电话:2
一对一私聊
即时语音视频问诊
提前预约好医生
咨询电话:2
医院地址:合肥市包河区东流路34-1号
(C) &.All Rights Reserved.&皖ICP备号&胃息肉与早期胃癌的“恩怨情仇”_用户_新浪博客
胃息肉与早期胃癌的“恩怨情仇”
胃增生性息肉(亚蒂型)与早期胃癌(隆起型0-I)的相关鉴别。
来源:医学界消化频道(尊鏡團隊出品)
作者:白光使者、天蓬
回顾我在医学界消化频道发表的第一篇关于息肉的文章《全方位解读:内镜下的息肉所提起的息肉定义:原来为肉眼所见的一个名词。主要是指粘膜隆起、局限性增生而形成的肿物。1967年日本临床病理学者经过反复讨论,将胃息肉定义为粘膜的局限性病变且向胃肠腔内突出者。
本篇文章主要讲解:胃增生性息肉(亚蒂型)与早期胃癌(隆起型0-I)的相关鉴别。
胃息肉大体分为增生性息肉和胃底腺息肉。
山田分类:
I型:无蒂,边界不清晰。
II型:无蒂,边界清晰。
III型:亚蒂。
IV型:有蒂。
增生性息肉在常规内镜下观察,形态表现通常为:发红局部隆起,类似于即将要糜烂的草莓样。与HP紧紧相关,及黏膜通常有明显的萎缩。
增生性息肉
类型:增生性(山田III型)息肉
表现:呈亚蒂型隆起,表面发红。NBI放大下可见表面的微细结构呈椭圆形,微小血管缺乏异性度。
早期胃癌“隆起性”(0-I)
类型:早期胃癌‘隆起性’0-I型
表现:病变部位发红,呈隆起性0-I型桑葚状,表面呈大小不一的颗粒状。靛胭脂染色后可见表面易出血,呈粗大颗粒状表现。
类型:早期胃癌‘隆起性’0-I型
表现:可见萎缩黏膜为主、发红隆起性(0-I)病变,周围伴有褪色的扁平隆起。NBI放大近端观察,可见大小不均一的腺管开,周边腺管边缘上皮不清晰,并且可以看到表层扩张,不同径的微小血管和氰基调的大血管。
总结“增生性息肉”-“早癌胃癌”
镜下表现相同点:
1.隆起性病变表现。
2.病变呈发红表现。
3.周围易见萎缩黏膜。
鉴别诊断:
在上面的病变图中可以看见,增生性息肉与早期胃癌的形态表现是十分的接近的,必须通过细仔的观察后才能分清!下面说点我的自我体会与浅表的分辨判断。
1.粗糙感(好似人一样,通过眼睛直观的分辨出“美女”与“丑女”);
2.微细的结构与血管:
增生性息肉(微细血管表现通常为:大小相同、无异性变化,表面微细结构也是排列的相对整齐);
早期胃癌(微细血管结构变现通常为:径大小不一,而微细结构表现为:不规则、扩张)
3:直觉(或许有点不科学了)记得我的师傅给我说的最简单易懂分辨早期癌的经验就是:反正就是看着不舒服,怎么看怎么不舒服!现在回忆起来,这就是一个医生最宝贵的经验判断。
(当然这些都是内镜下的观察,唯一能够证实癌与非癌的证据还是那根细长的活检钳!)
欢迎投稿到小编邮箱::【投稿】医院+科室+姓名
小编微信:choudan110
原始网络:
胃息肉与早期胃癌的“恩怨情仇”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0
博客访问:300
关注人气:0
荣誉徽章: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小心胃息肉变成胃癌
新华报业网-南京晨报   09:10:23
         分享到:
&&& 新华报业网讯&
人到中年的王先生最近胃经常会痛,东西吃得也特别少,有时候吃点硬的、辣的、凉的就会痛,常出现上腹部疼痛不适,体重也有所下降。由于工作忙,一直没有到医院做过正规的检查治疗。上周在家里发现了黑便,家里人赶紧催促他到医院做检查。经无痛胃镜检查他胃里有三个息肉,表面有糜烂、溃疡,出血。医生告诫他,如果不把息肉摘除,很可能在一段时间后突然摇身一变就成了癌症,放过息肉就是放过癌症。在征得家属同意后,医生在做胃镜检查的同时就把息肉全部摘除了。术后原不适症状完全消失,自己的食欲也大增。
  据南京市第一医院消化科主任张振玉介绍,胃息肉有再生性息肉和腺瘤样息肉,腺瘤性息肉的癌变率报道为10%―30%。又称腺瘤样息肉为“癌前病变”。由于息肉隐蔽性很高,为防万一,只要出现消化道症状,特别是患者年纪较大或家里有人患过息肉,最好及时作胃镜检查。如有息肉,在作胃镜检查时就摘除,一来可节省开支,二可预防息肉癌变。其实,息肉还是良性肿瘤,通常,体积较小、带蒂的炎性息肉,不会发生癌变,患者不必紧张,定期复查,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并处理就可以了;一旦超过2厘米,及时切除则是防止其癌变的最有效措施。此外,定期随访对于防止其恶变也非常重要。一般认为,单个腺瘤性息肉切除后,术后第一年随访复查一次,若没有问题,则每3年随访复查一次。由于胃息肉多与慢性炎症、机械刺激及进食腌制食品习惯有关。为此,饮食清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辛辣食物,不长期饮酒,均有助于防止胃息肉的发生。由于胃肠息肉多数没有临床症状,大多在内镜检查中偶然发现。所以,年长者、有家族病史者、以及既往有胃肠息肉病史的患者除遵循以上原则外,需定期进行胃肠镜检查。章琛戚在兵<INPUT
编辑: 王高峰
  相关阅读:
新华报业网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国新网许可证:
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主办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胃息肉和胃癌之间的关系如何?
日 15:19:22
  胃息肉是指由于胃粘膜上皮异常增生形成的向胃腔晦的隆起。病理学家将胃息肉分为两种类型,一类为再生性息肉,又称增生性息肉,息肉通常较小,表面光滑或为分叶状,为增生和再生的结果,另一类为腺瘤性息肉,呈乳头状,一般直径小于2厘米,这种息肉肠上皮化生严重,并有异形性改变。
  哪种息肉容易发生恶变呢?
  1.再生性息肉形成是组织修复过程中腺上皮过度再生的表现,属非肿瘤性增生,癌变者罕见。相反,腺瘤性息肉为异形性或新生物性增生构成的息肉,肠上皮化生常很显著,化生和非化生的腺体都可参与恶变过程。有人观察39&例再生性息肉,无一例恶变,观察10例腺瘤性息肉,有4例发生恶变,恶变率高达40%。
  2.胃息肉较大者恶变率高,尤其是直径超过2厘米者恶变的可能性更大。有人统计在恶变的病例中,直径小于1.5厘米者仅占3,896,而大于3厘米者占73.3%。
  3.息肉无蒂者恶变的机会较大,有蒂者恶变的机会较小,前者恶变率较后者高2.5倍,而增生性息肉有蒂者,恶变率仅为0.3&0.6%。
  4.多发性息肉的恶变率比单个息肉高。
  由此看来,腺瘤样息肉可以认为是一种癌前期病变,以往多行息肉切除术进行治疗,近年采可经纤维胃镜摘除息肉,术后仍有必要继续进行随访,以警惕和预防发生胃癌。
“抗药性”是癌症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常会遇到的问题...
肿瘤治疗一直以手术、化疗或放疗为主。手术可切除肿瘤组织...
∨ 临床研究
∨ 康复病例
日做伽马刀治疗,并于4月20日开始化疗(吉西他滨+顺铂)。两周期化疗后,评定前期治疗效果。...
2009年10月腹胀、腹痛、腰痛、腹水及下肢水肿一月余,就诊XX肿瘤医院。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卵巢癌Ⅲ期b。...
回溯患胃癌的原因,苏沛柏认为是相关的家族病史,加上十几二十出头就常为工作而应酬喝酒、熬夜,以及重口味的饮食习惯等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胃息肉和胃癌的区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