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抗病毒治疗指南乙肝与肝癌的发生率有没有影响

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国内首个乙肝患者肝病危害认知调查结果发布-乙肝
发生率-上海频道-东方网
&&&新闻热线:021-
国内首个乙肝患者肝病危害认知调查结果发布
  东方网通讯员吴晶7月20日报道: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第三届“了解肝炎,正视肝病”世界肝炎日中国肝炎论坛日前举行。论坛上公布了国内首个乙肝患者肝病危害认知调查结果。
  此次发布的国内首个乙肝患者肝病危害认知调查结果显示,53%乙肝患者不知道长期规范抗病毒治疗可以降低肝癌等严重肝病的发生率。目前乙肝尚不能治愈,只能通过抗病毒治疗控制疾病进展,因此治疗必须是长期的甚至终身的。最新版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提出的治疗总体目标,即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HBV,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减少肝脏失代偿、肝硬化、HCC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
  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教授缪晓辉教授认为,乙肝患者必须认识到只有尽可能降低肝硬化和肝癌等严重肝脏疾病的发生率,乙肝患者才有可能回归轻松生活;而进行高质量的全程强效降病毒,从而把乙肝病毒一直控制在最低水平,并把病毒耐药的可能性降到最低,预防严重肝脏疾病是完全有可能的。缪教授认为,我国已有多个强效低耐药乙肝抗病毒治疗药物,而且有大量实践研究证明恩替卡韦片其抗病毒疗效和长期安全性。
  据悉,吴阶平医学基金会医学部在全国开展针对慢性乙肝患者的相关调查,以期为政府制订更有效的乙肝防治规划提供必要的依据,推动抗病毒治疗在中国的健康发展。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医学新闻 考试相关
与乙肝相关肝癌抗病毒治疗最新进展
发布时间:&&来源:&&
阅读数量 0
&&&&&&&&&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是肝脏疾病进展的关键因素,可以导致肝功能不全、肝硬化和肝细胞癌。一项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证实,对于接受部分肝切除和肝移植的患者,标准化的抗乙肝病毒治疗可显著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
  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是肝脏疾病进展的关键因素,可以导致肝功能不全、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抗病毒治疗旨在抑制或消除HBV复制,减少肝炎活动,从而减少或减缓肝脏疾病的进展。
  核苷(酸)类似物(Nucs)可快速抑制HBV复制,使血清转氨酶正常化,恢复肝功能,从而延长肝功能失代偿患者的生存周期。长期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可改善肝组织学,逆转肝纤维化,减少疾病进展。
  近期,《World journal of Gatraoenterology》杂志发表了我国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研究人员撰写的一篇综述,该综述主要阐述了HBV诱导肝癌的机制,并讨论了抗HBV的治疗趋势,及其预防肝癌发生和复发的作用。文献阅读:World J Gastroenterol 2013 Dec 21;19(47):.
  该综述从两个不同方面描述了慢性HBV感染引起肿瘤发生的机制:通过HBV DNA HBx蛋白直接诱导宿主DNA不稳定,以及HBV感染相关的肝脏炎症和免疫调节失衡。此外,还简要介绍了当前对HBV感染的治疗方法,同时表明,在慢性 HBV感染中及时使用核苷(酸)类似物和免疫调节剂,可以防止包括肝癌在内的疾病进一步恶化。
    抗病毒药物治疗现状
  过去十年中,抗HBV治疗得到显著改善。目前治疗慢性HBV感染是基于两种不同的策略:(1) IFN-&或者胸腺素-A1(T- A1),旨在诱导产生持续的抗病毒反应。(2)口服抗乙肝病毒的核苷(酸)类似物,实现对HBV复制的长期完全抑制。
  第一种策略通常在轻度肝病患者中使用,这些患者谷丙转氨酶(ALT)很高,HBV DNA复制率不高。这种治疗在年轻患者和那些感染HBV基因型A或B的患者中特别成功。
  T-a1是一种免疫调节剂,它可以触发淋巴细胞和T细胞功能的成熟,并促进免疫缺陷重建和HBV复制相关疾病的缓解。在乙肝患者e抗原(HBeAg)阳性的慢性B型肝炎中终止病毒复制,且无显著副作用。
  此外,对于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使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PEG IFN-&2a)的疗效比拉米夫定更好,主要体现在HBeAg血清转换、HBV DNA抑制和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血清转化。
  总体而言,PEG IFN-&是HBeAg阴性的慢性乙肝患者的一种理想治疗选择。由于其安全性和抗病毒活性的机制独特,从而可产生长期持久的免疫控制。
  对于高HBV DNA水平的患者,以及伴随有严重肝脏疾病、干扰素治疗失败或不能耐受的患者,一般主要使用核苷(酸)类似物进行治疗。
  这一疗法主要的限制性在于耐药性的产生:如拉米夫定( L-核苷)治疗5年后,76%的患者出现耐药。替比夫定(另一种L-核苷)略强于拉米夫定,治疗2年后,HBeAg阳性患者耐药率为25%, HBeAg阴性患者耐药率为11%。
  阿德福韦是一种无环膦酸盐,抗病毒能力相对较弱,但对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耐药性突变的病毒有效。使用的方式应为联合用药,而非取代。阿德福韦耐药发展相对缓慢,在HBeAg阴性的患者中使用阿德福韦5年后,耐药性上升到29%。但单独使用时耐药突变产生更快。
  目前两个一线Nucs药物分别是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恩替卡韦是非常有效的抗病毒药物,5年后94%的患者HBV DNA降低到检测线以下,而耐药性只有1.2%。
  替诺福韦抗病毒活性更强大,且与阿德福韦相比肾毒性较小。它可单独使用,且对拉米夫定耐药突变有效。使用替诺福韦3年或更长的时间不产生耐药性。
  总之, 对于HBeAg阳性的慢性乙肝患者,PEG IFN-&提供了优越的疗效,有较好的HBeAg血清转换、HBV DNA抑制和HBsAg血清学转换。新的治疗方案中PEG IFN-&和第三代Nucs如恩替卡韦或替诺福韦,可增加HBsAg清除速率。
  抗病毒治疗抑制慢性乙肝发展为肝癌
  一项随访11年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表明,HBV DNA浓度& 104拷贝/ mL是30岁以上人群出现肝癌风险的一个预测指标,且与血清ALT水平无关。可以肯定的是,抗乙肝病毒治疗可改善慢性HBV感染的临床结局,特别是在肝癌的发病率方面。
  一项回顾性研究表明:与安慰剂组相比,天然类淋巴母细胞IFN-&(IFN-&NL)和IFN疗法在HBV清除、减少肝癌发生、延长生存期等方面可能会取得更有利的长期影响。
  在一项有关Nucs长期利益的随机对照试验中,拉米夫定治疗组的肝癌发生率为3.9%,而对照组发生率为7.4%(HR = 0.49)。
  在656例HBeAg阴性患者中(54%有慢性肝炎,30%有肝硬化),拉米夫定治疗组(中位数22月)可有效减少病毒载量,降低肝癌发展和肝硬化患者的疾病恶化。
  最近一项系统性回顾研究也表明, 与未经治疗的患者相比,经过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患者肝癌发生率较小( 2.8%对6.4%)。
  一项对比IFN和核苷(酸)类似物疗法效果的系统评价显示,IFN-&或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可显著降低肝癌风险。
  干扰素在肝硬化患者中收益更大,而Nucs则在那些非肝硬化和HBeAg阳性的患者中获得更大收益。这两种治疗方法都可以持续抑制HBV的复制,从而以减少肝癌的发生率。
  抗病毒治疗对HCC复发的影响
  抗乙肝病毒治疗是否能在部分肝切除术或肝移植后有效地减少肝癌的复发风险?之前研究表明,早期肝癌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为58%(其中肝移植术后为63%;肝脏部分切除术后为53%)。
  Huang等研究表明,患者肝切除术后如果出现HBV再激活,会有较高的几率发生肝衰竭,并且3年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较低(比例分别为11.8%对6.4%,34.1%比46.0%,51.6%比67.2%)。
  探索性亚组分析显示,辅助 IFN-&对pTNM分期Ⅰ/Ⅱ期肿瘤无生存获益(两个组5年存活率均在90%左右),但可以防止肿瘤的早期复发,使Ⅲ/ ⅣA肿瘤患者的5年生存期由24%提高到68%。
  Lee等人也报道,肿瘤转移相关蛋白1阳性患者肝癌术后复发率为28%,PEG IFN组整体累积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年和2年累积生存率也分别高于对照组(100%对93%和100%对87%)。
  Chen等人的结果则表明,佐剂IFN-&2b的治疗并没有减少术后病毒性肝炎相关的肝细胞癌复发。
  关于Nucs对肝癌复发的效果,安塞尔莫等认为,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和拉米夫定治疗可以显著降低乙肝复发率,显著提高肝移植术后1年和3年无复发生存率。
  Chan等人也报道,拉米夫定或恩替卡韦治疗患者的1年、3年和5 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66.5%,51.4%、51.4%和48.9%,、33.8%、33.8%。
  Kubo等报道,拉米夫定治疗组的切除后无瘤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最近一项多因素分析显示,移植后HCC复发与乙肝病毒再感染有关,乙肝免疫球蛋白与不良预后相关。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脏移植中心研究结果表明,HBV DNA拷贝数 &104/mL或103-104/mL 可使HBsAg阳性患者肝脏功能受损,必须在根治性手术后采取拉米夫定。
  此外,对于那些有YMDD变异的乙肝患者而言,恩替卡韦和/或阿德福韦酯应该被用作初始治疗的替换方案。如果出现耐药性,还可以使用富马酸替诺福韦酯。
  一项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证实,对于接受部分肝切除和肝移植的患者,标准化的抗乙肝病毒治疗可显著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
  长期研究表明新的抗病毒药物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和替比夫定,可能比拉米夫定更能减缓疾病的进展。对于接受肝切除或肝移植的患者,肿瘤复发必须通过超声和&-胎蛋白来监视。
  同时更重要的是,还应进行HBV复制情况的监测。因为持续的乙肝病毒激活或再激活与肝癌发展或复发显著相关。标准化的抗HBV治疗最终可延缓肝癌复发和生存效益。
  PEG-IFN为抑制没有肝硬化或纤维化患者的HBV病毒复制提供了一个更好的机会,,从而也为降低患者肝癌的发展和复发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总之,开发安全有效且在承受范围内的药物,维持可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治疗措施,应该是慢性HBV感染治疗的最终目标。
相关文章:
最新资讯最新推荐最新更新
最新资讯最新推荐最新更新
扫一扫 关注微信
400-966-2080
星恒教育订阅号
星恒教育服务号乙肝患者将不再为肝癌恐惧
第19版:生活周刊·健康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乙肝患者将不再为肝癌恐惧
&&&&林颖&&&&在7月28日世界肝炎日来临之际,吴阶平医学基金会举办了“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中国历程”纪录片首发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副院长、吴阶平医学基金会肝病医学部主任段钟平教授说,肝硬化、肝癌是导致慢性乙肝患者死亡的“终极杀手”,很多患者无奈地用生命演绎着“乙肝——肝硬化——肝癌”的“乙肝三部曲”,而抗病毒治疗将有可能终止这一恐怖音符。&&&&不少乙肝患者在疫苗普及前感染&&&&我国是世界上感染乙肝病毒人数最多的国家,目前约有9300万乙肝病毒感染者,其中慢性乙肝患者约2000万人。每年,有近28万人死于肝硬化、肝癌等肝脏相关疾病。&&&&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庄辉介绍,随着我国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的普及和推广,5岁以下儿童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率已降至1%以下。我国约2000万慢性乙肝患者大多数是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通过母婴传播感染,在成年时发展为慢性乙肝。这些患者在发病时,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接受抗病毒治疗,因而逐渐发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癌。&&&&庄辉教授指出,为预防和管理乙肝疾病,中国于2002年将乙肝疫苗正式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疫苗免费,被接种者仅需承担注射费用;自2005年起,儿童乙肝疫苗注射改为全部免费;2009年政府还启动了一个两年项目,以帮助1994年至2002年间出生的未免疫人群实施免费乙肝疫苗接种。1992年和2006年的两次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儿童感染乙肝病毒的人数减少了近8000万人。全国的乙肝表面抗原总携带率平均水平从9.75%降到了7.18%&,从高等流行水平降到了中等流行水平。&&&&逾八成患者用药不当&&&&乙肝抗病毒治疗药物,是指通过药物制剂来抑制病毒复制,预防疾病进展尤其是预防肝硬化和肝癌。在治疗方面,各国都推荐强效低耐药抗病毒治疗药物作为初治患者的首选用药。&&&&此次发布的“纪录片”,纪录了多位慢性乙肝和肝硬化患者的治疗之路,多位患者在接受强效低耐药药物治疗之前都走了弯路。段钟平教授指出,2005年进入临床应用的某些药物在当时缓解了病毒耐药问题,但是抗病毒治疗速度比较缓慢,而且因为存在肾脏毒副作用,患者服用剂量不能太高,影响了抗病毒治疗疗效。因为不能强效遏制乙肝病毒活动,所以几年后患者会出现耐药情况。有数据显示,中国目前逾八成的乙肝患者都在使用低效高耐药的药物治疗,这在经济相对不发达地区尤为普遍。而很多国家和地区如日本、韩国、美国、欧洲,七成以上的乙肝患者都在使用强效低耐药的药物进行治疗。&&&&出现在“纪录片”中的不少肝硬化患者就来自农村。庄辉院士担心地说:“农村地区患者对于乙肝治疗本身缺乏足够的认知,加上农村地区的医疗水准本身也不及城市,很多患者在治疗方面存在误区”。来自河南的周新旺,2000年患上乙肝后没少吃药,但肝功能指标一直不理想,2007年发展为肝硬化。在长达14年和乙肝病毒的斗争中,最让他后悔的事情就是自己对乙肝疾病知识的匮乏,未能对疾病以及日常用药加以重视,使得病情加速恶化。&&&&抗病毒治疗很关键&&&&专家指出,采用乙肝抗病毒药物治疗,患者需要长期吃药,通常情况下需要两年左右的时间。如果停药,一定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不然在病情不稳固的情况下停药,不仅起不到对乙肝病毒的抑制作用,而且还可能加速耐药的发生,甚至使病毒复制反弹,导致病情加重。国内的一项万人调研结果显示:在口服抗病毒药物的患者中,63%患者自行停药,其中57%的患者病情加重。&&&&我国慢性乙肝患者在被确诊时,多数只寻求中药或保肝药治疗,因而延误了疾病治疗。患者虽然在吃辛苦得来的药甚至偏方,但因为没有针对病毒进行治疗,乙肝病毒仍然可以不断复制,而乙肝病毒与肝癌发生率有直接和高度的关联。最典型的例子是2013年去世的年仅24岁的安徽研究生刘俊杰,他在与乙肝病毒抗争中走了弯路,临终前,他不遗余力地用自己的故事警醒乙肝患者,为很多人熟知。2006年,刘俊杰进入大学时被诊断为乙肝,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抗病毒治疗后回家休养。镇上的医生安慰他说,这个病得的人很多,不能太累,只要按时吃药,保证转氨酶不高就没事。所以,刘俊杰就一直吃保肝降酶的药物,没有继续进行抗病毒治疗。他带病刻苦学习,考上了研究生,没想到短短的几年内病情发展为肝癌,最终失去生命。北京姑娘李健21岁患上乙肝后,经过正规治疗,乙肝表面抗原滴度明显下降,所生的女儿也没有感染上乙肝病毒。&&&&段钟平教授指出,一些患者往往只关注药物价格而忽视治疗效果,导致疾病逐渐加重。应该在提升全国医生和患者对乙肝治疗认知的同时,加大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对于强效低耐药药物的报销力度,让低效高耐药药物退出一线用药,这对于提升我国整体肝硬化和肝癌的预防水平有着积极的作用。段钟平教授感慨地说,如果刘俊杰在早期就接受强效低耐药药物治疗,他的悲剧不会发生。&&&&强效低耐药药物能预防肝癌&&&&作为中国慢性乙肝防治发展史中的重要里程碑,我国首部《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明确了“抗病毒治疗”在慢性乙肝治疗中的基石地位。多数肝硬化、肝癌因乙肝而起,这些患者大多未能在疾病早期接受抗病毒治疗。&&&&段钟平教授指出,中国乙肝治疗领域的一个里程碑,是十年前进入中国的强效低耐药抗病毒治疗药物恩替卡韦片,它让长期、持续稳定地控制乙肝病毒成为可能,提升了我国肝硬化和肝癌的预防水平。使用恩替卡韦片治疗3年至7年后,96%的患者肝脏炎症明显减轻,88%的患者肝纤维化明显减退,所有治疗前存在晚期肝纤维化/肝硬化的患者,肝纤维化都有所改善且在长期随访中都达到了乙肝病毒载量的不可检测水平。国内长期的临床经验显示,通过抗病毒治疗,中晚期肝硬化且已经出现多种并发症的患者都能恢复正常生活。&&&&乙肝之所以难以治愈,是由于绝大部分乙肝患者都有免疫耐受力,对乙肝病毒不产生免疫应答,故导致乙肝迁延不愈,一般药物很难根治。乙肝患者即使把转氨酶降至正常,也并不能代表肝脏的炎症已消除。段钟平教授说,现在,控制乙肝病毒的手段越来越多,只要持续地把乙肝病毒和病毒耐药风险控制到最低,就能预防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甚至还能逆转部分患者的肝硬化进程。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技术支持: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相关原发性肝癌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的影响--《肝脏》2012年02期
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相关原发性肝癌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相关原发性肝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95例诊断为乙型肝炎相关性原发性肝癌且无手术治疗指征的患者,分为抗病毒联合介入治疗组22例、介人治疗组26例、抗病毒治疗组23例、常规治疗组24例。随访监测治疗后4、12、24及48周肝功能、腹部彩色超声或肝脏CT,每4周对患者生活质量包括食欲、体质量(排除腹水影响因素)及乏力情况进行现场或电话随访,所有患者随访4周至48周。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和x~2检验。结果抗病毒联合介入治疗组、介入治疗组、抗病毒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患者24周生存率分别为86.4%(19例)、73.1%(19例)、73.9%(17例)、54.2%(13例),48周生存率分别为68.2%(15例)、46.2%(8例)、47.8%(11例)、16.7%(4例)。抗病毒联合介入治疗组、介入治疗组及抗病毒治疗组患者1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抗病毒联合介入治疗组、介入治疗组及抗病毒治疗组患者12周内生活质量较常规治疗组明显改善,其中抗病毒联合介入治疗组改善最明显,其次为介人治疗组与抗病毒治疗组,常规治疗组在生活质量方面无明显改善。治疗24周后抗病毒联合介入治疗组及介入治疗组的肿瘤大小未明显增大,而常规治疗组患者的肿瘤较抗病毒治疗组增大明显。结论在介入治疗及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抗病毒治疗可提高乙型肝炎相关原发性肝癌患者1年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延缓肿瘤生长。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基金】:
【分类号】:R512.62;R735.7【正文快照】:
Chinese HePatology,Feb.2()12,Vol.17,No.2原发性肝癌发病率居于恶性肿瘤第五位,病死率居于恶性肿瘤第三位,且在全球发病率逐年增长,目前我国发病人数约占全球的S5%〔’」。由于其隐匿性发展,很多患者在发现时已是原发性肝癌,一部分患者丧失了外科手术的机会。为提高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展翔;;[J];中外医疗;2013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睿;[D];蚌埠医学院;2013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秉辉,夏景林;[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1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岳小强;高静东;邓伟哲;刘庆;凌昌全;;[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杨国兴;苏永华;;[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吴德华,陈龙华;[J];癌症;2004年07期
赖菁;高志良;杨林;陈伟;周翔;柯伟民;;[J];癌症;2009年06期
李鹏;刘珲;孙琳;范春蕾;李磊;董培玲;张斌;李宁;丁惠国;;[J];北京医学;2010年09期
欧阳颖;刘伟;陈玉涵;魏飞立;李磊;范春蕾;董培玲;张斌;陈德喜;李鹏;;[J];北京医学;2011年12期
武哲丽;陈群;刘梅;莫传伟;王剑;路艳;;[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年08期
吴同玉;李灿东;朱龙;李宇涛;黄尧;林科灿;;[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年02期
白吉明;李建华;王新杰;刘雷;钱浩;;[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郑青平;倪秉强;伍美娟;罗平;罗展雄;张志红;徐艺安;;[J];重庆医学;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林红;余娜莎;;[A];江西省首届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赵明;吴沛宏;曾益新;夏建川;张福君;冼励坚;张毓平;周琨;范卫君;张亮;高飞;周启明;;[A];中国(第七届)肿瘤微创治疗学术大会暨世界影像导引下肿瘤微创治疗学会成立筹备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吴振新;吴启文;;[A];第三届全国重型肝病及人工肝血液净化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陈敏山;梁惠宏;李锦清;张亚奇;郑云;张耀军;;[A];第三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教育论文集[C];2004年
刘庆;刘持年;韩涛;董惠娟;;[A];第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四诊研究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武哲丽;陈群;莫传伟;刘梅;;[A];全国第十一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家敏;[D];山东大学;2010年
刘妍;[D];吉林大学;2011年
卞读军;[D];中南大学;2010年
马科;[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龙云铸;[D];中南大学;2003年
张翔;[D];天津医科大学;2009年
孙振;[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文洁;[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王娜;[D];复旦大学;2010年
刘立国;[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渊全;[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李黎;[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李业飞;[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张钦乐;[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梁鼎奇;[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何颖;[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晁阳;[D];吉林大学;2011年
何君;[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张成大;[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邓小军;[D];南华大学;2011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培民;;[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王晓蕊;黄彩云;韩素桂;张景华;李世龙;周秀艳;;[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2年06期
黄建东;;[J];河北中医;2010年08期
范建高;;[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0年02期
厉有名;范建高;王炳元;陆伦根;施军平;牛俊奇;沈薇;徐有青;曾民德;贾继东;袁平戈;;[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0年03期
;[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1年10期
白雪峰;吴拥军;;[J];实用医药杂志;2011年05期
商春雨;苏洪英;刘静;韩向军;徐克;;[J];现代肿瘤医学;2011年12期
李大鹏;王启之;;[J];中华全科医学;2010年07期
蒋建龙;沈士明;徐海东;唐国荣;;[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年30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朱传琳;;[J];传染病信息;2006年04期
刘士辰;[J];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2003年01期
徐国亭,姚家琪;[J];中医药信息;2003年01期
刘琳香;;[J];黑龙江医药;2011年01期
段林灿;李高峰;张勇;叶联华;;[J];中国肺癌杂志;2009年06期
谢亚敏;吕维富;;[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9年01期
徐晓琦;吴月平;章幼奕;凌勇武;;[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年12期
于韬;罗娅红;;[J];当代医学(中国介入放射学);2008年04期
朱玉胜;吴林霖;颜志平;;[J];当代医学;2009年23期
任斌;聂书伟;;[J];吉林医学;2010年2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朱桂婷;施军平;荀运浩;黄谦;向晶;;[A];第四届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大会暨传染病诊治高峰论坛、浙江省医学会肝病、感染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邱源旺;黄利华;周红燕;俞萍;吴杭源;李燚光;汤勤;;[A];第二十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消化疾病诊治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0年
彭劼;侯金林;骆抗先;;[A];肝脏病防治学术研讨会及新进展学习班专刊[C];2005年
董辉;;[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日程及论文汇编[C];2010年
陈辉;张莉萍;;[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朱伟;李文学;张颖;刘华章;;[A];中国毒理学会第三届中青年学者科技论坛暨2011年全国前列腺药理毒理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甄茂川;汪谦;;[A];肝脏病防治学术研讨会及新进展学习班专刊[C];2005年
吴云海;魏倪;;[A];第五届全国肝脏疾病临床暨中华肝脏病杂志成立十周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侯代伦;孙小丽;柳澄;;[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放射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吕江;王芳军;刘连生;欧阳群忠;;[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昌吉州人民医院传染病分院副院长 主治医师 巩维进;[N];昌吉日报;2009年
尹梅影;[N];大众卫生报;2004年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
高志良;[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方彤;[N];健康报;2005年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肝病九区主任
许诚;[N];健康报;2010年
王晖;[N];健康报;2006年
刘士敬;[N];中国医药报;2008年
李启昌 刘熙;[N];云南日报;2009年
安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
魏素云;[N];安阳日报;2006年
记者  任丽梅;[N];中国改革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强;[D];山东大学;2005年
李云峰;[D];中南大学;2010年
单云峰;[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钟晓刚;[D];四川大学;2005年
余少鸿;[D];四川大学;2004年
冯德云;[D];中南大学;2004年
夏冬;[D];四川大学;2006年
宋长城;[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冯钜涛;[D];复旦大学;2005年
王海鹏;[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石少媛;[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晁阳;[D];吉林大学;2011年
初霞;[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张骏飞;[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项文清;[D];浙江大学;2010年
黄国敏;[D];汕头大学;2010年
廖翠薇;[D];第三军医大学;2004年
刘涵生;[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0年
闫喆;[D];天津医科大学;2010年
黄金梅;[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最新乙肝抗病毒药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