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看待经皮腰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椎间盘突出

不同体位下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不同体位下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摘要】:背景与目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脊柱外科常见疾病,传统的开放性手术创伤大,对于脊柱稳定性有一定影响。随着近代微创手术器械及纤维内窥镜的发展,经皮椎间孔镜(Transforaminal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discectomy)得以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具有微创、疗效满意、相对安全、术后恢复快,并且能有效地保持脊柱的稳定性等优点。经皮椎间孔镜术在局麻下进行,有的作者采用俯卧位,另外作者主张采用侧卧位。目前未见不同体位下行此术式的比较,为此,我们进行不同体位下手术的比较。观察不同体位下(侧卧位和俯卧位)行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探讨两种不同体位下进行手术对于术者的操作影响以及患者术中的舒适及配合情况。
方法:对象为2009年2月~2010年2月我科收治的单节段突出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48例,入选病例均无腰椎滑脱及腰椎失稳表现,根据突出节段不同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突出节段分别L3/4 3例、L4/5 12例、L 5/S1 9例. B组突出节段分别L3/4 2例、L4/5 12例、L 5/S1 10例.A组24例在俯卧位下、B组24例在侧卧位下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其中A组与B组中均有5例L 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后侧椎板间途径,其余患者均采取后外侧椎间孔途径,术后随访2月,分别记录手术时间、术中不适情况,术前及术后2月VAS疼痛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问卷调查患者疗效满意度及再次手术接受度,并对于上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A组两例L3/4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前不能耐受俯卧位,加入B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A组手术时间为92.5±32.5分钟,B组手术时间为95.0±34.0分钟;A组术前VAS评分为:6.4±3.0分,B组术前VAS评分为:6.0±3.2分;A组术后2月VAS评分为1.2±1.0,B组术后2月VAS评分为1.2±1.1;A组术前ODI评分为30.0±9.5分,B组术前ODI评分为31.0±9.0分;A组术后2月ODI评分为11.0±6.5,B组术后2月ODI评分为12.0±5.0;两种体位下行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中,术后2月VAS疼痛评分及ODI评分明显缓解,但是患者疗效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对于术中极其不适的情况侧卧位手术明显低于俯卧位下手术。患者在侧卧位下手术再次手术接受率明显高于俯卧位下手术。
结论:两种体位下行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微创方法。侧卧位手术静脉用药麻醉更安全,对于L3/4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宜采用侧卧位手术,利用椎板间隙途径手术时侧卧位下垫枕有利于开放患者术侧椎间孔,可以使硬膜囊偏向对侧,手术更加安全。对于有颈痛患者采取侧卧位手术,患者术中不适情况发生较少。侧卧位下手术术者只能对患者进行单侧操作,不能同时在一个体位下进行两侧的操作,并且侧卧位患者体位不固定,术中透视次数较多,手术时间相对更长。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医科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1【分类号】:R687.3【目录】: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5-6
中文摘要6-8
英文摘要8-11
1 资料与方法12-14
2 结果14-15
3 讨论15-18
全文总结18-19
参考文献19-20
文献综述20-28
参考文献26-28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32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佛保,戎利民;[J];引进国外医药技术与设备;1999年10期
李春海,黄东生,刘尚礼,丁悦,苏培强,何杰民;[J];广东医学;2004年04期
韦建勋,李荣祝,梁斌;[J];广西医学;2004年10期
张西峰;;[J];实用医学杂志;2007年22期
,苗惊雷;[J];中国内镜杂志;2003年02期
刘尚礼;[J];中华骨科杂志;2004年02期
宋绪栋,刘洪超,殷西川;[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4年Z1期
吕国华;[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3年07期
王建;周跃;张正丰;李长青;;[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8年07期
林庆光,魏鲁青,冯宗权,曾明;[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1999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胡四生,俞胜宝,李徽;[J];安徽医药;2005年04期
黄涛;陈向华;王和鸣;;[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吴小程;周跃;李长青;;[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9年09期
付爱军;李建民;朱军;张云鹤;刘刚;刘清军;陈通;;[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洪曼杰;;[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8年09期
熊英辉,贝抗胜,方先来,刘建平,孟志华;[J];广东医学;2003年07期
黄光否;韦国武;臧海涛;李畅胆;龙恒旦;石宝秋;臧东挑;;[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陶海南;蒋守念;方钢;黄绍东;;[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李荣祝;;[J];广西医学;2006年05期
岑桂光;林飞鹏;刘英华;张维;;[J];广州医药;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马斌;刘裕昌;邢东建;朱荣方;刘增涛;邢刚;;[A];全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毕大卫;祖罡;马海涛;王辉;翟晓军;刘道君;翟利锋;杨育生;陈亿民;;[A];第三届中西医结合脊柱及相关疾病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毕大卫;祖罡;马海涛;王辉;翟晓军;刘道君;翟利锋;杨育生;陈亿民;;[A];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第四届第三次学术年会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骨伤协作组经验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梁伦高;[D];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
潘磊;[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郭金伟;[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朱明;[D];山东大学;2011年
蔡林鸿;[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栾方海;[D];泰山医学院;2011年
姜岩;[D];郑州大学;2006年
李伟;[D];山东大学;2007年
梁毅;[D];广西医科大学;2008年
姜秀国;[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刘从清;[D];中南大学;2007年
许鹏;[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詹新立;[J];中国医师杂志;2002年01期
叶立民,黄奥,洪黎清;[J];福建医药杂志;1997年03期
谭军,吴海山,贾连顺,赵定麟,屠开元;[J];解剖学杂志;1995年04期
杨源忠,谢强,蓝铁德,朱洪民;[J];颈腰痛杂志;1997年03期
,苗杰;[J];中国内镜杂志;2001年06期
,詹瑞森;[J];中国内镜杂志;2001年06期
镇万新,王育才,马乐群,王巨;[J];中华骨科杂志;1999年08期
王永惕,陈增海,李牧,郑燕平;[J];中华骨科杂志;1995年10期
白波,余楠生,叶劲,曾庆思;[J];中华骨科杂志;1995年10期
彭耀庆,张朝跃,李小如,杨辉芳,杨檑,詹新立,江皓;[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2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J];中国临床医生;1978年10期
寇用礼;;[J];中国综合临床;1979年02期
赵翱,吴义文,蔡心虹,吴建贤,蔡克勤;[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83年04期
陈国锋;[J];广东医学;1983年11期
旷时恩;;[J];山西医药杂志;1983年06期
刘森,杨敏杰,周秉文;[J];陕西医学杂志;1986年03期
张玉芬;;[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1986年09期
吴福群;陈永义;王跃锦;陈明华;;[J];中医正骨;1986年Z2期
张献文;;[J];江苏中医药;1987年05期
徐际先;;[J];按摩与导引;198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燕玲;;[A];第四届中国整脊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8年
李玥;;[A];2009第十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全晓彬;;[A];中国针灸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下集)[C];2009年
沈华;;[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交流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换届大会文集[C];2000年
薛庭琦;李晓丽;;[A];第四届全军腰腿痛学术研讨会、第五届全国肢残康复护理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5年
童培建;何帮剑;历驹;马镇川;肖鲁伟;;[A];2008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安忠德;;[A];第四届全国推拿学术交流论文汇编[C];1995年
闵水平;孙上明;罗素平;;[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唐金树;李庆梅;石秀秀;胡鸢;商卫林;侯树勋;;[A];第一届全国脊髓损伤治疗与康复研讨会暨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脊髓损伤与康复学组成立会论文汇编[C];2009年
高希春;吴智群;李毅;吴晓阳;;[A];第六届西部介入放射学术会议宁夏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第四届年会介入放射学新技术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海军总医院骨科
阮狄克 王德利;[N];健康报;2008年
武汉协和医院
周淑华;[N];家庭医生报;2009年
廉万营 河南省中医院;[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蔡拉加;[N];潮州日报;2009年
上海第六人民医院针推伤科 汪崇淼 副主任医师;[N];上海中医药报;2009年
上海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科 梁永瑛 主治医师;[N];上海中医药报;2010年
尹薇;[N];中国医药报;2009年
武汉协和医院
周淑华;[N];家庭医生报;2009年
刘临喜;[N];临汾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姚怀国;[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张仕年;[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张重文;[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赵明宇;[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陈镇英;[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冯宇;[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2年
叶金福;[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佟德民;[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莫孙炼;[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全科;[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劳迪涛;[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王健;[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闫娜娜;[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1年
李明明;[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刘沛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宋泽新;[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0年
杨伟铭;[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赵小明;[D];济南大学;2011年
邱云辉;[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江共群;[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经皮椎间孔镜下YESS技术与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R)网聚医学的力量,源自中国医学论坛报
&&请,我要!
经皮椎间孔镜下YESS技术与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
&&&&&&&&&   目的 评估经皮椎间孔镜下YESS技术与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差异。    方法 15 年5月,共采用JOIMAX椎间孔镜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5例,其中采用YESS穿刺技术41例,TESSYS穿刺技术54例,采用手术时间、出血量、JOA评分、VAS疼痛视觉评分和腰椎ODI指数进行疗效对比评定。    结果 两组病例手术时间分别为(62.810.4)
&|&|&|&|&|&|&
   目的 评估镜下YESS技术与TESSYS技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差异。
   方法 2014年1月&2015 年5月,共采用JOIMAX椎间孔镜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5例,其中采用YESS穿刺技术41例,TESSYS穿刺技术54例,采用手术时间、出血量、JOA评分、VAS疼痛视觉评分和腰椎ODI指数进行疗效对比评定。
   结果 两组病例手术时间分别为(62.8&10.4)min、(60.5&15.8)min,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例术中出血量分别为(8.7&4.7)ml、(9.5&4.5) ml,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例术前VAS评分分别为(7.3&2.4)、(7.4&1.9),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VAS评分分别为(2.9&1.3)、(2.5&1.6),两者病例术后VAS评分分别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之间术后VA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例腰椎ODI指数优良率分别为78.3%、85.9%,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YESS技术和TESSYS&技术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均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在开展手术的早期采用YESS技术更为简便安全。根据椎间盘突出不同类型和不同部位,正确选择YESS技术或TESSYS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回复 小鸭梨:
新闻阅读排行榜
关于医学论坛网
医学论坛网旗下网站
战略合作伙伴
copyright&中国医学论坛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86号
*我要反馈:
姓&&&&名:
邮&&&&箱: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间孔狭窄的并发症原因分析与处理
目的 分析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间孔狭窄的并发症及其原因和相应处理措施.方法 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286例经X线、CT或MRI证实的腰椎间盘突出症(201例)和腰椎间孔狭窄(85例)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手术前后疼痛情况、Macnab标准评价手术疗效,记录手术相关并发症并分析原因及相应处理措施.结果 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随访时VAS评分减少[1.00(0.00,1.50)分对8.50(7.75,9.25)分;Z=2.825,P=0.050];Macnab标准优良率达95.45%(273/286).286患者中神经损伤8例(2.80%)、术区出血和神经根周围血肿形成6例(2.10%)、硬脊膜囊破裂1例(0.35%)、肌肉痉挛3例(1.05%)、感染1例(0.35%)、术后复发4例(1.40%),均予对症治疗后痊愈.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间孔狭窄总体疗效满意,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低,通过术前评估,术中精细操作、仔细止血、缩短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对症处理,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TANG Feng-wu
JIANG Xian-feng
CHEN Xu-yi
MIAO Cui-yun
作者单位:
300162 天津,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后勤学院附属医院脑科医院
年,卷(期):
Keywords:
在线出版日期: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我已经阅读了这个提醒
字体大小:小中大
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优点
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为什么会受广大患者如此追捧?307骨科微创中心范海涛教授给我们答疑解惑。
1、微创:通过侧方入路到达目标区域,避免传统后路手术对椎管和神经的干扰,不咬除椎板,不破坏椎旁肌肉和韧带,对脊柱稳定性无影响。
2、目的直接:手术效果与椎间盘手术的黄金标准&&&显微镜下椎间盘切除术相一致;
3、适应症广:能处理几乎所有类型椎间盘突出,部分椎管狭窄、椎间孔狭窄、钙化等骨性病变。窥镜下使用特殊的射频电极,可型纤维环成型和环状神经分支阻断,治疗椎间盘源性疼痛。
4、并发症低:创伤小,形成血栓和感染的几率低;术后不会在后方重要结构处留下瘢痕,造成椎管和神经的粘连。
5、安全性高:局麻麻醉,术中能与病人互动,不伤及神经和血管;基本不出血,手术视野清晰,大大降低误操作的风险;
6、康复快:术后次日可下地活动,平均3至6周恢复正常工作和体育锻炼。
7、满意度高:立即缓解疼痛,大小便自理,护理简单,口服抗生素即可,可行门诊手术;皮肤切口仅7毫米,符合美学观点。8、扩展范围广:结合经皮固定技术,可微创方式完成脊柱滑脱与不稳的融合及固定;此基础平台易于扩展至颈椎椎间盘内窥镜手术。
范海涛的人气博文
本博文的最近访客
我来评两句
本周推荐博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椎间孔镜哪家医院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