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活性药为什么容易堵深静脉血管扩张怎么治

石河子大学护士学校832000
&&&&&&& 摘要:目的:分析心力衰竭患者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不安全因素与护理对策。方法:分析我院心力衰竭患者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不安全因素,应用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对比实施前和实施后患者的心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施针对性护理对策之前的120例患者中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91%;应用护理对策之后下降为1.67%,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行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患者满意度也明显高于护理之前,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力衰竭患者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不安全因素有很多,如管理因素、护士因素等,只有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才能够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 关键词:心力衰竭患者;血管活性药物;不安全因素;护理措施
&&&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严重阶段,也是对人类健康危害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1】。尽管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心力衰竭的治疗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临床中常用的药物有多巴胺、咸酸甘油、米力农以及异丙肾上腺素等,其中血管活性药物应用不当不但达不到治疗效果,还可能对血管造成刺激,产生不良反应,影响患者康复。本文探讨心力衰竭患者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不安全因素,并提出相关对策,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 1.1一般资料
&&&&&&& 分析我院心力衰竭患者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不安全因素,应用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随机选择护理前后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未接受针对性护理的120例患者中有男性68例、女性52例;年龄在48-84岁之间,平均为(61.5&6.2)岁。行护理干预的120例患者中有男性71例、女性49例;年龄在49-86岁之间,平均为(62.5&6.7)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 1.2方法
&&&&&&& 心力衰竭患者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1)护士因素: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较差,对于血管活性药物的了解不深、出现配伍错误从而导致药物浑浊、沉淀等变化。血管活性药物微量泵入的程序较为繁琐,护士的工作量较大,可能造成剂量偏差等食物,从而给治疗造成不良影响【2】。(2)管理因素:血管活性药物是治疗心力衰竭的重要药物,管理不当很可能造成药物混淆、取放差错,进而造成不良事件。或者是由于储存不当出现过期、变质、沉淀等现象,造成静脉管路堵塞等。(3)患者原因:血管活性药物对血管的刺激较大,一旦出现药物外渗则可能造成局部组织缺血。心力衰竭患者的身体状况较差,穿刺困难;应用利尿剂可能导致患者排尿频繁进而造成药液外渗,以及部分患者对于疼痛、不适的反应较差,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药物的使用风险【3】。
&&&&&&& 护理对策:(1)加强对血管活性药物应用管理:多巴胺、异丙肾上腺素等药物的管理要加强,粘贴上醒目的标签;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对于血管活性药物的认知,增强穿刺水平。
(2)选择输入途径:需要长期使用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治疗的患者选择深静脉置管以保证安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是一种创伤较小、操作便捷的方式,值得推广和应用;在置管过程中告知患者优缺点和注意事项。尽量使用消耗留置针,减少由于机械性摩擦对血管内皮造成的损伤;尽量选择肢体远端弹性较大、充盈度好、容易固定和观察的静脉,避免关节、下肢或者头皮静脉,不要在穿刺过的静脉下方穿刺,以免造成原针眼渗液【4】。(3)加强用药观察:在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过程中应加强巡视,注意患者生命体征变化,一旦发现异常要立刻通知医生。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告知药物的优点和可能造成的不良反应,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4)预防静脉炎:静脉压主要表现为穿刺点周边的皮肤发红、疼痛,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出现溃烂和坏死。因此在输注过程中要严格关注患者的情况,一旦发现渗漏要立刻停止输液,使用碘伏棉球进行消毒,同时适当抬高穿刺位置,减少渗血。有研究提示应用多巴胺的郭晨中发生外渗早期可以采用硫酸镁湿敷,或者酚妥拉明稀释液湿敷,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 1.3统计学分析
&&&&&&& 应用SPSS20.0软件实施数据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值检验。以P<0.05代表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 2.1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 实施针对性护理对策之前的120例患者中出现13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91%;护理之后下降为2例,1.67%,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 实施护理对策之前,120例患者中非常满意的有45例、满意61例、不满意的患者14例,满意度为88.33%;实施护理对策之后,120例患者中非常满意的有58例、满意60例、不满意的患者2例,满意度为98.33%。组间的满意度结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 总而言之,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离不开血管活性药物,但是由于用药过程中存在诸多的不安全因素,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其他不良事件,对患者的治疗甚至是生命安全造成影响【5】。因此,加强患者用药过程中不安全因素的分析,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对策非常重要。本文中,分析心力衰竭患者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治疗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有护理人员原因、管理原因和患者原因,根据不安全因素加强血管活性药物应用管理、合理选择输入途径、加强用药观察以及预防静脉炎的护理,最终,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罗侨端,林辉,何静等.微量注射泵注入血管活性药物的安全性实验护理研究[J].中国临床新医学,):382-383.
[2] 李娟.血管活性药物外渗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海南医学,):140-141.
[3] 赵修菊,王俏,王阿莉等.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引起外渗的原因与对策[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774-776.
[4] 杨苏惠,李倩,王伯霞等.心电监护下微量泵输入多种血管活性药物治疗重症心力衰竭的观察和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5-206.
[5] 刘济平,王爱田,尹艳华等.持续质量改进在ICU休克患者连续泵入血管活性药物中的应用[J].河北中医,):125-127.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站长推荐
&&期刊推荐
&&原创来稿文章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邮件地址:
写信给编辑
您的邮件地址:【图文】中心静脉置管堵塞的原因及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中心静脉置管堵塞的原因及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1.77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深静脉置管致血栓形成的相关研究--《广西医科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深静脉置管致血栓形成的相关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时段的深静脉置管相关的血栓形成情况,比较不同部位置管的血栓形成率,研究其相关危险因素;动态监测置管前后血小板、凝血功能、D二聚体的变化及其与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之间的关联;了解血栓形成患者致肺动脉栓塞的发生率,为临床决定适宜的拔管时间提供依据。
方法:2011年9月至2012年1月于我院普外科及心胸外科收集围手术期留置深静脉置管患者107例,记录患者基本信息、置管后主要治疗及留置管时间,动态监测术前和术后血小板、凝血功能相关项目、D二聚体的变化,床边B超机动态监测血栓形成及变化,同时观察有血栓形成的患者于置管期间以及拔管后有无肺动脉栓塞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症状和体征,对完全性阻塞型血栓形成患者行肺血管CT造影(CTPA)了解有无肺动脉栓塞。
结果:观察的107例患者中第3,5,7天导管相关血栓形成总发生率分别为:65.4%,83.8%,90.9%,其中置管后第3、5、7天导管相关血栓形成发生率颈内静脉(IJC)分别为69.3%,83%,87%,右锁骨下静脉(SVC)分别为33%,55%,100%,完全性阻塞型血栓形成3例(2.8%)且均为颈内静脉置管,均无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关症状和体征,两例于拔管后行肺CTPA未见肺动脉栓塞。颈内静脉置管和右锁骨下静脉置管后第3,5天血栓形成率的比较分别为:χ2=7.209,P=0.007(P0.05有意义);χ2=3.635,P=0.057(P0.05有意义)。性别(女性)、年龄大于60岁、管型2(即双孔导管)对血栓形成的影响有显著意义,置管后第3天血栓发生率(P0.05有意义):女性是男性的0.263倍, P=0.017;年龄大于60岁的患者是小于60岁的患者的0.268倍,P=0.041;双孔导管是单孔导管的0.034倍,P=0.048;,其余如肠外营养,止血治疗,输血,抗凝,吸烟,恶性疾病对血栓形成无显著影响;将术前和术后第3天的血小板、凝血功能相关项目、D二聚体纳入logistics二元回归分析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1、深静脉置管早期导管相关血栓形成率很高,且随着置管时间延长增加;2、预防性抗凝治疗可以减少导管相关的血栓形成发生率;3、女性,高龄,双孔导管是导管相关的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尽管直接拔除深静脉置管致肺动脉栓塞发生率很低,但仍然需要对此类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并且做好及时处理肺动脉栓塞的准备。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医科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2【分类号】:R401【目录】:
中英文缩略语对照表4-5摘要5-7Abstract7-9前言9-10资料与方法10-13结果13-16附图16-18讨论18-26结论26-27参考文献27-31综述31-46 参考文献41-46致谢46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莫美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年08期
黄碧玉;;[J];中国医药指南;2011年18期
姚小英;方强;张旭环;唐先骏;皮白雉;;[J];浙江医学;2008年05期
黄亚萍;;[J];临床医药实践;2009年27期
赵传梅;孙培欣;;[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9年04期
刘沧桑;武蓉;李大伟;;[J];中国血液净化;2011年05期
樊晋,何玲萍,梁丽英,尹芳;[J];西南国防医药;1999年S1期
王子迎;朱红玲;刘莉;杨世疆;;[J];农垦医学;2007年05期
李薇;杨鑫森;张秀芹;;[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年15期
谢鸿雁;赵新兰;;[J];内蒙古中医药;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玉薇;;[A];第八届西南五省一市烧伤整形学术会议暨贵州省医学会烧伤整形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贾振华;;[A];全国第6届糖尿病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全国第6届血液净化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拜兰;陈元东;王颖;;[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第6届重症监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张琦;王颖;黄晓玲;;[A];2007年浙沪两地肾脏病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7年
牛海莲;白永菊;;[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静脉治疗护理学术交流论文汇编[C];2007年
杜敏华;;[A];全国静脉输液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叶显辉;;[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肿瘤护理新进展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李娜;;[A];全国门、急诊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吴利群;王荃;王付军;孔丽丽;;[A];全国静脉输液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方琼;;[A];全国静脉治疗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周萍;[N];大众卫生报;2006年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 许俊堂 胡大一;[N];健康报;2005年
方留民;[N];中国医药报;2002年
张小军;[N];中国职工科技报;2006年
健康时报记者  赵晴晴;[N];健康时报;2006年
张国喜;[N];家庭医生报;2006年
李文;[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张葳;[N];中国医药报;2010年
于斌;[N];大众卫生报;2006年
王利新?教授
符伟国;[N];家庭医生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史红霞;[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4年
魏陵博;[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4年
冯敏;[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张爱林;[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陈文强;[D];山东大学;2004年
马淑梅;[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赵学凌;[D];昆明医学院;2004年
白春梅;[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9年
段朝霞;[D];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
彭敏;[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慧玲;[D];广西医科大学;2012年
徐峰;[D];山东大学;2006年
郑桃云;[D];湖北中医学院;2005年
姜文军;[D];吉林大学;2011年
徐国栋;[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田鹏;[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4年
吴伟丹;[D];福建医科大学;2010年
王辉;[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辛群;[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4年
闻红斌;[D];武汉大学;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静脉血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