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卫不和有什么症状夹梅核气的治疗

梅核气治疗,梅核气症状,梅核气检查与预防_百姓健康网
扫描二维码
梅核气是指咽喉中有异常感觉,但不影响进食为特征的病症.如梅核塞于咽喉,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时发时止为特征的咽喉疾病.相当于西医的咽部神经官能症,或称咽癔症、癔球.该病多发于壮年人,以女性居多.[]
分为器质性病因和非器质性病因两种:
器质性病因:茎突过长、颈椎病、上呼吸道慢性炎症、咽肌食...
此病既无全身病变,更无前驱症状.惟觉喉头有异物感,无疼痛,往往在工作紧张时或睡着后或专心做事时可...
1、在引起咽异感症的因素中,器质性病变多于精神性,咽喉部因素多于其它部位的因素,所以首先应考虑器...
(1)细心开导,解除思想顾虑,增强治疗信心;注意口腔卫生,坚持早晚饭后刷牙,减少烟酒和粉尘刺激....
1.针灸治疗
(1)毫针刺廉泉穴,针尖向上刺至舌根部,并令患者作吞咽动作,至异物感消失为止.
1、少食煎炒炙焯辛辣食物,饮食宜清淡为主,注意卫生,合理搭配膳食,可以适当的吃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宜,平时生活...
很多病人恐惧是喉癌或食道癌而致思想负担沉重.借助现代仪器局部检查及X线吞钡检查并未发现器质性病变.常伴有精神抑郁...
为您提供梅核气典型病例,通过分享某些患者梅核气治疗的心得和历程,让梅核气患者治疗上更加有信心和动力.
梅核气&权威专家
毕志华医师
李季野医师
王期峰医师所在位置:
梅核气的治疗 梅核气的症状有哪些
更新时间: 01:01:54 |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梅核气对于大家来说有些陌生,它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不是很常见,所以当患者得知自己患有此病时不知道怎么办好,为此非常困扰,这个病的治疗方法有很多,为了摆脱疾病的伤害患者要了解相关的知识,以便于能够更好的治疗,以下为大家介绍一下梅核气的治疗以及症状有哪些。  梅核气的治疗  1.痰气郁结  证候  自觉咽喉有异物梗塞感,咽之不下,咯之不出,或上下游走不定,或于某处固着不动。症状轻重变化频繁而无规律。对饮食无影响,一般在进食、工作、学习、谈笑等精神移注他处时,异物梗阻症状明显减轻乃至消失。  多见于中年女性。不少患者情绪欠稳定,恐癌多疑。  主方  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加减。法夏、厚朴、茯苓、紫苏梗、生姜。  若肝郁气滞较甚,可加香附、郁金、白芍、枳壳;痰多呕恶者,加橘红、瓜蒌皮、川贝;纳呆便溏加白术、陈皮、苍术、炙甘草;嗳气泛酸加旋覆花、代赭石;肝郁化火加牡丹皮、栀子、天花粉等。  2.肝郁气滞  证候  胸胁满闷或疼痛,或乳房及少腹胀痛,善太息,暖噫频作,食纳呆滞,或咽中如物梗阻,吞吐不利,或见颈项瘿瘤,情志抑郁,腹部积聚,月经不调,甚或闭经,苔薄,脉弦。  主方  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赤芍、川芎、枳壳、香附、陈皮、郁金、佛手、炙甘草。可加半夏、厚朴、茯苓、紫苏梗等药。  3.肝郁失音  证候  咽喉梗塞,部位不定;咳之不出,咽之不下,时有时无,时轻时重,常随情志变化而变化,抑郁愈甚,症状愈重;亦有因情绪激动后声音突然嘶哑;或语音全无,短数小时,长者可数日不愈,但咳嗽、啼哭时却发声正常。  咽喉检查均无异常。常伴有情志不舒,多疑善虑,少言寡欢,胸闷胁痛,失眠心悸,月经不调等。舌淡红苔薄,脉弦细。  主方  诃子清音汤。诃子肉、桔梗、甘草、郁金、香附、木蝴蝶。  苔腻夹痰湿者,加薏苡仁、泽泻、车前草。  其他疗法  1.心理疗法  本疗法对本证的治疗十分重要,解除思想顾虑,保持心情舒畅,使患者移情易性,常可取得不治自愈之效。梅核气患者少食煎炒炙焯辛辣食物;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或用咽喉部的导引法进行锻炼。  在取得患者信赖的情况下,并可施行暗示疗法。  2.饮食疗法  (1)合欢花蒸猪肝欢花(干品)10~12克,放碟中,加清水少许,泡浸4~6小时,再将猪肝100~150克切片,同放碟中,加食盐少许调味,隔水蒸熟,食猪肝。  (2)玫瑰花茶玫瑰花瓣(于品)6~10克,放茶盅内,冲人沸水,加盖片刻,代茶饮。  (3)葱煮柚皮鲜柚皮1个,在炭火上将外层黄棕色烧焦,刮去表层,然后放人清水中泡浸1日,使其苦味析出。再切块加水煮,将熟时以葱两棵切碎加入,用油、盐调味,佐膳。  梅核气的症状  梅核气,中医病证名,指因情志不遂,肝气瘀滞,痰气互结,停聚于咽所致,以咽中似有梅核阻塞、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时发时止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临床以咽喉中有异常感觉,但不影响进食为特征。中医肝病、中医咽喉疾病、中医精神疾病时均可见此病证。  现代医学称为咽异感症,又常被诊为咽部神经官能症,或称咽癔症、癔球。该病多发于青中年人,以女性居多。咽部异常感觉,如痰黏感、蚁行感、灼热感、梗阻感、异物感等。  1.咽内异物感  异物感是主要症状,但不影响饮食。与之相关的重量和情绪症状的变化。  2.慢性咽喉炎  检查咽喉各部所见均属基本正常,也可见慢性咽喉炎。  3.咽喉内病灶  其他咽喉疾病引起的不适,基本无梅核气现象,且可检查出咽喉内病灶。  4.揉摩将病灶充分显现  在咽喉外部用揉摩方法可直接观察到远伤病病灶,这是诊断要点。揉摩将病灶充分显现,异物感同时消失,这是肯定性诊断。  结语:通过以上的介绍大家对于梅核气的治疗以及症状有哪些已经非常清楚了,希望可以帮助患者更好的治疗此病,为了使患者能够尽早发现这个病的存在,了解相关的症状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大家要仔细阅读以上内容,争取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40多岁的韦女士,腹股沟长了个小肿块,一...
  手指关节疼痛在我们平时的生活当中是非常常...
& & 缺少正常性生活:...
  每个人都会有一过性的打嗝,但如果打嗝频繁...
温馨提示:如果您有任何健康问题可到向在线专家提问!
Copyright &  fx120.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放心医苑网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粤ICP备号-2] [编号经营性-]指压天突穴 治疗梅核气
核心提示:梅核气亦称“喉中梗阻”,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咽部神经官能症、慢性咽喉炎等。
温馨提示:
喝水时,如果在水中加一样东西,有助排光体内毒素,外表年轻10岁。具体加什么,关注微信公众号 39健康网 ,发送 饮水 了解详情。
  以自觉咽喉部有异物感,吞咽口涎或空咽时更觉明显,吐之不出,咽之不下,但不影响进食为主症,往往是闲暇无事或情志不畅时异物感明显,而在工作紧张时、睡眠或专心做事时可以完全消失。多发生于女性,常伴有精神抑郁、心烦疑虑、胸胁胀满、纳呆、困倦、等。很多患者怀疑自己得了或食道癌而恐惧,致使思想负担沉重。
  有关梅核气的病证记载最早见于《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梅核气”一名则首见于宋代《南阳活人书》。宋代杨士瀛在《仁斋直指方》中说:“七情气郁,结成痰涎,随气积聚,坚如块,在心腹间,或塞咽喉如梅核,粉絮样,咯不出咽不下,每发欲绝,逆害饮食。”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描述说:“胸满心下坚,咽中粘贴,如有炙肉,吐之不出,吞之不下。”究其原因主要因情志不畅,肝气郁结,循经上逆,结于咽喉;或肝郁脾滞,乘脾犯胃,运化失司,津液不得输布,凝结成痰,痰气结于咽喉引起。治疗采用舒肝解郁、降逆化痰、和胃利咽之法,使痰化结散而达到治愈的目的。
  这里介绍一种较为方便的治疗梅核气的方法:令患者每日不定时用一手食指向胸骨上窝处(天突穴)反复按压,力量适中,每次按压10余下,以自觉局部有酸、胀、微痛感为度。连续施术2个月,一般患者按压半个月左右即可有明显的效果。
  天突穴属任脉,又名玉户、天瞿,出于《灵枢经》,为阴维、任脉之会。本穴内应肺系,外通气窍,为气息出入之要塞,可宣肺平喘,清音利痰,行气利咽,宽胸理气,降逆化痰,宁心安神,主要用于咽喉部多种疾病的治疗。由于该穴局部解剖特殊,采用针刺方法可因施术不当(不慎)或患者本身特殊情况而有引发意外的可能,很大程度上限限制了该穴的使用。将针刺天突穴改为手指按压此穴来治疗梅核气,既可避免针刺的危险,又安全、方便、无痛苦,且易学、易用、易推广、效果满意。在施术同时如能再配合恰当的心理护理,嘱患者少食煎、炒、辛辣,效果则会更佳。
(实习编辑:伍智聪)
扫码或关注微信公号jjkkxxg回复【中医】即可观看视频
这些疾病都不是你要找的? 用工具试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扫一扫”分享
现代人大多数是“电脑族”,长期坐在电脑前工作、玩乐,结果年纪轻轻就肩膀疼、腰疼的,本期中医特色疗法介绍“推拿按摩”,目前人们最常用到的一种治疗颈腰椎劳损、缓解疲劳紧张等疾病的传统疗法。推拿按摩经济简便,因为它不需要特殊医疗设备,也不受时间地点气候条件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实行;且平稳可靠,易学易用,无任何副作用,受到很多人的欢迎。 []
在线咨询(向医生免费提问)
请在此提交您的问题,即有万名医生10分钟内为您解答
答你所问,名医在线近距离。
肿瘤的真相与误区
健康有益事
减肥达人秀
秋天是鼻炎的高发期间。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一到秋天…… []
在我国的中医院校经常能看到一批批外国医生围着中国医生学…… []
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营养科主任曾晶介绍,多数市民都听说过…… []
做爱是一个快乐的过程,是两个亲密无间的伴侣情感的交流。…… []
迎香是人体腧穴之一,属于手阳明大肠经,位于人体的面部,在鼻翼旁开约一厘米皱纹中(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有疏散风热、通利鼻窍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鼻塞、鼽衄等病症。中医药治疗梅核气近况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
中医药治疗梅核气近况
||暂无简介
易发表网提供各学科期刊论文下载、毕业论文...|
总评分0.0|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耿鉴庭治疗梅核气经验
耿鉴庭治疗梅核气经验
梅核气为临床常见病之一,“初起如梅核,在喉隔之间,吐不出,咽不下……”(《疮疡全书》)咽喉部检查一般无阳性所见。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咽部神经官能症、咽部感觉异常,也有“癔球”之称。梅核气发病前,多有较明显的情志因素。七情郁结,肝失条达,气机不和,聚湿生痰,痰气交结,上逆咽喉,故治疗多从舒肝理气、化痰降逆人手。临床常用方有半夏厚朴汤(《金匾要略》方)、加味四七汤(《东医宝鉴·外形篇》方)、逐痰丸(《喉症全科紫珍集》方)、旋覆代褚汤(《伤寒论》方)、嚼化丸(《外科正宗·咽喉论》方)等.先父耿鉴庭先生为扬州喉科第六代传人,对咽喉疾病造诣颇深,其治梅核气常用下述三法:&&&&1.理气开郁化痰法&&&&主治:抑郁欠舒,咽中如有异物堵塞,或暖气,或腹中胀痛、不思食,或头眩而痛,或神欠宁、卧不安。&&&&方药:香苏抑气汤:制香附10克,紫苏小茎6克,广陈皮7克,绿尊梅花6克,金橘皮7克,朱获神10克,粉甘草4克,陈萝卜英12克。加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不宜多煎,待稍凉漱服。&&&&方解:本方以香附为主,理气开郁,除烦消满;紫苏、橘皮为辅,紫苏宽中下气,橘皮和中祛满,化痰止呕;绿V梅花、金橘皮为佐,绿V梅花即白梅花,柔肝生津,金橘皮芳香走窜,共散胸隔之郁气,并以梅花之涩,制香附、紫苏之散;获神、甘草、陈萝卜英为使,和中安神,缓急除烦,降气化痰。&&&&加减法:咽阻甚或呕哆者,加旋覆花、代蒲石,苔厚院闷,饮食不香者,加积壳、青皮;大便干燥难解者,加全瓜篓、莱兼子;精神过分紧张者,加合欢皮、聋草叶。&&&&2.舒肝理肺和中法&&&&主治:咽喉不利,由抑郁伤肝、或悲哀伤肺、或思虑伤脾而起,咽中有异物感,唾之不出,咽之不下,经检查而无实质病变者。&&&&方药:六花汤:绿尊梅花6克,佛手花4克,玫瑰花6克,金莲花6克,木香花瓣3克,葬菜花10克,陈萝卜英12克。先用长流水350毫升,冷浸2小时,然后用荷梗或芦柴火煎,一沸即起。分2-3次徐徐服之。&&&&方解:本方以绿V梅花为主,舒理肺肝,佛手花为辅,治理肝脾,化痰;金莲花、玫瑰花为佐,前者清咽,后者兼及血分;算菜花、木香花瓣、陈萝卜英为使,收利肝和中、辟浊清脾、降气化痰之效。&&&&加减法:气滞有痰.加橘络、郁金;若因愤怒,悲伤太过,加合欢皮、营草叶。3.抑肝降气理脾法&&&&主治:怒则气上,气阻咽喉,自觉如物堵塞,终日欠爽,纳差,舌苔白,脉沉而弦。病延日久,诸药不效,无阴虚及热象而腿足欠温者。&&&&方药:三香汤:沉水香4克,白檀香3克,青皮6克,紫降香7克,黄郁金10克,乌扇10克,金橘叶10克。将沉香、檀香、降香、青皮、郁金研作粗末.合诸药,再加已经煮沸过之长流水350毫升,加盖闷起,浸泡2小时,然后用荷梗或芦苇作火煮之,一沸即起,以布挤尽其汁,分2-3次服。此方不宜常服,可间2日用1剂。停药期间,可用香苏抑气丸,以调理之。&&&&方解:本方治病久者,以降为主。方中沉香为主药,降气并统理肝脾;檀香、青皮为辅,前者能调上焦气在胸隔咽隘之间,后者伐肝破气,能治多怒;降香、郁金为佐,前者为血中气药,后者又为人血分之气药;乌扇、金橘叶为使,引诸味理气药直达咽喉,使阻塞之气得以疏泄。&&&&加减法:气逆不降,加代褚石;抑郁不伸,可加川芍,或木香,或建兰叶;若兼院痛,可加木蝴蝶、婆罗子;若体非太实,服药稍觉难受者,可去青皮,改用橘络。&&&&4.典型病例&&&&那某,女,50岁,小学教师。日诊。&&&&患者半年前家中连丧二位亲人,悲伤过度,出现咽部不适,自述咽部偏左侧如有物附着,咽之不下,吐之不出,伴咽干咽痛.曾在某医院按“慢性咽炎”治疗,服大量抗生素及做雾化吸入,均不效,故前来就诊。查:咽后壁少量淋巴滤泡、色暗红,喉部未见异常。口唇干裂,舌苔黄略厚,脉弱。证属肝郁气滞,久而化热,梅核气也。投以六花汤,加淡竹叶10克,木通6克,合欢皮10克,营草叶10克。4剂(后二味取裕康《养生论》“营草忘忧,合欢A忿”之意)。并嘱患者宜怡情适怀,以助药力之不逮。2月1日复诊:咽部异物感明显减轻,但仍感口干咽干,大便偏干。舌苔黄略于,脉弦。在上方基础上,去木香花瓣,加桅子10克,天花粉12克。4剂。&&&&2月6日三诊:口干咽干好转,大便通畅,咽部异物感继续减轻,舌苔薄黄,脉微弦。继服上方3剂。2月10日患者前来相告,咽部异物感完全消失,咽干痛消失,大便成形,每日1次。&&&&5.结语&&&&梅核气的治疗除以上三法外,还可配合一些其他疗法,如用醋调吴茱英粉,每晚敷足心,至有火辣感为止;循任脉作导引等。饮食疗法也很重要,患病期间,少吃土豆、白薯、栗子等闷气之物,而宜多吃革x粉、海哲、金橘等清气化痰之品。三、存阴保津,扶正纠偏&&&&咽需津养,喉赖液濡,耿老常用的方法有荡邪存阴,养阴清肺,益胃生津及温中寓润等法,简介如下。&&&&1.荡邓存阴:喉痧毒火内炽,腑实并见,肺阴必受其栽,津液祈耗,非夺之不足折其势,若下之又恐随下而脱,故取荡邪存阴之法。天地玄黄汤是其代表方(生地、天冬、玄参、大黄、积实、金果榄、甘草),方中天冬既滋肺阴,又可润肠,与走而不守的大黄同用,以保真阴而除恋邪之弊;合之金果榄、甘草以清咽,往往一下之后,咽中灼痛亦随之解。&&&&2.养阴清肺:白喉为患,多由素有温热潜伏上焦,或疫毒上蒸先伤肺阴,以致耗灼真阴,出现邪毒凌心之危象,故当时时顾护正气,养阴清肺,耿氏立养阴润燥清咽汤,是方乃郑氏养阴清肺汤加金果榄、莱蔽缨等清咽之品,以期滋而不腻,散不伤阴。&&&&3.益胃生津:咽病热毒已折,阴津大伤,耿氏列五液干涸见症。即舌上无皮,寐而不实是心阴伤也;目花视弱,胁胀易怒是肝阴伤也,鼻干见血,动则气短,干咳少痰是肺阴伤也;耳鸣善恐是肾阴伤也.并强调脾胃为生化之源,十二经皆察气于胃,故每以复液汤(南北沙参、石解、玉竹、麦冬、人中黄、黑豆、获等、冰糖)、玉门石解汤(玉竹、天麦冬、百部、石解、北沙参、鲜稻叶、生谷芽)以养胃生津,胃液得复,则诸脏之液皆复矣。四、外用吹药,辨证施治&&&&耿老强调,吹药的选用,当把握标本虚实,随症取舍。凡掀红肿痛明显者。属阳症实症,宜清热解毒,活血消肿,常选用桅子、硼砂、马尾黄连等;若红肿疼痛不甚者,不可过用寒凉之品,宜在清热消肿药中,佐人温通辛散之防风、白芷、川芍等,否则易闭窍留邪;若红而发紫,肿痛不剧者,为寒邪内伏,凝结在局部,化而生热,则于寒凉药中参辛温疏散、凉血散血之荆防、马勃等。耿氏常用的经验方有三种。&&&&1.锁匙散:西瓜霜、土牛膝各6克,硼砂、薄荷、青果榄各2.5克,冰片。.6克。本方去痰消肿,止痛除痒较好,并便利吞咽。2.加味碧玉散:绷砂10克,胆矾1.2克,山豆根3克,冰片1克。本方消肿散坚之力较著。&&&&3.珠黄指甲散:珍珠、牛黄各0.6克,人指甲1. 2克,西瓜12克,青果炭2.5克,黄柏6克,冰片0. 15克。主治咽喉腐烂。五、重视炮制,讲究煎服&&&&耿氏对专科药物的炮制,煎药之水火,服药之方法都十分讲究,有不少药物是自采自制的。如红牡丹花瓣、桅子花瓣、天罗水、金莲花、黄羊角、莱菔缨等。现举莱旅缨的制法:在立冬时将白莱蔽缨拔起,使其横卧地下,三五日后,其叶复又翘然起立,此时储藏干根内之精气已人叶中,根遂空心,将叶带蒂切下,倒挂于竹竿之上,排列于向西檐下,任其自行风干,至来年立春取下,切碎贮瓷缸中备用。&&&&耿老认为,煎药之水火与药效有直接关系,常用的水有雨水、露水、雪水、活水、甘澜水、井水数种。所用之火则有芦竹火、稻麦穗火、柴火与炭火之分。耿老谓,余家治喉痧及白喉之毒火蟠灼者,每用雪水煎药,或以之烹茶,颇得满意效果。煎药有文火、急火之分,服药有凉服、温服之别。病在咽喉,尚有嘱其徐徐呷服和漱服者,以利药液在局部发挥作用。如天地玄黄汤煎时,先将大黄用冷水一茶盅泡之,一刻钟后挤黏液,投渣人药煎,煎成挤尽药汁、去滓,再人大黄汁,和匀略见火,欲沸即离,待稍温一次服之,服后得泻,立吸稀粥或藕粉以养胃。&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营卫不和有什么症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