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麻直物吃了有什么天麻丸的功效与作用?

苎麻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_庭院/花园_土巴兔装修问答
苎麻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报价结果将发送到您的手机
您的装修预算约
*装修管家将回电您,免费提供装修咨询服务
*因材料品牌及工程量不同,具体报价以量房实测为准
苎麻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提问者:霍兰娜|
浏览次数:77|
提问时间: 16:47:55
已有3条答案
回答数:2123|被采纳数:5
四川九合宏业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所有回答:&2123
苎麻的功效与作用
  【通用名称】苎麻
  【其他名称】苎麻
  【气味】(根、叶)甘、寒、无毒。
  苎麻的选方
  1、咳嗽痰哮。用苎麻根(煅,存性)研细,取生豆腐蘸药三、五钱吃下。如无效,可用肥猪肉二、三片蘸药吃,有效。 &&2、小便不通。用苎麻根、蛤粉各半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空心服,新汲水送下。 &&3、小便血淋。用苎麻根煎汤多服。亦治其他淋病。 &&4、妊娠胎动(妊妇忽下黄色恶汁,状录胶,或如小豆汁,腹痛难忍)。用苎麻根(去黑皮、切细)二升、银一块,加水九升煮成四升。每次取出一升,现酒半升煎成一升。分作二次服下。不用银亦可。 &&5、肛门肿痛。用生苎麻根捣烂,令病人坐药上。 &&6、脱肛不收。用苎麻根捣烂,煎汤熏洗。 &&7、背痈初起。用苎麻根熟捣敷上,一天换药几次,肿消即愈。 &&8、丹毒。用苎麻根煮成浓汁,一天洗三次。 &&9、刀伤折损。夏日收取苎麻叶,和石灰捣作团,晒干收存。临用时研成末敷伤处,即血止止,并且容易结痂。
回答数:52175|被采纳数:268
昆明美瑞宜家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所有回答:&52175
苎麻叶是蛋白质含量较高、营养丰富的饲料。麻根含有“苎麻酸”的药用成份,有补阴、安胎、治产前产后心烦,以及治疔疮等作用。麻骨可作造纸原料,或制造可做家具和板壁等多种用途的纤维板。麻骨还可酿酒、制糖。麻壳可脱胶提取纤维,供纺织、造纸或修船填料之用。鲜麻皮上刮下的麻壳,可提取糠醛,而糠醛是化学工业的精炼溶液剂,又是树脂塑料。
回答数:4|被采纳数:0
杭州鹏昂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所有回答:&4
功能:解毒、敷疮疡,未有溃者穿,已穿者有啜脓之效。
  主治、用量和用法:
  1、红肿恶毒大疮:生用去皮,捣烂敷患处;
  2、蛇头缠指;
  3、恙虫病疮:用法同上。
植物学称白麻头的为苎麻,草药医生都称麻骨头为黄麻烦,宜区别之,麻骨头根茎如通草,为治麻疹药,用于内服,白麻头根结实,茎为肉质,有胶质,用于外敷。
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已有 7 个回答
已有 3 个回答
已有 3 个回答
已有 3 个回答
已有 8 个回答
下载土巴兔APP
中国装修网苎麻根的功效与作用 苎麻根说明书
《*辞典》:苎麻根
[拼音名] Zh& M& Gēn
[英文名] Radix Boehmeriae
[别名] 家苎麻、野麻、白麻、园麻、青麻
[来源] 为荨麻科植物苎麻Boehmeria nivea(L..)Gaud.的根。冬春季采挖,洗净,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高1~2m。根呈不规则圆柱形,略弯曲。茎直立,分枝,绿色,有短或长毛。叶互生,阔卵形或近圆形,长5~16cm,宽3.5~14cm,先端尾尖,基部宽楔形或圆形,边缘具粗齿,上面粗糙,下面密生白色绵毛。花单性同株,花序圆锥形;雄花序在雌花序下,雄花花被片4,雄花4,有退化雌蕊;雌花序簇生或球形,花被管状,4齿裂,子房1室,内含l胚珠。瘦果椭圆形,有毛,外被宿存花被,顶有宿存柱头,丝状。花期5~8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 生于荒地、山坡或栽培。主产浙江、江苏、安徽。
[性状] 根不规则园柱形,略弯曲,长4~30cm,直径0.4~5cm。表面灰棕色,密生疣状突起及横向皮孔。切面皮部棕色,易剥落,木部黄白色。质坚硬,断面粉性。气微,味淡,有粘性。
[化学成份] 根含有大黄素(emodin)、大黄素甲醚-8-BETA-葡萄糖甙。
[性味] 性寒,味甘。
[功能主治] 清热利尿,安胎止血,解毒。用于感冒发热、麻疹高烧、尿路感染、肾炎水肿、孕妇腹痛、胎动不安、先兆流产、跌打损伤、骨折、疮疡肿痛、出血性疾病。
[摘录] 《*辞典》
《*辞典》:苎麻根
[出处] 《药性论》
[拼音名] Zh& M& Gēn
[别名] 苎根(《别录》),苎麻头(《南宁市药物志》)。
[来源] 为荨麻科植物苎麻的根。冬、春采挖,除去地上茎和泥土,晒干。
[原形态] 苎麻(《药性论》),又名:纻(《诗经》),天青地白草、川绵葱、野苎麻(王安卿《采药志》),银苎、天名精(《纲目拾遗》),园麻、线麻、白苎麻、山麻、红苎麻。
多年生草本,高达2米。茎直立,分枝,有柔毛。单叶互生,阔卵形或卵圆形,长7~15厘米,宽6~14厘米,先端渐尖,边缘有粗锯齿,基部浑圆或阔楔形,上面绿色,粗糙,下面除叶脉外全部密被白色绵毛;托叶锥尖形,脱落;叶柄有柔毛。花单性,雌雄同株,花小成束,为腋生的圆锥花序;雄花黄白色,花被4片,雄蕊4;雌花淡绿色,花被4片,紧抱子房,花柱1。瘦果细小,椭圆形,集合成小球状,上有毛,花柱突出。花期5~6月。果熟期9~10月。
本植物的茎皮(苧麻皮)、叶(苧麻叶)、花(苧麻花)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生境分布] 野生于山坡、山沟、路旁等处。我国中部、南部、西南及山东、江苏、安徽、浙江、陕西、河南等地均有栽培。主产江苏、山东、陕西等地。
[性状] 干燥根呈不规则圆柱形或稍带扁圆形,略弯曲,长6~10厘米,直径,1~2厘米。外皮灰棕色,极粗糙。有突起的根痕和许多疣状凸起,皮部有时脱落而呈现棕褐色或棕黄色的纤维状。质硬体轻,断面纤维性,略有粉质,嫩者实心,有时可见中间有数个同心环纹,老者空心。气微,味淡,嚼之略有粘性。以灰棕色、条匀、坚实者为佳。
[化学成份] 根含酚类、三萜(或甾醇)、绿原酸。全草和种子含氢氰酸。
[药理作用] ①止血作用
用野苎麻的提取物&血凝&浸泡大、小白鼠尾端的人工创面,可使出血量减少,出血时间缩短,如给小鼠口服或腹腔注射,亦可得到同样效果。家兔肌肉注射&血凝&后,凝血时间缩短,但血小板计数未见明显变化。用浸有&血凝&的药棉覆盖于大鼠的肝、肾伤口,未见明显的止血作用。有报道用根包扎创伤有止血作用。
②从对苎麻的成分研究过程中,发现咖啡酸有明显的止血作用,因此人工合成了&血凝酸胺(咖啡酸二乙胺盐)&,按7毫克/公斤静脉注射于家兔,10毫克/20克注射于小鼠腹腔,凝血时间及出血时间均显著缩短,&血凝酸胺&在试管内无抗纤维蛋白溶解作用,但对钴照射的小鼠能使白细胞及血小板显著增加。
[炮制] 拣去杂质,分开大小条,用水浸泡,洗净,捞出,润透后切片,晒干。
[性味] 甘,寒。
①《别录》:&寒。&
②《药性论》:&味甘,平。&
③《日华子本草》:&味甘,滑,冷,无毒。&
④《浙江民间草药》:&性寒,味酸,无毒。&
[归经] ①《得配本草》:&入足厥阴经血分。&
②《本草撮要》:&人手、足太阴经。&
[功能主治] 清热,止血,解毒,散瘀。治热病大渴、大狂,血淋,癃闭,吐血,下血,赤白带下,丹毒,痈肿,跌打损伤,蛇虫咬伤。
①《别录》:&主小儿赤丹;渍苎汁疗渴,安胎。&
②《日华子本草》:&治心膈热,漏胎下血,产前后心烦闷,天行热疾,大渴大狂,罯毒箭、蛇虫咬。&
③《本草图经》:&主白丹,浓煮浴之,日三、四。&
④《本草备要》:&补阴,破瘀,解热,润燥。治痈疽,发背,金疮,折伤,鸡、鱼骨哽。&
⑤《纲目拾遗》:&治诸毒,活血,止血,功能发散,止渴,安胎;涂小儿丹毒,通蛊胀,崩漏,白浊,滑精,牙痛,喉闭,骨哽,疝气,火丹,疖毒,胡蜂、毒蛇咬,发背,疔疮,跌扑损伤。&
⑥《分类草药性》:&疗砍伤、跌扑,敷续筋骨;疯狗咬伤。&
⑦《现代实用中药》:&根、叶并用,治肛门肿痛,脱肛不收。&
⑨《南宁市药物志》:&治小儿麻疹,创伤出血肿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5钱;或捣汁。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注意] 《本草经疏》:&胃弱泄泻者勿服;诸病不由血热者,亦不宜用。&
[附方] ①治五淋:苎麻根两茎,打碎,以水一碗半,煎取半碗,频服。(《斗门方》)
②治血淋,脐腹及阴茎涩痛:麻根十枚,捣碎,以水二大盏,煎取一大盏,去滓,分为二服,如人行十里再服。(《圣惠方》)
③治小便不通:㈠苎麻根,洗,研,摊绢上,贴小腹连阴际。(《摘元方》)
㈡麻根半两,蛤粉半两。上药,捣细罗为散。每于空心,以新汲水调下二钱。(《圣惠方》)
④治叶:血不止:苎麻根、人参、白垩、蛤粉各一分。上四味,捣罗为散。每服一钱匕,糯米饮调下,不拘时候。(《圣济总录》苎根散)
⑤治肠风:苎麻根四钱。煎服。(《浙江民间草药》)
⑥治习惯性流产:苧麻干根一两,莲子五钱,怀山药五钱。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⑦治妊娠胎动,忽下黄汁如胶,或如小豆汁,腹痛不可忍者:苧根去黑皮,切二升,银一块,水九升,煮四升。每服以水一升,入酒半升,煎一升,分作二服。一方不用银。(《梅师集验方》)
⑧治血热崩漏:苧麻干根一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⑨治哮喘:苧麻根和沙糖烂煮,时时嚼咽下。(《医学正传》)
⑩治痰哮咳嗽:苧根,煅存性为末,生豆腐蘸三、五钱食;未全可者,以肥猪肉二、三片蘸食。(《医学正传》)
⑾治白丹:苧根三斤,小豆四升。水二斗,煮以浴,日三、四遍。(《备急方》)
⑿治痈疽发背,或发乳房初起微赤:捣苧根敷之,数易。(《梅师集验方》)
⒀治跌打闪挫:大鲫鱼一尾,独核肥皂一个,胡椒七粒,黄栀子九个,老姜一片,葱头三个,野苧麻根一段,干面一撮,香糟一团,绍酒随数用,同前药合捣如泥,炒热熨敷患处,外用布包扎紧,次日青出。(《纲目拾遗》)
⒁治跌扑:野苧根一两,捣碎,好酒煎服,尽量饮醉。(《百草镜,)
⒂治蛇咬伤:鲜苧麻根,捣烂罨包。(《浙江民间草药》)
⒃治鸡鱼骨哽:苧麻根捣汁,以匙挑灌之。(《谈野翁试验方》)
[各家论述] ①《本草经疏》:&苎根,《别录》在小儿赤丹,为其寒能凉血也。渍苎汁疗渴者,除热之功也。《日华子》用以治心膈热,漏胎下血,胎前产后心烦,天行热疾,大渴发狂,及罯毒箭、蛇虫咬,皆以其性寒能解热凉血故也。&
②《本草述》:&苎根,丹溪谓其大补阴而即行滞血,足以补为行也。夫甘寒之药能泻火,此味止血淋、治丹毒,或入血分而泻热乎?但就其安胎治漏血尤效,则补阴活血之功,又岂徒以泻热与他味问论乎。……其和血便在补阴,而能行能止之故可以思矣。&
③《本草正义》:&白苎性寒,古方多言其主治小便不通,五淋热结等证,则有泄热通利之力,是以《日华本草》谓其甘寒而滑。乃近人偏以为安胎之用,实则既寒且滑,必非胎动者所宜;且根主下行,尤为妊娠禁品。考古今医药诸书,惟《梅师集验方》用以治胎动忽下黄汁,此外殊不多见,丹溪且言其行滞血,则更与胎动大相刺谬,又何可为安胎套药耶。&
[摘录] 《*辞典》
《中华本草》:苎麻根
[出处] 苎根始见于《别录》,《本草经集注》云:“苎麻,即今之绩苎尔,又有山苎亦相似,可入用也。”《本草图经》云:“苎根旧不载所出州土,今闽、蜀、江、浙多有之。其皮可以绩布。苗高七、八尺;叶如楮叶,面青背白,有短毛。夏秋间着细穗、青花,其根黄白而轻虚。二月、八月采。又一种山苎亦相似。”《纲目》云:“苎,家苎也;又有山苎,野苎也;有紫苎,叶面紫;白苎,叶面青;其背皆白。”《纲目拾遗》云:“野苎麻,生山上河堑旁
[拼音名] Zh& M& Gēn
[别名] 苎根、野苎根、苎麻茹
[来源] 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苎麻的根和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oehmeria nivea(L.)Gaud.[Urtica nivea L.]
采收和储藏:冬、春季采挖,除去地上茎和泥土,晒干。一般选择食指粗细的根,太粗者不易切片,药效亦不佳。
[原形态] 多年生半灌木,高1-2m。茎直立,圆柱形,多分枝,青褐色,密生粗长毛。叶互生;叶柄长2-11cm;托叶2,分离,早落;叶片宽卵形或卵形,长7-15cm,宽6-12cm,先端渐尖或近尾状,基部宽楔形或截形,边缘密生齿牙,上面绿色,粗糙,并散生疏毛,下面密生交织的白色柔毛,基出脉3条。花单性,雌雄通常同株;花序呈圆锥状,腋生,长5-10cm,雄花序通常位于雌花序之下;雄花小,无花梗,黄白色,花被片4,雄蕊4,有退化雌蕊;雌花淡绿色,簇球形,直径约2mm,花被管状,宿存,花柱1。瘦果小,椭圆形,密生短毛,为宿存花被包裹,内有种子1颗。花期9月,果期10月。
[生境分布] 在我国河南、山东及陕西以南各地广为栽培,也有野生。
[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发芽适宜气温22-25℃,生长最适温度为23-30℃,气温在8℃以下幼苗停止生长,0℃以下苗易冻死。年降水量800-1000mm,相对湿度80%左右最为适宜。怕风,忌渍水。对土壤适应性强,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土壤pH5.5-6.5的砂质壤土或粘壤土栽培为宜。
栽培技术 苎麻品种繁多,有白叶苎麻和绿叶苎麻等。分深根型、中根型、浅根型三类。用种子、分根、扦插、压条、分株繁殖,亦可用组织培养方法培育试管苗。种子繁殖:用育苗移栽法,选背风向阳、灌排方便、土质疏松之处作苗床。春季3月上。中旬或秋季8月上、中旬播种,种子可与细土或草木灰拌匀后撒播于苗床,薄覆细土,以不见种子为度,盖草,浇水,保持湿度。出苗后,待有10-12片真叶时,即可移栽。每1hm2用种量7.5-15kg。分根繁殖:又称分蔸繁殖,将种根挖出,分切成数块,选健壮、无病虫害的带有节及芽的种块,随即栽种。亦可用边蔸、抽亮、抽行等方法获得种根。或将细很切成小段,早春育苗,待苗高20cm时移栽。扦插繁殖:选租壮麻茎,剪成12-15cm小段,具有3-4个芽,斜插在苗床上,覆土压实,保持土壤湿度,待生根出苗后移栽。压条繁殖:待头麻开始成熟,茎杆大部变褐色时,在植株旁挖深约5cm的浅沟,将茎杆弯曲至地面,在靠地面处,切一伤口,麻杆顶端露出土面,填土压实,待生根后与母体分离移栽。分株繁殖:苗高15-20cm时,切取过密较矮的麻苗,稍带细根,摘除部分叶片,剪去梢部栽种。移栽方法,秋末、冬初或早春空穴栽,每lhm2按深根型栽3.75万-4.5万兜、浅根型2.5万-3万蔸。实生苗4.5万-6万蔸,每蔸2-3株。穴深10-15cm,穴径12-18cm。栽后填土压实,浇水。
田间管理 头麻追肥2-3次,一般施催苗肥、提苗肥、壮苗肥;二、三麻追肥2次,施催苗肥、齐苗肥。冬季施有机肥,可沟施或穴施,并结合培土。苗高1m时,可割除茎杆,促进地下部生长,称“破杆”,可兼收1次麻。或在植株高60cm时,将麻株扭曲挽成小结,称“闭蔸”。遇雨季要及时排涝。冬季要齐地砍杆,清理麻园。
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立枯病、根腐线虫病、青枯病、疫霉病、白纹羽病、茎腐病、角斑病、褐斑病等,虫害有苎麻赤蛱蝶、苎麻天牛、银纹夜蛾、卷叶虫、苎麻黄蛱蝶、金龟子等为害。
[性状] 性状鉴别 根茎呈不规则圆柱形,稍弯曲,长4-30cm,直径0.4-5cm;表面灰棕色,有纵纹及多数皮孔,并有多数疣状突起及残留须恨;质坚硬,不易折断,折断面纤维性,皮部棕色,木部淡棕色,有的中间有数个同心环纹,中央有髓或中空。根略呈纺锤形,长约10cm,直径1-1.3cm;表面灰棕色,有纵皱纹及横长皮孔;断面粉性。气微,味淡,有粘性。
以色灰棕、无空心者为佳。
显微鉴别 根茎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木栓细胞,外侧破碎。皮层约10余列细胞,近中柱鞘纤维处为厚角细胞。中柱鞘纤维壁极厚,胞腔小。韧皮射线明显;韧皮纤维单个或数个成束,壁厚,非木化。形成层成环。本质部射线宽2-10列细胞;导管单个散在或数个径向排列,少数切向排列。髓部薄壁细胞较大。本品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并含草酸钙簇晶,木射线细胞尚含方晶;另有粘液道及含揉质细胞。
根横切面:韧皮部狭窄,韧皮纤维较少,韧皮射线不明显;木质部主要为薄壁细胞,充满淀粉粒,导管稀少;无髓。
3.理化鉴别 本品水煎液加三氯化铁试液,显墨绿色。取水煎液滴在滤纸上,于紫外光灯下显蓝色荧光。
[化学成份] 根含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在稀酸中加热可生成咖啡酸(caffeic acid)及奎宁酸(quinic acid)[1]。
[药理作用] 止血作用 用野苎麻的提取物“血凝”浸泡大、小鼠尾端的人工创面,可使出血量减少,出血时间缩短;如给小鼠口服或腹腔注射,也可得到同样的效果。家兔肌内注射“血凝”后,凝血时间缩短,但血小板计数未见明显变化。用浸有“血凝”的药棉覆盖于大鼠的肝、肾伤口,未见明显的止血作用。从对苎麻的成分研究过程中,发现咖啡酸有明显的止血作用,因此人工合成了“血凝酸胺(咖啡酸二乙胺盐)”,给家兔静脉注射7mg/kg,或小鼠腹腔注射10mg/20g,凝血时间及出血时间均显着缩短,“血凝酸胺”在试管内无抗纤维蛋白溶解作用,但对60Co照射的小鼠能使白细胞及血小板显着增加。
[毒性] “血凝酸胺”毒性极低,小鼠腹腔注射LD50为1583&80mg/kg。家兔静脉注射,对血压、呼吸无明显影响,连续静脉注射10日对心电图及肝、肾功能也均无改变。
[炮制] 1.苎麻根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2.苎麻根炭《医学正传》:“煅存性。”现行,取净苎麻根片,置锅内,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呈焦黑色,内部焦黄色时,喷淋清水少许,熄灭火星,取出,凉透。
饮片性状:苎麻根为圆形或类圆形厚片,木部淡黄色,中间有数个同心环纹,纤维性,皮部灰褐色。周边灰棕色至灰褐色。气微,味淡,嚼之略有粘性。苎麻根炭表面焦黑色,内部焦黄色,味微苦。
[性味] 甘;性寒;
[归经] 肝;心;膀胱经
[功能主治] 凉血止血;清热安胎;利尿;解毒。主血热妄行所致的咯血;吐血;衄血;血淋;便血;崩漏;紫癜;胎动不安;胎漏下血;小便淋沥;痈疮肿毒;虫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30g;或捣汁。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煎汤熏洗。
[注意] 无实热者慎服。《本草经疏》:“病人胃弱泄泻者勿服,诸病不由血热者亦不宜用。”
[附方] 李时珍《本草纲目》:“苎麻作纻,可以绩纻,故谓之纻(今按:此纻字疑应作苎)。凡麻丝之细者为絟,粗者为纻。陶弘景云:苎即今绩苎麻是也。麻字从广从林(音派),象屋下林麻之形,广音掩。”今按:《说文》:“宁(音zhu),办积物也。”绩纻需久沤,故名为纻。苎麻则又因绩纻而名。
[各家论述] 1.《草木疏》:“纻, 亦麻也,科生数十茎,宿根在地中,至春自生,不岁种也。荆扬之间,一岁三收,今官园种之,岁再刈,刈便生,剥之以铁,若竹刮其表,厚皮自脱,但得其里韧如筋者,煮之,用缉,谓之徽纻。今南越纻布皆用此麻。”2.《蜀本草》:“苗高丈已来,南人剥其皮为布,二月、八月采。江左山南皆有之。”3.《本草衍义》:“苎如荨麻,花如白杨而长,成穗生,每一朵凡数十穗,青白色。”4.《纲目》:“苎,可刮洗煮食救荒,味甘美。其子茶褐色,九月收之,二月可种。宿根亦自生。”5.《三农纪》:“苎,植艺:收子作种,头麻者佳,余不堪用。霜降后收子晒干,以沙土匀拌,盛筐内,遇种时以水试之,沉者佳。种宜春深,沙土为上,两合土次之,劚土三四遍,作畦阔半步,长四五步,成畦种之,随用润上半升,苎子一合拌匀,撒毕以帚扫,苗生,有草即拔去。喜润,不宜燥,但干以水浇。约苗高三寸,择肥土作畦移植,子生者三五年方可刈。苎已盛时,宜于周围掘取新科移栽,则本科长茂。或三五年移,将根科最盛者,间此一畦,移栽彼一畦,此畦既盛,又掘彼畦,若此更代,滋生无穷,月月可栽,但得土润为妙。根苗宜收室下,停露地即用苫盖。若根见星月,即变野苎,不堪用。上以糠秕、烘,宜大粪和水,最忌猪屎,栽根,以刀截作半尺,卧栽,每穴二、三尺,各离尺五一窠,次年方堪再刈。若岁久科根盘结,宜分植。若欲致远,密裹封固,禁见天日。”6.《植物名实图考》:“苎麻,《别录》下品。《农政全书》谓苎徙丝,非苎,北地寒不宜。考《救荒本草》,苎根味甘,煮食甜美。许州田园亦有种者。盖自淮而北,近时皆致力于棉花,御寒时久,而御暑时暂。絺绤之用,唯城市为殷,故种莳者少耳。野苎极繁,芟除为难,不任绩。山苎稍劲,花作长穗翘出,稍异。”
[备注] [药论]1.论苎麻根清热凉血之功 缪希雍:“(苎根)《别录》专主小儿赤丹,为其寒能凉血也。渍苎汁疗渴者,除热之功也。《日华子》用以治心膈热,漏胎下血,胎前产后心烦,天行热疾,大渴发狂,及服金石药人心热,罯毒箭、蛇虫咬,皆以其性寒能解热凉血故也。”(《本草经疏》)2.论苎麻根安胎机制①汪绂:“孕妇两三月后,相火日盛,血益热,胎多不安。苎根甘咸入心,能布散其光明,而不为郁热,此安胎良药也。”(《医林纂要&药性》)②张秉成:“苎麻根,甘寒养阴,长于滑窍凉血,血分有湿热者亦属相宜。大抵胎动因于血热者多,或因伤血瘀者亦有之。安胎之义,其即此乎。”(《本草便读》)3.论苎麻根补行兼备①朱丹溪:“苎,大补肺金而行滞血,方药似未曾用,故表而出之。”(《本草衍义补遗》)②刘若金:“苎根,丹溪谓其大补阴而即行滞血,是以补为行也。夫甘寒之药能泻火,此味止血淋,治丹毒,或入血分而泻热乎?但就其安胎、治漏血尤效,则补阴活血之功,又岂徒以泻热与他味同论乎。其和血者便在补阴,而能行能止之故可以思矣。”(《本草述》)4.论苎麻根泄热通利而下行,非胎动者所宜张山雷:“白苎性寒,古方多言其主治小便不通,五淋热结等证,则有泄热通利之力,是以《日华本草》谓其甘寒而滑。乃近人偏以为妊娠安胎之用,盖以苎麻之质坚韧,取其坚固胎元之意。实则既寒且滑,必非胎动者所宜。且根主下行,尤为妊娠禁品。考古今医药诸书,惟《梅师方》用以治胎动忽下黄汁,此外殊不多见。丹溪且言其行滞血,则更与胎动大相刺谬,又何可为安胎套药耶?”(《本草正义》)5.论苎麻根、葛根之异同 汪绂:“苎根亦如葛,皆能养心清肺散火。但葛色白,入气分,散阳明之火;苎色赤,入血分,散厥阴之火。散火即以补心也。”(《医林纂要&药性》)
[摘录] 《中华本草》
[性味、归经]甘,凉。归肝、胃经。
[功效]利水消肿,明目,止血。
[性味归经]苦,寒。有小毒。[功能主治]舒筋活血,凉血,止血。主治贫血或失血过多,风湿痛,跌打损伤,胃痛,疖疮痈肿,皮炎,湿疹。
[性味归经]辛、苦,温;有小毒。归肝、脾、肾经。[功能主治]散寒止痛,温经止血。用于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吐血,衄血,崩漏经多,妊娠下血;外治皮肤瘙痒。醋艾炭温经止血。用于虚寒性出血。
[性味归经]①《唐本草》:&甘,平,无毒。&[功能主治]下气,止血。治久嗽,呃逆,痔疮出血。
[性味归经]《云南中草药》:&咸微辛,寒,有毒。&[功能主治]清热,舒筋,止血,祛瘀。治百日咳,风湿痛,骨折、创伤出血,痈肿疮疖。
[性味归经]①《分类草药性》:&味甜,性温。&[功能主治]和血,散瘀。治吐血,肠风下血,痢疾,血崩,跌打损伤。
[性味归经]苦、甘、涩,微寒。归肺、肝、胃经。[功能主治]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用于咳血吐血,外伤出血,疮疡肿毒,皮肤皲裂;肺结核咳血,溃疡病出血。
[性味归经]甘,寒。归肺、胃、膀胱经。[功能主治]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用于血热吐血,衄血,尿血,热病烦渴,黄疸,水肿,热淋涩痛;急性肾炎水肿。
[性味归经]苦,寒。[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肝胆火,止血。用于小儿高热抽搐,急性胃肠炎,痢疾;外用治外伤出血。
[性味归经]苦、辛,温、燥、锐。[功能主治]温胃,消炎止痛。用于补胃阳,消化不良,食物积滞,白喉,炭疽等。
[性味归经]甘,平。入心、肝经。[功能主治]活血化瘀,散郁开结。治忧思郁结,胸膈痞闷,吐血,伤寒发狂,惊怖恍惚,妇女经闭,产后瘀血腹痛,跌扑肿痛。
[性味归经]微辛,温。《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入肾、胃经。&[功能主治]芳香健胃,驱风理气。治胃痛,腹痛,小肠疝气。
[性味归经]甘、温。[功能主治]强壮补气,排脓生肌,利尿止汗。治久病衰弱,慢性肾炎浮肿,消化不良,贫血,自汗,盗汗,糖尿病,痈肿疮疖,痢疾,月经不调,带下。
[性味归经]①《陕甘宁青中草药选》:&苦辛,温,有毒。&[功能主治]镇痛,麻醉,解痉,消肿。
[性味归经]苦、涩,平。[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治寒热夹杂,泻痢,肠炎及哮喘。
[性味归经]味苦;涩;性寒[功能主治]泻水逐饮。主水肿;腹水;胞腔积液植物园与东坪山惊现大量毛毛虫 让人头皮发麻-闽南网
植物园与东坪山惊现大量毛毛虫 让人头皮发麻
来源:厦门日报
毛毛虫&肆虐&园区。
&  正开开心心登山呢,却不停有&不速之客&突然窜到眼前?近日不少读者反映,在植物园、东坪山等地遭遇了大量毛毛虫,吓坏不少女生,有些男生也表示&受不了&。
&  现象 植物园与东坪山惊现大量毛毛虫
&  6月12日,读者郭先生说,在植物园水库和太平岩寺一带,看见许多毛毛虫。12日上午,本报记者来到植物园,园内许多游客都表示,山上毛毛虫很多。
&  &入口处附近没有,越往山上去越多。&正在园内锻炼身体的徐大姐说:&我刚刚从&太平石笑&那里下来,正下楼梯呢,树上突然垂下一只毛毛虫,就吊在我眼前几厘米的地方,吓死我啦。&
&  记者走到植物园&太平石笑&景点处,发现附近树上有许多毛毛虫,有牵着一条细丝从树上垂下的,也有趴在地面石阶上或路边树叶上的。不远处的太平岩寺入口处小道上,毛毛虫也十分密集,几乎每隔三五步就有一条毛毛虫吊着细丝垂下,在微风中飘荡,小道的石质护栏上也趴着不少毛毛虫,有时一段栏杆上就同时有三四条毛毛虫趴着&乘凉&。太平岩寺附近一家食杂店的老板说:&今天还算少的了,前两天更多,树上、石头上都非常密集。&
&  除了植物园,东坪山上的毛毛虫也困扰了不少住户。在东坪山范围的云顶岩路及火车站南广场后的站南路,都有住户反映称,自家房前屋后大树上满是毛毛虫。&我家后面有个工地,就在工地入口围墙后面一棵大树上,全是毛毛虫。&站南路一位住户说:&孩子每次路过都害怕,大人看了也头皮发麻。&
&  防治 植物园已用药 市民发现虫子可反映
&  绿化管理中心病虫害测报防治科工作人员表示:&最近正是毛毛虫的繁殖季节,市民若有发现大量毛毛虫聚集的,可以联系厦门市绿化管理中心,我们会安排人员去进行喷药处理。厦门市绿化管理中心与110联动值班,市民可直接拨110转接绿化管理中心,但更快捷的办法是直接拨打绿化管理中心值班电话5048552反映。&
&  &不过,森林公园的环境毕竟比较接近自然界,考虑到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链平衡问题,彻底根绝毛毛虫是不可能的。&厦门市绿化管理中心病虫害测报防治科负责人说:&我们和植物园等各公园的工作人员已尽量保证公园游步道附近没有毛毛虫,但游客夏季进山还是要做好防护,比如穿长裤长袖,带好防蚊虫药水等。&
&  植物园园容管理科的工作人员也表示,从今年4月份开始,工作人员已在全园区内投掷喷洒生物农药,防治毛毛虫。&生物农药是低毒,利于环保,就长期而言,产生抗药性几率小,但是不能对消灭毛毛虫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还请市民和游客理解。&
&  【小知识】
&  1、毛毛虫为啥在现在&发动总攻&?
&  厦门市绿化管理中心病虫害测报防治科负责人说,每年的5月左右,天气开始高温高湿时,通常就进入毛毛虫的繁殖季节,到天气更加炎热的6、7月份,这些毛毛虫就会羽化,成为飞蛾等,但今年这个时间稍微晚了一些。
&  &今年可能是由于天气原因,毛毛虫繁殖较晚。最近天气合适了,前一段时间没有繁殖的毛毛虫都&积压&到现在开始繁殖。所以市民们就会觉得,前几天还没有,这几天突然&集中爆发&了。&病虫害测报防治科负责人说:&其实就总量来说,今天的毛毛虫总数并不比往年突出,并未形成灾害。&
&  2、厦门的毛毛虫都有哪些?
&  这一条条细丝吊着的都是什么虫呢?绿化管理中心的专业人士说,厦门的毛毛虫主要是尺蠖、吊丝虫及一些灯蛾科、苔蛾科的蛾类的幼虫。不过,各类毛毛虫幼虫都会吐丝下垂,单据此一个特征很难判断种类。不过,若是看到趴在地上或栏杆上,身体向拱桥一样一曲一伸的,则很可能是尺蠖。
&  另外,专家提醒,毛毛虫颜色越是鲜艳,就越有可能带有毒性,若是身上的毛一碰就掉的,则基本上是无毒的,不必害怕。
&  3、毛毛虫掉在身上怎么办?
&  厦门常见的吊丝虫、尺蠖和一些灯蛾科、苔蛾科幼虫,都是无毒的。对人来说,直接掉在身上也没事,最多是由于其身上的灰尘,或是人的心理作用,引发一些小疙瘩或轻微瘙痒,洗净或涂一下防蚊虫的药水就可以了。
&  但在厦门也&隐藏&着一些毒蛾,如盗毒蛾等,其幼虫掉在身上很可能会引发皮肤瘙痒,如发现毛毛虫掉在身上后有过敏现象的,最好第一时间去医院看看。
又是一年新生入学季,萌妹子身着迷彩服自成一道风景线,风光无限颜值爆表的校花学姐,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白芝麻的功效与作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