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地方民间小调民间中医筛选评价中心

民间中医的执业尴尬
民间中医的执业尴尬
民间中医的执业尴尬
&  近日,山东莱州市57位“土郎中”通过了当地卫生局组织的临床实践技能考核,赴济南参加笔试,考试合格后将准予其注册执业。这让有一技之长和实际本领而不能合法执业的民间中医看到了希望。民间中医考核合格后允许其执业,在许多省市早有尝试,但实际进程中却再三遇阻。民间中医执业遭遇了哪些尴尬?为何获取执业资格难上加难?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
&&&&&&&&&&&&&&&&&&&&&& &&身份之“痛”
&&& 日前,山东中医药大学开展了一场中医讲座。新校区最大的一间阶梯教室被学生们围得水泄不通。过道上、讲台上挤满了学生,还有的从窗户往里爬,爬不进去的站满了窗户外。一位中医研究生告诉记者,她在新校区三年,从来没见过这么火爆的场面。
&&& 而此次前来作讲座的,并非声名显赫的名家泰斗,却是一位“土郎中”——安徽马鞍山的民间中医蔡长福。
&&& 也许是受到同学们热情的感染,这位七十多岁的老人一讲三个小时,中间没有休息。演讲结束后,一大帮同学还围着蔡老不肯离去。
&&& 如今深受尊敬和爱戴的境况,是先前“打游击”的蔡长福未曾想到的。他经方论治40年,治好无数患者。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以下简称《执业医师法》)颁布,其中第九条规定: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人,首先必须具有医学专业本科、专科或中专学历。这个规定将许多像蔡长福一样通过家传、自学等途径获得中医技术的民间中医拒之门外。失去执业资格后,蔡长福原来合法的诊所被取缔,屡屡被当地卫生局查抄罚款,最重的一次一个方子就罚了几万元。蔡长福被罚怕了,白天门口来看病的人排起了长队,他也不开门,等门口的人叫急了,就掀起窗帘一角看看外面有没有卫生局的人,确认没有才敢放他们进来,偷偷给他们看病。中医研究生毕业的刘毅去找蔡长福拜师学习时在其住所看到一摞处方,随手一翻发现上面既没有医生签名,字体也各不相同。原来这是由他口述,患者自己写的方子。就这样过了六年朝不保夕、穷困潦倒的日子,期间蔡长福埋头攻读中医经典,潜心总结了很多中医经方口诀。六年后,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蔡长福经人介绍给当地一位领导看病,将他在西医医院久治不愈的顽疾药到病除,使领导在感激之余,也认识到了中医的奥妙。在这位领导的关怀下,他的境况才大为改善,现在有了条件很不错的医馆,收了许多学生,还到各地讲学。
&&& 然而并不是所有技艺高超的民间中医都这么幸运。福建省福州市的林宝栋16岁时跟着祖父学习中医,之后进入北京东方中医研究院及福建中医学院修读现代医学理论。据新华网报道,林宝栋的医术在民间享有盛誉,尤以治疗肿瘤、胆肾结石、腰椎间盘突出、不孕症等见长,他曾被中国中医研究院科技合作中心特聘为教授、研究员。然而至今他却还是个没有通过医师资格考试的中医,只能私下行医,随时都有可能被查处。
&&& 《执业医师法》出台的本意,是让中医的管理规范化,杜绝那些不具有医师资格的人非法行医,但同时却使本应大力扶植的优秀民间中医资源陷入了发展困境。因这一法规而沦为“非法行医”的民间中医有多少?社科院中医药国情调研组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推算,有一定的中医药知识技能和临床实践经验而可以专业行医,却没有合法行医资格的民间中医大概在25万左右。占所有中医从业者的一半。
&&& 在多方呼吁下, 2007年1月,前卫生部出台了《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考试办法》(以下简称《考核考试办法》),规定对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经考核合格后可获得行医资格。 试点工作在吉林、浙江、四川三省的部分地区展开后,逐步推向全国。该办法被认为对解决民间中医医师资格认定的问题起到了推动作用。然而据记者了解,民间中医的资格认定之路似乎走得没有那么顺利。
“转正”之路,步履维艰
&&& 一、制度的“玻璃门”
&&& 一位卫生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民间中医取得执业医师资格事实上是遭遇到一扇“玻璃门”,有关民间中医取得执业资格证书考试考核的法规可操作性不强。自1998年《执业医师法》颁布后,所规定的“师承或确有专长中医执业医师”考试,既没有考试所需的“具体考核内容和标准”,也未有部门组织。2007年出台的《考核考试办法》规范了如何对“师承和确有专长”的中医从业者考试发证,但具体考核内容、标准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未见出台。该法令中对师承获取医术的人员参加考试,要求首先得“签有从师合同,并经过公证”,这个要求显然脱离实际,一直以来民间中医拜师或收徒都未曾签合同或者公证过,这部分人如何参加考试?另外,确定师承人员的指导老师在实际操作中也遇到不小的障碍。据了解,指导老师须具备两个条件:具有相关执业医师资格;临床工作15年以上或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职称。而目前很少有获得中医执业医师的民间中医,更谈不上临床15年、副主任医师职称。一些知名的老中医年龄偏大,就算马上领到执业资格证,临床15年后再带徒弟,恐怕也不太现实。
&&& 除了政策的可操作性问题,中医药国情调研组执行组长、研究员陈其广告诉记者,一些地方卫生部门的阻力也很大。有的地方卫生部门认为一旦民间中医都合法行医以后,一会影响体制内公立医疗机构患者的来源,二会给管理增加负担,因此在执行上不积极。
&&& 二、西化的考核模式
&&& 几年前林宝栋曾参加过一次执业医师考试,在综合理论笔试部分得了福建省最高分,而临床技能面试却没能通过。当时,考场内有一位患者和一位考官,要求林宝栋判断患者的病因。中医诊病讲求望、闻、问、切,其中对患者有“十问”。然而,不知何故,林宝栋每一问,都遭到考官的制止和大声训斥。林宝栋被训得满面通红,羞愧难当,未到“五问”,就不得不退出考场。后来,他才得知主考官是西医。得知此事当晚他气得两眼充血,心中郁结难平,无法入眠,不久双眼视力模糊,视网膜脱落,多年来饱受几近失明的痛苦。
&&& 据了解。在这项考试中,笔试的四分之一是纯西医内容,其余四分之三为中医基础与临床课目内容,但考试形式固定,内容刻板,某病某证型只能用教材上列举的某一个方,丝毫没有顾及中医临床运用的灵活性和复杂性、中医的“辩证论治”。在山西运城市新绛县的一次中医执业资格考试中,两位临床经验丰富、通过成人考试、在省级医学刊物发表过论文的中医师,没有通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因考试中有一项内容是运用西医检查方法做肾脏触诊,两人都不会。中医的“肾”是指系统综合功能,西医的“肾”是指具体的脏器,涵义其实不同。这种模式的考试往往是学富五车、临床颇有心得的老中医不一定答得上来,而刚从院校毕业硬背了几本教材毫无临床经验的学生却可能顺利过关。&&& 河北医科大学中医药研究院教授曹东义表示,我国现行的《执业医师法》、《药品管理法》,借鉴的都是西方管理西医学、西药学的办法,对中医药的管理有从根本上说“水土不服”。目前对民间中医的门槛主要是仿照管理西医的模式设置,这对于民间中医取得执业资格是个不小的障碍。民间中医从药物归经配伍、四诊合参、辨症辨病直到遣方用药,每一家、每一派都有自己的模式,全靠经验和悟性来传承,一些民间中医的秘方绝技就是这样产生的。对民间中医不能按西医标准认定是否准予行医。
&&& 三、中医疗效评价难以标准化
&&& 行医专业性很强,所以必须设置资格准入的门槛。否则的话,形形色色的“二把刀医生”、假医生势必泛滥,会给人民群众的健康带来很大的威胁。然而如何对中医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从而鉴别中医师的诊治水平,目前来说是个很大的难题。济南市建联药店坐诊医生于桂芳告诉记者:“如果一位民间中医对某种病的治疗有特殊疗效,怎样取证呢?答案无非两种,一是患者感觉好了;二是拿出检查单证明病已治愈了。关于第一种情况,是非曲直很难说清楚,取证很难;关于第二种情况,民间中医能拿出这种资料的情况微乎其微,因为民间中医不是科研单位,做不了这样的数据统计资料。实际上民间中医很难证明自己的诊治效果。这恐怕是民间中医难以被政府认可的重要原因之一。”
&&& 山东中医药大学一位教授告诉记者:现在流行运用循证医学来评价医学治疗的效果,但许多关于中医药疗效评价的科研文章一方面不符合严格的循证医学原则,另一方面又违背了传统中医理论,从而导致一系列错误的结论。总的来说,目前中医药没有客观而且符合中医传统的循证医学疗效评价体系,不能公正而客观地评价中医药的疗效。
&&& &&&&&&&&加快“转正”步伐,还需多管齐下
&&& 业内人士指出,基层群众对民间中医需求旺盛,但民间中医却受制于资格瓶颈。能否妥善处理这一矛盾,将一定程度决定民间中医的未来。记者采访中,有业内人士提出了以下建议:
&&& 一、完善立法
&&&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董文勇认为,对于中医药的立法基本方向和基本理念如果出现了问题,可能影响的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全局。目前我国的卫生立法往往是技术型立法,对于理念、路线、方向等宏观方面体现不多。例如我国在缺乏卫生基本法的情况下,对很多细枝末节进行立法。一旦方向没有选择对,那么技术方面的立法做得越好,在实际效果方面就变得越差。我国虽然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但如果不肯定中医药服务的特殊规律和有效性,那么其基本的法律理念就得不到保障。
&&&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推进,中医药法制建设还不能完全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需要,不符合民间中医的管理需要。现行与中医药有关的法律法规依照西医管理方法制定,体现中医药特点不够,对中医药的扶持、保护、促进发展的力度不够,因此应加快立法步伐,出台适合中医药发展规律的中医药法,保障我国中医药的发展。
&&& 二、建立中医药民间组织
&&& 如何解决民间中医内部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等问题?记者采访的一位卫生管理人员认为,民间中医的实践性非常强、操作手法比较复杂,用标准化的考试不一定真实反映医生水平,“高分低能”在中医界并不罕见。一个中医诊所的门诊量、治愈率、老百姓的评价、有没有医疗事故,这些也可以准确反映出“土郎中”的真实医疗水平,不一定非得通过考试,但这样加大了管理的难度。一些业内人士建议组织知名业内人士成立各级民间中医协会等民间组织,通过这样的行业组织、专业人士分片管理民间中医产业。业内人士更能熟悉、了解内部情况及其规律,并能采取有针对性措施,清除民间中医内部的害群之马,加强行业自律,打造高水平、高素质的民间中医队伍。卫生监管部门对这些民间组织进行有效监管,一方面大大降低管理成本,另一方面能引导民间中医产业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
&&& 三、提高执行力,打破玻璃门
&&& 加快民间中医“转正”进程在许多省市都有过有益尝试。山西省运城市早在2004年就搞一个内部试验——通过向上级部门申请“农村中医药工作试点”,自主颁发地方性的行医许可证件。这个试点通过上下努力,很快就批下来了。运城市卫生局中医科对数量庞大的“无证民间中医”群体进行初步摸底调查,经考核后,对确有一技之长的人员首批发出证件262个。近期,桂林市卫生局正在不断寻找、挖掘桂林市散落各地的民间中医,并对其免费培训,尽量帮助这些传统民间中医通过医师资格考试,从“江湖郎中”转为正规医生。近日,甘肃省卫生部门也发文要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及时通知辖区内符合条件者报名参加考试,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符合条件者报名参加此次考试。
记者采访中,一些业内人士建议,政策上应给民间中医继续松绑,对确有一技之长的民间中医,要对其简化办理执业资格证的各种手续。一是对民间没有学历、没有职称但医疗技术经过验证确有疗效的医务人员的执业医师证和营业执照的发放简化手续,对民间中医师资格的晋级应以临床治愈疾病能力为主;二是简化民间中医开办院、所的审批手续,对有技术有能力的民间中医申请开办中医院或中医诊所,国家要从政策上大力给予支持;三是简化民间医药研究的审批手续,民间医药大多来自民间祖传秘方、验方,都是经过多少年多少人甚至几辈人的临床试验的结果,对此应简化复杂的审批手续。
发表评论: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安徽开设民间医药特色诊疗中心 “民间偏方”也能登“大雅之堂”_新浪安徽_新浪网
  坐着轮椅、拄着拐杖,昨日上午,住在五里墩附近的许多居民都来到了安徽省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民间医药特色诊疗中心。中国著名针灸学派黄帝内针掌舵人杨真海,带着三十名弟子在这里进行治疗活动,吸引了数百居民前来就诊。而以往,要寻得这样的名医,居民还找不到头绪呢。
  民间医药技术专长人员多在基层
  9月22日上午,43岁的陈先生坐在椅子上,右手到胳膊上都扎上了银针。2014年患了脑出血,致使左侧身体偏瘫,这几年一直寻医问药,“前几天听朋友说杨先生来这边坐诊,我赶紧预约了个号。”陈先生说。
  据了解,在民间,有不少这样的老中医,颇有技术,却因为没有行医资格证,诊疗行为受限,一些独特的方药和技术也不能得到很好的传承。
  “我们曾经花了3年多的时间,走遍全省17个地市105个县区,走访了近千名民间中医,发现很多都没有行医资格。”9月22日上午,安徽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李泽庚向记者介绍,2011年,省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发起,安徽中医药大学的100多名师生实施的《安徽省民间医药暨民间中医医疗机构基本现状现场调查报告》显示,近千名民间中医里,虽然很多都没有行医资格,但是拥有真材实料的方药和技术多达846个。
  “民间医药技术专长人员,多数在基层,他们或是祖传或是自研,在某些方面确有特殊的技术。特别是散在民间的非正式医生或对医药学极为爱好者,没有执照,不敢无证行医,但还源源不断的有病人上门求医,因此又存在实际上的医疗行为。”李泽庚说到了民间中医的困境。
  特色诊疗中心获省卫计委批准
  安徽省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院长何光远说, 为了给这样的老中医展示自己的机会,更好地服务百姓,传承发扬技术,今年的5月26日,省卫计委批准该院组建安徽省民间医药特色诊疗中心,面向全社会开展中医药特色诊疗服务。
  “我们邀请了这些具有一技之长的民间中医,特别是没有相应的行医资质的人员,使其在医疗机构特定区域内合法行医,发挥民间传统医药特色,更好的服务群众。”
  诊疗中心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
  当然,并不是每一个民间中医都可以到安徽省民间医药特色诊疗中心行医。诊疗中心实行严格的准入招录制度。
  何光远介绍,在这里行医的民间中医,最基本的条件就是在传统医药某一个专业领域具有专长,临床疗效确切,并得到当地居民认可,而且还从事该专业领域工作十年以上。此外,还必须进行资格审查、临床技能考核、群众评议等多个环节。
  “临床技能考核,主要通过从专家库里随即抽取不少于3位相应或者相近专业的专家,采取模拟临床的方式,对申请人实际操作能力,诊治能力以及治疗方法、技术、用药的安全性等进行考核。”
  据介绍,全省共有800余名民间中医,外省共有200余名民间中医申请加入安徽省民间医药特色诊疗中心。在此行医期间的诊疗费、医药费等,也将参照物价部门的相关标准严格执行。晨报记者 张琳琳 通讯员 许建军 余娜
  原标题:“民间偏方”也能登“大雅之堂”
  编辑:李宏
09-23 18:59|分享
09-23 18:56|分享
09-23 15:25|分享
09-23 15:22|分享
09-23 15:18|分享
09-23 14:37|分享
09-23 14:25|分享
09-23 14:02|分享
09-23 13:58|分享
09-23 11:40|分享
新浪地方站民间中医特效健康网
& 业内资讯
&&&&&&&&&&&&
&&&&&&&&&&&&&&&&&&&&&&&&
共计:82条记录&页次:1/7&每页:12条&&&&2015年安徽省中医药一技之长技能考核通过名单_百度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安徽省民间组织信息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