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脏腑基本解释的外荣体表组织毛与发的区别

哎呀,服务正在维护中……
休息一下,马上回来!基于概念隐喻的中医藏象学说研究--《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博士论文
基于概念隐喻的中医藏象学说研究
【摘要】: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隐喻研究成为认知语言学的热门领域和认知范式的研究焦点。近年来,有关隐喻研究如火如荼,从传统修辞学逐渐成为语言学、哲学、心理学、文学批评、翻译学、符号学等众多学科的研究对象,越来越多的学者尝试从多学科的角度探索隐喻的性质、功能和运作机制。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对隐喻的各项研究表明,人们越来越深切地意识到隐喻在人类认知活动过程中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事实上,认知语言学具有可以跟其他学科进行交叉性研究的特点,隐喻理论也为中医语言和概念的研究提供了独特而崭新的视角。以贾春华教授为首的研究团队近年来将研究视域转向中医概念隐喻和中医隐喻认知。提出“中医语言是一种基于隐喻认知的语言”,并运用隐喻认知的方法对中医病因病机、五行学说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大量成果。中医要发展,中西医要结合,就必须跨越横在中西医之间的那条鸿沟——语言。脏腑是人体生命的核心,无论中医还是西医都将脏腑视为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但两者在对脏腑及其生理病理的认识上却是截然不同的,例如,现代对中医脏腑概念“膀胱”的解说完全与西医脏器“膀胱”相对应,它的生理功能只是贮存和排泄尿液。而《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内经》将膀胱比作“州都”,能藏“津液”、具有“气化”功能,显然中医学“膀胱”概念的内涵要比西医“膀胱”丰富得多。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中医对人体脏腑生理病理的认知是基于隐喻,或者说隐喻认知在中医藏象体系的构建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藏象学说是关于脏腑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是临床各科辨证论治的基础。该学说是历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及对人体解剖知识掌握的基础上,广泛运用类比、分析、推演等思维方式,经过高度概括和抽象而逐渐形成的,是人类经验的结晶。“取象比类”思维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构建中医藏象学说的最基本思维模式。在知识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取象比类”思维的应用是生成‘概念隐喻’的重要因素之一,取象比类的过程即是将始源域的特征描绘为目标域的特征的典型的隐喻思维的应用。缘于此,中医藏象学说中充满了大量“隐喻式概念”或称之为‘概念隐喻”。诸如“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肝者,东方木也”、“肝主疏泄”、“胃为水谷之海”、“六经为川”等等,类于此者,不胜枚举。一方面这些隐喻式的陈述为中医藏象学说增加了新内容,但另一方面也为中医藏象学说的解读与现代研究造成了较大的难度。鉴于“隐喻也为理解人类经验世界提供了特定途径”这一论断,笔者试图将概念隐喻理论引入到中医藏象学说的研究中,以期为中医藏象学说的研究引入新思路。
正文分为六章。第一章为藏象学说研究现状,主要从理论、实验及多学科交叉的角度,梳理了藏象学说的构建过程、构建藏象学说的基本思维方式、藏象学说研究的焦点与难点等。第二章为基于概念隐喻的中医藏象语言考察,分为四节,第一节回顾了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背景,介绍了概念隐喻的发展历史等;第二节主要研究藏象概念隐喻的类型、功能、特征及藏象概念隐喻的诠释,结论:藏象概念隐喻的主要类型有:基本隐喻、结构隐喻、实体隐喻、管道隐喻四种;功能主要有:修辞、经济、认知、建构、解释、启发、推理;特征主要有:普遍性、系统性、矛盾性、科学性;关于藏象概念隐喻的诠释,得出对于藏象概念隐喻的真是一种“隐喻的真”,对于它的解释需要使用“可能世界理论”;第三节论述藏象概念隐喻研究的意义,指出首先多学科交叉是一种必然趋势,其次概念隐喻为解析藏象语言提供了一种新的可用的工具。第三章为藏象概念隐喻构建的认知模型研究,分为五节,第一节阐述科学理论构建与认知模型的关系;第二、三、四节分别阐释四时、阴阳、五行模型的形成及其图示,以及三种认知模型在藏象概念隐喻构建中的作用,提出阴阳、四时、五行是构建藏象概念隐喻的三大基本模型,阴阳、四时、五行是一种理论构建型隐喻。第四章为基于概念隐喻的藏象理论考察,分为三节,第一节论述五行五脏体系,得出五行五脏体系是一个基于经验体验构建的概念隐喻系统;第二节在回顾时脏理论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应用概念隐喻理论,得出“四时”是基于经验体验构建的认知模型,并以相似性为基础阐释时脏概念隐喻的构建;第三节为基于社会官僚系统的藏象概念隐喻简介。第五章为基于相似性的藏象概念隐喻构建举例,分为四节,第一节以“风”、“木”为始源域构建“肝主疏泄”概念隐喻第二节以天地、巽木之象为始源域构建胆藏象概念隐喻;第三节以“水库”“河流”为始源域构建脏腑“实满藏泻”概念隐喻;第四节为基于修辞心理逻辑的“A是B”格式概念隐喻分析,第六章浅述隐喻认知视域下的中医理论研究现状,指出从认知的角度对中医语言本质进行考察、梳理中医基本概念、进行理论重构、经典著作诠释、解释临床诊疗思维是一个新的方向,总结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年份】:2014【分类号】:R221【目录】:
中文摘要6-8ABSTRACT8-11第一章 藏象学说研究现状11-25 1 理论研究11-16
1.1 藏象学说的构建过程11-12
1.2 构建藏象学说的基本思维方式12-13
1.3 “藏象”与“藏”、“象”的概念及内涵13-15
1.4 藏象学说研究的焦点与难点15-16 2 实验研究16-20
2.1 五脏生理病理研究16-19
2.2 藏象实质研究19-20 3 多学科交叉研究20-21 4 研究存在的问题21-22 参考文献22-25第二章 基于概念隐喻的中医藏象语言考察25-49 1 概念隐喻理论概述25-30
1.1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背景26
1.2 隐喻研究的历史发展26-28
1.3 隐喻是一种认知方式28-29
1.4 概念隐喻的类型29-30
1.5 概念隐喻与理论构建30 2 中医藏象语言:基于隐喻认知的语言30-45
2.1 藏象概念隐喻的类型31-38
2.2 藏象概念隐喻的功能38-42
2.3 藏象概念隐喻的特征42-44
2.4 藏象概念隐喻的诠释44-45 3 藏象概念隐喻研究的意义45-47
3.1 多学科交叉是中医理论研究的必然趋势45
3.2 概念隐喻为解析藏象语言提供了工具45-47 参考文献47-49第三章 藏象概念隐喻建构的认知模型49-59 1 科学理论构建与认知模型述要49-51 2 四时认知模型51-53
2.1 四时模型的形成51-52
2.2 四时模型与藏象概念隐喻52-53 3 阴阳认知模型53-54
3.1 阴阳模型及其图式53-54
3.2 阴阳模型与藏象概念隐喻54 4 五行认知模型54-57
4.1 五行模型及其图式54-55
4.2 五行模型与藏象概念隐喻55-57 5 小结57-58 参考文献58-59第四章 基于概念隐喻的藏象理论考察59-68 1 五行五脏:基于经验体验构建的概念隐喻系统59-61 2 四时五脏:基于经验体验构建的概念隐喻系统61-66
2.1 “时脏相应”理论研究之现状61-62
2.2 基于隐喻认知的“时脏相应”研究62-65
2.3 中医“时脏相应”概念隐喻的诠释65-66 3 基于社会官僚体系构建的藏象概念隐喻66 参考文献66-68第五章 基于相似性的中医藏象概念隐喻构建举例68-81 1 以“风”“木”为始源域的“肝主疏泄”概念隐喻68-70
1.1 以“风”为始源域的“肝主疏泄”概念隐喻68-69
1.2 以“木”为始源域的“肝主疏泄”概念隐喻69-70 2 基于意象思维的胆藏象概念隐喻研究70-73
2.1 比类天地之象—胆为奇恒之腑71
2.2 比类巽木之象—胆主怒,主胆识,主决断71-73 3 基于取象比类的脏腑“实满藏泻”概念隐喻诠释73-76
3.1 《内经》脏腑“实满藏泻”理论述要73-74
3.2 脏腑“实满藏泻”理论是基于类比建立的结构隐喻74-76 4 基于修辞心理逻辑的“A是B”格式藏象概念隐喻分析76-80
4.1 从修辞学的角度分析77
4.2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77-78
4.3 从逻辑学的角度分析78-80 参考文献80-81第六章 浅述隐喻认知视域下的中医理论研究81-95 1 在基本概念梳理方面82-85
1.1 基于认知的中医语言本质考察82-83
1.2 隐喻认知视域下中医基本概念研究83-85 2 在理论体系重构方面85-86
2.1 中医认知思维研究是理论体系重构的前提85
2.2 基于认知的中医理论体系重构设想85-86 3 在经典著作诠释方面86-87 4 在临床诊疗思维方面87-89 5 在中医西医结合方面89-90
5.1 中西医结合所遇到的困境89-90
5.2 中医证候本质的哲学考察90 6 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90-92 参考文献92-95参考文献95-103参考书目103-104致谢104-106个人简历106-107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吴华强;[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王洪图;[J];中国医药学报;1993年01期
陈家旭,杨维益;[J];中国医药学报;1994年01期
刘晓燕,郭霞珍,刘燕池,马淑然;[J];中国医药学报;2002年11期
赵博;[J];中国医药学报;2004年01期
任秀玲;;[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年02期
任秀玲;;[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年04期
郭霞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年05期
袁毓林;[J];国外语言学;1996年02期
贾春华;;[J];中国医药导刊;2008年0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谢菁;[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杜洪波;胡晓;;[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胡河宁;;[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张志宏;董粤章;;[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王懿;;[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高玲玲;;[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尹丕安;李健;延宏;;[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李晓陆;;[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杨增宏;;[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王扬;[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姜忞;;[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陆红艳;;[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谢婷玉;;[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张腾云;刘中勇;;[A];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九次活血化瘀学术研讨会活血化瘀临床应用新进展培训班论文集[C];2011年
李志刚;;[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李志刚;;[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徐超;毕玉德;;[A];中国计算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C];2011年
石佳;刘密;兰蕾;张国山;常小荣;;[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王燕平;秦立新;刘亚亚;;[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许镫尹;李瑞;;[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王轩;杨学智;侯淑涓;徐艳如;穆建萍;张健;朱庆文;李海燕;牛欣;;[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曲丽玮;[D];南开大学;2010年
唐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张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施佳胜;[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李红梅;[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韩艳玲;[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徐惠梅;[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李虹霖;[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张雷;[D];南开大学;2010年
于华芸;[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谭瑾;[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孙霞;[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刘德美;[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李瑞芹;[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魏潇;[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张贺;[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苏珊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黄雪;[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黄姗姗;[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佟庆;[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赵江云,刘中本,吴华强;[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3年01期
吴华强;[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常富业,王永炎,高颖,杨宝琴;[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张光霁;[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邢玉瑞;;[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王洪图;[J];中国医药学报;1993年01期
陈家旭,杨维益;[J];中国医药学报;1994年01期
张其成;[J];中国医药学报;1999年01期
赵博;[J];中国医药学报;2002年11期
赵博;[J];中国医药学报;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魏红星;[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马民;[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3年
马铁明;[D];辽宁中医学院;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世英;[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许丽;[D];南方医科大学;2007年
徐峰;[D];长安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邵燕仪;;[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2007年02期
贾春华;;[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1年01期
谢遐均;;[J];医学教育探索;2010年06期
贾春华;;[J];亚太传统医药;2009年01期
贾春华;;[J];中国医药导刊;2008年08期
申光;;[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马利军;张静宇;张积家;;[J];心理科学进展;2010年04期
;[J];;年期
;[J];;年期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高军;;[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齐迪;;[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幸君珺;;[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陈维真;;[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朱海燕;;[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许峰;刘心全;;[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袁艳;;[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王健坤;;[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王俊;;[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郭中子;;[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静;[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金晶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王晶芝;[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刘翼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谢菁;[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林佑益;[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谷浩荣;[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石洛祥;[D];西南大学;2009年
黄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王诗客;[D];浙江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婷;[D];西安理工大学;2010年
叶狂;[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沈姗姗;[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陈伟伟;[D];西安工业大学;2011年
陈亮;[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温巧枝;[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常姜;[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于恩婷;[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叶鸣;[D];黑龙江大学;2004年
赵敏;[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中医相关脏腑研究--《湖北中医学院》2009年硕士论文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中医相关脏腑研究
【摘要】:
拟通过研究脏腑功能及其辩证分析,了解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是否存在脏腑功能失常,以期提供通过中医脏腑(单个或多个脏腑)调理,改善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病情。
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选取中风患者,详细记录患者性别、年龄、诊断、影像学检查及中医证候;中风急性期过后,对所有纳入的中风病例进行初次筛查,筛查规范以神经行为认知状况测试量表(NCSs)为基础并加以改造,选取确诊的VCI患者和无VCI的中风患者和正常人群根据血管性痴呆辨证量表和中医四诊和参进行辨证分型,记录三组人群各辨证分型的综合数,使用EpiData3.0进行数据库的构建,采用SPSS11.5软件的x2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
本研究收集VCI的患者36例,无VCI的中风患者45例,研究结果显示VCI患者和无VCI的中风患者肾精亏虚诊断虑最高,VCI患者出现合证数较无VCI患者多,正常对照组患者也可出现多个脏腑功能的失调,但较其他两组少。
通过本文的临床观察,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存在脏腑功能失常,且随着病情的加重,出现多个脏腑功能失调的情况越明显。肾精亏虚、痰浊阻窍、瘀血阻络和气血亏虚证候对认知障碍有广泛影响,是VCI的主要证候表现,且前三个证候之间亦相互影响,瘀血阻络证候对认知障碍的影响最广泛。痰浊阻窍、瘀血阻络和气血亏虚证候对VD诊断有意义。肾精亏虚在认知正常的老年人中即存在,随着病情的加重,体现本虚标实的典型证候,本虚以肾精亏虚和气血亏虚加重,标实先是痰浊阻窍,后是瘀血阻络证候逐渐明显。在认知损害方面,标实的影响可能比本虚更大。结合认知量表和证候诊断,可能对预测认知损害的变化有帮助。各指标对证型的诊断能提供相关的依据,可以作为今后证型分析的参考,提高辨证的准确性和客观性。由于研究结果集中在上述几个证型,今后可能可以对本地域VD的辨证量表进行修订和补充,如某些部分进行细化和量化,对证型进行精简和统一,补充和完善等,集中研究重点证型的特点和影响,深入进行证候的相关与判别分析有助于研究证本质涉及的功能网络和调控中心。而对这些证型提早进行干预可能有利于提示我们可能通过提供中医脏腑(单个或多个)的调理,改善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病情。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中医学院【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9【分类号】:R277.7【目录】:
中文摘要4-6
ABSTRACT6-9
1 资料与方法11-12
2.结果12-13
3.讨论13-16
研究背景16-22
一、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发展简史16-17
二、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概念17
三、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17
四、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17-20
五、中医五脏六腑功能障碍判断指标20-22
参考文献22-23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昆珊;[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1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中南;王正雨;王健平;;[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陈忠义,李寅超;[J];福建中医药;2003年06期
唐农,黄立武;[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邓常青;肖苏红;葛金文;季安国;;[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2年02期
皮明钧,文彬,吴润秋,陈北阳,陈力,刘莺;[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谭佩珍,杨期东,谭兴林,徐东华,龙先瑜,凡哲江;[J];河南医药信息;2002年12期
周文泉,张昱;[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1999年06期
刘晓林,路屹,李强,张郁文,陈齐鸣,屈洪党,吴国林,韦道祥,钱伟东;[J];解剖与临床;2005年03期
黄季伟;[J];江苏中医药;2004年12期
唐启盛;[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蔡建伟;[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3年06期
陈怀珍;蔡永亮;汪瀚;王小川;;[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6年04期
张学鉴;陶素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8年01期
冯炯;臧敏;;[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年02期
何望生;杨文明;李娟;李庆利;;[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年11期
曹玮;李金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年11期
钟宏丽;谢道俊;何静;靳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年11期
谢道俊;靳伟;韦彪;;[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年03期
谢道俊;靳伟;韦彪;;[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年03期
周静;赵小霞;马吉春;方芳;宋献美;柳忠辉;台桂香;;[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伟华;宋琦;肇悦;;[A];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全国第十九届针灸临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王伟华;宋琦;肇悦;;[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李扬帆;;[A];北京中医药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2010学术年会青年论坛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规范化治疗与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培训班学术论文集[C];2010年
李董男;王建;;[A];中医药理论与应用研究——安徽中医药继承与创新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年
李浩;姚明江;徐立;刘剑刚;赵文明;;[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张允岭;高芳;陈志刚;郭蓉娟;侯小兵;金香兰;陈宝鑫;何婷婷;;[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张继平;姚晖;吴勇杰;陈芝喜;李志强;陈津岩;何赞厚;;[A];第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周文泉;郭明冬;;[A];第九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黄琳娜;安军明;苏同生;王璞;董岚;张若平;任玉娟;任媛媛;;[A];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第十七届全国针灸临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张锦;张綦慧;郑宏;闫妍;娄金丽;张允岭;;[A];2005全国中医脑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花;[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宗惠;[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王荣;[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钟雪玉;[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巩丽;[D];山东大学;2010年
张海宁;[D];吉林大学;2011年
范新六;[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姚雯;[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危玲;[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1年
胡久略;[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白钰;[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付菊花;[D];河南中医学院;2010年
范秋玉;[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李璐;[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尹胜;[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9年
于淼;[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戴桂强;[D];泰山医学院;2010年
于明秀;[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田忠于;[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黄晴;[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颜乾麟;[J];中国医药学报;1997年02期
马云枝;[J];河南中医;2000年04期
周文泉,张昱;[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1999年06期
苏志伟;刘焕荣;;[J];辽宁中医杂志;2006年08期
路英智;宗文斌;吴英丽;蒲金王;祝强;陈兴时;;[J];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2008年01期
侯安乐,卜渊,周文博,王雷,任俊;[J];四川中医;1998年11期
石奕丽,付如华,刘焕荣;[J];山东中医杂志;2004年08期
郑谅,庄礼兴,李艳慧;[J];上海针灸杂志;2000年03期
李浩;姚明江;赵文明;官杰;蔡琳琳;崔玲;;[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8年01期
阮经文,郑沛仪,温明,饶中东;[J];针刺研究;1999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徐立鹏;[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2年
吴帅;[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刘娜;[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王栋先;[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6年
陈静;[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7年
邱燕东;[D];广西医科大学;2007年
高峰;[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陆彦青;[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宋菊;[D];福建中医学院;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沈允浩;[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张志真,刘慧林;[J];北京中医;1999年05期
陈忠良;;[J];福建医药杂志;1992年02期
张麟贵,杨启清;[J];福建中医药;1994年01期
黄彬;石京山;;[J];贵州医药;1993年01期
许彦芳,许新民,王永利;[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1996年03期
黄柄山;李爱中;范隆昌;李巍;崔向阳;徐淑文;谢宁;王玉琴;曹洪欣;郝吉顺;杨长青;车桂燕;奚刚;高长福;于贵臣;刘晓伟;李运河;成秀梅;;[J];黑龙江中医药;1989年05期
李家邦,李瑛,熊国良,李学文,张翔,陈昌华,殷全荣;[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刘湘华,胡随瑜;[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索爱琴,张杰文;[J];河南诊断与治疗杂志;2003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庞薇,卞国本;[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年01期
胡雪珍,恽敏;[J];苏州医学院学报;1997年05期
潘志恒,陈国浩,梁九根,王连源,卢献平;[J];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1997年03期
陈平,胡红,王明月,蒋亚非,叶灵英,白晓雪;[J];实用中医药杂志;1998年05期
陈伯钧,张敏州;[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年01期
周福生;黄志新;劳绍贤;罗琦;黄烈平;吴惠英;;[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00年04期
胡庆全;[J];中国微循环;2001年04期
孙维峰,孙桂华,毛婷丽,董哲,徐伟,王小春;[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王邦才,何伟芳,贺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3年05期
叶人,徐晓峰,程志清;[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蔡喆;唐福康;;[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二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暨2010年脾胃病诊疗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0年
李伟;宋建平;李瑞琴;苏丹华;;[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三届中医方证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赵莺;王春凤;;[A];全国第十一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黄铭涵;陈琴;高玲;林平;;[A];第二十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消化疾病诊治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0年
司富春;刘紫阳;岳静宇;;[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三届中医方证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高天舒;晏丽丽;王英娜;;[A];第十二届全国中医糖尿病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王嵩;张世界;;[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0年
凌琪华;张晓东;陈建杰;徐文杰;郭静;;[A];全国第3届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第2届委员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王江;侯键;谢明国;郑黎;;[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0年
陈维文;张广中;姜春燕;刘瓦利;瞿幸;王萍;;[A];2011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唐凤英 胡随瑜 喻长远;[N];中国医药报;2006年
万同己;[N];中国医药报;2004年
杨丽蓉 李灿东 林端宜;[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唐亚萍;[N];中国医药报;2003年
易建新 张敏州 李健;[N];中国医药报;2006年
马同己;[N];中国医药报;2005年
谢世平 潘万旗 梁慕华;[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仲海亮;[N];中国医药报;2006年
;[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任 壮;[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丽;[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9年
李显红;[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曾莉;[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吴健雄;[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任献国;[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黄兰媖;[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李世林;[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0年
曾庆烜;[D];湖南中医学院;2003年
屈岚;[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1年
盛梅笑;[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善超;[D];湖北中医学院;2009年
徐鸽;[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李非;[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李环;[D];陕西中医学院;2011年
孙建春;[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蔡喆;[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0年
李华蓉;[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0年
周志艳;[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刘丽平;[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刘县铭;[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医脏腑理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