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糖尿病凌晨2点血糖正常指标指标是多少!

儿童糖尿病 低血糖风险更高
儿童糖尿病 低血糖风险更高
儿童糖尿病 低血糖风险更高
11:38:44来源:作者:责任编辑:
中国儿童糖尿病协作组成立,将建立中国儿童糖尿病临床标准
本报讯(记者黎蘅)糖尿病已经影响越来越多的中国儿童,其中1型糖尿病住院患儿的人数还在逐年增加。然而,平均9.5%的糖化血糖水平却显示,我国儿童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并不理想,与国际水平相距甚远。日前,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在上海举行“中国儿童糖尿病协作组”(以下简称“协作组”)成立大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副主委、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组长、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科主任罗小平教授指出,我国儿童糖尿病的挑战日趋严峻,只有全社会的互相协作才能实现儿童糖尿病的良好管理。
中国患儿糖化血红蛋白
指标不理想
据了解,目前全球约有440000儿童患有糖尿病,每年新诊断的患者近70000例。目前我国还缺乏儿童糖尿病的流行病学数据,但我国的人口基数大,儿童糖尿病患者数量已不容忽视,并且还在逐年被刷新。同时,儿童肥胖、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亦呈增高趋势。与此同时,我国在儿童糖尿病的发病情况调研及诊疗、教育、管理各个方面都有待提高。2007年西太平洋地区儿童1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状况调查显示,我国患儿平均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是9.5%,距离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和国际青少年糖尿病学会(ispad)建议的良好控制水平(hba1c&7.5%)差距很大。血糖长期控制不佳可能使糖尿病患儿发生视网膜病变、肾病、外周神经病变、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多种合并症,严重危害他们的健康和正常成长。
儿童患糖尿病
各类风险更高
罗小平介绍,儿童糖尿病的管理与成年人不同,要充分考虑到儿童、青少年患者在成长过程中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比如,儿童需要更长的夜间睡眠,而他们的进食和运动相对不规律,对低血糖的感知较差,发生低血糖的风险更高,这就需要选择更灵活、更安全的胰岛素方案,平衡好高血糖控制和减少低血糖的关系,实现“安全达标”。
另外,患儿在年纪小的时候依赖家长的护理,在学校需要老师和同学的理解,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社会的接纳和支持。这些目前在我国还很欠缺,特别是社会对1型糖尿病的认识误区和对患儿的歧视,已经影响到他们正常的治疗和生活。“有些患儿担心在学校受到歧视,就隐瞒病情,甚至中午不打胰岛素,这对于血糖管理非常不利。所以,我国儿童糖尿病管理的挑战不仅仅在于选择适合的胰岛素治疗方案,而是如何通过持续的教育,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形成一种理解和宽容的氛围。”
罗小平认为,只有儿科内分泌医师、糖尿病专业护士、糖尿病教育工作者、营养师、受过儿童糖尿病培训的心理咨询专家以及患儿的家长、学校等社会各界共同参与,互相协作才能够实现儿童糖尿病的良好管理。协作组成立后,建立中国儿童糖尿病临床标准,培养儿童糖尿病的专业医护团队,完善儿童糖尿病的教育与管理体系将是当务之急。
1型糖尿病又被称作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起病较急,通常有“三多一少”症状,即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轻,病因是体内胰岛素不足,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必须及时使用胰岛素治疗才能获得理想疗效。事实上,如果患者的血糖控制理想,即使从儿童时期就被诊断为糖尿病,也不会影响寿命和正常生活。专家指出,如今,胰岛素历经动物胰岛素-人胰岛素-胰岛素类似物的更新换代,第三代胰岛素类似物已经可以为糖尿病患儿提供更理想的治疗手段。
发表评论:
馆藏&54409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 儿童糖尿病晚餐后血糖很高早上空腹也
儿童糖尿病晚餐后血糖很高早上空腹也
女 | 11个月
健康咨询描述:
儿童糖尿病晚餐后血糖很高
早上空腹也高总是很高,(饮食和以前没有很大区别)今天测的结果早上空腹15.3.中午餐前7.2晚饭后两小时19.8,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想问下医生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血糖居高不下的,是不是蜜月期过了,还是因为生长期或者其他什么原因?
其他类似问题
医生回复区
副主任医师
擅长: 内分泌疾病主要是糖尿病和甲状腺疾病。
帮助网友:286称赞:19
&&&&&&病情分析:&&&&&&9岁患者,发现血糖高几个月,以前血糖控制还可以,现在升高明显,不知道她是不是确诊为1型的吗?用过胰岛素吗?&&&&&&指导意见:&&&&&&血糖波动的原因很多,有些与天气有关系,现在天气变冷了,活动量减少了等有关系,还有与胰岛功能变化也有关系,或者是不是那里有感染了.我们可以不找原因,先把胰岛素调整再说.&&&&&&医生询问:
疾病百科| 糖尿病
挂号科室:内科-内分泌科
温馨提示:要根据自身体重定制合理的饮食计划,选择低血糖生成的食物。运动时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使身体逐步适应,并在运动过程中逐步提高运动能力。
&&&&& 糖尿病(diabetes)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
好发人群:中老年尤其是50岁以上人群
是否医保:医保疾病
常见症状: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消瘦、乏力、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饮食疗法、运动治疗、心理治疗
参考价格:28
参考价格:10
参考价格:32
您可能关注的问题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滋阴补肾,健脾生津。用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参考价格:¥32
养阴益气,润燥生津,抗饥止渴。用于非胰岛素依赖型...
参考价格:¥15.5
下载APP,免费快速问医生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关注儿童糖尿病 “小糖人”要避免 重度低血糖
关注儿童糖尿病 “小糖人”要避免 重度低血糖
稿件来源: 北京日报
近日,北京儿童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巩纯秀教授在一场主题为“安全降糖,呵护成长”的活动中,提醒大众关注儿童糖尿病。她说,“小糖人”不同于成年糖尿病患者,血糖安全达标非常重要。“安全达标”是指达到血糖控制的同时,不发生重度低血糖,这也是美国糖尿病协会等多家权威机构的共识。
血糖长期控制不佳的患儿,可能发生视网膜病变、肾病、外周神经病变、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多种合并症,严重危害患儿的健康和正常成长。避免重度低血糖,是儿童糖尿病治疗的底线。由于孩子年龄小,需要更长的夜间睡眠,行为和饮食习惯也存在不可预知的情况,同时他们对低血糖的感知较差,并具有更高的胰岛素敏感性,这些特点使得患儿更容易发生低血糖。低血糖对脑组织的发育有严重负面影响,会导致患儿的语言、记忆能力明显下降,重度低血糖抢救不及时甚至会造成死亡。因此,患儿和家长对低血糖充满恐惧,一些家长故意让患儿在睡前多吃零食,让血糖控制在较高水平,以免夜间低血糖的发生。而这样的错误认识和行为让患儿血糖控制不佳,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巩教授介绍说,只要选择适合患儿的胰岛素治疗方案,就可以做到“安全达标和避免重度低血糖”二者兼得。目前,国际糖尿病联盟指南等推荐治疗方案有:门冬胰岛素,其方便灵活,降低餐后血糖效果明显,不仅可以紧邻餐前注射,需要时还可以餐后注射;地特胰岛素,一天只需注射一次,显著降低低血糖夜间发作的风险;门冬胰岛素联合地特胰岛素的治疗方案,可最大程度满足儿童糖尿病患者的需求。(刘明月)
(责任编辑:
新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或&稿件来源:新华网北京频道&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华社和新华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或&稿件来源:新华网北京频道&,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或&稿件来源:新华网北京频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华网&或'稿件来源:新华网北京频道&,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新华网联系。 联系方式:新华网北京频道电话:010-58361515您现在的位置:
>> 儿童糖尿病出现“三多一少” 要定期监测血糖
儿童糖尿病出现“三多一少” 要定期监测血糖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 11:36:13
来源:南方日报 
&&&&“一半糖尿病患者不知自己有糖尿病,从而影响监测与治疗。”最近,在罗湖区慢性病防治院举行的全国基层糖尿病预防控制健康促进项目培训班上,专家们如是说。
  近年来,深圳糖尿病患病率快速增长,已从原来的糖尿病低水平地区上升到中等水平地区。值得关注的是,糖尿病这一常见的中老年慢性疾病,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儿童身上,糖尿病患者低龄化现象应引起家长重视。
  儿童糖尿病出现“三多一少”
  深圳市儿童医院儿科内分泌医生张琴指出,儿童糖尿病与成人糖尿病有所不同,成人糖尿病多为肥胖者,为II型糖尿病,儿童糖尿病患儿多消瘦,为Ⅰ型糖尿病。但近年来由于肥胖儿童的增多,II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
  儿童糖尿病的特征和症状不同于成人糖尿病,90%的儿童Ⅰ型糖尿病是一种由于体内胰岛素绝对缺乏所引起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一种疾病,典型的症状是喝水多、尿多、吃的多反而消瘦,即“三多一少”的症状,约有40%的儿童Ⅰ型糖尿病起病急、病情重,很容易发展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出现呕吐、脱水甚至昏迷、抽搐等现象。有些小儿反复出现呼吸道和皮肤化脓性感染,常因急性感染、呕吐、腹泻,出现脱水、昏迷,就诊者常易被误诊为肺炎、肠炎、败血症或脑膜炎等。因患儿体内血糖和尿糖明显增高,若误诊而再进行静脉输注葡萄糖可致严重的高血糖而危及生命。
  张琴提醒家长,婴幼儿期发病的患儿因吃奶和垫“尿不湿”,多饮、多尿症状不典型,常不易被觉察,少数患儿就以“尿床”为首发症状而就诊。
  患儿也要定期监测血糖
  胰岛素是由胰腺中β细胞分泌,是葡萄糖代谢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激素。糖尿病患儿就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缺乏,导致糖代谢紊乱,引起血糖异常升高,而长期高血糖或血糖控制不好,可致使全身重要脏器受损,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张琴指出,到目前为止,人类尚未找到征服糖尿病的有效治疗手段,医学上唯一能做的就是控制血糖,“要想控制血糖,首先必须知道血糖的状况,保持血糖(空腹、餐后)长期、稳定控制,是防止或延缓糖尿病严重并发症发生和发展的关键”。
  哪种方法监测血糖最好?以往测血糖必须采用静脉抽血或多次扎手指血才能监测血糖,而且只能知道当时的血糖值。专家介绍,目前由于科技的发展,有一种如BB机大小、轻便的“动态血糖监测仪”,无需多次采指血即可每3―5分钟监测一次血糖,每天自动记录288―480个血糖值,自动观察24小时血糖的变化情况,在佩带过程中可以随时查看血糖,根据血糖的变化,随时调整用药,达到迅速控制血糖的目的。
  “胰岛素泵”治疗控制血糖
  小儿糖尿病98%是Ⅰ型糖尿病,而Ⅰ型糖尿病是某些原因致胰岛β细胞破坏,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所造成,必须用胰岛素治疗。小儿糖尿病的治疗原则是终生用胰岛素治疗,终生计划饮食,同时还要加强运动锻炼、加强教育培训和心理治疗,并长期监测血糖。
  哪种方法能有效控制高血糖?张琴介绍,对应用普通方法注射胰岛素,长期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尿病患儿可选择用“胰岛素泵”治疗。“胰岛素泵”类似BB机大小,无需多次注射,能够模拟正常人胰腺,24小时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提供接近生理模式的胰岛素需要。如同时佩带类似BB机大小的“动态血糖监测仪”,可以随时查看血糖,根据血糖的变化,随时调整胰岛素的用量,达到迅速和稳定控制血糖的目的,从而减少因长期高血糖或血糖控制不好导致的全身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眼的严重并发症。
责任编辑:靓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急救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图片新闻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血糖正常指标是多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