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两个月大便次数减少体重没有明显增加,夜间吞,会不会是幽门狭窄手术

您好,根据您描述的情况来看,首先建议家长带孩子去医院相关科目接受详细检查,排除病理性呕吐。孩子由于肠胃功能发育并未健全,所以经常会出现呕吐、吐奶的现象,这是由于孩子胃部的贲门收缩功能位健全,导致孩子饮食过饱的话会出现食物回涌回食道的可能,造成孩子呕吐。一般建议家长在给孩子喂奶后,不要急于将孩子放回婴儿床中,可将孩子竖着抱起来,并用手轻拍孩子的背部,帮助孩子排嗝。这样可减少孩子吐奶的现象。
您说的情况要及时看看医生检查一下的,要警惕消化系统疾病的可能,比如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可以做上消化道造影或者透视,找到病因积极药物治疗的。
建议尽快到医院去治疗,到三甲医院
孩子早产一个月,生后会哭,也能吮乳,但从第三天发现呕吐,以后逐渐加重,每天约吐1-2次,吐出来的是水、黏液和奶凝块,吐量比吃进去的奶还多,在镇卫生院打吊针维持到满月。
呕吐、便秘、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肠痉挛、腹泻、寄生虫病,有些疾病虽然表现出消化系统疾病的症状,但病因却不在此,有的是饮食导致,有的则是生活无规律,有的是由于精神因素,因此不能随意用药。妈妈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孩子进行适当治疗。
很多宝宝呕吐可能是幽门狭窄惹的祸。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新生儿比较常见的腹部畸形,男婴居多,男与女之比约为10:1。通常发生在2个月以下婴儿身上,“幽门狭窄”顾名思义,就是由胃部进入小肠的入口(幽门)过于狭窄,仅能让非常少量的食物进入肠腔,其他的食物则会反吐出来。由于食物通过困难,患儿营养将发生严重障碍,如不治疗,可导致死亡。
新生儿因喂养不当常会发生呕吐。但若反复呕吐或呕吐不止,则应考虑是疾病造成的。
新生儿出现吐奶,常常令父母朋友们忧心忡忡,其实他们最为关心的是宝宝的吐奶究竟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我们知道,新生儿时期除了喂养不当导致的新生儿溢奶外,许多因素尤其是内外科的疾病都和新生儿吐奶有关。由于新生儿吐奶常常是严重疾病的早期表现,而频繁呕吐除了直接影响营养的吸收外,还可以产生脱水、酸中毒等代谢紊乱的症状,尤其是新生儿吐奶常常是吸入性肺炎和窒息的直接原因。因此,对于新生儿的呕吐,明确其的病因是最为至关重要的。   临床常见的与内外科疾病有关的新生儿呕吐如下:   羊水吸入:由于羊水大量吸入,对胃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新生儿常在生后不久即出现呕吐,吐出清水、粘液或带少量血性液体,但一般情况良好,对于羊水吸入导致的频繁呕吐可用1%的苏打水洗胃。   幽门痉挛:新生儿时期由于幽门功能暂时失调常在喂奶后不久出现喷射状呕吐,临床常吐出大量乳汁和乳凝块,时好时坏。对于幽门痉挛,可以用1:1000阿托品在吃奶前5-10分钟滴入口内,先从1滴开始,逐步增加,最大量不得超过4滴,直到小儿出现面红为止,一般能获得明显疗效。   新生儿便秘:新生儿一般生后10小时内开始排出胎粪,如果生后数日排便极少或胎便排出时间明显延长,临床也可出现腹胀、吐奶。对于新生儿便秘可以用生理盐水灌肠,一旦大便通畅,腹胀和呕吐常随之缓解。   感染因素:是新生儿呕吐最常见的原因,除了消化道本身感染如流行性腹泻、肝炎等外,消化道外的感染如中耳炎、肺炎、败血症、脑膜炎等,也是引起新生儿呕吐的常见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消化道畸形在新生儿呕吐的发病中常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危害极大,我们应该特别引起重视。   食道闭锁:新生儿生后即发生剧烈的呕吐,吃啥吐啥,常吐出象螃蟹吐的泡沫状液体。   幽门肥厚性狭窄:临床常常在生后2周左右出现呕吐,进行性加剧,常表现为喷射性呕吐,但吐后仍有饥饿感,由于频繁呕吐,新生儿常出现脱水和营养不良,腹部体检时,可以摸到枣核样的块物。   肠闭锁:生后1天内常出现持续性呕吐,吐奶后症状常有所缓解,但吃奶后几小时又开始呕吐,吐出物常伴有奶、胆汁和粪便样的液体。   肠旋转不良:生后数日内常出现间隔性呕吐,时轻时重,呕吐物可为奶汁或胆汁。   先天性巨结肠:生后无胎便或有顽固性的便秘,临床常伴有进行性的腹胀、呕吐。   综上所述,对新生儿时期的呕吐,了解病史、生产史、是否吸入羊水、喂养史以及胎便排出情况和其他伴发症状是非常重要的,临床应该注意新生儿的腹部,观察有无胃型、肠型、腹部肿块以及应仔细检查肛门。对早期出现频繁呕吐者,在没有明确诊断前应先于禁食,一旦发生呕吐,应取侧卧位,以避免窒息的发生,同时应立即去医院就诊。
本帖有0条评论
  专家提示,宝宝睡姿也能透露他的健康信息。   睡姿1:仰卧着打鼾   解读:刚出生几天的小宝宝如果出现睡眠时鼻堵、吐沫或是张口呼吸等情况,应该考虑是否存在鼻腔狭窄等畸形,或是呼吸道感染的可能;如果年龄稍大的宝宝出现打鼾则要检查扁桃腺、增殖体是否肥大。   处理:如果存在先天发育异常或增殖体增大,需要通过手术解决问题;如果是细菌或病毒感染造成呼吸道炎症,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治疗。   睡姿2:漾奶或吐奶      解读:如果刚出生的小宝宝哺乳后睡觉造成的漾奶,吐奶后能照常酣睡,长得很壮实,可能是喂养不当或是胃的幽门存在痉挛所致。如果小宝宝出现喷射状吐奶,从肚子上还能看到肠蠕动的状态,甚至还能在他的腹部上摸到包块,很可能是“幽门肥厚性狭窄”。   处理:喂完奶后将宝宝竖立抱着拍背,等宝宝打嗝、排气后再放下,并侧卧睡眠,以防呕吐后误吸;对于“幽门痉挛”的宝宝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解痉药治疗;经确诊是“幽门肥厚性狭窄”,需要外科手术治疗。   睡姿3:反复蹭脑袋   解读:小宝宝的耳道比较短,倾斜度也较小,躺着哭时眼泪很容易流进耳朵里,加上自身免疫力较弱,就易诱发中耳炎。过敏体质的宝宝耳道内常会反复出现湿疹,导致宝宝感觉奇痒或疼痛难忍。缺钙的宝宝由于睡眠中出汗较多,潮湿的枕巾刺激他的枕后头部皮肤,会使他睡眠不安,脑袋蹭来蹭去。   处理:小宝宝躺着哭时要及时为他擦去眼泪,并请五官科医生仔细检查是否患有中耳炎,确诊后及时治疗。如果耳道存在湿疹,要尽量避免为宝宝喂食腥、膻食物。缺钙的宝宝除了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外,别忘了带宝宝多晒太阳。   睡姿4:头偏向一侧   解读:如果宝宝一出生就养成偏向一侧睡觉的习惯,会使后脑部变得左右不对称,导致宝宝只能偏向一侧睡觉。还有一种情况比较特殊,宝宝随着年龄的增长,脖子越来越偏,那是因为一侧颈部肌肉痉挛造成的。处理:对于已经偏头的宝宝可以采取将一侧枕头垫高的方法来调控宝宝的睡姿,重塑头形。已经睡歪脸的宝宝要纠正他趴着睡或侧身睡的习惯,保持仰卧睡姿。对于斜颈宝宝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并配合功能锻炼逐渐恢复正常容貌。   睡姿5:小手搔屁股   解读:小宝宝比较容易感染蛔虫、绦虫和蛲虫。蛔虫可以掠夺宝宝体内的营养,损伤肠粘膜;绦虫能造成孩子消化不良、肚子疼、腹泻等;而蛲虫常喜欢晚上在宝宝的肛门附近产卵,导致宝宝睡不踏实、奇痒难忍。   处理:养成饮食卫生,勤为宝宝洗手、更换内衣,定期消毒奶瓶和玩具。不要自行随意打虫,尤其是宝宝腹部疼痛剧烈时,驱虫会使虫受惊在体内乱钻;要在医生确诊后,按照医嘱使用相关驱虫药物,并关注宝宝大便。   睡姿6:吸吮拇指睡      解读:宝宝出生后,常会在潜意识里把身体最脆弱的部分保护起来,吃手会让他感到安全。而当宝宝感到“皮肤饥饿”如果无人抚摸时,就会情不自禁地把手指含在嘴里。此外,宝宝牙齿开始萌动,会有牙龈肿胀难受的感觉,他常会用拇指来帮忙磨牙床。   处理:妈妈除了哺乳外,还要给予宝宝充满爱意的抚摸。宝宝一般长到6~8个月时就开始萌动第一颗乳牙,此时妈妈要对他口腔格外关照。如果因断奶等造成宝宝吸吮拇指的习惯,可用“安抚奶嘴”替代。   睡姿7:惊醒并啼哭   解读:如果宝宝因为在睡眠中突然坐起来,双眼发直、惶恐不安地喘大气,并啼哭不止,这时候可能意识不清,一般要20分左右才能有所缓解,这就是夜惊症。如果宝宝因为做了可怕的梦而惊醒,面色苍白、心跳加快,这大多是梦魇的表现。   处理:梦魇或夜惊症对宝宝而言,并不能算是疾病表现,这是因为他们的大脑还没有发育成熟所致。晚饭不要让宝宝吃得过饱,睡眠时室内要通风,不要老是训斥和责骂宝宝。值得妈妈注意的是,如果宝宝频繁出现梦魇或夜惊,最好还是去医院检查,以排除脑部病变。   提示:哪种睡姿适合你的宝宝?   医学临床观察确实发现,在颅骨缝尚未关闭定型前,不同的睡姿会对未来颜面和头颅的生长有所影响。   除了婴儿的外观,睡姿对健康及智力方面的影响亦是父母所关心的。事实上,不论是仰睡或是趴睡,从健康角度来看,都不会影响婴儿的健康。   趴睡   胎儿在母亲的子宫内就是腹部朝内,背部朝外的蜷曲姿势,这种姿势是最自然的自我保护姿势,所以宝宝趴睡时更有安全感,容易睡得熟,不易惊醒,有利于宝宝神经系统的发育。趴睡还能使宝宝抬头挺胸,锻炼颈部、胸部、背部及四肢等大肌肉群,促进宝宝肌肉张力的发展。趴睡还能防止因胃部食物倒流到食道及口中引发的呕吐及窒息,消除胀气。   婴儿趴睡时,妈妈们需要注意的是:   ●哪些宝宝不适合趴睡:患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喘鸣、肺炎、感冒咳嗽时痰多、脑性麻痹的宝宝,以及某些病态腹胀的宝宝,例如患先天肥大性幽门狭窄、十二指肠阻塞、先天性巨结肠症、胎便阻塞、坏死性肠炎、肠套叠和其它如腹水、血液肿瘤、肾脏疾病及腹部肿块等疾病的宝宝,不适合趴睡。   ●哪些宝宝很适合趴睡:患胃食道逆流、阻塞性呼吸道异常、斜颈等的宝宝,可以尝试趴睡,以帮助缓解病情。下巴小、舌头大、呕吐情形严重的小孩,必须趴睡。另一种状况要特别注意,幼儿有痰时,常常会呕吐,一旦有呕吐,要让幼儿趴下,使食物流出,才可再躺下,否则容易引起窒息。   ●环境:一般认为,婴儿在两三个月时头部的控制还不是很好。若头部的周围有柔软的东西(例如棉被、枕头、玩具等)遮住或压住鼻孔,婴儿容易因为没有能力抬高头颈部转个方向换气,因而让被褥堵塞口鼻引起窒息。所以床铺不能过软,周围也不可以放置任何毛巾或玩具,更不可以用所谓的婴儿专用枕头(即中央凹陷状似甜甜圈的枕头)让婴儿趴睡,以免发生意外。      仰睡   仰睡可以使肌肉放松,对心、肺、胃肠和膀胱等全身脏器不会形成压迫感,还可以让家长直接观察到宝宝睡觉时的脸部情况。   但仰睡也不全然没有危险。   ●有些新生儿仰睡,会使得已放松的舌根后坠,从而阻塞呼吸道,出现呼吸费力的现象。   ●另外,新生儿的胃都是水平的,喝奶时宝宝常会吸入一部分空气,胃部空气要排出来,往往会溢奶。仰卧的宝宝发生溢奶现象很危险,呕吐物很可能回呛阻塞呼吸道,甚至吸入肺部。所以每次给宝宝喝完奶,应该轻轻拍打宝宝的背部,帮助他排出胃部空气。然后可让宝宝趴在大人肩上睡一小会,促进奶水更快进入小肠,减少胃食道逆流造成呕吐。   研究人员建议,晚上睡觉时,最好让宝宝躺着睡。白天午睡或有大人照顾时,可把睡姿调整成趴着睡。睡觉房间最好保持适当温度、湿度、光线,宝宝才会睡得香甜。   侧睡   许多医生都提倡宝宝侧睡。对消化道未健全、吃奶后容易溢奶的婴儿来说,侧睡可以更好地避免溢出的呕吐物进入呼吸道引起窒息。侧睡时脊柱略微弯曲,肩膀前倾,两腿弯曲,双臂自由放置,全身肌肉处于松弛状态,血液循环畅通,婴儿睡得安稳。   向右侧卧比向左侧卧更佳,因为左侧卧心脏受到一定程度的压迫,常会自我感觉到心跳,难以入睡。右侧卧不但不会压迫心脏,位于右上腹部的肝脏也能得到较多的血液,帮助婴儿胃中的食物向十二指肠运送,使消化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婴儿侧睡时,妈妈们需要注意的是:   ●侧睡也要注意婴儿的枕头不可太柔软,以免头部陷入枕头,堵塞鼻子。   ●长期朝同一个方向侧睡,可能会使头部及脸部左右形状产生大小不对称。   特别提醒   欧美国家及澳洲的学者研究指出,趴睡的婴儿发生“婴儿猝死症”的机会,要比仰睡的高出3。5-5倍。   婴儿猝死症指的是婴儿突然且无法预期的死亡,多发生在宝宝睡觉时,且以2~4个月大的小孩最容易发生婴儿猝死症。气温太高或天气冷时,孩子裹着厚重的棉被也易造成婴儿猝死。   不过,趴睡虽可能与婴儿猝死症候群有关联,却不是绝对的因素。   到底哪种睡姿最好,医学界目前没有给出唯一的标准答案。宝宝的睡姿可自行选择,不必固守于某一种,可视父母的喜好和宝宝的习惯或特殊需求来决定。不过请记住,宝宝睡觉时一定要有大人在旁看护,才能确保宝宝的安全。
本帖有1条评论
  新生儿吐奶的情况,妈妈要注意区分是生理性吐奶还是病理性吐奶。生理性吐奶数以正常情况,妈妈在喂奶时注意每次喂奶量不要过大,喂奶后先把宝宝竖起来,轻打背部;如果宝宝出生24小时就不停吐奶,量较多,多为病理性吐奶,应及时找医生诊治。下面跟小编一起了解下吧;   1、生理性吐奶:   (1)妈妈在孕期的时候,要注意乳房保护,有奶头凹陷的妈妈,要逐渐把奶头提拉出来,以便于宝宝出生后吸奶。用奶瓶喂奶时,要注意橡皮奶头扎眼不要过大,防止宝宝吸奶过急、过冲。   (2)喂奶次数不宜过多,每次喂奶量不宜过大。   (3)喂奶前不要让宝宝过于哭闹。   (4)喂奶时要使奶瓶中的奶水充满奶头,这样可以防止宝宝胃内吸入过多的空气而导致吐奶。   (5)喂奶后不要过早的翻动宝宝,最好把宝宝竖起来,轻轻拍打背部,使其打出几个饱嗝后,再放回床上,这样宝宝就不容易发生吐奶现象了。   (6)容易吐奶的宝宝,在喂奶后,最好将他的床头抬高一点,头侧位睡,防止吐奶时发生窒息或引起吸入性肺炎。   以上为新生儿生理性吐奶,不需要特殊治疗,爸妈只需要合理喂养和加强护理,随着宝宝月龄的增长和胃肠功能逐渐完善,就会慢慢好转。   2、病理性吐奶:如果宝宝在出生后24小时就开始吐奶,量较多,甚至呈喷射状吐奶,或者除吐奶外还伴有其他异常的症状体征,这表明宝宝是因为生病而引起的吐奶,属于病理性吐奶,爸妈应该及早带宝宝去医院就诊。   病理性呕吐的常见原因是食管闭锁、胃食管反流、肥厚性幽门狭窄、肠旋转不良等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确诊后应手术治疗。
本帖有1条评论首先来说说宝宝大便次数的问题
宝宝的解便次数很弹性,通常新生儿期次数较多,一天2~5次,随着孩子月龄的增长,大便次数会逐渐减少,2~3个月的孩子大便次数会减少到每天1~2次。母乳喂养的新生儿甚至会发生一天排便7~8次的状况,父母不必担心,这叫做生理性腹泻,属于正常现象,到宝宝长到一定时期这种腹泻会自动消失。
两个月的宝宝大便次数也并非完全固定,主要还是要跟之前的正常时的情况进行对比,比如之前若一直都是一天2次,突然间这次一天7次,或者几天才一次,这就不正常了。另外,有时候还要看宝宝大便的软硬情况。
两个月宝宝的大便是什么样子的?
1、母乳喂养儿大便
未加辅食的母乳喂养婴儿,大便呈黄色或金黄色,稠度均匀如药膏状,或有种样的颗粒,偶尔稀薄而微呈绿色,呈酸性反应,有酸味但不臭。每天排便2&4次,如果平时每天仅有1&2次大便,突然增至5&6次大便,则应考虑是否患病。如果平时大便次数较多,但小儿一般情况良好,体重不减轻而照常增加,不能认为有病。婴儿在加辅食后大便次数可以减少。1周岁以上的小儿大便次数右减至一天一次。
2、人工喂养儿大便
以牛乳喂养的婴儿,大便色淡黄或呈土灰色,质较硬,呈中性或碱性反应。由于牛奶中的蛋白质多,有明显的蛋白分解后的臭味。大便每天1-2次,如果增加奶中的糖量,则排便次数增加,便质柔软。
3、混合喂养儿大便
无论人乳或牛乳喂养,若同时加食淀粉类食物,则大便量增多,硬度比单纯牛奶喂养稍减,呈暗褐色,臭味增加。若将蔬菜、水果等辅食加多,则大便与成人近似。初加菜泥时,大便中常排出小量的绿色菜泥,有的父母往往以为是消化不良,停止添加菜泥。实际上这种现象是健康婴儿更换食物时常有的事。如果没有腹泻,不必停止加辅食,数日以后胃肠习惯了,这种情况随之消失。
两个月宝宝大便的颜色变化是什么样的?
纯母乳喂养的婴儿,大便呈黄色或金黄色,稠度均匀如膏状或糊状,偶尔稀薄而微呈绿色,有酸味但不臭,每天排便二至四次。一般母乳喂养儿的大便偏酸性,正常大便略呈绿色,有时会混杂一些白色颗粒。
1、宝宝大便的气味、含水量的变化。这种改变可能与宝宝生病有关。如果宝宝偶尔大便变稀,不能说明他有什么异常,或有什么感染。但是,如果他的大便呈水样,伴有突然的颜色和气味的变化及排便次数的增加,那么,你一定要带他去看医生。特别是当你觉得宝宝&精神不好&的情况下。
2、随着宝宝的生长,吃下不同的食物也会引起大便的一些变化。例如,某种水果或蔬菜都会引起颜色和性状的改变,一般你无需紧张。如果给宝宝喂食了某种食物后,他的大便变稀了,那么,你应该立即停止喂食这类食物,过一段时间后,重新给宝宝尝试,并且少量添加。
3、如果宝宝粪便中出现少量血丝,你需检查他的肛门,看周围是否有血管破裂的现象,若有则要去看医生。如果粪便中出现大量的血液、浓汁、黏液,说明宝宝可能有肠道感染,须及时去医院诊治。
和腹泻时该怎么办?
★★便秘★★
便秘表现为排便的次数少,粪便坚硬。排便的次数少是指宝宝3~4天才有1次大便;坚硬是指排便困难、疼痛或不适。对无任何疾病症状的便秘,你不必过于担心,因为这种便秘现象,一般可以通过给宝宝补充更多的液体而得到纠正,但如果宝宝排解大便时很费力,引起哭吵,你就应该带他去医院,让医生处理是否要用药物纠正。
一般小婴儿不会发生便秘,如果便秘,原因大都与水分摄入不足有关。纠正的最好办法是给宝宝多喝水,即在调配奶粉时,在正常的比例中多加30~50毫升的水,也可以在2次喂奶的中间,给宝宝喂一点水。
不要在宝宝的奶粉中加入葡萄糖、蔗糖或蜂蜜,也不要加在水中。因为这样不一定有助于便秘的减轻,只会形成宝宝爱吃甜味的习惯,对他日后的生长不利。
当宝宝开始吃固体食物后,要注意食物的结构,注意新鲜蔬菜、水果和适宜粗粮的摄入,这样会避免和纠正便秘的发生。
引起宝宝长期便秘的原因可能会有两种:
(1)你太紧张,太在乎他的大便变化,&便秘&实际只是你自己的主观臆想。
(2)可能宝宝有过排便痛苦的体验,他害怕、不愿或不敢排便,这需要妈妈细心的呵护,在他的饮食上作适当调整,或在每天他有便意时,轻轻按摩腹部,使之缓解、放松。
★★腹泻★★
典型的腹泻表现为:便稀、呈水样,次数明显增多。但你的宝宝只是大便变稀,其他表现都很正常,健康,活动自如,一般不属异常,不必紧张。但如果他大便为绿色、水样,伴有不思饮食,体温超过38℃,或粪便中带有血或脓汁,神情委靡,烦躁不安&&你应及时带宝宝去医院诊治。
小婴儿腹泻非常危险,会造成严重脱水,危及生命。
如果及时去医院诊治,腹泻是能在短时间内治愈的。关键是你要密切配合医生,应按医生的嘱咐,按时给他服药和进行生活护理。如果一个疗程的药物用完,应去医院随访;如果在用药期间,症状仍未减轻,应及时去看医生,不能马虎了事。
腹泻期间,要按医生的嘱咐调整宝宝的饮食,千万不要过早恢复正常饮食,否则会导致症状加重或延续。腹泻痊愈后,给宝宝喂食应重新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要操之过急。开始应以温和的奶制品为主,摄入的量从少到多,逐渐过渡。如果要加新食品须一样一样来,并且注意食品添加的量,要逐渐增加,等宝宝完全适应后再添加别的食物。切不可急于给孩子增加蛋、肉、奶类,以免发生吸收不良,至病情反复。
婴幼儿腹泻后不宜停食
当婴幼儿由于某种原因引起腹泻时,如果停食,可避免吸收不良,使水盐丢失减少,减少胆汁酸的丢失及避免肠粘膜损伤。但是,继续喂养腹泻的婴幼儿,则可改善其一般的营养状况,还可降低进一步发生并发症。究竟如何好呢?专家们建议,腹泻期间的婴幼儿,不应停食和限食。美国食物与营养委员会的营养和腹泻病控制分会,也称继续喂养腹泻的婴幼儿,是安全而有益的做法。 腹泻婴幼儿,在恢复期间的饮食也应该强调。为加速生长,他们的热能摄入量要增加25%,应选择那些富含热能和蛋白质的食物,使食物体积减少,并要少食多餐。蛋白质的摄入量应增加1倍。
下边的文章妈妈你也要了解一下哟:
宝贝这几天大便有透明果冻样液体,化验说消化不好,也每开药,我该怎么办,婆婆说说上火了
上海 轻纺市场
宝宝大便有些问题,只要不影响宝宝的情绪和食欲,体重和身长增长都达标,就不用太担心。我家宝宝7个多月的时候混合喂养,有差不多20多天,每天便便都有奶瓣,然后颜色也是偏绿的,搞得我挺紧张,做了不少功课。一直留着这篇文章《多数喂养问题只是宝宝消化不适的表现》,我家宝宝也属于消化比较弱的,里面的观点帮助很大。文章里面说中国宝宝超过三分之一可能消化吸收不好,会出现便秘、腹泻或便便异常之类的消化不适问题。专家还说,宝宝肠胃还没发育好,配方奶中的牛奶蛋白和乳糖这些成分可能消化不了,建议换成更易消化的奶粉。参考她的建议我选了雅培亲护,便便基本没问题了,次数正常性状好。
想要补充一下:腹泻需要分清是急性还是慢性的,是细菌或者病毒感染引起的,还是消化不良引起的。如果是急性的,感染的,那要赶快上医院的。如果是慢性的轻度腹泻,只是消化不好,就像医生说的奶粉宝宝换一个低乳糖奶粉可能就好了。
只有注册用户才能发表回复。请
成员:230607 ,
话题:77026
免费领取礼包
“扫一扫”
免费领取妈妈礼包
&&手机客户端&&备孕&&相同预产期&&同龄宝宝2016年2015年2014年2013年2012年2011年&&同城(21个)(11个)(13个)&&妈妈兴趣&&宝宝兴趣&&特别关注&&非常有用
上海丫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沪B2- 沪ICP备号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两个月宝宝大便次数少但屁多
关于两个月宝宝大便次数少但屁多的专题
肾病综合症两个主要诱因!在生活当中,肾病综合症已经成为一种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肾脏疾病,因此大家需要积极掌握它的发病原因,让自己远离其病源,这对更加有效的保护肾脏健康十分有益。那么在日常哪些危险因素的影...
一般处理  慢性肾炎活动期或症状明显者应当休息,要避免感冒、受湿、过劳,防止呼吸道及泌...
肝癌发病的2个主要原因及预防措施有哪些?(1)乙型肝炎病毒(hbv):我国肝癌病例90%感染过hbv,肝癌病人中慢性乙型肝炎感...
合理的饮食结构能够帮助骨质增生患者早日康复,但骨质增生患者在饮食方面也有一些注意事项。骨质增生患者在饮食方面应...
合理的饮食结构能够帮助骨质增生患者早日康复,但骨质增生患者在饮食方面也有一些注意事项。骨质增生患者在饮食方面应...
透社医学新闻)发表在10月号中风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对于老年女性,其分娩次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风险成正比。而且,...
可能就是病菌感染引起的
您的情况就是有炎症引起的
这种情况要考虑频繁手淫引起体虚,肾虚的可能。
你描述的问题是因为囊肿的症状,
一般还是不会的
孕育疾病大全
1-3岁3-6岁
扫一扫官方微信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Copyright?200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玖玖叁玖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京ICP备号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解读2-3个月宝宝成长的秘密
栏目关注:
  宝宝的成长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每一天你都可能会发现惊喜的变化。
  宝宝的成长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每一天你都可能会发现惊喜的变化。但是哪些变化是宝宝成长中不可或缺的,哪些又是异常的表现呢?宝宝一天天在长大,但是到底有没有达到体格发育标准呢?&&一连串的问题接踵而至。为此,我们开设了&成长的秘密&栏目,邀请中国儿童发育专业委员会的专家们,逐月为妈妈解读宝宝的成长秘密,妈妈们快来参与吧!  宝宝成长指导月月谈  2~3个月宝宝的体格发育  1、体重  这个月的宝宝体重可增加0。9~1。25千克。男孩体重平均为6。4千克左右,正常范围为5。0~8。0千克。女孩体重平均为5。8千克左右,正常范围为4。5~7。5千克。这个月应该是婴儿体重增长比较迅速的一个月,平均每天可增长40克,一周可增长250克左右。  2、身长  这个月宝宝的身高可增长3。5厘米左右。男孩身高平均为61。4厘米左右,正常范围为57。3~65。5厘米。女孩身高平均为59。8厘米左右,正常范围为55。6~64。0厘米。  3、头围  这个月宝宝的头围可增长约1。9厘米。男孩头围平均为40。8厘米左右,女孩头围平均为39。8厘米左右。头围是大脑发育的直接象征,影响宝宝今后智力发展的好坏。  4、囟门  前囟和满月的宝宝没有多大的变化,不会明显缩小,也不会明显增大。前囟是平坦的,可以看到和心跳一样的搏动。囟门处没有骨骼,家长要注意保护。  2~3个月的宝宝已经完全脱离的特点了,进入了。宝宝的眼睛开始变得有神,能够有目的地看东西了。皮肤也很细腻,有光泽,弹性比较好,脸部皮肤也渐渐变得很干净,奶痂已经消退,湿疹减轻,但也有的婴儿反而加重。  2~3个月宝宝的喂养  这个月可以在两顿奶中间给宝宝喂一些汁,并注意坚持给宝宝补充鱼肝油,预防佝偻病的发生。如果发现宝宝有爱哭、夜惊、多汗、睡眠不安、枕秃等现象,要及时请医生诊治,看是否需要补钙。  在这个月,婴儿每日的配方奶食用量应该限制在900毫升以下。一天喂6次配方奶,每次不超过150毫升;一天喂5次配方奶,1次不超过180毫升。  三个宝宝一台戏  宝宝小档案  宝宝简历,男,出生80天,体重6。4千克,身长62厘米,人工喂养。  妈妈问题,出生50多天的时候是6。2千克,现在才6。4千克,吐奶并不严重。需要服用促进消化的药吗?宝宝入睡后打鼾是怎么回事呢?  专家点评  这位小宝宝的体格发育还是可以的,体重和身长都在这个月龄宝宝的正常范围内。不过孩子的体重增长有点缓慢,妈妈可以从很多方面寻找原因,找到原因才能对症处理。  回复妈妈疑问  体重增长缓慢  宝宝的生长速度会有加快和减缓的阶段,有时甚至会暂时停止,比如在他生病的时候。患病时由于食欲减退,胃肠消化吸收不良,以及发烧、腹泻等消耗增加,使人体的营养素入不敷出,造成孩子的体重不增。常见的有反复呼吸道感染、腹泻、蛔虫等寄生虫病、结核病等。这些除了体重不增外还有相应的症状,可以到医院请医生仔细检查,及时治疗。  此外,还有些孩子吃奶很好,精神也特别好,睡眠不足,活动量过大,这样也会造成体重不增。  很多妈妈看到孩子体重增长不理想,便想给孩子吃各种消化药,这样不利于宝宝的胃肠道发育。孩子体重的增长不是一个直线上升的过程,而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出生早期体重增长比较快,以后逐渐减慢,到青春期再次快速增长。因此,常常有家长很着急,为什么孩子体重增加明显减少,其实这是正常的。  睡觉打鼾  小婴儿睡眠有呼噜声可能是喉软骨发育不良,会使孩子睡觉声音比较大,一般6个月以后会明显减轻,有些孩子会持续到1岁半。睡觉的时候注意孩子的枕头不要高,要注意呼吸道保持在直的状态,这样能促进呼吸道畅通。  另外,有些很小的宝宝有时打呼噜是因为奶块淤积所造成的,一方面导致宝宝吃奶不顺,另一方面使气道不顺,这便容易造成婴儿睡眠时打呼噜。妈妈给宝宝喂好奶后,不要立即将宝宝放下睡觉,而应将他抱起,轻轻拍其背部,就可以防止宝宝因奶块淤积而打呼噜。如果奶块淤积较严重,已经影响了喂奶,可以往鼻腔里滴1~2滴生理盐水,稀释一下奶块就可以了。  宝宝小档案  宝宝简历,女,出生85天,体重6。8千克,身长59厘米,,吃奶情况一般。  妈妈问题,最近总有绿色的大便,有泡沫。医生说是生理性腹泻,开了思密达。在宝宝的养育上我该注意些什么呢?  专家点评  这位小宝宝的体格发育看来是不错的,但是孩子有生理性腹泻现象,家长在日常护理和喂养方面就要多注意,尤其是要注意给宝宝补充水分。  回复妈妈疑问  生理性腹泻  生理性腹泻多见于6个月以下的婴儿,除大便次数增多外,多无其他症状,食欲好,无呕吐,生育不受影响,添加辅食后,大便即逐渐转为正常。生理性腹泻并不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所以完全不必因为大便次数多而舍弃母乳,改换牛乳或其他乳制品。  生理性腹泻的宝宝也无须药物治疗,因为治疗腹泻的药物均有抗感染、收敛、助消化等作用,而生理性腹泻既不是消化道感染,又不是消化不良,故没有用药的必要。  对生理性腹泻的宝宝应加强生活护理,及时换尿布,每次大便后用温水清洗,轻轻擦干,如有臀红,可用鞣酸软膏轻轻擦涂,以免引发局部感染。此外,对于生理性腹泻的宝宝,应警惕在此基础上发生病理性腹泻。如果宝宝的大便次数突然增加,大便内水分增多,有臭味,就说明很有可能因其他因素而加重了腹泻。此时应该寻找原因,去除造成腹泻的新因素,积极给予治疗,直到恢复平时的状态为止。  宝宝小档案  宝宝简历,男,2个半月了,体重7。3千克,身长63厘米,在宝宝的方面未见异常。  妈妈问题,不过宝宝睡觉有点&倒觉&了,白天怎么弄不醒,晚上就不睡,怎么给宝宝调整呢?  专家点评  这位小宝宝的体格发育也很不错,体重身长都非常良好。  回复妈妈疑问  睡觉日夜颠倒  婴儿每天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睡眠中度过的,但有些宝宝总是白天睡得多,一到晚上就一点睡意都没有。这让家长非常头疼,日夜颠倒会影响宝宝的生长。宝宝身高除了与遗传、营养、锻炼诸因素有关外,还与生长激素的分泌有重要关系。生长激素分泌过少,极有可能造成身材矮小。而生长激素的分泌有其特定的节律,一般在22时至凌晨1时为分泌的高峰期。如果睡得太晚,对于正在长身体的宝宝来说,很有可能会影响到身高。  面对睡觉颠倒的宝宝,妈妈们首先不要着急,要想办法尽量延长宝宝白天兴奋的时间,培养宝宝良好的睡眠规律。以下是给妈妈的一些小建议:  下午五六点钟后,不要让宝宝睡觉。当宝宝午觉醒来时,一定要逗引他多玩一会儿。白天房间里的光线要尽量明亮一些,保持房间里面一直有声音,可以播放一些轻柔的音乐。  给宝宝固定的睡眠暗示,每次睡眠前都做相同的事情,做完就让宝宝躺在床上。先给宝宝洗一个热水澡,然后给他喂奶、讲故事,再睡觉,反复这样就会让宝宝形成习惯,以后每次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就会有一个暗示传递给宝宝。  宝宝出现的其他小问题  1、开始使用枕头  等小宝宝长到3个月左右,学会了抬头以后,脊柱颈段出现向前的生理弯曲,这时开始使用枕头就比较适宜了。有些妈妈喜欢给宝宝用稍微硬一些的枕头,认为这样可以使宝宝的头骨长得结实,头形长得好看,但这样的做法并不正确。质地过硬的枕头,睡后易使颈部肌肉疲劳,造成落枕。而小宝宝颅骨较软,囱门和颅骨线还未完全闭合,长期使用,会造成头颅变形或者大小脸,影响外形美观。可是,太软的枕头又不能很好地支撑颈椎,而且由于与宝宝头皮的接触面过大,不利于血液循环,透气性差,甚至影响呼吸,特别是宝宝发烧时更不适宜使用。因此,小宝宝的枕头要软硬适度,不妨选用荞麦皮、油菜籽、晒干的茶叶、菊花等绿色材料作为填充物。  妈妈在选择枕头时,要注意枕头的高度、宽度、长度等。长度与宝宝两肩的宽度相等为宜,宽度与宝宝两肩的宽度相等为宜,或稍宽些,三四个月的宝宝枕头的高度在1~2厘米即可。  2、吸吮手指  这个月的孩子会把小手或大拇指伸到嘴里吸吮,妈妈怕孩子养成吸手指癖好,从一开始就加以纠正干预,这是不对的。这么大的孩子吸吮手指是一种运动能力,是宝宝想了解自己能力,对外界积极探索的表现。宝宝能够把手准确地放到嘴里吸吮是个很了不起的进步,说明宝宝支配自己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标志着宝宝手、口动作互相协调的能力己达到一定水平。吸吮手指还可以稳定情绪,当宝宝肚子饿了,感到疲劳、生气的时候,吸吮自己的手指就会安定下来。此时爸妈可以允许宝宝吸吮手指,否则会影响宝宝手眼协调的能力及抓握能力的发展,使宝宝失去特有的自信心。  3、不饿也哭着要奶吃  这时期宝宝对人的反应开始出现区别了,对母亲的脸更为偏爱,在母亲面前表现出更多的微笑、咿呀学语、依偎、接近,而在其他人面前这些反应就少一些,对陌生人的反应更少。此时妈妈要抱抱宝宝,不要怕把孩子惯坏了,这是孩子情感发育中不可缺少的,妈妈至少每天要抱孩子2个小时,才能满足孩子对妈妈爱抚的需要。  4、认生  快3个月的孩子,有的开始认生了,尤其是家里人少,只有妈妈或保姆看孩子时,一旦有陌生人来到,孩子会看着生人大声啼哭,不让生人抱。这看起来是孩子很聪明,孩子能认人了,似乎不认生的孩子就不聪明了。不是的,不认生的孩子和见人多有关,也与性格有关,这样的孩子可能更容易与人交往。  5、关节弹响声  小婴儿韧带较为薄弱,关节窝浅,关节周围韧带相对松弛,骨质也软,长骨端部有软骨。当关节做屈伸活动时可能会出现弹响声,即妈妈抱起宝宝时听到的关节响。随着孩子月龄增大,韧带会越来越结实,肌肉也随之发达,这种关节弹响声就会逐渐消失。如无特殊症状,则完全属于正常现象。若膝关节伸屈有响声,伴有膝部疼痛、婴儿哭闹,应排除先天性盘状半月板。若髋关节出现关节弹响声,应排除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免疫接种备忘录  1、脊髓灰质炎疫苗  在宝宝满2个月时已分别服用了一颗脊髓灰质炎疫苗糖丸,为达到疫苗预防疾病的效果,还应在宝宝满3个月时,再服用一次。并且在宝宝满4个月的时候,口服第3粒脊髓灰质炎疫苗糖丸,至此便完成了脊髓灰质炎疫苗的基础免疫。  注意事项  如果宝宝在发热、患急性疾病期间,或患有严重的腹腹泻,暂时不能服用糖丸疫苗,待病情好转后,再补服糖丸疫苗。
  2、百白破三联疫苗  三联疫苗又称白百破疫苗,它可以预防白喉、百日咳、破伤风3种疾病。宝宝在满3个月时应注射三联疫苗第1针,满4个月时注射第2针,满5个月时注射第3针,此3针为基础免疫。待1岁6个月至2岁之间再加强一次,等宝宝上小学后就只需注射白百破二联疫苗了。施打部位为大腿前外侧。  注意事项  宝宝注射三联疫苗后,可能会出现低热。一般在注射后数小时开始发热,多在48小时内恢复正常。发热期间可有倦怠、烦躁不安等表现,给宝宝多喝水,让其多休息即可,无须特殊处理。但如果高热或发热时间太长,则要去找医生看看宝宝有否患有其他疾病。接种12~24小时后注射局部可能会出现红肿、疼痛、发痒,个别宝宝注射同侧的腋下淋巴结会肿大。有些宝宝局部的硬结肿块要1~2个月才消退,一般不需处理。如果注射过浅或使用疫苗前未充分摇匀,可能会形成无菌性脓肿,一般是先有局部红肿、疼痛,有硬结肿块,经10天左右局部软化,表皮变成暗紫色,接之有波动感。处理办法主要是做好护理,防止细菌感染,用毛巾热敷以促进吸收,十几天即可痊愈。如果脓肿较大,可用注射器抽出脓液,如果脓肿破裂则需要切开排脓。
减肥两性偏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幽门狭窄的症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