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注射液属于国家1.1类新药几类新药

推荐专题:
您的位置:
>> 葛根的主要成分和作用
葛根的主要成分和作用
核心提示:葛根的主要成分和作用 葛根的化学成分  葛根含异黄酮成分葛根素、葛根素木糖甙、大豆黄酮、大豆黄酮甙及β-谷甾醇、花生酸,又含多量淀粉(新鲜葛根中含量为19~20%)。  甘葛藤的干根……
  的化学成分
  含异黄酮成分素、葛根素木糖甙、大豆黄酮、大豆黄酮甙及β-谷甾醇、花生酸,又含多量淀粉(新鲜葛根中含量为19~20%)。
  甘葛藤的干根含淀粉37%。
  三裂叶野葛藤的根部含淀粉15~20%。
  从印度的同属植物的根中分离出葛根素、大豆黄酮、大豆黄酮甙、β-谷甾醇、4′,6″-二乙酰葛根素和豆甾醇。
  葛根主要含碳水化合物,植物蛋白,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此外还含有黄酮类物质:大豆素,大豆甙,还有大豆素-4,7-二葡萄糖甙,葛根素,葛根素-7-木糖甙,葛根醇,葛根藤及异黄酮甙等。
  野葛根含大豆甙元(daidzein),大豆甙(daidzin),葛根素(puerarin),4'-甲氧基葛根素(4’-methoxypuerarin),大豆甙元-4’,7-二葡萄糖甙(daidzein-4’,7-diglucoside),大豆甙元-7-(6-O-丙二酰基)-葡萄糖甙[daidzein-7-(6-O-malonyl)-lucoside],染料木素(genistein),刺芒柄花素(for-mononetin),大豆甙元-8-C-芹菜糖基(l→6)-葡萄糖甙[daidzein-8-C-apiosyl(1→6)-glucoside],染料木素-8-C-芹菜糖基(1→6)-葡萄糖甙[genistein-8-C-apiosyl(1→6)-glucoside],葛根素木糖甙(puerarinxyloside,PG-2),3’-羟基葛根素(3’-hydroxypuerarin,PG-1),3’-甲氧基葛根素(3’-methoxypuerarin,PG-3),4’-O-葡萄糖基葛根素(4’-O-glucosyl puerarin,PG-6),葛根酚(puerarol),葛根甙(pueroside)A、B,刺芒柄花素-7-葡萄糖甙(formononetin-7-glucoside),羽扇烯酮(lupenone),β-谷甾醇(β-sitosterol),二十二烷酸(docosanoic acid),二十四烷酸(tetracosanoic acid),l-二十四烷酸甘油酯(glucerol-1-monotetracosanoate),尿囊素(allantoin),β-谷甾醇-β-D-葡萄糖甙(β-sitosteryl-β-D-glucoside),6,7-二甲氧基香豆精(6,7-dimethoxycoumarin),5-甲基海因(5-methylhydantoin)及以槐花二醇(sophoradiol),广东相思子三醇(cantoniensistriol),大豆皂醇(soyasapogenol)A、B ,葛根皂醇(kudzusapogenol)C、A和葛根皂醇B甲酯(kudzusapogenol B methylester)为甙元的三萜皂甙。葛藤亦含有大豆甙元,大豆甙,葛根素和β-谷甾醇。甘葛藤根含大豆甙,葛根素,4'-甲氧基葛根素,大豆甙元及痕量大豆甙元-4,7'-二葡萄糖甙。
  葛根的药理作用
  对循环系统的作用葛根中提出的黄酮能增加脑及冠状血管血流量。麻醉的狗颈内动脉注射葛根黄酮后,脑血流量增加,血管阻力相应降低,作用维持2~20分钟,如静脉注射,则脑血流量增加较轻,也不能解除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收缩脑血管的作用,但对病人则能改善脑循环,其作用温和。葛根黄酮及葛根酒浸膏注射于狗的冠状动脉及静脉,均能使冠状血管血流量增加,血管阻力降低。给大鼠腹腔及皮下注射葛根酒浸膏和腹腔注射其水煎剂及葛根中提出的结晶,对垂体后叶素所引起的心脏缺血反应均有保护作用,葛根水煎剂口服对狗无明显的降压作用。葛根(日本产)煎剂中据报道有兴奋和抑制心脏两种成分。
  解痉作用中国葛根(品种未注明)与日本市售葛根中均含天豆黄酮,对小鼠、豚鼠离体肠管具有罂粟碱样解痉作用,但中国产葛根较日本产者解痉作用强,可能与所含大且黄酮较多有关,此解痉成分能对抗组织胺及乙酰胆碱的作用;从日本产葛根中分离出之其他异黄酮类衍化物则无明显的扩乙酰胆碱作用。此外尚分离出肘肠管有收缩作用的物质,日本产葛根中提出之MTF-101有毒蕈碱样作用。
  降血糖作用葛根(品种未注明)煎剂给家兔口服,开始2小时血糖上升,随即下降,第3、4小时下降最低,对家兔肾上腺素性高血糖不仅无对抗作用,反而使之增高,但能促进血糖提早恢复正常。葛根水提取物也能使家兔血糖初上升后下降,对饥锇家兔升血糖作用更显著,乙醚提取物对糖代谢则无明显影响。
  解热及雌激素样作用日本产葛根浸剂对人工发热家兔有明显解热作用,维持4~5小时之久。葛根能增加未成熟小鼠子宫的重量,有雌激素样作用。此作用之有效成分为大豆黄酮。
将"葛根的主要成分和作用"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中国一类新药汇总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中国一类新药汇总
上传于||文档简介
&&中​国​一​类​新​药​汇​总
大小:7.07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葛根素注射液_新药研发_中国百科网
葛根素注射液
      葛根素是从豆科植物野葛或甘葛藤根中提出的一种黄酮苷,为血管扩张药,有扩张冠状动脉和脑血管、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微循环和抗血小板凝集的作用。动物实验表明:(1)葛根中的多种总黄酮化合物有舒张平滑肌的作用,而收缩成分则可能为胆碱、乙酰胆碱和卡塞因R等物质;(2)葛根对正常和高血压的动物有一定的降压作用;(3)葛根总黄酮和葛根素有明显的扩张冠状动脉作用,可使正常和痉挛状态的冠状动脉扩张;(4)葛根素可抑制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中5-HT开释。
  动物长期毒理实验表明,葛根素无蓄积毒性,对心、肝、脾、肺、肾等无明显毒性。致突变试验显示,葛根素无任何致突活性。致畸试验表明,葛根素对雌性大鼠胚胎及雄性大鼠生殖细胞均无致畸作用。
  动物实验表明,小鼠静脉注射葛根素后,药物在各组织的分布以肝、肾、心脏和血浆中较高;睾丸、肌肉和脾脏次之;并可通过血脑屏障进进脑内,但含量较低。
Copyright by ;All rights reserved.葛根素的研究及应用进展-技术前沿-新闻中心-国家标准物质网
>> 正文阅读
葛根素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来源/作者】长安大学——李霞 【更新日期】 11:05:46
1.葛根研究进展
1.1葛根的生物学特性
葛根,豆科葛属植物,别名为黄斤,也被称为鹿藿、葛根,始载于我国《神农本草经》。葛资源在世界各地均有一定分布,主要分布于亚洲东南部,而在中国的葛资源分布最多,居世界首位,共有约12个种属,资源较为丰富的主要有几类。在温带及亚热带地区分布较多,海拔介于100-2000m之间,阳生植物,喜生于灌木丛或森林边缘中。葛根是豆科植物甘葛藤或野葛的块根,分为野生和粉葛两种,粉葛多采用人工栽培的方式,在我国的四川、重庆、两广及邻近地区的种植面积均较大。在粉葛块根的多种营养组分中,淀粉的含量最高,多用于葛根淀粉的加工。
1.2葛根的营养成分
葛根是一种天然的药食两用植物,葛根、葛藤等都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其中尤以葛根的利用价值最全面,有着“南方人参”、“南葛北参”的称誉。葛根作为食物食用在我国历史悠久,而作为药物应用的渊源也很长。葛根中含有全面的营养物质,研究表明,鲜葛根中蛋白质占2.1%、脂肪含量为0.1%、碳水化合物27.8%、纤维素0.7%、灰分1.4%,而其黄酮类物质含量亦较高,随产地种属不同,黄酮含量在0.5%-7.6%之间。李臻同等对葛根中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测定,发现葛根中含有多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为6.48×10。此外,葛根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元素,如K、Ca、Mg、Fe、Zn、Mn等,对人体有较好的营养价值。其中,K、Ca的含量最高。
1.3葛根的药用保健功能
葛根的药用价值自古就已经得到认可及利用。据《神农本草经》及《本草纲目》中记载,葛根可发表解肌、解热生津、开阳透疹、止泻,可用于消渴、热痢泄泻、外感风寒、项背强痛、发热头痛等症。现代医学证明,葛根具有多种药用功能。张仁岗等研究证实,葛根对心脑血管疾病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因为其具有降低血压、减慢心律及降低心肌耗氧量的功效。
随着植物活性成分抗氧化作用的日渐重视和关注,国外近年来对葛根抗氧化作用研究证实,其有抗氧化、抗衰老的效用。葛根茶是自古以来用于醒酒的验方,苏慕霞等通过临床实验证实,其还能有效拮抗酒精引起肝和睾丸组织脂质过氧化损害,能有效降低血液中酒精浓度,因而对治疗酒精中毒具有辅助作用。葛根中富含异黄酮这一天然雌性激素成分,因而具有一定的丰胸、塑身、保健效果,被誉为“美容维生素增效剂。宁剑通过对耳鸣机制的研究,发现葛根可用以治疗耳鸣。
1.4葛根的开发利用
葛根具有良好的药用保健价值,因而除直接食用外,也用于开发成其他产品,葛根产品的种类也较为丰富。目前对葛根的开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葛根淀粉,作为葛根中含量最高的营养素,因其量大,生产工艺简便,成为葛根加工的重要部分。此外葛根淀粉除可直接食用外,还可进一步用作食品配料,用于糕点、冷饮等的加工生产中。(2)葛根保健饮料,如袋泡茶、解酒茶、葛根茶等。杨春城以葛根、金银花、茉莉花等为原料,制备出一种含葛根的复合保健饮料;刘小玲等以葛根为主要原料,浸提出其中活性成分后,配以其他辅料如低聚糖等,制备出适合中老年人饮用的保健饮料。(3)其他产品,如葛根挂面、葛根醋、葛根果冻。
2. 葛根素的研究及应用
2.1葛根素的结构与性质
葛根具有药用价值,主要是由于其中含有的异黄酮类物质。葛根异黄酮是葛根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是一类化学结构近似的有机物质。而葛根素在葛根异黄酮中含量最多,是葛根异黄酮的本属特征成分。葛根素外观呈现白色针状结晶,微溶于水,其溶解度小仅为6.24 g/L,可溶于甲醇、乙醇中,而其水溶液为无色或微黄色。葛根中葛根素含量因产地和品种不同而差异较大,含量最高可达7.78%。
2.2葛根素的药用功能
随着近代研究的深入,葛根素的药用也逐渐被重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降血压作用:叶绪英等通过大鼠实验发现,小剂量的葛根素可通过调节基因表达,从而对原发性高血压具有降压作用。调节血糖作用:张益民通过临床实验发现,葛根素注射液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是DPND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另有研究证明,葛根素可调节肥胖因子表达,对高脂饮食下小鼠用以葛根素,可增强其胰岛素耐受性,从而对糖尿病有一定效用。通过体外实验证明,葛根素可调节新陈代谢,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综合症的症状。抗氧化作用:葛根素具有较强的抗氧化及抗衰老作用,机制在于其活性物质能有效清除体内的氧自由基,阻断脂类的自动氧化,从而保护机体免受氧化造成的损伤Mi Ja Chung等研究发现,葛根素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同时可降低小鼠血中的胆固醇含量,水溶性葛根素糖苷为主要的有效成分。葛根素具有较好的抑制炎症作用,原因在于其能显著调节抗炎因子的表达。小鼠实验表明,葛根素抗炎症的机理可能与因子有关,因为葛根素衍生物能有效地抑制机体中TNF因子的表达。肝脏保护作用:吴国琳等的实验结果表明,葛根素可保护因酒精引起的肝损伤,机理可能是葛根素可升高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TGF-Bl,调控其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Chan.Min Liu等研究发现,葛根素减少肝脏受到因细胞代谢引起及DNA氧化破坏导致的损害,从而起肝脏保护作用;另外,糖尿病亦会引起一定程度的肝脏受损,而葛根素能够减轻此种情况的肝脏损伤,机制在于葛根素可提高HO.1的表达活性。弱雌性激素活性作用:葛根素可与激素受体结合,调节激素水平,其表达的机制因激素水平不同而有所差异,可分为抗激素作用及雌激素促效剂作用。此外,葛根素还具降眼压、抗脑缺血、抗血栓、改善微循环等多种药用功能。
2.3葛根素的临床应用
因为葛根素具有出色的药用价值,因此,现在多将其应用于医疗方面,产品多为药物类,如注射剂、片剂、胶囊等,也有将其与其他的药用成分相结合,制成的药品。药代动力学实验证明,葛根素在体内排泄快,不蓄积,毒性低,无明显副作用:致突变实验表明,葛根素无致癌致突变性。临床主要应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急性酒精中毒、眼科疾病、运动系统疾病。葛根素注射液是最为广泛的药用方式,常用以心脑血管疾病的辅助治疗,如张树峰等用葛根素注射液对心绞痛进行辅助治疗,同时以复方丹参注射液为对照组,结果发现葛根素治疗的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且发病频率得到减少,证明其有显著的辅助治疗效果。随着研究的深入,葛根素的保健及药用价值将会越来越得到开发利用,药用价值愈加完善。
3.天然产物的分离方法研究进展
3.1葛根素常用分离方法
葛根素的分离纯化方法较多,应用较多的主要包括:萃取法、系统溶剂分离法、柱层析法、盐析法、沉淀法、分子印迹技术等。在多种方法中,尤以柱层析法最为普遍。以葛粉工业废水作为原料,其成分复杂,样品量大,采用其他分离方法,均受到较大的限制。采用大孔树脂分离纯化葛根素,具有上样量大、生产成本低廉、操作简便等特点,可满足工业生产需求,因而更为符合本研究的目的。膜分离技术为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分离技术,具有处理量大的独特优势,因而也被应用于植物活性成分提取及天然药物分离中。
3.2大孔树脂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大孔树脂分离技术是一种较为成熟的分离技术,自20世纪60年代被开发之后,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树脂本身具有三元网状结构,是一种惰性聚合物质,物理化学性质稳定,受光、热、氧等的影响很小,不溶于酸碱、有机溶剂。大孔树脂因其内部有较高孔隙率而得名,孔径较大,与其他树脂结构有所不同。大孔树脂的分离原理为:依靠树脂与被其吸附的物质问的范德华力,产生物理吸附,使被吸附物质因其分子量不同产生的吸附力大小,通过选择一定的洗脱剂进行洗脱而得到分离与纯化。因极性不同,大孔树脂可分为极性、中极性、非极性三类,极性树脂可用于吸附极性物质,非极性树脂可从极性溶液中有效吸附非极性物质,中极性树脂则两者皆可应用。大孔树脂由于其自身的性质及优势,在植物活性成分分离纯化及制药、工业废水处理中有着普遍的应用。
大孔树脂被广泛用于植物活性成分如黄酮类、皂甙、多糖、花色苷等的分离纯化及制药中。孟宪军等用大孔树脂对蓝莓中的花色苷进行吸附解吸实验,发现该型号树脂的吸附解吸性能稳定,经洗脱后,花色苷色价较高,回收率可达88.20%;李杨等通过比较10种树脂的吸附解吸效果,最终确定XAD.7HP作为最佳树脂,对葡萄皮中的花色苷进行纯化,纯化效果理想。隋玉兰等在对3种不同型号的树脂进行了选型实验后,以D101树脂对黄芪中的黄芪总皂甙进行分离纯化,并对纯化条件进行了优选,最终得到的黄芪甲苷纯度达到22.1 8%。Chaoyang Ma等利用大孔吸附树脂对红景天中的肉桂醇甙进行初步分离纯化,肉桂醇甙的纯度上升至11.02%,回收率为82.46%。Yuiie Fu等在8种不同型号的大孔树脂中,选择ADS.5树脂来对木豆提取物中的牡荆硷及异牡荆素进行初步纯化,结果令人满意。Bin Zh等利用HPD.850大孔树脂从金银花粗提物中分离绿原酸,所得到的纯化物中绿原酸占50.0%,且回收率较高。在多糖纯化方面,孟宪军等通过比较大孔树脂与传统纯化方法对无梗五加果多糖的纯化效果,发现树脂法的纯化效率优于传统方法,并确定了最佳的树脂;任海伟等通过静动态吸附解吸实验,筛选出AB.8树脂用于薏苡多糖的分离纯化中,并对薏苡多糖进行了迸一步的结构鉴定。而在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纯化方面,大孔树脂已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朱会霞等通过对不同型号的大孔树脂进行试验,选择AB.8大孔树脂纯化山茱萸中的黄酮,洗脱的产物中黄酮纯度可达67.38%,符合纯化要求:刘银燕等以大孔树脂作为初步提取分离手段,辅以硅胶色谱等对玉蜀黍叶中的黄酮类成分进一步纯化,并对其结构进行鉴定;肖判在确定了葛根异黄酮的提取工艺后,以AB.8大孔树脂对其进行纯化,得到的产物中葛根异黄酮纯度为48.98%,回收率较高。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化学物质,随着工业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如何解决工业废水排放对环境造成的恶劣影响成为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大孔树脂由于自身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能及吸附性能,正逐步取代活性炭成为工业废水处理的新宠。大孔吸附树脂常用于处理含苯胺废水、苯肼废水、含金属离子废水、含酚废水及含苯甲酸衍生物废水等工业废水中,均表现出较良好的吸附能力及再生能力。占新等对大孔树脂吸附苯胺的吸附动力学、热力学特性等进行了研究,为大孔树脂处理高浓度的苯胺废水提供理论基础;许月卿等利用DRHm型大孔树脂处理磺胺脒的生产废水,可有效回收废水中的磺胺与硝酸钠,在减轻废水的污染程度同时实现废物的回收;乐清华等以大孔树脂为吸附剂,处理含苯肼的工业废水,结果发现苯肼的吸附率达99%以上,且树脂的吸附量大,处理效果理想。近年来的一些研究发现,对树脂进行适当的改性,可更好地达到吸附工业废水中有机物的效果,从而提高其工业废水的处理能力。
3.3膜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膜分离最初出现于20世纪初,发展至60年代后得到迅猛发展。膜分离原理在于以带有选择性的透过膜作为分离的介质,要求分离介质的两侧存在一定推动力(如电位差、浓度差、压力差等),原料可在此压力的推动下,有选择性地通过膜,从而达到分离、浓缩、精制、提纯等目的。按膜的结构不同,可分为固膜和液膜;按照化学组成不同,可分为有机膜与无机膜;按膜作用机理的不同,可分为吸附性膜、选择渗透膜、离子交换膜、扩散性膜等。常见的膜分离过程包括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等f5引。膜分离与其他技术手段相比,有如下优点:常温分离,对物料影响小;利用分子量差异进行分离,不会造成物质的损失和变化;工艺简单,可适用于扩大生产,实现自动化。膜分离技术在食品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普遍用于活性物质分离纯化、果汁加工、酒类酿造、蛋白分离、饮料加工、发酵工程等。李芸等比较了3种不同的掌叶大黄多糖分离纯化方法,得到一种用超滤膜纯化大黄多糖的最佳工艺,产物纯度较高;王芸芸等对超滤膜纯化甘草总黄酮的工艺进行了探究,得到了最佳工艺,纯化后产物总黄酮含量为原料液中总黄酮含量的3.15倍;毛波等在南瓜果胶的分离纯化工艺中,结合膜技术进行除杂浓缩,可有效提高南瓜果胶的纯度,并对传统工艺进行改进;陈佳丹等运用聚砜超滤膜进行菜籽油的脱胶,对其操作条件进行了摸索,最终得到了较理想的脱胶效果;超滤技术应用于蛋白质的分离纯化中,可取代传统方法对其进行脱盐、浓缩、分级分离等工序,条件也己日渐成熟。
废水中有机物含量高,对环境污染严重,而食品废水中还含有部分的可利用物质,直接排放不仅给环境造成污染,也会造成资源浪费。用膜技术对食品工业废水进行处理,可达到环保及回收的目的。膜技术目前己被逐渐应用于淀粉废水、发酵废水、农产品加工废水、乳品废水的处理中。张泽俊脚1等利用界面分离结合膜分离技术,对马铃薯淀粉工业废水进行处理,结果大大降低了其COD(Chemical Oxygen,化学需氧量),并同时回收马铃薯蛋白质;岳君容等利用超滤膜对淀粉酒精废液进行处理,废液的脱色率及COD去除率均较高,处理后的净化液还可进行后续回收;徐朝辉等采用超滤膜处理大豆乳清废水,回收其中的乳清蛋白,再以纳滤膜进行脱盐、浓缩,得到了可靠的操作参数;熊强等采用超滤、纳滤膜的处理方式,对肠衣废水进行了综合处理,COD去除率可达60%,同时可去除其中的氯离子等物质,处理后的水质符合回用要求。
参考文献:
[1]冯李.葛的开发及利用叨.现代农业科技,4.126
[2]陶娟,许慕农,路秋生,等.中国葛属植物资源和利用情况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38.4 l
[3]朱校奇,周佳民,黄艳宁,等.中国葛资源及其利用[J].亚热带农业研究,): 230-234
[4]杨明毅,史劲松,孙晓明.葛根的综合利用.常德师范学院学报,2001, 13(1):74—76
[5]尹巍,王帅.葛根淀粉分离纯化及其药用价值现状分析.粮食加工,):84.86
[6]黄彤,金邦荃.葛根及葛根异黄酮的应用[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4(1):23-24
[7]李臻,赖富饶,吴晖.葛根的营养成分分析.现代食品科技,201l,27(8):10l 0.1012
[8]中国药典2005版一部..234
[9]张仁岗,刘福明.葛根的心血管作用研究进展[J].中药材,):535.537
[10]GuerraMC,Spemni E,BroccoliM,et a1.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medical herb Pueraria lobata crude extract and its main isoflavone puerarin Antioxidant properties and effects on rat liver CYP—catalysed drugmetabolism .Life sciences,):
[1l]苏慕霞,叶冰,邓青,等.中药葛根治疗酒精性中毒的药效及药理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2(3):156
[12]张长贵,王兴华,谢伍容.葛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粮食与油脂,2009,(9):4143
[13]宁剑.中药葛根治疗耳呜的机制探讨[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17.19
[14]杨春城.解渴保健凉茶饮料的研制[J].饮料工业,2004,(7):45
[15] lid,玲,丘华,王士长.葛根功能饮料的制造[J].食品工业,2001,(02):39-40
[16]唐春红,陈琪.国内外葛根营养保健功能的研究与开发现状[J].中国食品添加剂,2002,(6):56—58
[17]王靖,吉民,华维一,等.葛根素研究进展.药学进展,):70.73
[18]易红,杨华.葛根的品种产地和提取工艺研究进展概况[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1):60-62
[19]叶绪英,宋卉,卢成志.葛根素注射液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ATlmRNA和ACE2mRNA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824-827
[20]张益民.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l,5(1):147
[21]Wei Zhang,Chang-Qin Liu,Peng-Wen Wang,et a1.Puerarin improves insulin resistance and modulates adipokine expression in rats fed a high-fat diet[J].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ology,20 1 0,(649):398-402
[22]Ming-en Xu,Shang-zhi Xiao,Yong-hong Sun,et a1.The study of anti-metabolic syndrome effect ofpuerarin in vitro[J].Life Sciences,2005,(77):3 1 83-3 1 96
[23]苑程鲲,沈文娟,吴效科,等.葛根素临床应用新进展[J].中医药信息,):125.127
[24]Mi Ja Chung,Nak—Ju Sung,Cheon-Seok Park,et a1.Antioxidative and hypocholesterolemic activities of water-soluble puerarin glycosides in HepG2 cells and in C57BL/6J mice[J].European Journal ofPharmacology,2008,(578):159—170
[25]Chang Y Hsieh CY Peng ZA,et a1.Neuroprotective mechanism of puerarin in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induced brain infarction in rats.Journal of Biomedical Science,(1):9
[26]Cheng Xiao,Jian Li,Xinxin Dong,et a1.Anti-oxidative and TNF一Ⅱsuppressive activities of puerarin derivative(4AC)in RAW264.7 cells and collagen—induced arthriti rats[J].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ology,20 1 l,(666):242—250
[27]吴国琳,陈玖,余国友.葛根素对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肝组织TGF.13 l和Q.SMA表达的影响.中国中药杂志,):
[28]Liu C-M,et a1.Puerarin protects the rat liver against oxidative stress·mediated DNA damage and apoptosis induced by lead .Exp Toxicol Pathol(20 1 0), doi:10.1016/j.etp..016
[29]Chen,YY.Puerarin protects against high glucose-induced acute vascular dysfunction:role ofheme oxygenase-l in rat thoracic aorta[J].Vascular pharmacology,/4):110
[30]宋炜,高卫华.葛根素的药理作用解析及临床用途.中外医疗,201 1,(04):139
【关键词】葛根淀粉;保健饮料;药用;&
&& 上一篇:
&& 下一篇:葛根|中国药典|药品质量标准
&&|&|&|&|&|&|
&&|&|&|&|&|&|&&&
&&&|&&|&&|&&|&&|&&|&&|&&|
&&&&&&中国药典2000版一部
中国药品标准
标准目录大全
药典2000版
中国药典2000版一部
拼音名:Gegen
英文名:RADIX
书页号:2000年版一部-273
本品为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 lobata (Willd.)Ohwi或甘葛藤Pueraria thomsonii
Benth.的干燥根。秋、冬二季采挖,野葛多趁鲜切成厚片或小块;干燥;甘葛藤习称“
粉葛”,多除去外皮,用硫黄熏后,稍干,截段或再纵切两半,干燥。
呈纵切的长方形厚片或小方块,长5~35cm,厚0.5~1cm。外皮淡
棕色,有纵皱纹,粗糙。切面黄白色,纹理不明显。质韧,纤维性强。无臭,味微甜。
呈圆柱形、类纺锤形或半圆柱形,长12~15cm,直径4~8cm;有的为纵切或
斜切的厚片,大小不一。表面黄白色或淡棕色,未去外皮的呈灰棕色。横切面可见由纤
维形成的浅棕色同心性环纹,纵切面可见由纤维形成的数条纵纹。体重,质硬,富粉性。
(1) 本品粉末淡棕色、黄白色或淡黄色。淀粉粒甚多,单粒球形、半圆
形或多角形,直径 3~37μm,脐点点状、裂缝状或星状;复粒由2~10 分粒组成。纤
维多成束,壁厚,木化,周围细胞大多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含晶细胞壁木化增
厚。石细胞少见,类圆形或多角形,直径38~70μm 。具缘纹孔导管较大,具缘纹孔六
角形或椭圆形,排列极为紧密。
(2) 取本品粉末0.8g,加甲醇10ml,放置2 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0.5ml
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葛根素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 含1mg 的溶液,作为
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 ,分别点于
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H薄层板上,使成条状,以氯仿-甲醇-水 (7:
2.5:0.25) 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 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
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条斑。
照水分测定法(附录Ⅸ H第一法)测定,不得过14.0%。
野葛不得过7.0%;粉葛不得过5.0% (附录Ⅸ K)。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水(25:75)
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0nm。理论板数按葛根素峰计算应不低于4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葛根素对照品10mg,置25ml量瓶中,加30%乙醇至刻度,
摇匀,精密量取2ml,置10ml量瓶中,加30%乙醇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中含葛根素80μg)。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野葛0.1g,粉葛0.8g),精密称定,置
锥形瓶中,精密加入30%乙醇50ml,称定重量,加热回流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30%乙
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含葛根素(C21H20O9),野葛不得少于2.4%;粉葛不得少于0.30%。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晒干。
【性味与归经】
甘、辛,凉。归脾、胃经。
【功能与主治】
解肌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用于外感发热头痛、项背强痛,口渴,
消渴,麻疹不透,热痢,泄泻;高血压颈项强痛。
【用法与用量】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使用指南&|&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说明&|&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 Newdrug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家1.1类新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