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志与疾病病的特点

[中医基础理论]情志为病,过悲则
用圣才电子书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也可分享给你的朋友。
  情志为病,过悲则( )
  A.气上
  B.气下
  C.气缓
  D.气结
  E.气消
  答案:E
  提问:详细解释一下?中华医学学习网。
  解析:
  七情内伤,直接影响相应的内脏,使脏腑气机逆乱,气血失调,导致种种病变的发生。
  《素问&举痛论》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怒则气上,是指过度愤怒可使肝气横逆上冲,血随气逆,并走于上。临床见气逆,面红目赤,或呕血,甚则昏厥卒倒。
  喜则气缓,包括缓和紧张情绪和心气涣散两个方面。在正常情况下,喜能缓和精神紧张,使营卫通利,心情舒畅。但暴喜过度,又可使心气涣散,神不守舍,出现精神不集中,甚则失神狂乱等症状。
  悲则气消,是指过度悲忧,可使肺气抑郁,意志消沉,肺气耗伤。
  恐则气下,是指恐惧过度,可使肾气不固,气泄以下,临床可见二便失禁,或恐惧不解则伤精,发生骨痠痿厥、遗精等症。
  惊则气乱,是指突然受惊,以致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惊慌失措。
  思则气结,是指思虑劳神过度,伤神损脾导致气机郁结。古人认为&思&发于脾,而成于心,故思虑过度不但耗伤心神,也会影响脾气。阴血暗耗,心神失养则心悸,健忘,失眠多梦;气机郁结阻滞,脾的运化无力,胃的收纳腐熟失职,便会出现纳呆,脘腹胀满、便溏等症。
小编工资已与此赏挂钩!一赏一分钱!求打赏↓ ↓ ↓
如果你喜欢本文章,请赐赏:
已赐赏的人
我的电子书  关键词:体质;情志;情志病   中图分类号:R22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14)05"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中医体质与情志病辨析
2014年5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关键词:体质;情志;情志病 中国论文网 /6/view-6237699.htm  中图分类号:R22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3-04   体质是对个体身心特性的概括,是由先天禀赋和后天因素所决定的,表现在以五脏为中心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活动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生理特性。情志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是机体对外界刺激产生的情绪反应。体质与情志是人体表现于外的不可分割的两大特征,体质与情志都是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在后天各种因素作用的过程中形成和变化的。体质是情志产生的基础,因此,两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必然联系和一致性,只是情志突出体现体质的心理活动方面个性特征、情感、意志等。情志病指发病与情志有关或有情志异常表现的病证。情志病往往都在特定的体质背景基础上发生,心理素质则正是情志致病发生的直接内在根据。综合研究体质与情志病的形成变化,有利于更好地指导临床对情志病的预防与治疗。现就体质与情志病的关系作一探讨。   1情志的产生背景   情志是以人的五脏为主体、体质因素作为背景产生的。《内经?阴阳应象大论》有:“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思)、忧、恐”。体质由脏腑功能状态所决定和影响,情志的产生同样与脏腑功能及其产生的气血津液盛衰密切相关,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阐释了情志与人体生理的关系,反映了精神心理活动是以五脏精气为物质基础的生命活动,五脏机能正常,气血充盛,则为情志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生理基础。《内经》中按人的阴阳多少、生理和心理等不同对体质进行了分类。如《灵枢?通天》将人的体质分为“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阴阳平和之人”五种类型。其中太阴之人,贪而不仁,表面谦卑,内心险恶,好得恶失,喜怒不形于色,不识时务;太阳之人,得意自足,言过其实,好高鹜远,不顾是非,意气用事,自以为是,虽事败而常无悔;阴阳平和之人安静自处,无所畏惧,不追求过分喜乐,遇事从容,情绪平稳,很少因情绪失调而引起疾病,这种分类从心理、性情、情绪等描述了体质不同情志倾向也各有不同。另外《灵枢?阴阳二十五人》将人的体质按五行分为“木形之人,火形之人,土形之人,金形之人,水形之人”。木形之人好用心思,多忧劳;火形之人性急躁,易发怒;土形之人忠厚诚恳,善与人相处;金形之人性格孤傲,严厉而冷酷;水形之人无所畏惧,好欺诈等等,尽管表述为按五行分类的体质,不难看出其实是根据人的性格、性情、行为特点的不同来划分的。《素问?血气志》更把心理和生理特点结合,将人的体质分为“形乐志苦”、形乐志乐”、形苦志乐”、形苦志苦”、“形数惊恐”等类型,称之为“五形志”。《类经?藏象类》也强调“禀赋不同,情志亦异”,认为情志与先天禀赋有关,不同类型的人具有不同的情志特点。以上均论述了以人的五脏为主体的体质因素对情志倾向的影响。   2体质与情志病   情志病的发生是与体质有关的五脏功能失调为基础产生的。脏气发生偏聚盈虚的体质改变,可使体内形成某种情感好发的潜在环境,使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性增强,使七情的产生有一定的选择性和倾向性,表现为某一情感的发生较为经常,且持续时间较长,发作强度较大,甚至可能成为一种相对固定的性格特征。《素问?宝命全形论》“气并于心则喜,并于肺则悲,并于肝则忧,并于脾则畏,并于肾则恐”(《素问?宣明五气篇》),若五脏有盛衰变化,气血有虚实盈亏,往往对外界刺激极为敏感,会直接影响到人的情志活动,产生相应的变化。如肺气虚时,机体对外来的非良性刺激的耐受性就会下降,甚至莫名的悲观失望,情绪不振,意志消沉;心火旺时,一旦遇事而调节情绪的能力下降,易情绪激动、烦躁失眠;肝阳之气上亢时,稍有刺激,就易激动发怒。正如《灵枢?本神》所说:“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这些充分说明了情志的产生依赖于脏腑功能活动,而脏腑功能活动体现了体质的特点,情志病产生于以体质为背景的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功能紊乱基础上。但是七情发生后是否致病,首先取决于机体的耐受性和调节能力的大小,而耐受性和调节能力又与体质所决定的的生理、心理状态有关。《内经》有“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着而为病也”记载,勇者气血畅行,脏气充盛,常可防御或消除精神刺激的不良影响迅速调节恢复气机升降出入功能;怯者脏气脆弱,心胆虚怯,易惊善恐,受到冲击力无法抗衡,故气机失调,乱而为病。表明体质禀赋不足,性格怯弱者更易患情志病变。《灵枢?通天》认为:体质为太阴之人,阴气稍盛,温和喜静,易患气机阻滞疾病,如抑郁症等;体质为太阳之人,阳气偏盛,暴躁喜动,感情易于暴发而狂躁,易引起疯狂、晕厥、甚至暴死等。有调查发现气虚体质在抑郁症发病上具有较重要意义,在100例抑郁症病人中,……其中气虚体质共35例,占总例数的35%,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的抑郁症体质[2]。可见体质因素是情志致病的根本,是情志病发生的形态基础和生理基础。   目前,在国内研究较多的是归属于中医情志病中的抑郁症与体质的关系,西医一般认为其发生与遗传因素有很大的关系,在抑郁症患者的家族成员中,发病率要比一般居民高出许多,这与中医认为的情志病与体质形成中的先天禀赋有关的理论不谋而合。由于体质有别,个体在面对应激性生活事件时均有所不同,从而表现出对情志病证的易感性差异,因此,体质是情志病证发生与否的关键[3]。   3性别与情志病   男女性别不同,其体质亦各有特征,情志病的表现特点也不同。性别不同,妇女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确有许多不同于男子之处,历代很多著名医家都阐明了这些差异的存在。张仲景《金匮要略》便有妇人病专论。除妊娠、产后诸病与情志关系颇为密切外,杂病中脏躁、梅核气、百合、狐惑等等均系女性多有的情志病。其后,王焘的《外台秘要》、严用和的《济生方》、虞抟的《医学正传》等都细致而深刻地揭示了妇女重情感、多情绪障碍或异常的心理特点,女性情志疾病的患者远多于男性。《外台秘要》“女属阴,得气多郁”,“男属阳,得气易散”,女性多阳弱阴盛之体,气血运行缓弱,脏腑气机易郁多滞,男性为阳气偏盛之体,气血运行滑利流畅,气易散少郁。《济生方》指出:“若是四时节气,喜怒忧思,饮食房劳为患者,(妇女)悉分丈夫同也,……又况慈恋、爱憎、嫉妒、忧恚、抑郁不能自释,为病深固者,所以治疗十倍难于男子。”女子多虚弱、偏颇、失调体质,与男子相比,尤以精血不足等虚弱体质为多见。据统计,男女心身疾病发生率之比为1∶1.77[4]。《医学正传》亦强调:“妇人百病皆自心生”,如“乳岩”,“多生于忧郁积忿中年妇女。”何裕民教授亦曾作过大样本调研,发现女性比男性情感易波动,不稳定,心因引起的躯体或精神疾病明显为多[5],
  4年龄与情志病   年龄阶段不同,体质亦各有特点,情志病表现特点也有差异。体质是一个随着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而不断演变的生命过程,幼年期稚阴稚阳,青壮年期气血充盛,老年期五脏衰弱,因而与情志相关的疾病表现各有不同,对此历来论述较多的是小儿和老年人。小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小儿药证直诀》,“小儿善忘者,脑未满也”《本草备要》,其五脏六腑之形与气都相对不足,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智力尚处于不断发育完善阶段,神气怯弱,智慧未充,且年龄越小,表现越突出,这样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其对各种精神刺激的耐受性和调节能力较成年人更差,易为情志所伤,发为情志病。若目睹怪物、耳闻巨响,或夜作恶梦,则易为惊恐所伤。惊则气乱,致使心神不宁、神志不安,易生夜啼、惊风、癫痫等情志病,所以在儿科疾病中不能忽视情志病。   老年情志病中尤以抑郁症为多见。老年抑郁症(senile melancholia)是指首次发病于60岁以后,以持久的抑郁心境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精神情志疾病。《本草备要》“老人健忘者,脑渐空也”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体质因素中的脏腑功能减退,肝肾渐亏,精血不足,脑神失养,如有社会、人际、家庭等因素影响,肝郁失畅,从而发生老年期抑郁症。研究发现老年抑郁症与老年抑郁症患者体质有密切关系。根据对老年患者体质类型出现率的统计可知,出现率最多的是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是老年抑郁症患者的重要致病特质[6]。   5情志病影响、改变体质   突然、强烈的情志刺激,或长期、持久的情绪失常,导致七情致病,情志病直接损伤脏腑,使气机逆乱,气血失调,病变进一步发展,则致痰火、瘀血、气血津液亏损,而体质又是由脏腑经络及气血津液盛衰所决定和影响,情志病日久必然影响体质,甚至可以改变体质的类型。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说明七情失调、喜怒太过等不良情志是危害人体健康引起疾病的重要原因。《灵枢?寿夭刚柔》:“忧恐忿怒伤气,气伤脏,乃病脏。”阐释了七情太过可影响人体气机、损伤脏腑。《素问?举痛论》具体总结了:“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七情导致脏腑气机紊乱的规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进一步归纳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等情志太过伤及相应脏腑的规律。情志活动的产生以脏腑精气为物质基础,情志过激亦必然损伤其所主之脏。如《灵枢?百病始生》有:“喜怒不节则伤藏,藏伤则病起于阴也。”情志致病直接伤及脏腑,最易伤及的脏腑是脾胃、肝胆、心脑,脾胃纳运失调,肝胆疏泄失常,心脑神明失主,日久必然损伤以脏腑为基础的体质。如长期的精神刺激,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气机阻滞,体质有可能转变为性格内向不稳定、忧郁脆弱、敏感多疑的气郁体,长久的情志所伤,还有可能累及脾胃,脾胃运化失司,气血化生不足,体质有可能转变为元气不足,全身机能低下的气虚体质。   6预防情志病需调整体质   体质不是一成不变的,既然情志病影响和改变体质,体质是情志病发生的背景和基础,那么尽可能地改善和纠正体质偏颇,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或减少情志病的发生,这正是中医体质学说所要达到“治未病”的境界。未病之前,辨清体质的阴阳消长盈亏虚实,并充分考虑体质所具有的潜在发病的倾向性,再通过中医等方法的综合调理,就可使体质偏颇得以纠正。如对于那些具有抑郁症发病倾向,或者曾有抑郁症发病史的人群,应在中医体质学说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体质特点及类型,采用适宜的综合调理方法,尤其要注重自我调节,减轻心理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这样就可以达到防患于未然,减少发病的目的。   7小结   综上所述,体质的形成受先天禀赋和后天因素的影响,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体质特征,体质是情志产生的基础,情志病往往都在特定的体质背景基础上发生,反过来情志病也会影响和改变体质,综合研究体质与情志病的形成变化,有利于更好地指导临床对情志病的预防与治疗。   参考文献:   [1]张莉莎.体质因素在七情发病中的意义[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6.   [2]冯文林,梅晓云.抑郁症发病与体质关系的调查[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70.   [3]王琦.中医体质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4]余展飞.心身医学研究[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5]何裕民.2268例男女体质差异调查分析[J].江西中医药,1986:(3):45.   [6]薛丽飞,黎敬波.老年抑郁症证候与中医体质相关性研究[J].新中医,):8.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关于“情志病”
我们常说“情绪致病”,比如忧伤肺、怒伤肝、恐伤肾等等,这意味着情绪是一种能量,这种能量会伤害我们的身体,逃避它,压抑它,都会让它们沉淀凝结。所以我们要掌握化解它、或让它们转化成好能量的方法。比如孤单的感觉让你很悲伤,你想通过与某人建立亲密关系来解除悲伤的想法也许会让你陷入更大的混乱和悲伤。因为你的解决方向错了——人家不理你你会思伤脾,继而怒伤肝。没找对人,或所遇非人,还可能恐伤肾。而真正的解决方案是:1,认识孤单,接受孤单,而不是逃避孤单。实质上,每个人的本性都是孤独的,哪怕大家聚在一起,也解不了自己内心的孤苦无依。强迫别人爱自己懂自己也是种罪过。2,享受孤单会让自己的身心放松下来。一旦消解了你渴望别人懂你的欲望,你在放开别人的时候也就放开了自己。3,要明白人是群居的孤单的物种。要想在群居中享受温暖和游刃有余,靠的是积极付出和宽泛的爱;如果你性情淡泊,那么保持孤单可以使你拥有一种高贵的自由。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王云鹏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 大夫个人网站
& 文章详情
情志对脾胃病的影响(转载)
脾胃病是人类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它的发生多与外邪、饮食不节、情志因素、素体脾胃虚弱等密切相关,而情志因素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致病因素。《素问·天元纪大论》曰:“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素问·举痛论》“……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情志活动依赖脏腑精气的充盛及气血运行的畅达,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气机升降之枢,情志失调则脾胃气机升降失常,运化失职出现相应的临床病证。情志致病的病机“思则气结”,思虑过度伤脾,气机结滞,升降失常,运化失职。《素问·举痛论》“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归,故气结矣。”忧思伤脾,脾气受损,运化不力,胃腑失和,气机不畅,发为痞满,《景岳全书·痞满》“怒气暴伤,肝气未平而痞”,脾失健运,食停难化,胃失和降,发生呕吐,气机不利,则津液失布而滋生痰浊,痰气交阻于食道,渐生噎膈,气机郁滞,不能宣达,通降失常,传导失职,糟粕内停,不得下行,而致大便秘结,思虑过度,日久甚则既耗心血,又损脾气,可形成心脾两虚之证。“怒则气上”,过怒导致肝气疏泄太过,气机上逆,甚则血随气逆,并走于上。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促进和调节气血运行,从而调节情志活动。恼怒伤肝,而肝病最先传脾土,肝失疏泄,则横逆犯胃,脾失健运,胃气阻滞,胃失和降而为痛。《沈氏尊生书·胃痛》“胃痛,邪干胃脘病也。……唯肝气相乘为尤甚,以木性暴,且正克也。”情志失调,肝失条达,气机阻滞而腹痛。《证治汇补·腹痛》“暴触怒气,则两胁先痛而后入腹。”脾胃素虚,复因情志影响,忧思恼怒,精神紧张,以致肝气郁结,横逆乘脾,运化失常,小肠无以分清泌浊,而成泄泻,《景岳全书·泄泻》“凡遇怒气便作泄泻者,必先以怒时挟食,致伤脾胃,故但有所犯,即随触而发,此肝脾二脏之病也,盖以肝木克土,脾气受伤而然。”情志不遂,肝气郁滞,失于疏泄,气机不畅为痞满,气机不畅,则津液失布而滋生痰浊,若肝气逆乘肺胃,导致胃气挟痰上逆,亦能动膈发生呃逆。《古今医统大全·咳逆门》“凡有忍气郁结积怒之人,并不得行其志者,多有咳逆之证。”气滞日久,血行不畅,瘀血内生,病情至此则每每缠绵难愈。此外,“悲则气消”,“肺为主气之枢,脾为生气之源”,悲忧伤肺而致肺虚,肺气虚累及脾(子病犯母),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虚,肺失肃降,津液不能下达,推动无力,则大便艰涩无力。“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惊恐伤肾而致肾虚,肾虚蒸化失司,水湿内蕴,影响脾的运化功能,又因脾肾先后天相互资生,肾阴阳精气的损伤,可累及于脾产生病变。临床辨证用药辨证处方:思虑过度,暗耗阴血,又损脾气,归脾汤加减;脾虚肝郁,郁怒疏泄不及,土失木疏气壅而滞,逍遥散加减;暴怒疏泄太过,横逆脾胃,肝脾(胃)不和,柴胡疏肝散加减;肝气不舒,横逆犯脾,脾失健运之泄泻,痛泻要方加减;肝气久郁,可化火伤阴,化肝煎或丹栀逍遥散加减。药物运用:甘松,《本草纲目》中记载:“甘松芳香,甚开脾郁,少加入脾胃药中,甚醒脾气”。合欢皮,解郁安神,《本草备要》中记载:荔枝核“散滞气,辟寒邪,治胃脘痛,妇人气血痛。”柴胡、香附疏肝解郁,青皮行气止痛,薄荷、川楝子既散肝郁又清所郁之热。肝体阴用阳,疏肝理气药多为辛温香燥,为防耗伤肝阴,可用香橼、佛手等理气而不伤阴的疏肝解郁药,亦可配以白芍养血柔肝,固护肝阴。此外,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可选用郁金、玫瑰花、川芎,疏肝解郁,行气活血。然而病情复杂,情志致病,肝失疏泄,气机失常,疏泄太过与不及均可影响脾胃气机及运化,所以从肝论治应护肝之体,调肝之用,可以疏肝解郁与敛肝柔肝两法先后或同时运用。疏敛并用的组方原则,体现调肝之法在病态下的双向性调节作用。肝疏泄功能正常,气顺则通,胃自安和,即所谓“治肝可以安胃”。当然,并不都是情志不遂伤肝、肝气疏泄异常导致脾胃病,若素体脾胃虚弱,情志失调,中焦运化失职,气机壅滞,亦可影响肝之疏泄,即“土壅木郁”,此时又当培土以泄木。注意以情制情根据五行生克制化理论,以情制性,以情制情,“以怒胜思,以喜解忧”,然而具体运用时,需要注意情绪刺激的强度和条件。此外,根据病人不同的情志因素,给予指导、安慰和科学的解释,肝胆疏泄正常,有利于病情的好转乃至痊愈。因此,脾胃病一定要重视情志因素,治疗需调节情志,舒畅气机,从而使脾胃升降有序,气血生化运行如常,则病自祛矣。
网上免费问医生
看更多新文章>>
1.扫码下载好大夫App
2.在知识中添加您关注的疾病
3.添加成功后,最新的医生文章,每天推送给您。
发表于: 17:01
王云鹏大夫的信息
网上咨询王云鹏大夫
在此简单描述病情,向王云鹏大夫提问
王云鹏的咨询范围:
消化道疾病,中医疑难杂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冠心病病人的情志调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