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旋杆菌传染吗比例67

他喝下了幽门螺杆菌
他喝下了幽门螺杆菌
健康时报记者 徐瑶
怀疑&&当时的主流观点认为,胃痛是由刺激性食物、胃酸过多或压力过大引起的。当一位饱受胃痛折磨的患者去看医生,医生往往只会询问患者最近的生活状况,以改善胃酸的药物来治疗,效果并不好。马歇尔发现了这一问题,开始产生质疑。
1984年,马歇尔跑到实验室,吞服了大量的幽门螺杆菌培养液。两周后,胃痛、呕吐、进食困难、头晕冒冷汗、口臭等症状接踵而至。胃镜检查时发现,马歇尔的胃黏膜上长满了细长条的、弯弯曲曲的细菌——正是幽门螺杆菌!
挑战&&虽然发现了幽门螺杆菌和胃炎的关系,可是这一病菌的感染率仍不容乐观。食物和饮用水不洁净是导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主要因素,马歇尔观察到,中国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为50%,农村地区尤为严重。而他所在澳大利亚,这一比例还不到5%。
2009年,世界上第一支幽门螺杆菌疫苗在重庆问世。这一疫苗主要是预防人们受到幽门螺杆菌感染,而对于已经感染的人群,马歇尔一直致力于寻找更好的、更天然的疗法。“也许以后这种制剂可以在超市里就能买到,比如添加在酸奶里”。
受访专家:巴里·马歇尔(Barry J.
Marshall),澳大利亚著名学府西澳大学(the
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临床微生物学教授,因揭示幽门螺杆菌与胃炎的关系,2003年获得澳大利亚联邦建国百年特殊贡献奖,200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近日,马歇尔教授来到中国,参加了2015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医学峰会。
新闻背景:近日,2015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医学峰会举行,峰会由两个分论坛组成,分别是8日在北京召开的“院士医学论坛”和9日在天津召开的“国际肿瘤研究高峰论坛”。5位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获得者、16位中美院士、三十多位知名医院院长以及1500余位参会者在北京、天津两地,利用三天的时间研讨交流、碰撞思想,共同探讨“中西医优势互补与融合发展”“肿瘤研究的前沿与方向”“中国诺奖之路”等话题。健康时报作为“首席顾问媒体”参与了全过程。
本届峰会由中国抗癌协会、哈佛大学医学院麻省总医院肿瘤研究中心、诺贝尔奖得主国际科学交流协会共同主办,国家卫计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担任大会主席,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获得者杰克·绍斯塔克担任峰会学术委员会主席。
“马歇尔疯了!”
30年前的一天,巴里·马歇尔走进实验室,吞下了含大量幽门螺杆菌的培养液,试图让自己患上胃溃疡。所有人都为他的行为感到惊诧。
而正是这位勇敢的实验者,改善了全球数以亿计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状况,并因此获得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一开始遭到了嘲笑
“人们不相信酸性环境的胃里会有细菌。”
马歇尔在研究之初,遭到了不少科学家和医生们的嘲笑。64岁的马歇尔回忆起当时的研发情景,仍是记忆犹新。
当时的主流观点认为,胃痛是由刺激性食物、胃酸过多或压力过大引起的。当一位饱受胃痛折磨的患者去看医生,医生往往只会询问患者最近的生活状况,以改善胃酸的药物来治疗,效果并不好。
马歇尔发现了这一问题,开始产生质疑。
1981年,马歇尔在皇家佩斯医院做医学生时遇到了罗宾·沃伦,他日后的合作伙伴,一位病理学家。二人一起研究了100例接受胃镜检查的胃病患者,发现在大多数胃溃疡患者和胃癌患者的黏膜中都有幽门螺杆菌的存在。
这是一种螺旋状的微生物,最早在1983年由意大利病理学家Bizzozero发现存在于哺乳动物的胃里。直到1989年,这个细菌才被正式命名为幽门螺杆菌。
马歇尔给这些胃炎患者使用抗生素治疗,发现症状明显好转。它们因此提出一种假说,幽门螺杆菌导致了胃炎和胃癌。
此后大量的实验也证明了这一假说,80%左右的胃溃疡和90%左右的十二指肠溃疡,都是由幽门螺杆菌感染所导致的。
可在当时,因为与传统观念截然相反,马歇尔和沃伦的假说刚一提出就遭到了反对和质疑。
第二年,马歇尔把他们的研究发现写成论文,投递到西澳大学一个学术论坛,期待得到学术界的关注,结果却收到了一封拒绝信。当时的评审委员从67篇论文中选出56篇,马歇尔的论文没有在内。
不过,马歇尔并没有因此放弃,他似有预见地收藏好这封信,继续坚持着自己的试验。
以身试菌的科学狂人
由于动物不会出现幽门螺杆菌症状,马歇尔和沃伦无法进行动物实验。马歇尔想,必须亲眼看到有人因为细菌感染得了胃炎。
1984年的一天,马歇尔跑到实验室吞服了大量的幽门螺杆菌培养液。两周后,胃痛、呕吐、进食困难、头晕冒冷汗、口臭等症状接踵而至。
母亲和妻子为他的症状担忧不已,而马歇尔却格外兴奋,这些正是他所期待的。胃镜检查时发现,马歇尔的胃黏膜上长满了细长条的、弯弯曲曲的细菌——正是幽门螺杆菌!他成功地染上了胃炎。
自此之后,马歇尔和沃伦正式向胃炎宣战,开始在更多人身上做试验,之后再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最终证明了他们的假设。
二人在《柳叶刀》上发表了论文,逐渐受到学界的关注,不少人开始引用他们的结果。到了1992年,全球又进行了几组大规模的临床试验。1994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召开大会,基本认可了马歇尔和沃伦的研究结果,即幽门螺杆菌是胃溃疡的罪魁祸首。
&&&&马歇尔和沃伦的发现,使人们长期以来对胃溃疡的错误认识被打破,胃溃疡也由一种复杂的、反复的、难以治愈的疾病变成了一种使用抗生素就可以治愈的疾病。
经过了二十几年的考验,2005年的诺贝尔奖递到了马歇尔和沃伦的手中,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说:“幽门螺杆菌的发现加深了人们对慢性感染、炎症和癌症之间关系的认识。”
而当年那一封拒绝信,现在被马歇尔挂在西澳大学办公室的墙壁上,以纪念那一段难忘的科研时光,也提醒自己,科学家永远要勇于向传统挑战。
还有很多事要做
时间回到2015年,此时的马歇尔两鬓斑白,但依然神采奕奕,侃侃而谈,和许多严肃、内向的科学家截然相反。多年来,他一直保持着如年轻时的科研热情。
“还有很多事情要做”,马歇尔说,虽然发现了幽门螺杆菌和胃炎的关系,可是这一病菌的感染率仍不容乐观。
大部分时间里,马歇尔在西澳大利亚大学的实验室里从事科学研究,但只要一有机会,他就会走访各国,关注全球关于幽门螺杆菌的流行病学研究。
“在中国,两个人中就可能有一个人胃里有幽门螺杆菌。”
食物和饮用水不洁净是导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主要因素,马歇尔观察到,中国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为50%,农村地区尤为严重。而他所在的澳大利亚,这一比例还不到5%。
如果家庭中有一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很容易传染给其他家庭成员,日常的饮食、亲吻、打喷嚏都可能造成传染。
对于一个携带幽门螺杆菌的人而言,可能在前几十年身体都不会表现出任何症状,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抵抗力下降,就有可能患上胃炎,甚至胃癌。
在澳大利亚、美国以及日本,任何一个家庭医生都可以随时对人们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澳大利亚政府还会对这一检测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而这一工作在中国做得并不好。
“是否会传染给家人?”“是否会得胃炎?”“是否可能患胃癌?”马歇尔说,这三个疑问已经被确认,一旦被检测出幽门螺杆菌,就需要马上采取积极的治疗。
可以喝的疫苗
治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马歇尔对他这位病毒老朋友的“脾气”十分了解。
“这是一种非常聪明的细菌”,马歇尔说,幽门螺杆菌会藏在上皮细胞里以躲避胃酸,抗生素也不能完全消灭它们。部分细菌还会产生耐药性,长期存活在人们的胃里。
一个小孩子很可能从母亲那里感染到幽门螺杆菌,由此引发胃部炎症。终其一生,这些细菌不断地折磨着人的胃黏膜造成损伤。同时,人体血液的干细胞会努力去修复这些损伤,干细胞不断地分裂复制,这个过程又会增加患胃癌的风险。
这一风险也得到流行病学数据的支持,在幽门螺杆菌普遍存在的地区,胃癌的发病率的确相对较高。
2009年,世界上第一支幽门螺杆菌疫苗在重庆问世,由第三军医大学与重庆康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制的口服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获得国家食药局监颁发的新药证书。马歇尔也曾在数年前去到重庆,他评价说:“对于高感染率的中国,这个疫苗很划算。相对于针剂,口服疫苗也更方便于儿童使用。”
这一疫苗主要是预防人们受到幽门螺杆菌感染,而对于已经感染的人群,马歇尔一直致力于寻找更好的、更天然的疗法,通过在食物中加入某种物质,就能替代抗生素疗法。
“也许以后这种制剂可以在超市里就能买到,比如添加在酸奶里”,马歇尔目前正在与北京、天津、深圳、青岛、南京等城市的机构进行合作,进行这种天然制剂的研发。他表示:&&“很喜欢中国,和西澳大利亚没有时间差,年龄大了,更愿意来中国交流。”
而平时的马歇尔,更像一个长不大的孩子,永远对生活保持好奇心,他喜欢收集一些老物件和“古董”计算机。谈及诺贝尔奖,马歇尔说,一个科学家一定要保持独立的兴趣,全心投入,这样你才可能成为唯一。热爱自己的研究,追随自己的心灵。
中国移动用户编辑jksb到订阅《健康时报手机报》,内容包含时下最新的健康热点、生活时尚、吃出健康、中医养生、心灵驿站、医疗课堂、服务互动等权威、实用的健康资讯,5元/月。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阅读人民日报主办的《健康时报》,或点击;健康时报新浪微博://profile?topnav=1&wvr=5&user=1&;搜狐微博:http://jksb2000./&;健康时报微信账号:jksb2013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14c幽门螺旋菌检测多少属正常值_百度知道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幽门螺旋杆菌严重吗_百度知道胃幽门螺旋杆菌含量增高6倍需要治疗吗_百度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胃幽门螺旋杆菌阳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