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胃益补气血健脾胃宁心神的中药配方

中药方剂1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补益气血的中成药主要适用于气血亏虚证。如气虚则表现为面色淡白,气短,乏力,懒言,腹胀,食少,便溏,中气下陷则内脏下垂(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血虚多表现为面色萎黄或淡白,爪甲无华,心悸,失眠,多梦,肢麻,舌质淡,脉细弱等。气虚与血虚往往互见,不可不察。常用的补益气血的中成药如下: 。
  (1)补中益气丸:药物组成为炙黄芪、党参、炙甘草、当归、白术、陈皮、升麻、柴胡、生姜、大枣等。功能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主治气虚诸证,适用于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崩漏、、乳糜尿、低热、慢性肝炎、低血压等病证。服法:蜜丸每次1丸(9克);水丸每次6克(100粒)。每日2~3次。
  (2)阿胶补血膏:药物组成为阿胶、熟地黄、党参、黄芪、枸杞子、白术等,其冲剂、口服液等制剂功用相同。功能滋阴补血,补中益气,健脾润肺。用于体虚咳嗽,面色苍白,多汗自汗,气短乏力,头晕目眩,贫血,以及妇女月经不调、闭经等。口服每次15~30克,早、晚各1次,温开水冲服。本品为温补之剂,凡伤风感冒、消化不良、内有瘀滞者忌服。
  (3)八珍丸:由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白芍、川芎、熟地黄等组成。功能补气养血。主治各种贫血、失血,以及疮疡久溃不愈、妇女月经不调、痛经、功能性子宫出血、习惯性流产、产后体倦发热等属气血两虚者。服法:水蜜丸每次6克,大蜜丸每次l丸(9克),冲剂每次1袋(8克),每日2次。
  (4)人参养荣丸(膏滋):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熟地黄、当归、白芍、黄芪、远志、肉桂、五味子、鲜姜、大枣、陈皮等组成。功能补益气血,宁心安神。凡神经官能症、神经衰弱,结核病恢复期及产后、病后气血两虚者,均可应用。口服丸每次1丸(9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下。
  (5)人参归脾丸:由人参、酸枣仁、远志、甘草、白术、黄芪、当归、木香、茯苓、龙眼肉等组成。功能益气健脾,养血安神。可用于治疗贫血、神经衰弱而见耳鸣、失眠及精神倦怠症状者;对功能性子宫出血也有良效。口服每次6~9克,每日2~3次。
  (6)十全大补丸:由党参、当归、黄芪、熟地、茯苓、白芍、白术、川芎、甘草、肉桂等组成。本品温补气血,用于气血两亏,面色萎黄,精神倦怠,气短心悸,头昏失眠,四肢不温,月经量多及疮疡久溃不敛者。丸剂口服每次6~9克,每日2~3次。但内有实热及阴虚火旺者不宜服用。
  (7)参苓白术散:药物组成为人参、山药、茯苓、炒白术、白扁豆、莲子、薏苡仁、砂仁、桔梗、甘草等。具有补益脾胃之功效。临床可用于治疗慢性胃炎、慢性肠炎、小儿营养不良、慢性蛋白尿、白带、经期泄泻等属脾虚湿滞者。口服每次4~6克,每日2~3次。
  (8)人参健脾丸(浓缩丸):由人参、白术、甘草、山药、莲子、白扁豆、木香、草豆蔻、陈皮、青皮、六神曲、谷芽、山楂、芡实、薏苡仁、当归、枳壳等组成。功能健脾养胃,消补兼施。适用于治疗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炎症、溃疡病、消化不良性腹泻、胃肠功能紊乱,以及小儿营养不良等。口服每次6~12克,每日2次。
  (9)阿归养血颗粒(糖浆剂):由当归、阿胶、茯苓、党参、黄芪、白芍、川芎、熟地黄、炙甘草等组成。功能补养气血。用于气血亏虚,面色萎黄,眩晕乏力,肌肉消瘦,经闭及赤白带下。服法:颗粒冲剂,每次10克;糖浆剂,每次15毫升。均为每日3次。
  (10)附子理中丸(片、合剂):含附子、党参、白术、干姜、甘草等中药。功能温中健脾。凡脾胃虚寒,肾阳不足,症见形寒肢冷、精神倦怠、不思饮食、脘腹冷痛、大便溏泄者均可应用。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胃肠炎、胃肠痉挛性疼痛、妇女受寒痛经等。口服每次6~9克,每日2~3次。孕妇慎用。
发表评论:
馆藏&22479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气血双补药方---各种药方
气血双补药方---各种药方
气血双补药方
&|&阅:12&&转:3
《》,承技艺。 网址:/ 梁德榜 剪辑  QQ号: 
                 气血双补药方
本方现代常用于治疗病后虚弱、贫血、迁延性肝炎、神经衰弱等各种慢性病, 以及妇女月经不调、胎萎不长、习惯性流产,外证出血过多,溃疡久不愈合等辨证属气 血不足者。 1.冠心病  2.慢性萎缩性胃炎  3.习惯性流产  
 功用] 益气补血。 . [主治] 气血两虚证。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目眩,四肢倦怠,气短懒言,心悸怔 忡,饮食减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 本方是治疗气血两虚证的常用方,临床运用时应以气短乏力,心悸 失眠,头目眩晕,舌淡,脉细无力为使用要点。
本方现代常用于各种贫血,痿证,神经衰弱,慢性荨麻疹,妇女月经不调,疮 疡溃后久不愈合等辨证属气血大虚者,以及外科手术后,肿瘤等慢性消耗性疾病见上述 证候者。 1。卒然晕倒  2.疟疾  3。痿证  1。癌症患者白细胞减少症   2.对术后患者血浆蛋白等恢复的影响  3.减少手术中和手术后出血  4.顽固性荨麻疹  
 [功用] 温补气血。 [主治] 气血两虚证。面色萎黄,倦怠食少,头晕目眩,神疲气短,心悸怔忡,自 汗盗汗,四肢不温,舌淡,脉细弱,以及妇女崩漏,月经不调,疮疡不敛等。 本方为大补气血的代表方,临床运用时应以神疲气短,头晕目眩, 四肢不温,舌淡,脉细弱为使用要点。
  功用:补益气血,生肌收口。主治: 痈疽溃后,气血皆虚。溃处作痛,倦怠懒言,神疲寐少,自汗口干,间或发热,经久不 退,舌淡苔薄,脉细弱。
  功用:益气养血,补虚祛风。主治:虚劳, 气血俱虚,外兼风邪。头晕目眩,倦怠乏力,心悸气短,肌肉消瘦,不思饮食,微有寒 热,肢体沉重,骨节酸痛。
 本方现代常用于治疗贫血、病后虚弱、神经衰弱、溃疡久不愈合等慢性虚弱性 疾病属气血两虚证者。 1.贫血   2。溶血性黄疸   1.排尿性晕厥  2.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3.减轻泌尿系统癌症化疗的副作用   4。抑制放疗而致的造血功能障碍  5.男性不育症  
 [功用] 益气补血,养心安神。 [主治] 心脾气血两虚证。倦怠无力,食少无味,惊悸健忘,夜寐不安,虚热自 汗,咽干唇燥,形体消瘦,皮肤干枯,咳嗽气短,动则喘甚,或疮疡溃后气血不足,寒 热不退,疮口久不收敛。 本方是治疗气血两虚,心神失宁的常用方,临床运用时应以气短乏 力,心悸失眠,口干唇燥,舌淡红,脉细弱或细数无力为使用要点。
 [本方现代常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再生障碍性贫血、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神经衰弱、心脏病等属心脾气血两虚及脾不统血证者。 1.心悸怔忡   2。心痛   3.失眠   4.痿证   5.便血   6。紫癜   7.项疽   8.崩漏   9.带下  1.消化性溃疡   2.神经衰弱   3.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4.血吸虫病兼心脏杂音  5.更年期综合征   6.崩漏   7.视疲劳   8.脑外伤后综合征 9.慢性苯中毒
 [功用] 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主治] 1.心脾气血两虚证 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盗汗虚热,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 淡,苔薄白,脉细弱0 2.脾不统血证 便血,皮下紫癜,妇女崩漏,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 舌淡,脉细弱。 本方是治疗心脾气血不足的常用方,临床运用时应以心悸失眠,体 倦食少,便血及崩漏,舌淡,脉细弱为使用要点。
  功用:益气补虚,宁心安神。主治:男子妇人心气不 足,惊悸恐怖,悲忧惨戚,虚烦少睡,喜怒不常,夜多盗汗,饮食无味,头目昏眩等。
 [本方现代常用于治疗功能性心律不齐、期外收缩、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病 毒性心肌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有心悸、气短、脉结代之症且辨证属阴血不足,心气虚 弱者,以及气阴两伤之虚劳干咳等。 1。心悸  2.崩漏   (一)心律失常 1.室性早搏   2.心动过缓及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3.其他心律失常  (二)病毒性心肌炎 用炙甘草汤为基本方 (三)重病呃逆  
 [功用] 益气养血,通阳复脉。 [主治] 1.脉结代,心动悸。虚羸少气,舌光少苔,或质干而瘦小者。 2.虚劳肺痿。咳嗽,涎唾多,形瘦短气,虚烦不眠,自汗盗汗,咽干舌燥,大便 干结,脉虚数。 本方为阴阳气血并补之剂。临床以脉结代,心动悸,虚羸少气,舌 光少苔为证治要点。
  功用:滋阴养血,生津润燥。主治:.温热病后期,‘邪热久羁,阴 液亏虚证。身热面赤,口干舌燥,脉虚大,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者。
 本方现代主要用于治疗习惯性流产属气血两虚证者,一般从妊娠第二月起,每 周服用2剂,连服2—3个月。 1.激经   2.滑胎’ 先兆流产与习惯性流产  
 [功用] 益气健脾,养血安胎。 [主治] 气血虚弱,胎元失养证。胎动不安,堕胎,滑胎,面色淡白,倦怠乏力, 不思饮食,舌淡苔薄白,脉滑无力。 本方是治疗妊娠胎动不安的常用方剂,临床运用时应以倦怠乏力, 腰酸神疲,舌淡,脉滑无力为使用要点。
  功用:益气养血,理气安胎,顺产。主治:妊娠胎动,腰疼腹痛,势欲小产,或临 产时,交骨不开,横生逆下,或子死腹中。
  欢迎您进入本网站的中医方剂数据库。本网页是把药效相近的气血双补药方排列在一起,供临床中医师选择使用,以确保所开的处方更加有效。
  如上面的药方还不很对症时,还可查阅:       供选择。
一.解表药       五.祛暑剂          九.固涩剂            十五.治燥剂
辛温解表       .祛暑清热         .固表止剂            .轻宣外燥
.辛凉解表       .祛暑解表         .敛肺止咳            .滋阴润燥
扶正解表       .祛暑利湿         .涩肠固脱           十六.祛湿剂
二.泻下药       .清暑益气        .涩精止遗            .化湿和胃
.寒下        六.温里剂          .固崩止带            .清热祛湿 
.温下         .温中祛寒         十.安神剂            .利水渗湿
.润下         .回阳救逆         .重镇安神           .温化水湿
攻补兼施       .温经散寒         补养安神           .祛风胜湿
逐水        七.表里双解         十一.开窍剂          十七.祛痰剂
三.和解剂       .解表攻里          .凉开             .燥湿化痰
.和解少阳       解表清里          .温开             .清热化痰
.调和肝脾       解表温里         十二.理气剂            .润燥化痰
.调和脾胃       八.补益剂          .行气             .温化寒痰
.治疟         .补气            .降气             .治风化痰
四.清热药       .补血            十三.理血剂          十八.消食剂
.清气药        .气血双补          .活血祛瘀            .消食化滞
.清营凉血       .补阴            止血              .消补兼施
.清热解毒       .补阳           十四.治风剂          .驱虫剂 
气血两清       .阴阳并补          .疏散外风
.清脏腑热                       平熄内风          .涌吐剂
.清虚热                
& 历 代 名 方 目 录 药方补虚类…………………………  另查  解表类…………………………清热类…………………………泻下类…………………………和理类…………………………理气类…………………………活血类…………………………止血类………………….……祛风湿类………………………利水类…………………………化湿类…………………………消食类…………………………化痰类…………………………止咳平喘炎……………………祛寒类…………………………开窍类…………………………平肝熄风类……………………安神类…………………………固涩类…………………………驱虫类………………………..涌吐类……”…………………治疡类…………………………(含眼耳鼻口喉疾病方)外用类…………………………(含眼耳鼻口喉疾病外用方)   
《中医药方精选网》集中药精华,承师传技艺。 网址: 梁德榜 剪辑  服务QQ号:
                   气血双补药方八珍汤(八珍散)本方现代常用于治疗病后虚弱、贫血、迁延性肝炎、神经衰弱等各种慢性病, 以及妇女月经不调、胎萎不长、习惯性流产,外证出血过多,溃疡久不愈合等辨证属气 血不足者。 1.冠心病  2.慢性萎缩性胃炎  3.习惯性流产   八珍汤(八珍散) 功用] 益气补血。 . [主治] 气血两虚证。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目眩,四肢倦怠,气短懒言,心悸怔 忡,饮食减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 本方是治疗气血两虚证的常用方,临床运用时应以气短乏力,心悸 失眠,头目眩晕,舌淡,脉细无力为使用要点。 十全大补汤(十全散)本方现代常用于各种贫血,痿证,神经衰弱,慢性荨麻疹,妇女月经不调,疮 疡溃后久不愈合等辨证属气血大虚者,以及外科手术后,肿瘤等慢性消耗性疾病见上述 证候者。 1。卒然晕倒  2.疟疾  3。痿证  1。癌症患者白细胞减少症   2.对术后患者血浆蛋白等恢复的影响  3.减少手术中和手术后出血  4.顽固性荨麻疹   十全大补汤(十全散) [功用] 温补气血。 [主治] 气血两虚证。面色萎黄,倦怠食少,头晕目眩,神疲气短,心悸怔忡,自 汗盗汗,四肢不温,舌淡,脉细弱,以及妇女崩漏,月经不调,疮疡不敛等。 本方为大补气血的代表方,临床运用时应以神疲气短,头晕目眩, 四肢不温,舌淡,脉细弱为使用要点。  内补黄芪汤 功用:补益气血,生肌收口。主治: 痈疽溃后,气血皆虚。溃处作痛,倦怠懒言,神疲寐少,自汗口干,间或发热,经久不 退,舌淡苔薄,脉细弱。  薯蓣丸 功用:益气养血,补虚祛风。主治:虚劳, 气血俱虚,外兼风邪。头晕目眩,倦怠乏力,心悸气短,肌肉消瘦,不思饮食,微有寒 热,肢体沉重,骨节酸痛。 人参养荣汤(养荣汤) 本方现代常用于治疗贫血、病后虚弱、神经衰弱、溃疡久不愈合等慢性虚弱性 疾病属气血两虚证者。 1.贫血   2。溶血性黄疸   1.排尿性晕厥  2.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3.减轻泌尿系统癌症化疗的副作用   4。抑制放疗而致的造血功能障碍  5.男性不育症   人参养荣汤(养荣汤) [功用] 益气补血,养心安神。 [主治] 心脾气血两虚证。倦怠无力,食少无味,惊悸健忘,夜寐不安,虚热自 汗,咽干唇燥,形体消瘦,皮肤干枯,咳嗽气短,动则喘甚,或疮疡溃后气血不足,寒 热不退,疮口久不收敛。 本方是治疗气血两虚,心神失宁的常用方,临床运用时应以气短乏 力,心悸失眠,口干唇燥,舌淡红,脉细弱或细数无力为使用要点。 归脾汤 [本方现代常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再生障碍性贫血、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神经衰弱、心脏病等属心脾气血两虚及脾不统血证者。 1.心悸怔忡   2。心痛   3.失眠   4.痿证   5.便血   6。紫癜   7.项疽   8.崩漏   9.带下  1.消化性溃疡   2.神经衰弱   3.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4.血吸虫病兼心脏杂音  5.更年期综合征   6.崩漏   7.视疲劳   8.脑外伤后综合征 9.慢性苯中毒 归脾汤 [功用] 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主治] 1.心脾气血两虚证 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盗汗虚热,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 淡,苔薄白,脉细弱0 2.脾不统血证 便血,皮下紫癜,妇女崩漏,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 舌淡,脉细弱。 本方是治疗心脾气血不足的常用方,临床运用时应以心悸失眠,体 倦食少,便血及崩漏,舌淡,脉细弱为使用要点。 妙香散 功用:益气补虚,宁心安神。主治:男子妇人心气不 足,惊悸恐怖,悲忧惨戚,虚烦少睡,喜怒不常,夜多盗汗,饮食无味,头目昏眩等。炙甘草汤 [本方现代常用于治疗功能性心律不齐、期外收缩、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病 毒性心肌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有心悸、气短、脉结代之症且辨证属阴血不足,心气虚 弱者,以及气阴两伤之虚劳干咳等。 1。心悸  2.崩漏   (一)心律失常 1.室性早搏   2.心动过缓及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3.其他心律失常  (二)病毒性心肌炎 用炙甘草汤为基本方 (三)重病呃逆   炙甘草汤 [功用] 益气养血,通阳复脉。 [主治] 1.脉结代,心动悸。虚羸少气,舌光少苔,或质干而瘦小者。 2.虚劳肺痿。咳嗽,涎唾多,形瘦短气,虚烦不眠,自汗盗汗,咽干舌燥,大便 干结,脉虚数。 本方为阴阳气血并补之剂。临床以脉结代,心动悸,虚羸少气,舌 光少苔为证治要点。 加减复脉汤 功用:滋阴养血,生津润燥。主治:.温热病后期,‘邪热久羁,阴 液亏虚证。身热面赤,口干舌燥,脉虚大,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者。 泰山磐石散(太山磐石散) 本方现代主要用于治疗习惯性流产属气血两虚证者,一般从妊娠第二月起,每 周服用2剂,连服2—3个月。 1.激经   2.滑胎’ 先兆流产与习惯性流产   泰山磐石散(太山磐石散) [功用] 益气健脾,养血安胎。 [主治] 气血虚弱,胎元失养证。胎动不安,堕胎,滑胎,面色淡白,倦怠乏力, 不思饮食,舌淡苔薄白,脉滑无力。 本方是治疗妊娠胎动不安的常用方剂,临床运用时应以倦怠乏力, 腰酸神疲,舌淡,脉滑无力为使用要点。  保产无忧散 功用:益气养血,理气安胎,顺产。主治:妊娠胎动,腰疼腹痛,势欲小产,或临 产时,交骨不开,横生逆下,或子死腹中。   欢迎您进入本网站的中医方剂数据库。本网页是把药效相近的气血双补药方排列在一起,供临床中医师选择使用,以确保所开的处方更加有效。  如上面的药方还不很对症时,还可查阅:补虚类药方 81.补气 82.补血 83.气血双补 84.补阴 85.补阳 86.阴阳并补 供选择。 一.解表药       五.祛暑剂          九.固涩剂            十五.治燥剂 11.辛温解表       51.祛暑清热         91.固表止剂            151.轻宣外燥12.辛凉解表       52.祛暑解表         92.敛肺止咳            152.滋阴润燥13.扶正解表       53.祛暑利湿         93.涩肠固脱           十六.祛湿剂二.泻下药       54.清暑益气         94.涩精止遗            161.化湿和胃21.寒下        六.温里剂          95.固崩止带            162.清热祛湿 22.温下         61.温中祛寒         十.安神剂            163.利水渗湿23.润下         62.回阳救逆         101.重镇安神           164.温化水湿24.攻补兼施       63.温经散寒         102.补养安神           165.祛风胜湿25.逐水        七.表里双解         十一.开窍剂          十七.祛痰剂三.和解剂       71.解表攻里          111.凉开             171.燥湿化痰31.和解少阳       72.解表清里          112.温开             172.清热化痰32.调和肝脾       73.解表温里         十二.理气剂            173.润燥化痰33.调和脾胃       八.补益剂          121.行气             174.温化寒痰34.治疟         81.补气            122.降气             175.治风化痰四.清热药       82.补血            十三.理血剂          十八.消食剂41.清气药        83.气血双补          131.活血祛瘀            181.消食化滞42.清营凉血       84.补阴            132.止血              182.消补兼施43.清热解毒       85.补阳           十四.治风剂          十九.驱虫剂 44.气血两清       86.阴阳并补          141.疏散外风45.清脏腑热                       142.平熄内风          二十.涌吐剂46.清虚热                & 历 代 名 方 目 录 药方索引
补虚类……………………………1  另查方剂学药方 伤寒方 金匮方解表类…………………………159清热类…………………………236泻下类…………………………340和理类…………………………390理气类…………………………425活血类…………………………455止血类………………….……576祛风湿类………………………614利水类…………………………650化湿类…………………………693消食类…………………………706化痰类…………………………712止咳平喘炎……………………761祛寒类…………………………808开窍类…………………………838平肝熄风类……………………870安神类…………………………890固涩类…………………………915驱虫类………………………..9944涌吐类……”………………….957治疡类…………………………962(含眼耳鼻口喉疾病方)外用类…………………………1049(含眼耳鼻口喉疾病外用方)   &
来自:清新12300 & 《老年预防、药方2》
上一篇:女人13款补血药膳下一篇:四肢麻木特效方
发表评论:
馆藏&26247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益智的中草药及配方
益智的中草药及配方
智力好坏对一个人的重要作用是不难理解的,提高智力对于各年龄段的人都具有重要意义:青少年如果智力不佳,会影响学习成绩;中年人智力下降,会影响事业发展;老年人智力衰退,严重者可导致老年性痴呆。
人们对诺贝尔奖获得者及那些取得突出成就的科学家、学者、教授,无不羡慕他们的聪明才智。人们还会看到,生活在身边的人,有的学生能以轻松、愉快的状态不费劲就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有的人能以不多的精力或简捷的途径就取得较大的成绩。人们会称赞他们“脑袋瓜好使”(智力好),并预料他们将来能有更好地发展。
为什么他们的智力会如此的好,而我们普通人却较之相去甚远呢?
多数人会认为:他们出众的智力是天生的,是命里就有的,也是常人无法企及的……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人们的意识和思维,不论表面上如何像是超感性的东西,但他们是物质的、肉体的器官,即头脑的产物。”(恩格斯语),列宁也说:“心里意识等等是物质(即物理的东西)的最高产物,是叫作‘人脑’的这样一块特别复杂东西的物质机能。”
很多科学家从物质的、神经化学角度对智力进行了研究。人们发现,一定的物质和营养对大脑及其智力有着密切的关系。随之药物学家们发现了各种益智药物,经过大量临床实践,被证明服用益智药物对提高人的智力是有效的。
我国早在汉、唐时代,就有人研究益智药物。《神农本草经》中将菖蒲列为上品,说它“开心孔、通九窍、明耳目、出声音”唐代名医孙思邈则说它“久服身轻、聪耳明目、不忘、不疑惑、益心智、高年不老。”这是古人最早谈及益智药物的观点。
后人依据《神农本草经》的学说,并在此基础上又探索发现了更多的益智药,并陆续拟出因疗效明显而长久留传的“状元丸”、“读书丸”、“聪明汤”、“大益智散”等处方药。
现代的一些名医在总结古人验方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践也不断拟出新的益智处方。如市售的“补肾健脑片”、“益智丸”、“清脑益智合剂”、“儿童智力晶”……等。
看来,益智药物还是一个刚刚开始有待深入开发的新领域。预料在不久的将来,益智药物必定会随着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而得到发展,直至推向世界。
下面,我就为朋友介绍几种益智的中草药及其配方:
菖蒲有节菖蒲、石菖蒲和水菖蒲三种:节菖蒲:源于毛茛科植物阿尔泰银莲花的干燥根茎。性温味辛,功效开窍化痰,醒脾安神;水菖蒲:源于天南星科植物水菖蒲的干燥根茎。性温,味苦,功效化痰开窍,健脾利湿;石菖蒲:源于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的干燥根茎。性温,味辛、苦,功效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
菖蒲的功效与作用:
1.治痰蒙清窍,神志昏迷。本品辛温芳香,不但有开窍醒神之功,且兼具化湿,豁痰,辟秽之效。用治头晕,嗜睡,健忘等症,又常与茯苓、远志、龙骨等配伍,如安神定志丸(《医学心悟》)。
2.治湿阻中焦,脘腹痞满,胀闷疼痛。善化湿浊、醒脾胃、行气滞、消胀满。
3.治噤口痢。此药芳香化湿、燥湿,又行胃肠之气。
4.治健忘,失眠,耳鸣,耳聋。此药入心经,开心窍、益心智、安心神、聪耳明目。故可治健忘证,与远志、人参、茯苓等配伍,如不忘散(《证治准绳》)、开心散(《千金方》);治劳心过度、心神失养引发的失眠、多梦、心悸怔忡,与人参、白术、龙眼肉及酸枣仁、茯神、朱砂等配伍,如安神定志丸(《杂病源流犀烛》)。
人参是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神农本草经》中认为,人参有“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的功效,“久服轻身延年”。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对人参极为推崇,认为它能"治男妇一切虚症"。几千年来,人参都被列为中草药中的“上品”。
人参的功效与作用
大补元气,固脱生津,安神益智。
1、调节中枢神经系统。人参能调节中枢神经系统,改善大脑的兴奋与抑制过程,使之趋于平衡;能提高脑力与体力劳动的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并有抗疲劳的作用。
2、促进大脑对能量物质的利用。人参中富含人参皂苷,人参皂苷是增强人的学习和记忆能力的有效成分,食用人参,能提高人的学习和记忆能力。
、改善心脏功能。参能增加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增加心输出量与冠脉血流量,可抗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对心脏功能、心血管、血流都有一定的影响。人参有明显的耐缺氧作用,其制剂可有效地对抗窦性心率失常。人参皂苷可加快脂质代谢,并具有明显降低高胆固醇的作用。
4、降血糖作用。人参中含有人参皂苷和人参多糖。尤其是人参皂苷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此外人参多糖(或糖肽类)是人参中另一类降血糖成分。
5、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人参皂苷和人参多糖是人参调节免疫功能的活性成分,不但对正常人,而且对免疫功能低下的人均有提高免疫功能作用。人参多糖是人参中提纯的高分子酸性多糖,是一种免疫增强剂。经过动物实验和人体临床实验观察,证实能显著增强人体免疫力,对恶性肿瘤有一定的疗效。
、提高对有害刺激的抵御能力。人参中含有人参皂苷,可以增强机体的应激能力和适应性,提高抗应激作用。可以抗缺氧、耐高温和低温的能力。
、抗肿瘤作用。人参中含有的人参皂苷、人参多糖、人参烯醇类、人参炔三醇和挥发油类物质,对肿瘤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抗氧化作用。人参中含有多种抗氧化物质,人参皂苷、人参聚乙炔类化合物和人参二醇皂苷等。这些化合物有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是抗衰老作用的基础;此外,还对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及物质代谢等生理功能有调节作用;;人参还具有抗病毒、抗休克、减肥等多方面的作用。
远志为远志科植物远志的干燥根。性温,味苦、辛,具有安神益智、祛痰、消肿的功能,用于心肾不交引起的失眠多梦、健忘惊悸,神志恍惚,咳痰不爽,疮疡肿毒,乳房肿痛。
远志最早记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并视其为养命要药。评价该药主咳逆伤中,补不足,除邪气,利九窍,益智慧,耳目聪明,不忘,强志倍力,久服轻身不老。”
远志的功效与作用
远志具有安神益智,强志不忘,祛痰利窍,除邪消肿的功效。用于心肾不交引起的失眠多梦,健忘惊悸,神志恍惚,咳痰不爽,疮疡肿毒,乳房肿痛。
远志的作用
1.具有镇静、抗惊厥作用。远志皂苷F与婴粟碱一样非竞争性抑制CAMP磷酸二酯酶,可延长环己烯巴比妥给药小鼠的睡眠时间。
2.具有促进体力和智力的作用。  给大鼠口服远志提取物,服用后结果表明,大鼠的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次数均增多,表明具有强身益智和增强脑区域性代谢的功能。
3.具有抗痴呆和脑保护活性的作用。  日本学者斋藤等使用促进老化小鼠进行的记忆、学习实验,均证明远志对脑有保护作用。此外,远志的水提液还对基底前脑核损伤造成的大鼠记忆和行为失调具有一定的修复作用。
4.具有祛痰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远志的祛痰作用较桔梗强,具有显著的镇咳作用;
5.具有对中枢降压的作用。远志煎剂具有短暂的中枢降压作用。
6.具有对平滑肌和心肌的作用。体内外实验表明,具有较强的子宫兴奋作用。
7.具有利尿作用。远志皂苷有消除水肿和利尿作用,如与保泰松合用,其利尿作用将增强。
8.具有抗氧化、抗衰老作用。远志水煎剂对衰老小鼠具有抗衰老作用,且最佳用药时间为30天。
9.具有抗突变、抗癌作用。科学实验发现远志的水溶性提取物对黄曲霉B1诱发的回变菌落数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10.具有抗菌作用。用纸片法测得10%远志煎剂对肺炎双球菌有抑制作用,而远志乙醇浸液在体外对革兰氏阳性菌及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和人型结核杆菌均有明显抑制作用。
11.具有溶血作用。
远志的功效
1.治失眠健忘。该品苦辛性温,性善宣泄通达,既能开心气而宁心安神、又能通肾气而强志不忘,为交通心肾、安定神志、益智强识之佳品。主治心肾不交之心神不宁、失眠、惊悸等症,常与茯神、龙齿、朱砂等镇静安神药同用,如远志丸(《张氏医通》);治健忘证,常与人参、茯苓、菖蒲同用,如开心散(《千金方》),若方中再加茯神,即不忘散(《证治准绳》)。
2.治癫痫惊狂。该品味辛通利,能利心窍,逐痰涎,故可用治痰阻心窍所致之癫痫抽搐,惊风发狂等症。用于癫痫昏仆、痉挛抽搐者,可与半夏、天麻、全蝎等化痰、息风药配伍;治疗惊风狂证发作,常与菖蒲、郁金、白矾等祛痰、开窍药同用。  3.治咳嗽痰多。远志味辛入肺经,开宣肺气,能祛痰止咳,故可用治痰多粘稠、咳吐不爽或外感风寒。咳嗽痰多者,常与杏仁、贝母、瓜蒌、桔梗等同用。
4.治痈疽疮毒。该品辛行苦泄,功擅疏通气血之壅滞而消散痈肿,用于痈疽疮毒,乳房肿痛,喉痹。内服可单用为末,黄酒送服。外用可隔水蒸软,加少量黄酒捣烂敷患处。
茯苓系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为寄生在马尾松或赤松根部的菌类植物。传统医学认为,茯苓效用广泛,药性平和,被誉为“除湿之圣药”、“仙药之上品”,现代医学研究:茯苓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茯苓多糖有明显的抗肿瘤及保肝脏作用。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茯苓性味甘淡平,入心、肺、脾经。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可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逆,恶阻,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等症。
茯苓的作用
1、具有利尿作用。临床将茯苓与白术、生姜等配伍用于慢性肾炎等症状者,投药1小时后尿量有相当程度的增加。
2、具有镇静作用。茯苓煎剂小鼠腹腔注射,能明显降低其自发活动,并能对抗咖啡因所致小鼠过度兴奋;茯苓可增强硫喷妥钠对小鼠中枢抑制作用,麻醉时间显著延长。
3、具有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在土拨鼠、蟾蜍和食用蛙离体心脏的灌流实验中,茯苓的水提取物能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心率增快。
4、具有对消化系统的作用。茯苓对四氯化碳所引起的小鼠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能使谷丙转氨酶活性明显降低,防止肝细胞坏死。
5、具有抗肿瘤、抗癌作用。茯苓多糖(即茯苓次聚糖)、羧甲基茯苓多糖对小鼠肉瘤S180
实体型及腹水转实体型、子宫颈癌S14实体型及腹水转实体型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瘤作用,抑制率达96.88%。
6、具有免疫增强作用。茯苓聚糖对正常及荷瘤小鼠的免疫功能有增强作用,能增强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
茯苓的功效
1.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等症。茯苓功能利水渗湿,而药性平和,利水而不伤正气,为利水渗湿要药。对偏于寒湿者,可与桂枝、白术等配伍;对偏于湿热者,可与猪苓、泽泻等配伍;对属于脾气虚者,可与党参、黄耆、白术等配伍;对属虚寒者,还可配附子、白术等同用。
2.用于脾虚泄泻,带下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渗湿,对于脾虚运化失常所致泄泻、带下,应用茯苓有标本兼顾之效,常与党参、白术、山药等配伍。又可用为补肺脾,治气虚之辅佐药。
3.用于痰饮咳嗽,痰湿入络,肩背酸痛茯苓既能利水渗湿,又具健脾作用,对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停聚化生痰饮之症,具有治疗作用。可用半夏、陈皮同用,也可配桂枝、白术同用。治痰湿入络、肩酸背痛,可配半夏、枳壳同用。
4.用于心悸,失眠等症茯苓能养心安神,故可用于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症,常与人参、远志、酸枣仁等配伍。
5.抗癌。临床常用治疗食管癌、胃癌、肝癌、鼻咽癌、舌癌、乳腺癌、膀胱癌、肺癌、溃疡性黑色素瘤等癌瘤中属脾虚湿盛、痰饮内停、湿热壅结者。
灵芝系多孔菌科真菌赤芝或紫芝的干燥子实体,其药性为甘,平。灵芝归心、肝、脾、肺、肾五经。《神农本草经》把灵芝列为上品,谓紫芝“主耳聋,利关节,保神益精,坚筋骨,好颜色,久服轻身不老延年。”谓赤芝“主胸中结,益心气,补中增智慧不忘,久食轻身不老,延年成仙。”。    灵芝对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循环系统有降压和加强心脏收缩力的作用,对呼吸系统有祛痰作用,此外,还有护肝、提高免疫功能,抗菌等作用。
灵芝的功效与作用
灵芝的作用
灵芝能“补气安神”、“增智慧”、“不忘”、止咳平喘。据统计,灵芝制剂对神经衰弱失眠的总有效率高达87.14%以上。用药后10~15天即出现明显疗效,表现为睡眠改善,食欲、体重增加,心悸、头痛、头晕减轻或消失,精神振奋,记忆力增强。属气血两虚者,其疗效更好。所以,灵芝对于中枢神经系统有较强的调节作用,具有镇静安神的功效,对于神经衰弱和失眠患者是必备佳品,国家药典中,灵芝就是有效的安眠宁神之药。
1、抗肿瘤作用。灵芝是最佳的免疫功能调节剂和激活剂,它可显著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患者自身的防癌、抗癌能力。灵芝可以通过促进白细胞介素-2的等内源性抗癌物质的生成,通过促进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通过提升人体的造血能力尤其是白细胞的指标水平,以及通过其中某些有效成分对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成为抗肿瘤、防癌以及癌症辅助治疗的优选药物。
2、保肝解毒作用。灵芝对多种理化及生物因素引起的肝损伤有保护作用。无论在肝脏损害发生前还是发生后,服用灵芝都可保护肝脏,减轻肝损伤。灵芝能促进肝脏对药物、毒物的代谢,对于中毒性肝炎有确切的疗效。
3、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灵芝可有效地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微循环,增强心肌氧和能量的供给,可广泛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等的治疗和预防。对于多种类型的中风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4、抗衰老作用。①灵芝所含的多糖、多肽等有着明显的延缓衰老和调整免疫的功效。对于成年人而言,可明显延缓衰老。对于少儿而言,则可提高其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②调节代谢平衡,促进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灵芝能促使血清、肝脏和骨髓的核酸及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因此可以有效地抗病防衰老。③抗自由基作用。灵芝多糖可显著清除机体产生的自由基,从而防止了脂体的过氧化,保护了细胞,延缓了细胞衰老。④灵芝多糖能显箸促进细胞核内DNA合成能力,并可增加细胞的分裂代数,从而延缓了机体的衰老。⑤抗神经衰弱作用。灵芝对中枢起到激发运动性抑制的作用。使运动性降低,使协调运动失调。
灵芝的功效
灵芝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中医认为,灵芝入五脏及肾,可补益五脏之气,无论心、肺、肝、脾、肾脏虚弱,均可服之。
灵芝所治病种,涉及呼吸、循环、消化、神经、内分泌及运动等各个系统;涵盖内、外、妇、儿、五官各科疾病。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灵芝扶正固本,增强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
1.咳喘痰多。该品味甘能补,性平偏温,入肺经,补益肺气,温肺化痰,止咳平喘,常可治痰饮证,见形寒咳嗽、痰多气喘者,尤其对痰湿型或虚寒型疗效较好。可单用或与党参、五味子、干姜、半夏等益气敛肺,温阳化饮药同用。
治慢性支气管炎,服用灵芝片,或用灵芝酊,一般15~30天见效。
2.心神不宁。该药入心经,能补心血、益心气、安心神,故可用治心神失养所致的心神不宁、失眠、惊悸、多梦、健忘、体倦神疲、食少等症。可单用研末吞服,或与当归、白芍、酸枣仁、柏子仁、龙眼肉等同用。
⒊虚劳证。该药有补养气血作用,故常用治虚劳短气、不思饮食、手足逆冷、或烦躁口干等症,常与山茱萸、人参、地黄等补虚药配伍,如紫芝丸(《圣济总录》)。
4.白细胞减少症。该药用于治疗因化学、物理、药物及慢性病等各种因素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有效率为84%。
5.冠心病。该药对心绞痛、心前区胀闷感的缓解率约为72%,有效地降低了血甘油三酯,对心悸、气促等症状的好转率约为65%,患者反映:食欲、睡眠、精神好转。
6.心律失常。用该药治疗冠心病,可在冠心病症状得到改善的同时,伴随的心律失常也随之好转。
7.肝炎。治急性病毒性肝炎疗效明显,还用于治疗萎缩性胃炎,恶性肿瘤等。
8.神经衰弱。该药治疗神经衰弱失眠总有效率高达87%以上。
9.疗糖尿病。服用灵芝后可取代胰岛素抑制脂肪酸的释出,可改善血糖、尿糖等症状。
10.抗过敏。该药能抑制亢进的免疫水平,保持机体自身的稳定。
11.风湿类风湿。该药对自体免疫和生理机能的调节上的作用比较明显,对风湿、类风湿显效率在78%左右。
石蒜科植物仙茅的根茎为中药仙茅。仙茅味辛,性温;有小毒;归肝、肾、脾经;辛香温散,降而有升。
仙茅具有温肾壮阳,散寒除湿具有补肾助阳、益精血、强筋骨和行血消肿的作用,主要用于肾阳不足、阳痿遗精、虚痨内伤和筋骨疼痛等病症。
仙茅的作用
仙茅具有调节免疫、抗氧化、保肝、抗高血糖、补肾壮阳及抗骨质疏松、抗炎和适应原样等作用。
1.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仙茅能够明显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可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具有补肾壮阳和抗骨质疏松的作用。仙茅有促进雄性激素的作用,能够提高性功能。
具有明显的镇静和解热作用。仙茅所含之石蒜碱,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显著的镇痛作用。
4.具有保肝作用。 仙茅能显著降低小鼠血清中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总蛋白和总脂的水平,表明仙茅具有较好的保肝作用。
5.具有抗高血糖作用 仙茅能够促进胰脏B细胞增殖从而抑制糖吸收有关。
仙茅的功效
仙茅温肾阳,壮筋骨,治阳萎精寒,遗精滑泄,脘腹冷痛,腰膝酸痛,腰脚冷痹,筋骨软弱,小便失禁,崩漏,阳虚冷泻等症。
古方中有仙茅丸,能壮筋骨、益精神、明目、黑须发。
①《海药本草》:补暖腰脚,清安五脏,强筋骨,消食。  宣而复补,主丈夫七伤,明耳目,益筋力,填骨髓,益阳。
②《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气,补五劳七伤,开胃下气。
③《开宝本草》:主心腹冷气不能食,腰脚风冷挛痹不能行,丈夫虚劳,老人失溺。
④《生草药性备要》:补肾,止痛,治白浊,理痰火。
临床处方:
男子肾阳不足、阳痿精冷症。可与淫羊藿、熟地黄、山茱萸等配伍,以滋阴益精,补火助阳。
肾阳亏虚、腰膝酸痛症。可单用仙茅浸酒饮;或与威灵仙、羌活、苍术等配伍。
除了以上介绍的几种益智药物之外,还有下面的药物具有明显的益智作用:芝麻、益智仁、龙眼肉、黄精、女贞子、枸杞子、山药、何首乌、五味子、柏子仁、菊花、五加、丹参、合欢、珍珠母等等。
几种益智的处方:
■状元丸&
&&(增慧益智)
●菖蒲、远志、白茯苓各15克;人参、巴戟天、地骨皮各10克。
▲上药研细,蜜丸或水丸,每日服二、三次,每服8~12克。
&& ■读书丸
&&&(增慧益智)
●石菖蒲、菟丝子、远志、五味子、生地黄、川穹各30克;地骨皮60 克。
▲上药研细,蜜丸或水丸,药粒如梧桐籽大小,每日睡前服60~80丸。
&& ※
此方为明朝医师孙一奎所拟,称此方“健忘者服之,日记千万言。”;清朝医师陈梦也赞此方“除百病,日记万言。”
■养命开心益智方(又名大益智散):
●人参15克、干地黄、茯苓、肉苁蓉、远志、菟丝子各12克;蛇床子9克。
▲上药水煎服,或研细散服,日二服,每服12克。
&■益智丸(补肾
健脑益智)
●益智仁、合欢花、菖蒲、女贞子、炒杜仲、牛膝、莲子心、竹叶、褚实子、旱莲草、瓦松、黄精、神曲各9克,何首乌30克。
▲上药研细,炼蜜丸,每丸重1.6克,每日量:一岁2丸;三岁4丸;6岁6丸,分2~3次服下。
现代中医师何世英拟方,适用于智能低下儿,健康儿服用亦佳。
■儿童智力晶(健胃 安神 开窍 益智)
●人参30克,肉豆冠90克,菖蒲、远志、补骨脂各120克。
▲上药研细,加入蜂蜜、白糖适量,制成颗粒,儿童每次取一匙(约9克),温水溶化后服,每日服二、三次。
上海中医学院前院长王玉润教授拟方,有效提高大脑功能。
科学家钱学森说:“二十一世纪将是世界范围内的智力战”,智力对国家民族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郭生白健脾汤配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