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活体医院化验单有效期样本有效期!

小肠活体组织检查--《日本医学介绍》1985年01期
小肠活体组织检查
【摘要】:正 小肠活检的方法大体分为两种:①经X线透视下确定大概部位后活检的方法,称为盲目活检。②在内窥镜直视下观察到病变部位进行活检的方法,称直视下活检。前者适用于小肠弥漫病变的疾患;后者对局限性、弥漫性,即所有的小肠疾患活检均适用。盲目吸引活检的方法活检器械为一条细长活检管,头部有小孔,活检时使活检管产生负压,小肠粘膜被吸入小
【关键词】:
【正文快照】:
小肠活检的方法大体分为两种:①经X线透视下确定大概部位后活检的方法,称为盲目活检。②在内窥镜直视下观察到病变部位进行活检的方法,称直视下活检。前者适用于小肠弥漫病变的疾患,后者对局限性、弥漫性,即所有的小肠疾患活检均适用。 ,目吸弓I活检的方法 活检器械为一条细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赵荣国;[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1986年01期
张晓燕;;[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年20期
晋康,鲍昭芳;[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1997年01期
沈必武;任光荣;;[J];江苏医药;1984年09期
林振华;何继忠;;[J];肿瘤基础与临床;2008年04期
杨娟;张金松;;[J];临床肺科杂志;2009年06期
李秀梅;刘淑贤;王淑云;;[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年06期
林谋斌,尹路,赵任,钱倩健,吴云林,张晨莉,许斌;[J];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2005年09期
方文旭;柳春晖;;[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皮士军;曹桂霞;张文山;马庆;黄健;;[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刚石;;[A];消化系统疾病的营养治疗新进展研讨班资料汇编[C];2011年
林梅;;[A];中华护理学会第5届全国消毒供应中心发展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佟玉新;;[A];全国第四届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智发朝;陈村龙;杨希山;潘德寿;周丹;万田谟;朱建新;周殿元;;[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二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0年
王绍山;陈立军;张秀峰;胡香萍;刘名龙;王海龙;;[A];第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医学专题研讨会全国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快速康复新进展培训班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外科学会会议论文集[C];2012年
左秀丽;李延青;周涛;汪治敏;刘小平;;[A];第九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专题报告论文集[C];2009年
李坚;;[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册)[C];2007年
朱晖;林晓珠;董海鹏;陈克敏;;[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郑丰邦;;[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小动物医学分会第四次学术研讨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外科学分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C];2009年
韦梦燕;陈爽;温守宁;;[A];中华护理学会2009全国五官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冯瑶;[N];大众卫生报;2007年
迟雁 孙扬;[N];健康报;2006年
武警总医院主任技师
李振华;[N];健康报;2008年
吴云林;[N];保健时报;2005年
余志平;[N];中国医药报;2007年
曾理;[N];医药经济报;2004年
葛进;[N];科技日报;2008年
谢明霞;[N];科技日报;2005年
刘勇;[N];保健时报;2006年
;[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蕾民;[D];浙江大学;2006年
田喜光;[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吕巍;[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85年
智发朝;[D];南方医科大学;2007年
邵明哲;[D];复旦大学;2007年
边文会;[D];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
杨庆芸;[D];山东大学;2011年
金修才;[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徐作军;[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5年
党爱民;[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天宇;[D];大连医科大学;2007年
徐东梅;[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6年
陈炜;[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张双红;[D];江西医学院;2004年
乔俊华;[D];吉林大学;2005年
谢佳平;[D];山东大学;2007年
陈楠;[D];中南大学;2008年
陈敏;[D];新疆医科大学;2007年
刘智力;[D];重庆医科大学;2007年
张丹丹;[D];吉林大学;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健康问题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
提问的越详细,医生回答的越清楚哦
请输入问题描述,10-500个汉字。10/500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有无
描述治疗情况(如没有点击无)并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请输入问题描述,0-500个汉字。0/500
*性别:男女请选择性别
*年龄:请正确填写:如:22 或22岁
上传影像图片
每张图不超过 2 MB,格式:支持 gif , jpeg ,jpg
手机号码:
√保密,免费获得医生回复短信格式错误
肠镜后为什么取活体化验
肠镜后为什么取活体化验
我做完肠镜后,又给我去活体化验,是不是我有得癌症的可能性??为什么肠镜不能直接确诊呢,医生什么也不说,就说等化验结果出来.
我得了肝癌,肝脏一直都在疼,差不多疼了半个月了,开始还只是轻微的疼痛,可是后来就越来越疼,疼得饭都吃不下饭
我得了肝癌,肝脏一直都在疼,差不多疼了半个月了,开始还只是轻微的疼痛
我得了肝癌,肝脏一直都在疼,差不多疼了半个月了,开始还只是轻微的疼痛,可是后来就越来越疼,疼得都吃不下饭
共2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职称:医师
专长:中医科
&&已帮助用户:76433
病情分析:肠镜后取活体化验目的是查清是否有癌变情况。癌细胞要在显微镜下才能确诊。
意见建议: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外科
&&已帮助用户:57376
病情分析:你好,对于你的这种情况,考虑是由于存在肠道内肿块,才进行的活检,肿块肉眼是分辨不出性质的,只有进行病理检查才能明确肿块性质
意见建议:
问为什么做完肠镜医生说要病理检查?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妇产科
&&已帮助用户:31490
问题分析:一般情况下,肠镜后都需要送病理检查,病理学检查,就是观察研究组织是否有变性,已经其他相关的组织学病理改变。意见建议:建议按照标准时间等待,病理学检查需要时间分析组织变化性质以及是否改变,院内其他科室也会有病理学检查,是需要排队的。所以检验结果需要等待。
问前几天做了肠镜检查今天病理报告出来了诊断:“升结肠活...
专长:脑血管疾病,神经内科
&&已帮助用户:227303
病情分析:从你所描述的情况看是患有结肠腺瘤虽然这个属于良性病变但是也有恶变的可能意见建议:药物治疗不会有效果建议您最好行手术治疗术前饮食无特殊禁忌易消化食物即可术前应该增加饮食营养术前三天进流食并口服肠道消炎药(术前肠道准备)术前晚或者术晨清洁肠道可以通过口服药物或者灌肠的方法清理干净肠道
问肿瘤标志物高于正常是不是肯定这个病就是癌症?
职称:医师
专长:妇产科、
&&已帮助用户:6683
问题分析:这个不一定的,特别对于卵巢肿瘤的标记物ca125来说,这个东西是一个敏感性很高,但是特异性不是特别高的指标。意见建议:也就是说这个指标在有炎症,或者是内膜异位等情况下都是有可能升高的,不代表一定就是癌症的
问肛想知道他到底是不是癌症部位持
职称:医师
专长:中西医结合内科常见病,对消化、呼吸、两性生活、生殖系统的...
&&已帮助用户:268560
问题分析:你好朋友,癌症早期不可以发现,目前医学上对于晚期的恶性肿瘤还并没有太有效的办法控制方法,意见建议:主要是加强对症与支持治 疗,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另外可以配合一些中药以及心理方面的治疗与调理。最好是定期体检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和预防为好,
问医生说去做肝部核磁共振还不说原因,是不是有癌症啊?
职称:医师
专长:真菌性外阴炎,痛经,前庭大腺炎
&&已帮助用户:233928
指导意见:您好;因不能 面诊患 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问是不是癌症
职称:主治医师
专长:脊柱源性和软组织损伤引起的相关疾病和疑难杂症的治疗,运用传统的中医手法和现代新医治脊疗法。
&&已帮助用户:377
问题分析:你好、可能是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神经根的症状、建议到医院拍腰椎核磁共振成像、也有可能是坐骨结节滑囊炎、建议你到正规医院中医推拿科诊治、祝你健康快乐。
关注此问题的人还看了
大家都在搜:
医生在线 - 免费健康咨询
手术治疗是膀胱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一般也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上腹部疼痛、上腹部饱胀感、食欲减退,消瘦乏力、消化道出血
按医嘱服药,并且在饮食上多注意,定期做身体检查...
我得结肠癌晚期了,每到发作,苦不堪言,求助!
得肺癌多年,一直未找到好的治疗方法,求助!
得肝癌多年,一直未找到好的治疗方法,求助!
肝区剧痛、消化道大出血、出血倾向
我得了肝癌,肝脏一直都在疼,差不多疼了半个月了,怎么治?
补充维生素E、补充微量元素硒、少食肉类奶制品
医院检查得了肺癌,怎么办?
肠镜相关标签
免费向百万名医生提问
填写症状 描述信息,如:小孩头不发烧,手脚冰凉,是怎么回事?
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
百度联盟推广
搜狗联盟推广
专家在线免费咨询
评价成功!血液一般检验
第二章& 血液一般检验&
通过本章节学习,你将能回答关于“血液一般检验”的下列问题:&
1.红细胞计数有哪些方法?红细胞显微镜计数法原理如何?红细胞计数参考方法是什么?
2.什么是血细胞计数误差?如何减少误差?
3.血红蛋白测定有哪些方法?WHO和ICSH推荐何种参考方法?
4.简述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的实验原理?
5.有哪些人为原因可造成红细胞形态异常?
6.血细胞比容的离心沉淀测定有哪些方法?其原理如何?其优缺点?
7.何谓网织红细胞?ICSH将网织红细胞分为几型?外周血中以哪型网织红细胞为主?
8.常见网织红细胞染色方法有几种?网织红细胞活体染色的原理是什么?
9.白细胞计数的方法学评价?
10.白细胞计数时标本采集的质量保证?
11.如何减少白细胞计数的固有误差?
12.如何校正有核红细胞对白细胞计数的影响?
13.显微镜计数法白细胞计数的质量考核与评价的方法有哪些?
14.白细胞分类计数的方法学评价?
15.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16.临床常用血栓与止血筛检试验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17.如何评价出血时间测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18.PT、APTT测定的质量保证环节及主要临床意义?
19.ISI、INR的含义如何?有何主要临床应用?
20.如何从PLT、PT和APTT这三项筛检试验获取临床信息?
21.何谓ABO血型抗体?IgM型血型抗体和IgG型血型抗体的产生及生物学特性有何不同?
22.常用ABO血型鉴定方法有几种?
23.如何区分Rh阳性血型和Rh阴性血型?常规鉴定Rh血型的方法是什么?
24.为什么对有反复输血史和妊娠史的患者要同时使用酶介质法和抗人球蛋白试验配血?
血液一般检验是指血液检验项目中最基础及最常用的检验,主要包括手工或仪器血细胞计数及相关参数测定、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最常用凝血试验、交叉配血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自动化仪器已应用到血液一般检验工作中,使血液一般检验测定快速、项目扩展、参数增多。因此,血液一般检验能及时、准确、随机、全面反映机体的基本功能状况。血液一般检验取材容易,检测便捷,仍然是筛检疾病、遴选其他实验检查的首要程序。
第一节& 红细胞检查
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有形成分,其主要生理功能是作为携氧或二氧化碳的呼吸载体和维持酸碱平衡等。临床可通过各项红细胞参数检验和红细胞形态观察对贫血和某些疾病进行诊断或鉴别诊断。
常用的红细胞检查项目有: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形态观察、红细胞平均参数计算、网织红细胞计数、嗜碱性点彩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沉降率测定等。红细胞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见表2-1。
表2-1 红细胞检查的临床应用
红细胞检查项目
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血细胞比容测定和红细胞平均参数计算
贫血的诊断与形态学分类
网织红细胞计数
骨髓造血功能评价
动态观察疾病变化
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及网织红细胞计数
放化疗、干扰素、抗生素治疗监测
嗜碱性点彩红细胞计数
职业病防护(重金属中毒监测等)
一、红细胞计数
&& &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 count,RBC)是血液一般检验的基本项目,常作为诊断贫血及红细胞增多的主要指标之一。
【检测原理】
1.显微镜计数法& 采用等渗稀释液将血标本稀释一定倍数,滴入血细胞计数室中,显微镜下计数一定区域内红细胞数,经换算得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数量。
2.血液分析仪法& 多采用电阻抗法,也有采用流式细胞术激光检测法等。
【方法学评价】红细胞计数方法评价见表2-2。
红细胞计数法的方法学评价
显微镜计数法
传统方法,设备简单,价廉
费时费力,精密度低
为血液细胞计数和分类的参考方法;用于血液分析仪异常检查结果复核
血液分析仪法
操作便捷,易于标准化,精密度高
价贵;环境条件要求较高
健康人群普查;大批量标本筛检
【质量保证】血细胞计数误差可来源于技术误差、仪器误差和分布误差,可通过消除或减少误差进行红细胞计数的质量控制(表2-3)。
表2-3& 血细胞计数误差的种类及消除方式
误差减少方法
采血部位不当、稀释倍数不准、充液不当、血液凝固、器材处理及使用不当和细胞识别错误等
规范操作、正确使用器材、提高操作技能
器材(计数板、盖片、吸管等)不准确、不精密等
校正各种器材
血细胞在计数池分布不均匀等
扩大细胞计数范围和(或)数量
【参考值】①成年:男性 (4.09~5.74)×1012/L,女性
(3.68~5.13)×1012/L。②新生儿(5.2~6.4)×1012/L。③婴儿(4.0~4.3)×1012/L。④儿童(4.0~4.5)×1012/L。
【临床意义】
1.生理性变化& 红细胞数量受到许多生理因素影响,但与相同年龄、性别人群的参考值相比,一般在±20%以内。
(1)增多:主要见于机体缺氧如新生儿(增35%)、高山居民(增14%)、登山运动员、剧烈运动和体力劳动等;雄激素增高成年男性高于女性;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多如精神因素如情绪波动等;长期重度吸烟;静脉压迫时间>2min(增10%);毛细血管血比静脉血测定结果高(增高10%~15%);日内差异(上午7时最高);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药物等。
(2)减低:主要见于生理性贫血,生长发育造血原料相对不足如6个月~2岁婴儿、造血功能减退如老年人、血容量增加如孕妇(减少达16%)、长期饮酒(减少约5%)。
2.病理性变化
(1)病理性增多:①相对性增多:暂时性血液浓缩如呕吐、高热、腹泻、多尿、多汗、大面积烧伤等。②绝对性增多:包括继发性增多的组织缺氧EPO代偿性增高,如严重慢性心肺疾病、发绀性先天性心脏病、异常血红蛋白病等;EPO非代偿性增高如与某些肿瘤和肾脏有关的疾病如肾癌、肝细胞癌、子宫肌瘤、卵巢癌、肾胚胎瘤、肾积水、多囊肾和肾移植后等。原发性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良性家族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2)病理性减少:见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贫血(定义为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或血细胞比容低于参考值下限)。贫血的病因诊断较为困难,一般应结合临床和进一步检查。按病因可将贫血分为3大类。
1)红细胞生成减少:如骨髓功能衰竭的再生障碍性贫血(造血干细胞减少)、急性造血功能停滞(造血干/祖细胞受抑制)等;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障碍如肾性贫血(造血调控因子缺乏)、缺铁性贫血(铁缺乏)、铁粒幼细胞贫血(铁利用障碍)、巨幼细胞贫血(叶酸、维生素B12缺乏性DNA合成障碍)等。
2)红细胞破坏过多:①红细胞内在缺陷如膜缺陷的遗传性球形、椭圆形、口形、棘形红细胞增多症。②红细胞酶缺陷如遗传性红细胞G-6-PD缺乏症、遗传性红细胞丙酮酸激酶缺乏症等。③血红蛋白异常如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镰状细胞贫血、血红蛋白C、D、E(HbC,D,E)病(珠蛋白合成减少)。④不稳定Hb所致溶血性贫血(珠蛋白结构异常)、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红细胞对补体过敏)。④红细胞外在异常如免疫反应引起的贫血如新生儿溶血病、血型不合输血后溶血病、药物性免疫性溶血性贫血。⑤机械性损伤如红细胞破碎综合征、行军性血红蛋白尿;高温烧伤所致溶血性贫血、药物和化学毒物所致溶血性贫血、疟疾和多种细菌所致溶血性贫血、脾功能亢进所致溶血性贫血。
3)红细胞丢失(失血):如急性、慢性失血性贫血。
此外,药物也可引起贫血:①抑制骨髓的药物如阿司匹林、链霉素、消炎痛、洋地黄、苯妥英钠等。②引起维生素B12、叶酸吸收障碍的药物如口服避孕药、雌激素、降糖灵、新霉素、异烟肼等。③引起铁吸收障碍药物如皮质类固醇等。④引起溶血的药物如头孢类、氨基甙类抗生素、磺胺药、抗过敏药、维生素A/K、奎尼丁类、水杨酸类、速尿、异烟肼、利福平、驱蛔灵、马利兰等。
红细胞计数医学决定水平:高于6.8×1012/L,应采取相应治疗措施;低于3.5×1012/L可诊断贫血;低于1.5×1012/L应考虑输血。
飞升(fl)
1fl=10-15L
全部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的平均值
皮克(pg) 1pg=10-12g
全部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的平均值
Ret百分数是评价红系造血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①增高:提示骨髓红细胞生成功能良好,抗贫血药物治疗有效
②降低: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
Ret%×红细胞数/L
Ret绝对数更准确反映红系造血
网织红细胞生成指数
(reticulocyte production index,RPI)
释放入外周血Ret越幼稚,成熟时间越长。HCT/Ret成熟时间(d):
(0.39~0.45)/1,(0.34~0.38)/1.5,(0.24~0.33)/2.0,(0.15~0.23)/2.5,<0.15/3.0
Ret生成相当于正常人的倍数
①正常人RPI为1。②RPI>3:提示溶血性贫血或急性失血性贫血。③RPI<1:提示骨髓增生低下或红系成熟障碍所致贫血
网织红细胞成熟指数(reticulocyte&
maturity& index,RMI )
①增高:溶血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多发性骨髓瘤
②降低:常与骨髓衰竭或无效造血有关,如巨幼细胞贫血
1.评价骨髓增生能力,判断贫血类型
(1)网织红细胞增多:表示骨髓造血功能旺盛,各种增生性贫血均可增多,溶血性贫血增加尤为显著。
(2)网织红细胞减少: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依据之一)。
(3)鉴别贫血:网织红细胞计数在诊断正细胞贫血,或仅铁蛋白、转铁蛋白结果可疑的小细胞贫血时尤为重要;大细胞贫血伴网织红细胞增多,常提示用叶酸或维生素B12治疗有效。网织红细胞计数鉴别贫血见图2-19~图2-21。
网织红细胞计数鉴别正细胞贫血
图2-19网织红细胞计数鉴别正细胞贫血
网织红细胞计数鉴别小细胞贫血
图2-20网织红细胞计数鉴别小细胞贫血
网织红细胞计数鉴别大细胞贫血
图2-21网织红细胞计数鉴别大细胞贫血
2.评价疗效
(1)观察贫血疗效:Ret是贫血患者随访检查的项目之一。缺铁性贫血或巨幼细胞贫血经有效治疗后,
2~3d后Ret开始上升,7~10d达到最高峰(约10%),2周后逐渐降至正常水平。
(2)骨髓移植后监测骨髓造血恢复:骨髓移植后第21天,如Ret大于15×109/L,常表示无移植并发症;若骨髓开始恢复造血功能,首先表现为HFR和MFR的上升,其次为网织红细胞计数值上升,因此RMI的改变更为敏感。
3.放疗和化疗的监测&& 网织红细胞的动态观察可指导临床适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造成严重的骨髓抑制。机体接受放、化疗后,如出现骨髓抑制,早期HFR和MFR降低,而后网织红细胞数值降低;停止放、化疗,骨髓功能恢复后,这些指标依次上升。
七、嗜碱性点彩红细胞计数
嗜碱性点彩红细胞(basiphilic
stippling cell)是不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胞质内残存的核酸变性、聚集形成颗粒,经碱性染料(如美蓝)染色后,细胞内可见到深染的颗粒;若以Wright染色,则在粉红色的胞质中见到紫红色或蓝黑色颗粒,故名嗜碱性点彩红细胞。
【检测原理】制备血涂片,甲醇固定,碱性美蓝染色。选择细胞分布均匀的区域,油镜计数1 000个红细胞中嗜碱性点彩红细胞的数量,或油镜计数50个视野中的嗜碱性点彩红细胞,同时计数5个视野中的正常红细胞数量,计算百分比。
【参考值】<0.03%)。
【临床意义】嗜碱性点彩红细胞计数增高主要见于铅、汞、银、铋等重金属及硝基苯、苯胺中毒,对慢性重金属中毒具有辅助诊断价值。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白血病、恶性肿瘤时也可见嗜碱性点彩红细胞增高。
(2)固有误差:主要是指计数域误差(field
error)。计数域误差是由于每次充池后血细胞在计数室内分布不可能完全相同所造成的误差,属于偶然误差。根据统计学原理,血细胞在计数室内的随机分布符合泊松(Poison)分布,其标准差(m为白细胞多次计数的均值)。
变异系数(计数域误差)可随计数的细胞数量增多而减小。因此,可通过增加计数室计数面积或计数更多的细胞来减少计数域误差。
当白细胞数量太少时(<3×109/L),可扩大计数范围(计数8个大方格内的白细胞数)或缩小稀释倍数(如采集40μl血液)。
当白细胞数量太多时(>15×109/L),可适当减少血量(如采集10μl血液)或增加稀释倍数(如取0.78ml稀释液)。
此外,固有误差还应包括计数室和吸管的使用次数,即计数池误差(chamber error)和吸管误差(pipet error)。同一样本用多支吸管稀释,在多个计数板计数,较同一稀释液在同一计数板进行同样多次计数所得的结果更接近真值。白细胞计数固有误差总变异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公式中,nb:计数的白细胞总数,nc:计数板使用次数,np:吸管使用次数。
(3)生理状态影响:运动、劳动、冷热水浴、酷热、严寒等常出现一过性白细胞增高;一日之内白细胞数最高值与最低值可相差1倍。另外,吸烟者白细胞总数平均较非吸烟者高30%。因此,对住院患者,特别是对需要进行动态观察的患者,最好在固定检查时间。
2.质量考核与评价& 目前,显微镜计数法尚无公认或比较完善的质量保证与考核方法,关键在于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掌握其误差规律,熟练操作技术。
(1)经验控制(experience
control):将白细胞计数结果与血涂片上白细胞分布密度相对照,通过观察二者是否相符,以粗略判断白细胞计数结果的准确性。由于血涂片的制备难以标准化。所以,当白细胞计数结果有矛盾时应复查。白细胞总数与血涂片上白细胞分布密度的关系见表2-26。
表2-26 白细胞总数与血涂片上白细胞分布密度的关系
白细胞总数(×109/L)
每高倍视野平均白细胞数
(2)两差比值评价法:随机抽取1份标本重复计数,该份标本在短时间内2次计数细胞数之差与2次计数细胞数之和的标准差平方根之比,即为两差比值。本法适用于个人技术考核;也可用于复查与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及治疗效果。
公式中,r:两差比值;X1、X2分别为前后2次数得的细胞数。
质量得分=100-(r×20.1),并按表2-27进行质量评价。
根据统计学理论,两差比值>1.99,则2次结果有显著性差异,故失分系数为(100-60)/1.99=20.1。
表2-27 血细胞计数质量得分与评价
(3)双份计数标准差评价法:采用多个标本,每个标本均作双份计数,用每个标本的双份计数之差计算标准差,然后求得变异系数及质量得分。本法适用于个人技术考核及室间质控。
公式中n:标本数;X1、X2分别为同一份标本2次计数的细胞数。
质量得分=100-(CV×2)。评价方法同两差比值评价法。
【参考值】成人:(4~10)×109/L;
儿童:(15~20)×109/L; 6个月~2岁:(11~12)×109/L;新生儿:(15~20)×109/L。
【临床意义】白细胞总数高于10×109/L称为白细胞增多(leukocytosis);低于4×109/L称为白细胞减低(leukopenia),通常将其减低的临界值定为(4~2.5)×109/L,低于2.5×109/L肯定异常。外周血白细胞数量的变化受生理状态和许多病理因素的影响,其改变的临床意义见白细胞分类计数。
二、白细胞分类计数
白细胞分类计数(differential leukocyte count,DLC)是在显微镜下观察染色后的血涂片上白细胞的形态,并进行分类计数,求得各种白细胞的比值(百分率)和绝对值。由于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具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不同因素可导致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发生变化。因此,直接了解白细胞形态或分类的变化,较了解白细胞总数更能反映机体的生理或病理状态。白细胞分类计数的目的在于:①观察白细胞增多症、白细胞减少症、感染、中毒、恶性肿瘤、白血病和其他血液系统疾病的白细胞变化情况。②评估红细胞和血小板形态。
【检测原理】白细胞分类计数的方法有显微镜分类计数法和血液分析仪法。显微镜分类计数法的原理:将血液制成血涂片,经Wright染色后,在油镜下,根据白细胞形态特点逐个分类计数(一般计数100~200个白细胞),并观察其形态的变化,然后求得各种白细胞的比值(百分率)。根据白细胞计数的结果,求得每升血液中各种白细胞的绝对值(绝对值=白细胞计数值×该种白细胞分类计数的百分率)。
【方法学评价】白细胞分类计数的方法学评价见表2-28。
表2-28 白细胞分类计数的方法学评价
显微镜分类计数法
①为白细胞分类计数参考方法。②分类较准确,能及时发现各种细胞形态的病理变化
费时,受血涂片质量和检验人员经验等影响,精密度较差。不适用于大量健康人群的筛查
血液分析仪法
①为DLC筛检首选方法。②检测速度快,分析细胞多,重复性好,准确性高,易于标准化,报告形式多样,有异常结果报警,提示诊断方向。③可与全自动推片染片机连接
不能准确识别细胞类别和病理变化。只能作筛查,异常标本必须作显微镜法复查
【质量保证】
1.计数误差
(1)血涂片制备和染色:血涂片制备和染色不良将影响白细胞分类计数结果,甚至导致错误的分析结果。目前,普遍采用传统的楔形法制备血涂片,即合格的涂片为楔形,约3cm×2cm,表面光滑,两边留有小于0.3cm的空隙,中间有恰当大小(1.0~1.5cm)的阅片区,另一端有同样大小的厚片区。染色后的细胞色彩鲜明,能显示出各种细胞特有的色彩,细胞核结构和细胞质颗粒清楚。
(2)观察部位:由于各种白细胞的体积和密度不同,在血涂片中分布不均匀。体积较小、密度较大的淋巴细胞在体部较多;而体积较大、密度较小的单核细胞和粒细胞在尾部和两侧较多;异常大的细胞则常出现在尾部。因此,应选择细胞分布均匀、染色效果好的部位(一般在体尾交界处或片头至片尾的3/4区域)进行分类。若采用离心法涂片,可获得细胞分布均匀、形态完好的血涂片。
(3)分类计数的范围和移动规律:分类时要按一定方向有规律地移动视野,一般以横“弓”字形进行,避免重复或遗漏,避免主观选择视野。因为血涂片边缘的大细胞偏多,无代表性,故应避免分类血涂片边缘的细胞。
(4)分类计数的白细胞数量:白细胞分类计数的精确性与分类计数的白细胞数量有关,被计数的白细胞占总计数白细胞的比例越大,误差就越小。为兼顾临床的工作效率,分类计数白细胞数量可根据白细胞总数而定。1983年,全国临床检验方法学学术研讨会推荐的方案见表2-29。
表2-29白细胞总数与分类白细胞数量的关系
白细胞总数(×109/L)
应分类白细胞数(个)
100(1张血涂片)
200(1张血涂片)
50~100(2张血涂片)
(5)注意事项
1)观察全片:首先应采用低倍镜观察血涂片的染色质量及细胞分布情况,注意血涂片边缘及尾部有无巨大的异常细胞及寄生虫等,若发现异常应报告。
2)计数异常和幼稚血细胞:①分类计数中若发现异常或幼稚白细胞,应逐个分类计数和报告,并包括在白细胞分类的比值或百分率中。②分类计数中见到幼稚红细胞,应逐个计数,但不计入100个白细胞内,而以分类100个白细胞时见到幼稚红细胞的数量来报告(x∶100),并注明其所属阶段。
3)观察其他血细胞或成分:应注意观察成熟红细胞和血小板的形态、染色及其分布情况。
2.质量考核与评价& 由于手工制备的血涂片细胞分布不均匀,分类计数结果变化大,很难对每张血涂片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目前亦缺乏统一的质量控制方法,关键在于熟练操作技术,严格控制各个操作环节,尽量减少误差。
(1)95%可信限法(England细胞分类Sp公式法):95%可信限为x±1.96sp。
公式中sp:标准误,x:某类细胞分类的结果(比值),n:分类的白细胞总数。其中n应>30,x应在0.1~0.9之间。如:分类的白细胞总数为100个,中性分叶核粒细胞的比值为0.6,则:
95%可信限=0.6±1.96×0.049,即为0.504~0.696。
(2)相对误差(relative
error,RE)评价法(Aznar评价法)此法很少应用。
1)RE比值可靠性试验:取1张血涂片作2次分类计数,各白细胞2次分类计数结果(比值)4.39。白细胞分类质量得分与评价见表2-30。
表2-30 白细胞分类质量得分与评价
ΣRE≤0.615
0.615<ΣRE≤1.23
1.23<ΣRE≤1.64
ΣRE>1.64
2)RE比值准确性试验:随机抽取1份血标本,由有经验的检验医师将其制成多张血涂片,一部分血涂片由经验丰富的检验医师(可多名)重复分类计数20次,用其均值作为靶值;另一部分血涂片分发给被考核者。将被考核者分类计数结果与靶值的差值求,其计算及质量评价方法同RE比值可靠性试验。
按照CLSI的H20-A标准,要求检验人员对每张血涂片做200个白细胞的分类计数,然后计算计数百分率的标准误,计算公式如下,可计算95%可信区间或采用Rümke提供的白细胞分类计数95%可信区间(表2-31),判断结果是否落在可信区间内。若数据不符合该规则,表示存在样本处理过程或操作错误(如样本标识误差,制片不佳,读片区域不当,或细胞分类错误)。在分析出可能误差来源后,必须重新进行考核。
百分率标准误计算公式:
某一参数百分率的95%可信区间:
式中:n=200;p=均值;q=100-p。
表2-31& 各种白细胞分类计数结果的95%可信区间(Rümke)
10.4~20.7
12.0~18.4
12.8~17.4
14.3~15.8
12.7~29.2
14.7~26.2
16.6~23.8
17.6~22.6
19.2~20.8
16.9~34.7
19.2~31.6
21.3~29.0
22.3~27.8
24.1~25.9
21.2~40.0
23.7~36.9
26.0~34.2
27.2~32.9
29.1~31.0
25.7~45.2
28.4~42.0
30.8~39.4
32.0~38.0
34.0~36.0
30.3~50.3
33.2~47.1
35.7~44.4
36.9~43.1
39.0~41.0
35.0~55.3
38.0~52.2
40.6~49.5
41.9~48.1
44.0~46.0
39.8~60.2
42.9~57.1
45.5~54.5
46.9~53.1
49.0~51.0
44.7~65.0
47.8~62.0
50.5~59.4
51.9~58.1
54.0~56.0
49.7~69.7
52.9~66.8
55.6~64.3
56.9~63.1
59.0~61.0
54.8~74.3
58.0~71.6
60.6~69.2
62.0~68.0
64.0~66.0
60.0~78.8
63.1~76.3
65.8~74.0
67.1~72.8
69.0~70.9
65.3~83.1
68.4~80.8
71.0~78.7
72.2~77.7
74.1~75.9
70.8~87.3
73.8~85.3
76.2~83.4
77.4~82.4
79.2~80.8
76.5~91.4
79.3~89.6
81.6~88.0
82.6~87.2
84.2~85.7
82.4~95.1
85.0~93.8
87.0~92.5
88.0~91.8
89.3~90.6
83.6~95.8
86.1~94.6
88.1~93.4
89.1~92.7
90.4~91.6
84.8~96.5
87.3~95.4
89.3~94.2
90.1~93.6
91.4~92.6
86.1~97.1
88.5~96.1
90.4~95.1
91.2~94.5
92.4~93.5
87.4~97.8
89.8~96.9
91.5~95.9
92.3~95.4
93.5~94.5
88.7~98.4
91.0~97.6
92.7~96.7
93.5~96.3
94.5~95.5
90.1~98.9
92.3~98.3
93.9~97.5
94.6~97.1
95.5~96.4
91.5~99.4
93.6~98.9
95.1~98.3
95.7~98.0
96.6~97.4
93.0~99.8
95.0~99.4
96.4~99.0
96.9~98.8
97.7~98.3
94.6~99.9
96.4~99.9
97.7~99.7
98.2~99.5
98.7~99.2
96.4~100.0
98.2~100.0
99.3~100.0
99.6~100.0
99.9~100.0
注:%,各类型细胞百分数;N,白细胞分类总数
从表2-31可知,各种细胞的在分类计数中所能达到的最低可信度(如从0%~100%),是随着分类细胞总数(如从100~10
000个)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在血液分析仪区分细胞类别是准确的前提下,仪器细胞分类总数(以万计)远远大于手工分类(以百计)总数,其最低可信度也大大高于手工法。同样,对手工计数分类细胞为1%的嗜碱性粒细胞而言,计数200个细胞的最低可信度(0.1%)高于计数100个细胞的最低可信度(0%)。
【参考值】成人白细胞分类计数参考值见表2-32。
表2-32 成人白细胞分类计数参考值
百分率(%)
绝对值(×109/L)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Nst)
0.01~0.05
0.04~0.50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Nsg)
0.50~0.70
2.00~7.00
嗜酸性粒细胞(E)
0.005~0.050
0.05~0.50
嗜碱性粒细胞(B)
淋巴细胞(L)
0.20~0.40
0.80~4.00
单核细胞(M)
0.03~0.08
0.12~0.80
【临床意义】
1.白细胞总数与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 白细胞总数与中性粒细胞数量增多及减少的定义见表2-33。在外周血中,由于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故其数量的增多或减少可直接影响白细胞总数的变化。因此,白细胞总数变化的临床意义与中性粒细胞数量变化的临床意义基本一致。但是,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数量上的改变也会引起白细胞总数的变化。因此,若出现白细胞总数与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关系不相一致的情况,还应具体分析。
表2-33 白细胞总数与中性粒细胞数量增多及减少的参考标准
白细胞增多(leukocytosis)
外周血白细胞>10×109/L
白细胞减少(leukopenia)
外周血白细胞<4.0×109/L
中性粒细胞增多症(neutrocytosis)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7.0×109/L
粒细胞减少症(granulocytopenia)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成人<2.0×109/L;儿童<1.5×109/L
粒细胞缺乏症(agranulocytosis)
外周血白细胞<2.0×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或消失
(1)中性粒细胞生理性变化: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生理性增多一般多为暂时性,去除影响因素后则可恢复正常。这种变化与内分泌因素有关,主要是由于边缘池的白细胞进入循环池增多所致。增多的粒细胞大多为成熟的中性分叶核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也增加,通常不伴有白细胞质量的改变。
白细胞的生理性波动很大,白细胞计数结果在30%以内波动多无意义,只有通过定时和连续观察才有诊断价值。中性粒细胞生理性变化的意义见表2-34。
表2-34中性粒细胞生理性变化的意义
新生儿较高(15×109/L),可达30×109/L,在3~4d后降至10×109/L,主要为中性粒细胞,至6~9d逐渐减低与淋巴细胞大致相等,以后淋巴细胞逐渐增高,至2~3岁后又逐渐降低,而中性粒细胞逐渐增高,至4~5岁二者又基本相等,后逐渐增高至成人水平
安静及放松时较低,活动和进食后较高;早晨较低,下午较高;1d之间变化可相差1倍
运动、疼痛和情绪
脑力和体力劳动、冷热水浴、高温、严寒、日光或紫外线照射白细胞轻度增高;剧烈运动、剧痛和情绪激动白细胞显著增高,可达35×109/L;刺激停止后较快恢复到原有水平
妊娠、分娩
经期及排卵期可略增高;妊娠期,尤妊娠5个月以上可达15×109/L;分娩时因产伤、产痛、失血等刺激,可达35×109/L,产后2周内可恢复正常
吸烟者平均白细胞总数高于非吸烟者30%,可达12×109/L,重度吸烟者可达15×109/L
(2)中性粒细胞增多(neutrophilia):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增多的原因很多,大致上可归纳为两大类:反应性增多和异常增生性增多。
反应性增多:是机体对各种病理因素刺激产生应激反应,动员骨髓贮存池的粒细胞释放及(或)边缘池的粒细胞进入循环池所致。因此,增多的粒细胞大多为成熟的分叶核粒细胞或较为成熟的杆状核粒细胞。反应性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增多的原因见表2-35。急性感染及炎症是中性粒细胞增多最常见的原因,增多的程度与病原体的种类、感染的部位、范围和严重程度以及机体的反应性有关(表2-36)。绝大多数细菌感染的白细胞为(10~30)×109/L,白细胞超过30×109/L提示深部感染或腹膜炎,超过50×109/L时提示感染严重(表2-36)。
表2-35 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反应性增高病因
细菌、某些病毒、真菌、螺旋体、立克次体及寄生虫感染等
白细胞增高最常见的原因
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支气管炎、肾炎、肾盂肾炎、结肠炎、胰腺炎、甲状腺炎、皮炎等
1)中毒颗粒较粗大且染色深,易与嗜碱性粒细胞的颗粒混淆。嗜碱性粒细胞胞核分叶较少,颗粒大而不均,染色更深,可分布在胞核上而使胞核分叶不清。
2)中毒颗粒数量少、分布稀疏散在于正常中性颗粒之间时,应注意辨认。
3)血涂片染色偏碱或染色时间过长,可造成正常的中性粒细胞颗粒染色过深,易与中毒颗粒混淆,此时应注意血涂片的整体染色情况以帮助分辨。
&3.新生儿溶血病& 母子ABO血型不合的妊娠后期,由于局部胎盘破裂造成少量胎儿红细胞进入母亲的血液循环,刺激母体免疫系统产生针对胎儿红细胞的IgG型血型抗体,当抗体效价大于1∶64时,胎儿发生溶血病的机率增高。
4.其他& ABO血型检查还可用于法医学鉴定及某些疾病的相关调查。
三、Rh血型系统
1940年,Karl
Landsteiner和Alexander Wiener 发现了Rh血型系统,Rh血型系统是最复杂的红细胞血型系统之一。由于Rh血型系统的遗传多态性,导致该系统的血清学表现复杂,表型频率极不平衡。
Rh血型系统有3种命名方式,即Fisher-Race命名法、Winer假说和Rosenfield的基因数字表达。国际输血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Blood Transfusion,ISBT)红细胞抗原命名专业组以Rosenfield的基因数字表达为基础,规范了Rh血型系统的字母/数字表达方式。
(一)Rh血型系统的命名
1.Fisher-Race命名法(CDE命名法)& CDE命名法简明易懂,为临床常用。其要点是:①Rh血型系统的遗传基因是位于1号染色体短臂上的连锁基因,每条染色体有3个连锁的基因位点,依次排列为CDE。②各基因位点由一对等位基因组成,即D/d、C/c、E/e。③CDE
3个连锁基因以复合体的形式遗传,如cDe/CDE主要以cDe或CDE遗传给子代。④由3个连锁基因可产生8种基因组合和36种遗传型。
2.ISBT命名法& ISBT红细胞抗原命名专业组以Rosenfield的基因数字表达为基础,规范红细胞Rh血型系统命名,其系统符号改为大写RH,系统代号为004,Rh抗原数字秩号分别为:D
001;C 002;E 003;c 004;e 005;如D血型抗原表述为Rh1或004001。
3.Rh系统表型(epitype)及基因型(genetype)& 根据CDE命名法,人类红细胞的Rh抗原理论上应有C、D、E和c、d、e共6种,由于尚未发现d抗体,相应也未发现d抗原。因此现有5种Rh抗原,相应有5种Rh抗血清。临床实验室常用5种Rh抗血清鉴定红细胞上的Rh抗原,其中D抗原最为重要。根据红细胞上有无D抗原将红细胞分为Rh阳性和Rh阴性,中国人约99.6%为Rh阳性,0.4%为Rh阴性。实际工作中若无抗e或抗c血清,用4种抗血清也可检查红细胞Rh血型。实验室常用抗C、抗c、抗D及抗E鉴定Rh血型,判断受检者的表型,如:抗C、抗c、抗D阳性,抗E为阴性,可报告为CcDee。理由是:根据Fisher-Race理论,各基因位点由一对等位基因组成,被检红细胞缺少E抗原,就表明一对染色体上应有2个e基因。
(二)Rh血型系统抗原及抗体
1.Rh血型系统抗原& Rh血型系统抗原强度仅次于ABO血型系统的A抗原及B抗原。目前已发现的Rh抗原有45种,其中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是D、E、C、c、e五种,其中以D抗原的抗原性最强,依次是E、C、c、e。
&& 2. Rh血型系统抗体& 天然Rh抗体极少,绝大多数Rh抗体由输血或妊娠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的IgG型免疫性抗体。主要Rh血型抗体有抗D、抗E、抗C、抗c、抗e五种。其中抗D最为常见。在盐水介质试验系统中可检出某些Rh抗体,表明这些Rh抗体具有IgM的性质,可能来自免疫反应抗体形成早期。
(三)Rh血型鉴定
红细胞膜上有D抗原者为Rh阳性,红细胞膜上无D抗原者为Rh阴性。临床常规应用中只使用抗D血清检查被检红细胞有无D抗原以确定被检者Rh血型。在特殊情况下如配血不合、亲子鉴定、家系调查等时,采用抗C、抗c、抗E、抗e等标准血清做全面的表型鉴定。鉴定Rh血型的常用方法有酶介质法、低离子强度溶液试验、抗人球蛋白试验、凝聚胺试验及人源盐水介质抗D试验。
&&& 【检测原理】
&&& (1)酶介质法:红细胞表面的唾液酸带负电荷,使用木瓜酶或菠萝酶破坏红细胞表面的唾液酸,降低红细胞表面的负电荷,减少细胞间的排斥力,促进Rh抗原与相应抗体间的结合从而产生红细胞凝集。
(2)聚凝胺试验(polybrene test):聚凝胺是带高价阳离子的季铵盐,溶解后产生的正电荷中和红细胞表面的负电荷,减少细胞间的排斥力,有利于红细胞凝集。如果是由Rh抗体致敏的红细胞产生的凝集,是特异性的不可逆凝集。非抗体致敏红细胞凝集则是可逆性凝集。
(3)抗球蛋白试验(antiglobulin test):又称为Coombs试验,是检测红细胞上不完全抗体的经典方法。不完全抗体多与其相应的红细胞结合,在盐水介质中不出现凝集反应。Coomb试验利用抗球蛋白抗体作为第2抗体,通过连接致敏红细胞表面的特异性Rh抗体,使致敏红细胞出现特异性凝集。
(4)人源盐水介质抗D试验:采用免疫球蛋白变性剂(如二硫苏糖)处理人源IgG类抗D血清,使小分子的IgG抗体分子增大成为具有大分子的“IgM”
的性质,能在盐水介质中与相应红细胞发生凝集,可用于Rh血型的快速鉴定。
&&& (5)低离子强度溶液试验(low ionic strength solution test):红细胞外围的阴离子是红细胞的稳定因素之一,降低反应介质的离子强度可减少细胞外围的阴离子,促进带正电荷的IgG型Rh抗体与红细胞结合发生凝集反应,从而增加红细胞的凝集强度。
【方法学评价】Rh血型鉴定的方法学评价见表2-63。
表2-63& Rh血型鉴定的方法学评价
酶介质法(直接法)
简单、快速、经济,但灵敏度低。常用于Rh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
酶介质法(间接法)
简单、经济、灵敏。可鉴定抗原和检测抗体。但较费时,准确性和稳定性较差
低离子强度溶液试验
反应时间短,灵敏度高
聚凝胺试验
快速、灵敏、准确性高,应用较多
抗球蛋白试验
检查不完全抗体最可靠方法,但操作复杂,费时,试剂较贵。多用于新儿溶血病的诊断及因血型不合输血产生的血型抗体的检测
人源盐水介质抗D试验
操作简单,特异性和灵敏度均高,应用广泛,但试剂昂贵
&&& 【质量保证】
(1)检测前:①标本处理:标本新鲜,严防污染。为避免假阴性,被检红细胞要用生理盐水充分洗涤。②试剂和器材:使用有效期内的合格试剂。抗血清要妥善保存,防止污染。使用的仪器、器材清洁干燥。
(2)检测中:①严格遵守操作规程。②严格控制抗原抗体比例、介质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离心条件等影响检测结果的关键因素。③每次实验均须设置阴性对照、阳性对照及试剂对照。④红细胞上的Rh抗原与相应抗体反应形成的凝集较弱,观察结果不可用力振摇。当结果可疑时,须用显微镜观察确认。
(3)检测后:①复查实验全过程,填写实验报告,查对无误后方可发出报告。②标本置4℃保存1周以上,以备复查。
【临床意义】
(1)Rh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 输血前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是保证输血安全的重要措施。一般正常人血清中不存在Rh抗体,但鉴于临床情况的复杂性,因此提倡每次输血前均须同时进行ABO和Rh血型鉴定,以确保输血安全。
(2)新生儿溶血病诊断: 如果母体血液中含有针对胎儿红细胞的IgG类Rh抗体,由于IgG类抗体可以通过胎盘,破坏胎儿红细胞,引起新生儿溶血病。因此检测母体Rh(D)抗体,可以尽早发现和避免新生儿溶血病。
四、交叉配血
交叉配血试验(cross matching test)是在血型鉴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检测受血者(blood
-recipient)和供血者(blood-donor)血液中是否含有不相配合的成分。交叉配血试验分两管,主侧为受血者血清与供血者红细胞;次侧为受血者红细胞与供血者血清。
& 【检测原理】交叉配血常用盐水配血试验。此外,酶介质试验、抗球蛋白试验、低离子强度盐水试验、凝聚胺试验及微柱凝胶试验均可用于交叉配血试验。
【方法学评价】临床常用的几种交叉配血试验的方法学评价见表2-64。
表2-64& 几种交叉配血试验的方法学评价
盐水配血试验
简单、快速,不需要特殊条件。ABO血型交叉配血最常用方法
不能检出不相配的IgG血型抗体
酶介质配血法
简便、经济、灵敏。可作配血筛查试验,主要检测Rh系统不相合的免疫性抗体
准确性、稳定性相对较差
抗球蛋白试验
灵敏、结果准确可靠,检查不完全抗体最可靠方法
操作复杂、费时、试剂较贵
快速、灵敏,结果准确可靠、应用广泛,能检出完全抗体和不完全抗体
需要特殊试剂、特殊器材
微柱凝胶配血法
项目齐全,客观,灵敏、特异、重复性好,结果可保存,可自动化操作,应用广泛
需特殊试剂、器材,成本较高
【质量保证】
1.检测前& ①建立标本签收制度,严格查对申请单和标本标签内容是否相符。②标本新鲜,无溶血,无污染。有输血或妊娠史患者的血标本应在48h内留取。③所用试剂应在有效期内。④实验器材清洁、干燥,防止溶血。
2.检测中& ①工作人员有高度的责任感,工作态度严谨。②实验器材标记清楚,吸管、滴管专用。③红细胞用生理盐水洗涤干净,以防止血浆中的血型物质中和标准血清中的血型抗体。红细胞的浓度及与标准血清的比例要适当。④要严格控制反应时间、温度、离心条件等。⑤配血试验阴性但有反复输血史和妊娠史的患者应同时使用酶介质法、抗球蛋白试验等交叉配血。⑥受血者在48h内用血量大,需多个供血者时,供血者间也应进行交叉配血,避免供血者间的血型不合或存在不完全抗体。⑦同型配血时,主、次侧出现溶血现象,是交叉配血不合的表现。⑧仔细观察分析结果,注意区别特异性凝集和红细胞缗钱状形成,弱凝集必须用显微镜鉴别。
3.检测后& ①配血后的患者和献血者的全部标本应置冰箱内保存7d以上以备复查。对配血过程中出现的凝集或溶血现象应仔细分析,查明原因。②完善登记和报告填发制度。认真填写报告和登记,查对无误后才能发出报告。③密切联系临床,了解输血情况。如发生输血反应,应结合临床输血过程,查找原因。
【临床意义】
1.保证输血& 进一步验证血型,及时纠正定型错误,避免因错定血型导致的输血反应,确保输血安全。
2.发现亚型和不规则抗体& ①在ABO血型系统中含有抗A1和抗A2的血清与A1红细胞交叉配血时可出现凝集。②虽然ABO血型相同,但当Rh或其他血型不同时也可发生严重的溶血性输血反应。这时即使没有进行Rh或其他血型鉴定,通过交叉配血也能发现受血者与供血者血型不合或存在免疫性抗体。
(李树仁)
&&&& 血液一般检验是指血液检验项目中最基础及最常用的检验。红细胞计数即测定单位体积血液中的RBC数量;血细胞计数时应注意质量保证,血细胞计数的误差来源于技术误差和固有误差(仪器误差和分布误差)。ICSH推荐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作为Hb测定参考方法,但试剂含KCN有剧毒,处理不当易造成环境公害;Hb测定对贫血程度的判断上优于红细胞计数;RBC形态与Hb浓度测定、RBC计数结果及其他参数相结合对贫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很重要的临床价值。HCT的高低主要与RBC数量及大小有关;微量法标本用量少,结果准确、快速、重复性好,WHO推荐为常规方法。网织红细胞须活体或荧光染色后可通过显微镜或仪器进行辨认和计数;普通显微镜法易掌握、成本低,但操作费时,且受主观因素影响,计数精确性较差等;外周血网织红细胞数量和分类是反映骨髓红系造血状态的敏感指标。红细胞沉降率指在规定条件下,离体抗凝全血RBC自然下沉的速度;ESR影响因素有血浆、RBC及测定因素等。魏氏法是ICSH及全国临床检验方法学学术会议推荐的参考方法;血沉是一项缺乏特异性的指标,不能用于疾病的诊断,但对疾病的鉴别和动态观察有参考价值。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分类计数及形态学检查,是诊断疾病,尤其是对恶性血液病进行初步诊断和评估疗效的基本指标。白细胞计数是指测定单位容积的外周血各种白细胞的总数。白细胞计数方法有显微镜计数法和血液分析仪法,显微镜计数法是白细胞计数的参考方法,显微镜计数法尚无公认或比较完善的质量保证与考核方法,关键在于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掌握其误差规律,熟练操作技术。
白细胞分类计数的方法有显微镜分类计数法和血液分析仪分类计数法,前者是参考方法,后者是白细胞分类计数和筛检的首选方法。显微镜下白细胞分类根据染色血涂片上白细胞形态计数出各种白细胞百分率。白细胞形态学检查有显微镜法和血液分析仪法;中性粒细胞形态主要变化有毒性变化(大小不均、中毒颗粒、空泡形成、杜勒小体、退行性变)、棒状小体、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核左移、核右移);淋巴细胞形态学变化有异型淋巴细胞、具有卫星核淋巴细胞。
血小板计数常用血液分析仪筛检法,当仪器测定血小板数量明显异常时,仍需镜检复核血小板计数和(或)复查血涂片。正常血小板直径为1.5μm~3μm,年轻血小板体积较大;血小板计数影响的因素较多,血涂片观测血小板和红细胞、白细胞形态和数量有助于复核血液分析仪血小板计数异常。
临床上大多数止凝血的重要信息可从PLT、APTT、PT和Fg基本筛检试验获得。这些试验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结果可靠,符合疾病筛检诊断试验的要求。APTT反映内源性凝血因子,PT则是检测外源性凝血途径的最常用试验;APTT及PT的质量保证和主要影响因素均与激活剂的质量有关。
ABO血型鉴定用盐水配血法,ABO血型抗体以IgM为主,试管法盐水配血为临床实验室的常用方法;凝胶微柱法以凝胶为介质,使用单克隆血型抗体,特异性高。Rh血型是最复杂的红细胞血型系统之一;常规应用抗D血清检查红细胞上有无D抗原确定被检者的Rh血型;鉴定Rh血型的方法酶介质法既可鉴定抗原又可检测抗体,是Rh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的常用方法;抗人球蛋白试验是检测红细胞上不完全抗体的最可靠方法。使用试管法鉴定血型应同时进行正向、反向定型并设置对照管。盐水交叉配血是临床常用的交叉配血方法,对于有反复输血史、妊娠史的患者应同时使用酶介法和抗人球蛋白试验配血,以检出免疫性抗体和不完全抗体。交叉配血有利于进一步验证血型,发现亚型和不规则抗体;同型配血,主侧、次侧出现溶血是配血不合的表现。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离心条件是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的重要影响因素,必须按操作规程严格控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咸阳机场现活体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