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奇穴穴位秘密光明穴位在哪

大骨空穴-手部穴位图解-经外奇穴图解
正文 < flash版 < 人体穴位图解 < 健康书籍 :当前位置 
大骨空穴-
来源:  作者:  类别:  时间:
  中医针灸穴位取穴标准:
  大骨空穴
  (Dà gǔ kōng)(《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
  〖类属〗上肢部奇穴(Ex-UE)。
  〖位置〗位于手拇指背侧,指间关节的中点处。
  〖解剖〗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和拇长伸肌腱。分布有桡神经浅支的指背神经和动脉。
  〖取穴〗患者手掌向心,屈大拇指,于拇指关节背侧横纹中点取穴。
  〖刺灸法〗一般不用针刺,可灸。艾炷炙3~5壮,或艾条炙5~10分钟。
  〖作用〗明目利窍,风泻火;退翼明目。
  〖主治疾病〗各种眼病:、内障、风眩、目痛、。以及急性胃肠炎、吐泻、。
  〖配伍应用〗
   目翳:配小骨空、、太阳穴(《针灸大成》)。
   一切目疾:配小骨空穴、、(《奇穴治疗诀》)。
   烂眼:配(《玉龙赋》)。
   吐泻:配(《奇穴治疗诀》)。
  〖附录〗别名:大骨孔穴。
  〖免责忠告:本站发布的穴位图解仅供参考,若刺灸请咨询中医师。〗转载;眼痛和光明穴的学习
眼痛和光明穴的学习
( 08:51:08)
胸锁乳突肌,颞肌,颈夹肌,咬肌,枕下肌群,枕肌,眼轮匝肌,斜方肌
肝与胆病辨征
&&&&肝病证候:肝阴、肝血常不足,表现虚证,肝阳、肝气常有余。寒、湿邪气每多侵犯。
&&&&肝病症状:胸胁少腹胀痛窜痛,烦躁易怒,头晕胀痛,肢体震颤,手足抽搐,以及目疾,月经不调,睾丸胀痛等。
&&&&胆病证候:胆病证候除胆郁痰扰证外,又可与肝互病为肝胆湿热证。
&&&&胆病症状:胆气上溢症,口苦,另有神志症失眠,惊悸。
&&&&[临床表现]本证有二,情志疏泄失常和经气不畅。表现情志抑郁易怒,胸胁或少腹胀痛窜痛,胸闷善太息,或见梅核气,或见痿瘤、癥块等。妇女可见乳房胀痛,月经不调。
&&&&[证候分析]肝气郁结的病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因郁致病;二是因病致郁。如情志的改变和其他疾病的侵袭,都可引起肝气郁结。疏泄失常,痰气互结,肝郁气滞,故见情志抑郁。肝经所过部位发生胀闷疼痛,以及妇女月经不调等症。
&&&&[临床表现]症状集中头面部,性质属阳热,多兼出血症。可见急燥易怒,不眠多梦,胁肋灼痛,便秘尿黄,耳鸣如潮,头晕胀痛,面红目赤,口苦口干,或吐血衄血,舌红苔黄,脉弦数。
&&&&[证候分析]肝火上炎,多因情志不遂,郁而化火所致。火性炎上,循经上攻头目,火热伤津,气血涌盛络脉,甚至邪热迫血妄行,故见诸症。
&&&&[临床表现]症在头面耳目及肢体爪甲,表现血濡养不足。眩晕耳鸣,面色不华,爪甲不荣,肢体麻木,关节拘急不利,手足震颤或手不能持物,足不能步,视物昏花舌淡苔白,脉细。
&&&&[证候分析]肝藏血蓄精,肝之精血亏虚,失却濡养,耳、目、筋脉及头面失荣。舌淡苔白脉细,为血虚常见之征。
&&&&[临床表现]以阴虚内热为基本症状,突出头面、目、胁局部特征。头晕耳鸣,两目干涩,面部烘热,胁肋灼痛,五心烦热,口干咽燥,或见手足蠕动,舌红少津,脉弦细致。
&&&&[证候分析]肝阴虚,不能上滋于头目,筋脉失养;明虚阳盛,虚火内扰,故发此证。舌红少津,脉弦细数乃肝阴不足之征。
&&&&[临床表现]肝阳盛于上,肝肾阴亏于下,症以上盛下虚为特点。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头重脚轻,舌红脉弦有力或弦细数。
&&&&[证候分析]肝肾之阴不足,肝阳亢逆无制,气血上冲,则见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面红目赤;肝失疏泄故急躁易怒;肝肾阴虚,神不得安,筋失所养,故见失眠多梦,腰膝酸软等症;肝阳亢于上,肾阴虚于下,上盛下虚,故头重脚轻;舌红、脉弦有力或弦细数为肝肾阴虚,肝阳上亢之征。
&&&&肝气郁结,肝火上炎,肝阴不足,肝阳上亢四证的病理机制,常常是不断变化,相互影响的。如肝气久郁,可以化火;肝火上炎,火热炽盛,可以灼炼肝阴;肝阴不足,可致肝阳上亢。而肝阳亢盛又可以化火,所以在辨证上既要掌握其临床表现的各个特征,又要分析其内在联系的不断变化,才能准确做出判断。
&&&&1、肝阳化风
&&&&[临床表现]素日肝阳上盛,今又见风动于内。抽搐,眩晕,项强肢颤、拘急,痉挛或卒然昏倒,不省人事,口眼斜,半身不遂,舌强语謇,舌红苔白或腻,脉弦有力。
&&&&[证候分析]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肝阳化风多因肝肾之阴久虚,肝阳失潜而暴发。如果患者平素具有肝阳上亢的现象,突然出现风动症状,即可做出诊断。肝阳上亢,则化热生风,风盛则动,故见抽搐、眩晕、项强肢颤等症;风阳暴升,气血逆乱,肝风夹痰,上蒙清窍,心神昏愦,故见卒然昏倒、不省人事;风痰窜扰络脉,患侧气血运行不利,故见半身不遂、口眼斜,肝脉络舌本,风阳窜扰络脉则舌强语謇。舌红苔白或腻,脉弦有力是风阳扰动之征。
&&&&2、热极生风
&&&&[临床表现]壮热,心神躁扰及风动甚者为本证特点。高热神昏,躁扰如狂,手足抽搐,颈项强直,甚则角弓反张,两目上视,牙关紧闭,舌红或绛,脉弦数。
&&&&[证候分析]热邪亢盛,引动肝风故临床以高热与肝风共见为其诊断依据。热邪蒸腾,扰及心神,故见高热神昏,躁扰如狂,热邪灼炼津液,引动肝风,故见手足抽搐,角弓反张等风动之征;热邪内扰营血,则舌红或绛;脉象弦数乃肝经火热之征。
&&&&3、阴虚动风:阴虚动风之证,是阴液亏虚引动肝风所表现的证候,多因外感热病后期阴液耗损,或内伤久病,阴液亏虚而发病。其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若属外感热病后期出现者,可参阅“卫气营血辨证”;因内伤久病所致者,已见“肝阴虚证”。
&&&&4、血虚生风:血虚生风证,是血虚筋脉失养所表现的动风证候,多由急慢性出血过多,或久病血虚所引起。本证的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已见“肝血虚证”。
&&&&[临床表现]少腹及外阴寒证为本证特点。可见少腹牵引睾丸坠胀冷痛,或阴囊收缩引痛,受寒则甚,得热则缓,舌苔白滑,脉沉弦或迟。
&&&&[证候分析]足厥阴肝经绕阴器抵小腹,寒邪侵袭肝经,阳气被遏,气血运行不利,故见少腹牵引睾丸坠胀冷痛等诸症。舌苔白滑,脉沉弦或迟,亦为寒滞肝脉之征。
&&&&[临床表现]除本脏腑湿热之症以外,尚可见脾胃病变,可见胁肋胀痛灼热,厌食,腹胀,口苦泛恶,大便不调,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证候分析]湿热之邪蕴结肝胆,使之疏泄失司,故见胁肋胀痛灼热。肝木不疏,横克脾土,脾失健远,故见厌食、腹胀等症,舌红苔黄腻,脉弦数,为湿热内蕴肝胆之征。
&&&&[临床表现]本证特点是痰火内扰,循经上逆,扰及心神。可见惊悸不寐,烦躁不宁,口苦呕恶,胸闷胁胀,头晕、目眩、耳鸣、舌苔黄腻,脉弦滑。
&&&&[证候分析]情志不遂,常常可以导致肝胆疏泄失常,气机郁滞不通。日久化火生痰,痰火内扰,胆气不宁、心神不安,故见惊悸不寐、烦躁不宁;热蒸胆气上溢,则见口苦呕恶;胆气不利,气机郁滞,故胸胁胀闷;痰热循经上扰,则为头晕目眩耳鸣,舌苔黄腻,脉弦滑为痰热内蕴之征。
复溜别名伏白、昌阳。伏白是指肾气变为经水。为何名为昌阳呢?因为独动不休,发挥温养足胫部的作用,故名昌阳。
经穴名。出《灵枢·本输》。别名昌阳、伏白、。属。经(金)穴。
复溜穴位位置图
《灵枢·本输第二》:“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为井木;溜于然谷,然谷,然骨之下者也,为荥;注于太溪,太溪,内踝之后,跟骨之上,陷者中也,为输;行于复溜,复溜,上内踝二寸,动而不休,为经;入于阴谷,阴谷,辅骨之后,大筋之下,小筋之上也,按之应手,屈膝而得之,为合。足少阴经也。”
复本意是太阳重新回到东方起终点上,准备再度出发。引申义为还原,使如前。重新,再度。肾经是以水流作为比喻,《灵枢·九针十二原》:“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腧,所行为经,所入为合。”肾经经水经过太溪后,经水大盛,所以到了经穴复溜以后水势迅猛。所谓溜道就是指湍急的河道。就是因为水流太过于迅速或者时间过得太快,所以引申出悄悄地走的含义。因此在《素问·阴阳别论》中将滑动应指、圆转而过的脉象称作如水之溜。《素问·阴阳别论》“鼓一阳曰钩,鼓一阴曰毛,鼓阳胜急曰弦,鼓阳至而绝曰石,阴阳相过曰溜。”因此复溜的含义是肾经经水在此快速的通过。为什么肾经经水会再次快速溜过呢?本穴属性是金,金主收敛、肃降,也就是说肾经经气会变成经水,进而快速上行。那么为什么会变成经水呢?是因为肾经主水,起到滋润作用,肾经中运行的主要是水,而不是气。
复溜别名伏白、昌阳。伏白是指肾气变为经水。为何名为昌阳呢?因为独动不休,发挥温养足胫部的作用,故名昌阳。
【标准定位】在内侧,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
【取法】正坐垂足或仰卧位,在上2寸,当跟腱之前缘处取穴。
【解剖】穴下为皮肤、、趾长屈肌、胫骨后肌。皮肤由隐神经的小腿内侧支分布。隐神经是中最长的一支。该神经自内下降,经其尖进入股?管。在该管的下端,与膝最上动脉共同穿股收肌腱板,离开该管;继在膝内侧和之间,穿深筋膜,伴大隐表脉下降至内侧,至小腿下三分之一处,分为二支:一支继续沿内侧缘下降至内踝;另一支经内踝的前面,下降至足的内侧缘。隐神经可与腓浅神经的足背内皮神经结合。上述的趾长屈肌和胫骨后肌等由的肌支支配。
之经穴,五行属金。
补肾益阴,温阳利水。
1.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睾丸炎,;
2.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小儿麻痹后遗症,脊髓炎;
3. 其它:功能性子宫出血,腹膜炎,痔疮,。
刺法:直刺0.8~1寸,局部酸胀,有麻电感向足底放散。
:或温针灸3~5壮,艾条5~10分钟。
分析下三皇治疗飞蚊症之原因:肝开窍于目、知肝之病当先实脾,董氏奇穴之下三皇加肾关在正经的脾经上,形成倒马针,有利水健脾之功效,加强了补肾的作用,同时,肾为肝之母、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实)其母,这样就会有好的疗效。
另外,配合眼黄穴、木穴、翳风、光明,辩证施治疗效奇佳。
&【光明穴】
&在內踝尖直後一寸上两寸內踝骨上緣。
&眼散光及白內障、眼酸痛、弱視。
針法與應用
&抵骨进针,針深五分至一寸。或以三稜針點刺出血。
【光明穴】
穴位:内踝尖直后一寸,上两寸内踝骨上缘。
中医解剖:肝脾肾之神经、眼分支神经。
取穴:内踝尖直后一寸,直上二寸内踝骨上缘处。(十四经之复溜穴下一寸,太溪穴上一寸处。大家可以讨论不同董氏针灸版本的定位原因)
归经:入肝、肾二经。
穴性:疏肝明目。
主治:眼皮神经麻痹,睁开无力(肌无力),眼散光、白内障、眼酸痛、弱视、中风、半身不遂。
针刺法:直刺五分。
或以三棱针点刺出血。
针感:酸麻感。
注意:本穴位置在内踝骨后上缘。(有人将其误认为复溜穴,光明穴与复溜穴相距一寸位不相同,主治各异切勿混淆。)
配穴:(一)眼睛疲劳、干涩,本穴配人皇,三叉一穴有效,另耳穴目1,目2,肝点,眼点亦可选择配用。
&&&&&(二)白内障本穴长期配合上三黄、下三皇,有效。
&&&&&(三)视一物如二物,腰背肾水区放血,本穴配三叉一穴及上三黄穴。
&&&&&(四)弱视,本穴配三叉一穴,人皇穴,再配上三黄穴,长期治疗有效。
&&&&&(五)经验:本穴配肾关、人皇穴、上白穴可治飞蚊症。
&穴点击查看。
&太溪穴——汇聚肾经元气的“长江”
  肾是人的先天之本,人体的元阴和元阳都来源于它,所以肾是人体元气之源。太溪穴是肾经的原穴,是汇聚肾经元气的“长江”,所以古人称太溪穴为“回阳九穴之一”,认为它具有极高的回阳救逆之功。古代很多医家面对垂危的病人,多用这个穴“补肾气、断生死”,如果在这个穴位上能摸到跳动的动脉,说明病人肾气未竭,还可救治;如果没有跳动,就说明病人阴气缠身,比较危险了。
  刺激太溪穴具有明显提高肾功能的作用,所以可以经常按揉太溪穴,每次每个穴位5分钟左右便可,不必拘泥于方法。当然在肾经的流注时间,即下午17~19点时按摩的效果更好,按揉时可用对侧手的拇指按揉,也可以使用按摩棒或光滑的木棒按揉;按揉的力度,除了要有酸胀的感觉之外,还要有麻麻的感觉。
太溪针灸方法:&&肾经原穴
位置:足内踝高点与跟腱之间,凹陷中取穴。与昆仑相对。
作用:滋阴退热,壮阳温肾。滋补肝肾,张筋壮骨。肾水肝木,肝肾调和,不易得病。
主治:① 咽干;
&&&&&&②
肾虚头痛;
&&&&&&③
腰酸腿软。
操作:令患者平卧,宽衣解带,用1.5寸毫针,取双侧太溪,沿内踝骨下沿向昆仑方向直刺,从天部刺至地部,震颤,左右捻转,使患者自觉针下酸、胀、麻,留针30分钟,头痛即止。如腰酸腿软者,次日见效。
咽干者可配口条,针刺同时,不断吞咽唾液;肾虚哮喘者,可加膻中、俞府、彧中。
① 太溪为足少阴肾经原穴,原气输注之处既可益阴,又可补阳,阴虚者灸之可助阳以摄纳,因此太溪可用治肾虚头痛,腰酸腿软等症。
② 肾经直行之脉以肾上通肝过横隔,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因此可治疗咽喉干病症。
经络诊察的启示
&任督二脉,总理一身阴阳,故临证诊病,张世雄习惯于对此二脉进行经络诊察,以同其他诊法同参。经年诊察形成印象,所接诊的全部患者,督脉显现异常者,约占十之六七,而至阳穴显示牙痛者,又居督脉各穴之首。此外,至阳穴压痛与舌胖、苔滑腻、脉沉弦滑等体征同时出现者,总点半数以上。由此联想:阳郁不伸气行不利,似为至阳穴显现压痛之主因,也是多种病症发生之根由。
&目视不明:三阴交施温针,5次复常。医理:目胞属脾,黑睛属肝,瞳子属肾。三阴交可扶三经之虚,温补三阴,气血生旺,升降复常,目遂得养,故其病得愈。
足太阳膀胱经病证的辩证:&足太阳膀胱经病证,是指足太阳膀胱经经脉循行部位及膀胱功能失调所表现的临床证候。
&&&&膀胱为州都之官,藏津液,居太阳经,少气而多血。每日申时(15:00-17:00)周身气血俱注于膀胱。
&&&&【临床表现】发热,恶风寒,鼻寒流涕,头痛,项背强痛;目似脱项如拔,腰似折,(月国)如结,踹如裂;癫痫、狂证、疟疾、痔疮;腰脊、(月国)窝,腓肠肌、足跟和小趾等处疼痛,活动障碍。
&&&&【证候分析】膀胱经行于背部,易受外邪侵袭。邪客体表,卫阳郁滞,故是发热,恶风寒,鼻寒流涕。本经脉上额交巅入络脑,故是头痛,项背痛;又因足太阳经起目内眦,还出别下项、抵腰中、过髀枢、下合(月国)中、贯踹内,故本经有病,疼痛得眼珠好象要脱出一样,颈项好象被人拉拔一样,腰好象要折断一样,膝弯部位好象结扎一样不能弯曲,踹部(即小腿肚)象撕裂一样疼痛,股关节属各曲不利,其所过部位均疼痛,足小趾不能随意运动;热邪极盛则发生癫痫、狂证、疟疾;热聚肛门,气血壅滞,则酿生痔疮。
头风呕吐眼昏花,穴取神庭始不瘥,孩子慢惊何可治,印堂刺入艾还加。
两睛红肿痛难熬,怕日羞明心自焦,只刺睛明、鱼尾穴,太阳出血自然消。
睛明针五分,后略向鼻中,鱼尾针透鱼腰。太阳即童子髎,俱禁灸。如虚肿不宜去血。
眼痛忽然血贯睛,羞明更涩最难睁,须得太阳针血出,不用金刀疾自平。
心血炎上两眼红,迎香穴内刺为通,若将毒血搐出后,目内清凉始见功。
内迎香二穴,在鼻孔中,用芦叶或竹叶,搐入鼻内,出血为妙,不愈再针合谷。
风眩目烂最堪怜,泪出汪汪不可言,大、小骨空皆妙穴,多加艾火疾应痊。
大、小骨空不针,俱灸七壮,吹之。
肝家血少目昏花,宜补肝俞力便加,更把三里频泻动,还光益血自无瘥。
多补少泻,灸。
伤寒六经病状阴阳歌(寿世医鉴):
阳明目痛并鼻干,脉必浮洪痛额前
阳明头痛病证名。
①伤寒阳明病见头痛者。《兰室秘藏·头痛门》:“阳明头痛,自汗发热,恶寒,脉浮缓长实者,升麻,葛根,石膏,白芷为主。”
②头痛在阳明经脉循行部位者。《冷庐医话·头痛》:“属阳明者,上连目珠,痛在额前。”
胆主骨,胆经上的腧穴主治骨所发生的疾病。对头、腰、膝、关节痛等有疗效。胆味为苦,苦味入骨,骨胆主骨所生之病。又骨为干,其质刚,胆为中正之官,其气亦刚,因此胆腑有病会伤于骨。
重要的穴位:阳陵泉,位于小腿外侧,腓骨小头前方凹陷中。对膝关节酸痛、腿足麻木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实验表明用X线课观察到在按揉阳陵泉的时候胆囊体积会缩小。平时不方便按摩阳陵泉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运动:脚着地,脚尖尽量抬起。然后外旋,脚跟并拢,脚尖外展形成“一”字。此外还有风池穴,对偏头痛,感冒、鼻塞、耳鸣等有一定疗效。带脉穴:(第十一肋端直下平脐处),对腹满,腰部以下冰凉有效。
敲胆经防白发:可配合按揉阳明经的足三里,起到健脾胃的作用,从而使气血生化有源。
(光明穴)足少阳络穴。络,联络也。本穴气血所处为天之天部,足少阳胆经吸热蒸升的阳气皆汇合于此,本穴有联络胆经各部气血的作用,故为胆经络穴
配肝俞穴、肾俞穴、风池穴、目窗穴、睛明穴、行间穴治青光眼和早期白内障。
从上面的论述可知,胆经的光明穴所含之气为纯阳之气,而胆为巽为风,故此光明穴善于通淤行阳.
&&下面我再看董氏之光明穴:
部位:在内踝尖直后一寸之上二寸处。
解剖:(肺之神经)
主治:当内踝尖之直后一寸又直上二寸处是穴。
手术:针深五分至一寸。
说明及发挥:此穴和肾经之复溜非常接近,除治疗眼散光及内障外,治疗多种眼病如飞蚊症、青光眼等亦有特效,常配肾关、人皇等穴应用。
还有一种定位方法;穴道名稱:光明穴
取穴:當內踝尖直後一寸,又直上一寸內踝骨上緣處是穴。即「十四經」之復溜穴下一寸,太溪穴上一寸處。
劑量:直刺五分。
这就和董氏刺血区的肾脑区非常接近了.这样治疗中风之类的脑血管病也可以.
董氏之光明穴的定位应该位于肾经的复溜和交信之间,所以也不得不说一下复溜穴的意义:
复溜。复,再也。溜,悄悄地散失也。复溜名意指肾经的水湿之气在此再次吸热蒸发上行。本穴物质为照海穴传输来的寒湿水气,上行至本穴后因其此再次吸收天部之热而蒸升,气血的散失如溜走一般,故名复溜。
复溜穴的别名:伏白。伏,隐藏、埋伏也。白,肺性之气也。伏白名意指本穴吸热溜散的水气隐伏着肺金之气的凉湿之性。本穴物质为照海穴传来的寒湿水气,在本穴吸热后温度上升而变为肺金之性的凉湿之气,故名伏白。
再者复溜为肾经之母穴,即五行属金.肺亦属金,&董氏之光明穴的解剖为肺之神经,这难道也是巧合?
复溜主治:&补肾益气,治脊内引痛,不得俯仰起坐,目视口口(后两字打不出来,也查不出来,就是视物不清的意思吧),善怒多怒多言等.
祖国传统中医认为,眼睛之所以能够产生视觉,依赖于五脏六腑精气的滋养,所谓肝开窍于目,受血而能视。同时强调了五脏六腑之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肝主目,肾主瞳,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就是说肝脾肾功能直接影响眼睛的健康。
董氏的光明穴直接在肾经上,对于因肝肾精血不足,神水乏源;或失血过多,血虚生热;或悲忧郁怒,肝火上炎;或热病伤阴,真阴耗损;或血热妄行,瘀血内阻;或湿热蕴移,浊气上泛;或痰湿内困,清窍蒙闭,造成的飞蚊症,更是效果显著.
另外交信穴为阴跷脉的郄穴,而跷脉的功能主要为“司目之开阖”和主肢体运动,这就更体现了光明穴治眼病的优越性.
综上所述,而胆经的光明穴擅长行阳气&,&董氏之光明穴除补气之外更胜于滋阴.肝肾同源,所以在治闻眼疾上效果更好.
,&&一阴一阳为之道&,外侧有光明穴,&董氏在内侧再设一光明穴,也可能有这个意思吧.
最后再说一个小插曲,纯属巧合,胆经的光明在外踝上五寸,先天八卦五为巽卦,合胆之意,而董氏之光明在内踝上两寸,先天卦为兑卦,合肺之意,正好解剖为肺之神经.。
穆大夫:(气化得体会分享)
个人理解:本穴与肾经复溜穴接近,所以具有复溜穴的特性。
复溜穴为肾经经穴:经,经过也,动而不居也。本穴物质为吸热上行的天部阳气,经过本穴动而不居,故为肾经经穴。
本穴属金:属金,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肾经的天部阳气,性温热,与肺金之气同性,故其属金。
因为金克木所以治疗眼部疾病效果佳。
&&刘银花 19:38:18
从网上搜的病例:
暴盲。十年前下乡巡回医疗,遇一8岁女孩,一周前发高烧、昏迷之后出现暴盲,两眼仅有光感,在坑上行走碰墙而哭。针下光明穴后,其母给馍竟能一把抓住。视力恢复正常,&&&&&&&&&&&&&&&&&&&&&&&&&&&&&&&&&&&&&&&&&&&&&&&&&&&&&&&&近视,去冬,小儿十四岁发现近视,双目视力仅有0。5左右,经戴磁性眼镜和做眼保健操,视力仍然下降,用眼明注射药液(北京第一生物化学制药厂出品的牛眼组织活性的无菌注射液)每日注射0。5毫升,用药10支休息5天,进行第二个疗程,共用两个疗程,视力已恢复到0。9―&#。
肾结石:在光明穴周围找到结节,扎针后热透到腰部,而且颈椎也好了。
刘银花&19:51:10
夏天的时候,妈妈病了。左眼突然出现复视、视力下降。在我们这里的眼科医院【全国知名的眼科医院】做了检查,什么都检查不出来,最后定的诊断是:眼外肌麻痹,病因不明确。当时医院开了口服药,我又在家里给老人输了液,扎了针,效果不明显。没办法了,只好打扰辛老师了,当时请教了辛老师,老师让加用了光明穴。因为那个时候还没有学习董氏奇穴,对董氏奇穴的光明穴没有印象,就赶快查书。用上后,也不知道是以前用的药物起了效果,也不知道是光明穴起效果,妈妈感到有了效果,也增加对战胜疾病的信心。到医院复查的时候,视力提高了,眼睛向外旋转的角度也加大了。妈妈非常高兴,终于看到了希望。现在,妈妈的眼睛完全康复了,在这里再次感谢辛老师,感恩辛老师。其实,说多少的感谢,也不如自己好好学习,让自己在技术上有所提高,在这个行业有所建树,这样才能很好的为病人解除的痛苦,这样才能让辛老师感到欣慰。
易涛&&&&&光明穴
部位:在內踝尖直後一寸上两寸內踝骨上緣。&主治:眼散光及白內障、眼酸痛、弱視。眼皮神经麻痹,睁开无力針法與應用:抵骨进针,針深五分至一寸。解剖:肝脾肾之神经、眼分支神经此穴近复溜穴,两穴功能相近,但更为广泛光明配肾关,治飞蚊症;夹杂痰饮者先祛痰再针刺本组穴效果好个人发挥:根据正经,它在肾经上,因此治疗由肾水不能上行引起的眼部疾病效果好,光明穴在复溜和太溪之间,经主身热,原气生发,肝开窍于目,水生木,所以肾气不足,肝火过旺引起的眼部疾病效果相对好根据全息对应,它对应上焦,也可以对应下焦,杨维杰老师把它写成复溜穴,已经暗示我们此穴还包含复溜穴的功效,详情请查阅复溜穴的主治
&&刘银花&19:56:15
董氏奇穴之光明穴的学习体会
1&光明穴&&位置:内踝尖上后一寸之上二寸&&(复溜穴处)
&&&&&&&&&&&另一种说法:在內踝尖直後一寸,上一寸內踝骨上緣。(复溜穴上一寸)
&&&&&&&&神经:有提到肺之神经,有提到是伏在神经、眼神经
&&&&&&&&&主治:眼散光、弱視、白內障。飞蚊症、青光眼等。中風、半身不遂。
2&治疗病案资料:转摘
母亲患飞蚊症3年左右,多次到医院治疗效果不佳,学习了董氏奇穴后,按照老师的方法针下三黄加光明穴(董氏奇穴)留针30分钟,大约5分钟后母亲说感觉左眼黑点减少90%,右眼原来严重,也减少了70左右,有几个大的黑点明显感觉变小变淡,小的黑点基本消失,今天是第3次为母亲治疗,感觉越来越好了。这给我增加了很多信心,继续努力,争取早日为母亲治好。附穴位说明:天皇穴:阴陵泉下1寸,天皇副穴:天皇穴下1.5寸,光明穴:太溪穴上1寸,三针形成倒马针,疗效显著,几乎没有什么费用,值得推荐,向各位推荐。
&&刘银花&19:56:29
个人觉得实际案例最容易打动我们,没有用过,但是看到案例中这么好的效果都想跃跃欲试。现在近一段时间的学习,觉得董氏奇穴慢慢地用,尝试去验证,临床上看到一个病证,总想去找到能治疗某种症状的对应董氏奇穴,如最近像病人胁肋不适类似岔气感觉、耳鸣、头痛,都能够建立一个认识——找董氏奇穴如何选穴治疗,拓展了自己的临床的又一个思路。
因此非常感谢辛老师的带领大家学习!
3&这个穴位的定位从不同的资料找到两种说法,不知道大家如何取穴的?希望辛老师解答一下这个疑问
&&刘银花&19:56:39
4&这个穴位思考比较困难,从全息对应上没有找到充足的证据,从传统经络上接近肾经,也和眼睛的证据不是充分。只在从等距离关系上或许能找到解释的理由。我自己大概测量了从头顶到眼睛的距离,和从足底到董氏光明穴的距离,比较相似,不知道是否能作为解释该穴位的一个原因呢?
5&传统穴位的胆经上的光明穴,是归属胆经的,从表里关系调治,可以治疗肝经之病,而肝开窍于目。
&&刘银花&19:56:50
李广照14:00:10
光明穴在内踝后太溪穴上一寸,复溜穴下一寸,按十四正经来说应该属于肾经上,董氏奇穴上归于肝肾二经,肝开窍于目,肾为肝之母,当肝血阴虚,上不能养目,则会出现双眼昏花,飞蚊症,夜盲症之类的症状,反之肝火上炎则出现双眼红肿,疼痛,等实热症状,光明穴从字意上看是以治疗眼的症状为主但是以治疗肝血阴虚的症状,肝血足则目能视。足少阳胆经上也有一个光明穴位,主治也是一疏肝明目,祛风利湿临床常用于夜盲症,视神经萎缩,光明为胆之络穴,别走肝经。两者同为光明治疗眼病配合起来运用效果应该加倍。具体还要去辩证,结合董氏奇穴的其他穴位,自然会收到奇效。好多书上已经介绍了,我就不再重复了。
&&刘银花&19:57:11
传统经络的光明穴
光明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缘
足少阳胆经
在趾长伸肌和腓骨短肌之间;有胫前动、静脉分支;布有腓浅神经
目痛,夜盲,乳胀痛,膝痛,下肢痿痹,颊肿。
配肝俞穴、肾俞穴、风池穴、目窗穴、睛明穴、行间穴治青光眼和早期白内障
1)光明。光明,光彻明亮也。本穴物质为阳辅穴传来的湿热风气,上至本穴后,此气吸热而变为纯阳之气,天部的水湿尽散并变得光彻明亮,故名。
2)足少阳络穴,络,联络也。本穴气血所处为天之天部,足少阳胆经吸热蒸升的阳气皆汇合于此,本穴有联络胆经各部气血的作用,故为胆经络穴。
&&刘银花&19:57:36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之天部的纯阳之气。联络肝胆气血。
&&&&&&董氏光明穴与传统光明穴,从字面上来讲,都是主治眼部疾病的,传统光明穴在足少阳胆经上,胆经又是阳经,肝开窍与目,此经有抑制肝火旺盛的意思(肝的生理功能是“主疏泄”和“主藏血”,肝脏贮存极为丰富的血液,靠肝的疏泄功能来调节和输布全身。故《经》曰:“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肝血的作用之一是营养眼睛,保护视力,所以&“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由于肝与目的关系非常密切,因而肝的功能是否正常,往往可以从目上反映出来。肝血充足,则双目有神,视物清晰;肝血不足,目失所养,则两目干涩昏花,视物不清或夜盲;肝经风热,则可见目赤痒痛;肝火上炎,则可见目赤生翳;肝阳上亢,则可见头目眩晕;肝风内动,则可见目斜上视等。所以凡目之有疾,常调治肝足厥阴,此谓之求本者也。)
&&刘银花&19:57:49
董氏奇穴的光明穴在肾经上的,又在复溜穴与太溪穴之间,肾经为水,为阴,(复溜穴属金,肾经属水,复溜穴为本经的母穴,既能生肾水(金生水),又能平抑肝火(金克木),所以还可以治疗咳喘盗汗、口干尿频,与肺经的尺泽穴同用,疗效更佳。此外,复溜穴还能治疗手脚麻木、眼皮下垂、眼痛散光等等),有滋阴养木之功效。
&&刘银花&19:58:01
郑州&&朱素伟&
【光明穴】董氏奇穴的光明穴为什么和传统针灸的光明穴不在一个位置,我感觉有它更独特的功效,首先从经络上它入肝肾经,传统针灸的穴位在胆经上,眼睛问题和肝肾有直接的关系,用董氏奇穴的光明穴应该比传统的穴位效果更好一些。
&&刘银花&19:58:20
郑荣迈&&19:28:39
个人经验:用于治疗飞蚊症,配穴为太白(双侧),支沟(双侧),足三里(双侧)。
病人本人为中医师,因为劳累患飞蚊症,看西医眼科专家,诊断为晶状体脱落,目前无特殊治疗方法,遂让我给她治疗。双脉沉缓,自感极易疲乏,纳差,下肢有轻度水肿。诊为脾肾阳虚,处方太白(双侧),支沟(双侧),光明(双侧),&足三里(双侧)&。
治疗一次后,便感觉症状减轻50%,三次后,自觉症状减轻80%,后我因旅行,中断治疗
辛老师:(调气的录音)
阳性点就是穴位,壮水以治阳木的阳亢而对眼睛有效。有酸麻胀效果就明显,没有效果就慢。
脚后跟痛取穴商阳的病例:
谢荣:跟大家分享一个病例,,患者,男,50来岁,因昨日从约一米高处跳下致脚后跟疼痛不能自如行走,查体局部无明显叩击痛,予以手指扎一针,活动数分钟后,留针十来分钟,说疼痛不明显了,大家猜一下什么穴位
胡学德-阿克苏:扎商阳穴。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光明穴位位置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