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胺嘧菌酯可以怎样防治稻曲病病吗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几种杀菌剂防治水稻稻曲病田间药效试验,水稻稻曲病,防治水稻稻曲病特效药,水稻稻曲病防治,水稻稻曲病的防治,水稻稻曲病防治适期是,水稻稻曲病图片,水稻稻曲病防治技术,嘧菌酯 水稻 稻曲病,防治水稻稻曲病首选药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几种杀菌剂防治水稻稻曲病田间药效试验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稻瘟病、稻曲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作者:江苏省植保站(210036)杨荣明
09:04 来源:201413 浏览:次
一、稻瘟病
稻瘟病曾是江苏省水稻上的主要病害之一,随着抗病品种大量种植,本世纪初以来总体发生较轻,但在丘陵山区、江淮北部与淮北地区的籼稻及感病的粳稻品种上发生较重。流行年份一般减产10%~20%,重的减产40%~50%、甚至绝收。
1.发生规律 病菌主要在病谷、病稻草上越冬,次年侵染秧苗造成苗瘟,随着气流或移栽等途径传播侵染大田造成叶瘟和穗瘟。稻瘟病的发生与水稻品种、气象条件和肥水管理关系密切。首先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是稻瘟病暴发成灾的前提;其次是水稻分蘖盛期和破口至齐穗期有连续3天以上的降水天气,光照少,湿度大,会引发暴发流行;偏施氮肥,也利于病害发生。
2.田间诊断 田间症状根据水稻生育期或发病部位不同可分为:(1)苗瘟。一般指3叶期以前,病原菌浸染幼苗基部,出现灰黑色水渍状病斑,幼苗卷缩枯死。(2)叶瘟。初病时,叶片上看到针头大小的褐色斑点,斑点迅速扩大后,形成多种类型的病斑,主要有褐点型、白斑型、慢性型、急性型病斑。其中,慢性型病斑是叶瘟的典型病斑,最为常见,形状像梭子,病斑最外层为黄色,内层为褐色,中心为灰白色,有一明显的褐色线条贯穿病斑的中间,并向两端延伸,这是重要的判定特征。急性型:病斑多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暗绿色水浸状,这种病斑出现率高,说明叶瘟有流行的趋势。褐点型:病斑较少,为针头状小褐点,这种病斑多在抗病品种和植株下部老叶上出现。白斑型:较少见,多在阴晴急转、天气干旱的状况下出现,病斑呈白色或灰白色。慢性病斑在条件适宜时会向急性病斑转变。(3)穗颈瘟。主要发生在穗颈部分,也有发生在枝梗或穗轴上,病部灰色或灰褐色,发病早而重时,全穗变白,与受螟虫的危害相似。发生在茎节上的称节瘟,发生在叶枕上的称叶枕瘟,发生在谷粒上的称谷粒瘟,以叶瘟和穗瘟最为常见,以穗颈瘟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最大。
3.防治技术 坚持预防为主的策略,即在发病初期施药防治,一旦错过适期,大部分药剂治疗效果均较差。分蘖盛期如预报有连续3天以上的降水天气,稻田已出现病叶或发病中心应施药防治,在做好苗叶瘟防治的同时,重点抓好破口期穗颈稻瘟的药剂预防。破口到齐穗期,如预报连续3天以上的降雨,对已发生过叶稻瘟的稻田和感病品种,应在破口初期和齐穗期各施药1次,可亩用40%稻瘟灵(富士一号)乳油100毫升,或20%三环唑100~120克,或75%三环唑25~30克,或25%咪鲜胺40~50毫升,或20%氰菌胺50~65克,或2%春雷霉素100毫升,加水50~60公斤手动喷雾。此外,75%拿敌稳(肟菌·戊唑)悬浮剂10~15克、43%戊唑醇9~12毫升,对稻瘟病也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二、稻曲病
稻曲病是水稻穗期的重要病害,近年来,随着江苏省水稻种植粳稻化、大穗及群体质量栽培技术的推广和氮肥施用水平的提高,呈加重发生趋势。稻曲病发生后,不仅影响水稻产量,降低结实率和千粒重,而且病原菌附着在稻米上污染谷粒,严重影响品质。
1.发生规律 病原菌以厚垣孢子或菌核在土壤中或病粒上越冬,次年夏秋之间,产生分生孢子与子囊孢子借气流传播,侵害花器和幼颖,由厚垣孢子所产生的分生孢子为主要的初侵染源。水稻抽穗前后,遇适温、多雨天气会诱发并加重病害发生。往年重病田,偏施氮肥,抽穗后植株过于嫩绿、群体荫蔽度大,长期深灌,田水落干过迟等都会加重发病。水稻品种间抗病性差异较大,杂交稻重于常规稻,两系杂交组合重于三系杂交组合,中晚稻重于早稻。病害症状一般在抽穗后10~12天始见,20~25天为发病高峰,30~35天基本稳定。
2.田间诊断 病菌主要在水稻抽穗扬花期侵入,危害穗部谷粒,灌浆期显症。初见颖壳合缝处露出淡黄绿色块状物,逐渐膨大,最后包裹全颖壳。病谷比健谷大3~4倍,呈墨绿色,表面平滑,后开裂,散出墨绿色粉末,即病菌的厚垣孢子。
3.防治技术 对感病品种,特别是长势好、叶色浓绿、群体大、往年重病田块,并且气象预报孕穗扬花期间阴雨日多,应确定为防治区域和防治对象田,在水稻孕穗末期到破口前期(水稻破口前1周左右)用药防治,田间可按照剑叶叶枕露出30%~50%为指标确定防治适期。把握好防治适期对控制稻曲病危害十分关键。每亩用5%井冈霉素水剂250~300毫升,或2.5%纹曲宁水剂(井冈霉素+枯草芽孢杆菌)300~350毫升,或10%真林(井冈霉素+腊质芽孢杆菌)悬浮剂120~150克,或15%三唑酮50~75克,或27.1%碱式硫酸铜悬浮剂50毫升,加水20公斤机动弥雾或加水50~60公斤手动喷雾。对感病品种,后期嫩绿田块,如抽穗扬花期阴雨天气多,间隔5~7天,还需用第2次药。防治稻曲病的方法--《新农业》1985年Z1期
防治稻曲病的方法
【摘要】:正 一、种子消毒1.用质量好的生石灰1~3斤,对水100斤,用其澄清液浸种60~70斤。水温15~20℃,浸4天,20~25℃浸2~3天。浸种过程中不要弄破水面石灰膜。
【关键词】:
【正文快照】:
、种子消毒 1.用质量好的生石灰1—3斤,对水100斤,用其澄清液浸种60~70斤。水温15~20℃,浸4天,20~25℃浸2~3天。浸种过程中不要弄破水面石灰膜。 2.用50%多菌灵l:l。000倍液浸种48~72小时。 3.稻种先用冷水预浸l~2天(以种子吸足水分为度),取出稍晾干,再放入l%福尔马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友德;李友荣;陈祖武;魏子生;;[J];湖南农业科学;2011年11期
周俊;王新生;;[J];农药研究与应用;2011年03期
李立亮;姚骏;张玉美;冯晓霞;陈家翠;;[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11期
刘仕;;[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1年14期
赵德明;汪涛;;[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15期
杨勇;;[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1年10期
刘保良;陈运康;贺雪平;刘志辉;;[J];农业科技通讯;2011年08期
宋长庚;;[J];农民致富之友;2010年03期
顾菁;马学林;张洋文;;[J];湖北植保;2011年04期
;[J];农药市场信息;2011年1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高泰东;缪荣蓉;王生元;徐小兰;李莲;;[A];2003’华东植物病理学术研讨会暨江苏省植物病理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3年
周永力;樊金娟;曾超珍;刘小舟;王疏;章琦;王春连;赵开军;;[A];2003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刘永锋;陈志谊;刘荣;李莲;;[A];全国安全用药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朱明华;;[A];2003’华东植物病理学术研讨会暨江苏省植物病理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3年
董涛海;李东;徐国军;章其江;;[A];第十九届全国植保信息交流暨农药械交易会论文集[C];2003年
付文华;;[A];河南省植物保护研究进展Ⅱ(上)[C];2007年
朱明华;;[A];2003’华东植物病理学术研讨会暨江苏省植物病理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3年
张慧远;刘仁林;;[A];河南省植物保护研究进展Ⅱ(上)[C];2007年
施辰子;郭玉人;陆保理;甘惠譁;;[A];2003’华东植物病理学术研讨会暨江苏省植物病理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3年
黄瑞荣;刘思正;王德标;黄建华;许长生;伊才秀;张群;李小美;;[A];粮食安全与植保科技创新[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华中农业大学
蔡明历;[N];湖北科技报;2005年
庆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土肥站
刘西霞;[N];陇东报;2005年
;[N];吉林农村报;2011年
中化化肥高级顾问、中国农大教授
肖悦岩;[N];农民日报;2010年
余宏章;[N];农民日报;2004年
方圆;[N];江苏农业科技报;2010年
邓立平;[N];湖南科技报;2006年
水清;[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6年
余宏章;[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6年
山峡;[N];农资导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何红;[D];福建农林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乌伟刚;[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代海霞;[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潘波;[D];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
黄守行;[D];湖南农业大学;2003年
徐传雨;[D];浙江大学;2002年
彭富玲;[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吴江;[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王琴;[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朱建义;[D];四川农业大学;2008年
张红辉;[D];浙江大学;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热门搜索:
当前位置: >>
苯甲嘧菌酯能防治稻曲病和纹枯病
东台市富安镇崔士勤来电话:防治水稻稻曲病和纹枯病,能否每亩用克胜产32.5%苯甲-嘧菌酯40克?
江苏克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含苯醚甲环唑12.5%、嘧菌酯20%,登记用于水稻防治稻瘟病,每公顷纯药推荐用量为150~195克,约合每亩用制剂30~40克。该药没有在水稻稻曲病和纹枯病上登记。但适期足量拖用对稻曲病和纹枯病也会有良好效果。请看这里
据安徽省桐城市植保站章守富报道,试验用不同药剂两次施药综合防治水稻纹枯病、稻瘟病和稻曲病,分别每次每亩用阿米妙收325克/升苯甲·嘧菌酯悬浮剂30毫升、满穗24%噻呋酰胺悬浮剂20毫升、拿敌稳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10克、250克/升嘧菌酯悬浮剂30毫升、纹曲清12%井冈·蜡芽菌水剂300毫升,比较其病害防治效果。试验地日播种广两优香66,6月10日人工移栽,7月12日第一次施药,晴天;8月8日第二次旆药,阴天。第一次施药后3天都有降雨,3天降雨量分别为15.2、60、109.5毫米天气有利于水稻纹枯病发生;第二次施药后5天均有降雨,5天降雨量分别为9.2、73.9、98.1、10.1、5.3毫米,天气有利于水稻纹枯病、穗颈瘟稻曲病发生。第二次施药后30天(9月7日),调查对水稻纹枯病和稻瘟病的防效;9月10目水稻蜡熟期调查对稻曲病的防效。实验结果,各药剂处理对水稻纹枯病的病指防效在63.86%~85.22%,苯甲·嘧菌酯和噻呋酰胺处理防效最好;各药剂处理对水稻穗颈瘟的病指防效在36.60/~81.88%,苯甲嘧菌酚处理防效最好;各药剂处理对水稻稻曲病的病指防效在%,其中以苯甲.嘧菌酯和精菌·戊唑醇处理防效最好。试验结果表明,每亩用325克/升苯甲·嘧菌酯悬浮剂30毫升对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有较好的综合防治效果,而且有提高穗粒数与结实率、增加千粒重及提高稻产量的作用。掌握在水稻分蘖盛期和叶枕平期(破口前7-10天)各施药一次,每次用30毫升加水30公斤均匀喷雾。
适期每亩用32.5%苯甲嘧菌酯40克,对水稻稻曲病和纹枯病均有效好防治。
[责任编辑:安徽农资网]
文章关键字:农资快讯当前位置: > 涓桥镇>信息浏览
8月上中旬水稻主要病虫发生趋势与防治意见
一、水稻主要病虫发生趋势及依据& 1、五(3)代稻飞虱预计中等偏重发生,低龄若虫高峰期在8月上旬末至中旬初。2、五(3)代稻纵卷叶螟预计在迟单、双晚稻上中等发生,低龄幼虫高峰期在8月上旬中前期。 3、纹枯病:预计单季稻偏重发生。 4、稻瘟病、稻曲病:预计单季稻感病品种稻曲病偏重发生。 &二、防治意见1、防治指标:稻纵卷叶螟分蘖期百丛低龄幼虫100头、孕穗期50头;稻飞虱分蘖期百丛低龄若虫头;二化螟每亩卵量100块;纹枯病病丛率10%~15%;穗瘟、稻曲病适期用药预防;细菌性病害出现发病中心,立即施药封锁。2、把握防治适期,开展总体综合防治。稻曲病预防最佳时间为破口前10~15天(剑叶叶枕和倒二叶叶枕齐平);穗颈瘟预防最佳时间为破口前3~5天,如遇阴雨天气,7-10天后再防治一次。各村要根据当地水稻生育期早破口早治,迟破口迟治的原则,引导农户科学合理制定防治穗期病害最佳时间,开展一次综合防治。一季中稻:8月上旬(水稻破口前10~15天)主治稻曲病、稻飞虱、纹枯病,兼治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穗颈瘟等。单晚和双晚:8月9~13日主治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等,查治细菌性病害。3、防治药剂:防治稻飞虱选用烯啶虫胺、呋虫胺、氟啶?毒死蜱、吡蚜酮、烯啶·吡蚜酮等;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选用四氯虫酰胺、阿维·氟酰胺、氯虫苯甲酰胺、氰氟虫腙等;防治纹枯病、稻曲病选用戊唑·嘧菌酯、肟菌·戊唑醇、苯甲?嘧菌酯、井冈·蜡芽菌等;防治稻瘟病选用三环唑、稻瘟灵、肟菌·戊唑醇、春雷霉素等;防治细菌性病害选用噻唑锌、噻菌铜、叶枯唑等。每亩兑水45公斤手动喷雾或对水20公斤机动弥雾,药后保浅水层3~5天,提倡早晚用药,高温天气情况下注意施药质量和用药安全。&咨询热线: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水稻稻曲病防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