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机麻痹病人的精神科病人健康宣教教

赵艳华刘学芹
  济南军区总医院保健三科山东济南250031
  【摘要】气管切开术是抢救重危病人的一种急救措施,该手术治疗后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可得到明显改善。由于多数患者意识状态不清醒,导致护理人员无法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由于气管切开术对患者机体的刺激以及术后的语言交流障碍,导致了患者出现较为强烈的情绪反应,同时没有及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进而对手术疗效和疾病的预后造成直接影响。因此,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和健康教育非常重要。
  【关键词】气管切开术;护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2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3)08-0263-01
  11对生命体征的观察:在手术后,护理人员应采用多功能监护仪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观测,30min巡视记录一次,病情不平稳随时记录。
  12对出血情况及分泌物分泌情况的观察: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切口处会发横少量出血的情况,属于正常状况,切口处理时可用凡士林碘仿纱条进行填压,以减少出血[1]。同时,观察患者的分泌物分泌情况,若发现分泌物分泌异常应立即向医师报告,并及时对分泌物进行留痰培养,避免感染范围扩大。
  13对套管的护理:采用手术打结的方法对外套管的套管系带打结,打结时不宜过松或过紧,若结太紧容易对颈部血管造成压迫,若结太松则会使套管脱落。打结的松紧程度以能放入一指的宽度为最适松紧度。
  14吸痰护理:在进行吸痰护理时,应将患者气管内的分泌物吸尽后再吸鼻腔内的分泌物。吸痰时,若患者处于清醒状态,应鼓励其用力咳嗽;若患者处于昏迷状态,应将患者翻身并拍背,然后再进行吸痰。若需要连续吸痰,两次吸痰的时间间隔应控制在1~2min,每次吸痰的时间应低于15s,吸痰的负压应低于196Kpa。吸痰时间以及次数应根据情况而定,气管切开早期,可05h吸痰1次,每次吸痰时间应低于5s。部对于不能自行排痰的患者,吸痰管插入的深度可为10~12cm;对于完全不能自行排痰的患者,插管深度为12~15cm;对于咳嗽完全消失的患者,吸痰管可插入15cm或更深。吸痰管接口浸泡在1:200的84消毒液中,84消毒液每天更换。
  15对呼吸道湿化的护理:患者的气管被切开后,其呼吸道丧失了湿化作用,纤毛的运动减弱甚至消失,从而造成患者的呼吸道出现阻塞[2]。呼吸道湿化是避免呼吸道阻塞的主要措施,将湿化液用微量输液泵持续滴入患者的呼吸道,滴液速度为每分钟5~10滴。
  16吸氧护理:对气管切开术后患者进行吸氧护理,可有效地降低脑水肿发生率,改善患者缺氧的状况。吸氧时,一般氧气流量为1~2L/min,护理人员应随时观察患者的用氧效果。
  17加强翻身扣背:翻身扣背是气道护理中的一项重要措施,为患者翻身时动作应轻缓,同时用自边至中央、自下而上的方式有节律的叩击患者背部。在进行翻身和扣背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和病人面对面,方便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以及面色。
  2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针对术前昏迷,手术后逐渐清醒的患者,应对其及时补充术前健康教育,并向患者介绍医院环境以及医护人员。②向患者介绍气管切开手术后的注意事项以及在进行各项操作时患者的配合,如气管滴药、吸痰时可能会出现不适的症状,患者应适当忍受。医护人员应将气管切开通道的重要性告诉患者,嘱咐患者不能自行拔管。③为患者准备写字板,方便患者以文字的方式表达意愿,若患者不识字,可进行肢体表达。④可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进行健康教育,可通过向主治医生了解或查阅病例了解患者对气管切开术的反应、意识状态以及接受程度,确定健康教育的内容以及讲解方式,例如针对老年患者应进行反复讲解,对于知识层次较高的患者可降解层次较深的健康教育内容[3]。⑤长期使用呼吸机的病人指导加强自我呼吸锻炼,争取早日拔管。
  总之,做好气管切开术后病人的护理及健康宣教,是防治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关键措施。气管切开术后护理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及治疗效果造成影响,护理人员应将其做为工作的重点,作为临床护理工作者,必须掌握正确的护理方法和技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原华.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5758
  [2]方慧,姬绍先,欧阳九鸿.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防治与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7980
  [3]朱敏怡,卢联中,朱敏姬.气管切开术后脱管患者的健康教育对策[J].中国卫生产业,):132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站长推荐
&&期刊推荐
&&原创来稿文章
&&网络读者服务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邮件地址:
写信给编辑
您的邮件地址:使用无创呼吸机患者的护理体会
> 使用无创呼吸机患者的护理体会
使用无创呼吸机患者的护理体会
来源:毕业论文网
  【摘要】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评估及护理措施。方法:对使用无创呼吸机50例患者进行护理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50例患者中45例治疗有效,5例无效。结论:对使用无创呼吸机的患者进行正确的评估及护理措施,能使患者积极配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关键词】 无创呼吸机; 呼吸衰竭; 护理; 舒适度
  无创呼吸机通气技术具有操作简便、迅速,能有效、快速地纠正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可明显减少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的发生及其避免相应的并发症发生;减少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呼吸机的疲劳;减少患者的痛苦;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显著改善患者生活的质量。在临床呼吸衰竭的患者中得到广泛的使用,尤其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虽然通过鼻或面罩无创呼吸机通气可发生严重的并发症,但通过针对性的护理和合理的指导配合,可大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2]。
  无创呼吸机是一种通过鼻或面罩将患者与呼吸机相接,对上呼吸道施予正压来提高肺泡通气的办法,相当于呼吸泵的功能,避免呼吸机的疲劳,然而呼吸机不良的影响也需重视,有研究报道患者不能有效使用无创呼吸机与没有深刻熟悉呼吸机的使用密切相关[3-5]。张静等[6]对135例使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的患者的焦虑程度进行测评,发现运用无创呼吸机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生理。
  高质量的护理,患者好的依从性,能达到有效舒适的使用无创呼吸机。针对影响患者对无创呼吸机依从性的因素制定确实可行的综合性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患者对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有效性[7-9]。
  一、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5月-2013年11月本科使用无创呼吸机患者50例,其中男40例,女10例;年龄50~85岁,使用时间72~108 h,对使用无创呼吸机的患者进行各项评估及个性化护理,根据护理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1.2 护理方法
  1.2.1 做好心理护理 使用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缓解紧张情绪,告知呼吸机的工作原理,指导患者如何以自主呼吸触发呼吸机送气。让患者取舒适半卧位,指导患者用鼻行深而慢的有节律呼吸。
  1.2.2 选择合适的鼻罩或面罩 鼻罩或面罩作为患者与呼吸机接触的直接界面,在治疗中舒适度至关重要,选择合适的鼻罩或面罩,使与面部良好吻合,四头带或固定带松紧适宜,以不漏气为宜。
  1.2.3 通气模式及参数的选择与调节 选择合适的呼吸机参数,逐渐调节合适的压力,IPAP压力应从6~8 cm H2O开始逐渐提高到理想水平,使得患者感到舒适能耐受。护理人员在第1小时要守护在患者床旁每5~10分钟调节一次参数,特别注意由低到高调至感到舒适为止,保持经皮指脉氧饱和度在90%以上,密切观察呼吸机的运转和各项指标,如有报警迅速查明原因给予处置。
  1.2.4 保持呼吸道通畅方法 患者多取半卧位,坐位或平卧位时,使头、颈、肩处于同一平面上,头稍向后仰,充分拉直气道,保持气道通畅;鼓励患者咳痰,家属拍背助排痰,避免痰堵;鼻黏膜充血水肿时,可用黏膜血管收缩剂如呋麻、鼻通等滴鼻后再使用呼吸机。对痰液黏稠患者,可给予雾化吸入处理。
  1.2.5 面部保护 避免罩与面部接触处局部皮肤的压伤,鼻(面)罩选择合适,固定头带松紧适宜,鼻罩或面罩的间歇松开,或鼻罩、面罩轮换使用,面罩气垫充气压力避免过高,以手感弹性即可。
  1.2.6 预防腹胀 指导患者尽量用鼻呼吸,减少吞咽动作,吸气末压力要适当,必要时胃肠减压。
  1.2.7 指导进食 告知患者及家属进餐或鼻饲饮食多取半卧位或坐位,进食时应停止呼吸机的使用,饱餐后不立即使用,防止胃内容物返流致误吸的发生。
  1.2.8 减少漏气方法 护士应多在床边指导患者,用鼻吸气,不张口呼吸;对张口呼吸者可予以下颌托带,减少漏气。
  1.2.9 保护好眼睛 气流刺激眼部可致眼不适及角膜炎,应保持面罩密闭,防鼻梁根部漏气,如不慎出现角膜炎可用抗生素眼药水滴眼。
  1.2.10 做好口腔护理 因无创通气气流量大,速度快,易干燥,容易导致咽干舌燥,应指导患者多饮水。确保湿化器及湿化罐内的蒸馏水适量,必要时可考虑病室内利用湿化器增加湿度。
  1.2.11 防止交叉感染 注意呼吸管路的消毒,BIPAP呼吸机管道、滤膜及鼻(面)罩应专人固定使用,按时消毒.用后终末消毒处理。
  1.2.12 营养支持 慢性呼吸衰竭患者,一般全身情况及营养状况较差,对于此类患者,早期应按给予足够的静脉营养支持利于病情缓解。病情缓解及呼吸机间隙,给予肠内营养;给予合理的营养指导,多选择高蛋白、高脂肪、高维生素、低糖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1.2.13 护患沟通 多数患者对无创呼吸机的使用依从性并不高,而患者的依从性是决定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通过护患良好沟通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有利于提高疗效。在本研究中,护理人员与患者建立起多种沟通方式,比如按床铃、笔谈、手势或会话卡,使用一些快捷的传递信号方式,使患者可以用来表示&我需要帮助&感到安全,以解除患者因辅助通气治疗过程中不能说话而产生的恐惧心理[10]。通过沟通充分调动了患者的积极性,让其感受自己仍然被重视,通过鼓励及健康宣教,使病患更易接受该治疗方法,减少其生理恐惧及焦虑,增强对疾病治疗的信心,从而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及治疗效果。
  1.3 效果评价 可以顺利完成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为有效,否则为无效。
  二、结果
  50例患者中45例完成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5例未完成,有效率为90%。
  三、讨论
  无创呼吸机已经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衰竭,抢救了无数危重患者的生命。在呼吸衰竭患者使用无创通气的护理过程中,由于心理恐惧、不舒适、吸气方法不当等多种因素影响患者依从性,从而导致患者不能完成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对患者进行评估,完善护理措施,全程护理质量监控、改进,是不断提高成功使用呼吸机的关键因素,且强调个性化的护理,有效控制并发症的发生[11]。总之,在呼吸机使用期间,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让患者舒适地度过呼吸机治疗这一阶段,做好护理尤为重要,使无创呼吸机的治疗在临床治疗及抢救中得到更广泛及有效的运用。本观察组50例,有效率达90%,较为成功,故而一些措施值得推荐。
下页更精彩:1
使用无创呼吸机患者的护理体会相关推荐长期使用呼吸机病人停机时的护理--《第三届重症医学大会论文汇编》2009年
长期使用呼吸机病人停机时的护理
【摘要】:正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的退行性变化,免疫功能低下,许多高龄患者同时伴随有心肺系统的疾病和功能不全症。当原发疾病对机体的损害加之手术创伤对机体产生的应激反应,不少患者特别是老年人在术后由
【作者单位】:
【分类号】:R473【正文快照】:
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的退行性变化,免疫功能低下,许多高龄患者同时伴随有心肺系统的疾病和功能不全症。当原发疾病对机体的损害加之手术创伤对机体产生的应激反应,不少患者特别是老年人在术后由于各种原因并发呼吸功能衰竭而需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维持生命,以度过疾病的危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海欣;;[J];内蒙古中医药;2007年11期
黄小玲;高少芬;陈超琳;;[J];中国实用医药;2009年30期
李玉玲,杨矛妹,朱薇,矫健梅,安丽伟,云波;[J];现代护理;1997年01期
于政恩;;[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8年16期
张卓;;[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7年07期
张金花;曲敬祥;;[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年11期
毛运娟;吴远聪;;[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1991年01期
纪瑛玲;张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09年03期
徐雪梅;李秀云;王聪颖;陈淑芳;郭广兰;;[J];齐鲁护理杂志;2007年08期
沈佩;;[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娟;;[A];2008全国中西医结合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学术论文集[C];2008年
潘群婕;;[A];2006年浙江省危重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毕迎;;[A];第三届重症医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陈曦;;[A];江苏省计量测试学术论文集(2010)[C];2010年
李桂珍;宋才举;;[A];山东省护理学会重症护理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马龙飞;;[A];青岛市医学工程第六次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刘中文;;[A];2008年中华临床医学工程及数字医学大会暨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郭荣峰;王晓刚;陈默;车在前;;[A];第三届重症医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周柳红;;[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刘爱萍;;[A];全国第三届重症监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高莉;[N];中国医药报;2008年
曾祥素;[N];中国质量报;2008年
记者 杨锐、特约记者 吴玉华;[N];健康时报;2005年
李振华;[N];健康报;2006年
王耕芳;[N];健康报;2006年
沈峥嵘;[N];新华日报;2010年
黄敏;[N];健康报;2006年
魏小刚;[N];中国医药报;2008年
贺云;[N];电子报;2006年
王燕;[N];农村医药报(汉);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东亚;[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7年
刘芳;[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1年
姜力骏;[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舒化青;[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赖添顺;[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陈柏成;[D];第三军医大学;2005年
喻文亮;[D];复旦大学;2006年
徐卫华;[D];浙江大学;2007年
张新日;[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忽新刚;[D];广州医学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屈平;[D];中北大学;2012年
秦岭;[D];浙江大学;2001年
郭军涛;[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4年
王丽;[D];东南大学;2004年
苏东风;[D];吉林大学;2006年
徐颖鹤;[D];浙江大学;2002年
张永利;[D];大连医科大学;2004年
谈林华;[D];浙江大学;2004年
赵奎;[D];湖南大学;2005年
杜嘉莉;[D];山东大学;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应用呼吸机病人的呼吸道护理--《泰山卫生》1997年01期
应用呼吸机病人的呼吸道护理
【摘要】:正 外伤、大手术、肺、支气管本身原发或继发性病变等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衰竭,药物中毒等引起的呼吸肌麻痹,以及体外循环术后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均需要给病人在气管插管或切开下进行呼吸机辅助或控制性机械通气。由于机械通气使气体不能通过正常通道经鼻腔湿化加温而直接由插管进入气管和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R473【正文快照】:
外伤、大手术、肺、支气管本身原发或继发性病变等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衰竭,药物中毒等引起的呼吸肌麻痹,以及体外循环术后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均箱要给病人在气管擂管或切开下进行呼吸机辅助或控制性机械通气。由于机械通气使气体不能通过正常通道经鼻腔湿化加温而直接由插管进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菊香,刘淑贤,张晶,岳桂芹;[J];实用护理杂志;1996年07期
邓德明,江滨,放旭林,蒋燕;[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1997年04期
宁红英;[J];中国厂矿医学;1997年03期
何林;;[J];现代临床医学;2007年01期
李春燕;[J];四川医学;2004年08期
曹珊珊,李希红;[J];社区医学杂志;2004年03期
武爱勤;武倩;;[J];中国伤残医学;2006年03期
赵培荣;;[J];护理研究;2009年S2期
刁秀珍;;[J];现代医药卫生;2007年02期
王爱平;王六平;高丽;;[J];家庭护士;2008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冬云;;[A];梅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集(第十届)[C];2010年
杨兴易;林兆奋;杨华;;[A];第17届世界灾难及急救医学学术会议暨第14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张晓英;卢桂芳;邱秀聘;;[A];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第十届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3年
张家堂;;[A];中国医院协会第十八届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论文资料汇编[C];2011年
蔡金芳;王志华;朱念;瞿炜;王静恩;;[A];第17届世界灾难及急救医学学术会议暨第14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黎维芳;王文琴;刘丹;吉小建;;[A];第17届世界灾难及急救医学学术会议暨第14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钟颖珠;;[A];第17届世界灾难及急救医学学术会议暨第14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王慧萍;杨晓晖;;[A];第17届世界灾难及急救医学学术会议暨第14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田绍连;令狐昌会;;[A];2011年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专业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张娜;曲虹;杨丹;付丽丽;孙红;;[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记者 杨锐、特约记者 吴玉华;[N];健康时报;2005年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王雅敏;[N];家庭医生报;2009年
邝文彬;[N];农村医药报(汉);2008年
梁立;[N];农村医药报(汉);2008年
本报记者 李海旭;[N];河南日报;2007年
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心脏五科主任医师
李松;[N];健康时报;2008年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呼吸科教授 朱光发;[N];健康报;2009年
王鹏;[N];健康时报;2004年
刘一萍;[N];健康报;2007年
仲崇山;[N];新华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华;[D];广州医学院;2008年
王克芳;[D];山东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飞;[D];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
吕朋;[D];天津医科大学;2008年
孙裕强;[D];中国医科大学;2009年
宋云林;[D];新疆医科大学;2007年
吴政庚;[D];南昌大学;2007年
刘晓伟;[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王曙红;[D];中南大学;2006年
李敏;[D];天津医科大学;2008年
李雪玉;[D];第二军医大学;2008年
薄丽娟;[D];吉林大学;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您的位置: &
使用呼吸机病人脱机时的护理
优质期刊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发热病人的健康宣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