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瓜根的用途有肉灵芝药用价值值吗?

红瓜子的外部特征和价值或用途等
悲伤的玻璃。
含山红瓜子,又称红打瓜籽,颜色深红,大小均匀,壳薄肉厚,独具香味,是县内重要出口产品,深受港、澳同胞和东南亚国家消费者喜爱。
主要产地为含山县内清溪、环峰等乡镇,是全省最大的红打瓜籽生产基地。含山县种植这种籽用西瓜历史悠久,又积累了几百年加工历史。
回答多一点
快点,我很急。
因为我写的是作文。
道州红瓜子,籽粒饱满,颜色鲜红,味道香美。用这种红瓜子招待客人,大为增色,是喜庆节日备用的佳品。逢年过节或红白喜事,接待贵宾,当地群众用红瓜子以表盛情,也是亲友互相馈赠的佳品。港澳同胞与东南亚一些国家在节日祷告、祭祀祖先等典礼中,呈上一盘红瓜子,以示吉利。故道州红瓜子在这些地区与国家消费市场倍受青睐。
如果要我再给找
你能先把它的外形特征给写出来吗?
如果你回答得可以,我会给你采纳的。
但你要回答。
找不到资料
恩,快点。
这种瓜子十分厚实,果肉爆满,色泽红润,形态和黑瓜子差不多,但又比黑瓜子更加红润,更代表着喜庆,果肉粒粒爆满
没有了吗?
总体形状大致成为三角形,分为红,深红两种颜色 ,红瓜子其实也算是坚果的一种,其富含蛋白质、脂肪及钙、磷和多种维生素,含油率达55%左右,营养极为丰富。
我去。要什么
要它的价值。
谢谢你了,回答后,我一定会给你采纳的。
  云南特产,产于中缅交界地高山上,只有云南的红色土才能生长,果壳为天然暗红棕色;营养丰富,香气诱人,健胃、利肺、润肠;维生素E含量丰富;有驱虫作用,适当嗑点瓜子,能刺激舌头上的味觉神经,促进唾液、胃液的分泌,有利消化,有益健康,还能促进面部肌肉的运动。据报道,红瓜子有医疗价值,可治泻痢、脓疱疮等疾病。
以后我们互相帮助怎么样?
你多大了?
我是六年级
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张晓雅。
我叫刘佳怡
哦,你认识谷珊珊吗?
我出手大方吗?
我还有136财富值。
你有没有QQ
今天聊天。
等着我回答点问题
为您推荐:
外部特征是
籽粒饱满 颜色鲜红
用途是可以食用
亲,对我的回答满意的话,就给个好评吧。如果还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跟我继续交流哦。
回答多一点
因为我写的是作文
写具体一点。
亲,对我的回答满意的话,就给个好评吧。如果还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跟我继续交流哦。
你还好意思说。
就好意思说
那我就采纳
切你姐和哥去
懒得和你说
再你个头了再
感谢你的细致回答,我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多谢大家的帮助哦!
扫描下载二维码石榴皮是什么
石榴皮为石榴科植物石榴的果皮。 秋季石榴果实成熟,顶端开裂时采摘,除去种子及隔瓤,切瓣晒干,或微火烘干。干燥的果皮呈不规则形或半圆形的碎片状,厚2~3毫米。
外表面暗红色或棕红色,粗糙,具白色小凸点;顶端具残存的宿萼;基部有果柄。内面鲜黄色或棕黄色,并有隆起呈网状的果蒂残痕。质脆而坚,易折断。气微弱,味涩。以皮厚实、色红褐者为佳。
石榴皮简介
【药 名】:石榴皮。
  【异名】
石榴皮为石榴科植物石榴PunicaGranatumL.的果皮。又名石榴壳(《雷公炮炙论》),酸石榴皮(《肘后方》),安石榴酸实壳(《别录》),酸榴皮(《纲目》),西榴皮(《闽东本草》)。原植物石榴(《雷公炮炙论》)。
又名:楉榴(《广雅》),安石榴(《博物志》),丹若(《酉阳杂俎》),金罂(《纲目》),金庞(《群芳谱》),若榴木(《中国植物志》),海石榴(河南),山力叶(东北),榭石榴(台湾),榭榴、安息榴、西安榴、钟石榴、安石榴。有涩肠止泻,止血,驱虫的功效。
【来源】为石榴科植物石榴的果皮。
石榴皮植物形态
  石榴(《雷公炮炙论》)又名:楮榴(《广雅》),安石榴(张华《博物志》),丹若(《酉阳杂俎》),金罂(《纲目》),金庞(《群芳谱》),榭榴、海石榴、安息榴、西安榴、钟石榴。落叶灌木或乔木,高3~6米。
树皮青灰色;幼枝近圆形或微呈四棱形,枝端通常呈刺状,无毛,叶对生或簇生;叶片倒卵形至长椭圆形,长2.5~6厘米,宽1~1.8厘米,先端尖或微凹;基部渐狭,全缘,上面有光泽,无毛,下面有隆起的主脉,具短柄。花1至数朵,生小枝顶端或腋生,花梗长2~3毫米。
花的直径约3厘米;萼筒钟状,肉质而厚,红色,裂片6,三角状卵形;花瓣6,红色,与萼片互生,倒卵形,有皱纹;雄蕊多数,着生于萼管中部,花药球形,花丝细短;雌蕊1,子房下位或半下位,上部6室,具侧膜胎座,下部3室,具中轴胎座,花柱圆形,柱头头状。
浆果近球形,果皮肥厚革质,熟时黄色,或带红色,内具薄隔膜,顶端有宿存花萼。种子多数,倒卵形,带棱角。花期5~6月。果期7~8月。生于山坡向阳处或栽培于庭园。中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石榴皮性味
酸涩,温,有毒。
①《药性论》:"味酸,无毒。"
②《滇南本草》:"性寒,味酸涩。"
③《纲目》:"酸涩,沮,无毒。"
④《广西中药》:"味苦涩,性温,有毒。"
  石榴皮归经
入大肠、肺,肾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大肠、肾二经。"
②《本草撮要》:"入手太阴、足少阴经。"
 石榴皮性状鉴别
 性状特征
  果皮半圆形或不规则块片,大小不一,厚1.5-3mm。外表面黄棕色、暗红色或棕红色,稍具光泽,粗糙,有棕色小点,有的有突起的筒状宿萼或粗短果柄。
内表面黄色或红棕色,有种子脱落后的凹窝,呈网状隆起。质硬而 脆,断面黄色,略显颗粒状。气微,味苦涩。以皮厚、棕红色者为佳。
 显微鉴别
果皮横切面
外果皮为一列表皮细胞,排列较紧密,外被角质层。中果皮较厚,薄壁细胞内含淀粉粒及草酸钙簇晶或方晶;石细胞单个散在,类圆形,长方形或不规则形,少数分枝状,壁较厚,胞腔大具纹孔;维管束散在。内果皮薄壁细胞较小,亦含淀粉粒及草酸钙簇晶或方晶;石细胞较小。
粉末特征:黄绿色
1.石细胞无色、淡黄色或黄棕色。类圆形、长方形或不规则形,有的短分枝,枝端圆钝或膨大,有的边缘呈波状,直径25-121μm,长至μm,长至238μm,壁厚5-46μm,层纹明显,孔沟有分叉,有的含棕色物。
2.草酸钙簇晶直径3-27μm,棱角较宽;方晶直径3-15μm。
3.果皮表皮细胞断面观呈类言形,外壁稍厚,角质层厚10-17μm;表面观呈圆多角形,角质层表面呈颗粒性。
4.导管主要为螺纹导管,直径约4μm;另有网纹导管,直径至25μm。
5.淀粉粒单粒类圆形,直径3-7μm;复粒由2-3分粒组成。
  6.棕色块形状不规则。
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10g,精密称定,照鞣质含量测定法(附录Ⅹ B)测定,即得。 本品含鞣质不得少于10.0%。
 石榴皮历史考证
石榴在我国也是有比较多的历史的,而石榴皮亦是如此的,那么它的事例又是怎样的一种情况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下吧!
石榴,亦名安石榴,始载于《雷公炮炙论》,原产西域(指敦煌以西诸国),汉代传入中国,历代本草多有记述。《本草经集注》云:“石榴以花赤可爱,故人多植之。”《本草图经》云:“今处处有之……木不甚高大,枝柯附干,自地便生作丛。
种极易息,折其条盘土中便生。花有黄、赤二色。实亦有甘、酸二种,甘者可食,酢者入药。”《本草衍义》云:“安石榴有酸、淡二种。旋开单叶花,旋结实,实中子红,孙枝甚多,秋后经雨,则自坼裂”。
  《纲目》云:“榴五月开花,有红、黄、白三色。”又:“榴者,瘤也,丹实垂垂如赘瘤也。”并引《事类合璧》云:“榴大如杯,赤色有黑斑点,皮中如蜂巢,有黄膜隔之,子形如人齿,淡红色,亦有洁白如雪者”。
 1.《本草图经》
“安石榴,旧不注所出州土,或云本生西域。陆玑与弟云书云,张骞为汉使外国十八年,得涂林安石榴是也。今处处有之。木不甚高大,枝柯附干,自地便生作丛,种极易息,折其条盘土中便生。
花有黄、赤二色,实亦有甘、酢二种,甘者可食,酢者入药。又有一种山石榴,形颇相类而绝小,不作房,生青、齐间,甚多,不入药,但蜜渍以当果,或寄京下,甚美。”
2.《本草衍义》
“安石榴,有酸、淡两种。旋开单叶花,旋结实,实中子红,孙枝甚多,秋后经雨,则自坼裂。河阴县最多。又有一种,子白莹澈如水晶者,味亦甘,谓之水晶石榴。惟酸石榴皮,合断下药,仍须老木所结,及收之陈久者佳。”
3.《本草拾遗》
 4.《滇南本草》
治日久水泻,同炒砂糖煨服,又治痢脓血,大肠下血。同马兜铃煎治小儿疳虫。并洗膀胱。
  5.《本草蒙筌》
  6.《纲目》
止泻痢,下血,脱肛,崩中带下。
 7.《生草药性备要》
治瘤子疮,洗疝痛。
8.《科学的民间药草》
驱除钩、绦虫。
  9.《别录》
疗下痢,止漏精。
  10.《药性论》
治筋骨风,腰脚不遂,步行挛急疼痛。主涩肠,止赤白下痢。取汁止目泪下,治漏精。
 石榴皮化学成份
果皮含鞣质10.4%,蜡0.8%,树脂肪4.5%,甘露醇1.8%,粘液质0.6%,没食子酸4.0%,苹果酸、果胶和草酸钙4.0%,树胶3.2%,菊糖1.0%,非结晶糖2.7%。从鞣质中分得:石榴皮苦素A、B,石榴皮鞣质,2,3-O-连二没 食子酰石榴皮鞣质。
果皮还含反油酸,异槲皮甙,矢车菊素-3-葡萄糖甙,矢车菊素-3,5-二葡萄糖,啼纹天竺素-3-葡萄糖甙,啼纹天竺素-3,5-二葡萄糖。又从果皮的甲醇提取物中分得四聚没食子酸,有抑制碳酸脱氢酶的活性。
果皮、茎皮、树皮均含生物碱,已分离出:石榴皮碱,异石榴皮碱,伪石榴皮碱,N-甲基异石榴皮碱等。又从树皮所含鞣质中分离出:石榴皮鞣质,2,3-O-连二没食子酰石榴皮鞣质,2-O-没食子酰-4,并没食子酸连二没食子酰-D-葡萄糖,2,3-六羟基联苯二甲酰基-D-葡萄糖,长A、B、C、D,石榴皮葡萄糖酸,木鞣质,木麻黄鞣宁。
 石榴皮栽培要点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向阳的环境,耐旱、耐寒,也耐瘠薄,不耐,不涝和荫蔽。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排水良好的夹沙土栽培为宜。
  栽培技术
用扦插、压条或分株繁殖。扦插繁殖,育苗移栽:在冬季进行,选取直径1cm左右的粗的、健壮的枝条,剪成6-7节长的插条。然后在1.3m宽的苗床上,按行距33cm开横沟,深约16cm,每隔10-13cm扦插1根,露出地面约1/4,盖土压紧,培育1-2年,在冬季落叶后至早春发芽前移栽,行、株距各3m左右。
压条繁殖4月芽萌动前压条的,夏季才能生根,7-8月可分割,次春移植;7-8月压条的,当年可生根,次春同时分割和移植。
  在冬季至早春发芽前,把树脚萌发的小苗连根挖起栽肿。
 田间管理
扦插萌芽后,要注意培养主干,只留1-2芽生长,其余除去。中耕除草、追肥3次,在4、6、8月进行,可施人畜粪水。移栽后,每年中耕除草3次,在4、7、9月进行;追肥2次,在3月及11月用人畜粪水、厩肥等,在树财开沟施用。冬季要修剪1次,使树冠枝条稀疏均匀。分株繁殖的管理,与育苗移栽相同。
病虫害防治
虫害有介壳虫,用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喷雾,每隔10日1次,连喷3-4次。
石榴皮营养知识
石榴皮的营养价值是非常的高的,可以治疗许多的疾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下石榴皮营养知识吧!
石榴皮知识介绍
石榴皮果皮呈不规则的片状或瓢状,厚1.5至3毫米,外表面红棕色,黄棕色或暗红色,略有光泽,有棕色小点及多数疣状突起。以皮厚,棕红色者为佳。中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
秋季果实成熟后收集果皮,洗净,切小块晒干,生用或炒炭用。果皮含鞣质、树脂、甘露醇、树胶、没食子酸及苹果酸等。
石榴皮营养分析
  涩肠止遗止血止带,杀虫敛疮。主治久泻久痢,滑泄漏精,肠风下血,崩漏带下,虫积腹痛,疥癣,疮疡,烫伤。
 石榴皮补充信息
炮制:根据炼制方法的不同,分为石榴皮、石榴皮炭。
石榴皮即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去净残留的内瓤及种子,洗净,切块,干燥。
石榴皮炭:取净石榴皮块,置热锅内,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呈黑色,内部棕褐色,喷淋清水少许,灭尽火星,取出凉透。
炮制后的石榴皮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防潮。
  石榴皮适合人群
痢疾积滞未清者慎服。
 石榴皮食疗作用
味酸、涩,温。有小毒,归大肠、肾经。质涩收敛。
凡痢下赤白,日夜数行不减者,可与锻等配伍。
凡肠风下血而属热者,可与侧柏叶配伍。
凡肠道蛔虫,绦虫腹痛者,可与槟榔等配伍。
 石榴皮做法指导
该品作收涩宜炒用,作杀虫宜生用。
 石榴皮的功效主治
涩肠,止血,驱虫。治久泻,久痢,便血,脱肛,滑精,崩漏,带下,虫积腹痛,疥癣。
涩肠止泻;止血;驱虫;痢疾;肠风下血;崩漏;带下;害虫。主鼻衄;;创伤出血;月经不调;红崩白带;;吐血;久泻;久痢;便血;脱肛;滑精;崩漏;带下;虫积腹痛;疥癣。用于久泻,久痢,便血,脱肛,崩漏,白带,虫积腹痛。
  涩肠止泻
取鲜石榴皮1000克或干品500克,洗净加水煎煮2次,每次煎30分钟,去渣取汁,将两煎药液混匀,用文火浓缩成膏,加入蜂蜜300克,搅匀至沸停火,晾凉后装瓶备用。此膏适用于久泻久痢、肠炎、菌痢、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等症。口服,每次10毫升,每日2~3次,白开水冲服。慢性患者不宜服用。
用于蛔虫引起的腹痛,可与槟榔等份研末冲服。
  用于疥癞疮癣等皮肤病,可用本品鲜皮擦局部或煎水洗。
 收敛止痢
取石榴皮、茄根各60克,先将茄根烧成灰(存性),研末,石榴皮研成细末,两药混匀,每服9克,用红糖水送服。此方适于慢性痢疾久治不愈者,急性菌痢忌服。
名家论述功效
①《别录》:"疗下痢,止漏精。"
②《药性论》:"治筋骨风,腰脚不遂,步行挛急疼痛。主涩肠,止赤白下痢。取汁止目泪下,治漏精。"
③《本草拾遗》:"主蛔虫。煎服。"
④《滇南本草》:"治日久水泻,同炒砂糖煨服,又治痢脓血,大肠下血。""同马兜铃煎治小儿疳虫。"
⑤《本草蒙筌》:"理虫牙。"
⑥《纲目》:"止泻痢,下血,脱肛,崩中带下。"
⑦《生草药性备要》:"治瘤子疮,洗疝痛。"
⑧《本草求原》:"洗斑疥癞。"
  ⑨《科学的民间药草》:"驱除钩、绦虫。"
石榴皮临床应用
①治疗细菌性痢疾
取石榴皮制成50%或60%煎剂,每次10~20毫升,日服3~4次,7~10天为一疗程;对慢性菌痢可以连服2周、停药1周再服2周为一疗程。
治疗急性菌痢50例,经一疗程后治愈49例,进步1例。服药后平均退热时间1.3天,腹痛,里急后重消失时间为4.8天左右,大便恢复正常时间在4.6天上下,粪便镜检恢复正常为5.3天。治疗慢性菌痢4例,停药后2周经乙状结肠镜检查,病变均消失,粪便培养3次以上均为阴性。
  ②治疗阿米巴痢疾
60%石榴皮煎液每服20毫升,每日3次,饭后服,连服6日为一疗程。如无效可再服一个疗程。40例患者一疗程后随访半年,均无任何症状,其中36例连续粪检3次均为阴性。服药期间偶有恶心、,能自行消失。
 ③治疗多种感染性炎症
取石榴皮制成100%煎液,烘干研粉装胶囊口服,每日3次,每次1~2粒。治疗肠炎、胆道感染、急慢性气管炎、肺部感染、慢性阑尾炎、淋巴结炎、多发性疖肿、外伤感染等共415例,痊愈305例,基本痊愈57例,好转36例,无效17例。
此外,用石榴皮炒焦研粉,撒布耳内,对化脓性中耳炎有一定疗效。
石榴皮药理作用
 1.收敛作用 
石榴皮含多含糅质,当它们与粘膜、创面等接触后,能沉淀或凝固局部的蛋白质,使在表面形成较为致密的保护层,有助于局部创面愈合或保护局部免受刺激。
 2.抗菌作用
石榴皮煎剂在试管内对志贺、施氏、福氏和宋内等4钟痢疾杆菌均有抗菌作用,对志贺作用最强,施氏、福氏次之,对宋内痢疾杆菌作用较差。比较400种中药对于伤寒杆菌、霍乱弧菌、葡萄球菌等的试管内杀菌力,证明石榴皮抑制伤寒杆菌的作用最强。
  此外,体外实验证明对结核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等多种细茵均有抑制作用。石榴皮水煎液灌服或石榴皮醇提取物腹腔注射,对小鼠烫伤后接种绿脓杆菌模型的体内试验,无明显保护作用。
石榴皮水浸剂(1:4)在试管内对堇氏毛癣菌,同心性毛癣茵等多种皮肤真菌均有不问程度的抑制作用。以上抗菌作用,可能与所含大量糅质有关。
3.抗病毒作用
鸡胚法实验证明,石榴皮煎剂稀释到1:1万—1:10万仍有抑制流感病毒(甲型PR8株)的作用。采用细胞培养技术,证实糅质是石榴皮抗生殖器疮疹病毒的有效成分。
其特点不仅能够抑制病毒在细胞内的增殖,更为重要的是显示较强的直接杀灭病毒和阻止及吸附细胞的作用。
  4.驱虫作用
石榴皮煎剂有驱肠虫作用。其机理系作用于寄生虫的肌肉,使其陷于持续收缩,而具驱虫之效。
5.其他作用
从石榴皮甲醇提取物物分得一种化合物,对牛红细胞的碳酸酐酶活性有强的抑制作用,1ug/kg时抑制率为80.2%,10ug/ml时为83,3%。石榴皮水煎去渣给兔灌胃,每日2次,可治疗兔子由消化机能紊乱失去生理平衡所致的泄泻。
石榴皮含糅质较多,对胃肠粘膜有刺激作用,石榴皮总碱毒性约为石榴皮毒性的25倍。对蛙、小鼠、豚鼠、兔及猫的毒性是致运动障碍及呼吸麻痹。
石榴皮总碱对心脏有暂时性兴奋作用,使心搏减慢;对自主神经有烟碱样作用,1g/kg引起脉搏变慢及血压上升,大剂量使脉搏显著加快;对骨路肌有藜芦碱佯作用。
研究显示,可水解鞣质对肝脏的直接毒性较高,长期大量应用可引起肝小叶中央坏死、、肝硬化等。
 石榴皮常用配方
石榴皮能涩肠止遗、止血止带,杀虫敛疮。主治久泻久痢,滑泄漏精,肠风下血,崩漏带下,虫积腹痛,疥癣,疮疡,烫伤。凡痢下赤白,日夜数行不减者,石榴皮可与锻龙骨等配伍;凡肠风下血而属热者,石榴皮可与侧柏叶配伍。
凡肠道蛔虫,绦虫腹痛者,石榴皮可与槟榔等配伍。
  1.治暴泻不止及痢赤白
酸石榴皮,烧存住,不以多少,干为末。空心,米饮调下10克。(《袖珍方》引《经验方》)
 2.治产后泻
酸石榴皮(米醋炒)、子。上二味,为末,每服10克,米饮下。(《朱氏集验方》榴附散)
 3.治小儿冷热痢
  酸石榴皮1.5克(炙令焦,锉),黄连1.5克(去须,锉),赤石脂1.5克。上药捣粗罗为末。以水二升,煎至五合,去滓,纳蜡50克,更煎三五沸。不计时候,温服半合,量儿大小,以意加减。(《圣惠方》石榴皮煎)
4.治虚寒客于下焦,肠滑洞泄,困极欲死
酸石榴皮(微炒)、干姜(炮)各50克,(去粗皮,炙)、(炙令燥)各1.5克。上四味,粗捣筛。每服20克,用水二盏,煎至四分,去渣,空心温服。或无黄柏,用黄连亦得。(《圣济总录》石榴皮汤)
 5.治久痢成疳,便下白色,食不为肌肤
石榴皮(焙,锉)100克,无食子四枚,厚朴(去粗皮,汁炙)、干姜(炮)各75克,、附子(炮裂,去皮、脐)各100克。上六味,捣罗为末,米饭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生姜汤下,日再。(《圣济总录》石榴丸)
6.治血痢日夜不止,腹中(疒亏)痛,心神烦闷
酸石榴皮50克,枳壳50克 (麸炒微黄,去瓤),1.5克(锉,微炒)。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不计时候,以粥饮调下10克。(《圣惠方》)
 7.治积年肠风下血不止
酸石榴皮100克(慢火焙令黄),侧柏叶100克(慢火煨令黄)。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木贼汤调下10克。(《圣惠方》)
8.治痔疮肿痛出水
  石榴皮50克,黄柏25克。煎汤洗过,以冰片一二厘,纳入痔疮破烂处,立效。(《本草汇言》)
石榴皮、陈壁土,加白矾少许浓煎熏洗,再加五倍子炒研,敷托上之。(《医钞类编》)
10.治虚劳尿精
石榴皮、桑白皮(切)各五合。上二味,以酒五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千金要方》)
  11.治蛔去心痛,腹中(疒亏)刺痛不可忍,往往吐酸水
酸石榴皮1.5克,槟榔(炮,锉)0.5克,桃符75克(碎锉,分为五度用),胡粉0.5克(微炒,别研)。上四味,先粗捣筛前二味,后以胡粉拌匀,分为五服煎。每服,水一盏,入一分,酒半盏,向煎至七分,去渣,空心温服,至晚再服。(《圣惠方》石榴皮散)
12.治寸白虫
紫槟榔十个,向阳石榴皮十七片。上水煎,露一宿(服),以下虫为度。(《直指方》)
 13.治丁肿恶毒
以针刺四畔,用榴末着疮上,以面围四畔灸之,以痛为度,仍用榴末敷上,急裹。经宿,连根自出也。(《肘后方》)
 14.治臁疮
石榴皮煎取浓汁,稍冷拂疮上,冷如冰雪即成迦。(《世医得效方》)
15.治冻疮久烂不愈
石榴皮、皮、甘蔗皮三味,烧灰存性,研末敷。(《本草汇言》)
 16.治霉疮
石榴皮、香附子各50克,1克。上三味,以水一升,煮取五合,去渣温服。(《霉疠新书》石榴皮汤)
  17.治牛皮癣
石榴皮(炒炭),研细末1份,麻油2份,调成糊状。用时将药油摇匀,以毛笔蘸药匀涂患处,每日2次。(《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技术资料选编》)
 18.治烫火伤
石榴皮研末,加、麻油调匀外敷。(《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19.治暴泻不止及痢赤白
  酸石榴皮,烧存住,不以多少,干为末。空心,米饮调下二钱。(《袖珍方》引《经验方》)
 20.石榴皮治血痢日夜不止,腹中疞痛,心神烦闷
酸石榴皮一两,枳壳一两(麸炒微黄,去瓤),当归三分(锉,微炒)。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不计时侯,以粥饮调下二钱。(《圣惠方》)
  21.治冻疮久烂不愈
石榴皮、冬瓜皮、甘蔗皮三味,烧灰存性,研末敷。(《本草汇言》)
22.治牛皮癣
石榴皮(炒炭),研细末1份,麻油2份,调成糊状。用时将药油摇匀,以毛笔蘸药匀涂患处,每日2次。(《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技术资料选编》)
 石榴皮生活中的应用配伍
缓急止泻。砂糖和中缓急石榴皮酸涩而温,能敛肠止泻,二药合用,甘温酸涩皆备,既可缓急补中,又可收敛止泻,用治久泻不愈,虚寒腹痛者甚宜。
 配马兜铃
  马兜铃能清泄肠中疳积实热,石榴皮可安蛔驱虫定痛,二药伍用,相得益彰,善疗小儿疳积肠虫诸症。
黄连燥湿清热,善治湿热蕴结大肠之泻痢诸疾;石榴皮既酸又涩,收敛涩肠,疗赤白下痢、久泻不止之气虚下陷诸症。二药相须为用,药力大增,共奏清热燥湿、涩肠止泻之功。
槟榔苦辛性温,石榴皮酸涩性温,二药皆入大肠经,合用后能使蛔得湿而安,得酸则静,得辛则伏,得苦则下,故药力专强,为驱蛔杀虫的最佳对药之一。
凡肠道蛔虫、绦虫腹痛者,可与槟榔等配伍,如《圣惠方》石榴皮散。对于疥癣、疮疡及水火烫伤久不收口者,可单独外用,亦可与其他药配伍应用。
  石榴皮的食用方法
(一)石榴皮煮水
石榴皮煮水可以治疗一些疾病,比如腹泻、痢疾等。因为石榴皮中含有根皮碱,对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均有抑制作用。石榴皮还能使肠黏膜收敛,分泌物减少,所以能有效地治疗腹泻、痢疾等症。
石榴皮煮水治疗腹泻的具体服法
取15克石榴皮煎水,每次饮用10—20毫升,日服3—4次,7—10天为一疗程。
慢性菌痢可以连服2周,停药1周后再服2周为一疗程。
(二)石榴皮的常见吃法
 石榴皮粥
原料:石榴皮30克,粳米100克,白糖适量。
先将石榴皮洗净,放入砂锅,加水适量煎煮,取汁去渣,再入粳米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白糖稍煮即可。
用法:每日1-2次,3-5日为1疗程。
  养生功效:温肾止带。适用于脾肾虚弱,带下绵绵,腰酸腹痛。
注意事项:发热期间及小便淋涩,湿热带下者均不宜用。
 石榴皮汤
配方:安石榴皮12克,当归9克,阿胶12克,熟9克。
将石榴皮、当归、熟艾叶加水先煎汤,去渣取汁,入阿胶烊化即可。
  用法:每天1剂,连服3天。
养生功效:安胎止血。
主治:用于妊娠因营血不足所致胎动不安或胎漏下血。
菜系及功效:食谱,便血食谱。
石榴皮蜜饮
原料:石榴皮90克,蜂蜜40克。
将石榴皮洗净,放在砂锅内,加水1000毫升,煎煮沸30分钟,滤去渣,加入蜂蜜即可。
主治:咳嗽、白带过多、便血、滑精。
药用功效:涩肠止泻,生津止渴,杀虫,止血,燥湿。主治久痢、崩漏、带下、咽燥、烦渴、虫积、宫颈癌、慢性肠炎、糖尿病、外伤出血等症。
石榴皮的副作用
石榴皮尽管是有许多的功效作用以及好处的,但是它依旧也是有一些副作用的以及相关的一些注意事项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吧!
  石榴皮有小毒,用量不宜过大。痢疾积滞未清者慎服。
《雷公炮炙论》:“勿令犯铁。”
《本草从新》:“能恋膈成痰,痢积未尽者,服之太早,反为害也。”
张秉成《本草便读》:“涩人气血,枯人肠胃,不可多服。”
 石榴皮注意事项
石榴皮碱中毒时,能引起发热、头晕、视物模糊、蚁走感、恶心、呕吐,甚至可招致弱视、腓肠肌痉挛,全身搐搦而虚脱。
  解决方法:给服通用解毒散或碘酊1毫升,加水至100毫升,洗胃,给与泻盐。抽搐可用巴比妥类,头痛可用阿司匹林,对症治疗。
《本草从新》:能恋膈成痰,痢积未尽者,服之太早,反为害也。
 石榴皮饮食禁忌
石榴含鞣酸较多,可与蛋白质、钙发生作用产生一种不易消化的络化物,刺激胃肠道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故石榴不宜与海蟹、虾等海味同食,另外酸有收敛作用,大便秘结者慎食:石榴含糖分较高,糖尿病患者忌食。
<span class="tipso_style" id="tip-p" data-tipso='
您可以选择一种方式赞助本站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北疆地区打瓜镰刀菌根腐病药剂防治研究
[目的]打瓜根腐病是北疆地区打瓜上的重要病害,明确几种杀菌剂对打瓜根腐病的防治效果,为打瓜根腐病的有效防治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室内毒力测定、盆栽药效试验和小区药效试验,比较6种杀菌剂对打瓜根腐病的防治差异.[结果]室内毒力测定表明:乙蒜素对菌丝生长抑制效果最好,EC50值为31 mg、L,其他依次为多菌灵、恶霉灵、苯甲&#183;福美双、枯草芽孢杆菌、三氯异氰尿酸.盆栽试验表明:药剂灌根的防治效果比药剂拌种好,其中多菌灵灌根防治效果最好,防治效果为83.0%,其次是恶霉灵和苯甲&#183;福美双,防治效果分别为64.4%和60.2%.小区试验表明:苯甲&#183;福美双防治效果较好,平均防效为46.4%,其次是多菌灵和恶霉灵,平均防效分别为45.3%和45.1%.[结论]苯甲&#183;福美双、多菌灵和恶霉灵对打瓜根腐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ZHU Ya-feng
JIN Yu-hua
作者单位:
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新疆绿洲农业病虫害治理与植保资源利用自治区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新疆石河子,832003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师农业科学研究所,新疆北屯,836000
年,卷(期):
Keywords:
机标分类号:
在线出版日期:
基金项目: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博士基金,石河子大学科研基金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海洋生物的药用价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