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今天割腕自杀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广告

热门推荐: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我想问你
  你知道你在孩子心中有多重要吗?
  答案就是:你有多爱孩子,孩子就有多看重你说的每一句话,甚至是每一个字。跟孩子交流的时候,请一定三思而后行。因为看了这篇文章,你就会知道,你的一句话将会改变孩子的一生。
  曾经接触过一位单身女士,当时年近四十,一直没结婚。她是因为严重的抑郁症。
作为教师的父母,却犯了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
  在我们的交谈中,她谈到了自己的童年成长经历。她父母都是小学教师,对她有很好的早期启蒙教育,在各方面要求也很严。
  她在很小的时候就会背很多经典诗文,聪明伶俐,而且认字很早,上小学就读了不少课外书,学习成绩一直很好。
  但她父母在她童年时期犯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这个错误发生在她5岁的时候。
  起因很简单,就是有一天她尿床了。父母为此大惊失色,说你2岁就不再尿床了,现在都5岁了,怎么反而又尿床,越活越倒退了。
  父母的话让小小的她非常羞愧,以至于当天晚上睡觉的时候,心里非常担忧,好久都没睡着。
  但也许是因为太紧张,也许因为前半夜没睡着,后半夜睡得太香,第二天早上醒来,居然又一次尿床了。
  这下子,父母特别不高兴,说你是怎么搞的,昨天尿了床,今天怎么又尿了,是不是成心的啊?
父母的打骂,真的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当时他们住的是大院平房,有很多住户,她妈妈一边抱着湿褥子往外走,一边说,这么大孩子了还尿床,褥子晒到外面,让别人看到多丢人。
  她爸爸板起面孔严肃地警告她说,有再一再二,没有再三,这两次尿床我原谅你了,再尿床我可对你不客气了。
  父母的话让小小的她内心充满羞辱感和恐惧,所以接下来的一个晚上,她更害怕得不敢睡觉,直到困得坚持不住,沉沉睡去。
  结果是,她连着第三次尿床了。这令父母简直震怒,不但责骂,而且罚她当天晚上不吃饭。
  虽然当天因为空着肚子睡觉,没尿床,但问题从此陷入恶性循环中,从那时起,她开始隔三差五地尿床。
  父母越是想要通过打骂来让她克服这个问题,她越是难以克服。
  父母可能后来意识到打骂解决不了问题,就开始带她找医生看病,吃过很多中药西药,都没有作用,直到成年,仍不能解决。
父母的一句话,却几乎毁了她一生
  这件事几乎毁了她一生。天天湿漉漉的褥子、尿布以及屋里的异味,是烙进她生命的耻辱印记,她原本可以完美绽放的生命就此残缺了。
  考大学时,她取得了很高的成绩,完全可以报考北京的名牌大学,但为了避免住集体宿舍的尴尬,第一志愿填报了当地一个学校,以便天天晚上回家。
  大学四年,她不敢谈男朋友,自卑心理让她拒绝了所有向她求爱的男同学。
  工作后,谈过两次恋爱,都是男方发现她有这个毛病后,选择了分手。
  她对我说:直到上大学前,她一直认为自己这个毛病是个纯生理问题,是一种泌尿系统的慢性病。
  后来才慢慢意识到是父母的紧张和打骂造成的后果。
自杀被救,父母一夜苍老了十岁
  结束第二段恋情后,她割腕自杀,被救过来,出院回到家中那天,终于在父母面前情绪暴发,疯狂地向父母喊出她心底积压多年的屈辱,并以绝食逼迫父母向她认错。
  父母似乎终于也意识到问题的来由,虽然没向她正面道歉,却在她面前无言地流了几天泪,痛悔的样子终于令她不忍,端起了饭碗。
  经过这件事,父母都一下子苍老了十岁,几天间就显得步履蹒跚了。
  她知道他们已受到惩罚,心中既有渲泻后的舒畅,又有报复的快感。自此,这个毛病居然奇迹般地开始好转,发生的次数大为减少。
生理疾病痊愈了,生活却仍然一团糟
  但她的生活却无法改变,周围凡认识她的人都知道她这个毛病。
  她像一个脸上被刺字的囚犯,丑陋的印记无法擦去,只好在三十多岁时选择“北漂”,来到北京,希望通过环境的改变让自己活得自在些。
  但骨子里形成的自卑和抑郁无法消退,再加上工作压力比较大,很小的一点事就会让她崩溃。
  对于爱情和婚姻,完全失去再去碰触的热情和信心,对安眠药和抗抑郁药的依赖越来越严重。
  后来她信仰了一种宗教,她说宗教是唯一让她感觉安慰并有所寄托的东西。
  像一个医生在晚期癌症患者面前束手无策一样,我在她的痛苦面前也同样感到无可奈何。
  传统的严厉教育真的有用吗?
  教育中,有太多这样的蝴蝶效应,本来小事一桩,家长完全可以用轻松愉快的态度来解决,甚至不需要去解决,问题也会自行消失。
  但由于家长用严厉的方式来对待孩子,不但无助于问题本身的解决,还会给孩子留下经久难愈的心理创伤,严重的甚至可以毁灭孩子一生。
多少家长,因为严厉教育毁了孩子
  专门研究儿童神经病的蒙台梭利博士说过:我们常常在无意中阻碍了儿童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对他们的终身畸形负责。
  我们很难认识到自己是多么生硬和粗暴,所以我们必须时时刻刻尽可能温和地对待儿童,避免粗暴。教育的真正准备是研究自己。
  教育学和心理学对于严厉教育所带来的损害的研究已经很成熟了,但时到今日,人们对严厉教育的破坏性仍然没有警觉。
  在我们的教育话语中,人们仍然特别愿意谈规矩,很少谈自由。哪个青少年出了问题,归结为家长管得不严,太溺爱;相反,哪个青少年成长得比较优秀,尤其在某个方面做得出色,会归功为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和打骂。
  这样的归结非常简单非常浮浅,但越是简单浮浅的东西,越容易被一些人接受。
  于是,一顿“要么好好弹琴,要么跳楼去死”的威胁可以让孩子成为钢琴家,一根鸡毛掸子随时伺候可以让孩子上北大,一通把孩子骂作“垃圾”的污辱可以逼孩子考进哈佛……诸如此类的“极品”行为最容易得到传播。
  人们不肯往深了想一想,严厉教育如果真能让孩子优秀,天下将尽是英才。成年人想收拾一个孩子还不是容易的事嘛,谁都会!
  既威胁不到自己,又能把孩子教育好,省心省力,痛快淋漓――可教育是件“秋后算账”的事,虽然儿童的缓慢成长给了一些人以暂时的幻觉,但裁下罂粟不会结出樱桃,恶果不知会在哪个枝条上结出。
家长教会了孩子冷酷无情
  有位家长,听人说孩子有毛病一定要扼杀在摇篮中,所以她从女儿一岁多,就在各方面对孩子进行了严格的管教。
  如果孩子不好好吃饭,妈妈会把孩子碗中的饭全倒掉;
  如果孩子不好好刷牙,家长会把牙刷一折两半,丢进垃圾桶;
  不好好背古诗,就用戒尺打手心……
  在家长的严厉教育下,孩子确实被训练得很乖,按时吃饭,认真刷牙,会背很多古诗。
  但她发现,刚刚三岁多的孩子,一方面表现得胆小怕事,到外面都不敢跟小朋友玩;另一方面在家里脾气又很大,且表现出令人不可思议的残忍,比如虐待家里的小猫,把猫尾巴踩住用脚跺,或用沙发靠垫把小猫捂到半死,看小猫痛苦的样子,她则表现出满足的神情。
  一般小女孩都喜欢芭比娃娃,她则对这些娃娃好像有仇,动不动就肢解芭比娃娃,把娃娃的头和四肢揪下来,甚至用剪刀剪破。
  妈妈不能理解,她的孩子怎么这样?
  儿童天性都是温柔善良的,如果说一个孩子表现出冷酷和残忍,一定是他在生活中体会了太多的冷酷无情。
  媒体不时地报道家长虐待孩子或子女虐待老人的的事件,手段之恶劣,令人发指。
  同时,追究一些恶性刑事案件的犯罪分子的成长史,几乎全部可以看到他们童年时代极端严厉的家庭教育。
  可以说,几乎所有的极端残忍者,都有一个精神或肉体严重受虐的童年。
  经常被苛责的孩子,学会了苛刻;经常被打骂的孩子,学会了仇恨;经常被批评的孩子,很容易变得自卑;经常被限制的孩子,会越来越刻板固执……
  “身教重于言传”是教育中的一条被时间和无数事件验证过的真理性的结论,严厉教育本身也是一种示范,如果成年人对孩子拿出的是经常性的批评和打骂,怎么能培养出孩子的自信与平和呢?
放不下严厉教育的人,真正的原因是潜意识里放不下莫名的恨意
  像一位网友说的:有些人小时候常挨打,痛恨父母打自己,长大了发誓绝对不打孩子,可做父母后还是会打小孩。
  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正常生活是怎样的。推翻父母不难,但修补父母刻在自己童年里的缺陷,非常不易。
  是否认同打孩子,是块试金石,可测验出人们在教育上的认识水平。
  孩子没有错,只有不成熟,如果你动不动认为孩子“错了”,那是你自己错了;如果你遇到的孩子是屡教不改的,那是你所提要求不对或一直在用错误的方法对待他。
  我们相信教育是件“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事,需要“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地解决。
  什么才是良好的家庭教育?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如果家庭生活制度从一开始就得到合理的发展,处罚就不再需要了。在良好的家庭里,永远不会有处罚的情形,这就是最正确的家庭教育道路。”
  这里所说的“良好的家庭”并非永远一团和气,而是有矛盾也总能得体地解决。
我从不打孩子,不是因为孩子不犯错
  不少人对我从未打过孩子表示惊讶,然后归因为我的女儿分外乖。
  事实是,笔者在和女儿的相处中,也有小冲突,但从不在孩子面前纵容自己的情绪,经常是自己先退一步,想想在哪里没好好理解孩子,自己应该如何改变,也会真诚地向孩子道歉。
  所以,并不是笔者的女儿比一般孩子乖,而是她像所有的孩子一样乖,天下的孩子都很乖,没有一个孩子是需要用打骂来教育的。
  只有成人对儿童有这样的信心,他才能放下心中棍棒,继而放下手中棍棒。
尊重孩子,鼓励才是正确的教育
  儿童是脆弱的,成长只需要鼓励,不需要惩罚,一切严厉的对待都隐藏着某种伤害。
  父母不仅应该放下手中棍棒,更要放下心中的棍棒,心中无棍棒是件比手中无棍棒更重要的事。
  宽容而饱含真诚的教育,总是最美、最动人的,对孩子也最有影响力。
  当然,我不希望给家长们太大的压力,大家都是凡人,偶尔火气上来了,实在忍不住,打孩子两下或骂几句,这也不会有太大问题,正像一个偶尔吃多了的人不会成为大胖子一样。
  身体自有它的调节功能,孩子也自然有他正常的抗挫折能力。并且儿童甚至比成年人更宽容,更能理解并消化父母偶尔的脾气。
  孩子最受不了的,是父母经常性的严厉和苛刻。
  尊重孩子,是大自然的法则,是教育最基本的法则。
  严厉教育的目的虽然也是想给孩子打造出华美的人生宫殿,到头来却只能制造出一间精神牢笼,陷儿童于自卑、暴躁或懦弱中,给孩子造成经久不愈的内伤。说它是危险教育,一点也不为过。
  本文源自网络
  这些睿智的宝妈宝爸刚刚关注了红袋鼠快乐学习平台(微信号:hdsklxx)
  回复以下数字可查看
  21:看看这组漫画,孩子毛病背后是家庭的毛病
  20:有一种母爱叫二胎姥姥,无数妈妈看完已泪流满面…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编辑精选1508/条精选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原301医院总护士长,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护理系…
以亲子阅读为切入点,致力于家庭关系的建造…
精选家庭教育资讯和原创育儿教育文章…
一个全职妈妈6年来育儿经验,自我疗愈的心灵成长体悟…
为妈妈们提供母婴知识、母婴时尚信息、育儿经验等…
暖姐姐为您提供育儿知识…孩子想割腕自杀怎样救治_百度知道
孩子想割腕自杀怎样救治
我有更好的答案
需要带他去看一下心理医生,要不然还有可能再次发生这种事情 的!
那得看看 是出于什么原因才想要割腕..
家长的原因 那你们 的教育方式就该改改了 ..
肯定是把孩子逼的太紧了..
或者是 孩子
青春期 叛逆.. 早恋什么 一方面的原因
的师傅的法师打发士大夫
那都是被家长逼的,作为孩子,你让他死了才解脱。如果我父母现在给我一个选择,我更愿意从来没有活过。
心病还需心药医,你要把他自杀的原因找出来,把他心里的疙瘩解开。不然,一个人真的想死,看是看不的。
父母要多关爱孩子,中国人太多,学习压力,未来有更多的苦,要让她勇敢的面对,为了家人要活下去。
听听他的心声,心平气和的去和他谈,要先顺着他的意思,首先你要站在他的立场设身处地的为他想,然后再把你的想法告诉他。
先了解沟通吧
把身份放低
以朋友的身份好好沟通下
看是什么问题再想办法
先和孩子的朋友聊聊,知道孩子为什么这样,再来对症下药。
赶紧的找心理医生,别酿成大祸
我15岁,6岁想死,9岁开始割腕,最深的一次割破了静脉。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第04版:世象
本版新闻列表
台州日报社旗下媒体:
受不了父亲“逼婚”大龄儿子割腕自杀
  □&记者&李&攀&通讯员&陈淑倩    因为忍受不了父亲催促找对象,温岭一男子竟然借着酒劲,砸碎酒瓶割腕自杀。好在民警及时赶到,才没有让“脑子一热”的男子酿成悲剧。  6月4日凌晨,家住温岭松门镇小交陈村的刘青(化名)和父亲刘明(化名)从码头拉完货,一起坐在家门口喝酒聊天。  刚开始,父子俩还算有说有笑。说着说着,父亲就唠叨起儿子最不愿聊的话题——找对象。  刘青今年已经36岁了,由于种种原因,始终找不到合适的结婚对象,刘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只要一有空,刘明就会抓着儿子的“个人问题”唠叨几句。  事发当晚,父亲再一次数落起儿子:“你都这么大岁数了,每天不知道瞎忙什么,也不娶个媳妇回来,在这样下去,我们俩都别活了。”  听到这话,已是几两白酒下肚的刘青再也受不了了。借着酒劲,他猛地站起来,拿起桌上的酒瓶,狠狠地摔在地上:“你说的对,娶不到媳妇是我没本事,你说不活那我就不活了。”  话刚说完,刘青就捡起地上的碎玻璃片,狠地朝自己的左手手腕划去,顿时血流如注。  看到儿子过激的举动,父亲惊呆了,等回过神,他上前一把抱住了儿子,防止他再次伤害自己,随后他掏出电话报了警。  民警赶到后,立刻把刘青送到了当地的医院救治,好在救治及时。看到躺在病床上一脸痛苦的儿子,刘明非常后悔,他说其实自己也知道儿子心里苦闷,但就是忍不住要说两句,刘明说以后不会再逼儿子娶媳妇了。郑州妈妈每天记录儿子言行 15岁男孩欲割腕自杀_新浪河南新闻_新浪河南
郑州妈妈每天记录儿子言行 15岁男孩欲割腕自杀
大河网-河南商报评论
你认为自己在处理哪种关系时有难度
  河南商报记者 宋晓珊 李亚沛&&
  除了外在因素,孩子们心里的世界,是不是有足够的“安全感”?
  3月23日上午,河南商报联合河南红五月公益联盟走进郑州市第五中学,为60多名初中学子带来了一场独特的心理体验,一起分享语言正能量。
  妈妈看得太紧 他对自己“动刀”了
  3月×日,李桐踢球撞到了人,却不道歉。
  6月×日,同学说李桐对某个女同学有意思。(早恋)
  这是一个妈妈的笔记本,记录了儿子李桐(化名)在学校的一言一行,内容来自老师、同学。一年多的时间,这本笔记本即将写满。如此“关切”之下,李桐做了一件事:割腕,企图自杀。
  春节刚过,爸妈带着李桐来到郑州市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指导中心。
  李桐的妈妈王女士是个公务员,爸爸做生意,家里条件不错,李桐是家里唯一的男孩,不但乖,成绩也一直挺好,作文还得过二等奖。上了初中,王女士认为,这是孩子一生中的重要节点,今后能不能上个好高中、上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都与儿子初中阶段的表现有关。
  因此,除了每天送李桐上下学,她还会跟老师、同学聊聊李桐的表现,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并用笔记本记录下来。
  笔记停止于2012年元旦,那之前李桐试图割腕自杀。这一举动终结了一年多时间的“死循环”:上学,退学,离家出走,上学……
  李桐说,他总记得小时候和爸妈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可自从上了初中,妈妈开始写那些笔记,时间一久,自己就像被扒光了一样,没有秘密,没有自我。“我不是为自己活着,也不知道为什么活着,死就死了呗。”
  他不愿意与家人沟通,“听到她(妈妈)说话,就觉得恶心。”
  在心理咨询师的建议下,李桐的父母决定不再强迫儿子去学校了,并且用纸条交换的形式间接沟通。王女士还是焦虑:“15岁就不想上学,以后干啥?”
  近三成中小学生 认为有“亲子难题”
  河南红五月公益联盟负责人刘磊说,两年来,通过对2362名接受心理咨询的中小学生进行分析,其中六成的孩子是中学生,四成是小学生。
  在中学生中,八成以上的孩子存在焦虑问题,而小学生则大多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喜欢做小动作等行为。
  按照心理学来剖析,无论孩子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其根源都在家长身上。孩子就是家长本身的映射,孩子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家长身上就有相对应原因。
  根据河南商报千人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近三成中小学生认为自己在处理亲子关系时有难度,远高于“师生关系”“异性相处”等选项。
  以李桐的经历为例,心理咨询师之所以建议用纸条沟通,就是希望家长能够用柔和的方式关注孩子,用语言温暖孩子的心。比如,可以在孩子的床头放个小纸条,“饭已经好了,放在厨房,想吃时在微波炉里热一下。”孩子都是善良的,时间久了,不用家长强制,自己就会提出要去上学。
  借助大自然的“正能量”
  小韩是郑州五中的初二女生,即将升入初三的她有些担心,“初二就已经感觉到压力了,课程比以前多了,感觉不努力就有点跟不上。”
  3月23日,小韩和同学们在心理咨询师的引导下,和大自然来了一次“亲密接触”。
  “选择最舒服的姿势,放松自己的身体,轻轻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站在风景优美的山顶,周围是树木,可以闻到花草的香味……”体验开始,在心理咨询师许锦霞的引导下,同学们各自调整着最舒服的姿势。
  “我能想象前边是草地,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朵。”小韩说,虽然只是坐在教室里,闭上眼睛去想象这些事物,还是让她有一种特别放松的感觉。
  “这个体验主要是给学生们做学习状态的调整,在孩子们完全放松的状态下,给他们积极正向的引导。”许锦霞说,用语言营造的自然环境,可以给孩子们带来愉悦轻松的体验和自然的正能量。
  想要孩子不焦虑
  家长要先“淡定”
  现在的中学生主要心理问题就是焦虑,这种焦虑来源于学校、家长、老师还有孩子自己,其中初三和高三学生表现得最为明显。
  许锦霞说,这就需要同学们学会自我调节,多参加运动,有心里话要及时倾诉,学会表达。
  “其实,有轻微的焦虑是正常的,家长们也不要太过紧张,不要过度关注孩子。”在许锦霞看来,要想让孩子不焦虑,家长要学会淡定,并用积极乐观的情绪去感染孩子。无法满足儿子物欲 台湾一男子自责割腕自杀被救
44岁张某。图片来源:台湾《中国时报》
  中新网11月16日电 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台湾长期失业,靠领低收入户补助金过活的44岁江姓男子,因儿子订购“特价”6000多(新台币,下同)的手机,8日业者催款,江某无力支付,自责无法满足儿子物欲,想不开于家中割腕自杀,所幸警员破窗救人;江某怕付不出医药费和车资,一度拒绝赴医。
  江某表示,8日中午接到电视购物业者来电催款,要求缴纳6000多元手机费用,江某随即打电话给在学校的儿子,质问儿子为何要买手机?儿子最初否认,江某说“人家要债已要到家里来了。”一时情绪激动,加上自责,向儿子说要自杀。
  江某儿子赶紧报案,员警赶抵江某花莲市住处,发现大门深锁,于是沿着遮雨棚爬上二楼,撬开铁窗救人,江某已以美工刀割破左腕,血流一地,倒在地上。警方要将江某送医,但他情绪激动,向警称负担不起医疗费用与回程车钱,员警承诺载他回家,江某才愿就医。
  江某儿子非常后悔,向父亲哭说“我不要手机了,以后会乖乖听话。”江某表示,儿子羡慕同学都有手机,才委托同学以电视购物代订,业者已同意退货。提到割腕原因,江某说,当时自责加上无力感,一时情绪激动,脑中一片空白,才会寻短。
责任编辑:AP0017
本文相关推荐
互动评论加载中…
本日点击排行榜
本日评论排行榜
24小时点击排行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不知道今天星期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