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IgG抗体都有四个亚类么?不同巨细胞病毒抗体igg高的抗体如何区分?

日期:(一)发病原因
IgG依其重链的不同可分为4个亚类,即IgG1、IgG2、IgG3和IgG4。其中IgG1所占比例最高,IgG2约为其之半,IgG3仅为其1/10,IgG4量极微。IgG1、IgG3是T细胞依赖性抗体,通常针对蛋白质抗体。IgG2是非T细胞依赖性抗体,主要针对多糖抗原。已知IgG4同Ⅰ型变态反应密切相关。IgG亚类比例失调或缺乏,即称为IgG亚类缺乏症(IgG subclass deficiency)。患者血清IgG总量减低或正常,而一种或多种IgG亚类低于正常水平。
选择性IgG亚类缺陷病的病因不很清楚,可能与IgG重链稳定区(CH)基因...其中IgG1所占比例最高的相关内容日期: 邻居周阿姨今年50岁的,有一儿一女,女儿是远嫁女,每年回来的次数也是屈指可数的,每每当看到别人家孩子回娘家时,周阿姨是羡慕加失落,后来发生的一系列事情,都让周阿姨很后悔当初让女儿小文远嫁。 小文到婆家后一直听不懂那边的方言,虽然和老公交...日期: 根据所给内容填空 There is a _______(书)on the ________(课桌)。 It is the _______(九月一日)day of the new term. There are two _______(男孩)on the (滑梯)。 There is a ________(花园)near my (学校)。 Our school is very big.There is a ________(乒乓球室), a ________(图书馆)and a ________(阅览室)。日期: 小学英语教学实施目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就必须从课堂教学抓起,让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感兴趣,不是别人要我学,而是我要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以下几点 1、利用多媒体,将书本上不动、不言...日期: 这个著名的传奇故事,出自英国国王理查德三世逊位的史实。 他在1485年的波斯战役中被击败,莎士比亚的名句: 马,马,一马失社稷! 使这一战役永载史册。 国王理查德三世准备拼死一战了。 里奇蒙德伯爵亨利带领的军队正迎面扑来,这场战斗将决定谁统治英国。 战斗进行的当天早上,理查德派了一个马...日期: 教学内容: 小学牛津英语5A第一单元Part B and Part C 学情分析: 学生在4B第八单元已经初步接触There is /are&in / on / near& 句型。There is / are&in / on / near&是陈述某种客观存在物(或人)的常用句型。学生已掌握There is/are&in / on / near&句型中is与are的用法和介词in ,on ,near的用法。五年级的学生,天真活泼...日期: 一、填空 1.丽丽面向北站立,向右转40&后所面对的方向是();丁丁面向西站立,向左转40&后所面对的方向是();豆豆面向南站立,向左转40&后所面对的方向是();齐齐面向东站立,向右转40&后所面对的方向是()。 2.以学校为观测点。 (1...日期: 张女士家的可可今年刚上小学,可是近段时间总是闷闷不乐的,还总找理由不去学校。但最后都被张女士逼迫着去了学校,可是这天老师给张女士打电话说孩子没来学校上课,这可给张女士吓坏了,明明自己将孩子送进学校了,怎么会没有哪? 赶紧请假找孩子,最后在家门口发现了可可。张女士询问可可为什么逃学,可可说同学经常嘲笑她走...
&最新内容- - - - - - - - - - - -
&&热点推荐
精品专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英语学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数学学习-  - - -
 - - - - - - - -医学免疫学——第三章 抗体与免疫球蛋白
第一节 概述
一、抗体与免疫球蛋白的概念
抗体是由浆细胞合成并分泌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含有糖基的球蛋白。抗体分布于体液(血液、淋巴液、组织液及粘膜的外分泌液)中,主要存在于血清内。
1964年世界卫生组织召开会议,将具有抗体活性及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统称为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除分布于体液中之外,还可存在于B细胞膜上。
二、免疫球蛋白的理化性质
免疫球蛋白是多链糖蛋白,具有蛋白质的通性,对物理及化学因素敏感,不耐热,在60~70??C时即被破坏,能被多种蛋白水解酶裂解破坏,可在乙醇、三氯醋酸或中性盐类中沉淀。因此,通常用50%饱和硫酸铵或硫酸钠从免疫血清中提取抗体。
第二节 抗体的分子结构及其酶解片段
一、酶解片段
1.木瓜蛋白酶的水解片段
1959年Porter用木瓜蛋白酶(papain)水解兔IgG分子,将IgG从绞链区二硫键的近N端侧切断,从而将免疫球蛋白裂解为三个片段,即2个相同的Fab段和1个Fc段。每一个Fab段即抗原结合片段,含有一条完整的L链和H链近N端侧的1/2。每个Fab段结合抗原是单价的,即只能结合一个抗原决定簇。因此不能连结成较大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不出现凝集或沉淀现象。Fab中的约1/2H链部分称为Fd段,约含225个氨基酸残基,包括VH.CH1和部分绞链区。Fc段在低温或低离子强度下可形成结晶,故称为可结晶片段,Fc段含有两条H链羧基端(C端)的一半,包含CH2和CH3两个功能区,它无抗体活性。Ig在异种间免疫所具有的抗原性主要存在于Fc段,同时Fc段还具有活化补体、亲细胞、通过胎盘和介导与细菌蛋白结合等生物学活性。
2.胃蛋白酶水解片段
1960年Nisonoff等最早用胃蛋白酶水解兔IgG分子,可将IgG从绞链区重链间二硫键近C端切断,将其裂解为大小不等的两个片段。大片段为1个Fab双体,以F(ab')2表示。F(ab')2,由一对L链和一对略大于Fd的H链(称为Fd')组成。Fd'约含有235个氨基酸残基,包括VH.CH1和绞链区。F(ab')2结合抗原为双价,可结合两个抗原决定簇,其结合抗原的亲合力要大于单价的Fab,与抗原结合后可出现凝集或沉淀现象。由于F(ab')2保持了结合相应抗原的生物学活性,又减少或避免了Fc段抗原性可能引起的副作用,因而在生物制品中有实际应用价值。虽然P(ab')2在与抗原结合特性方面同完整的Ig分子一样,但由于缺乏Ig中的Fc部分,故不具备固定补体及与细胞膜表面Fc受体结合的功能。
小片段Fc可被胃蛋白酶继续水解为小分子多肽,以Fc'表示,不再具有任何生物学活性(见图3-11)。
二、轻链和重链
由21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通常不含碳水化合物,分子量为24KD,有两个由链内二硫键组成的环肽,L链可分为:Kappa(&)与lambda(&)2个亚型。
2.重链(heavy&chain,H链)
由450-55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量55-75KD,含糖数量不同,4-5个链内二硫键,可分为5类,&、&、&、&、&链,不同的H链与L链(&或&)组成完整的Ig分子。分别称为:IgM,IgG,IgA,IgD和IgE。
三、可变区和恒定区
L链N端1/2处(VL)108-111个氨基酸残基,H链N端1/5-1/4处(VH)118个氨基酸残基,V区有一个肽环65-75个氨基酸残基。
可变区可分为高变区和骨架区,VL的HVR在24-34,50-56,89-97氨基酸位置。VH的HVR在31-35,50-56,95-102氨基酸位置。分别称为VL和VH的HVR1,HVR2,HVR3。
高变区为抗体与抗原的结合位置,称为决定簇互补区,VL和VH的HVR1,HVR2,HVR3又分别称为CDR1,CDR2,CDR3,其中CDR3具有更高的高变程度,H链在与抗原结合中起重要的作用。
L链C端1/2处,105个氨基酸,H链C端3/4-4/5处,331-431个氨基酸。
在同一种属动物中是比较恒定的,是制备第二抗体进行标记的重要基础。
四、功能区
链内二硫键折叠成球形区称为功能区(domain)约由110个氨基酸组成。氨基酸的顺序具有高度的同源性。
1.L链功能区:2个,(VL,CL各一个)
2.H链功能区:IgG,IgA,IgD,4个(V区1个,C区3个),IgM,IgE,5个(V区1个,C区4个)
3.功能区的作用:
(1)VL和VH是抗原结合的部位(FV区)。
(2)CL和CH上具有同种异型的遗传标记。
(3)CH2具有补体结合点。
(4)CH3具有结合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粒细胞,B细胞,NK细胞,Fc段受体的功能。
第三节 免疫球蛋白分子的抗原性
免疫球蛋白是一群高度不均一性的复杂的大分子蛋白,除具有各种抗体的生物功能外,其本身还具有不同的抗原特异性。
一、同种型
同种型(isotype)是指同一种系所有正常个体都具有的Ig分子的抗原特异性标记。即同种型抗原存在种属差异,在异种体内可诱导产生相应的抗体。
同种型的抗原性主要存在于Ig的C区内,包括CH和CL,同种型包括Ig的H链的类、亚类和L链的型和亚型抗原。
1.Ig的类和亚类
(1)类,决定Ig不同类的抗原性差异存在于H链的恒定区(CH)。
(2)亚类,同一类Ig中,存在于铰链区氨基酸组成和二硫键数目的差异。
2.免疫球蛋白的型和亚型
(1)型,决定Ig型的抗原性差异存在于L链的恒定区(CL)。
(2)亚型,按&轻链恒定区(C2)个别氨基酸的差异又可分为&1,2,3,4,四个亚型。
(1)类决定Ig不同类的抗原性差异存在于H链的恒定区即CH上。根据CH抗原性的差异,即氨基酸组成、排列、空间构型、二硫键数目等的不同,将H链分为&、&、&、&和&链五类,与L链组成完整的Ig分子,分别为IgM、IgG、IgA、IgD和IgE。
(2)亚类在同一类Ig中,H链结构并非完全相同,其氨基酸的组成和序列的差异也必然反映出其抗原性的不同,据此可用血清学方法再进一步分成亚类。人类IgG有4个亚类:IgG1.IgG2.IgG3和IgG4;IgM有2个亚类:IgM1和IgM2;IgA也有2个亚类:IgA1和IgA2。
2.Ig的型和亚型
(1)型各类Ig根据L链恒定区(CL)抗原性差异(氨基酸的组成、排列和空间构型的不同)分为&和&两型。
(2)亚型按&轻链恒定区(C2)个别氨基酸的差异又可分为&1,2,3,4,四个亚型。二、同种异型
同种异型(allotype)是指同一种属不同个体间的Ig分子抗原性的不同,在同种异体间免疫可诱导免疫反应。
1.&链上的同种异型(重链上)。
2.&2链上的同种异型。
(三)独特型
独特型为每一种特异性IgV区上的抗原特异性。独特型的抗原决定簇称为独特位,可在异种、同种异体以及自身体内诱导产生相应的抗体,称为抗独特型抗体。独特型和抗独特型抗体可形成复杂的免疫网络,在机体免疫调节中占有重要地位。
第四节 免疫球蛋白的功能
免疫球蛋白是血清中最主要的特异性的免疫分子,Ig的重要生物学活性由Fab段和Fc段分别执行,Fab段能特异地结合抗原,Fc段可介导一系列生物效应,包括激活补体、亲细胞而导致吞噬、介导Ⅰ型超敏反应、通过胎盘等。
一、特异性结合相应抗原
Ig最显著的生物学特点就是能够特异性地与抗原结合,这种特异性结合抗原特性是由其V区(HVR)的空间构型决定的。Ig的抗原结合点由L链和H链超变区组成,与相应抗原上的表位互补,借助静电力,氢键以及范德华力等次级键相结合,这种结合是可逆的,并受到pH、温度和电解质浓度的影响。不同的抗原可能有相同的抗原决定簇,一种抗体可以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抗原发生反应,同一克隆的浆细胞产生的不同类别Ig具有相同的特异性。
二、活化补体
1.IgM,IgG1,IgG2和IgG3可通过经典途径活化补体。
2.凝聚的IgA1,IgG4,IgE等可以通过替代途径活化补体。
三、结合Fc受体
1.介导I型变态反应IgE诱导的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合成由细胞质来源的介质引起I型变态反应。
2.调理吞噬作用调理作用是指抗体,补体等调理素,促进吞噬细胞吞噬细菌等颗粒性抗原。由于补体对热不稳定,称热不稳定调理素,抗体又称为热稳定调理素。
3.发挥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细胞毒作用
四、通过胎盘
IgG是唯一可通过胎盘从母体转移给胎儿的Ig。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被动免疫,对于新生儿的抗感染有重要作用。
第五节 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点
IgG主要由脾、淋巴结中的浆细胞合成和分泌,以单体形式存在,是人类血清中的主要抗体,其含量约占成人直清Ig总量的75%~80%,其中IgG1含量最多。IgG半寿期约20~23天,为再次免疫应答的主要抗体,通常为高亲和力抗体。IgG是唯一能通过胎盘的抗体,在新生儿抗感染中起重要作用。IgG是抗感染的主要抗体,大多数抗菌、抗病毒抗体和抗毒素都为IgG类。IgG通过经典途径活化补体,其固定补体的能力依次是IgG&IgG1&IgG2&IgG4。IgG还具有调理吞噬、介导ADCC、结合SPA和结合链球菌G蛋白的作用。
IgA主要由粘膜相关淋巴样组织产生。
IgA占血清Ig总量的15%(5%~25%)左右。IgA有IgAl和IgA2两个亚类。IgA在结构上有单体和多聚体两种形式。
IgA的半衰期约5~6天,婴儿出生后,4~6个月开始合成IgA,4~12岁血清中含量达成人水平。产生顺序是第3。IgA的单体分子量为160kD,双体分子量为390kD。产妇可通过初乳将分泌型IgA传递给婴儿,这也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被动免疫。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都表达FcaR,血清型单体IgA可介导调理吞噬和ADCC作用。IgA不能固定补体,聚合的IgA可活化补体的旁路途径。此外,SIgA具有免疫排除功能,IgA不能通过胎盘。
IgM是分子量最大的Ig,为970kD,沉降系数为19S,称为巨球蛋白。在血清中,IgM由五个单体聚合成花环状多聚结构。
在种系发育、个体发育、人工免疫或病原体感染中,最早合成的抗体均是IgM。在个体发育过程中,无论是B淋巴细胞表面的膜Ig,还是合成和分泌到血清中的Ig,IgM都是最早出现的Ig。膜表面IgM是B细胞抗原受体(Bcellreceptor,BCR)的主要成分。只表达mIgM是未成熟B细胞的标志,记忆B细胞表面的mIgM逐渐消失。
IgD在正常人血清中含量很低,约有20~50&g/ml,占血清总Ig的1%以下,半衰期为3天。IgD为单体结构,分子量为175kD,主要由扁桃体、脾脏等处的浆细胞合成和分泌。
SmIgD可能在B细胞对抗原处理中具有特殊作用,可能通过IgD和抗原结合后被细胞内吞,由于IgD的长绞链区极易被水解,从而释放出抗原,使其接受进一步处理。另外也有实验表明,SmIgD在调节B细胞向抗体形成细胞增殖分化方面发挥作用。在B细胞分化过程中,成熟B细胞同时表达SmlgM和SmIgD,对抗原的刺激出现正应答;不成熟的B细胞只表达SmIgM,抗原刺激后表现为免疫耐受。成熟B细胞活化后,或者变成记忆B细胞时,SmIgD逐渐消失。所以,IgD是成熟B细胞的标志。
正常人血清中IgE含量极低,约为0.1~0.4&g/ml,仅占Ig总量的0.002%以下,含量较稳定。IgE半衰期也较短,仅为2.5天,所以一直到1966年才被Ishizaka首先发现。IgE水平与个体遗传性和抗原性质密切相关,血清IgE含量在人群中波动很大,在特应性过敏症和寄生虫感染者中,血清IgE浓度相对较高。
IgE在个体发育中合成较晚,主要由鼻咽部、扁桃体、支气管和胃肠道等粘膜固有层的浆细胞产生。这些部位常是变应原入侵和超敏反应发生的场所。
IgE也是单体结构,相对分子量约为188kD,IgE&链的分子量为72kD。
IgE在防御寄生虫的感染中的作用是很重要的。在人和动物感染蠕虫(如血吸虫)后,产生相当高的IgE。巨噬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具有Fc&RⅡ受体,IgE与巨噬细胞结合后,使巨噬细胞激活,释放溶酶体酶,对原虫进行攻击。IgE和嗜酸性粒细胞结合介导ADCC的细胞毒效应。
IgE不能通过胎盘,不能激活补体的经典途径,但可激活补体的旁路途径。
第六节 lg的基因和抗体的多样性产生的遗传原理
一、Ig的基因的定位和结构
免疫球蛋白的每一条肽链的C区和V区,分别由C基因和V基因编码。任何一个B细胞内部,都存在三组Ig基因库,即两组轻链基因库(&和&)和一组重链基因库构成Ig的基因。它们以独立的连锁基因群分别位于相应的染色体上,轻链基因库位于第2号染色体2P12,L基因库位于第22号染色体上2qll,H链基因库位于第14号染色体上14q32&3。在每个基因库中,有许多分别控制Ig多肽链V区和C区合成的基因,控制V区的基因有2种(在L链)或3种(在H链),这些基因统称为种系基因。在B细胞分化成熟过程中,这些种系基因被随机选择和DNA重排,成为具有单一特异性的不同类型的B细胞。
(一)IgV区的基因结构
1.L链可变区的基因
L链(&或&)V区,是由两个基因片段经过重排后连接在一起的基因区段编码的,它们含有两个片段:V和J基因片段。重排后使V基因包括两个外显子,一个外显子编码大部分信号序列,另一个编码其余的信号序列和成熟L链的全部可变区。
2.H链可变区的基因结构H链可变区是由V、D和J三种基因片段重排后组成。
(1)V基因片段该片段包含两个编码区,一个编码可变区的大部分信号序列;另一个编码信号序列的最后4个氨基酸残基和可变区靠近N端的98~100个氨基酸残基。即V基因编码CDRl和CDR2的氨基酸残基。小鼠约有250~1000个VH基因片段,人的VH基因约有100个。
(2)D基因片段D(diversity)是指多样性。该片段是一个在L链基因中未发现过的附加基因片段。D基因编码第三高变区(CDR3)中的大部分氨基酸残基。小鼠DH共有12个片段,人的DH数目还不十分清楚,可能有10~20个左右。
(3)J基因片段JH是连接V基因和C基因的片段。J基因编码CDR3剩下的部分和第四骨架区。VH的J区比VL的J区稍长一些。小鼠JH基因有4个,人有JH片段9个,其中6个是有功能的。
H链V区重排后,3个基因片段连在一起所形成的可变区基因,也含有两个外显子,一个编码大部分信号序列,另一个编码全部H链的V区。这两个外显子片段由100bp的内含子隔开。
(二)Ig恒定区的基因结构
每条免疫球蛋白肽链(H、L)的稳定区都是由C基因编码。C基因片段位于一个或多个J基因片段的下游,至少间隔13kb。L链(C&和C&)恒定区由一个单个的外显子C&或C&编码。重链恒定区CH,由3~7个外显子编码。编码不同重链的C基因片段是连接在一起的。
决定Ig类或亚类的,是CH的氨基酸组成、排列顺序、空间构型和二硫键数目的不同。在一个B细胞分化过程中,V基因不变,即识别抗原的特异性相同,而CH基因发生不同的重排,即出现不同的类或亚类的Ig。这种IgH链类或亚类的转换机理目前尚不清楚,可能有几种不同的模式。
(1)H链C区基因的重排
(2)初级mRNA的加工引起类型转换(RNA剪接)
(3)细胞因子及环境影响
二、Ig的等位基因排除现象
巳知一个成熟的B细胞只表达一种H链和一种L链,而其他类型的H、L链都处于阻遏状态不能表达,这种现象称为特异基因激活现象或类型排除现象。对于一个B细胞的二个同源染色体上编码H链或L链的两个等位基因,发现仅有其中的一个基因得到表达,这种现象称为等位基因排除现象。
胚系状态的Ig基因,无论是V或C基因都不能作为一个独立单位进行表达,只有经过v/J、V/D/J重排后基因才有可能得到表达。但并非进行重排后都能形成功能性基因。如V/J重排后,在连接成VH片段时不符合读码框架规则,重排就投有功能。这种非功能重排发生后,就促使另一同源染色体基因发生重排;如第一次重排是有功能的,则抑制同一细胞另一同源染色体上基因的重排。
实验证明,B细胞V区基因的激活和重排首先在H链基因族中发生,然后是基因,基因的激活在最后。因为在所有研究过的&链的人B细胞中,&基因组仍处于未重排结构状态。而几乎所有分泌链的人B细胞中,&链基因组无例外地巳发生了无效重排,表明&基因重排先于&基因。
三、抗体多样性的遗传学基础
外界环境中种类繁多的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的抗体。抗体的多样性主要由基因调控,尤其是编码H、L链V区的基因调控与抗体产生的多样性关系更为密切。
1.抗体多样性的胚系基因在胚系中,尚未重排的Ig基因片段数量相当多,这是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Ig的H链和L链都可由多种胚系V基因所编码,产生具有不同序列、不同特异性的抗体。D和J基因也参与编码抗原结合部位的部分序列,D、J基因片段的多样性增加了抗体的多样性。机体存在一个规律,即免疫球蛋白某一部分引起的多样性与这个部位胚系基因的片段数目成正比。
2.重排产生的多样性IgDNA重组使不同的V、D、J基因片段相连,因而产生大量不同特异性抗体。重组子最大可能数目是V、D(H链)和J外显子数目的乘积。
3.连接产生的多样性同一套V、D、J基因,在它们的连接处也会产生不同的氨基酸序列。这种方式产生的抗体多样性通常有两个途径:第一个途径是不精确的DNA重排。第二个途径是在重组子的接合点处插入一个短的核苷酸,称为N区分化。
4.体细胞突变很早就有人提出,体细胞的基因突变可导致抗体的多样性,突变主要发生在V基因中,在C区中很少发生突变。
5.H链和L链蛋白质的组合不同H和L链蛋白质的组合也有助于产生多样性,因为每一链的V区都参与识别抗原。
第七节 抗体的制备
一、多克隆抗体&&第一代抗体由多个免疫淋巴细胞分泌的抗体
二、单克隆抗体&&第二代抗体由一个克隆的B淋巴细胞分泌的,只结合一种抗原决定簇的均一抗体。
(一)优点
1.制备时不需纯化抗原就可得到纯抗体
2.有很高的效价
3.有高度的单一性、均一性
4.产量高,且可连续生产
(二)基本原理
(三)制备过程:
1.制备抗原
2.免疫动物
3.免疫脾细胞和骨髓瘤细胞的制备
4.细胞融合
5.杂交瘤细胞的选择培养
6.杂交瘤细胞的的筛选
7.杂交瘤细胞的克隆化
8.单克隆抗体的检定
9.分泌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系的建立
10.单克隆抗体的大量制备&&动物体内诱生法和体外培养法
三、基因工程抗体&&第三代抗体&&嵌合抗体
2.重构抗体
3.小分子抗体
四、单克隆抗体的应用
1.诊断试剂
2.研究用的探针
3.制备生物导弹
4.放射免疫测定法
最新上线网络课程
最新上线全套资料
我的电子书> 小儿选择性免疫球蛋白g亚类缺陷病详情
  选择性免疫球蛋白g亚类缺陷病更确切的定义应为:有一种或多种igg亚类测定值低于同龄正常均值1.96或2个标准差以下的病人。2岁以上小儿选择性igg亚类缺陷指igg1水平低于2.50g/l、igg2低于0.50g/l、igg3低于0.30g/l者。如所用测定方法不够敏感,正常婴儿igg4水平可能测不出。
小儿选择性免疫球蛋白g亚类缺陷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igg依其重链的不同可分为4个亚类,即igg1、igg2、igg3和igg4。其中igg1所占比例最高,igg2约为其之半,igg3仅为其1/10,igg4量极微。igg1、igg3是t细胞依赖性抗体,通常针对蛋白质抗体。igg2是非t细胞依赖性抗体,主要针对多糖抗原。已知igg4同ⅰ型变态反应密切相关。igg亚类比例失调或缺乏,即称为igg亚类缺乏症(igg subclass deficiency)。患者血清igg总量减低或正常,而一种或多种igg亚类低于正常水平。   选择性igg亚类缺陷病的病因不很清楚,可能与igg重链稳定区(ch)基因表达障碍有关。有两种情况:   1.免疫球蛋白ch基因缺失或突变 发生相应igg亚类缺陷,可同时伴有iga及其亚类缺陷。   2.ch基因重组重排障碍或重链基因转录及转录后调节异常 多数认为此与t细胞对b细胞的调节障碍有关。t细胞产生的干扰素γ(ifn-γ)减少可致igg2缺陷、il-4减少则使igg1和igg4缺陷。   儿童单纯性肾病综合征、营养紊乱、骨髓移植后长期存活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难治性癫痫及过敏体质(荨麻疹、湿症、哮喘)等可伴继发性igg亚类缺陷病。   (二)发病机制   本症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元性异常,除与遗传有关外,可有b细胞本身功能障碍,t细胞功能紊乱,包括cd4细胞数量减少,增殖功能低下及部分淋巴因子活性减低等。目前认为igg亚类缺乏症系因第14号染色体长臂的igg重链恒定区基因的部分缺失、变异及亚类转换调节机制异常所致。最近研究证实,igg及其亚类转换机制尚与il-4及cd40细胞等多种因素有关。cd40细胞在igg亚类的最终阶段起重要作用,其功能缺失也可导致某些igg亚类缺乏症。此外,当辅助性t细胞中的th1/th2功能、数量失衡时也可导致igg亚类缺陷。   当igg2缺陷时,易发生肺炎球菌、链球菌和b型嗜血流感杆菌等细菌所致的感染;当igg1、igg3类抗蛋白质抗体缺陷时,易发生病毒感染和产生类毒素的细菌感染。
小儿选择性免疫球蛋白g亚类缺陷病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选择性igg亚类缺陷病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免疫缺陷病之一,该病可无临床表现,也可表现为反复呼吸道感染,在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中其发病率为20%~35%。包括上呼吸道感染、鼻窦炎、中耳炎、鼻炎、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部分病人表现为反复性化脓性脑膜炎、皮肤感染及腹泻。一般情况下,感染并不严重,也不会危及生命。   igg亚类缺陷最常见的表现为反复呼吸道感染,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见表1。尽管igg亚类缺陷的临床表现个体差异很大,但已有很多研究者观察到一些特征性表现。   1.igg1缺陷 igg1缺陷者多数伴有其他igg亚类缺陷,而且常有低血清igg水平。igg1缺陷的病例中。可能有部分为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症(cvid),特别是合并有其他ig类别缺陷者。常有对化脓性感染终生易感的病史,可能发展为持久、进行性加重的肺部感染,对白喉、破伤风毒素的抗体反应常缺陷。   2.igg2缺陷 igg2缺陷常与igg4、iga缺陷伴随,也可单一存在。儿童常表现为反复呼吸道感染。igg2缺陷与对多糖抗原的抗体反应缺陷密切相关,对白喉、破伤风毒素抗原的抗体反应常正常。有趣的是,在一组有类似临床表现的儿童中,部分病人有正常的igg亚类水平,却对多糖抗原反应异常低下,即igg亚类的含量正常,却存在功能异常。这提示低igg2水平可能是一种标志,这些儿童常常存在对某些抗原反应缺陷,而不对其他抗原反应缺陷。也有报道igg2缺陷时,针对多糖抗原的抗体反应正常,此为igg1、igg3代偿性增高,发挥补偿作用所致。igg2亚类缺陷病人除了临床表现上呼吸道感染外,也可能表现为由奈瑟脑膜炎球菌引起的反复脑膜炎或复发性肺炎球菌感染。多数选择性igg2缺陷病人有正常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   3.igg3缺陷 抗蛋白质抗原的抗体,包括抗病毒蛋白的抗体主要是igg1和igg3亚类。igg3抗体可能是最主要的中和病毒的有效抗体。igg3缺陷主要与导致慢性肺部疾病的反复感染有关。瑞典的一份研究报告收集6580例(1864例儿童,4716例成人)反复感染病人的血清中,313例存在低血清igg水平。该313例病人中,186例为单独igg3缺陷,113例igg3伴igg1缺陷,14例igg3伴igg2缺陷,11例igg3伴igg4缺陷。   4.igg4缺陷 igg4缺陷诊断难以确定,因为大部分婴儿和儿童血清igg4用标准方法不能测到,只有用较敏感的技术(如放射免疫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研究才能明确无误地确定igg4缺陷病人(igg4浓度   选择性igg亚类缺陷病的诊断比较困难,因为反复呼吸道感染是非特异性的表现。病人血清igg、iga、igm常正常,可升高或降低,因此,血清igg亚类测定及抗原特异性抗体测定,对该病诊断尤为重要。目前认为选择性igg亚类缺陷病的诊断标准为:   1.igg亚类缺陷 病人血清igg亚类测定值低于正常同龄儿童均值的1.96或2个标准差以下。   2.igg亚类正常低下 病人血清igg亚类测定值介于正常同龄儿童均值的1~1.96个标准差之间。   3.抗原特异性igg亚类抗体缺陷。   但igg4在正常婴儿和儿童非常低,其水平可能不足1ug/ml。因此很难确定小婴儿igg4缺陷。
小儿选择性免疫球蛋白g亚类缺陷病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igg1缺陷时常显示igg总量也减少,需注意与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症鉴别,后者常同时存在iga缺乏。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的igg2和igg4常缺乏;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骨髓移植后可出现暂时性免疫球蛋白同种型或亚类失衡。
小儿选择性免疫球蛋白g亚类缺陷病应该做哪些检查?   选择性igg亚类缺陷病实验室检查,包括测定血清igg、iga、igm作为筛查实验,主要靠测定血清igg亚类水平;有条件者应该测定抗原特异性igg亚类抗体,包括测抗多糖抗原:如抗b型流感杆菌荚膜多糖、抗链球菌荚膜多糖、抗23价肺炎球菌多糖抗原、抗脑膜炎球菌多糖抗原等特异性igg亚类抗体;测抗蛋白质抗原:如抗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百日咳杆菌菌体蛋白、麻疹病毒等病毒外壳蛋白抗原等特异性igg亚类抗体。igg亚类缺陷病研究的主要问题是难于建立敏感、特异、可靠的测定方法。因为在igg亚类稳定区存在高度同源性,难于在动物体内产生特异性抗血清及产生有分辨力的单克隆抗体;加之,需要有国际标准测定方法,并建立各个实验室正常范围,此范围应包括各年龄组、各性别和各gm类型。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免疫实验室以who67/97标准血清和单克隆抗体elisa测定的儿童血清igg亚类正常值(表2)。  
igg亚类缺陷时血清igg可能正常、稍低或升高,但有血清igg亚类或抗原特异性igg亚类抗体缺陷。在igg2亚类缺陷患儿中60%存在抗肺炎球菌多糖(pnps)特异性抗体缺乏,73%存在抗脑膜炎球菌多糖(mps)特异性抗体缺乏;在igg1亚类缺陷患儿中24%~29%存在抗百白破疫苗(dtp)、抗麻疹疫苗(mv)特异性抗体缺乏。   常规做胸片、b超检查,结合临床需要选择其他辅助检查。
小儿选择性免疫球蛋白g亚类缺陷病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igg1缺陷时常显示igg总量也减少,需注意与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症鉴别,后者常同时存在iga缺乏。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的igg2和igg4常缺乏;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骨髓移植后可出现暂时性免疫球蛋白同种型或亚类失衡。
小儿选择性免疫球蛋白g亚类缺陷病应该如何预防?   1.孕妇保健 已知一些免疫缺陷病的发生与胚胎期发育不良密切相关。如果孕妇受到放射线照射、接受某些化学药物的治疗或发生病毒感染(特别是风疹病毒感染)等,则可损伤胎儿的免疫系统,特别是在孕早期,可使包括免疫系统在内的多系统受累。故加强孕妇保健特别是孕早期保健十分重要。孕妇应避免接受放射线,慎用一些化学药物,注射风疹疫苗等,尽可能防止病毒感染。还要使孕妇加强营养,及时治疗一些慢性病。   2.遗传咨询及家族调查 虽然大多数疾病不能确定遗传方式,但对确定了遗传方式的疾病进行遗传咨询是很有价值的。如果成人有遗传性免疫缺陷病将提供他们子女的发育危险性;如果一个小孩患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性联免疫缺陷病,就要告诉父母亲,他们下一胎孩子患病的可能性有多大。对于抗体或补体缺陷患者的直系家属应检查抗体和补体水平以确定家族患病方式。对于某些已能进行基因定位的疾病,如慢性肉芽肿病,患者父母、同胞兄妹及其子女均应做定位基因检测,如果发现有患者,同样应在他(她)的家庭成员中进行检查,患者的子女应在出生开始就仔细观察有无疾病发生。   3.产前诊断 某些免疫缺陷病能进行产前诊断,如培养的羊水细胞酶学检查可诊断腺苷脱氨酶缺乏症、核苷磷酸化酶缺乏症及某些联合免疫缺陷病;胎儿血细胞免疫学检测可诊断 cgd、x联无丙种球蛋白血症、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从而中止妊娠,防止患儿的出生。选择性免疫球蛋白g亚类缺陷病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免疫缺陷病之一,及早准确诊断,及早给予特异性治疗和提供遗传咨询(产前诊断甚至宫内治疗)非常重要。
小儿选择性免疫球蛋白g亚类缺陷病推荐医院
小儿选择性免疫球蛋白g亚类缺陷病推荐医生
(C) .cn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巨细胞病毒抗体igg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