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说医院icu重症监护室里特别安静

白岩松评说什么了?让凌锋激动!
白岩松评说什么了?
让凌锋激动
 新闻回顾:哈尔滨医大一院血案行凶男子被警方抓获
 杀医生:我们可能也是"凶手"!
&&&&&&&&&&&&
  字幕提示:
  哈医大一院杀医案:未成年患者砍死硕士实习医生
  哈医大附属医院发生伤害医务人员案
  未成年患者砍死实习医生
院方称与医患矛盾无关
  哈尔滨发生伤害医务人员案致1死3伤
  解说:
  一个冲动的患者,一把疯狂的尖刀,一起1死3伤的恶性医院安全事件。
  声音来源:办案民警
  李某某在医院对面一仓买(超市)内买了一个水果刀,回到医生办公室进门就对四名医生进行行凶。
  解说:
  一位年仅28岁的医学硕士为什么会被无辜杀害?
  现场目击者:
  有一个医生重的,可能刺中胸口这块了,这么大,两摊血。
  解说:
  这是医患纠纷吗?这是医患纠纷必然导致的结果吗?
  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喉头颅外科主任 于振坤:
  只要我周边有人离我距离稍微有点近,我就会有警觉。
  解说:
  真爱生命,请勿学医!要有尊严,请勿学医!这真是一个没有选择的选择吗?
  《新闻1+1》今日关注:请让他们远离恐惧!
  评论员 白岩松: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闻1+1》。
  人的一生很长很长,&
但是古人用四个字就把这很长的一生给概括了,"生、老、病、死"。这样的一个人生过程,无论是你的父母还是你的孩子谁也无法完整的贯穿这个全过程,生老病死,但是有一个职业却是生老病死始终离不开的,那就是医生。是啊,生、老、病、死哪个阶段离得开医生呢?但是如果我们把医生当成敌人的话,&
后果会是如何呢?现实中这样的事情还真的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着。23日上周五,一个患者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里头,突然疯狂地用刀子扎向了医生,最后结果是一个医生死亡、三个医生受伤,这是对医生的第一次伤害。
  没有想到,几个小时之后,对全国医生的第二次伤害又开始了,在当天晚上的8点21分人民网刊登了这条消息,当时情况可能还没查明,在这条消息里有"疑因医患纠纷"这样的字眼,可能是与此有关吧,我们看看看完这个消息之后网上转发后有一个调查,读完这篇文章之后您心情如何呢?当时参与人数是6161人,而选择高兴的居然高达4018人。看完这样一个数字,我一身冷汗,我在想,我是不是也有可能成为这4000人当中的一个?我们是不是也有可能成为这4000人当中的一个?杀那个医生的凶手只是一个吗?我们是不是也有可能成为凶手当中的一员呢?而归根到底的说,在这样一种仇恨被演绎到新的高度的情况下的时候,最终的受害者会是谁呢?来,回到最初的受害者事件当中去。
  (播放短片)
  字幕提示:日
  解说:
  日夜交班刚刚结束,我突然听见走廊有女声大喊救命,我一开门,看见满地都是血,
一名男医师趴在地上, 而另一名男医师面部血肉模糊。这是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一名护士对现场的回忆。
  嫌犯疯狂行凶,
医护人员一死三伤。3月23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究竟发生了什么?
  哈医大一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 赵彦萍:
  我们大家都感到心情很沉重,也很难过,但是我们是医生,我们有责任,我们还得继续我们的工作。
  解说:
  据了解,杀人嫌犯李某某今年还不满18岁,因患强直性脊柱炎曾经在去年的4月到哈医大医院的风湿免疫科进行过住院治疗。
来自当地公安机关的通报称,23号9时许,
李某某乘火车再次来到该院治疗,医生经了解得知李某某患有肺结核,于是建议他先到专治肺结核病的哈尔滨胸科医院检查治疗,李某某做完检查后再次回到哈医大医院将检查结果交给医生,因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会对肺部造成影响,所以医生建议他应先治好肺结核后再行治疗。
李某某认为医生不给他看病, 随即心生不满。
  办案民警:
  下午四点多钟,李某某在医院对面一仓买(超市)内买了一把水果刀后,回到医生办公室后进门就对四名医生进行行凶。
  解说:
  本是一次简单的诊断,却不可思议地酿成了一起严重的恶性案件。买完凶器的李某某,一个不满18岁的少年,在23日下午16点30分再次闯入风湿免疫科的医生办公室。
  现场目击者:
  有一个(医生)重的,可能是刺中胸口这块了,这么大,两摊血。
  哈医大一院门外科副主任医师 张冰:
  晚上五点钟左右,他(被刺伤医生)的同事陪同上这儿来的。来的时候全身上下都是血,这块(面部)自己按压着,止血。我们马上给他探查,发现口腔和面部有一个创口,口腔内有个创口,然后给他进行清创术,给他缝合。
  记者:
  病人来的时候精神状况怎么样?
  张冰:
  非常紧张。因为来的时候我们就上换药室进行处理,医生说快把门关上,快把门关上,他非常害怕。
  解说:
  犯案后,李某某企图自杀未遂,然后逃到了医院的急诊室包扎伤口被民警抓获。
  今天在看似平静的哈医大医院,我们无法想象在每一个医务人员的内心究竟承受什么样的压力。今天在哈医大医院的这块电子大屏幕上,仍然在悼念着三天前被伤害致死的王浩,他只是该院的一名实习医生,而受伤的三名医护人员有两名仍然在重症监护病房观察。
  白岩松:
  看到刚才短片当中的那个电子屏幕上飞过一行字的时候,我的眼泪差点下来,
因为突然意识到上面打的是"王浩同学", 也就是遇难的医生,我们已经把他当成医生了, 但他其实还是个同学
,他是未来的医生。
  我相信这个事情发生了之后, 遇难者是他, 但是受伤的医生太多了,
这两天哭过的医生也太多了。 同时有一些补救的措施也正在开展中, 我们收到的最新消息, 黑龙江卫生厅为了保障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
有了这样一个 《通知》:"
哈医大附属一院医务人员受到严重伤害,导致一死三伤。黑龙江省卫生厅《通知》要求,医疗机构要安装警铃、摄像头、监控器、门禁系统;加强配备安保人员;兼顾患者就医方便和保障医务人员安全,引导医务人员树立人身安全意识。"
我相信一而再再而三出现这样的恶性事件发生在医院里头,这样的补救措施和防范措施是必须的,但是我们也要思考,靠警铃、靠摄像头、靠监控器、靠门禁、靠配备安保人员就够了吗?恐怕更重要的是靠我们从心里而发生的一种改变。
  其实原本在这个时候正要连线的是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院长,他的名字叫刘宏宇,是心脏外科的专家。这个事情发生的两天以来,他一直要去抚慰遇难者和伤者的家属,还要抚慰医院所有的同行,但同时又积压了好多台手术。原本他答应今天晚上这个时间接受我们的连线采访,但是从下午3点进了手术室之后,
到我们节目开始之前,他还没有出手术台,一直在把这个手术一台又一台做下去,这就是我们医生现在的一个现状,所以为他不能够接受我们的连线采访也要表达最深的敬意,而且可以想象,此时此刻今天他在做这些台手术的时候,心情应该是如何的复杂,但他又必须去做好。做医生难道真的这么难吗?接下来我们应该去关注一下遇难者,他的名字叫王浩,他是同学,他还不到30岁。
  (播放短片)
  解说:
  今天医学药学生命科学专业网站——丁香园首页黑白,以此悼念哈医大医院年仅28岁的实习医生王浩。
  "还记得解剖学馆的阶梯教室吗?
他总是坐在中间的位子,正对老师,认真地听讲,书上写满了各种笔记。"
  "还记得一系教学楼的一号大教室吗?他总是晚自习到最后关门。"
  "期货考试前,他的课本被争相借阅,
因为那里记了老师上课的全部重点。"
  解说:
  这是王浩的一位同学写下的文字。在同学的记忆中,他懂礼貌,有绅士风度,喜欢张学友的歌,喜欢白衬衫、白球鞋,他从不玩游戏,很少聊QQ,上网也只是查学习资料。进入哈医大风湿免疫科实习期间,他写病例,查房,管患者,值夜班,也像大多数实习医生一样每月没有任何收入,每年还要交纳9000块钱的学费。
  一名与他共事的女护士也回忆了一些相处的细节。
  "1.82米,阳光帅气,风华正茂,风度翩翩,博士已被录取。
还记得和他一起值班时的情景,大半夜胃疼的不行不行了,疼的满头汗,我陪他聊天分散注意力,我们大多患者夜里都失眠,听说他胃病犯了,把自己的胃药给他吃上止疼。其实我们科医护关系一直不错,年终聚餐的时候他已经是所有研究生里的佼佼者。
今年6月结束研究生课程就要赴香港工作了。"
  打开王浩的个人主页,没有日志,没有页面背景音乐,分享的七篇文章和视频中有五个与医学相关。在这里他最后的声音,13月19日17点58分,他上传了一张照片,
四个人手里拿着一份卷轴,
他的图片下配文,"师恩似海深,桃李满天下。"而在下面的留言里,人们排队写下的却是一路走好!
  3月23日不管发生了什么,
都不应该酿成如此惨烈的悲剧,然而悲剧发生之后,在互联网上却出现了如此的一幕,在腾讯网转载此事件新闻报道的后面,有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的投票。投票结果显示:6161个投票人次中竟然有4018人次选择了
"高兴", 占到了总投票数的65%。
  而3月24日中国医师协会则以"人神共愤,
惨无人道"为题发表了声明,要求严惩凶手。同时还提到,政府职能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保护医务人员的依法权益,希望社会听到这种呼声。而在今天在互联网上,我们也会看到很多人在用一句话、
一张照片表达着自己的心情。"悼念王浩,还我尊严。""我们是医学生,未曾忘却最初的梦想,惟愿梦想莫为屠刀所伤!""我的爱人是医生,我希望她工作安全且有尊严。""我的父母是医务人员,我希望他们工作平安,不受伤害!"
  白岩松:
  一定要再次强调一下,这不是什么医患纠纷,因为他杀死的这个医生其实跟他的治病过程都没什么关系,而且医生对他的诊治,我们通过各个方面去了解,没有问题。但是他失控了,也许是长期以来不管是媒体还是我们周围的社会环境所塑造的一种仇恨在逐渐的累加,在这个孩子的脑海当中已经形成了一种定式,于是他掏出了刀子,伤害了别人,其实也伤害了自己的一生。
  但是接下来的伤害却让我们每个人都感觉到更疼,除了刚才的短片里头所谈到的6000多人的投票里4000多人选择了"高兴"。我们再来看这一段,在网易上针对哈尔滨这条新闻,哈尔滨一名患者砍死一名实习医生并致3人重伤,一共有36000多人发表评论,其中有一个评论是这么写的,也是发生事情的当天晚上,都不过夜,23点57分。这个网友是这么说的,"应该举国欢庆啊!鞭炮响起来!小酒喝起来!音乐开起来!"如果三万多人当中仅仅有这么一个人写,可能还可以加引号的理解。但是请注意,顶这个帖子的数量达到了5172,
占到36100人里多大的比例,这个时候我又要去思考了,我是不是也是其中的一个?我们是不是也是凶手当中的一员呢?
  好了,先说到这里,接下来我们要连线一位资深的医生,她是首都医科大学宣武神经外科著名的专家凌峰教授、全国政协委员。凌锋教授您好。
  (现场连线)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 凌锋::
  您好。
  白岩松:
  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也看到了网上4000多人"高兴"的这种反应,把你的反应跟观众朋友分享一下。
  凌锋:
  我觉得特别的痛心、难过、伤心。这实际上充分也是说明了,首先我是怀疑这样子的一个比例,我相信广大的老百姓、广大的医生对病人的服务都是非常好的,而且广大的老百姓也是支持和爱戴医生的,但是发生了这样的一个事情,哪怕是一个人就是喝上小酒、放起鞭炮的这个人也让我感到愤怒,也让我感觉到痛心。那么多广大的医务人员用自己的全心,用自己的心血在没日没夜的全力的真心的让我们的患者满意,要给患者解决问题,
却得到了如此的对待, 我觉得这个是太不能接受了。
  白岩松:
  凌锋教授我要也向你和观众朋友道歉,刚才我居然用了"分享"这样一个词汇,面对这样一个事情怎么可能是分享呢,应该是分担才更加正确,我要再次道歉。
  但是我依然记得,上一次徐文医生,也就是同仁医院的事件发生之后,你大半夜在巴西给我打来电话,而且非常非常难过,我感觉出来你也掉过眼泪。但是这样的事情一次又一次发生,人们总把它跟医患关系连接在一起,您怎么样看这样的连接和这样的恶性事件?
  凌锋:
  我觉得这并不是医患关系的问题,实际上这几个医生被杀完全跟这个病人毫无关系,既没有接触这个病人,也没有造成这个病人任何的疾病和任何的伤害,而这个病人得了疾病是他自己得的病,医生是善意的给他,我们医生应该给予的这种劝告,而且是正确的一个指导和咨询。居然遭到了这样子的一种对待,这样子一种伤害,我觉得这个事情完全不是医患关系直接的问题,但是它确实反映了医患之间现在的信任程度已经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程度。那么在这样一个程度,虽然不是说在全国占了大多数,尽管这个比例数是百分之六十几,我依然认为这是一个少数,在这样子一个的范围内毕竟才是几千人的事,全国13亿人中绝大多数的医生是用他的全心在为患者服务,而大多数的患者对医生还是心存感激,而且和医生之间有一个非常良好的关系,但是这样的事情,这种事件的发生,而且屡屡地发生在医院,我觉得是对医生这样一种善良的群体而遭此毒手,我觉得这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白岩松:
  我觉得我们要自身也要反思,我们传媒人恐怕也有责任,在过去很多的事件当中,我们应该就事论事,哪儿有问题就批评什么,而不是在报道当中去有意识地用吸引人眼球的方式在确立一种仇恨,甚至在鼓励一种仇恨,我觉得从此之后我们应该引以为戒。
  凌锋:
  岩松你这个话说的太对了。其实在很多程度上,医患矛盾也是一个多方面的,有政府指导的失误,有媒体导向的偏颇,有社会诚信度的下降,有贫富差距的一种增大。当然,医生也有自律的不够,人文精神的缺失,法律不够健全等等,这些都是一些重要的因素。
  刚才您从媒体的角度,你能够自己来反省,而代表媒体来做出这样的反省。我觉得我特别尊重您,而且也觉得您说的特别对。
  白岩松:
  谢谢凌锋教授。我不代表任何人,但是我代表自己,我起码自己在反思这件事情。谢谢您,我还要跟观众朋友们介绍,其实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凌锋大夫在今年政协会深也提出一个提案,就是针对医院的治安管理条例,其实我相信她提这个提案的时候心里很难过,即便有了治安条例,她的骨子里还是要相信要用爱去解决问题,是的,我们该如何用爱去解决这样的问题呢?
  (播放短片)
  解说:
  "会诊请求一个接着一个。我麻木地在走廊里穿行,
一遍又一遍对自己说,一个人的恶行,和他人无关。但内心的恐惧却一直在滋长。满医院的患者和家属,仿佛每个人都身藏凶器,可以随时置我于死地。身上揣的柳叶刀,不到拇指大小,如果真的遇到袭击,
如何抵抗?"这是网名为"曼珠沙华"的一位哈医大的医生发表的博文。
  恐惧还会持续多久,噩梦还会困扰多久?来自医学专业网站——丁香园的不完全统计,光从砍杀医务人员事件看,仅2011年全国就发生了10起血案。2012年至今又发生了1起,
一个个极端案件引起的内心恐惧影响的绝不仅仅只是哈医大医院的医务人员。
  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喉头颅外科主任 于振坤:
  我曾经一两个礼拜只要我周边有人离我距离稍微有点近,我就会有警觉。一看有人跟着我,离我特别近,心里就另一种感觉。
  北京同仁医院医生:
  你想我们每天心理压力也很大,接待病人的时候,我们都会想这个病人他能不能接受我们所说的这些话,他们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他们会不会有过激的行为,我们自己是不是安全的。
  北京同仁医院实习医生:
  有时候进一步治疗都不敢跟他说什么,你多一步治疗就会多一步风险。
  解说:
  && 维护患者利益的同时,
谁来保护医务人员的安慰?今天在以黑白色调无声悼念王浩离去的丁香园网站登出了《医疗工作场所防止暴力行为中国版指南》。意在帮助医生免遭无畏生命财产损失,完成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
  谁来保护患者的保护神?谁能保护医生?不仅仅是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有了这样的疑问,事实上全国各地的医院也都有了思考,甚至有了被动的具体应对。
  王浩离去的当天,
3月23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警务室正式揭牌,一名民警正式入住中南医院,成为医院的专职民警。
  2月14日,广东省东莞市政府办公室下发
《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医疗机构安全保卫工作的实施意见》中明确表明:其中头盔、盾牌、防割手套、强光手电、对讲机等防护装备要求做到每一班的保卫人员不少于人手一件,短棍、长棍、催泪喷雾剂等带有攻击性的装备以及防刺背心等可适当配备,供危急情况下使用。
  白岩松:
  安、警棍、监控器这一切都非常重要,而且也是必须的。同时改革也必须跟上。你看,专栏作家魏英杰在说,
我总结在一起了,"……看病越来越难、 越来越贵不是医生的责任, 是 ‘以药养医’
制度造成的……",接下来另一个微博上说"……这起案件也表明,有必要加快推进医改……否则,这一体制性问题极易被转嫁到一线辛苦工作的医疗人员。"对,改革也很重要,
再接下来呢? 有了保安、
有了改革就够了吗?我觉得不管我们怎么再过去推动这种仇恨,去营造某种误解,归根到底要用爱、沟通以及和解去解决所有的问题,这才是正道。
  前几天读到台湾慈济人写的一本书上说了这样一段话,面对很多我们不喜欢的丑恶现象的时候,
以暴制暴是一种方法,
但不是我们采取的,我们要扩大善,当真正把善扩大到足够地步的时候,恶不就剩不了多大的空间了吗?我们要去强调那个杀人的凶手不是一个医患纠纷,而是一个刑事案件,但他可能也是受害者,据媒体报道,
他3岁的时候父母离异,父亲现在还在服刑, 母亲没有去带他,
他跟爷爷一起相依为命,爷爷得了癌症,而他可能也是一个受伤者,是这个社会病了,我们要去思考为什么过去我们没有把爱给他。而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对我们的医生,我们医生的守护人可能说上一句,我代表不了其他的人,我只能代表我自己。可能我也人微言轻,要对他们说上的是,中国所有的医生,我爱你们!真的,
你们辛苦了!
相信你们也会爱这个世界!爱众生!爱每一个生命!我们每一个人都会生病,都会期待你们对我们的这种救护,但是相信爱会慢慢的生长,仇恨只是一时的事情,是这个特有阶段的中国所会出现的一种事情。
  在这个夜晚特别还想说上一句,明天太阳会照常升起,但是明天的太阳可不可以更光亮一点,更温暖一点呢!
[参考网络资料]
==========================================================================================
白岩松,谢谢你,但是……
白岩松,谢谢你,也要谢谢节目的策划以及安排内容的相关人员,尤其是上级有关领导对能够编排这期节目的许可,但是,我觉得,这是不够的
行凶者一时冲动也好,激情杀人也罢,他买了刀,他激情,可是他并没有把刀指向任意一个路人 ……如果说,
此次事件中丧命的王浩与他的诊疗无关而不算医患问题的话,就是笑话了,行凶者是找到了他所就诊的科室行凶的,可以理解为他是想杀跟他治病过程有关的人,他对这些他能找到的人都进行了攻击,而王浩去世了。这难道不是问题么?行凶者为什么认为医生是应该对他的凄惨现状负责的人,甚至负有生命的代价,而且不只一条生命(我不是结果论者,我是动机论者,他的结果不一定是他的动机,
他砍了4个人,
很难说他不是想把这4个人都砍死,很难说他不想继续砍人,如果里面有第5、6个人,他不是一样会砍吗?)。我也同意这次的问题不是医患问题,但是,这个原因是说不过去的。
医患之间有问题么?有!问题是舆论对医务工作者的态度。砍杀医生的毕竟是极少的,但是对医生的不满却不在少数。曾经有人说我们救死扶伤,我们是白衣天使,
对不起, 我想我们已经承担不起这份厚望了,我们只是做我们自己的工作,只是想以此谋生,只是一种职业,只是我们的工作对象是人命,
我们不敢轻举妄动,
只是我们热爱这份工作,我们从中换来了面包也换来了工作的成就感,如果患者和家属因为治好了病而感恩,我们很满足,如果患者和家属治好了病不感恩,我们认为是正常的,但是我们也满足于又完成了一项艰巨的任务,我们只是工作时间没有保证,我们只是劳动强度很大,我们只是要求知识特别丰富,我们只是被要求不能犯错,我们只是一丝懈怠就可能会招来谩骂和殴打甚至……当然,我还是要负责任地讲,我接触的患者和家属,大多都是很好的患者和家属,&
我很耐心很详细地跟他们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他们对我也都很友善。但是,我当时是实习医生,我可以只管1、2张床,
我可以只负责跟一个患者对某一个问题进行沟通 。但是,以后如果我正式成为医生了,如果我有10位患者需要处理,给我的时间可能和实习的时
候是一样的,但是我要做10倍于当初的工作,
可以肯定的是,我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会提高,但是能不能做到充分和患者及家属沟通建立信任可能就是问题了。额……忽然间,我觉得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为什么要先假定不信任而建立信任呢?这个意思就是说,大体来讲,可能是不信任的占多数啊……额……这不是很悲哀吗?额…
…这种悲哀是如何产生的啊?
再说到医生对患者的不信任问题。早先说到医患关系,有老教授们告诉我们“要把每一位患者当做自己的亲人一样”,后来有中年的教授告诉我们“老教授的想法很高尚,很对,你们应该学习,但是要是你把每一位患者都当做可能原告,你可能会更安全一些”这也是一种悲哀,这不是一种高尚的言论,所以不会是谁拿来标榜自己的话,所以也是迫于无奈才会说的一句话。曾经我热衷于打排球,打球时,我的一位同学肩关节脱臼了,
当时我还不会处理这样的情况, 于是我们来到了某医院,大夫告诉我们 “脱臼了,复位就行,拍片子去, 回来托上去就行了” 我们问大夫“
直接托上去行么?”大夫说 “没有片子, 我不碰他”
(其实我们都知道,以前没有X光机的时候还真不敢接上吗?)我现在理解了,他的经验告诉他没有问题,但是任何事情总有一个万一,这个万一可能是患者自己骨骼发育异于常人,但是没有足够的证据保护自己的前提下,他还是不敢贸然行动。而且为了尽量避免医疗纠纷,出现过度检查过度治疗的事情也是有的。这其实是医患互相不信任造成的恶果。医患互相不信任的原因何在呢?原因有很多。其中有两条是钱和舆论宣传的问题,患者来看病,患者本身不一定很有钱,而看病本身确实是很花钱的一个事情(这个问题在别的地方讨论过),患者担心自己发生了无良舆论中的过度医疗,患者担心自己遇到了无良舆论中的无良医生,会给自己缝肛了或十万了,
于是开始防着医生,
甚至掏出录音笔,医生也担心这个患者可能是医闹,于是开始了彼此设防。心的距离远了,怎样的沟通都是徒劳的。
学医之前,我的愿望是治好所有的疾病。工作之前,我的愿望是治好我所学专业的疾病。工作之后,我发现我只能处理一些表面的问题。工作很久之后,我发现我做的很多前人认为有价值的工作是徒劳的。网上曾经有人说“请不要叫我是医学系的,我是治愈系的”学过医的才知道,能治愈的疾病没多少……可是,我们很多的患者不知道,他们不知道喝完酒之后摔倒趴在地上,地上有个水坑里面有一碗水就能呛死人;他们不知道,已经坏死但是外面皮肤还没开始溃烂的肢体是保不住的;他们不知道,所谓“他就一没留神摔倒了磕到了xx地方没事吧”是会死人的;总有人觉得,进了医院就不能死;总有人认为,活着进来就得活着出去(尤其是外伤者);
总有人想着,
医生再努力一下兴许就有希望;但是,你们知不知道,每一位患者,我们都尽心尽力,这是我们对于生命的崇敬。
白岩松上台之前可能被领导授意“这件事不要往医患这个敏感话题上扯”云云,的确,这个事情可以不归为医患问题,但是医患不是没有问题。医患之间的问题是如何产生的?两个孩子打架就一定是他们之间谁对谁错么?也许是小李的爸爸
告诉小李说小王不是好人,
小王的妈妈告诉小王说小李总干坏事。他们之间有了先入为主的观念,彼此已经开始无条件的提防甚至仇视对方了。而到了看病这个事情上,看病难、看病贵本身也是造成目前情况的原因之一。如果把下一个伟大的献礼工程的专款用在补贴医疗上,让老百姓觉得看病不贵的话,让医生觉得自己拿的工资对得起自己念的
5、7、8、10、11年书,3、5、10年的辛苦工作而主动拒绝灰色收入的话,矛盾可能又会少很多。
我们要改变的东西还有很多,医患之间信任原本是坚固的,但是现在有了裂痕,这个裂痕是要修补的,因为我们没有替代品,任由裂痕存在或放任它继续增大会损害双方的利益。修补这个裂痕,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我们需要精神上的理解和支持,我们也需要物质上的投入。引用《功夫熊猫》里乌龟大师的一句话“没有什么是偶然的”所有偶然的事情,其发生都是有其必然性的,不是王浩还有别的浩,不是323还有517……只是我们应该知道,动手行凶的人不是最大的元凶,
除掉元凶, 要靠你、靠我、靠大家,上靠组织下靠群众,团结一心,才有希望
在这里,再次感谢白岩松,给了我们这一期节目,至少,给我们看到了希望,同时,更为感谢开头提到的节目的编播制作人员,以及尤其是对此事首肯的领导们,谢谢你们为我们做主了。
[作者:检验人生]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