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穴位治疗口吃穴位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手肘部_健康_亲子中心_新浪网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手肘部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手掌及上肢屈面
  1、脾经
  【位置】 拇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 旋推或将患儿拇指屈曲,循拇指桡侧边缘向掌根方向直推为补,称补脾经;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脾经。补脾经、清脾经统称推脾经。
  【次数】 100到500次。
  【主治】 腹泻、便秘、痢疾、食欲不振、黄疸等。
  【临床应用】
  (1) 补脾经能健脾和胃,补气养。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而引起的食欲不振,肌肉消瘦,消化不良等症。
  (2) 清脾经能清热利湿、化痰止呕。用于湿热熏蒸、皮肤发黄、恶心呕吐、腹泻、痢疾等症。
  (3) 小儿体虚、正气不足,患斑疹热病时,推补本穴,可使稳疹透出,但手法宜快,用力宜重。
  2、心经
  【位置】 中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 旋推为补,称补心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心经。补心经和清心经统称推心经。
  【次数】 100到500次。
  【主治】 高热昏迷、五心烦热、口舌生疮、小便赤涩、心血不足、惊烦不安等。
  【临床应用】
  (1)清心经能清热退心火。常用于心火旺盛而引起的高热神昏、面赤口疮、小便短赤等,多与清天河水、清小肠经等合用。
  (2)本穴宜用清法,不宜用补法,恐动心火之故。若血气不足而见心烦不安、睡卧漯晴等症,需要补法时,可补后加清,或以补脾经代之。
  3、肝经
  【位置】 食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 旋推为补,称补肝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肝经。补肝经和清肝经统称推肝经。
  【次数】100到500次。
  【主治】 烦躁不安、惊风、目赤、五心烦热、口苦咽干等。
  【临床应用】
  (1) 清肝经能平肝泻火,息风镇惊,解湿除烦,常用治疗惊风、抽搐、烦躁不安、五心烦热等症。
  (2) 肝经宜清不宜补,若肝经虚应补时则需补后加清,或以补肾代之,称为滋肾养肝法。
  4、肺经
  【位置】无名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旋推为补,称补肺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肺经。补肺经和清肺经统称推肺经。
  【次数】100到500次。
  【主治】感冒、发热、咳嗽、胸闷、气喘、虚汗、脱肛等。
  【临床应用】
  (1)补肺经能补益肺气。用于肺气虚损,咳喘气喘,虚汗怕冷等肺经虚寒症。
  (2)清肺经能宣肺清热,疏风解表,化痰止咳。用于感冒发热及咳嗽、气喘、痰鸣等肺经实热症。
  5、肾经
  【位置】 小指末节落纹面。
  【操作】 由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为补,称补肾经;向指更方向直推为清肾经。补肾经和清肾经统称推肾经。
  【次数】100到500次。
  【主治】先天不足、久病体虚、肾虚腹泻、遗尿、虚喘、膀胱蕴热、小便淋漓刺痛等。
  【临床应用】
  (1)补肾经能补肾益脑,温养下元。用于先天不足、久病体虚、肾虚久泻、多尿、遗尿、虚汗喘息等症。
  (2)清肾经能清利下焦湿热。用于膀胱蕴热,小便赤涩等症。临床上肾经穴一般多用补法,需用清法时,也多以清小肠代之。
  6、大肠
  【位置】食指桡侧缘,自食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
  【操作】从食指尖直推向虎口为补,称补大肠;反之为清大肠。补大肠和清大肠统称推大肠。
  【次数】100到300次。
  【主治】腹泻、痢疾、便秘、脱肛。
  【临床应用】
  (1)补大肠能涩肠固脱、温中止泻。用于虚寒腹泻、脱肛等病症。
  (2)清大肠能清利肠腑,除湿热,导积滞,多用于湿热、积食滞留肠道,身热腹痛,痢下赤白,大便秘结等。
  (3)本穴又称推三关,尚可用于诊断,详见诊断章节。
  7、小肠
  【位置】小指尺侧边缘,自指尖到指根成一直线。
  【操作】从指尖推向指根为补,称补小肠,反之为清,称清小肠。补小肠和清小肠统称推小肠。
  【主治】小便赤涩、遗尿、尿闭、水泻等。
  【次数】100到300次。
  【临床应用】清小肠能清利下焦湿热,泌清别浊,多用于小便短赤不利,尿闭,水泻等症。若心经有热,移热于小肠,以本法配合清天河水,能加清清热利尿作用。若数下焦虚寒、多尿、遗尿则宜用补小肠。
  8、肾顶
  【位置】小指顶端。
  【操作】以中指或拇指端按揉,称揉肾顶。
  【次数】100至300次。
  【主治】自汗、盗汗、解颅等。
  【临床应用】揉肾顶能收敛元气、固表止汗,对自汗、盗汗或大汗淋漓不止等症均有一定的疗效。
  9、肾纹
  【位置】手掌面,小指第二指间关节横纹处。
  【操作】中指猴拇指端按揉,称揉肾纹。
  【次数】100到500次。
  【主治】目赤、鹅口疮、热毒内陷等。
  【临床应用】揉肾纹能祛风明目,散痰结。主要用于目赤肿痛或热毒内陷痰结不散所致高热,呼吸气凉,手足逆冷等症。
> 相关阅读:
同时发往微博&
更多关键字:&&&&&&小儿推拿治疗鼻炎、过敏性鼻炎,效果赞!
我在教课中接触到的很多宝宝都有鼻炎或者过敏性鼻炎的困扰。西医对于经久不愈的鼻炎往往就会定义为过敏性鼻炎,使用很多激素和抗过敏药来控制鼻炎的发作!尤其宝宝感冒期间有咳喘的孩子,就会盖上过敏性体质的“帽子”。对于西医来说鼻炎是无法治愈只能控制的!这一点我是非常不认同的,鼻炎从我的经验来看多数是感冒没有好透,留下一个破口,往往能让病邪趁虚而入!从中医的角度来理解鼻炎,首先中医学认为肺为娇脏,外合皮毛。尤其宝宝的生理特点常常是脾肺气虚,腠理疏松,则易使风寒之邪外袭而发病。而且一年四季都会发病,常见症状为间歇或交替性鼻塞,于运动出汗时鼻通畅,静坐或遇冷时鼻塞加重,夜间鼻塞明显,鼻涕较多。而过敏性鼻炎,主要表现为为鼻痒,打喷嚏,少则一次几个,多则几十个,其他症状和鼻炎很像,间歇性或持续性鼻塞,还可出现暂时性嗅觉减退、头痛、耳鸣、流泪等症状。
很多父母见到孩子经常鼻炎、哮喘,就去给孩子做过敏源检测,然后是做脱敏治疗,而医生也常常是这样的建议。这个一是浪费大量的金钱,二是让孩子承受了不必要的痛苦。
尤其有的宝宝查下来是尘螨过敏,家里卫生搞得很累不说,可是孩子的过敏鼻炎、哮喘却并未见丝毫的好转。最近大家都会越来越关注空气质量,说实话,中国的控制质量,尤其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内陆地区空气质量一塌糊涂。即便家里搞得一尘不染了,可是外面呢,难道你不让孩子出外了吗,不让他上学了吗?
还是一句话提高孩子正气是根本,尽量减少过度用药,即便是流鼻涕,也要让宝宝的病邪能借着流鼻涕溜出去出去,而不是压下去,用一些掩耳盗铃的方法!&中医所说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就是这个道理。
无论是慢性鼻炎还是过敏性鼻炎,按摩方法都不难,而且非常安全,绝对有益无损!!
可以用开天门150,
推坎150宫,
揉太阳1-2分钟,
按揉迎香穴1-2分钟,
从上到下擦鼻翼两侧,来回50-100次,热透效果比较好。
手上取穴可以用按揉合谷穴200次,双手两侧都可以按摩。
这个手法一天可以操作2次或者以上,一次是最少的,坚持一周到两周时间。
另外就是擦脊背“工字型”:
1在孩子的脊柱督脉上上下来回快速擦,热透为度,
2横擦宝宝的肺俞穴热透为度,
3横擦宝宝的肾俞穴热透为度。
这几个手法预防和治疗感冒也会用到,主要可以激发阳气,达到提升正气的作用!
这几个穴位因为用手掌掌根部份擦,因为覆盖面比较广,所以不容易漏掉,很好操作。
&&&案例分析——小鹿妈妈:儿子6岁,在不知不觉中得了过敏性鼻炎,已有半年之久。打喷嚏,流鼻涕,晚上严重时影响睡眠,为这事,我都快有忧郁症了,有什么按摩方法吗?是不是上面这种方法可行!急望指导!
&&&&&小鹿妈妈的儿子就是典型的过敏性鼻炎:可以用到上面的这个方法
针对过敏性鼻炎的宝宝,尤其是易打喷嚏,流鼻涕的,
最好再加上下面几个手法:
按揉曲池穴1-2分钟,
配合拿风池穴100次,
按揉风府穴2分钟,
尤其风池和风府穴使用是,多少宝宝会觉得疼痛不舒服,正是经络不通则痛,需要我们下功夫帮助打通经络,排除寒气。
无论是慢性鼻炎还是过敏性鼻炎,艾灸也有非常好的辅助作用,比如艾灸百会穴,对于鼻涕特别多的情况非常有效。有的宝宝不喜欢按摩面部穴位,我们也可以试着用手持艾条,悬面而灸的方法,每个穴位5-10分钟。
对于过敏性鼻炎的宝宝上面的手法和按摩时间疗程要常一些,需要更多的耐心,这些手法只要坚持,一定会得到很好的效果。
建议像小鹿妈妈这样的朋友们,快些从忧郁、焦虑里面走出来,否则我们的消极情绪也容易影响到按摩的疗效,也会给孩子很多无形的压力。求上帝帮助和祝福每一个爱他的和他爱的人!
小儿推拿治疗腺样体肥大和扁桃体肿大!
.cn/s/blog_3d25c.html
宝宝中耳炎,按摩加艾灸效果真的棒!
.cn/s/blog_3d25c.html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周尔晋 周淳 职俊红 著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孩子不爱吃饭怎么办
  清补脾土
  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在养护孩子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孩子吃东西非常挑,这不喜欢,那不爱吃,真是伤透了脑筋。其实这就是脾胃不好&&吃得多了容易食积;吃得少了,孩子瘦得让人心疼;吃下稍凉一点的东西,又容易拉肚子。
所以中医有&四季脾旺不受邪&的说法,意思是说,脾脏的功能如果强盛的话,一年四季都不会得病,孩子就能健健康康的。就像大自然里,只要土地肥沃,就能长出好的庄稼。因此,如果当父母的能把孩子的脾脏调养好了,孩子生病的几率就会大大降低。
  但是脾该怎么补呢?很简单,在孩子的拇指偏桡侧指腹上,做顺时针旋推,每天300次就可以了。顺时针推的时候为补,名叫&补脾土&,如果是逆时针或离心直推的话,那就是&清脾土&了。
  但是,小孩子的脾脏太过娇嫩,所以多用补法,而很少用清法。小儿脾脏虚弱的时候,多会表现为消瘦或者过胖、脸色发青或土黄色、厌食、大便次数多、拉肚子等等。这时候,做父母的就可以为孩子用&补脾土&的方法进行推拿。当然,如果孩子出现食积、脾气暴躁等症状,这时候也可以适当清一清脾土。
  记得有一对年轻的父母带着孩子来找我,他们向我抱怨说:&每天给孩子吃的营养品也不少,但脸色却枯黄枯黄的,还经常腹泻。&我就坚持让他们给孩子补脾土,两个月后,孩子的父亲打电话过来,说小家伙现在已经吃得香睡得好,脸色也非常红润了。
  不知道大家想过没有,&脾&这个字左边是&月&字,属阴;右边是&卑&字,是&小&的意思。因为脾脏的地位比较低下,所以脾土常常不被很多父母重视,他们总是认为,鸡蛋、牛奶、肉,啥好就让孩子吃啥,结果孩子的脾脏反而受到了伤害。其实,这时候,只有父母多努力,多给孩子做推拿,多给孩子真正的呵护,孩子才能健康地长大。
  孩子不好好吃饭怎么办
  日揉板门300下
  在第一章里我就说过,我非常喜欢给小孩子揉手掌上的穴位。原因很简单,小孩子手掌上的穴位非常敏感,并且有一些穴位是成人所没有的。今天我要讲的是板门穴,板门穴是小儿特有的穴位,在手掌大鱼际的平面,这种方法操作起来简单易行,孩子也比较容易配合。板门穴具有健脾和胃、消食化滞的功效,一般用于小儿消化不良、食积导致的食欲不振、腹胀、大便不调等症状。
  板门穴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椭圆形的面状,所以又好找又容易操作。揉的时候,用中指或拇指指尖揉上300~500遍即可,每天一遍。
  根据我多年的经验,揉这个穴位没有副作用,如果孩子有食欲不振、腹胀等问题的时候,可以坚持揉上数日,这比吃药打针可是强百倍。如果孩子没有什么不适,揉板门也可以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
  当然,揉的时候手法不要太重。另外,我还要说的是,孩子年龄越小,对这个穴位的刺激越敏感,一般情况下大于6岁,效果就比较差了。
  孩子咳嗽老不好怎么办
  &&分推肩胛骨
  一年四季,除了夏天外,春、秋、冬都可算是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期。这三个季节的天气,就像小孩的脸一样,说变就变。感冒、咳嗽等等,说来就来。有些孩子体质好些,可能两三天就好了。但是有些孩子,一两个月都好不了。特别是咳嗽,拖得特别久。这时候家长大多会分成对立的两派:一派会着急得要命,立马到医院,输液,打抗生素,生怕孩子再落个哮喘什么的就麻烦了。还有一派消极一些,觉得这不算什么,听之任之,不管不问。这两者都比较极端,如果能中和一下就好了。
  曾经有个家长见到我的时候跟我唠叨,这医生也看了,吊针也打了,止咳糖浆也喝了,咳嗽还是止不住,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这个孩子其实是典型的肺炎,幸好家长比较细心,病情发现得早,不是多么严重,但是却久咳不愈。
  我把&分推肩胛骨&的方法告诉了那位家长,用双手拇指沿孩子的双肩胛骨骨缝从上向下作弯月形分推100~300遍。我让他坚持给孩子推了两周。他当初还觉得我是在骗他,感觉不吃药就能把病治好是不可能的事。没想到,两周之后他却高兴地给我打来电话,说孩子已经不咳了,实在是不可思议。我告诉他,不要孩子一生病,就去依赖外药的治疗,我们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大药库,你为什么放着自己的不用呢?
  其实,大家可以想一下,久咳一定与肺气不充、肺阴不足有关,这时候一定要宣肺才行。肺气充足了,到喉咙这个关口时,肺气一冲就过去了,就不会咳了。宣肺止咳的话,分推肩胛骨的效果最好,对久咳气急的患儿尤其适用。那么,推肩胛骨为什么可以宣肺呢?其实,大家想一想,人的两片肩胛骨对应的是左右两个肺脏,这就跟腰与肾的关系差不多。中医讲&腰为肾之府,壮腰可护肾&,那么,肩胛骨也可以说是肺脏的&府&,从上往下像弯月一样推肩胛骨的缝,就可以起到宣肺的作用。
我要特别提醒父母们,两岁以下是小儿肺炎的多发期,但是肺炎的症状并不明显,可能有轻微咳嗽或者完全没有咳嗽病已经很重了,所以家长要特别留心。
  怎样预防孩子感冒&&揉肺俞
  史书记载魏文王曾问名医扁鹊一个问题:&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谁的医术最好呢?&扁鹊回答:&我大哥的医术最好。&魏文王不解。扁鹊解释说:&我大哥治病,是在病情发作之前,那时候病人自己还不觉得有病,但大哥就下药铲除了病根。虽然他的医术难以被大家认可,也没有太大的名气,但在家里却很受推崇。二哥治病,是治病初起之时,病人没觉得痛苦病就好了,在乡里小有名气,但医术次之。而我治病总是在病情十分危急之时,病人痛苦万分,见我把病治好对我万分感激,使我名闻天下,但我的医术确实是最不好的。&
  这就是良医治未病的故事。&不治已病治未病&是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来的防病养生谋略。其实家长也应该掌握这门学问,对孩子及早做好疾病的预防,而不是等到孩子真的生病了,再病急乱投医。
  拿感冒来说吧,小孩子精力旺盛,稍一活动就浑身发热,这时候如果不注意保暖就很容易感冒。如果想给孩子加一道预防感冒、咳嗽的保护网的话,揉肺俞就可以了。
  在小儿背部的第三、四胸椎间,正中线旁开1.5寸处,左右各有一个穴位,叫肺俞穴。此穴主治肺经及呼吸道疾病,如肺炎、支气管炎、肺结核等。冲击此穴,可以震动心肺。父母坚持每天用双手拇指指尖在此处揉(右手顺时针,左手逆时针)300遍,就可以很好地润肺阴、祛痰湿、清除肺部的湿热之气,从而起到治疗感冒的作用。
  另外,中医说&肺主皮毛&,肺的精气对皮毛有滋养和温煦的作用,皮毛的散气与汗孔的开合也与肺之宣发功能密切相关。因此,揉肺俞,可以调理肺部功能,预防感冒。
  但是家长也要注意,虽然引起呼吸系统疾病的风寒之邪大部分是通过鼻腔侵入体内的,但风寒之邪也是可以从皮毛进入的。所以,家长一定要注意,当天气发生变化的时候要及时给孩子增减衣服,空调、电风扇不要对着孩子直吹或吹时间太久。夏天如果淋了雨,受了冻,家长可以给孩子熬一碗姜汤放点红糖让孩子喝,及早驱散寒气。
分推肩胛骨
孩子体质不好怎么办
&&揉压足三里
  推七节
  揉压足三里
  民间有句俗话,叫&拍打足三里,胜吃老母鸡&,就是说,拍打足三里穴,比吃老母鸡还有营养。
  传统中医认为,按摩足三里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
  《灵枢》中就说:&邪在脾胃,则病肌肉痛,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中善饥;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阴阳俱有余,若俱不足,则有寒有热。皆调于三里。&这句话的大意是,当脾胃有问题、阳气或阴气不足、有腹疼肠鸣等的时候,都可以用足三里这个穴位来进行调理。
  足三里位于小腿外膝眼下四横指(用小儿的手取),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
  我问过很多人,大部分都听说过足三里这个穴位,这其中还有百分之三四十的人都能准确地指出位置,还知道足三里可以抗衰老。但是,这个穴位不光对中老年人有效,对小儿效果同样非常好。
  有个朋友家的孩子,出生的时候早产了两个月,体质一直不好,从生下来到一岁多,隔三差五就生病。用朋友的话说,市里大医院的儿科大夫我都认识。我见到那个小宝宝的第一眼,就知道孩子身体不够健康。看别人家的小孩子,脸蛋儿红扑扑的,圆圆的,大都是双下巴,头发油黑发亮,眼睛也有神。再看看那个小宝宝,面黄肌瘦,头发稀少无光泽。朋友说,孩子老是不好好进食,真愁人。
  我就让他给孩子揉足三里穴。三个月后,孩子整个身体都调治过来了。朋友每次见我,都说我是&一语道破天机&。
  揉足三里的具体做法是:每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压足三里穴一次,每次每穴按压5~10分钟,每分钟按压15~20次。注意每次按压要使足三里穴有针刺一样的酸胀、发热的感觉才行,如果没有感觉说明你并没有找对穴位。家长可以在自己的身上先试一试,找准穴位后再对孩子进行按压。照这样的方法坚持2~3个月,就会使孩子的胃肠功能得到改善,使孩子精神焕发,精力充沛。
  孩子遗尿怎么办&&推七节
  有很多家长问过我关于婴幼儿大小便的问题,今天我一并说一说。孩子的小便问题,大多集中在遗尿上。小儿遗尿就是不自觉地排尿,三岁以前是很正常的情况,但是到了五六岁还尿床,那就是疾病了。而孩子大便的问题,无非就是便秘和腹泻。大便是排除毒素的一个重要方式,也是小儿身体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反射。
  如果小儿有遗尿或者腹泻的话,家长都可以用拇指或食、中指指腹向上推孩子自第四腰椎到尾骨之间的那条直线。如果孩子有便秘的话,那就反过来,向下推即可,每天都是100~300次。
  第四腰椎到骶骨尖的直线,俗称&七节骨&,它的作用就是调节大小便的神经。正是由于这条神经不敏感,才会造成大小便出问题。向上直推七节骨,我把它起名叫&推七节&或&补七节&,因为它的作用是以补为主。而向下直推七节骨,就要&清七节&了。
  肾虚可能遗尿,脾虚可能遗尿,肺虚可能遗尿,肝经湿热也可能遗尿,我跟大家说这些估计当家长的没几个能听明白。总的来说,遗尿这个问题就是跟我们的脏腑功能有关。而推拿七节骨可以治疗内脏功能紊乱,现代解剖学已经证明,尾骨前面有起于颅底沿着脊椎两侧排列下行的交感干所集合的神经节,叫奇神经节,刺激它可以调理内脏功能紊乱。
  推七节骨的时候家长一定要注意,手法要轻快柔和,不要用蛮力,否则就会弄伤或者弄破孩子的皮肤,孩子也不愿意配合。另外,推拿最好在两餐中间进行,不要在宝宝刚进过食的时候就给他推拿。
  我向许多父母介绍过这种方法,大家一传十,十传百,引起了巨大的反应,很多患者给我写信致谢,说这个方法让他的孩子走出自卑的阴影,再也不用被别的同学嘲笑了。这个方法简单易学,希望更多的父母来了解这个推拿术,帮助更多的孩子走上健康之路。
  宝宝常口臭,首要任务清胃火
  我遇见过一个口臭的孩子,是由他妈妈带着来看病的,我问他话的时候他总是半开着嘴,还把头扭到一边。母亲告诉我,孩子有天上学,别的同学说他口臭,他从那以后在学校都不敢与人说话,回到家也不怎么说话。
  小儿口中腥臭,多跟食积有关。胃的功能就是腐化食物,小儿出现食积的时候,就是胃里的食物腐化完以后不能及时被脾脏转化为水谷精液运送到全身,这时候,食积化火,胃中之气就会顺着食管上行,口气自然就不好闻了。
  其实,仔细观察的话,小儿除了会有口中腥臭外,还会伴有手脚心热、烦躁、爱踢被子、头汗多、面颊潮红、大便恶臭等症状。这时候,父母可以先把孩子的食量减一减,如果是婴幼儿的话,可以每天在宝宝手心的劳宫穴和脚上的大钟穴各按七八分钟。
  劳宫穴有清心火、安心神、除口臭的功效,配上肾经上的大钟穴,可以起到调理心肾的作用。大钟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下方,跟腱附着部的内侧前方凹陷处。
  心主火,肾主水,按这两个穴位可以使心肾相交,水火相济,阴阳平衡,从而起到治病的作用。年龄稍大一点的孩子,可以试试火柴棒压耳穴的方法,选口、胃、心、脾四个点,每个点压三分钟就可以了。
  我给这位家长推荐的就是火柴棒压耳穴法,两周后找我复诊时,她告诉我效果确实很好,孩子也肯开口说话了。
  为什么孩子吃得多,还容易饿?
  很多当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胖一些。但是有些孩子怎么吃就是不会长胖,非常奇怪。王女士就向我咨询过这个问题,她说,自己的孩子六岁了,吃得很多,可还是瘦得跟猴儿一样。
  我问她孩子大便是否溏泻,她说是的,孩子经常拉稀。像这种情况,中医上叫&消谷善饥&。民间有句俗话叫&吃肉都不长膘&。&消谷&,指消化食物;&善饥&,即容易饥饿,是形容食欲过于旺盛,食后不久,即感饥饿。往往身体反见消瘦,这是胃火炽盛,胃阴损耗所致。消谷善饥的意思是吃得很多,但消化得很快,容易饿,却又不容易长肉;尽管现在胖哥胖弟愈来愈多,孩子吃不胖看似一项优点,但家长却不这样认为,他们常感到担心,认为自己的孩子发育可能出问题。
  消谷善饥,可以选耳朵上的交感、胃、脾、肝、胰胆这五个点用火柴棒进行按压,每个点六七分钟就可以了。也可以选手上的脾和头顶点、脚上的厉兑穴,每个穴位每天揉3分钟。
  两种不同的方法,根本目的都是为了调理脾胃的平衡,殊途同归。我把这个方法介绍给王女士,过了大概有一年的时间,王女士领着一个很壮实的小孩过来,她笑着告诉我这个就是她当年怎么吃也长不胖的孩子,如今长得相当壮实,这个学期还被选上了学校的足球队。
  孩子消化不良怎么办&&捏脊
  操作:双手拇指食指和中指从尾椎骨沿脊柱两侧向上捏,连皮带肉用力捏起即放下,一起捏至颈部发际处为止,以脊柱两侧皮肤微有潮红为有效。
  医理:捏脊疗法可以刺激人体的自主神经干和神经节,通过复杂的神经体液因素,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并整体地、双向地调节内脏活动,从而防治多种疾病。从中医上讲,人体背部的正中为督脉,督脉的两侧均为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路线。督脉和膀胱经是人体抵御外邪的第一道防线。通过捏脊疗法,可以疏通经络,起到调整脏腑的作用。
而捏脊的部位是夹脊穴,位于腰背部,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0.5寸,一侧17穴,左右共34穴。
  特别说明:捏脊多用于治疗小儿积滞一类的疾患,如食积、疳积、呕吐、便秘、泄泻等,故又称&捏积&;还可消除肝脾肿大,并有医治百病的作用。
用双手帮孩子赶走噩梦
  &&孩子梦魇怎么办
  儿子的同事小张找到我,让我给他儿子看病。我问怎么回事,小张懊悔地说:&周叔叔,都怪我。前阵子出了一部电影,是个恐怖片。我比较喜欢看这种电影,孩子没有上学,也跟着我一块儿看,结果把他给吓着了,当天晚上睡觉睡到半夜的时候突然尖叫一声就醒了,还满头是汗,大声喘气,很明显是做噩梦了。这一个星期都是这样,孩子晚上不敢自己睡觉,没办法了,才来麻烦您。&
  这是小儿梦魇,我在给这孩子进行医治的时候,选择的是耳穴按压法,取神门、肾、肝、心、皮质下、枕,用火柴棒进行按压,每穴二到三分钟,每天晚上临睡前一次即可。连压一周,小儿梦魇便能消失。
  选择神门和皮质下可以治疗失眠、多梦、心烦。按压肾、心、肝可以调节神经衰弱。
  另外,中医认为梦魇症是由于气血两虚,气滞血淤,凝阻经脉导致心脑缺血引起的。现代医学也证明心脑缺血,供氧减少的话,就会影响大脑皮层的活动。讲究在治疗上应先注意加强营养,增强体质,防止过度疲劳。所以小儿梦魇,也可先于手穴和脚穴进行治疗。
  选合谷、商丘、太冲、窍阴进行按揉,每穴三分钟即可。然后用火柴棒按压小儿左手上的头顶点、后头点、心、肾、肝,每个点三分钟左右就可以了。
  梦魇在儿童中比较常见,多发生在3~7岁的儿童身上,但是这种事情是可以避免的。我们尽量不要给孩子看恐怖片,或是讲恐怖故事。另外,如果睡姿不当的话也会出现梦魇,毯子不要盖住鼻子或压到胸口,这样会让孩子呼吸不畅,也不要睡前太饥或吃太饱。
  给孩子一个幸福的未来
  &&告别侏儒症,不做小矮人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长得高一些。但是,偏偏就有些孩子患了侏儒症,由于没有及时治疗或者没有坚持治疗,结果造成孩子身高比同龄人差了一大截。
  我曾经碰到过六七位侏儒症患者,多是父母精血亏虚而影响到了胎儿的生长发育。由于已经过了青春期,错失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回天乏力。其实,细心的家长一定要注意,一般来讲,侏儒症患儿在一两岁期间,身高和其他正常孩子是一样的,但是到了三四岁的时候就开始落后了。这时候家长一定要及时进行治疗,治疗的时候要有耐心、有恒心。
  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与脾肾亏损,气血不足,水湿内聚,阴阳俱虚有关。因为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骨、生髓、通于脑。生长、发育、生殖等都归它管。肾精亏虚的话则生长发育就会停滞。加上先天脾胃受损,气血亏虚,肝失所养,筋骨就会萎软,以致身材矮小。
  所以在治疗的时候,我先取耳穴上的脑点、肾、内分泌,另外,男孩子要加上睾丸,女孩子加上卵巢。每个点用火柴棒按压三分钟。按压过后,再选手穴头顶点、心、肾、后头点、胃肠点进行按压,每穴同样是三分钟。可以调理脏器,补充气血,强肾固本。
  这个方法我在前年用过,那就是一个侏儒病人,孩子长到5岁多了家长才发现自己的孩子跟别的孩子不一样,到医院一查发现是侏儒症,这才慌了,马上进行治疗。在进行西医治疗一段时间后并没有什么改观,便来咨询中医。
  对侏儒症我并无多深的研究,但想万变不离其宗,那个孩子才5岁,或许可以起到作用,反正耳穴、推拿对人体有益无害,就用上述的方法给他做了一遍,之后我给他做了1个月,结果父母都看会了,于是就自己回家做。
  没想到的是,这个方法竟然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孩子他妈说孩子确实长了不少,但跟同龄孩子比还是有差距。当然这不可能一口吃个胖子,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坚持。我想如果家长当初早点发现进行治疗的话效果一定会更好。
  假性近视可防也易治  &&孩子近视怎么办
  我有一次去接孙女放学,在校门口感触很深。很多孩子背着沉重的书包,戴着厚厚的镜片,我竟然看不到他们天真烂漫的眼睛。上小学的孩子,一百个里会有十个左右戴眼镜,到了初中的时候就变成三四十个了,实在是可怕。
  儿童眼睛近视,多跟坐姿不正确、用眼过度有关。很多孩子每天在电视机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也有很多家长给孩子徒增了很多学习压力,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学习班,每天从早学到晚,结果用眼过度诱发近视。还有的孩子喜欢侧着躺着看书看电视,导致近视发生。
  其实,儿童的近视大多属于假性近视,是眼睛睫状肌常常处于紧张疲劳状态,造成视力减退。如果经过适当的休息或按摩,可使麻痹痉挛的睫状肌放松的话,视力就可恢复过来。所以家长们一定要注意这个机会,争取在假性近视期将其治愈,免得以后真的难以矫正了。
  无论孩子有没有近视,我都希望家长尝试一下我的治疗与保健近视眼的&形平衡法。取手上的肺、眼、头顶点、心、肾、脾、后头点、肝,脚穴可参照手穴在相应位置选取,双手双脚共32个点,每个点用火柴棒各压三分钟,可调和气血,疏通脉络。而中医上就是认为假性近视是由于禀赋不足、劳心伤神、脾胃虚弱、肝肾亏虚、精血乏源,不能上充于目,加之过用目力,致使目络淤阻,目窍失于精血濡养而致的。
  肺点在拇指横纹中点,眼点在拇指尺侧赤白肉际中点,心点在中指远节横纹中点,头顶点在中指近节横纹中点,脾点在无名指远节横纹中点,肝点在无名指近节横纹中点,肾点在小指远节横纹中点,后头点在小指近节赤白肉际中点。
  另外,近视患者普遍缺乏铬和锌,因此应吃一些含锌较多的食物。食物中如黄豆、杏仁、紫菜、海带、羊肉、黄鱼、奶粉、茶叶、肉类、牛肉、肝类等含锌和铬较多,可适量增加。这样可以补充眼内睫状肌与巩膜必需的营养物质,增强睫状肌的肌力,加强巩膜的坚韧性,增强它对外界的抵御能力。
孩子经常生病怎么办&&补肾水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聪明,今天我就满足大家的愿望。方法很简单,那就是多给孩子&补肾水&。那如何给孩子补肾水呢?每天在孩子小指指腹上直推300次即可,这样就会起到补肾水的作用了。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主生长发育和生殖。所以,多给孩子补肾水,对小儿的生长发育很有好处。
  另外,多给孩子补补肾水,可以让孩子的肾精充足。肾与心、肺、肝、脾的关系都非常密切,多补肾水,可以让五脏之精充足。当脏腑之精充盛时,除供应本身生理活动所需外,剩余部分则贮藏于肾,以备不时之需。当五脏六腑需要时,肾再把所藏的精气重新供给五脏六腑。
  打个比方说,肾精充足,就好比我们的手机有块备用电池一样,当手机没电的时候,可以马上用备用电池替换上去,手机就可以继续使用了。所以说,肾精的盛衰,对各脏腑的功能都有影响,五脏六腑均需肾精的滋养,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源泉。
  也许很多家长还是没明白,给孩子补肾水对身体到底有什么好处。
  说白了,补肾水就好比是给孩子吊盐水或葡萄糖一样,可以让小儿的身体更强健,免疫力更强,更不容易生病。但是,吊盐水或葡萄糖虽好,扎针却很难让孩子接受。
  另外,补肾水还可以让孩子更加聪明伶俐。因为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通于脑&,&脑为髓之海&,当肾精充足的时候,大脑的发育就会比较好。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很多人从小体质就不好,有手脚冰冷的毛病。这其实就是&先天禀赋不足&、&正气虚弱&的表现。我有一次跟一个读者聊天的时候,那个读者说,自己从小体质就不好,手脚冰冷,一到冬天手脚就会冻肿冻裂,正读高中的时候又患上了鼻炎,工作的时候还经常感觉自己精力不足等等,可以说,先天体质不好影响到人的一生。
  像这样的孩子,我建议父母多给宝宝补一补肾水,就用我刚才提到过的方法&&坚持每天在孩子小指的指腹上直推300次。这是看不见、摸不着但是能受用终生的好处。
  孩子肠胃不好怎么办
&&揉外劳宫
  有很多家长在带孩子的时候,经常会听到孩子肚子里咕噜噜乱叫,好像胃肠不太好一样。没错,这是五谷不化后引起的肠鸣音。如果你的孩子经常有风寒感冒、腹痛、腹胀、腹泻、肠鸣,隔三岔五就有溏水便的话,那就给孩子揉揉外劳宫穴吧!
  外劳宫穴很好找,就在手第三掌骨的背侧,腕横纹至掌骨小头连线的中点上。也可以先找内劳宫,内劳宫手背的对应点就是外劳宫。每天用拇指或中指指端给孩子揉300次,可以起到健脾胃、祛寒邪的作用。
  在明代的《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中曾经提到:&外劳宫,在指下,正对掌心是穴。治粪白不变,五谷不消,肚腹泄泻。&
  肠胃这个问题不存在什么先天不足,很多宝宝肠胃出问题,虽然是因孩子不像大人一样懂得节制,遇见好吃的就大吃特吃,根本不顾肚子的承受能力,但主要还是由于家长没有照料好孩子的日常饮食的缘故。
  现在这些80后以及90后的年轻父母,连自己的生活都照料不好,更别说什么孩子了,很多父母给孩子喂奶喂食的时候,不按规律去做,随心所欲。可能前几天连着都是肉,这几天就换成杂粮了,给孩子添辅食的时候也是乱七八糟。有的家长还觉得孩子吃得越多越好,结果造成孩子胃肠道不能很好地消化。所以,我常跟一些家长说,孩子的胃口如果有问题,家长得好好反思反思。
  孩子肠胃不好不能说是病,但确实是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就像我以前说的一样,身体确实出现了不平衡,但是量变还没有达到质变,这时候给孩子灌药实在不值,我行医这么多年,一向坚持药能不吃就不吃,能少吃就少吃。
  像这种消化不良,做父母的只要坚持给孩子揉外劳宫穴,并且有规律地哺乳,循序渐进地增加辅食,避免突然地改换饮食,就可以使孩子的肠胃功能恢复正常。要注意的是,吃奶的孩子在刚刚添加辅食的时候,在短时期内会出现大便中带有不消化食物的情况,但很快就会消失,这是正常现象。
  我在这里再次提醒各位家长,不要孩子一不舒服就想着给孩子吃药,一定要想办法,充分利用人体内部这个大药库,这个大自然赐给我们无价的财富,用好了它,所有孩子都可以幸福一生。
  找到尔晋穴,  孩子再也不会晕车(船)
  在生活中,晕车晕船的人不在少数。很多人就是刚坐上车没多久就觉得头晕,上腹部不舒服,感觉有块石头压在上边,呼吸不顺畅,恶心,出冷汗甚至呕吐,尤其是碰见颠簸比较厉害的车会感觉加重,下车休息一会,呼吸一些新鲜空气就好了,这种情况就是晕车。
  容易晕车的人在坐车时可以通过改变外因来预防,如坐车之前不要吃太多也不要吃太饱,不要紧张,不要总想着会晕车,保持充足的睡眠,可以通过聊天来分散注意力,可以选择听歌或是睡觉。
  根据我多年的经验,在手背第二、第三手指掌骨间,掌指关节后一横指处(即落枕穴后)有一治疗晕车(船)的特效穴,即尔晋穴。
  此穴在经络穴位书中无记载,是戴先生在学习人体&形平衡法后为治吸入冷风而导致呕吐时无意中发现的,并经众多患者实际验证,疗效可靠而稳定。按压穴位时应注意:
  (1)须剪平施术手的大拇指指甲,免损伤被压穴位的皮肤。
  (2)拇指尖要压在二、三手指掌骨间,不要横压在二、三手指掌骨上,在感到有&晕&现象时压穴效果最好。
  (3)一般用自己右手大拇指按压自己的左手穴位,即要压在高升点即最痛点(或酸)上,这样才有效。按压力度以能承受为好,不痛则无效。
  (4)压住穴位不要动,时间不限,一般很快就会缓解和痊愈。
  (5)此穴位双手双脚的对应点均有,一般压一个手穴就可以了,严重的为增强疗效,也可压双手和双脚的对应点。
(6)没有男左女右之分。
学些了,谢谢宝妈分享
说的挺好的,可有些不懂唉!
不懂,有些穴位不能乱动啊
#2 *爱的小窝*
说的挺好的,可有些不懂唉!
《0-1岁决定宝宝的一生》这本书里有每个穴位的按摩功效,有图
#3 高目洋杉
不懂,有些穴位不能乱动啊
qq空间有原文,带图,
#5 小豆ing
qq空间有原文,带图,
谢谢。这是好东西
宝妈,要是有视频就好了,上个视频上优酷吧
学习了,你宝多大了
只有注册用户才能发表回复。请
成员:721429 ,
话题:298672
&&手机客户端&&备孕&&相同预产期&&同龄宝宝2016年2015年2014年2013年2012年2011年&&同城(21个)(11个)(13个)&&妈妈兴趣&&宝宝兴趣&&特别关注&&非常有用
上海丫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沪B2- 沪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儿推拿手法与穴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