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肠炎脓肿

小孩屁股上有脓肿怎么办?_百度宝宝知道您所在位置:
&& 文章详情
阑尾脓肿的CT征象分析和诊断价值
作者:袁登翔,戴树全&&&&作者单位:620860 四川彭山,彭山县人民医院放射科
探讨阑尾脓肿的CT征象和诊断价值。方法
采取双盲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阑尾脓肿的CT片。结果
CT征象为回盲区后内侧、腰大肌前外方局限性混合密度肿块影22例;盲肠周围及盆腔区脂肪内斑片状或网状模糊密度增高阴影,但未见明确肿块影7例;4例盆腔内道格拉斯窝内少量积液。增强扫描17例均见明显不规则强化,肿块壁不规则环形强化15例,斑片状强化11例。结论
阑尾脓肿的主要CT征象为右下腹回盲区混合性肿块,大多数病例可以考虑诊断。
【关键词】& 阑尾;脓肿;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阑尾脓肿是临床常见病,有关阑尾脓肿的CT表现国内外文献报道不多[1,2]。笔者收集我院年12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阑尾脓肿25例,采取双盲法回顾性分析其CT征象并探讨其诊断价值。
&&&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25例中男13例,女12例。年龄16~82岁,平均55岁。病程31天~18个月,平均57天。有明确转移性右下腹痛史者12例,病史不详者14例。就诊时全部病例临床表现均有下腹部疼痛性包块。临床拟诊结肠肿瘤11例,盆腔肿瘤2例,阑尾脓肿5例。
&&& 1?2& 设备与检查方法& 采用GE 2000A型全身CT扫描机。层厚及层距均为10 mm,平扫后静脉团注60%泛影葡胺或250 mgI/ml优维显100 ml增强扫描。检查前常规清洁洗肠并口服肠道对比剂。
&&& 2& 结果
&&& CT表现:(1)右下腹区盲肠后内侧、腰大肌前外方局限性混合密度肿块影22例,其中边界不清20例,边界较清晰3例。肿块大小5.6~9.8 cm,平扫CT值19~35 HU,中心部位密度较周围低。增强扫描均见肿块边缘呈明显不规则的环形强化(图1),CT值33~125 HU,平均增高69 HU,肿块内部低密度区无强化。其中19例与周围肠管有粘连,5例肿块壁见斑点状钙化(图2),6例见腔内小气泡影。7例盲肠和部分升结肠壁明显增厚(图3),8例伴升结肠受压变形。(2)盲肠周围及盆腔区脂肪内斑片状或网状模糊密度增高阴影,但未见明确肿块影7例,CT值9~34 HU,增强扫描见明显不规则强化(图4),CT值79~105 HU,4例有盆腔内道格拉斯窝内少量积液。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阑尾脓肿。
&&& 3& 讨论
&&& 3?1& 解剖、病理与临床表现& 正常阑尾是附着于盲肠后内侧的一条蚯蚓状盲管,近端开口于盲肠,位于回盲瓣下3 cm处。一般长约6~7 cm,最长可达20 cm,直径约6~8 mm。方向不定,约2/3的人位于盲肠后,1/3则位于内下部。由于个体差异、解剖变异以及受肠道内容物和气体等因素的影响,CT显示较困难。临床症状典型的急性阑尾炎及阑尾脓肿,一般不需要影像诊断,但阑尾脓肿,由于病史较长,加之临床症状不典型时,则诊断困难。由于解剖位置不同,阑尾脓肿的发生部位亦不同,可表现为:(1)回盲部脓肿,最常见;(2)盆腔脓肿;(3)腰部和结肠旁沟脓肿;(4)盲肠后或腹膜外脓肿;(5)膈下脓肿。阑尾脓肿约2/3位于右髂窝,1/3在盆腔。本组25例病程均较长,最长达1年6个月,平均57天;约56%(14/25)病史不详。其中回盲部脓肿22例,盆腔脓肿3例。CT检查前临床拟诊阑尾脓肿者仅占20%(5/25),其余病例均误诊为其他疾病,为明确诊断而进行CT检查。
&&& 3?2& CT征象& 阑尾脓肿的CT诊断文献介绍较少。典型的阑尾脓肿CT表现为右下腹混合性密度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增强扫描脓肿壁明显强化,周围肠管有粘连及肠系膜炎症改变。有学者认为有以下表现者可诊断的阑尾脓肿:(1)阑尾区脓腔或软组织肿块;(2)阑尾区周围较广泛肠系膜脂肪变性浸润;(3)阑尾区邻近肠腔积气扩张;(4)右侧腰大肌前缘炎性改变。本组病例中22例有上述两项或两项以上的表现,术前CT诊断为阑尾脓肿,诊断符合率为88%,与文献报道相近。3例无上述典型表现,术前误诊为肿瘤3例。
&&& 3?3& 鉴别诊断& 阑尾脓肿虽然常见,但临床误诊并非少见[3~5]。在影像诊断上应与回盲部肿瘤、肠套叠、阑尾肿瘤及黏液囊肿、妇科盆腔炎症及卵巢肿瘤、盲肠憩室、克罗恩病等疾病相鉴别:(1)结肠肿瘤:回盲部或升结肠肿瘤是最常误诊的疾病[3~5]。一般来说,结肠肿瘤主要表现为肠壁不规则增厚,增强CT扫描强化不均匀,强化不如炎性肠壁增厚明显,无周围肠管粘连及肠系膜炎症。钡灌肠检查和结肠注水CT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如发现邻近组织直接浸润、腹膜种植、淋巴结转移和(或)远处转移则可明确诊断。本组2例术前误诊为升结肠肿瘤,原因是除局部肿块外尚有盲肠和升结肠壁增厚,且边缘较清晰,酷似肿瘤改变。文献报道回盲部恶性肿瘤与阑尾炎并存并不少见,且当盲肠癌穿孔局部形成小脓肿时,很难与阑尾脓肿相鉴别[3~5]。(2)回盲部肠套叠:肠套叠在CT横断面上可以见到典型的四层肠壁(香蕉征或靶征),并在套叠近端可出现肠梗阻征象,仔细观察易与阑尾脓肿相鉴别。(3)阑尾肿瘤样病变:阑尾黏液囊肿,较少见。临床无转移性右下腹痛,CT表现为右下腹区液性包块,边界清晰,但极易误诊。阑尾肿瘤及癌肿,罕见,术前确诊较难[5]。(4)女性盆腔疾病:Birnbaum等[1]报道40岁以下妇女由于很难与盆腔炎性疾病和其他妇科病相鉴别,阑尾切除的假阳性率高达35%~45%。临床上女性阑尾脓肿的症状有时与右侧卵巢囊肿蒂扭转,尤其是合并感染者及其相似,容易误诊。卵巢肿瘤以囊腺瘤最常见[6]。肿瘤一般较大,10 cm左右;囊壁较薄,均匀或不均匀;囊内可见多个细条样间隔,囊内液CT值高于或接近于水。本组1例术前误诊为卵巢囊腺瘤,CT表现肿块位置较低,位于子宫右上方,体积较大,6 cm&7 cm&8 cm,其内尚可见分隔,但忽视了CT增强的特征。尚有2例术前误诊为盆腔炎及盆腔脓肿,CT表现右下腹脓肿延伸至盆腔,周围有广泛的炎性反应,术中发现阑尾低位于盆腔。此时鉴别诊断困难[5]。(5)盲肠憩室与克罗恩病:盲肠憩室炎易与阑尾脓肿相混淆,但此病在我国较少见。主要表现为回盲部周围炎症,邻近憩室的结肠壁及周围筋膜增厚,憩室破裂与结肠壁形成不可分的软组织肿块(壁内脓肿),很少见到(穿孔后)脏外气体、远处腹腔内脓肿。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多发病于回肠末段,表现为肠壁增厚,若侵及肠系膜使肠系膜的纤维脂肪增生而使肠襻分离,肠周围可有脓肿和瘘管。窦道及瘘管是克罗恩病的特征表现,如小肠膀胱瘘在CT像上首先见到膀胱气体[2]。钡灌肠检查对诊断有较大的帮助。
&&& 3?4& CT诊断价值& (1)可以确定脓肿的大小、形态及周围炎性粘连程度;(2)对病变定位较准确;(3)可以区别于回盲部肿瘤、肠套叠、阑尾肿瘤及黏液囊肿、妇科盆腔炎症及卵巢肿瘤、盲肠憩室、克罗恩病等疾病。
【参考文献】
Birnbaum BA,Jeffrey RB.CT and sonographic evaluation of acute right lower quadrant abdominal pain.AJR,1-371.
刘林,黄奕妆,周世柱.阑尾脓肿的CT诊断.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张晓鹏,王宏江.阑尾炎的螺旋CT诊断.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21.
杨维良,单世光.阑尾脓肿的诊断与治疗.腹部外科,):100-101.
刘金钢,林立杰,余云,等.阑尾脓肿508例诊治分析.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91-293.
李甘地,来茂德.病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8.
&&订阅登记:
请您在下面输入常用的Email地址、职业以便我们定期通过邮箱发送给您最新的相关医学信息,感谢您浏览首席医学网!
耳鼻喉头颈外科
胸心血管外科
耳鼻喉头颈外科
胸心血管外科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技师
副主任药师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技师
副主任药师
论文写作技巧医学知识_手术库
阑尾切除术
【 手术名称 】
阑尾切除术
【 别名 】
appendicectomy
【 英文名 】
appendectomy
【 分类 】
ICD编码 】
&&& 是小儿最常见的急腹症。由于小儿阑尾壁薄,穿孔率高;腹腔对感染的局限能力差,一旦穿孔常造成弥漫性腹膜炎;同时小儿又多因诊断延误而未能早期治疗,所以临床所见小儿阑尾炎病情较重。因此,小儿阑尾炎一旦确诊,应立即手术治疗(图12.9.1-0-1,12.9.1-0-2)。
&&& 距今大约500年前,人类首次记载了近似阑尾炎病程的医学文献。到1875年Groves在加拿大成功完成了首例阑尾切除术。1886年病理学家Fitz明确提出,盲肠周围炎是由阑尾炎引起。他创造了“阑尾炎”这个术语,并预示阑尾炎的最终治疗是剖腹手术。在这之后的百余年中,阑尾切除术日趋完善,被公认为是治疗阑尾炎最可靠、最有效的方法。 &&& 20世纪30年代由于抗生素的应用,也使一部分阑尾炎通过抗生素治疗得以好转。但由于阑尾炎症的残留,仍有复发的现象。故对于复发性阑尾炎最好的治疗方法仍是阑尾切除术(图12.9.1-1)。
&&& 诊断成立,即应手术治疗。
&&& 病儿发病48h以上,右下腹触到肿块,考虑阑尾脓肿形成时,暂不手术,积极抗感染治疗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术前准备 】
&&& 病儿一般状况好,可立即手术。当病儿全身中毒状况重,明显时,应予数小时的准备,包括静脉输液,抗菌药物应用,高热降温等,这样能使麻醉和手术更加安全。
麻醉和体位 】
&&& 一般使用基础麻醉加硬脊膜外阻滞麻醉。有条件时,可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取平卧位。
&&& 麻醉后,外科医师再做一次腹部触诊,如右下腹已有限局包块,可暂停手术。 &&& 1.切口& 通常采用右下腹斜切口,即麦克伯尼(Mc Burney’s)切口。经脐孔与右髂前上棘连线外中1/3交点(麦克伯尼点)做与该连线垂直的皮肤切口(图12.9.1-2,12.9.1-3A)。有人主张做横行皮肤切口有利愈合,其做法是经过麦克伯尼点做横切口,切口的2/3在该点外侧,切口避开髂前上棘。以上两种切口宁稍偏高,有利于阑尾的显露及操作。皮肤、皮下组织切开后,按腹外斜肌方向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图12.9.1-3B),用血管钳交替分开腹内斜肌及腹横肌纤维,显露腹膜(图12.9.1-3C)。用血管钳交替夹提并切开腹膜,避免误伤肠管。腹膜切口方向斜行、横行均可。
&&& 2.切除阑尾& 打开腹腔,如有渗液涌出应及时吸净,并留取渗液送细菌培养。将小肠向左推开显露盲肠(图12.9.1-4A)。术者以手指沿结肠带向髂窝方向探查,常可触到肿胀增粗的阑尾,周围如有轻度炎性粘连,可用手指分离,用手指垫纱布将盲肠提出切口外,阑尾亦随之牵出(图12.9.1-4B)。
&&& 有时阑尾仍难完全显露,用组织钳夹提阑尾系膜同时将盲肠送入腹腔,此时阑尾反能全部提出切口。一次或分次结扎切断阑尾系膜至阑尾根部,阑尾动脉结扎或缝扎须确实(图12.9.1-4C)。将阑尾提直,用血管钳在其根部轻夹使阑尾壁留有压榨痕,随即以4-0丝线在压痕处结扎阑尾根部(图12.9.1-4D)。再以小圆针、细丝线绕阑尾根部距阑尾约0.5cm的盲肠壁,做浆肌层荷包缝合,荷包大小应以恰能埋入阑尾残株又不过大为度。荷包过大时可造成残腔脓肿(图12.9.1-4E)。
&&& 在阑尾根部结扎线远侧0.5cm处置血管钳,在钳下面切断并移除阑尾。为使残端不回缩,切除阑尾时,可用蚊式钳夹住阑尾根部结扎线,或用血管钳轻轻夹扶阑尾残株基部,注意勿使阑尾结扎线脱落(图12.9.1-4F)。用()、乙醇及生理盐水棉签依次涂擦阑尾残端后,助手用蚊式钳将阑尾残株抵入盲肠,术者拉紧荷包缝线,完成阑尾残株的包埋(图12.9.1-4G)。
&&& 有人主张不包埋残株,仅用丝线结扎阑尾根部即可,用此法时最好用缝针稍缝一点阑尾浆膜再结扎阑尾以免滑脱,此针缝合勿穿过阑尾腔。在阑尾周围盲肠壁明显水肿质脆时,不宜勉强做荷包埋没残株,只做单纯结扎更为安全。如拟用周围组织覆盖阑尾残端,可用阑尾系膜残缘或附近肠脂垂,切勿牵拉大网膜与残端固定。 &&& 3.逆行切除法& 用于盲肠后位阑尾或阑尾尖端开始不能显露时,可按前述方法先结扎切断阑尾根部(图12.9.1-5A),残株包埋后(图12.9.1-5B),血管钳夹持阑尾远断端,逐次切断结扎阑尾系膜直至切除阑尾(图12.9.1-5C)。
&&& 4.腹腔引流放置& 一般阑尾切除术不须放腹腔引流,即使有少量脓性渗液,用吸引器吸净或用生理盐水纱布沾净,亦可不放引流。当阑尾穿孔已有脓肿形成、阑尾残端处理不满意或盆腔有较多积脓难以吸净时,应放置乳胶管或薄胶管式引流于盆腔及左侧结肠旁沟(图12.9.1-6A)。引流自切口下端或另做戳创引出(图12.9.1-6B)。注意引流放置应紧靠壁层腹膜,尽量不跨过肠管、穿过肠间隙,以免造成肠管损伤及粘连。
&&& 5.腹壁切口的缝合& 手术经过顺利,切口未被污染,一般可按层次缝合切口。当切口污染较重,术后有感染的可能时,腹膜只宜用肠线间断疏缝,不宜用丝线连续缝合。有人根据腹腔内对感染吸收能力及壁层腹膜有很好的自然修复能力的特点,主张在切口污染的情况下,不缝腹膜,以减少腹膜外肌肉深层的感染,此法可供参考。当阑尾穿孔分泌物对切口污染很重时,亦可做腹壁全层缝合或只缝合腹膜,其余各层创口开放,待做延期缝合或二期愈合。
术中注意要点 】
&&& 1.寻找阑尾困难时,应沿右髂窝靠右侧腹壁向上方先找到盲肠。勿将乙状结肠或横结肠误认为盲肠。 &&& 2.术中尽可能保护腹壁创口避免污染,操作中避免弄破阑尾。 &&& 3.阑尾系膜处理要确实可靠,阑尾切除后应检查右髂窝部有无积血,有出血可疑首先设法看到阑尾系膜断端,因该部位是主要的出血来源。 &&& 4.盲肠的荷包缝合,应只穿过浆肌层,切勿穿过肠腔,以免局部感染甚至形成。盲肠壁水肿时勿勉强做荷包缝合。 &&& 5.术中发现已有阑尾脓肿形成,在脓腔中如阑尾显露好可以切除,如未见到阑尾且周围肠管炎症粘连重时,慎勿盲目分离找出阑尾,造成感染扩散或肠管损伤,此时只做腹腔引流,阑尾可不必切除。
术后处理 】
&&& 单纯性阑尾炎,手术经过顺利,术后饮食及活动不必特殊限制,鼓励病儿早期活动,可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并有腹膜炎病情较重者,麻醉恢复后取半卧位,继续抗感染治疗,肠蠕动恢复后进流食。观察切口及引流情况,及时更换敷料,腹腔引流一般在术后3~5d内逐步拔出。
&&& 1.腹腔内出血& 阑尾系膜动脉出血有时会致休克,须手术止血。 &&& 2.切口感染& 术后3~5d体温上升,切口肿痛,提示切口感染,先用非手术治疗法促其吸收,如有脓肿形成或腹壁蔓延或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应及时切开引流,脓腔在肌层深面处理时慎勿损伤肠管。 &&& 3.腹腔残余脓肿& 多表现体温不降,常有直肠刺激症状,肠间隙或膈下感染则可有相应部位症状体征。应积极抗感染治疗,非手术治疗无效,感染中毒加重,在明确脓肿部位后应及时引流。 &&& 4.粪瘘形成& 多数是阑尾残端瘘,在引流通畅,肠道无梗阻情况下多能自愈。长期(至少3个月)不愈,再考虑手术修补。
【 操作 】&&阑尾周围脓肿特征性超声表现1例--《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第十二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2014年
阑尾周围脓肿特征性超声表现1例
【摘要】:病例简介女,51岁,右下腹痛3天,右下腹触及包块。应用高频探头超声表现:右下腹见3.0cm×2.7cm×3.0cm囊性包块,囊内液体混浊,囊内见内径0.2cm的平行管样强回声与其右侧长1.6cm宽0.6cm的条状低回声相延续,条状低回声与盲肠相通,囊性包块周边见宽0.8cm强回声包绕,强回声内见点条状血流信号,动脉流速22cm/s,RI 0.82。超声诊断:右下腹囊性包块,考虑阑尾周围脓肿。术后及病理证实为阑尾周围脓肿。讨论正常阑尾位于右髂窝部,可因阑尾管腔阻塞、细菌入侵等原因导致阑尾急、慢性感染。阑尾周围脓肿是急性阑尾炎化脓坏疽或穿孔后,若进展较慢,大网膜、肠系膜移至右下腹包裹阑尾而形成,因此超声检查可见脓肿内阑尾远段管腔的平行管样回声与阑尾近段的条状低回声相延续,形成"棒棒糖"样改变;如果盲肠因炎症刺激造成肠管扩张及肠腔积液,则脓肿、近段阑尾及盲肠三者形成典型的"哑铃"样改变;脓肿周围见强回声包绕为大网膜等组织对炎症的包裹形成,内可探及动脉血流信号。因此,在发现右下腹囊性包块内部回声杂乱时,应仔细扫查其内部结构,如右下腹见"棒棒糖"样及"哑铃"样表现,可增强超声医师诊断阑尾周围脓肿的信心。另外,阑尾周围脓肿亦可伴随炎性渗出造成右下腹限局性积液及腹腔淋巴结肿大的间接征象,以辅助诊断。
【作者单位】:
【分类号】:R445.1;R574.61【正文快照】:
阑尾周围脓肿特征性超声表现1例@孙柏馨$大连市友谊医院超声科
@高晓军$大连市友谊医院超声科
@曲虹$大连市友谊医院超声科病例简介女,51岁,右下腹痛3天,右下腹触及包块。应用高频探头超声表现:右下腹见3.0cm×2.7cm×3.0cm囊性包块,囊内液体混浊,囊内见内径0.2cm的平行管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雷云安,邹旭祥,周延河;[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3年06期
王万科;[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5年05期
段胜,郝巍,梁海波;[J];河北医药;2005年09期
槐业东;李莉;董学峰;刘秀丽;;[J];腹部外科;2005年06期
尚斌南,杨继明,陆保磊;[J];河南中医;2005年03期
郑玉堂;;[J];现代医药卫生;2006年14期
赵建更;;[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孙爱菊;;[J];中国中医急症;2006年06期
宋易华;冯婷;李永清;;[J];河北中医;2006年06期
李士辉;王鑫;;[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6年1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兴元;;[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二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0年
刘卫国;张建立;丁连安;高军;孙振青;;[A];《中华急诊医学杂志》更名十周年、World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创刊一周年庆典《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第十届组稿会、第三届急诊医学青年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谢成利;段宇;;[A];第八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普通外科临床与基础学术会议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外科危重病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3年
单昌涛;;[A];2005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学术论文集[C];2005年
邬业柱;吴敏杰;;[A];浙江省第十九届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学术会议大会论文集[C];2011年
董玉宏;;[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一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2年
邓奎发;钟振江;;[A];全国中成药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1994年
王建英;;[A];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会议暨专题讲座论文汇编[C];2000年
吴博;崔华雷;;[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小儿外科学术会论文集[C];2010年
袁经永;罗歆;邓小珍;;[A];江西省第二届胃肠外科学术会议暨江西省第十二次中西医结合普通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黑龙江省鹤岗市人民医院主任医师
班甡生;[N];健康报;2010年
桐文;[N];民族医药报;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孔海洋;[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盲肠炎症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