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致癌研究中心关于化学致癌物的分类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以下试题来自:
单项选择题国际癌症研究所(IARC)化学致癌物分类的主要依据是A.化学活性B.遗传毒性C.致癌强度D.证据充分性E.作用机制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A.环氧化物水化酶B.A-酯酶C.B-酯酶D.DT-黄素酶E.胰蛋白酶2A.引起畸形的最低剂量B.引起DNA损伤的最低剂量C.引起某项检测指标出现异常的最低剂量D.引起染色体畸变的最低剂量E.引起免疫功能减低的最低剂量3A.是人类的致癌物B.是人类的间接致癌物C.是人类的很可能或可能致癌物D.现有的证据不能对人类的致癌性进行分类E.对人类可能是非致癌物4A.癌基因和肿瘤抑制基因的活化B.癌基因和肿瘤抑制基因的灭活C.癌基因的活化和肿瘤抑制基因的灭活D.癌基因的灭活和肿瘤抑制基因的活化E.癌基因的活化和DNA修复基因的活化5A.与酶巯基结合B.使蛋白质凝固C.影响呼吸链功能D.致突变作用E.影响电解质平衡
热门相关试卷
最新相关试卷[朝闻天下]新闻链接 世卫组织将加工肉制品列为致癌物: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划分5类致癌级别
24小时排行榜
编辑:刘一 当前位置 & &
& 世卫组织官方宣布:培根、香肠、火腿会致癌...
世卫组织官方宣布:培根、香肠、火腿会致癌!
19:56:39&&作者:
编辑:上方文Q &&)
让小伙伴们也看看:
阅读更多:
好文共享:
文章观点支持
当前平均分:0(0 次打分)
[10-26][10-25][10-24][10-23][10-22][10-19][10-19][10-17][10-12][10-11]
登录驱动之家
没有帐号?
用合作网站帐户直接登录【吃肉致癌证据确凿】是真的吗?吃什么肉可以致癌?致
&&&来源:& &
【吃肉致癌证据确凿】是真的吗?吃什么肉可以致癌?致癌物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国际癌症机构:吃肉致癌证据确凿 考虑中国国情 对于&食肉族&来说,世卫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10月26日出版的新报告,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这份报告将加工肉制品和红肉的致癌性重新定义。那么,加工肉制品和红肉真有这么大危害吗?如何保证健康饮食呢?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工作人员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加工肉制品与砒霜一样致癌的说法不正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报告考虑到中国因素。未来人们可以多吃菜,少吃肉,这样才是健康之道。
  1、国际癌症机构报告有何科学依据?
  香肠培根可致癌证据确凿
  吃肉可能得癌症,这可不是开玩笑。在10月26日的报告里,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正式给加工肉制品和红肉的致癌性定了级。根据IARC的解释,加工肉制品被定为第一类致癌物,意味着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明该物质致癌。同属这一类的致癌物包括烟草、酒精饮料、石棉等。
  红肉则被归入2A类致癌物,意味着&对人类致癌可能性较高&。在这一类的致癌物质还包括有毒的杀虫剂DDT、生化武器芥末毒气。
  在新的解释性问答中,IARC也专门解释了红肉和加工肉制品的定义。红肉是指所有哺乳动物的肌肉,包括牛肉、小牛肉、猪肉、羔羊肉、羊肉、马肉和山羊肉。加工肉制品则是指经过盐渍、风干、发酵、熏制或其他为增加口味或改善保存而处理过的肉类。大部分加工肉制品含有猪肉或牛肉,但也可能包含其他红肉、禽肉、动物杂碎,或包括血在内的肉类副产品。加工肉制品的实例有热狗(熏肉肠)、火腿、香肠、咸牛肉和干肉片或牛肉干,以及肉类罐头和肉类配料及调味汁等。
&&&1&&&&&&&
责任编辑:养生» 正文
最新的iarc致癌物名单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致癌物质等级分类
核心提示:IARC(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从1971年起组织专家组收集和评价世界各国有关化学物IARC(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从1971年起组织专家组收集和评价世界各国有关化学物质对人类致癌危险性的资料,编辑出版《IARC关于化学物质致人类癌症危险性评价专题论文集》,并于1979年、 1982年和1987年三次组织专家组对上述专题论文集所评价的环境因子和类别、混合物及暴露环境对人类的致癌性进行再评价,并出版报告。自1987年专题论文集改名为《IARC关于致人类癌症危险性评价专题论文集》,并扩展到物理因子、生物因子致人类癌症危险性评价。IARC关于化学物质致人类癌症危险性分类只与一种化学物致癌性证据的充分性(证据权重)有关,而并不涉及其致癌活性大小及其机制。IARC将化学物对人类致癌性资料(流行病学调查和病例报告)和对实验动物致癌性资料分为四级:致癌性证据充分、致癌性证据有限、致癌性证据不足及证据提示缺乏致癌性。对人致癌性证据充分是指在致癌物和人癌症发生之间有因果关系。致癌性证据有限是指因果关系的解释是可信的,但其他的解释如偶然性、偏倚、混杂因素不能完全排除。致癌性证据不足是指资料的性质、一致性或统计学把握度不足以判断因果关系或没有对人致癌性的资料。证据提示缺乏致癌性是指有几个在已知人类充分暴露水平范围内的研究表明暴露水平与所研究的癌症无关联。分类为人致癌物(组1)必须要有流行病学证据的支持。流行病学研究(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试图为化学品接触与人群癌症发生(或死亡)增加的因果关系提供证据。癌症流行病学研究是比较困难的,一般是在人群接触某种化学品多年之后进行,可能有很多混杂因素,并往往受到经费和时间的限制。为治疗目的给以化学品(药品)和职业性接触,较易控制接触条件,但个体数和接触期限也往往受到限制。因此,对于很多化学品需要由动物致癌试验、短期试验等为接触此化学品的致癌危险性提供论据(主要用于危害鉴定)。
最新的iarc致癌物分类:
目前,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对致癌物具体划分情况如下:
分类定义(供参考)物质数量1类对人类致癌。1072A类可能对人体致癌。这类物质或混合物对人体致癌的可能性较高,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充分的致癌性证据。对人体虽有理论上的致癌性,而实验性的证据有限。592B类可能对人体致癌。这类物质或混合物对人体致癌的可能性较低,在动物实验中发现的致癌性证据尚不充分,对人体的致癌性的证据有限。2673类对人体致癌性尚未归类的物质或混合物。对人体致癌性的证据不充分,对动物致癌性证据不充分或有限。或者有充分的实验性证据和充分的理论机理表明其对动物有致癌性,但对人体没有同样的致癌性。5084类对人体可能没有致癌性的物质。缺乏充足证据支持其具有致癌性的物质。1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致癌物质等级分类:
致癌性是筛选优先污染物的重要依据之一,根据IARC的分类,致癌物共可分为四级(5类):
(一)、第一级(Group 1)致癌物:现有88类物质(如前述的马兜铃酸、苯、黄曲毒素、放射性物质、石绵、戴奥辛等),对人类为确定之致癌物。
(二)、第二级A类(Group 2A)致癌物:现有64类物质(如前述的氯霉素、甲醛、多氯联苯、丁二烯、硫酸二甲酯、环氧氯丙烷、苯乙烯、三氯乙烯、四氯乙烯、柴油引擎废气等),对人类为很可能致癌物,对动物则为确定之致癌物。
(三)、第二级B类(Group 2B)致癌物:现有236类物质(如黄樟素、四氯化碳、电磁波、抗甲状腺药物propylthiouracil、二异氰酸甲苯、抗艾滋病药物zidovudine、汽油引擎废气、干洗业等),对人类为有可能致癌物,对动物为很可能也是致癌物。
(四)、第三级(Group 3)致癌物:现有496类物质(如前述的furazolidone、咖啡因、食用色素等),目前尚无足够的动物或人体的资料,以供分类该物质是否为人类致癌物。
(五)、第四级(Group 4)致癌物:现有1类物质(caprolactam,为一种化学原料),根据已有的资料,足以认为该物质并非致癌物。
【常见一级致癌物】:
常见的一级致癌物包括:黄曲霉毒素、亚硝胺、二(口恶)英、尼古丁、苯并芘、亚硝酸钠等。
黄曲霉毒素(AFT)是一类化学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均为二氢呋喃香豆素的衍生物。黄曲霉毒素是主要由黄曲霉 (aspergillus flavus))寄生曲霉 (a.parasiticus))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在湿热地区食品和饲料中出现黄曲霉毒素的机率最高。
亚硝胺是强致癌物,是最重要的化学致癌物之一,是四大食品污染物之一。食物、化妆品、啤酒、香烟中都含有亚硝酸胺。在熏腊食品中,含有大量的亚硝胺类物质,某些消化系统肿瘤,如食管癌的发病率与膳食中摄入的亚硝胺数量相关。当熏腊食品与酒共同摄入时,亚硝胺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就会成倍增加。
二口恶英是一种无色无味的脂溶性化合物。由于其化学结构稳定、亲脂性高,又不能生物降解,且具有很强的滞留性;无论在土壤、水还是空气中,它都强烈地吸附在颗粒上,使得环境中的二口恶英通过食物链的逐级浓缩聚集在人体组织中,而最终危害人类。
烟碱(Nicotine),俗名尼古丁,是一种存在于茄科植物(茄属)中的生物碱,也是烟草的重要成分。尼古丁会使人上瘾或产生依赖性(最难戒除的毒瘾之一),人们通常难以克制自己,重复使用尼古丁也增加心脏速度和升高血压并降低食欲。大剂量的尼古丁会引起呕吐以及恶心,严重时人会死亡。
苯并芘又称苯并(а)芘,英文缩写BaP,是一种常见的高活性间接致癌物。3,4-苯并芘释放到大气中以后,总是和大气中各种类型微粒所形成的气溶胶结合在一起,在8微米以下的可吸入尘粒中,吸入肺部的比率较高,经呼吸道吸入肺部,进入肺泡甚至血液,导致肺癌和心血管疾病。
亚硝酸钠(NaNO2),是亚硝酸根离子与钠离子化和生成的无机盐。亚硝酸钠易潮解,易溶于水和液氨,其水溶液呈碱性,其pH约为9,微溶于乙醇、甲醇、乙醚等有机溶剂。因为亚硝酸钠有毒,含有工业盐的食品对人体危害很大,有致癌性。
【一级致癌物的来源】:
黄曲霉毒素:烂花生、花生油、玉米、大米、棉籽中最为常见。
亚硝胺:来自腐烂的粮食、蔬菜、鱼肉、蛋奶。
二(口恶)英:来自焦油、沥青、塑料燃烧。
尼古丁:来自烟草。
苯并芘:来自烧烤、煎炸食物。
亚硝酸钠:来自工业盐、刚腌的腌菜。
最新的iarc致癌物名单:
今年更新的名单上,I类致癌物的数量为113种,IIA类致癌物为66种,IIB类致癌物为285种,III类有505种,IV类的为1种种类太多,实在列不过来,就先挑I类致癌物来讲讲吧,里面和日常生活相关性比较大的一些来说吧,食物里可能会涉及的我会特别标注一下。1.与饮用含酒精饮料相关的乙醛及乙醇2.强无机酸雾(这个经常在实验室要泡酸洗酸的同学要小心了,多多注意自我保护)3.黄曲霉素(霉变的谷物千万别吃,里面往往黄曲霉素水平很高)4.酒精类饮料5.铝制品生产过程中的职业接触6.4-氨基联苯7.槟榔果8.马兜铃酸(没事儿别瞎吃中草药,虽然关木通已不在新版药典中了,但是至少广防己、青木香、天仙藤、马兜铃、寻骨风、朱砂莲这六种含马兜铃酸的药材还是在药典里的,中国药典和国家药品标准收载的含马兜铃酸的中成药品种有上百种,因此请在具有专业资质的医师或药师的指导下使用中药及中药制剂,包括药膳)9.砷以及无机砷化合物(雄黄酒啥的自己看着办,千万别别天天喝二两之类)10.石棉11.金胺(染料的成分,具体本人不是很清楚)12.咪唑硫嘌呤(一种免疫抑制药物,普通人一般接触不到)13.苯(有机溶剂,据说有的劣质家具和装修材料之类的东西为了节约成本会使用)14.联苯胺(有机染料,现在基本被禁了,但某些染料经代谢仍然可能生产联苯胺)15.苯丙[]芘(很多烤制、熏制的食品都可能含有,它属于多环芳烃类有机物,多由于有机物的不完全燃烧、热解而产生。它的致癌性还是挺强的,特别要注意的是,香烟烟雾中的这种物质含量较高)16.铍及其化合物17.与烟草共同使用的槟榔嚼块或单独使用的槟榔嚼块(一种特殊的东南亚地区的吃法,具体不是很了解不好意思- -b)18.双氯甲醚/氯甲醚(这俩货一般来说还是职业接触风险比较高,主要还是实验室及工业生产中合成高分子聚合物过程中涉及,比如合成一些塑料、离子交换树脂之类的,普通人一般接触剂量非常低)19.白消安(一种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药物,一般人估计也接触不到。很多治疗癌症的药物其实本身就有致癌或促癌作用,这个暂时不表)20.1,3-丁二烯(合成橡胶与其他某些高分子聚合物生产过程中涉及,主要是职业接触,电子工业尤其要注意,这里忍不住想吐槽下,电子工业的底层工人其实真的很苦逼)21.镉及镉化合物(这个要看地方,有的地方农作物土地会被含镉污水污染,这里的许多农产品镉含量就会比较高,比如时不时会看到的镉大米事件)22.瘤可宁(也是抗癌药,治疗某些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MDS及某些卵巢癌可能使用)23.萘氮芥(同上,治疗霍奇金淋巴瘤可能会用到)24.六价铬化合物(一般也是污染的问题)25.华支睾吸虫(就是大名鼎鼎的肝吸虫,未煮熟的螺类、鱼类中可能含有。所以水产品煮熟吃绝对是个好习惯)26.煤焦油蒸馏、煤沥青职业接触(主要是里面的多环芳烃太毒了)27.焦炭生产的职业接触28.环磷酰胺(免疫抑制药,一般人没事不会有机会接触到的)29.环孢霉素(同上)30.1,2-二氯丙烷(也是职业接触风险较大,这部分IARC还没写完,不过有篇日本的职业暴露风险评估研究可以参考Cholangiocarcinoma among offset colour proof-printing workers exposed to 1,2-dichloropropane and/or dichloromethane -- Kumagai et al. 70 (7): 508 -- Occup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Medicine)31.己烯雌酚(人工合成雌激素类药物,根据撤回药品列表的内容,该药物已撤回下架。后面其实还有几个雌激素药物相关的条目,就不赘述了,有兴趣的可以参见http://monographs.iarc.fr/ENG/Monographs/vol100A/mono100A-17.pdf的内容)32.柴油机废气33.EB病毒(与鼻咽癌发病有一定关系)34.毛沸石(职业接触风险较大,具体不是很了解)35.环氧乙烷(这个可能医院里工作的小伙伴接触会比较多,大家要注意保护自己)36.依托泊苷or依托泊苷 顺铂/博来霉素(也是抗肿瘤药)37.裂变产物,包括锶-9038.甲醛(刚装修完的房子里很容易有)39.赤铁矿挖掘职业接触40.幽门螺杆菌感染(这货经常引起消化性溃疡,所以有这类问题要尽快治,现在治疗方案很成熟)41.乙肝病毒42.丙肝病毒43.I型艾滋病毒44.人类乳头瘤病毒(16、18、31、33、35、39、45、51、52、56、58、59)45.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I型46.所有类型的电离辐射47.钢铁铸造的职业接触48.使用强酸的异丙醇制造职业接触49.卡波西肉瘤相关疱疹病毒50.皮革尘埃51.红色苯胺染料(品红)制造职业接触52.美法仑(抗癌药)53.甲氧沙林 长波紫外线辐照(治疗白癜风的一种疗法,请遵医嘱使用)54.4,4#39;-亚甲基二(2-邻氯苯胺)55.未经处理或粗加工的矿物油56.MOPP方案及其他使用烷化剂的化疗联合用药方案57.2-萘胺(工业染料)58.中子辐射59.镍化合物60.N#39;-亚硝基去甲尼古丁及4-亚硝基去甲尼古丁-1-(3-吡啶)-1-丁酮(香烟烟雾中含有)61.泰国肝吸虫(类似华支睾吸虫)62.室外空气污染63.画家职业暴露64.PCB-126(一种多氯联苯化合物)65.非那西汀(一种解热镇痛药,已在多国禁售)66.磷-32,碘-131等同位素(同位素,实验室做放射性同位素的要注意保护自己哦)67.钚等放射性元素68.橡胶制造业职业接触69.中国式咸鱼70.埃及血吸虫71.Semustine [1-(2-Chloroethyl)-3-(4-methylcyclohexyl)-1nitrosourea, Methyl-CCNU] (实在不好意思这货我翻译不出来了 TT,反正大家知道这个玩意儿也是用来治疗癌症的就好ORZ)72.页岩油73.硅尘(职业接触为主,这玩意儿不仅引起矽肺,还致癌)74.太阳辐射75.煤烟76.硫芥(化学武器,有人想用它开发抗癌药但由于毒性太强没能成功)77.2,3,7,8--四氯二苯并对二恶英(人们一般惧之如鬼神的二恶英其实应该就是指这货,其实二恶英是一大类东西,毒性各不相同,但2,3,7,8-四氯二苯并对二恶英研究比较透彻,致突变作用非常明显,机制也比较明确了,致突变实验经常拿它作为阳性对照物)78.2,3,4,7,8-五氯二苯并呋喃79.它莫西芬(一种抗雌激素)80.噻替派(一种免疫抑制药)81.烟草烟雾!!!!82.邻甲苯胺(工业染料,职业接触为主)83.苏消安(烷化剂,治疗癌症用)84.三氯乙烯(职业接触为主)85.紫外线辐射86.氯乙烯单体(职业接触)87.木屑尘埃(职业接触)88.X射线和伽玛射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致癌物分类的依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