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儿子15岁不喜欢与人交流,很严重,想找位心里咨询师考试时间正确疏导下。

教会你如何做心理师的十堂必修课
&&&&&&&&&&&&&&&&&&&一、内容摘要:
&&走进书店,你会发现在琳琅满目的书架上,有关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渐渐多了起来,许多顾客也驻足浏览,或询问有没有考试的书籍。以管窥豹,说明大众对心理学的认识已经上了一个台阶,从单纯对身体健康的关注上升到对心理健康的重视,这的确是一个不小的进步。同时,心理咨询行业应运而生,成了时下炙手可热的行业。
很多人怀揣对心理学的好奇和喜欢,努力学习心理学基础知识,通过艰难的考试拿到了心理师咨询证,正当他们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却被现实泼了他们一盆冷水,因为他们发现,一旦真正面对需要帮扶的人群,就感到束手无策了,以前为准备考试所学的那些基础知识几乎派不上用场,于是他们又想增加实践经验,跟专家大师们讨几招“拿来即用“的实用技术,以备不时之需。他们积极参加各类培训班和名目繁杂的工作坊,从精神分析到行为疗法、从催眠到NLP、意象对话等等,几乎无所不学,但结果是,这些在工作坊中看似实用的方法一旦到了咨询室,还是感到如“空中楼阁”般的中看不中用,于是他们有些迷茫,不知道怎样做才好了。
本书是作者根据几年的工作经验,结合上百例心理咨询案例编写出的一套“心理咨询实用指南”。该书力图从各个角度解读心理咨询的特点,让广大心理咨询爱好者尤其是刚刚入行的同志对这项特殊的工作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进而做到有章可循少走弯路,尽快掌握这门能助人自助的学科,达到相互交流共同进步之目的。
&一、中国心理咨询行业的现状——从业选择指导。
二、你适合做心理咨询师这项工作吗——心理师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三、他或他们适合做我的服务对象吗——咨客的类型及选择,增加咨询&&&
的成功概率。
四、第一次会面你们谈什么?
五、能留住咨客就是硬功夫。
六、你的威信是成功的前提。
七、练就随机应变和处乱不惊的真本事。
八、不要拘泥于形式。
九、用好催眠这把金钥匙。
十、正确看待咨询失败。
一、中国心理咨询行业的现状。
三年前,我有一个教师朋友忽然迷上了心理学,通过苦读心理师考试教材很快拿到了二级心理师咨询证,踌躇满志的他满以为可以独立山头了且安身立命了,于是毅然决然辞掉工作成立了一家咨询工作室,但是不到一年的功夫就败下阵来,困惑的他找我请教原因,于是我给他分析了当时的社会背景,主要原因不是你的努力不够,而是大众对这个新兴行业的认识还不够深刻,我们不能拿我们的国情和西方发达国家比,英美等发达国家的上层人士以自己拥有一名签约心理师为荣耀,而我们还在偷偷摸摸的见心理师,差距可想而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一些欠发达地区人们心理健康的观念还很滞后,不是没有市场,可以说潜在的市场很大,这需要一部分探路者去挖掘和拓展,只是走在前面的人往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就是了。
心理咨询作为一个标准化的行业在中国仅仅诞生不到十年( 2002
年始)。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很多人出于爱好或是择业需求,对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0—500元/小时的收入令很多人垂涎,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心理咨询师却是填不饱肚子,认为她是一个高危行业,这又让人产生了疑问和矛盾,到底她是一个什么样的行业?那些趋之若鹜的爱好者们是否应该理智冷静慎行呢?
不可否认的是,任何一种新兴事物,都有一个从萌芽到成熟的发展过程,都会经历一个烽烟四起鱼龙混杂的时代,心理咨询作为一个助人自助的对社会和个人都有裨益的朝阳行业,其发展和壮大是必然的,这点请大家放心。时下正处在一个“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特殊时期,作为一名从业者和择业者,都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那就是,越是混乱,就越说明自身完善和强大的重要性,因为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拨开迷雾杀出重围,这需要大家的自省和努力!
中国的心理咨询师门槛儿较低,加之各类心理师培训机构的推波助澜,很多人在短时间内就拿到了二、三级的心理咨询师资质,这就说明在中国你就具备了开心理咨询门诊甚至心理咨询公司的资格。抛出政策的缺陷不提,最应该清醒的是“已有资质”的心理咨询师自己,拿到证与真能给服务对象解决实际问题,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我曾多次在讲座中强调,心理咨询行业基本上是一种以实践为基础的行业,也就是说,离开实践再好的理论都是纸上谈兵,更何况心理学是一门非常庞杂的科学,真正能摸到门道的凤毛麟角,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也有自成体系的理论系统,若想学到真东西,不下点苦功夫是不行的。而很多人以为学习了几本基础的心理学知识,就认为自己摸到了这门学科的脉搏,乐观的估计自己的实力和市场需求,急匆匆的坐进了咨询室,这就像把一块尚未锻造好的生铁按进了模具,其结果可想而知。若开局不利,不但给自己的口碑造成负面影响,也会打击刚刚培养起来的从业信心。
所以说,有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后,实践便成了重中之重,至于怎样提高实践质量,使自己能尽快能进入状态,还需要提醒大家几句,各类自称大师举办的名目繁多的工作坊培训不是不可以参加,而是需要找准主攻方向,不要白菜萝卜的往怀里揽,你不可能面面俱到,更不可能解决任何问题,这需要选择自己擅长的东西。再就是切忌迷信大师专家们的理论方法,要去伪存真的筛选出“真材实料”,更要时时刻刻思考和总结,悟出其中的一些奥秘,最终能总结出一套属于自己的东西,进而能随心所欲的拿来使用,这是关键之关键。
有人可能会问,怎样才能更好的进行实战练习呢?当然任何事情都有第一次,但是为了增加成功的把握保住自己的名声,在正式进入咨询室之前,一定要找同行反复演练,这类似军队参战前的军事演习,很有必要和意义,也可以找自己的家人和知心朋友做实验,你可以立几个相关的可能会时常遇到的命题,相互扮演角色,从中吸取和总结经验教训。当然开始执业的时候不妨在资费方面有所机动,不要因资费与自身水平不匹配而吓跑咨客。
总之,心理咨询行业应社会需求而生,反映了中国大众心理健康意识的增强,是社会的进步。尽管当前中国的心理咨询行业存在着种种问题,但除欺诈行为外,所有的这些并不是咨询师的过错。只是我国的心理咨询才刚刚起步,行业之初难免一片混乱。咨询行业的种种问题的解决应上升到宏观的管理层面。只有从一个国家的层面将心理咨询机构以及从业人员规范化并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行业才能得以健康快速的发展。
二、你适合做心理师这项工作吗?——心理师所应具备的基础条件。
兵法云: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心理咨询行业是一对一、甚至是一对N的“实战行业”,这需要对咨访双方都要有一个充分的清醒的认识。若按主次顺序,知己是排在第一位的。也就是说,你适合做心理咨询这项工作吗?你自身所具备的基础条件能应对咨询室里的各种复杂局面吗?首先我们来谈谈心理咨询师应具备的各种基础素质。
心理学的基础理论是必须学习和掌握的,这不但是考证的需要,更是从业的理论依据,一个只是为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而不是从内心对心理学产生兴趣的人,我还是劝你不要踏入这个门槛儿,不单单是心理学,其他门类的知识都一样,更何况心理学是一门靠悟性掌握的学科,不喜欢不热衷的人很难激发学习动力,更谈不上悟性了。在学好学透心理学基础之后,你还要具备以下素质。
1、同情心。心理咨询是一项心理师通过自己的学识和技术协助他人解决困扰的特殊行业,可以说是一项拯救和重塑人类灵魂的工作,试想一个遭受挫折情感受伤的人来找你,首先他对你是抱有怀疑态度的,也就是说他会在心里衡量你是否具备帮助她解脱困苦的能力,是否能站在他的角度去理解他,如果你没有起码的同情心,没有设身处地替对方考虑的态度,很难能做到将心比心,咨客不傻,他会在很短的时间里判断出你的诚意,做出是否继续的决定。同情心是发自内心的一种品质,是无法装出来的,当然,我不要求大家都有雷锋式的无私奉献精神,那样自己也会累垮的,但是,你一定要站在对方角度上思考问题,能在约定的时间里替对方承担些什么,起码让人家认为你是真诚和可信的。
很多失败的案例不是因为心理师的技术不过关,而是对于那些黏黏糊糊的咨客丧失了耐心,表现出了不耐烦,让咨客产生了距离感而造成的。
同情心是做好一名心理师的前提条件。
2、平常心。很多人抱着救民众于水火之中的一腔热情,恨不得立刻帮助走进咨询室的人走出困境,这种热情和积极性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但心理咨询不是扛棉包和搬砖头的力气活,他更需要耐心和智慧,业界公认的30%的成功率也在时时刻刻提醒我们,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这就需要我们要用一颗平常心来应对这项特殊工作,失败了不可怕,我们要在失败中吸取教训增加经验,以备再战。这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对“咨询失败”的正确理解,失败不可怕,这要看是什么样的失败,比方说对一个抑郁症患者,虽然我们的工作没有见到明显的成效,离我们当初的目标相差甚远,这不要紧,但问题的关键是不要给人家造成再次伤害,就是说,揽的这个活预计干不了,索性转出去,不要硬来。我认识一个咨询师,他用精神分析方法重新揭开了咨客过去的伤疤,但由于功夫不到家,最后没办法让伤疤愈合,落了一个费力不讨好的结局,把自己弄的很尴尬。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是一种境界,实在不行就转介给他人,这不是失败,而是明知的迂回的胜利。
我这里有句话值得大家谨记:心理师在某种程度上只是一块竖在十字路口的指示牌。仅此而已。
3、阅历。阅历是什么?对于心理师来讲,阅历是敢与咨客叫板的资本。这个说发可能有点偏激,但在咨询实践中,是的确很重要的。试想一个阅历丰富的咨客和你谈论问题,而你只是疲于应付,他也许很快对你丧失信心的,当然我们不是说比谁的阅历丰富,因为他即使再学富五车走南闯北,最终还是来请我们解决问题,但这里面有一个隐形的“身份对等”问题必须予以重视,如果对方发现你在某些方面不如他,让他感到你很幼稚,这极有可能使你陷入工作的被动。例如,有一位大学的年轻教授找我求助,中间谈到了利比亚问题,于是我从一个国家的意识形态、文明的多元化进程及强权政治的穷途末路,谈到卡扎菲家族的历史及必败的现实,鞭辟入里有理有据,他说没想到你对国际时局看得这么透彻。于是这无形中给自己在“战胜”对方的天平上增加了一个不小的砝码。再比如有位女性来访者谈到了中国婚姻的现状,于是我顺便给她谈了我对《围城》的解读,和多元化文化对中国传统观念的冲击,以及如何适应这些冲击所带来的变化,透彻有力的阐述让她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我的观点,对问题的最终解决起到了关键作用。
所以,虽然我们没有行万里路去找感性认识,但是,多读书多思考多与社会接触确是必须做到的,这不单单是咨询工作的要求,更是自我完善和进步的需要。
4、悟性。什么是悟性?这似乎不单单像词典上解释的那样容易理解。不可否认的是,每个人的悟性的确有差别。那么悟性来源于哪里呢?我的回答是,阅历,包括读书和实践,这类似悟性生长的土壤。有位同学曾经问我,老师你的这些知识和想法都是哪里来的呢?反正书上和百度上都找不到。我回答,这是我悟出来的东西,其实想想也不难理解,古人不是有“子非鱼焉知鱼之乐”的悟性吗。悟性是什么?悟性就是你读书读到一个地方时,忽然掩卷沉思的那种体验,哦,原来作者是这么想的,我怎么没有想到呢?或者说,哦,作者这么想,我怎么会有别的想法呢?到底谁对呢?
现代人习惯于忙忙碌碌中,浮躁成了现代社会的通病。试问有多少人能静下心来读一本书,又有多少人能认真的针对一个问题而苦思冥想呢?悟性其实是对思考的一种回报,是对你心若止水的褒奖。心理咨询工作更是如此,因为你面对的是形形色色的人,书本上的知识可能完全无效,于是这需要悟性来帮忙,当你的悟性形成程式,当你的深度思考形成习惯时,即使情况再复杂,你也会游刃有余的处理残局的。
悟出来的东西书本上不一定有,这正好说明这是你对这项科学的贡献,只要悟出的东西是积极,是对工作有所帮助的,你或许就是在填补一项科学的空白。
5、应变能力。这一条类似悟性一样不好太清晰的表述出来。什么是应变能力?简单地说,就是当你面对咨询室里意想不到或是相当棘手的局面时,你该如何做,是从容淡定还是自乱阵脚?这取决与你的应变能力。要做到从容淡定稳如泰山,需要内心的强大,只有自己内心强大了才能做到平淡如水。也就是说,无论什么情况,先稳住阵脚,然后再去思考对策。这些话说起来简单,真要做起来的确需要一定的难度,这需要磨练。
我在咨询室里面就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有位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突发状况,用头猛撞墙壁,我的第一反应是,不能让她受伤,于是我一个箭步窜过去,把她抱在怀里,这可是一位二十几岁的大姑娘,夏天的衣服穿得很少,但这时候你如果想多了,后果很难预料,结果她趴在我怀里哭了很长时间,我一边拍着她的后背一边安慰,我知道这是一种宣泄,就让她以这种形式发泄吧,结果是,她逐渐恢复了平静,我用这种方式化解了危局,以后的咨询很顺利,再也没有发生过那种情况。
再就是一例被害妄想的男性患者,23岁,一直怀疑有一个单位领导加害自己,当时我想让他宣泄一下情绪,于是我把一把水果刀和一只泡沫箱子给他,可是没想到的是,他发疯似的用刀子猛刺那只泡沫箱,直到把刀子戳卷了刃,自己的手也被划破流血,当时他离我不到两米的距离,我既不能制止又不能动弹,事后一想真的很危险,但当时我有一个信念,就是他再发疯,不可能过来伤害我,于是我只是静静的看着眼前的一切,直到他把泡沫箱子戳得粉碎为止。当然这是一个特例,我不主张用这样的方式宣泄情绪。
6、语言表达能力。这一条似乎很好理解。咨询工作其实就是一种沟通,语言是交流的工具,怎样运用好语言又成了关键。有些人饱读经书,可谓满腹经纶,但就是因为不擅长语言这项功能而显得木讷愚钝,人际间的沟通也就成了问题。在这里要着重说明的是,所谓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仅是会说话那么简单,有些人很能说,可以口如悬河滔滔不绝,但由于总说不到点子上而显得没一点力度。不会说是个问题,说多了说不到点子上也是问题,于是,怎么说说多少就成了关键问题。
语言是大脑活动的结果,不经过大脑的语言可以忽略,于是这就需要我们做心理师的要在发话前把要说的话走一走大脑,要捡着关键的词语说,要前后逻辑,要让对方听明白我们在说什么,还要句句话都让对方产生触动。只有切中要害的语言才有力度,才能触动对方。这在NLP技术中有详细的阐述。当然,语言的表达能力不是一天半天就能练就的功夫,这需要我们在平时多加练习,一是吐字要清晰,发音要正确,最主要的是要学会组织语言,要能掌握火候点到实处,这需要利用各种机会场合争取“发言权”,多联系多发挥,功到自然成,你会成为语言的驾驭者的。记住一点,思考和逻辑是语言表达的基础。
三、他或她适合做你的服务对象吗?——咨客类型的选择,增加咨询的成功概率。
首先大家要明白,不是所有的咨客都适合你接待。
人所涉及的知识面和精力是有限的,如果把你的特长和有限的精力用到该用的地方,会大大提高成功率。
来咨询室咨询的客人可以说千差万别,啥样的人都有,他或她适合做你的咨客吗?在咨询开始的时候你一定要这样问自己一句。在结束第一次晤谈后,你最好能把他们客观的归类,他或她的情况是否适合自己,如果他们存在的问题的确不是自己所擅长的,你不妨把他转介给别人,或者说直接向对方说明情况,如果对方感觉到就是信任你,那么要把咨询的“风险”告知对方,这也是一种促使对方转变的暗示。一般情况下,咨客都有哪些类型呢?
1、性别。这是最显而易见的问题,这是有必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有些案例属于“性别特区”,如性方面的障碍,女性咨客在男性心理师面前很可能羞于启齿;再如,有的女性咨客对男性心理师怀有明显的负性移情倾向(如婚恋失败或遭受性攻击的女性),对你会产生下意识的抵触情绪,这种情况女性居多。再譬如,一个男咨客碰到了一个漂亮的女心理师,那么也很可能使咨询出现反常(如男咨客抛弃了本质问题转而把注意力集中在女心理师的容貌上),导致咨询方向偏离正常轨道,出现事与愿违的结果。有时异性相吸也会发挥作用。有的咨客就是喜欢找异性心理师咨询,我们要尊重他们的意见,不要强人所难,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出现问题的,但一定要看是什么性质的问题。
我认识一位很有姿色的女心理师,就曾遇到过这样的问题。有位男咨客找她处理强迫症,开始的时候比较正常,后来他约见的次数越来越多,并且给心理师预支了很多咨费,渐渐的这位女心理师发现情况不正常,晤谈的主题已经不是他存在的症状,后来这位咨客表示症状已经消失,但却深深的爱上了这位心理师,并表示不能自拔。后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使事态平息。这段经历也给这位心理师敲了一下警钟,后来她给我开玩笑说,漂亮的女人真不适合做这行。我说是你的洞察力不够,如果及时刹车不会导致如此被动。
我也遇到过这样一位年轻女性咨客,来到咨询室以后吞吞吐吐,凭经验可能是遇到了性问题困扰,于是我问她是否有不方便说的话题,她轻轻点了点头,但是她说是慕名而来找我的,对别人还不信任,我首先对她的信任表示感谢,而后我亮明了观点,一是我可以把她转介给别人,要不就自然的诉说问题,不然极有可能会影响咨询的效果,这需要你自己拿主意。经过短暂的思考后,她问是否可以通过QQ聊天的方式咨询,我说可以,于是我们约定了具体事宜后就结束了这次谈话。后来经过数十次的聊天,了解了她的问题,后来也有了较满意的结果。
这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要练就未雨绸缪的洞察力,及时发现不好的苗头,把事态控制在萌芽中。切忌只图经济效益而惹一身麻烦。
2、资历。这是一个相对问题(上面谈到了心理师的阅历),这也是一个必须关注的问题。我的经验是,靠下容易,但往上找就不是那么简单了,怎么讲呢,就是说,咨询室来了一位比你资历浅的咨客,这容易应对,但若进来一位资历比你深的咨客,那就得注意了。现实情况是这样的,有些咨客不单单是来找你解决问题的,有些人是来求得你的认同的,他会把自己的观点一股脑的灌输给你,而他的观点和认识看上去简直无懈可击,给你造成“若不认可他的观点咨询就难以见效”这样的印象,对于那些刚刚入行还没多少经验的心理师来讲,就感觉很难扭转局面。再就是,由于资历不对等,在咨询过程中你很容易被对方轻视了,而一旦你在他心中的威信树立不起来,效果便可想而知。如果你已经是一位经验老道的心理师,当然可以迂回着改变方向,使自己永远处于有力的位置,但对于新手来讲会感到很累,如果强来,就形成了与咨客的暗中对抗,所以没有好的效果。
有位大学历史系教授找我咨询婚姻问题,结果他和我讲起了历史,并且是展开讲,等他讲的差不多了,我说如果你是来给我上历史课的,那你就赔大了,如果就历史说点心理学我还能对付,如果你只是求得我对你历史观的认同,对不起,我暂时还没有那个资历和你争论。
对此类咨客,最好点明问题的根本,直接进入实质,不要和他转圈子,实在不行,只好婉言谢绝。
3、性格。俗话说,千人千脾气,万人万模样。走进咨询室的咨客性格迥异。上一个可能细致柔弱,下一个可能就雷霆万钧,而一个心理师的性格也是基本固化的,如果碰到不对撇子的,就像自行车链条生锈一样,老是感到不卡槽。人的性格是基本不会改变的,如果你感到无法接受对方的性格(用一位心理师的话说就是咋看咋不顺眼),这样会对整个咨询工作造成粘滞,效果不会理想。我的经验是,咨询工作基本上是靠感觉完成的,如果你的感觉不对,或者你察觉到对方的对你的感觉也不对,那就别再勉强。
有一次我接待了一个很假男子,我只能这样形容,外表是男人,但说话举止性格咋看咋像女人,于是一开始我就感到不舒服,咨询进行到中间,我甚至有了一种冲动,那就是对他大吼一声,彻底唤醒他的荷尔蒙分泌。其实我心里很明白,我已经把他放弃了。后来借故中止了咨询,这不但是对对方负责,其实这也是对自己的负责。
4、受暗示程度。如果你打算给对方做催眠治疗,一开始往往要测试对方的受暗示程度。最简单的方法是,让对方面对墙壁站着,闭上眼睛一分钟,暗示他是否感觉到肩膀摇晃,以此来判断对方的受暗示程度。这当然是催眠前的准备程序。我这里指的是对方接受我们有价值信息的灵敏度,如果对方真的想自我改变,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下是比较容易听进话的,但是有部分人(很多是先天性的发育不全)反应迟钝,很难接受信息,往往是我们忙了一大阵子,说了一大堆话,结果对方仍然是麻木不仁,这样的咨客可能是阻抗,也可能是生理有问题,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采用沉默阻抗的咨客很少,一般情况是父母强行带孩子来时容易出现。但是,有些人的确是性格僵化(就是我们平时所讲的“老榆木疙瘩”),或存在智力方面的缺陷,导致几乎丧失受暗示能力,我的经验是,不管对方什么原因,还是不接手为好,免得省倍功半,弄的人精疲力竭。这里需要解释的是,这里所说的情况与那些“暴风雨来临前的沉默”的咨客不是一种情况,另论。
有一位母亲领着十二岁的儿子来咨询室,智力测验证明孩子的智商有问题,表现是木讷迟钝,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内,他只是反复的重复一句话,不知道。母亲的心情可想而知,但是这的确不是我们的工作对象,于是我劝她领孩子去省立医院检查一下大脑的发育,并说明结果确定后,我可以帮你选择治疗或训练的方法,但现在的确不是时候。
5、问题类型。这也是大家所必须明白的问题。心理问题的种类最主要的也有上百种了,而一个心理师所涉猎的范围是有限的,如果一个心理师说自己什么问题都能处理,那他多半是在吹牛了。肤浅的说一通大道理可以,不疼不痒的给人家处理一下也可以,但一旦涉及到实质问题了,就会暴露出自己的不足,北京话讲“露怯”。所以做为一名有自知自明的心理师,不必要也不可能涉及到方方面面。所以,当咨客走进来,通过登记表或谈话你会很快发现问题所在,如果是自己擅长的问题,可以接手,反之则应该如实告知,以求得对方谅解。如果一个咨询门诊有几名心理师,不妨试着分分主攻方向,来了啥样的咨客就找谁。如果自己独立执业,我劝你涉猎点最常见的问题,如孩子学习动力问题、夫妻矛盾、职场压力等,这样有力于你的成功和发展。
四、&&&&&&&&&&&
第一次会面你们谈什么?
这是很多刚入行的同行们经常问我的问题。人家满怀希望的进了门,竹筒倒豆子似地把自己的问题一说,你反倒不知道说什么好了。面对咨客期望的眼神,你会感到很尴尬很难堪,心想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怎么都用不上了?大师们的讲座也都忘得一干二净。当然,刚入行的心理师遇到这种情况非常正常,但毕竟很不心甘情愿也不舒服,那么第一次会面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如果自己卡了壳又怎样自救?下面是一些经验之谈,希望大家借鉴。
1、多问多听少插言。需要大家明白的是,有些咨客其实是来倾诉的,只要你表现出认真的态度倾听她的诉说,这就是最好的治疗了,因为她之所以来找你,是因为她搜寻和衡量了不知多少人多少遍了,可能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倾诉对象,于是她找到你,看到你诚恳和热心,于是长时间压抑的情绪会在短时间内发泄出来,这时候她其实最害怕你打断她。如果你看到他的情绪有点缓和,不妨继续深挖,再往深处问,这时候很可能又是一轮的哭诉,等到她实在没东西倒了,你只要递上一块纸巾或轻轻拍拍她的肩膀,说一声,好了,你的处境我很理解,估计对这一类咨客是最好的治疗了。
当然,倾听的对象一定要分清楚,如果对方等着你回答,你仍然被动的倾听,那就不会有好的效果了。
您能谈谈为什么吗?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对你来讲意味着什么呢?那到底是为了什么呢?这些都是经常遇到的问话方式,在听的同时,一定还要随着咨客的思路走,如果他走不动了,或者不愿意走了,不妨轻轻的推他一把。
2、关注。这是听的升级版。试想,没等咨客说完,你就滔滔不绝的发表自己的见解,纵然你说的再靠谱,对方也会认为是对他的不尊重。真正的关注是先不讲条件的接纳,不管他身份是什么,也不管他说的是否离谱,你都要先表示关注。眼神不要飘忽不定,不要做出很随意的动作,更不要发出与环境不相符的声音来。关注当然是心灵的关注,只要对方发现你在关注他,他才会把心事说给你,这就是往好的方面转化的迹象,一定不能错过。
有一个老师来咨询,我只是问了简单的几句话,他竟然一刻不停的说了一个小时,我只是倒水,看着他,偶尔的点点头笑笑,到最后倒是他沉不住气了,说老师你怎么不说话呢?我说我有一个不错的习惯,就是喜欢当听众。结果这个案例做的很好。因为一开始他就意识到了我的关注,用他的话说就是,知道关注别人的人才能帮助人。
3、激励。其实走进咨询室的咨客多多少少的都有点退行,这就需要我们快速的帮他“长大”,激发起他向上的情绪,来勇敢面自己的弱小,改正自己的不良习惯。所以,我习惯于把咨客们当成小孩,用一些哪怕是听上去很幼稚的语言来激励他们,如我会说,没事的,我相信你是勇敢的,你的命运其实就掌握在自己手里,你勇敢的往前走,我会在你需要的时候帮你一把的。等等。尤其是对待儿童和女性朋友更是管用。这是对于那些保持沉默咨客的一种方法。当他第一次接受了你的激励,相信第二次就不会那么费劲了。
想想也是,大多数人都有无力感的时候,这时候若凭自己的努力很难恢复,但是若在这时有一个人站在身后,大声鼓励你,你就会立刻感到浑身充满了力量。
请你相信,这个世界上的人其实没多少差别,只要你能挖掘出自己的潜能,把消极变成积极,改变自身存在的一些不良习惯,别人能做到的事你也一定能做到。你想想爱因斯坦、爱迪生、比尔盖茨、李书福、张海迪,哪一个在开始的时候比你强?我们为什么不试试呢?这是我鼓励咨客时最常讲的一段话。
4、点到实处。点到实处就是切中要害。当咨客第一次走进你的咨询室,不管是木木呐呐还是口若悬河,你应该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窥探到问题的实质,也就是说,不要只听对方在说什么,而是要观察到言语背后所隐藏的东西,如果被你一语中的,他会立刻对你产生敬畏的。这时候接下去的会谈就不是问题了。当然,这需要敏锐的观察力,这里面也有一个敲门,那就是,开始说自己对的,自己不一定对;拼命掩饰某个问题的,往往就是那个问题,你只要摸准了对方的脉搏,不难找到症结所在。
有一位很有成就的女经理来咨询夫妻关系问题,说了半小时丈夫的不是,而通过我的观察发现,问题的关键还是出在她自己身上,是因为自己有了喜欢的人,而渐渐厌倦了自己的丈夫,而她又把原因全部归结到对方身上。我只不过只问了一句,假设他(指丈夫)和我坐在这里,你猜他会说你什么呢?她立刻不吱声了。于是我就找到了问题的根源,慢慢的让她清醒过来,以后的咨询就有了方向。
在这里需要提醒大家要培养善于观察的能力,要能通过表面现象找到规律,说起来很抽象,其实只要你留心观察每一个人的言语,很快就会摸到脉搏的。
5、留有余地。什么叫留有余地呢?这是对上一条“点到实处”的进一步说明。点到实处是指找准主攻的方向,不要跟着对方转圈子,而留有余地是指在找准问题关键的同时,给对方留出足够想象的空间,就是我们平常所讲的“点到为止”的火候。试想,如果我们一下子把问题的实质点透了,那对方就认为也就这样了,就没有了回旋的余地。古人都知道说三分留三分的妙处,做心理师的更要懂得给对方留足空间,这样一是节约我们的资源,做到以静制动,再就是让对方展开想象,给自己转弯留出距离。
很多心理师往往犯这样的错误,一旦发现了对方的问题,就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兴奋,亟不可待的指出对方的问题,一竿子插到底,甚至不留情面,这样会让对方感到很是尴尬,至少是感到不自然,这样的心理师对方能喜欢吗?
我常用这几个词来给对方留下思考的余地。以我粗浅的认识,我以为大概是这里出现了问题;你不妨想一想,是否我们还有遗漏的地方;每个人的认识都是有限的,我也不例外,希望你继续补充。
6、测试探视。如果实在找不到“共同语言”来填充这开始的一个小时。你不妨让对方做几个心理测试。如果设备不全,如没有心理CT等人机对话设备和实物沙盘,不妨来几个最简单易行的,如画几张房树人、海底世界、动物乐园等,或做几个脑筋急转弯小游戏,或填写几张测试表格,总结一下咨客的人格类型,智商水平,焦虑指数等等,这样既缓解了尴尬气氛,又能进一步窥探到了他不为人知的地方,给以后的咨询打下好的基础。
所以说,身边必须备一些测试表格和小游戏策略,或许对方乐意,自己也得到了第一手资料。
附:咨询的一般性公式:
为什么?——到底发生了什么?——发生的这个“什么”导致了什么症状——这个症状的特征是什么?——用什么样的办法来处理这些症状。
举例:失眠
失眠(为什么失眠?)——因为紧张(因为快晋级了有点紧张)——你感到紧张的原因(竞争太激烈心里没底)——为什么感到没底(进一步挖掘原因)——A客观因素(对手可能比自己能力强、也许关系硬)、B主观因素(自己感觉能力差、没多少关系)——处理:A分析(正确分析自己的优劣势,对手的优劣势,相互抵消看看);B领悟树立信心(成与败既有必然又有偶然,你在紧张的时候对手或许比你还紧张);C催眠消除紧张(缓解焦虑情绪、平和心态)。
&无论咨客在咨询室里表现出什么症状,一定要先问为什么会出现这些不好的症状,导致这些症状的事件是什么,也就是说,在最近一段时间里发生了哪些对你有影响的事情,然后再分析这些事情的成因,哪些是自己“想当然”的,哪些事的确与你有关的。想当然的要逐步消除,因为那不是事实,的确与你有关的我们想办法应对,办法不止一个,可列出123来,看看哪一个最实用最有效最可行,找准那一两个可行的方案实施。
五、能留住咨客就是真功夫。
大凡来咨询室找心理师者,一定是徘徊了很久,自己和自己做了很长时间的思想斗争才做出决定的,中国人的心理健康观念还不能与西方发达国家比较,如人家去看心理师是一件非常正常且值得炫耀的事,是一个人有身份有地位有品位的象征。换句话说,就是一般咨客的问题是长时间积累而成的,这类似由于治疗不及时而把一般性感冒拖拉成慢性支气管炎或肺炎的。所以说,即使一般性的心理问题,也不可能指望通过一两次面谈就能解决问题,无论大师还是我们刚刚入门者。但心理咨询临床上却又的确存在这样的问题,那就是咨客“无缘无故”的“消失”了。也就是说,来咨询室一次或两次,表面上看也没出现啥问题,但是却莫名其妙的不来了,于是心理师难免不产生怀疑,是我的技术有问题还是咨客本身出现了变化?这里面的原因很复杂,他们为什么就不来了?需要我们沉下心来仔细分析。
人是一个时刻变化着的高级动物,前一天的决定极有可能过了一夜又改变了,甚至刚刚做出的决定不一会又变卦了,这很正常,由于人所处的客观环境不断变化,对大脑所造成的刺激也在不断更新,比方说你决定周末去某一个地方旅游,正想收拾行囊动身,可是忽然看到电视上说那地方地震了,虽然震级不大,可是立马会影响你的计划;又比如,一个人当面说了一句让你很生气的话,你很郁闷,正想找时机报复一下,但忽然又想到他昨天还帮你给自行车轮胎充气来,于是你的情绪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变化,这些都说明你的大脑在工作。来咨询室的咨客在咨询期间说不准碰到了什么与咨询有关系的事件,这个事件很可能改变了她的决心,于是就打了退堂鼓,这里我们不分析咨客的原因,因为我们无法左右人家的思想,我们只需要找找自身的原因,是否我们自身的工作没有到位?是不是我们什么地方“得罪”的他们?这才是我们所要讨论的关键。
话很好说,但是我们怎样才能牢牢的拴住咨客的脚步,让他自觉的回到咨询室接受治疗,直到问题的最终解决呢?这需要我们从“里和外”两方面入手。
所谓“里”,就是完善自己的能力和技术,让咨客信得过我们,当然这需要实践中慢慢积累,技术和能力也不是一天半天能完善培养出来的,这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立马做到,那就是真诚和关注,即使我们没有精湛的技术,但是我们起码还有“知心大姐”般的一副热心肠,当咨客走进咨询室,看到的像一位久违的大哥大姐,他们已经把自己的心扉敞开,迎接你这个疲惫不堪的游子,他们会沏一杯茶,烫一壶酒,拍拍你的肩膀,轻轻抱抱你,和你面对面的促膝而谈,他会目不转睛的注视着你,对你的唠叨没有任何不耐烦,他会在你哭泣时递上一片纸巾,他会在你愤怒时用温柔的眼光提示你“别生气”,他会在你烦躁时轻轻告诉你,您慢慢说,我一直在听着呢。。。。。。当一个被郁闷所困扰,甚至感觉被社会抛弃,当他走投无路找不到一个倾诉的地方的时候,他碰到了你,而你的表现忽然让他找到了家的感觉,他感到这里才是安全的,是可以诉说心事卸下包袱和面具的地方。。。诉说是会上瘾的,这类似一个自恃很有表演天赋的演员忽然找到了一个舞台,找到了自己的观众,虽然这舞台不大观众不多,但是只要你乐意看乐意听,他会不遗余力的卖力表演的。
有位很有名的心理师曾对我说,一位咨客找他咨询,在差不多十几次的会面里,他几乎没有说一句技术性的话,只是在看在听在欣赏,可是奇怪的是,咨客竟然出奇的“痊愈”了,并且成了一个成功人士,后来回忆咨询过程,咨客说是心理师让我找回了自信,有了这份自信,还有什么能难倒自己的事吗。
所以,我要提醒大家,技术固然重要,但毕竟技术是需要积累的,是需要时间的,而技术的发挥也是以真诚和关注做铺垫的。于是,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要拿出一颗赤诚的心来招待客人。这又好像一家餐馆或一家旅店的生意,即使餐馆的饭没有特色或是旅店的设施并不完善,但是只要你能让客人体会到回家的感觉,不愁客人不回头。
这是“里”。再说说“外”。
在你真的具备了里的功夫外,还需要一些直观的措施制约双方(记住是双方而不是单纯的对方)。比如说,在弄清了问题的大体脉络后,你要把情况如实的反映给对方,也就是说,你的问题我已经了解的差不多了,但是要想彻底的祛除“病根”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你愿意,我们就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循序渐进的治疗计划,直到问题解决为止。对,这就是咨询协议的签订,协议中必须要标明,如果一方不遵守协议内容,后果自负。这是什么意思呢,这就是在暗示对方,如果你随意爽约,半途而废的结果你要承担,你的人民币也能打了水漂,你很可能在即将登顶的时候撤退了,前功也就尽弃了,这厉害关系你一定要弄明白。
话说到这里,似乎都是为刚入行的同仁在说话,其实我们万万不能忽略了咨询的本质,那就是精湛技术的运用,这是我们能够立足与本行业的基石,是心理师安身立命的最重要法宝。
留住咨客是前提,而能为人家解决问题才是根本。
六、你的威信也是成功的前提。
在综合医院的门诊室会看到这样一种情景,往往专家诊室外候诊者很多,而一般医师诊室却异常冷清,即使是头疼脑热的小病,人们也都愿意多花几元钱看专家门诊。当然,专家的经验和阅历是诊断的关键因素,这也是人们趋之若鹜的原因,即便是专家看错了,也不会以为是对方的错。这就说明一个问题,人们都是迷信的。那么心理咨询呢,是不是也这样?回答是肯定的。我这里说这些话不是让心理师们造假,弄一些不着边际的头衔写在桌子上让人家看,而是让大家明白,要想让咨询顺利进行,见到预期效果,必须让咨客在关键问题上顺从自己的意愿,听从自己的指挥,那样你的技术才能得到尽可能的发挥,才能不做无效功。有些教科书上主张咨访双方绝对平等,我不反对,但这里我说的不是那种意思。人格上必须平等,而技术层面上是不可能也没必要平等的。
那么威信怎样树立呢?尤其是对于刚入行的同仁,自己见到咨客还心虚呢,这里不妨借鉴一下艾瑞克森的方法。有位知识渊博见多识广、自恃绝非心理学门外汉的咨客来找艾瑞克森求助,滔滔不绝大讲对心理学的见解,等他讲完后,艾瑞克森告诉他,你现在走出咨询室的门,呆上五分钟后,再过来敲我的门,艾瑞克森表情严肃没一点余地,当这位咨客满腹狐疑的重新敲门时,艾瑞克森问,你是来做什么的?对方回答找你咨询的,艾瑞克森又问,找我咨询?是让我为你提供帮助吗?对方回答是的,于是艾瑞克森让他进门,咨询重新开始,这时咨客也忽然明白了艾瑞克森的用意,不敢再夸夸其谈了;还有一个例子,有一次艾瑞克森在某大学讲座,有位大学生提问心理咨询的双方到底是什么关系,艾瑞克森说你一定要知道答案吗?对方做肯定回答,艾瑞克森说你这样,你到校门外边的那座小山上跑上一圈,然后再说,这位学生也是满腹怀疑的跑了一圈,当他气喘吁吁的跑回来时,艾瑞克森说你的问题我已经回答了。
以上两个故事说明什么呢?也就是说,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你一定要在咨客面前树立起威信来,树立威信和平等、关注等不冲突,你可以这样想,同样是一句话,是一位修鞋匠说的有分量还是市长说的有分量?答案不言而喻。
咨询室的环境也很重要。当咨客你走进你的工作室,发现你的书橱里整齐的摆放着很多专业书籍,你的书桌上正放着一本翻开的著作,斗室不大,但干净有序,墙上有字,窗台有花,无形中就会让人肃然起敬,因为在咨客眼里,表明你是一位有学问且有修养的人;再说谈吐,话不要多说,言多必失话多自轻,热情中一定透出从容和威严;其次是肢体信息,热情归热情,一定要不做作不夸张,动作不要快,要有礼有节。
要时刻坚定一个信念,无论对方是什么人,他是来找你求助的,在这里我才是老师,我是灌输者,你是接受者,可以商量,但不能本末倒置,这就是自信,一个心理师如果丧失了自信,就失去了工作的基础。
七、练就随机应变和处乱不惊的真本事。
心理咨询工作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咨询室内情况的不确定性。因为人家只要付了费提前预约了你,你就得与他见面,而这时的你尚不知道对方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人,精神病患者?变态狂?杀人在逃犯?同性恋?抑或是一位喜怒无常的癔症患者。等等,所以当咨客走进咨询室的时候,到底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真的无法预计。当然,这些都是很特殊的情况,但是也要做好防范的准备。而对于那些“一般的特殊情况”呢,可是时常会遇到的,比方说对方和你玩起了沉默、或者和你打起了太极推手,怎么办?说到这里还是先提醒年轻的女心理师们特别注意,有些男咨客如果见你有几分姿色,会主动和你套近乎,甚至会约你出去晤谈,先不说有多少危险存在,如果形成这样的局面,极有可能会干扰咨询的正常进行,甚至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有位男性性变态咨客见自己的女心理师很漂亮,于是提出了一个很荒唐的要求,他说希望女心理师看看自己的生殖器,这样对治疗会很有帮助,这时候如果是你会怎么办?面对如此无礼的要求你是否会气愤难挨,是否会把他轰出咨询室呢?但是如果这仅是一个纯粹的“心理疾病症状”呢?所以需要你马上判断出问题的实质,然后再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事态进一步发展。以下几点需要大家特别注意修炼的。
1、敏锐的判断能力。当咨客走进咨询室,你要立刻判断出他的大体情况。首先是观察他的眼神,眼睛是会说话的器官,眼睛不会说谎,如果你发现他的眼睛飘忽不定,或者下意识的往门口观望,或者眼圈发黑,肤色粗糙,衣衫不整,并且说话语无伦次,这时你首先要判断一下他的动机,是神经症患者呢,还是有其他问题(比如说逃犯),如果发现有危急情况,需要尽快走出咨询室求助他人。当然,即使求助他人,也要找一个合理的理由,不要惊慌失措。
2、沉着淡定。如果遇到上面提到的沉默、或是夸夸其谈不着调者,首先你要在心里默念几句,你是心理师,这段时间是他用钱买来的,这样下去损失的是他,于是你就会马上平静下来。你不妨说一句,你就玩吧(沉住气吧),我能耗得起,只要你不心疼钱。记住一点,你只需简单的提醒一句就是了,千万不要逼着别人说话,或者不耐烦的打断对方不着边际的谈话。
3、要有几手随机应变的办法。比方说遇到严重阻抗的,你可以说,你仔细想吧,我看会书或者上会网,你什么时间想说话了,你就告诉我,希望你注意时间;如果遇到不着边际胡晕八咧的,你不妨说,看来你很健谈,我也很希望听你诉说,但请你注意,咱们的时间是有价值的,只要你愿意付更多的钱,我倒是希望不劳而获,这对我没坏处,但是你可要摸摸口袋;遇到应急障碍发作的,一定要沉着,不能被吓着,做出很多让对方看不起的动作来(比方说躲到一边,甚至跑出咨询室),请记住她发作一般情况下是自伤,你只要防止他伤害自己就是了,一般不会伤害心理师的;如果遇到图谋不轨的,请在第一时间设法离开这里,或者是用手机拨打110报警,记住是越快越好,最好是偷偷的打。
说到这里大家不要恐惧,咨询室内出现意外的情况很少,绝大多数是应对不同类型的阻抗。
当然,化解危机的招数很多,只要能提前做出预判,一般会避免的。比方说女心理师遇到图谋不轨的男性咨客,可以找理由叫来同事一同咨询,既能化解危局,又尽量不伤和气。
&八、不要拘泥于形式。
很多初学者这样问我,很多咨客不愿意来咨询室,希望找一个别的地方晤谈,或者说,自己的孩子对心理问题有抵触情绪,是否可以来家里和孩子谈谈。能答应他吗?这样合适吗?在这里我告诉大家心理咨询的一个原则,什么形式不重要,最关键的是解决问题,有效就是硬道理!
心理咨询工作有它的特殊性,那就是咨客的主动求助是第一要素,也就是说,只要咨客本身愿意改变,只要你提供的服务是有益和有价值的,都不放试一试,这点可能和很多大师的意见相悖,但我还是愿意保留我的意见,只要在保证双方都安全的情况下,可以大胆的尝试一下。这个观点在我的小说《心灵透视》中有较详细的描述。
一般的咨询室都设有催眠室、心理CT室、发泄室、沙盘室等固定设施,如果需要给咨客做测试或具体治疗等,当然必须在咨询室进行,而有些比较特殊的咨客则不然,他们或许出于某一方面的考虑,如从心里抵触心理疾病这个名词,认为心理问题就是精神问题,一旦被人发现会感到无地自容,他们既需要得到心理师的帮助,又害怕到咨询室就诊,他们或希望到一个安静的咖啡馆坐坐,那样可能就不会有抵触,这时候我们要尊重咨客的选择,在不会造成大麻烦的情况下,不妨答应她的请求,这时候所产生的费用咨客一般是会认可的。
曾有一个接受我督导的男性心理师遇到这样的问题,他说有一位女性咨客让他陪着去旅游,可以按出诊计算费用,问我是否该去,我是这样回答的,虽然我提倡不拘泥于一种形式,但这绝对是在咨询工作的范畴之内,如果她提出这样的要求,这可能超出了咨询的范围了,里面的情况很复杂,如果出现有悖于咨询原则的后果,是会事与愿违的,慎重为妙。这里就出现了一种需要大家注意的情况,就是咨客的要求超出了工作范围,旅游中间很难保证不发生其他情况,这到底是属于工作呢还是其他方面,很难界定,于是一定要把握界限。不然责任很难分清了。
在这里还要分享一下我的一个经验。在家庭治疗中(包括夫妻治疗和为孩子问题家庭成员参与的治疗),心理师应该怎样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每次讲到这个问题,我就自然想到电影导演这个身份。由于我客串过几次群众导演,感觉很是受益。于是我会立刻进入导演状态,根据他们的情况编排一个剧情,让这些演员根据我的“剧本”去扮演自己的角色,我会尽量让一个悲剧演变成喜剧,这时候,你只要把大体的剧情交代清楚,剩下的就是他们自己扮演那个“合理”的自己了,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他们是最好的演员,他们会超额完成你的任务,并能演绎出一个比你想象的还要满意的结果来。每次完成这样的一出情景剧,我都会激动很长时间,因为生活远比电影更真实也更丰富,只要你具备了一点点导演的功底,结果真得会出乎意料。
这里的关键是,你要尽量的让他们回归真实的自我,就是扮演你本来的那个你,于是他就会立刻进入角色,并且迅速影响其他人,当他们真的像在舞台上一样,把那个美好的情景表演出来,问题就真的容易解决了。
一对僵持很久的父子来咨询室,十五岁的孩子是父亲逼着来的,按说这是一个很棘手的案例,但是经过一段对话后,我忽然问孩子的父亲,你多长时间没有抱抱你的儿子了?父亲感到很是突然,但是立刻眼圈发红了,这是我抓住时机又问儿子,你愿意你父亲抱抱你吗,就像你小时候那样,这时儿子也有点不自然了,于是在我的鼓励下,我把儿子推到父亲面前,开始都不好意思,可是一会父子俩就抱在一起痛哭了。。。。这是我用时最短的一个案例,后来再也没有见到过他们。但估计结果是乐观的。
九 、用好催眠这把金钥匙。
刚入行者对催眠的概念有些模糊甚至会产生误解,总以为催眠就是帮助人入睡,这是“催眠”这两个字的字面意义给大家造成的错觉,我再次更正一下,希望大家加深认识和理解。
催眠的心理学意义是让人“放松”,为什么是放松呢?因为人对外界环境刺激的反射会造成紧张,因为我们时时刻刻在接受外界刺激,所以多数时候我们都会处于紧张状态,也就是说无论你处在一种什么样的情绪中,无论是正性情绪还是负性情绪,你的直接反应就是紧张,紧张首先是肌肉的紧张,然后是心理紧张,紧张的直接后果是缩小或直接封闭了大脑思维的正常渠道,我们平时所说的“我一着急脑子一片空白”就是这个意思。也就是说,在紧张状态下,你大脑的思维受到了约束,你的思维运转变缓甚至处于停滞状态。心理咨询其实是一个人与人交流沟通的过程,就是说心理师的话最好能顺畅的抵达咨客的大脑,引起对方足够的反应后再经过加工反馈回来,这其实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试想,让对方能听进你的话只是第一环节,如果对方处于紧张状态,大脑思维受限或封闭,你说的话不能顺利抵达对方的大脑(就是我们所讲的当成了“耳旁风”),沟通从何谈起。于是,能让对方能听进你的话就成了当务之急。
反着推回去,怎样才能让对方听进你的话呢?前提条件就是让对方放松,只有放松了,他的思维渠道才能畅通,用一句文学上的话形容就是“打开心门”,思维渠道畅通了,你说的每一句话才能让对方听见,才会对他产生影响,这就是催眠的真正含义。
催眠还应该有狭义和广义上的区分。
狭义的催眠很好理解,也好操作,比如,让咨客躺在催眠椅上,心理师通过语言诱导让他进入“浅催眠状态”,让对方进入“管状思维”状态,集中注意力听你讲话,这时候,你的每一句话可能“都像利剑一样”让对方产生反应。在催眠状态下,通过心理师对事物的正确理解,逐渐解构咨客不合理的认知模式(可以利用各种形式的映射),然后帮助他重新建立一种崭新的正确有效的认知模式。这就是狭义催眠的具体操作运用。
但我们不能老是让咨客躺在催眠椅上接受治疗,这不现实也不便操作,于是我们就必须理解广义催眠的概念了。
有一句话很直观,那就是催眠是信息的超载,这句话大家一定好好地理解一下,打个比方,一盆静态的水,你扔进一颗石子,平静的水面立刻回荡起涟漪,这就是说你打破了水的存在状态,它就会有所反应,我们说一幅画面、一种香味、一种声音甚至是一阵轻柔的风都会对你产生刺激,都会使你出现信息超载现象。如果你能做到你的每句话、或者说你制造的每一个场景都能让对方立刻产生反应,就说明你已经基本掌握了催眠的技巧。这里有一个关键,那就是,怎样才能让你的每一句话能在对方的心理激起涟漪(因为人的视觉听觉是有过滤功能的),这是功夫,这不但是心理师所要具备的技能,也是人际间交流所应该掌握的一项技巧。
有些颇具实力的演说家其实都是在利用催眠这项心理学技术把自己的观点灌输给民众的;电视上播放的广告也是利用各种刺激让观众产生反应留下印象;一个好的老师也应该是一个合格的催眠师,因为你需要把你讲的每句话都能让学生听进去。生活中我们也会经常用“这个人真会说话”去形容一个人,其实那个人就是一个很好的催眠师了。
在咨询室里,你的一言一行,你的关注和热情、你的理解和支持,甚至你的责怪和怨怒,都会对咨客产生催眠效果,只要能让对方把你的话听进去并产生积极反应,你就成功了,因为很可能在对方意识中存续了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一个结构瞬间被你瓦解了。于是我常说,催眠是心理咨询工作的一把达摩剑,谁掌握了她的奥秘,那你就离成功不远了。
十、正确看待咨询失败
在与很多业界同仁交流中,经常发现他们有这样的困惑,那就是为了一例失败的案例而耿耿于怀,很长时间放不下,总感觉到自己做的没漏洞,也严格按程序来了,怎么还是不见成效,咨客为什么中途退出打了退堂鼓呢?于是他们便纠结于咨询的技术中不能自拔。甚至怀疑起自己的能力来,工作的信心大受影响。
这里有必要与大家多交流几句。
从宏观上讲,无论你做什么事情,都有一个成功的概率问题,即使你策划的再严谨周密,百密一疏的事还是经常发生,这个世界上还不存在只成功不失败的事情。我们现在把心理咨询这项特殊的工作抽离出来,看看她究竟有哪些特点。
心理咨询是人对人的工作,这大大区别于工厂中的人对机器操作,人的思维时刻处于运转状态,就是说对方是时时刻刻变化着的,很多时候自己都管不住自己,更别说外人的干涉了。就心理师本身而言,你的思维也绝对不可能时刻处在一种良好平稳的工作状态,我们也是人,也会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而发生改变。那么就是这样两个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变化的人凑在一起,打一个恰当的比方吧,这就像在一块玻璃板上放上两只高速旋转的陀螺,谁也猜不出下一秒钟它们的位置会发生何种变化,预测结果真的很难。
咨客的问题千奇百怪,纵使你读烂了教科书、听遍了大师讲座,也极有可能会遇到从没听说过的问题,我举一个例子,有一位咨客找我,说了一个让我摸不着头脑的问题,他说不敢吃西瓜,不但不敢吃,并且很害怕刀切西瓜的那种声音,在大街上只要一看到卖西瓜的就躲得远远的,家里人吃西瓜他就躲出去,最后发展到一听到西瓜这两个字就紧张,来这里的时候已有严重的焦虑症症状。
俗话说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你很难说接手的正好是你学到的,即使是你擅长处理的,但对方的变化你却无法掌握,你只能慢慢引导他往一个方向去思考,但是你绝对不能硬性的强制,即使你能控制了咨客这个人,但是你能改变他所处的环境吗?这样的事经常发生,比方说你和咨客谈了半天,感觉到很有成效,双方都满意了,可是第二次来咨客又还原了,为啥,因为他在你的咨询室这个环境下有温馨舒适安全的感觉,但是一旦回到他的生活工作的环境中,原先的那种思维模式又被激活了,说起来很简单,我们要改变他的思维模式进而让他去适应环境,但是,环境又是能把人变回去的。我们只能说,你如果离开那个环境就会好了,可这现实吗?
咨询工作的核心是帮助对方自己醒悟、最后自己要求改变,这里面就牵涉到一个咨客的悟性问题了,我们又不能要求咨客都能是释迦穆尼,话说回来,如果咨客的悟性很高的话就不来找你了。总结一下,如果一个案例成功,必须有以下几个方面促成。
1、心理师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技能。
2、咨客的问题正好是你擅长的。
3、咨客有极好的悟性。
4、咨客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
5、咨客的环境正好有利于他的改变。
这五条就可以了,你比照一下,看看你失败的那个案例能卡上几条,最起码要四条卡上才有成功的把我,这成功还不能说是百分百有把握。
啰啰嗦嗦说这些话,并不是扫大家的兴,让大家认为心理师怎么这样难做,而是让大家保持头脑清醒,科学务实的面对咨询中的失败。更何况对于初学者来讲,由于经验不足,失败的可能性会更大。
我们怎样正确面对失败呢?就是说,已经失败了、人家很失望、直接不来了,咋办?我们也要让自己的情绪合理化,那就是“没有失败的心理师,只有不配合和悟性差的咨客”,也可以这样想,再好的医生再好的处方药,如果病人不服用那不都等于零吗?这些话要记在心里,其实细想这句话并不仅是我们聊以自慰的托词,其中也有他更深层次的意义,你想,我们做心理师的绝对不可能故意伤害客人,即使有时候言辞不当,那也绝对是无意识而为之,但咨客如果硬这样想,只能说明他的悟性太差了。心理师总归还听你说了你的困惑吧,你的负性情绪还是得到了有效的释放吗;心理师毕竟还在给你出注意想办法帮着你走出困境吧,这比你那些朋友更来得直接更实用吧;所以心理师大可不必为自己的几次失利而忧心忡忡,进而影响自己执业的信心。
我们需要做的是,在一次次的失败中总结出一套经验来,最起码是表面的一套应对经验,让自己先“武装”起来,最好是经过汇总,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东西,这才是我们的目的。
以上是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所总结出的一套方法,当然也可以当讲座的教材使用,其目的就是让刚刚加入心理咨询这行的新手们能对这项工作有一个大体的了解,使大家抱一颗平常心对待成功和失败。谢谢。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心里咨询师二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