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穿刺少量压住中柱神经做穿刺血抽出来会好吗母亲昨天下午突然晕倒然后送到医院脑出血穿刺少量压住中柱神经做

[转载]脑出血穿刺抽血时机及再出血
&高血压脑出血(HICH)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自20世纪80年代立体定向法问世,相继出现了徒手抽吸法、阿基米德螺旋及尿激酶引流法、CUSA(超声外科吸引器)、简易定向锥颅碎吸法、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等方法用于HICH的治疗,使HICH的治愈率不断提高,死亡率已由原来的50%左右降低至11%~30%[1、2]。但穿刺的时机及再出血问题仍是左右HICH预后的关键因素,现结合文献进行探讨。
1穿刺时机的选择
1.1病理生理的改变HICH常在发病后10~20min就形成血肿的最大范围,一般不再继续扩大,最多在1~2h出血即停止。6~7h后,由于血肿急性占位挤压及血流分解产物对周围脑组织的损害,使血肿周围的正常脑组织变性坏死,血管周围出血,海绵样变性及组织水肿等病理改变。24~48h脑水肿达到高峰,脑疝常发生于此期。
1.2以出血后6或7h以内作为穿刺时机的观点Kaneko等是最早提出超早期清除血肿的学者。而国内学者有将出血后6h以内作为穿刺治疗的超早期,也有将出血后7h以内作为穿刺治疗的超早期。如杨跃进等对出血6h内的9例HICH病人行穿刺抽血治疗,结果8例生存良好。杨立庄等将174例HICH分成三期进行清除血肿治疗,结果超早期(7h内)有效率(50.7%)优于早期(8h—5d)和晚期(6d以上),死亡率超早期组低于早期组,与晚期组大致相同。林忠等也认为7h内穿刺抽血,病人意识恢复早,肢体功能恢复快。由此可见,6或7h以内的超早期清除颅内血肿,及时解决了原发性出血,使血肿周围的脑组织受损轻微,脑细胞功能恢复的可能性加大,是HICH病人抢救成功、改善预后的关键。但有学者提出过早的抽吸血肿易致再出血,且在6h内有的高血压性脑出血其出血尚未完全停止,加之在发病后的6或7h内病人血压不甚平稳,咳嗽、紧张、烦躁等均可使血肿继续增大,且此期病情仍在进展,危险性较大,病人不宜搬动,病后很少能在此段时间内将病人送到可穿刺治疗的医院,故在出血后6或7h以内行穿刺治疗有一定的局限性。
1.3以出血后6~24h内作为穿刺治疗时期的观点
Kanno对脑出血病人连续复查CT,很少发现在出血6h以后血肿有再增大者,故提出清除血肿的时期应在6~24h内进行。朱志辉对12例HICH病人在出血后6~24h内进行小骨窗清除血肿治疗,结果有效率66.7%。阎少琴等对出血后8~24h内的HICH病人行穿刺治疗,结果存活的10例中,近期疗效显著者7例,以后6例随访有5例恢复达到ADL
1—2级,说明该时期穿刺治疗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质量,降低了死亡率。并认为从不同穿刺时间比较,以8—24h疗效最好,尤其对病情进展快、血肿大者更应尽早抽吸治疗。故刘兴波等认为该时期抽吸血肿是防止脑疝形成、保证高质量生存的关键。Nguaen也认为此段时间清除血肿,只要不损伤血肿周围的脑组织就不会发生再出血。尽管如此,仍有人提出相反的观点,如王金钟等认为24h内穿刺引流,一方面病人处于严重的脑休克期,另一方面新鲜血易凝固不易抽出,达不到彻底消除血肿的目的,从而使拍血治疗成功率降低。而及时穿刺抽血,降低颅内压挽救生命,降低致残是绝大多数学者抢救治疗HICH的共识,况且穿刺本身创伤很小,一般不会因此加重病情,加之尿激酶、液化剂、血肿粉碎针和血肿碎吸术等的合理应用,凝固的血块可及时被溶解液化或被粉碎成悬液,从而顺利排出颅外,故认为24h内穿刺治疗HICH成功率降低的观点较为片面。
1.4穿刺治疗的最佳时期综上所述,6或7h以内穿刺治疗是基于该时期血肿周围的脑组织受损可逆,一旦解除血肿压迫,神经功能可望较大限度地恢复,但临床上很难选择病例,且此时病人病情不稳定,再出血的可能性加大等,6、24h内穿刺治疗是基于脑出血已完全停止,血肿不再加大,抽血后再出血的可能性小,且该段时间的病例易选择,术前准备充分,成功的希望大。故由此可见,发病后的6—24h内是穿刺抽血治疗HICH的较为理想时期。若出血量大,或有脑疝征象者,只要条件许可,仍可在6h以内抽血治疗。
2再出血问题
2.1再出血的发生率再出血是穿刺治疗HICH的重要并发症,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日本驹井则彦报道穿刺抽血的再出血发生率为4.5%,国内阎少琴等报道穿刺抽血的再出血率为4.7%,荣良群等报道的则为6.0%,而陈静立等报道在HICH开颅手术时再出血率高达26.5%。
2.2再出血的原因Charcot和Bouchard早在1868年就发现HICH病人脑动脉末梢上有许多粟粒状微动脉瘤,这些动脉瘤在血压突然升高时可破裂出血。故血肿清除术只能暂时清除脑内血肿腔的血液,其病理基础并未消除。尽管有学者认为血肿周围脑组织于血肿清除后快速复位导致脑血流突然升高,局部自身调节功能失调的血管破裂所致出血,以及原破裂血管处血栓不牢、血肿壁尚未形成等可作为穿刺抽血治疗再出血的内在因素,但抽血时间过早,操作时损伤了血肿腔周围脑组织,血肿凝固时不恰当使用尿激酶,抽血量过多,速度过快,病人躁动以及血压控制不好等人为因素均可致穿刺术后再出血。如陈牺光报道1例因一次吸除血肿90%以上而发生再出血,并死于脑疝。Kandel认为抽吸血肿后血肿腔内的负压是造成再出血的主要原因。罗毅男等则认为抽吸易致再出血的原因是此时血肿壁尚未形成。也有人认为尿激酶在发病的早期应用,有再出血危险。但梅景河曾对发病6h5例,7~24h内13例的脑室出血病人使用尿激酶溶解血块治疗,结果无1例发生再出血。由此可见因抽血不当,如抽血的时期、抽血的量、抽吸的速度等不当,造成血肿腔负压或血肿壁的损害,是HICH穿刺治疗并发再出血的主要原因。
2.3再出血的预防曲国武认为在脑出血血肿较大时,首次抽吸原血肿的16%~20%对病人预后有很好的效果。阎少琴等认为分次抽吸血肿对病情恢复稳定更为有益,且主张对尚无脑疝形成或巨大血肿,首次抽吸30%~40%的血肿,根据病情于6h后或次日再抽吸。穿刺抽血的目的是解除血肿压迫的占位效应,而不必强求彻底清除血肿。故Backlund认为次全血肿排空既达减压的目的,又可防止再出血。因此,适时穿刺,操作小心,首次抽血量不宜过多,分次抽吸,合理使用尿激酶、粉碎血肿等技术,控制好血压等,即可预防HICH穿刺抽血后的再出血。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侧脑室前后角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04年10期
侧脑室前后角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内血肿破入脑室系统的微侵袭手术方法。方法CT扫描定位脑内血肿和侧脑室前、后角,钻颅置入引流管抽吸排空血肿,冲洗引流。对手术病人进行随访。结果22例血肿消失时间分别为2d5例,3d11例,4d4例,5d2例。均临床治愈出院。随访3个月~2年,ADL分级Ⅰ级7例,Ⅱ级5例,Ⅲ级8例,Ⅳ级2例。结论立体定向侧脑室前、后角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安全、有效。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R743.3【正文快照】:
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形成铸形,既往大多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徒手穿刺侧脑室前角外引流术,或辅以尿激酶溶解术、腰穿脑脊液置换术等方法,均存在创伤大,置管时间长,积血消散慢,引流管易堵塞等缺点;容易诱发出血、感染、脑积水等并发症。本研究旨在克服这些缺点,尽量减少继发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吕军;[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刘智;刘宏;李文;张静;;[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年06期
罗慈伟,曾小平,谢亮喜;[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4年08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魏炳杰;;[J];锦州医学院学报;1980年01期
张宝林;谢予萍;;[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1980年02期
杨春辉;施炳培;邱秋敏;徐永红;;[J];上海医学;1980年01期
李秉权;;[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1980年02期
麦名裕;;[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1980年05期
王以诚;王国安;曹作为;陈强;;[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1980年04期
邹振安;张登彬;关洪远;;[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1980年02期
宋朝佑,林葆城,欧阳国顺,吴崇仁,祝元祥,朱鹤年;[J];生理学报;1981年03期
周建;;[J];吉林医学;1981年01期
郭怀荣;;[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1981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竞花兰;;[A];第五次全国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6年
蒋瑞图;;[A];第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0年
姜克强;史纪方;;[A];全国第六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郜建卫;杨斌;马晓丽;钱琪;秦东香;;[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邹莉波;毛利彰弘;锅岛俊隆;;[A];中国药理学会制药工业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孙正辉;许百男;周定标;余新光;孟祥辉;周涛;李羽中;;[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首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05年
周东;李昭杰;林志俊;詹升全;林晓风;;[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首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05年
胡天贵;任广炬;高志波;;[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首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05年
曹作为;史克珊;金虎;李钢;陈晓东;陈焕雄;林鹏;;[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首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05年
涂兰波;王伟民;张小鹏;王玉宝;李建亭;王国良;;[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首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李玉成;[N];健康报;2000年
肖桂元;[N];中国医药报;2000年
钱海红;[N];健康报;2001年
林强;[N];中药报;2001年
;[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2年
孙伟平;[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3年
杨锋(副主任医师);[N];上海中医药报;2004年
邹启园 杨春;[N];中国医药报;2004年
陶春祥;陶钧;[N];中国医药报;2004年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杜巍巍;[N];健康时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卢洪流;[D];第二军医大学;2001年
刘健翔;[D];浙江大学;2002年
程龙;[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李巾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初曙光;[D];复旦大学;2003年
雷留根;[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4年
鲁彦;[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朱玉辐;[D];苏州大学;2005年
赖灿;[D];浙江大学;2006年
高殿帅;[D];首都医科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志潮;[D];第二军医大学;2003年
俞(王争);[D];浙江大学;2004年
何国军;[D];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
王建;[D];大连医科大学;2004年
刘俊华;[D];东南大学;2004年
方芳;[D];重庆医科大学;2005年
肖剑;[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曾宪珠;[D];天津医科大学;2005年
林志钦;[D];福建医科大学;2005年
张兴梅;[D];第三军医大学;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血压脑出血腰椎穿刺 的文章

 

随机推荐